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0870U - 一种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70870U
CN219370870U CN202320883762.5U CN202320883762U CN219370870U CN 219370870 U CN219370870 U CN 219370870U CN 202320883762 U CN202320883762 U CN 202320883762U CN 219370870 U CN219370870 U CN 2193708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spring seat
switch
driv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8376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陈成
何安民
柯寒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elixi 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elixi 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elixi 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elixi 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8376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708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708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708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umbler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关。该开关包括压板、弹簧座和按键。压板设有转轴孔。弹簧座的第一端设有转轴,转轴伸入转轴孔内。按键包括相连接的跷板和驱动爪;跷板位于靠近弹簧座的第一端的一侧,驱动爪抵住弹簧座的第二端,从而带动弹簧座绕转轴摆动,驱动爪与弹簧座的接触点位于转轴背向跷板的一侧。弹簧座的第二端安装有动触片构件。转轴孔的尺寸大于转轴的尺寸,使得弹簧座摆动时,转轴在转轴孔内转动并移动。本申请实施例中,弹簧座的第二端能够直接受驱动爪的驱动,省去了连杆,简化了开关的结构。此外,转轴在转轴孔内移动时,弹簧座能够朝向跷板的受力侧移动,并通过位移补偿按键的转动角度,实现按键的小角度转动,进而实现开关的超薄化。

Description

一种开关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开关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
背景技术
开关一般是安装在墙壁上,用于接通和断开电路,控制照明设备的装置。随着开关技术的发展,常规的厚度较大的开关逐渐被市场淘汰,超薄开关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因此,研发超薄开关成为近年来开关厂商的主要方向。
然而,现有的超薄开关结构复杂,较难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能够实现开关结构的简单化,以及开关的超薄化。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该开关包括压板、弹簧座和按键。压板设有转轴孔。弹簧座的第一端设有转轴,转轴伸入转轴孔内。按键包括相连接的跷板和驱动爪;跷板位于靠近弹簧座的第一端的一侧,驱动爪抵住弹簧座的第二端,从而带动弹簧座绕转轴摆动,驱动爪与弹簧座的接触点位于转轴背向跷板的一侧。弹簧座的第二端安装有动触片构件。转轴孔的尺寸大于转轴的尺寸,使得弹簧座摆动时,转轴在转轴孔内转动并移动。
考虑到现有的超薄开关的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开关,通过将按键的驱动爪设置为抵住弹簧座的第二端,并将弹簧座的第一端的转轴设置为能够在压板的转轴孔内转动,使得弹簧座的第二端能够直接受按键的驱动爪的驱动,弹簧座能够在第二端受驱动时以第一端的转轴为摆动中心而摆动,带动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接触或分开。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开关来说,本申请的开关省去了连杆,简化了开关的结构。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开关,还通过将弹簧座的第一端的转轴设置为能够在压板的转轴孔内移动,使得弹簧座在摆动时,转轴能够带动弹簧座朝向按键中跷板的受力侧移动,便于通过转轴移动的位移补偿跷板的转动角度,实现按键的小角度转动,进而实现开关的超薄化。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转轴孔设置为梯形孔,梯形孔具有顶壁,顶壁靠近跷板。转轴抵住顶壁转动并移动;其中,转轴的移动方向与梯形孔的两个斜边相对的方向相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转轴设置为三棱柱状或圆柱状;当转轴设置为三棱柱状时,转轴的一个侧棱抵住顶壁;当转轴设置为圆柱状时,转轴的周壁抵住顶壁。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当转轴设置为三棱柱状时,抵住顶壁的侧棱连接的两个面之间设有弧形过渡部。
