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3678U - 一种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3678U
CN219353678U CN202320386016.5U CN202320386016U CN219353678U CN 219353678 U CN219353678 U CN 219353678U CN 202320386016 U CN202320386016 U CN 202320386016U CN 219353678 U CN219353678 U CN 219353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rtex
hot air
pot body
ribs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8601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黄一丁
陈龙
楼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8601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53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3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3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炸锅。现有锅体底壁中部会因热风撞击而影响热量传递效率。本实用新型包括锅体和热风组件,锅体内设有烤盘,烤盘包括中部带通孔的盘体以及与锅体侧壁围合形成环形风道的短边,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以制熟烤盘上的食材,锅体底壁设有多条凸筋,凸筋由锅体底壁周缘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凸筋的内端部间围成中空的涡流区,热风沿凸筋向内汇聚并在涡流区形成螺旋向上穿越通孔的涡流。在锅体底部中央设置被凸筋环绕的涡流区,沿凸筋向中流动的热风可在涡流区形成涡流,涡流能向上旋转流动并在穿越通孔后与食材底部接触,通过提升热风向上穿越通孔的流速来提升热量传递效率,进而确保食材底部被有效制熟,提升烹饪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在公告号为CN206261487U的专利中公开的一种空气炸锅,包括锅体和热风组件,所述锅体内设有烤盘,所述烤盘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件,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以制熟烤盘上的食材。锅体底壁设有凸筋,烤盘外侧壁与锅体内侧壁间围合形成环形风道,沿锅体内侧壁流动的热风通过环形风道流入锅体底部并沿凸筋向中汇聚,热风在锅体底部中心直接撞击并受压转向后向上流动,导致热风会因风阻较大而损耗较多动能,使得热风流速减慢并降低了热量传递效率,影响烹饪体验。
此外,凸筋外端部设置在锅体底壁上,无法对环形风道内沿锅体侧壁周向流动热风起到引导作用,导致热风无法快速流入烤盘和锅体底壁间的夹腔,使得热量传递效率降低,影响食材烹饪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所述凸筋设置在锅体侧壁和锅体中部间,既能利用凸筋内端部围合形成的涡流区提升热风穿越通孔的流速,还能利用设置在锅体侧壁的凸筋外端部对热风起到截留引导的作用,通过提升热风流动效率来提升热量传递效率,提升烹饪体验。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空气炸锅,包括锅体和热风组件,所述锅体内设有烤盘,所述烤盘包括盘体和短边,所述盘体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件,所述短边与所述锅体的侧壁间形成环形风道,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以制熟烤盘上的食材,所述锅体底壁上凸形成多条支撑烤盘的凸筋,所述凸筋由锅体底壁周缘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多条所述凸筋的内端部间围成中空的涡流区,所述通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所述涡流区内,热风沿凸筋向内汇聚并在涡流区形成螺旋向上穿越通孔的涡流。所述凸筋设置在锅体底部周缘和中部之间,既能利用凸筋内端部围合形成的涡流区提升热风穿越通孔的流速,还能利用设置在锅体侧壁的凸筋外端部对热风起到截留引导的作用,增加流入夹腔的热风风量,通过提升热风流动效率来提升热量传递效率,确保食材底部被有效制熟,提升烹饪体验。在锅体底部中央设置被凸筋环绕的涡流区,沿凸筋向中流动的热风可在涡流区形成涡流,涡流能向上旋转流动并在穿越通孔后与食材底部接触,通过提升热风向上穿越通孔的流速来提升热量传递效率,进而确保食材底部被有效制熟,提升烹饪体验。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和所述涡流区互为同心设置,确保涡流区内的热风能以通孔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流动,进而确保热风能顺利穿越通孔,提升热风流动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直径与涡流区直径之比为A,0.6≤A≤1,既确保通孔直径满足热风流动要求,提升热风穿越通孔的流量,还通过限制通孔直径来确保烤盘顶面面积满足食材放置要求,防止食材通过通孔跌落至锅体底部。当A<0.6时,通孔尺寸较小,导致热风穿越通孔时存在较大阻力,使得热风无法有效向食材底部输送,影响烹饪效率;当A>1时,通孔尺寸过大,导致烤盘上食材容易通过通孔跌落至锅体底部,影响烹饪体验。
