CN219385502U - 一种搓澡巾的面料编织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搓澡巾的面料编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5502U
CN219385502U CN202320916900.5U CN202320916900U CN219385502U CN 219385502 U CN219385502 U CN 219385502U CN 202320916900 U CN202320916900 U CN 202320916900U CN 219385502 U CN219385502 U CN 219385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tting
braiding
fabric
bath towel
rai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169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玉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wu Diqia Cloth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wu Diqia Cloth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wu Diqia Cloth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wu Diqia Cloth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169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85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5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55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搓澡巾的面料编织结构,其包括编织内层,由若干纺织纱线编织交错形成网状结构;凸起编织层,覆盖在编织内层的至少一面,且包括若干呈横纵间隔布置的凸起编织单元,凸起编织单元由弯曲处理的纺织纱线交错堆积形成,且外凸于编织内层的表面;四个呈上下左右分布且相邻的凸起编织单元共同构成一个凸起单元组,若干凸起单元组呈横纵相互交错布置,本实用新型需要将特定的编织图案输入至针织横机或圆机中,并采用波浪形弯曲的尼龙丝或涤纶丝来进行编织,可有效的加强对肌肤表层的清理效率,和肌肤的接触舒适度高,不会损伤到皮肤表层,另外,由于弯曲性材料富有弹性,对皮肤反复摩擦后会有光滑明亮的效果,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搓澡巾的面料编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搓澡巾编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搓澡巾的面料编织结构。
背景技术
搓澡巾,是一种常见的洗澡用品,口袋状巾面,磨砂表面,粘胶丝、剑麻、尼龙等。使用搓澡巾前需要把身体的皮肤和搓澡巾充分打湿,然后将搓澡巾套在手掌上,直接进行搓洗。除套用的搓澡巾外,市面上还存在有带双向把手的长条形搓澡巾,使用者使用该种搓澡巾可以很好的完成对背部的清洁工作。
为确保搓澡效果,搓澡巾的面料表面常设计的较为粗糙,以便于和皮肤表面进行充分摩擦。但是如若使用搓澡巾清洁过度,就会搓掉皮肤表面大量有保护作用的角质细胞,会损伤到肌肤表层。因此,需要市面上常见的搓澡巾会通过改进结构,或者使用柔性的材质来制作搓澡巾,来降低对皮肤的损伤,以达成一种较为柔和的搓澡效果。经本人长时间研究,发现市面上和肌肤接触面为平面的搓澡巾的表层较为平整,且采用的纱线为直线,最终形成的编织结构对皮肤的清洁效率一般,无法达到一种很好的搓澡舒适感,并且摩擦肌肤后不会使得肌肤快速变明亮,需要对其进行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搓澡巾的面料编织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搓澡巾的面料编织结构,用于构成搓澡巾的面料主体,所述面料编织结构采用波浪形弯曲处理的纺织纱线编织形成,且包括:
编织内层,由若干纺织纱线编织交错形成网状结构;
凸起编织层,覆盖在所述编织内层的至少一面,且包括若干呈横纵间隔布置的凸起编织单元,所述凸起编织单元由弯曲处理的纺织纱线交错堆积形成,且外凸于所述编织内层的表面;
四个呈上下左右分布且相邻的所述凸起编织单元共同构成一个凸起单元组,若干所述凸起单元组呈横纵相互交错布置,所述凸起单元组的中心位置向内凹陷,且形成内凹编织位。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优选的,所述纺织纱线为涤纶丝或尼龙丝。
优选的,沿纵向排列,且错位相邻的若干个凸起编织单元在同一斜向布置的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凸起编织层覆盖分布在所述编织内层的正面和反面。
优选的,所述内凹编织位延伸至所述编织内层。
优选的,所述凸起编织单元呈规则或不规则方块状。
优选的,所述凸起编织单元呈椭球状或球状。
更优选的,相邻的所述内凹编织位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需要将特定的编织图案(请参阅附图)输入至针织横机(圆机)中,并且采用波浪形弯曲的尼龙丝或涤纶丝的织线来进行编织,最终成品的面料编织结构的表层会呈现为具备多个横纵相互间隔的凸起编织单元,并且,呈相邻上下左右分布的凸起编织单元的中心会形成内凹编织位,内凹和外凸相互间隔的结构设计,以及采用弯曲的织线构成的编织线路,可有效的加强对肌肤表层的清理效率,且和肌肤的接触舒适度高,不会损伤到皮肤表层,另外,由于弯曲性材料富有弹性,对皮肤反复摩擦后会有光滑明亮的效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凸起编织单元呈方块状的整体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凸起编织单元呈椭球状的整体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输入至针织横机(圆机)中的编织图样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涉及的带双向抓手的长条形搓澡巾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为:1-搓澡面料主体、101-凸起编织单元、102-内凹编织位、2-抓手环、3-编织图样。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实施方案: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搓澡巾的面料编织结构,用于构成搓澡巾的面料主体,面料编织结构采用波浪形弯曲处理的纺织纱线编织形成,且包括:
编织内层,由若干纺织纱线编织交错形成网状结构;
凸起编织层,覆盖在编织内层的至少一面,且包括若干呈横纵间隔布置的凸起编织单元101,凸起编织单元101由弯曲处理的纺织纱线交错堆积形成,且外凸于编织内层的表面;
四个呈上下左右分布且相邻的凸起编织单元101共同构成一个凸起单元组,若干凸起单元组呈横纵相互交错布置,凸起单元组的中心位置向内凹陷,且形成内凹编织位102。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纺织纱线为涤纶丝或尼龙丝。