考虑到抵住顶壁的侧棱连接的两个面之间为尖角过渡时,转轴的转动角度难以控制,以及转轴和顶壁容易相互损伤的问题。通过上述方案,使得弧形过渡部的多个部位能够在转轴抵住顶壁时与顶壁接触,便于控制转轴的转动角度,还便于避免转轴将顶壁划伤,以及顶壁将侧棱磨平。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转轴孔设置为腰型孔,腰型孔具有抵接壁,抵接壁靠近跷板;转轴被配置为圆柱状;转轴抵住抵接壁转动并移动;其中,转轴的移动方向与腰型孔的两个弧形边相对的方向相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弹簧座的第一端包括具有转轴的基座,弹簧座的第二端包括驱动座;压板靠近跷板的一侧包括具有转轴孔的安装板,压板上设有安装槽;基座通过转轴和转轴孔安装于安装板;驱动座靠近基座的一侧安装于安装槽,远离基座的一侧穿出安装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沿转轴的移动方向,基座的两侧均设有通槽;驱动爪远离跷板的一端穿过通槽,并套设在驱动座外。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座上与驱动爪相对的部位设有弧形凸台,驱动爪与弧形凸台接触,驱动驱动座。
通过上述方案,弧形凸台能够随着压板和弹簧座的错位或变形在驱动爪的内壁上朝向靠近或远离跷板的方向滑动。也就是说,在按键转动或不转动时,弧形凸台(弹簧座)能够始终与驱动爪接触,不会出现按键已转动或已经转动完成,但弹簧座仍未开始转动或仍未转动到位的情况,有利于保证开关对电路的接通或断开。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跷板连接驱动爪的一侧设有卡槽;开关还包括面板,面板位于跷板与压板之间,且面板朝向跷板的一侧设有固定轴;按键通过卡槽和固定轴与面板转动连接。
通过上述方案,卡槽卡接在固定轴上后,跷板可以绕固定轴转动,并在转动时带动驱动爪转动,便于驱动爪在转动时驱动驱动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开关还包括触片组件,触片组件包括动触片构件和静触片构件;动触片构件设置在驱动座内;静触片构件设置在驱动座外,并与驱动爪位于同侧;动触片构件用于随弹簧座的转动与静触片构件接触或分开。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开关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开关的剖面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转轴孔与转轴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转轴孔与转轴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弹簧座的最大转动角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弹簧座的最大转动角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转轴孔和转轴的第一种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转轴孔和转轴的第二种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转轴孔和转轴的第三种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弹簧座和压板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按键和弹簧座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开关;11-按键;111-跷板;C0-卡槽;112-驱动爪;12-面板;121-固定轴;13-安装架;14-弹簧座;141-基座;C1-通槽;1411-转轴;142-驱动座;1421-弧形凸台;15-压板;151-安装板;1511-转轴孔;C2-安装槽;16-触片组件;161-动触片构件;1611-弹簧;1612-动触片;162-静触片构件;17-后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例如,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机械结构的“相连”或“连接”可以是指物理上的连接,例如,物理上的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例如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丝、螺栓或其它固定件固定连接;物理上的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相互卡接或卡合连接;物理上的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例如,焊接、粘接或一体成型形成连接进行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开关一般是安装在墙壁上,用于接通和断开电路,控制照明设备的装置。开关通常包括相连接的驱动组件和触片组件。其中,驱动组件通常包括按键和弹簧座。触片组件通常包括动触片构件和静触片构件。驱动组件和触片组件通过弹簧座与动触片构件的配合实现连接。驱动组件与触片组件连接后,在按键受力时,按键能够直接或间接驱动弹簧座转动,弹簧座在转动时能够带动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接触,将电路接通,或者,带动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分开,将电路断开。
