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7706U -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7706U
CN219367706U CN202320571016.2U CN202320571016U CN219367706U CN 219367706 U CN219367706 U CN 219367706U CN 202320571016 U CN202320571016 U CN 202320571016U CN 219367706 U CN219367706 U CN 219367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measuring
panel
heating element
assembly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7101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银军
沈术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7101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7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7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77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烹调器和烹饪器具,涉及家电技术领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产品在维修的过程中,容易损坏测温传感器的问题。烹调器包括面板和底壳,面板与底壳围合成腔体;腔体中容置有加热件、环状的密封件和测温组件,面板上开设测温孔,测温孔为通孔,测温组件远离面板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卡合部,测温组件与加热件通过卡合部卡合连接。本申请产品在维修的过程中,使得测温组件不会随密封件一同被面板带离,确保测温引线在拆装过程中不受力,测温引线不会与电路板断开,从而确保测温组件的测温准确度,避免因拆机带来的不必要损失,而且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厨具,用于烹煮食物。烹饪器具一般包括带有加热件的锅具,使用时,锅具放置在加热件的加热面上,加热件对锅具进行加热。
加热件例如电磁炉,一般包括底壳和面板,面板连接于底壳上,并与底壳围合成容置加热件、测温传感器和电路板等腔体。面板上开设有测温孔,测温传感器的一端位于测温孔中,另一端连接在电路板上。相关技术中,为了确保电磁炉良好的防水性能,往往在测温传感器上装配有密封圈,密封圈通过硅酮胶固定在面板的内表面。
然而,上述密封方式,当对电磁炉进行维修拆卸时,面板将密封圈同时带离,密封圈将测温传感器从电路板上带离,测温传感器容易受到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烹调器和烹饪器具,通过在测温组件上设置有卡合部,使得产品在维修的过程中,测温组件可以通过卡合部卡合在加热件上,测温组件不会随密封件一同被面板带离,进而使得测温引线在拆装过程中不受力,测温引线不会从电路板上断开,从而确保测温组件的测温准确度,避免因拆机带来的不必要损失,而且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烹调器,包括面板和底壳,所述面板盖合在所述底壳上,并与所述底壳围合成腔体;所述腔体中容置有加热件、环状的密封件和测温组件,所述面板上开设有测温孔,所述测温孔为通孔;所述测温组件靠近所述面板一侧的端部位于测温孔中,所述测温组件远离面板一侧的端部穿设所述加热件,并位于所述加热件背离所述面板的一侧;所述密封件套设在所述测温组件靠近所述面板一侧的端部,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面板靠近所述腔体一侧的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所述测温组件远离所述面板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卡合部,所述测温组件与所述加热件通过所述卡合部卡合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烹调器包括面板和底壳,面板和底壳围合成腔体,所述腔体中容置有加热件和测温组件,腔体能够对上述部件起到安装、防护的作用;通过包括环状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套设在所述测温组件靠近所述面板一侧的端部,能够保证烹调器良好的防水性能,从而在烹饪过程中使得水渍不会经由测温孔进入烹调器内部;通过包括测温组件,并在测温组件远离面板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卡合部,从而当对面板与底壳分离时,测温组件可以通过卡合部卡合连接在加热件上,测温组件不会随密封件一同被面板带离,进而使得测温引线在拆装过程中不受力,测温引线不会从电路板上断开,从而确保测温组件的测温准确度,避免因拆机带来的不必要损失,而且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合部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卡合部沿所述测温组件的周向间隔排布。
通过设置卡合部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卡合部沿测温组件的周向间隔设置,从而提高卡合部和加热件之间的卡合效果,最大程度上将测温组件卡合在加热件上,避免测温组件从加热件上脱离,进而避免测温引线因受到向上的拉力而从电路板上断开的问题,保证测温组件的安全性,同时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温组件包括测温支架,所述测温支架包括外沿部,所述外沿部的端部朝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外沿部上具有缺口,所述卡合部连接于所述测温支架的缺口处,且与所述外沿部具有间隙。