请参阅图2,沿纵向排列,且错位相邻的若干个凸起编织单元101在同一斜向布置的直线上。
这里,请参阅图4,可以看到,本实施例的针织横机(圆机)中采用的编织图案具备若干个相互横纵间隔的编织位,可以适用于编织出本实施例中的面料编织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凸起编织层覆盖分布在编织内层的正面和反面。
在本实施例中,内凹编织位102延伸至编织内层。一般情况下,内凹编织位102即为编织面层的表面。
当针织横机(圆机)采用正向编织时,请参阅图1和图2,凸起编织单元101呈规则或不规则方块状。
当针织横机(圆机)采用反向编织时,请参阅图3,凸起编织单元101呈椭球状或球状。
工作原理:本申请的面料编织结构采用针织横机(圆机)编织得到,由于针织横机(圆机)的编织方式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做过多阐述。在编织过程中,采用波浪形弯曲处理的纺织纱线作为编织的原料,并且将如图4所示的编织图样3输入至针织横机(圆机)中,针织横机(圆机)依据该编织图样3,即可编织出申请的面料编织结构,正向编织时,即可得到如图1和图2所示的面料编织结构,凸起编织单元101为规则或不规则方块状;反向编织时,即可得到如图3所示的面料编织结构,凸起编织单元101为椭球状或球状。由于防止纱线为波浪形弯曲,当编织完成后,编织形成的网状结构也会相对弯曲,并且较为不规则,在搓澡过程中,可有效缓冲对肌肤的摩擦冲击力,搓澡舒适感更强,由于弯曲性材料富有弹性,对皮肤反复摩擦后会有光滑明亮的效果。另外,凸起编织单元101的设计可以更加高效的配合完成搓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搓澡巾的面料编织结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搓澡巾的面料编织结构,用于构成搓澡巾的面料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编织结构采用波浪形弯曲处理的纺织纱线编织形成,且包括:
编织内层,由若干纺织纱线编织交错形成网状结构;
凸起编织层,覆盖在所述编织内层的至少一面,且包括若干呈横纵间隔布置的凸起编织单元,所述凸起编织单元由弯曲处理的纺织纱线交错堆积形成,且外凸于所述编织内层的表面;
四个呈上下左右分布且相邻的所述凸起编织单元共同构成一个凸起单元组,若干所述凸起单元组呈横纵相互交错布置,所述凸起单元组的中心位置向内凹陷,且形成内凹编织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搓澡巾的面料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纱线为涤纶丝或尼龙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搓澡巾的面料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纵向排列,且错位相邻的若干个凸起编织单元在同一斜向布置的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搓澡巾的面料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编织层覆盖分布在所述编织内层的正面和反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搓澡巾的面料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编织位延伸至所述编织内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搓澡巾的面料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编织单元呈规则或不规则方块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搓澡巾的面料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编织单元呈椭球状或球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搓澡巾的面料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内凹编织位相互连通。
CN202320916900.5U 2023-04-22 2023-04-22 一种搓澡巾的面料编织结构 Active CN219385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16900.5U CN219385502U (zh) 2023-04-22 2023-04-22 一种搓澡巾的面料编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16900.5U CN219385502U (zh) 2023-04-22 2023-04-22 一种搓澡巾的面料编织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5502U true CN219385502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9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16900.5U Active CN219385502U (zh) 2023-04-22 2023-04-22 一种搓澡巾的面料编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55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19209B2 (en) Lightweight robust thin flexible polymer coated glove
KR101311587B1 (ko) 수영복용 직물 및 수영복
JP2020501039A (ja) 三次元(3d)編み生地、および同生地を製造する方法
CN219385502U (zh) 一种搓澡巾的面料编织结构
US20050193515A1 (en) Bathing glove
JP4632007B2 (ja) 身体洗浄用具
CN211227531U (zh) 一种多层结构的纺织品
JP4583125B2 (ja) 浮遊糸を有する立体構造経編地
CN201065462Y (zh) 平面段和凸纹段一体编织成形的织带
CN219947506U (zh) 一种不易起球的多层组合式人棉坯布
KR200426601Y1 (ko) 제전기능을 가지는 작업용 의자
CN215163480U (zh) 一种四面弹性纺织面料及其应用该面料的床垫套
JP7357514B2 (ja) 着衣用編地
CN107938147B (zh) 一种洁净用经编织物
CN215283844U (zh) 一种耐用沙发布
CN209937899U (zh) 耐磨性能良好的布料
CN213037938U (zh) 一种耐磨透气的坯布
CN218291244U (zh) 一种塑身衣面料及塑身衣
CN219927154U (zh) 舒适化纤面料
KR20090008943U (ko) 직조 느낌의 고 신축성 경편직물
JP3218100U (ja) 不織布の構造
WO2022255311A1 (ja) 座席シート用表皮材及びそれを含む座席シート
JPH06280142A (ja) 立体繊維構造材
CN116330752A (zh) 一种抗静电针织坯布及其生产工艺
TW201816215A (zh) 布質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