随着开关技术的发展,常规的厚度较大的开关逐渐被市场淘汰,超薄开关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因此,研发超薄开关成为近年来开关厂商的主要方向。
为了达到开关的超薄化,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通过对驱动组件的改进来实现。例如,将驱动组件设置为包括依次连接的按键、连杆和弹簧座,使按键、连杆和弹簧座之间能够形成三级传动关系。基于这种三级传动关系,当按键转动相对较小角度时,便能通过连杆驱动弹簧座转动设定的角度,使得按键需要转动的角度减小。这样,当开关具有这种驱动组件时,基于按键的转动角度的减小,开关的厚度也能够得到减小。
然而,可以发现的是,虽然上述的驱动组件能够实现开关的超薄化,但是该驱动组件至少需要按键、连杆和弹簧座三个部件。也就是说,该驱动组件的部件会增多,会使开关的结构复杂化,给开关的加工制造带来不便。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借助弹簧座的转轴在压板的转轴孔内的移动,减小按键在驱动弹簧座转动时的转动角度。
请结合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开关1包括压板15、弹簧座14和按键11。压板15设有转轴孔1511。弹簧座14的第一端设有转轴1411,转轴1411伸入转轴孔1511内。按键11包括相连接的跷板111和驱动爪112;跷板111位于靠近弹簧座14的第一端的一侧,驱动爪112抵住弹簧座14的第二端,从而带动弹簧座14绕转轴1411摆动,驱动爪112与弹簧座14的接触点位于转轴1411背向跷板111的一侧。弹簧座14的第二端安装有动触片构件。转轴孔1511的尺寸大于转轴1411的尺寸,使得弹簧座14摆动时,转轴1411在转轴孔1511内转动并移动。
压板15是安装弹簧座14的部件。压板15安装弹簧座14时,示例性地,压板15可以固定设置,并通过转轴孔1511来容纳弹簧座14的第一端的转轴1411,以使弹簧座14安装于压板15。
弹簧座14是在受力时摆动,并带动开关1的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接触或分开的部件。具体地,弹簧座14的第二端可以设置内腔,动触片构件可以安装于内腔中。弹簧座14的第二端的外侧可以设置静触片构件。这样,结合压板15、弹簧座14、动触片构件和静触片构件的连接关系及位置关系,在给弹簧座14的第二端施力时,弹簧座14可以以第一端的转轴1411为摆动中心而摆动,并基于第二端的摆动来带动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接触或分开。
按键11是给弹簧座14施力,使弹簧座14摆动的部件。具体地,按键11的跷板111可以设置在弹簧座14外,按键11的驱动爪112可以设置为抵住弹簧座14,来给弹簧座14施力。例如,将跷板111设置在靠近弹簧座14的第一端的一侧,并将驱动爪112设置为抵住弹簧座14的第二端,再将驱动爪112与弹簧座14的接触点位于转轴1411背向跷板的一侧,使得弹簧座14的受力端(第二端)和摆动中心(第一端)可以相对。这样,跷板111可以在接收外力时转动,驱动爪112可以随跷板11的转动而给弹簧座14的第二端施力,使弹簧座14以第一端的转轴1411为摆动中心而摆动。
其中,基于开关1中跷板111的常规设置形式,跷板111转动时的转动中心可以是固定的。此外,驱动爪112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爪和第二爪,第一爪和第二爪可以分布在弹簧座14的第二端的两侧,并与第二端的外壁接触,以随跷板111的转动给第二端施力。
当弹簧座14受到按键11的驱动爪112的力而摆动时,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弹簧座14无需再受连杆的驱动,而是直接被按键11驱动,这样,可以省去连杆,使开关1的部件数量减少,结构得到简化,便于开关1的加工制造。
弹簧座14还是在受力时移动,并补偿按键11的转动角度的部件。
在实现弹簧座14的移动时,可以将转轴孔1511的尺寸设置为大于转轴1411的尺寸,使得弹簧座14在摆动时,转轴1411可以在转轴孔1511内移动,进而使得弹簧座14能够基于转轴1411的移动而移动。
在实现弹簧座14补偿按键11的转动角度时,可以使弹簧座14朝向跷板11的两个受力侧的连线方向(即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的相对方向)产生位移,并通过位移来补偿按键11的转动角度。具体地,基于对转轴1411和转轴孔1511在多个方向上的尺寸的限制,弹簧座14朝向跷板11的受力侧产生位移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以下介绍两种实现方式。
在一些示例中,在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的相对方向上,当转轴孔1511的尺寸设置为大于转轴1411的尺寸时,转轴1411能够沿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的相对方向在转轴孔1511内移动。进而,弹簧座14能够在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的相对方向上移动。