通过包括外延部,所述外沿部上具有缺口,卡合部连接于所述测温支架的缺口处,且与所述外沿部具有间隙,使卡合部与加热件配合安装时能够发生变形,进而有利于测温组件的装配,确保测温组件和加热件之间的卡合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件上开设有装配孔,所述卡合部卡合在所述装配孔背离所述面板一侧的孔边缘。通过在加热件上开设装配孔,以使测温组件可以从装配孔中穿设,测温引线与电路板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温组件还包括金属帽体和测温元件,所述金属帽体盖合在所述测温支架靠近所述面板一侧的端部,并和所述测温支架形成容纳所述测温元件的容纳腔;所述测温元件的测温端抵接所述金属帽体;所述测温支架靠近面板一侧的端部位于所述测温孔中,所述测温支架远离所述面板一侧的端部穿设所述加热件,并位于所述加热件背离所述面板的一侧;所述测温元件上设置有测温引线,所述测温引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测温元件上,所述测温引线的另一端穿设所述加热件,并与电路板电连接。
通过包括金属帽体,由于锅具的底部与金属帽体完全接触,从而能够直接加热金属帽体,有利于使金属帽体中的测温元件可以准确检测到锅具的实际温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合部包括顶面和底面,所述卡合部的顶面为水平面,所述卡合部的顶面抵接所述装配孔背离所述面板一侧的孔边缘;所述卡合部的底面为倾斜面,且所述卡合部的底面靠近所述面板一侧的端部与所述加热件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卡合部的底面远离所述面板一侧的端部与所述加热件中心之间的距离。
通过设置卡合部的顶面为水平面,卡合部的底面为倾斜面,且所述卡合部的底面靠近所述面板一侧的端部与所述加热件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卡合部的底面远离所述面板一侧的端部与所述加热件中心之间的距离,这样有利于测温支架沿倾斜面的倾斜方向卡合在装配孔上,并且卡合后的测温支架与装配孔的孔边缘水平贴紧,贴合度更好,卡合的效果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合部沿所述测温组件的径向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装配孔的孔径。
通过设置所述卡合部沿所述测温组件的径向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装配孔的孔径,从而使卡合部沿所述测温组件的径向延伸的长度在合理范围内,进而不仅使卡合部具有足够的卡合长度来防止测温支架从装配孔中脱出,而且可以确保卡合部的体积不会过大而影响测温组件的美观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密封件为硅胶件或橡胶件。
通过设置密封件为硅胶件或橡胶件,硅胶和橡胶柔软且具有高弹性,与钢质材质相比,硅胶和橡胶的弹性变形很大,有利于密封件和测温组件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同时,硅胶和橡胶具有一定的柔韧性、绝缘性、压缩性、耐高温性以及表面自然粘度,能有效起到保温、减震、密封的作用,密封效果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温组件靠近所述面板一侧端部的外径不小于所述密封件的内径。
通过设置所述测温组件靠近所述面板一侧端部的外径不小于所述密封件的内径,从而使测温组件和密封件的装配在合理范围内,密封件和测温组件之间的密封性较好,从而确保烹调器良好的防水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温支架为塑性件,和/或,所述卡合部和所述测温支架为一体件。
通过设置测温支架为塑性件,塑性材料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抗振动能力,有利于提高卡合部的承受能力;通过设置卡合部和测温支架为一体件,不仅有利于保证卡合部和测温支架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省去了测温组件的安装步骤,减少烹调器的零件数量,提高测温组件的生产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具和上述的烹调器,所述锅具放置在所述烹调器的面板上。
本申请提供的烹调器和烹饪器具,通过设置测温组件,并在测温组件远离面板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卡合部,从而当面板与底壳分离时,测温组件可以通过卡合部卡合在加热件上,测温组件不会随密封件一同被面板带离,进而使得测温引线在拆装过程中不受力,测温引线不会从电路板上断开,从而确保测温组件的测温准确度,避免因拆机带来的不必要损失,而且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申请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面板、上盖和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面板和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剖面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测温组件和加热件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测温组件和加热件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测温组件和加热件装配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测温组件和加热件装配后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测温组件和加热件装配后的剖面图;