作为优选,所述涡流区直径与锅体底壁直径之比为B,0.2≤B≤0.4,既确保热风形成的涡流直径与通孔直径匹配,确保热风能以涡流形态穿越通孔,还通过限制涡流区直径来为凸筋提供引导热风转向的空间,确保热风能在涡流区形成涡流。当B<0.2时,涡流区过小,使得热风形成的涡流较小,涡流流量无法满足热风输送需求;当B>0.4时,涡流区过大,热风会因形成的涡流较大而发生被通孔周缘阻挡的情况,导致热风会因无法及时通过通孔向上输送而在烤盘和锅体底壁间形成紊流,影响热风传递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凸筋呈阿基米德螺线状,凸筋引导热风沿阿基米德螺旋线流动并在涡流区汇聚形成旋转的涡流,确保热风能顺利转向形成涡流后向上穿越通孔,通过减少热风动能损耗来提升热量传递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凸筋的内端部朝向与所述涡流区中心错开设置,凸筋内端部引导热风错开吹送,使得沿凸筋流动的各股热风能在涡流区朝同一周向输送并汇聚形成涡流。
作为优选,所述凸筋内端部的朝向与所述涡流区周缘切线方向一致,既通过增大各凸筋内端部朝向间距离来防止热风发生相互撞击的情况,有效减小动能损耗,确保热风流速,还能利用切向输送热风来形成较高流速的涡流,有效提升穿越通孔的热风流量。
作为优选,所述凸筋至少为三个且沿锅体底壁周向分置,烤盘以水平姿态搭接在所述凸筋上。凸筋为多个,对热风起到分隔和引导的作用,使得多股热风能在涡流区汇聚并形成螺旋向上流动的涡流。
作为优选,所述凸筋的内端部沿锅体底壁向涡流区延伸设置,所述内端部顶面形成承托面,烤盘底面与承托面贴合并限制热风周向流动。凸筋内端部通过锅体底壁中部延伸来增加凸筋长度,既通过延长凸筋与热风的接触距离来提升热风引导效果,确保热风能在涡流区汇聚形成涡流,还能防止热风在锅体底壁周缘进行周向流动,确保热风向食材底部快速输送,减少热量损耗。
作为优选,所述凸筋的外端部设置在锅体侧壁上,烤盘卡置在外端部间并被水平限位。凸筋外端部能截取沿锅体侧壁周向流动的热风并向锅体底壁中部的涡流区引导输送,通过减少热风在锅体周缘的周向流动来减少热量损耗,提升热量传递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所述凸筋设置在锅体侧壁和锅体中部间,既能利用凸筋内端部围合形成的涡流区提升热风穿越通孔的流速,还能利用设置在锅体侧壁的凸筋外端部对热风起到截留引导的作用,增加流入夹腔的热风风量,通过提升热风流动效率来提升热量传递效率,确保食材底部被有效制熟,提升烹饪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空气炸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所述锅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所述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体,11、凸筋,111、承托面,2、热风组件,21、风扇,22、发热件,3、烤盘,31、通孔,4、涡流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
如图1所示的一种空气炸锅,由底座和盖体组件,所述底座内设有可拆装的锅体1,所述盖体上设有热风组件2,所述锅体1内设有烤盘3,所述烤盘3中部设有通孔31,所述热风组件2包括风扇21和发热件22,热风组件2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1以制熟烤盘3上的食材,所述锅体1底壁上凸形成多条支撑烤盘的凸筋11,所述凸筋11由锅体1底壁周缘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多条所述凸筋11的内端部间围成中空的涡流区4,所述通孔3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所述涡流区4内,热风沿凸筋11向内汇聚并在涡流区4形成螺旋向上穿越通孔31的涡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1内设有烹饪腔,所述烹饪腔的上方设有热风腔,所述热风腔内设置所述热风组件2。所述热风组件2包括风扇21和发热件22,发热件22位于风扇21周缘,转动的风扇21抽取烹饪腔内空气并形成流经发热件22的气流,气流流经发热件22吸收热量并形成向烹饪腔回流的热风,热风会在流入烹饪腔后与食材接触并实现热量传递,以使食材被自外向内逐渐制熟。热风会因与食材接触而温度降低并扩散至烹饪腔中,为被热风组件2再次抽取加热提供气源,以此对空气进行循环抽取加热来提升热量利用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烹饪腔内设有烤盘3,所述烤盘3悬置在锅体1底壁上方,使得烤盘3与锅体1底壁间形成供热风流动的夹腔。烤盘3外侧壁与锅体1侧壁间形成供热风向下流入夹腔的环形风道,沿锅体1侧壁向下流动的热风会在穿越环形风道后流入夹腔,使得热风能在夹腔内向中扩散后与食材底部表面接触,确保食材底部能被有效制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1底壁设有隆起形成的凸筋11,沿锅体1侧壁流动的热风会在与凸筋11接触后转为沿锅体1底壁向中流动,确保热风能沿预设路径流动并对食材底壁进行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风组件2产生的热风会沿热风腔侧壁向下流入锅体1,热风沿锅体1侧壁向下流动至锅体1底部的夹腔中并向中输送后与食材底部接触,使得食材底部和顶部能被同时加热制熟。