在另一些示例中,在除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的相对方向,以及垂直于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的相对方向之外的方向上,当转轴孔1511的尺寸设置为大于转轴1411的尺寸时,转轴1411能够沿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的相对方向,以及垂直于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的相对方向之外的方向在转轴孔1511内移动,并在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的相对方向上产生移动分量。进而,弹簧座14也能够在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的相对方向上移动。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理解通过使弹簧座14朝向跷板11的两个受力侧的连线方向(即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的相对方向)产生位移来补偿按键11的转动角度的过程,以下结合图3和图4进行比较说明。
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当转轴1411在转轴孔1511内仅能转动而不能移动,那么,按键11的转动角度仅会与转轴1411的转动角度相对应。也就是说,按键11的转动角度仅会转化成转轴1411的转动角度。此时,按键11转动的角度需要与转轴1411转动的角度相近。例如,为了实现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的接触或分开,当弹簧座14需要转动6°时,转轴1411需要转动6°,按键11需要转动4°。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转轴1411在转轴孔1511内既能转动,也能移动,那么,按键11的转动角度要同时与转轴1411的转动角度以及转轴1411移动的位移相对应。也就是说,按键11的转动角度不仅能转换成转轴1411的转动角度,还能转换成转轴1411移动的位移。具体地说,驱动爪112驱动弹簧座14的第二端时,转轴1411不仅能转动,还能朝向靠近跷板111的受力侧移动,使弹簧座14靠近该受力侧,以便被驱动。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现有技术中,假设弹簧座14转动的最大角度为α1。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弹簧座14转动的最大角度为α2。那么,对比图5和图6可以发现:在按键11转动的角度一定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的弹簧座14能够转动的最大角度α2明显大于现有技术的弹簧座14能够转动的最大角度α1。反向来说,在弹簧座14转动的角度一定(即α1=α2)的情况下,本申请的按键11需转动的角度会小于现有技术中按键11需转动的角度。例如,为了实现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的接触或分开,当本申请的弹簧座14需要转动6°时,转轴1411需要转动6°,按键11仅需转动2°。
总的来说,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申请实施例中,按键11转动较小的角度,便能够驱动弹簧座14转动预定的角度。当按键11转动的角度较小时,本申请实施例的开关1的厚度也能得到减小,实现开关1的超薄化。
综上,考虑到现有的超薄开关的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开关1,通过将按键11的驱动爪112设置为抵住弹簧座14的第二端,并将弹簧座14的第一端的转轴1411设置为能够在压板15的转轴孔1511内转动,使得弹簧座14的第二端能够直接受按键11的驱动爪112的驱动,弹簧座14能够在第二端受驱动时以第一端的转轴1411为摆动中心而摆动,带动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接触或分开。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开关来说,本申请的开关1省去了连杆,简化了开关1的结构。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开关1,还通过将弹簧座14的第一端的转轴1411设置为能够在压板15的转轴孔1511内移动,使得弹簧座14在摆动时,转轴1411能够带动弹簧座14朝向按键11的跷板111的受力侧移动,便于通过转轴1411移动的位移补偿跷板111的转动角度,实现按键11的小角度转动,进而实现开关1的超薄化。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基于转轴孔1511的形状和转轴1411的形状的不同,转轴1411在转轴孔1511内转动并移动的方式可以设有为多种。以下结合示例对转轴孔1511和转轴1411的几种可能的形状,以及转轴1411在转轴孔1511内的转动形式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7和图8,转轴孔1511设置为梯形孔1511a,梯形孔具有顶壁a,顶壁a靠近跷板111。转轴1411抵住顶壁a转动并移动;其中,转轴1411的移动方向与梯形孔1511a的两个斜边相对的方向相同。