图12为图11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测温组件和密封件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测温组件和密封件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测温组件和密封件装配后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烹调器;
110-面板; 111-腔体; 112-测温孔;
120-底壳; 121-上盖; 122-下盖;
130-加热件; 131-装配孔; 140-测温组件;
141-卡合部; 1411-卡合部的顶面; 1412-卡合部的底面;
142-测温支架; 1421-外沿部; 14211-缺口;
143-测温元件; 144-测温引线; 145-金属帽体;
146-容纳腔; 150-电路板; 160-密封件;
170-散热风机; 180-控制板组件; 181-控制板;
182-控制板支架; 190-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电磁炉、电陶炉、电压力煲等为人们常用的烹调器,烹调器包括底壳和面板,其中,底壳和面板围成可供加热件(例如加热件)和电路板等装配的腔体,电路板与加热件电连接,电路板用于控制加热件的开闭。工作时利用高频的电流通过加热件,从而产生无数封闭的磁场力,磁力线切割锅具产生无数小涡流,使放置在面板上的锅具发热。
加热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锅具温度进行检测,从而根据锅具温度来调整加热件的工作状态。相关技术中,电磁炉的面板上开设有测温孔,测温孔的孔口朝向腔体。腔体中容纳有测温传感器,测温传感器的一端位于测温孔中,另一端连接在电路板上,电路板用于对测温传感器供电,从而实现对锅具温度的检测。
由于在面板上开设有测温孔,从而为了确保电磁炉的防水效果,避免水渍从测温传感器进入电磁炉内部,相关技术中,往往在面板下方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和面板通过硅酮胶相连,密封圈与测温传感器在轴向上过盈配合,例如,密封圈上设置有朝向测温传感器一侧的凸起,测温传感器上开设有卡槽,凸起对应装配在卡槽中,从而提高密封圈和测温传感器之间的安装稳定性和连接强度。
然而,相关技术的密封方式,当需要维修拆开电磁炉时,由于密封圈与面板之间通过硅酮胶连接,拆开面板会将密封圈同时带下,又因为密封圈与测温传感器之间的过盈配合,密封圈会将测温传感器带离加热件表面,使得连接于电路板上的测温引线受到牵引力的作用,从电路板上拔离,测温传感器受到损坏,从而影响对锅具的测温精度。
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烹调器和烹饪器具,通过设置测温组件,并在测温组件远离面板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卡合部,从而当对烹调器进行维修拆卸、面板与底壳分离时,测温组件可以通过卡合部卡合在加热件上,测温传感器不会随密封件一同被面板带离,进而使得测温引线在拆装过程中不受力,测温引线不会从电路板上断开,从而确保测温组件的测温准确度,避免因拆机带来的不必要损失,而且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面板、上盖和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面板和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剖面图。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烹调器100,该烹调器100包括但不限于电磁炉和电陶炉,本实施例中主要以电磁炉为例进行说明。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电磁炉用于对锅具内的食材进行烹煮。
参照图1和图2所示,该烹调器100包括面板110和底壳120,面板110盖合在底壳120上,并与底壳120围合成腔体111,其中,参照图2所示,腔体111中可以用来容置控制板组件180、电路板150、加热件130、散热风机170等各类电器元件,控制板组件180包括控制板支架182以及设置在控制板支架182上的控制板181,散热风机170用于对腔体111中的控制板181、电路板150以及加热件130进行散热,电磁炉通过电源线190与外部的电源电连接。
其中,底壳120的材质可以为耐温大于125度的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涤纶树脂(PET)、尼龙6(PA6)、尼龙66(PA66)或聚苯硫醚(PPS)等材料,或者,底壳120的材质可以为PP、PBT、PET、PA6、PA66或PPS加玻纤形成的材料。
面板110可以为耐高温的非金属材料,如高硼硅玻璃面板、陶瓷面板和微晶玻璃面板。当烹饪器具为电磁炉时,加热件130为线圈盘,线圈盘包括线圈盘支架和盘绕设置在线圈盘支架上的线圈;当烹饪器具为电陶炉时,加热件130可以为电阻加热丝盘绕形成。本实施例中,主要以加热件130为线圈盘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请参照图2所示,底壳120可以包括下盖122和上盖121,上盖121盖合在下盖122上,面板110设置在上盖121背离下盖122的一侧。面板110背离底壳120的一面可以用于放置锅具,从而不仅可以实现烹调器100的加热功能,而且使锅具不会与底壳120直接接触,以避免高温的锅具烫坏底壳120。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测温组件和加热件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一,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测温组件和加热件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二,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测温组件和加热件装配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测温组件和加热件装配后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测温组件和加热件装配后的剖面图,图12为图11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腔体111中容置有加热件130和测温组件140,面板110上开设有测温孔112,测温孔112为通孔,加热件130上开设有装配孔131。