烤盘3外侧壁与锅体1内侧壁间围合形成环形风道,沿锅体1内侧壁流动的热风通过环形风道流入锅体1底部并沿凸筋11向中汇聚,热风在锅体1底部中央直接撞击并受压转向后向上流动,导致热风会因风阻较大而损耗较多动能,使得热风流速减慢并降低了热量传递效率,影响烹饪体验,此外,凸筋11外端部设置在锅体1底壁上,无法对环形风道内沿锅体1侧壁周向流动热风起到引导作用,导致热风无法快速流入烤盘3和锅体1底壁间的夹腔,使得热量传递效率降低,影响食材烹饪效率。为此,在锅体底部设置凸筋11,凸筋11的外端部设置在锅体1侧壁上,用于引导环形风道内热风向夹腔流动,凸筋11的内端部设置在锅体中部并围合形成涡流区4,沿凸筋11向内流动的热风在涡流区4形成螺旋向上流动的涡流,涡流穿越通孔31并对食材底部进行加热,有效提升热量传递效果,提升烹饪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热风在凸筋11引导下沿涡流区4周向流动,有效沿各凸筋11向中流动的热风因相互撞击而损耗动能,确保热风能以较大的流量穿越通孔31并向食材底部输送热量。
实施例二:
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空气炸锅结构。
如图2所示,所述烤盘3与锅体1底壁间形成夹腔,所述夹腔的周缘设置凸筋11,中部形成所述涡流区4。所述通孔31和所述涡流区4互为同心设置,使得热风能以通孔31轴线为中心形成涡流。
在烹饪时,热风沿锅体1侧壁周向流动,部分热风直接流动至烤盘3上方并对食材顶部进行加热,剩余热风向下穿越环形风道并在凸筋11引导下向锅体1底部输送。在输送过程中,首先,热风与凸筋11设置在锅体1侧壁上的外端部接触,热风会由周向流动转为沿锅体1底壁向中流动,之后,热风会在与凸筋11内端部脱离后进入涡流区4,沿各凸筋11流入的多股热风会在涡流区4内形成朝同一周向流动的涡流,最后,汇聚在一起的涡流会向上流动并在穿越通孔31后与食材底部接触,对食材底部起到加热的作用。
在上述过程中,凸筋11内端部能引导热风向涡流区4流动并有效避免各股热风之间发生直接撞击,通过引导热风向同一方向环绕流动来减少动能损耗,确保热风在涡流区4内始终保持较高的流速,进而通过增大穿越通孔31的流量来保证热量传递效率,保证食材底部能与顶部同步制熟。热风输送至涡流区4时,既通过错开输送来防止热风直接撞击,有效防止热风因损耗过多动能而发生在涡流区4内滞留的情况,还能通过在涡流区4内快速旋转积聚来驱使热风向上流动并在穿越通孔31后与食材底部接触,有效提升热量传递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筋11呈阿基米德螺线状,所述凸筋11内端部的朝向与所述涡流区4中心错开设置。具体地,所述凸筋11内端部的朝向与所述涡流区4周缘切线方向一致。既能引导热风缓慢转向,减少动能损耗,还能引导热风沿涡流区4切线方向输入,确保各股热风沿同一周向输送并形成周向流动的涡流,提升向上穿越通孔31的热风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31直径与涡流区4直径之比为A,A=0.8,既通过限制通孔31直径来对涡流区4内热风起到汇聚引导作用,还确保涡流区4内旋转向上的热风能沿预设旋流路径穿越通孔31,减少动能损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涡流区4直径与锅体1底壁直径之比为B,B=0.3,既确保热风形成的涡流直径与通孔31直径匹配,确保热风能以涡流形态穿越通孔31,还通过限制涡流区4直径来为凸筋11提供引导热风转向的空间,确保热风能在涡流区4形成涡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筋11为四个且沿锅体1底壁周向分置(如图3所示),烤盘3以水平姿态搭接在所述凸筋11上。通过四个凸筋11对烤盘3起到稳定承托的作用,既确保凸筋11与锅体1同心设置,使得烤盘3外侧壁和锅体1侧壁围合形成周向各区段等宽的环形风道,还确保烤盘3保持水平姿态,防止食材发生滑动偏移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筋11的内端部沿锅体1底壁向涡流区4延伸设置,所述内端部顶面形成承托面111,烤盘3底面与承托面111贴合并限制热风周向流动。所述承托面111对烤盘3底面周缘起到承托作用,通过增大承托面111间距离来提升对烤盘3的承托稳定性,防止烤盘3发生侧倾的情况。所述凸筋11呈长条状,能对热风起到连续缓慢转向引导的作用,确保热风能在转向后沿预设路径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筋11的外端部设置在锅体1侧壁上,烤盘3卡置在外端部间并被水平限位。烤盘3外侧壁卡置在凸筋11的外端部间,确保烤盘3与锅体1底壁互为同心设置。
可以理解地,参数A还可以为0.6、0.7、0.9、1等,只要符合0.6≤A≤1的要求即可。
可以理解地,参数B还可以为0.2、0.25、0.35、0.4等,只要符合0.2≤B≤0.4的要求即可。
本实施例所述空气炸锅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不再赘述。