其中,梯形孔1511a可以是等腰梯形孔,也可以是直角梯形孔,本申请对此不做特殊限定。顶壁a可以是等腰梯形孔或者直角梯形孔中除侧壁之外的两个壁中尺寸较短的壁。这是因为,当转轴1411在尺寸较短的壁上转动时,相对于在尺寸较长的壁上转动来说,转轴1411可以有较大的转动空间。
在转轴孔1511为梯形孔1511a的基础上,转轴1411可以设置为多种形式。
在一些设置形式中,如图7所示,转轴1411可以设置为三棱柱状1411a,且转轴1411的一个侧棱抵住顶壁a。
当转轴1411设置为三棱柱状1411a时,具体可以设置为直三棱柱状。这样,转轴1411的一个侧棱抵接在顶壁a上时,可以便于转轴1411的转动。
进一步地,该设置形式下,请继续参见图7,抵住顶壁a的侧棱连接的两个面之间设有弧形过渡部。
如果抵住顶壁a的侧棱连接的两个面之间为尖角,那么,当转轴1411在顶壁a上的转动时,仅尖角处与顶壁a接触,会导致转轴1411的转动角度难以控制;此外,当转轴1411在顶壁a上的移动时,该尖角可能会将顶壁a划伤,影响压板15的使用寿命,或者顶壁a可能会磨平尖角,导致转轴1411无法转动。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抵住顶壁a的侧棱连接的两个面之间设置弧形过渡部,使得弧形过渡部的多个部位能够在转轴1411抵住顶壁a时与顶壁a接触,便于控制转轴1411的转动角度,还便于避免转轴1411将顶壁a划伤,以及顶壁a将转轴1411的侧棱磨平。
更进一步地,该设置形式下,转轴1411远离顶壁a的侧面上设有与弹簧座14连接的增强结构。对应的,转轴孔1511与顶壁a相对的侧面可以设置避让增强结构的避让结构。
其中,增强结构可以增加转轴1411与弹簧座14的连接面积,减少转轴1411从弹簧座14上脱落的概率。具体地,增强结构可以设置为半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等,本申请对此不做特殊限定。示例性地,当增强结构设置为半圆柱状时,半圆柱状的弧面可以背离转轴1411设置;这样,沿转轴1411凸出弹簧座14的方向,转轴1411和增强结构截面可以为扇形。
避让结构可以避让增强结构,以减少对增强结构的干扰。具体地,避让结构的形状可以与增强结构对应。示例性地,当增强结构设置为半圆柱时,避让结构可以设置为半圆柱状。
在另一些设置形式中,如图8所示,转轴1411可以设置为圆柱状1411b,且转轴1511的周壁抵住顶壁。
当转轴1411设置为圆柱状1411b,具体可以设置为直圆柱状。这样,转轴1411的周壁抵接在顶壁a上时,也可以便于转轴1411的转动。
可以想到的是,不论转轴1411设置为三棱柱状1411a或是圆柱状1411b,当转轴1411抵住靠近跷板111的顶壁a转动并移动时,相对于抵住远离跷板111的孔壁来说,可以保证弹簧座14与动触片构件的配合关系。这是因为,如果转轴1411抵接在转轴孔1511远离跷板111一侧的孔壁上,那么,当弹簧座14的第二端被驱动爪112抵推时,转轴1411容易朝向转轴孔1511靠近跷板111一侧的孔壁移动,使弹簧座14也容易朝向远离动触片构件的方向移动,导致弹簧座14与动触片构件的配合关系难以保证。
进一步地,基于前述说明,由于弹簧座14需要朝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的相对方向移动,因此,转轴1411抵住顶壁a沿梯形孔1511a的两个斜边相对的方向移动时,可以理解的是,该梯形孔1511a的两个斜边相对的方向需要与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的相对方向一致。具体地,结合图1、图7和图8的放置状态,当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的相对方向为左右方向时,梯形孔1511a的两个斜边可以沿左右方向相对。
当转轴1411在顶壁a上沿左右方向移动时,在顶壁a的限位下,转轴1411移动的路径会始终与左右方向平行,即转轴1411移动的路径始终与动触片构件和静触片构件的相对方向平行。这样,沿跷板111与压板15的相对方向(即上下方向),弹簧座14的位置也能够相对固定,更有利于保证弹簧座14与动触片构件的配合关系。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9,转轴孔1511设置为腰型孔1511b,腰型孔1511b具有抵接壁b,抵接壁b靠近跷板111。转轴1411被配置为圆柱状1411b。转轴1411抵住抵接壁b转动并移动;其中,转轴1411的移动方向与腰型孔1511b的两个弧形边相对的方向相同。
抵接壁b是腰型孔1511b中的直壁。
转轴1411设置为圆柱状1411b时,具体可以设置为直圆柱状。这样,转轴1411抵接在抵接壁b上时,可以便于转轴1411的转动。
当转轴1411抵住靠近跷板111的抵接壁b转动并移动时,与前述实施例的原理相同的是,沿跷板111与压板15的相对方向,抵接壁b会对转轴1411进行限位,阻止弹簧座14朝向远离动触片构件的方向移动,保证弹簧座14与动触片构件的配合关系。
进一步地,基于前述说明,由于弹簧座14需要朝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的相对方向移动,因此,转轴1411抵住抵接壁b沿腰型孔1511b的两个弧形边相对的方向移动时,可以理解的是,该腰型孔1511b的两个弧形边相对的方向需要与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的相对方向一致。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9的放置状态,当动触片构件与静触片构件的相对方向为左右方向时,腰型孔1511b的两个弧形边可以沿左右方向相对。