装配时,测温组件140靠近面板110一侧的端部位于测温孔112中,测温组件140远离面板110一侧的端部穿设通孔131,并位于加热件130背离面板110的一侧。
通过开设测温孔112,测温孔112可以对测温组件140起到安装、固定的作用,而且,开设测温孔112能够缩短测温组件140与面板110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使得测温组件140与锅具之间的距离有所缩短,提高测温组件140对锅具温度的测温效果。
其中,由于测温孔112为通孔,为了避免外部的水渍经由测温孔112进入到腔体111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环状的密封件160,密封件160套设在测温组件140靠近面板110一侧的端部,从而通过设置密封件160,能够保证烹调器100良好的防水性能,在烹饪过程中使得水渍不会从测温孔112进入烹调器100内部。
本申请实施例中,密封件160可以为密封圈,另外,密封件160与面板110靠近腔体111一侧的表面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胶,从而能够进一步加强密封件160和面板110之间的装配稳定性,密封胶可以为硅酮胶。
密封件160可以为硅胶件或橡胶件,硅胶和橡胶柔软且具有高弹性,与钢质材质相比,硅胶和橡胶的弹性变形很大,有利于密封件160和测温组件140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同时,硅胶和橡胶具有一定的柔韧性、绝缘性、压缩性、耐高温性以及表面自然粘度,能有效起到保温、减震、密封的作用,密封效果更好。
这样,当对烹调器100进行维修拆卸时,由于密封件160与面板110之间粘接相连,拆开面板110会将密封件160一同带下,又因为密封件160套设在测温组件140上,故而,为了避免测温组件140与密封件160一同被面板110带离,本申请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7至图12所示,测温组件140远离面板110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卡合部141。
需要说明的是,与相关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密封件160仅仅装配在测温组件140靠近面板110一侧的端部,密封件160和测温组件140之间不具有其他的连接关系,从而有助于使测温组件140顺利从密封件160中脱离,并卡合在加热件130上,避免测温组件140随密封件160一同被面板110带离,进而使测温引线144在拆装过程中不受向上的拉力,测温引线144不会从电路板150上断开,从而确保测温组件140的测温准确度,避免因拆机带来的不必要损失,而且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卡合部141可以为卡扣。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测温组件和密封件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测温组件和密封件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测温组件和密封件装配后的剖面图。
继续参照图13至图17所示,测温组件140包括:测温支架142、金属帽体145以及测温元件143,测温支架142包括外沿部1421,外沿部1421的端部朝远离面板110的方向延伸,金属帽体145盖合在测温支架142靠近面板110一侧的端部,并和测温支架142形成容纳测温元件143的容纳腔146,测温元件143的测温端抵接金属帽体145,密封件160套设在金属帽体145上。
金属帽体145的材料可以为铝、不锈钢或铜,由于金属帽体145会接触到水渍,所以金属帽体145的材料往往选用不锈钢,金属帽体145可以通过现有技术的拉伸冲压工艺制成,当锅具放置在面板110上时,由于锅具的底部与金属帽体145完全接触,从而能够直接加热金属帽体145,有利于使金属帽体145中的测温元件143可以准确检测到锅具的实际温度。
装配时,测温支架142靠近面板110一侧的端部位于测温孔112中,测温支架142背离面板110一侧的端部穿设加热件130,并位于加热件130背离面板的一侧。测温元件143上设置有测温引线144,测温引线144的一端连接在测温元件143上,测温引线144的另一端穿设装配孔131,并与电路板150电连接。
其中,参照图13所示,外沿部1421上具有缺口14211,卡合部141连接于测温支架142的缺口14211处,且与外沿部1421具有间隙,从而使得卡合部141与加热件130配合安装时能够发生变形,进而有利于测温组件140的装配,确保测温组件140和加热件130之间的卡合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间隙的具体数值不做进一步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3至图17所示,卡合部141可以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卡合部141沿测温组件140的外周间隔排布。
示例性的,卡合部141可以包括三个,三个卡合部141沿测温组件140的外周间隔排布;或者,卡合部141可以包括三个,三个卡合部141沿测温组件140的外周间隔排布;或者,卡合部141可以包括多个,多个卡合部141沿测温组件140的外周间隔排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卡合部141的数量、卡合部141的排布方式、以及卡合部141在测温支架142上的设置位置不做进一步限定。