Claims (10)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锅体和热风组件,所述锅体内设有烤盘,所述烤盘包括盘体和短边,所述盘体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件,所述短边与所述锅体的侧壁间形成环形风道,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以制熟烤盘上的食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底壁上凸形成多条支撑烤盘的凸筋,所述凸筋由锅体底壁周缘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多条所述凸筋的内端部间围成中空的涡流区,所述通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所述涡流区内,热风沿凸筋向内汇聚并在涡流区形成螺旋向上穿越通孔的涡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和所述涡流区互为同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直径与涡流区直径之比为A,0.6≤A≤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区直径与锅体底壁直径之比为B,0.2≤B≤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呈阿基米德螺线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的内端部朝向与所述涡流区中心错开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内端部的朝向与所述涡流区周缘切线方向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至少为三个且沿锅体底壁周向分置,烤盘以水平姿态搭接在所述凸筋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的内端部沿锅体底壁向涡流区延伸设置,所述内端部顶面形成承托面,烤盘底面与承托面贴合并限制热风周向流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的外端部设置在锅体侧壁上,烤盘卡置在外端部间并被水平限位。
CN202320386016.5U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空气炸锅 Active CN219353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86016.5U CN219353678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86016.5U CN219353678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3678U true CN219353678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37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86016.5U Active CN219353678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53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33978B1 (en) Air fryer
EP2347186B1 (en)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food and air guide member therefor
CN116725387A (zh) 一种立体热风循环的空气炸锅
CN110916522A (zh) 一种电磁加热的空气炸锅
CN219353678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996260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5383319U (zh) 一种加热效果好的空气炸锅
CN215383333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5383334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115054133A (zh) 烹饪器具
CN115054134A (zh) 烹饪器具
CN219147382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20192807U (zh) 空气炸锅
CN206499371U (zh) 烹饪电器
CN219147383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5383336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5383335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5424222U (zh) 带有导流结构的多功能空气烹饪装置
CN219422649U (zh) 锅体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17959780U (zh) 一种烹饪装置
CN217907422U (zh) 烹饪器具
CN217907421U (zh) 烹饪器具
CN111904292A (zh) 一种烤箱内胆结构
CN217524736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1380779U (zh) 一种汤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