当转轴1411在抵接壁a上沿左右方向移动时,与前述实施例的原理相同的是,沿跷板111与压板15的相对方向(即上下方向),弹簧座14的位置也能够相对固定,更有利于保证弹簧座14与动触片构件的配合关系。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弹簧座14安装于压板15时,请参见图10,弹簧座14的第一端包括具有转轴1411的基座141,弹簧座14的第二端包括驱动座142;压板15靠近跷板111的一侧包括具有转轴孔1511的安装板151,压板15上设有安装槽C2;基座141通过转轴1411和转轴孔1511安装于安装板151;驱动座142靠近基座141的一侧安装于安装槽C2,远离基座141的一侧穿出安装槽C2。
基于前述陈述,弹簧座14的第二端需要受驱动爪112的驱动,弹簧座14的第一端的转轴1411需要作为弹簧座14的摆动中心。因此,弹簧座14的第二端可以包括驱动座142,以受驱动爪112的驱动;弹簧座14的第一端可以包括基座141,以设置转轴1411。
基于弹簧座14的结构,对应的,压板15靠近跷板111的一侧可以设置具有转轴孔1511的安装板151,以便于基座141上的转轴1411伸入安装板151的转轴孔1511;压板15上可以设置安装槽C2,以便于驱动座142安装于安装槽C2。
其中,基座141上的转轴1411伸入安装板151的转轴孔1511时,示例性地,沿与弹簧座14的转动面垂直的方向,基座141的一侧可以设置第一转轴,基座141的另一侧可以设置第二转轴;对应的,安装板151可以包括设置在基座141的一侧且具有第一转轴孔的第一安装板,以及设置在基座141的另一侧且具有第二转轴孔的第二安装板。这样,第一转轴可以伸入第一转轴孔,第二转轴可以伸入第二转轴孔,基座141可以设置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
基于此设置,在弹簧座14转动的过程中,在与弹簧座14的转动面垂直的方向上,弹簧座14会因为第一转轴孔的孔壁对第一转轴的支撑,以及第二转轴孔的孔壁对第二转轴的支撑而不容易发生偏斜。此外,弹簧座14还会因为基座141被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限位而不易偏斜,有利于保证弹簧座14的位置相对固定。
进一步地,基座141靠近驱动座142的面可以设置为弧面。这样,在弹簧座14转动过程中,该面的不同部位能够与压板15接触,而不阻碍弹簧座14的转动。
此外,驱动座142安装于安装槽C2时,示例性地,安装槽C2可以设置在压板15上对应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的区域。这样,驱动座142可以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伸入安装槽C2,使驱动座142远离基座141的一侧穿出安装槽C2,驱动座142靠近基座141的一侧安装在安装槽C2内,并使基座141安装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
基于前述实施例的陈述,由于设置在压板15远离跷板111的一侧的驱动座142需要被驱动爪112驱动,设置在压板15靠近跷板111的一侧的基座141上需要设置转轴1411。因此,驱动爪112需要穿过基座141套设在驱动座142外,或者,驱动爪112需要同时套设在基座141和驱动座142外,来实现对驱动座142的驱动。
当驱动爪112需要穿过基座141套设在驱动座142外时,示例性地,请参见图11,沿转轴1411的移动方向,基座141的两侧均设有通槽C1;驱动爪112远离跷板111的一端穿过通槽C1,并套设在驱动座142的外。
该示例中,值得注意的是,基座141的通槽C1需要与压板15的安装槽C2连通,以便于驱动爪112远离跷板111的一端能够依次穿过通槽C1和安装槽C2,并套在驱动座142外,驱动驱动座142。
当驱动爪112需要同时套设在基座141和驱动座142外时,示例性地,沿转轴1411的移动方向,基座141的尺寸需要设置为小于驱动座142的尺寸。
该示例中,基座141和驱动座142均可以位与驱动爪112内,并且,基于基座141和驱动座142的尺寸设置,相对于基座141来说,驱动座142更容易与驱动爪112接触。也就是说,基座141不会影响驱动爪112与驱动座142的接触。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当驱动爪112套设在驱动座142外时,请继续参见图11,驱动座142上与驱动爪112相对的部位设有弧形凸台1421,驱动爪112与弧形凸台1421接触,驱动驱动座142。
如果不设置弧形凸台1421,那么,驱动爪112与驱动座142之间可能会存在间隙。其中,间隙可能是安装开关1的过程中,安装架受力变形后挤压压板15和弹簧座14,使压板15和弹簧座14发生错位或变形后形成的。该间隙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按键11已转动或已经转动完成,但弹簧座14仍未开始转动或仍未转动到位的情况。例如,出现跷板111的受力侧已经由翘起状态转动至与压板15平行或者转动至下压状态,但弹簧座14的第二端仍没有从靠近受力侧的一端转动至远离受力侧的一端的情况,导致开关1无法将电路接通或断开。