上述排布方式,可以提高卡合部141和加热件130之间的卡合效果,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将测温组件140卡合在加热件130上,避免测温组件140从加热件130上脱离,进而避免测温引线144因受到向上的拉力而从电路板150上断开的问题,保证测温传感器的安全性,同时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温支架142可以为塑性件,即,测温支架142由塑性材料制成。塑性材料是指在常温、静载荷下具有塑性的材料,可进行模锻、冲压、挤压等加工或成型,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抗振动能力,例如低碳钢、铜、铝、塑料、橡胶等,从而有利于提高卡合部141的承受能力。
卡合部141和测温支架142为一体件,示例性的,卡合部141和测温支架142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进行加工,从而不仅有利于保证卡合部141和测温支架142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有利于减少烹调器100的零件数量,省去了测温组件140的安装步骤,提高测温组件140的生产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7所示,卡合部141包括顶面和底面,卡合部的顶面1411为水平面,当面板110与底壳120分离时,卡合部的顶面1411抵接装配孔131背离面板110一侧的孔边缘。
卡合部的底面1412为倾斜面,且卡合部的底面1412靠近面板110一侧的端部与加热件130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卡合部的底面1412远离面板110一侧的端部与加热件130中心之间的距离,这样有利于测温支架142沿倾斜面的倾斜方向卡合在装配孔131的孔边缘,并且卡合后的测温支架142与装配孔131的孔边缘水平贴紧,贴合度更好,卡合的效果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卡合部141沿测温组件140的径向延伸的长度,大于装配孔131的孔径。示例性的,参照图12所示,卡合部141沿测温组件140的径向延伸的长度可以为L1,装配孔131的孔径可以为L2,其中,L1和L2的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任意值。
通过设置卡合部141沿测温组件140的径向延伸的长度,大于装配孔131的孔径,从而使卡合部141沿测温组件140的径向延伸的长度在合理范围内,进而不仅使卡合部141具有足够的卡合长度来防止测温支架142从装配孔131中脱出,而且可以确保卡合部141的体积不会过大而影响测温组件140的美观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温组件140靠近面板110一侧端部的外径不小于密封件160的内径,例如,测温组件140靠近面板110一侧端部的外径可以大于密封件160的内径,或者,测温组件140靠近面板110一侧端部的外径可以与密封件160的内径相同。
示例性的,参照图12所示,测温组件140靠近面板110一侧端部的外径可以为D1,密封件160的内径可以为D2,D1和D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任意值。通过设置测温组件140靠近面板110一侧端部的外径不小于密封件160的内径,从而使测温组件140和密封件160的装配在合理范围内,密封件160和测温组件140之间的密封性较好,从而确保烹调器100良好的防水性能。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具和烹调器100,锅具位于烹调器100的面板110上,烹调器100用于对锅具内的食材进行烹煮。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烹调器100和烹饪器具,通过设置测温组件140,并在测温组件140远离面板110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卡合部141,从而当面板110与底壳120分离时,测温组件140可以通过卡合部141卡合在加热件130上,测温传感器不会随面板110一同带离,进而使得测温引线144在拆装过程中不受力,测温引线144不会从电路板150上断开,从而确保测温组件140的测温准确度,避免因拆机带来的不必要损失,而且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110)和底壳(120),所述面板(110)盖合在所述底壳(120)上,并与所述底壳(120)围合成腔体(111);
所述腔体(111)中容置有加热件(130)、环状的密封件(160)和测温组件(140),所述面板(110)上开设有测温孔(112),所述测温孔(112)为通孔;
所述测温组件(140)靠近所述面板(110)一侧的端部位于所述测温孔(112)中,所述测温组件(140)远离所述面板(110)一侧的端部穿设所述加热件(130),并位于所述加热件(130)背离所述面板(110)的一侧;
所述密封件(160)套设在所述测温组件(140)靠近所述面板(110)一侧的端部,所述密封件(160)与所述面板(110)靠近所述腔体(111)一侧的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胶;
所述测温组件(140)远离所述面板(110)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卡合部(141),所述测温组件(140)与所述加热件(130)通过所述卡合部(141)卡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141)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卡合部(141)沿所述测温组件(140)的周向间隔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组件(140)包括测温支架(142),所述测温支架(142)包括外沿部(1421),所述外沿部(1421)的端部朝远离所述面板(110)的方向延伸;
所述外沿部(1421)上具有缺口(14211),所述卡合部(141)连接于所述测温支架(142)的缺口处,且与所述外沿部(1421)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130)上开设有装配孔(131),所述卡合部(141)卡合在所述装配孔(131)背离所述面板(110)一侧的孔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组件(140)还包括金属帽体(145)和测温元件(143),所述金属帽体(145)盖合在所述测温支架(142)靠近所述面板(110)一侧的端部,并和所述测温支架(142)形成容纳所述测温元件(143)的容纳腔(146),所述测温元件(143)的测温端抵接所述金属帽体(145);