基于此,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弧形凸台1421,使得弧形凸台1421能够随着安装架的变形,以及压板15和弹簧座14的错位或变形在驱动爪112的内壁上朝向靠近或远离跷板111的方向滑动。也就是说,不论按键11转动或不转动,弧形凸台1421(弹簧座14)都能够始终与驱动爪112接触,不会出现按键11已转动或已经转动完成,但弹簧座14仍未开始转动或仍未转动到位的情况,有利于保证开关1对电路的接通或断开。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实现按键11的转动时,请继续参见图1,跷板111连接驱动爪112的一侧还设有卡槽C0;开关1还包括面板12,面板12位于跷板111与压板15之间,且面板12朝向跷板111的一侧设有固定轴121;按键11通过卡槽C0和固定轴121与面板12转动连接。
面板12是给按键11提供转动中心的部件。面板12可以设置在跷板111与压板15之间,面板12朝向跷板111的一侧可以设置固定轴121,跷板111朝向面板12的一侧可以设置卡槽C0,卡槽C0卡接在固定轴121上后,跷板111便可以绕固定轴121转动。并且,当面板12固定时,固定轴121也能得到固定,跷板111的转动中心也能得到固定。
此外,可以想到的是,面板12上还可以设置通孔,以便驱动爪112能够穿过通孔到达压板15,并位于压板15内。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开关1还包括触片组件16,触片组件16包括动触片构件161和静触片构件162;动触片构件161设置在驱动座142内;静触片构件162设置在驱动座142外,并与驱动爪112位于同侧;动触片构件161用于随弹簧座14的转动与静触片构件162接触或分开。
触片组件16是开关1中接通或断开电路的组件。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是,触片组件16可以包括动触片构件161与静触片构件162,通过动触片构件161与静触片构件162的接触来实现电路的接通,或者,通过动触片构件161与静触片构件162的断开来实现电路的断开。
其中,动触片构件161和静触片构件162均可以为现有技术。即,静触片构件162包括具有静触点的静触片;动触片构件161包括直弹簧1611和具有动触点的动触片1612。
此外,静触片构件162和动触片构件161相对弹簧座14的设置位置也可以与现有的设置方式相同。即,静触片构件162设置在驱动座142外。动触片1612的部分可以伸入直弹簧1611内,且直弹簧1611和动触片1612的部分均位于驱动座142内。当直弹簧1611位于驱动座142内时,直弹簧1611能够在驱动座142内伸长或缩短,使按键11呈现不同的状态。例如,直弹簧1611伸长时能够给驱动座142施力,使驱动座142偏斜,驱动座142在偏斜时能够拨动驱动爪112,使按键11保持在被按压前的角度或者被按压后的角度。当动触片1612部分伸入直弹簧1611内时,动触片1612能够随弹簧座14的转动而与静触片接触或分开。
结合前述实施例,由于驱动座142是受驱动爪112驱动的,并且驱动座142需要带动动触片构件161靠近或远离静触片构件162,因此,静触片构件162可以与驱动爪112位于同侧,便于驱动爪112基于静触片构件162的位置驱动弹簧座14。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静触片构件162可以包括一个,也可以包括两个。当静触片构件162与驱动爪112位于同侧时,该一个静触片构件162可以与驱动爪112中的第一爪位于同侧。当静触片构件162包括两个时,其中一个静触片构件162可以与驱动爪112中的第一爪位于同侧,另一个静触片构件162可以与驱动爪112中的第二爪位于同侧。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开关1还包括安装架13和后座17,其中,安装架13设置在前述的面板12和压板15之间。后座17与安装架13相连接,且后座17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容纳前述的压板15、弹簧座14和触片组件16。
安装架13是固定面板12的部件。安装架13可以和面板12卡接,以固定面板12;当面板12固定后,转动连接在面板12上的按键11的位置也能够得到固定。
安装架13还是固定后座17的部件。安装架13也可以和后座17卡接,以固定后座17;当后座17固定后,安装在后座17内的压板15和触片组件16也能得到固定。其中,压板15和触片组件16均可以固定在容纳腔的腔壁上,以在后座17得到固定后,被固定。安装在压板15上的弹簧座14可以随压板15的固定而位于容纳腔内。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板,设有转轴孔;
弹簧座,所述弹簧座的第一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伸入所述转轴孔内;
按键,包括相连接的跷板和驱动爪;所述跷板位于靠近所述弹簧座的第一端的一侧,所述驱动爪抵住所述弹簧座的第二端,从而带动所述弹簧座绕所述转轴摆动,所述驱动爪与所述弹簧座的接触点位于所述转轴背向所述跷板的一侧;
所述弹簧座的第二端安装有动触片构件;所述转轴孔的尺寸大于所述转轴的尺寸,使得所述弹簧座摆动时,所述转轴在所述转轴孔内转动并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孔设置为梯形孔,所述梯形孔具有顶壁,所述顶壁靠近所述跷板;
所述转轴抵住所述顶壁转动并移动;其中,所述转轴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梯形孔的两个斜边相对的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设置为三棱柱状或圆柱状;
当所述转轴设置为三棱柱状时,所述转轴的一个侧棱抵住所述顶壁;
当所述转轴设置为圆柱状时,所述转轴的周壁抵住所述顶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转轴设置为三棱柱状时,抵住所述顶壁的侧棱连接的两个面之间设有弧形过渡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孔设置为腰型孔,所述腰型孔具有抵接壁,所述抵接壁靠近所述跷板;所述转轴被配置为圆柱状;
所述转轴抵住所述抵接壁转动并移动;其中,所述转轴的移动方向与所述腰型孔的两个弧形边相对的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座的第一端包括具有所述转轴的基座,所述弹簧座的第二端包括驱动座;所述压板靠近所述跷板的一侧包括具有所述转轴孔的安装板,所述压板上设有安装槽;
所述基座通过所述转轴和所述转轴孔安装于所述安装板;所述驱动座靠近所述基座的一侧安装于所述安装槽,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穿出所述安装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转轴的移动方向,所述基座的两侧均设有通槽;所述驱动爪远离所述跷板的一端穿过所述通槽并套设在所述驱动座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座上与所述驱动爪相对的部位设有弧形凸台,所述驱动爪与所述弧形凸台接触,驱动所述驱动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跷板连接所述驱动爪的一侧设有卡槽;所述开关还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位于所述跷板与所述压板之间,且所述面板朝向所述跷板的一侧设有固定轴;所述按键通过所述卡槽和所述固定轴与所述面板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还包括触片组件,所述触片组件包括所述动触片构件和静触片构件;所述动触片构件设置在所述驱动座内;所述静触片构件设置在所述驱动座外,并与所述驱动爪位于同侧;
所述动触片构件用于随所述弹簧座的转动与所述静触片构件接触或分开。
CN202320883762.5U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开关 Active CN2193708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83762.5U CN219370870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83762.5U CN219370870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0870U true CN219370870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4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83762.5U Active CN219370870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708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7103341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9407765B (zh) 固持装置
CN219370870U (zh) 一种开关
US20230121284A1 (en) Switch,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JPH09180570A (ja) スイッチボックスの取付構造
US4698726A (en) Structure for attaching a switchgear to a rail
US11120954B2 (en) Integrated switch
CN211342156U (zh) 保护结构和保护系统
CN111696815A (zh) 触头装置及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WO2023071270A1 (zh) 一种按键操作装置及电动辅助自行车
CN108711525B (zh) 一种转换开关电器
KR100780736B1 (ko) 백라이트 램프 고정 소켓
CN102689210B (zh) 夹紧机构
CN104658825B (zh) 断路器
CN107086386B (zh) 扁平电缆用连接器
CN220106346U (zh) 一种动触头结构及隔离开关
US20240029986A1 (en)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circuit breaker and corresponding circuit breaker
CN221304556U (zh) 用于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和断路器
CN220306663U (zh) 一种轨道插座
CN220474498U (zh) 触头系统
CN218626666U (zh) 一种快装结构
CN220774164U (zh) 断路器
CN218438846U (zh) 快速开门结构
CN217444260U (zh) 一种功能件与安装板的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墙壁开关
CN215883497U (zh) 锁止机构和行车记录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