所述测温支架(142)靠近所述面板(110)一侧的端部位于所述测温孔(112)中,所述测温支架(142)远离所述面板(110)一侧的端部穿设所述加热件(130),并位于所述加热件(130)背离所述面板(110)的一侧;
所述测温元件(143)上设置有测温引线(144),所述测温引线(14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测温元件(143)上,所述测温引线(144)的另一端穿设所述加热件(130),并与电路板(150)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141)包括顶面和底面,卡合部的顶面(1411)为水平面,所述卡合部的顶面(1411)抵接所述装配孔(131)背离所述面板(110)一侧的孔边缘;
卡合部的底面(1412)为倾斜面,且所述卡合部的底面(1412)靠近所述面板(110)一侧的端部与所述加热件(130)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卡合部的底面(1412)远离所述面板(110)一侧的端部与所述加热件(130)中心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141)沿所述测温组件(140)的径向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装配孔(131)的孔径。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160)为硅胶件或橡胶件。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组件(140)靠近所述面板(110)一侧端部的外径不小于所述密封件(160)的内径。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支架(142)为塑性件,和/或,所述卡合部(141)和所述测温支架(142)为一体件。
1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具和上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烹调器,所述锅具放置在所述烹调器的面板(110)上。
CN202320571016.2U 2023-03-22 2023-03-22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9367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1016.2U CN219367706U (zh) 2023-03-22 2023-03-22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1016.2U CN219367706U (zh) 2023-03-22 2023-03-22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7706U true CN219367706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1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71016.2U Active CN219367706U (zh) 2023-03-22 2023-03-22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77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367706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KR20040010099A (ko) 유도 가열 조리기
CN204698317U (zh) 外锅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0018972U (zh) 锅具及电磁炉炊具
KR20180046573A (ko) 전기 레인지의 상판을 설치하기 위한 체결 구조체
EP0867906A1 (en) Microwave oven
CN219264370U (zh) 烹调器
CN216565646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18954954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19756452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11049095U (zh) 一种安全、保温式的全玻璃电磁加热壶
CN206950074U (zh) 烹饪器具
CN217161852U (zh) 机头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6114197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06390781U (zh) 一种电饭煲线圈组件的保护罩
CN214258920U (zh) 煲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KR20040010015A (ko) 가열 조리기
CN219264380U (zh) 烹饪器具
CN217302895U (zh) 烹饪电器
CN220494835U (zh) 一种耐高温的电热锅底座
CN219713432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9607178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17978935U (zh) 烹饪器具
CN210121068U (zh) 烹饪器具
CN221035856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