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47382U - 一种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47382U
CN219147382U CN202320394817.6U CN202320394817U CN219147382U CN 219147382 U CN219147382 U CN 219147382U CN 202320394817 U CN202320394817 U CN 202320394817U CN 219147382 U CN219147382 U CN 2191473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air
pot body
section
air
air fr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9481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黄一丁
陈龙
楼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9481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473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473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473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炸锅。现有空气炸锅凸筋的导风效果较差,热风传递效率较低。本实用新型包括锅体和热风组件,所述锅体内设有烤盘,所述热风组件包括发热件和风扇,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以制熟烤盘上的食材,锅体的底壁上凸形成凸筋,凸筋的迎风面包括自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置段和内置段,外置段相较于内置段朝向迎风侧偏转,沿锅体侧壁周向流动的热风依次与外置段和内置段接触并逐渐转为向锅体中部流动。在凸筋的迎风面上设置外置段和内置段,对热风逐级转向,既能通过逐渐转向来减少热风动能损耗,通过维持热风流速来维持热量传递效率,还能通过提升转向效率来减小热风转向所需空间,有效利用锅体底部夹腔空间,提升烹饪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在公告号为CN23539136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空气炸锅,包括锅体和热风组件,所述锅体内设有烤盘,所述热风组件包括发热件和风扇,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以制熟烤盘上的食材。所述锅体底部设有引导热风转向的凸筋,现有凸筋的迎风面为平面,当迎风面与锅体周缘切线间夹角过小时会出现热风转向不足的情况,导致热风无法有效向中汇聚,当迎风面与锅体周缘切线间夹角过大时会出现热风因与迎风面撞击而损耗较多动能的情况,导致热风流速变慢,降低了热量传递效率,影响烹饪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在凸筋的迎风面上设置外置段和内置段,对热风进行逐渐转向,既减小热风转向时的动能损耗,提升热量传递效率,还确保热风快速转向,提升烹饪体验。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空气炸锅,包括锅体和热风组件,所述锅体内设有烤盘,所述热风组件包括发热件和风扇,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以制熟烤盘上的食材,所述锅体的底壁上凸形成径向延伸且支撑烤盘的凸筋,所述凸筋的迎风面包括自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置段和内置段,所述外置段相较于所述内置段朝向迎风侧偏转,沿锅体侧壁周向流动的热风依次与外置段和内置段接触并逐渐转为向锅体中部流动。在凸筋的迎风面上设置逐级偏转的外置段和内置段,对热风起到逐级转向的作用,既能通过逐渐转向来减少热风动能损耗,通过维持热风流速来维持热量传递效率,还能通过提升转向效率来减小热风转向所需空间,有效利用锅体底部夹腔空间,提升烹饪体验。热风在依次流经外置段和内置段时均会产生小角度转向,通过多次小角度转向来实现对热风转向引导。锅体中部是指锅体底壁位于所述凸筋之间且靠近锅体底壁中心的区域。
作为优选,所述外置段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锅体周缘切线间的夹角为A,所述内置段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锅体周缘切线间的夹角为B,B>A。外置段和内置段逐级偏转并对热风起到逐级缓和转向的作用,热风先与外置段接触并进行较小角度转向,再与内置段接触并进行较大角度转向,使得热风转向具有多个阶段,有效减小热风在转向时的动能损耗。
作为优选,15°≤A≤45°,既确保热风具有明显的转向效果,还通过限制转向角度来减小风阻,避免热风流速因转向过急而发生较大损耗。当A<15°时,对热风的转向效果欠佳;当A>45°时,热风会因转向角度过大而发生流速急速降低的情况,导致热量传递效率降低。
作为优选,45°≤B≤85°,既确保热风转向后能沿预设方向输送,还通过限制转向角度来减小风阻,避免热风流速因转向过急而发生较大损耗。当B<45°时,热风的转向效果欠佳,无法沿预设方向流动;当B>85°时,热风会因转向角度过大而偏离预设流动方向,导致热风在夹腔内发生紊流,影响热量传递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外置段靠近锅体侧壁设置,所述烤盘和外置段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互为错开设置。外置段在水平面上投影位于烤盘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外侧壁,使得外置段靠近锅体侧壁设置,方便外置段接收沿锅体侧壁流动的热风并向内置段引流。所述内置段在水平面上投影至少大部落在烤盘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内,起到接收热风并向锅体中部引导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外置段与内置段间通过弧面衔接。沿外置段流动的热风能通过弧面转为沿内置段流动,防止热风流速因外置段和内置段衔接处风阻较大而发生急速降低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外置段和内置段间衔接处与锅体侧壁间距离为C,C≤20mm,既确保外置段具有引导热风转向的接触距离,还有效缩减占用锅体底壁的空间,为设置内置段提供空间。当C<20mm时,外置段会因与热风接触距离较短而影响转向引导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外置段中部沿气流流动方向凹陷的曲面状,外置段靠近锅体侧壁的外端部朝向与锅体底壁周缘切线方向相互趋于平行,方便外置段通过外端部从锅体侧壁接收周向流动的热风,外置段远离锅体侧壁的内端部朝向与内置段靠近锅体侧壁的外端部朝向间趋于平直衔接,方便外置段上的热风向内置段流动并减小流动时的风阻。
作为优选,所述内置段中部沿气流流动方向凹陷的曲面状。内置段外端部朝向与外置段内端部朝向趋于平直衔接,有效减小热风流动时的风阻,进而有效维持热风流速。内置段的内端部朝向锅体底壁中部,确保热风能沿预设路径向中汇聚。
作为优选,所述凸筋至少为三个且沿锅体周向等距分置。通过设置多个凸筋来提升对烤盘的定位效果,确保烤盘与锅体间相对位置固定,进而保证热风在夹腔中均匀扩散。
作为优选,所述凸筋的外端部设置在所述锅体侧壁底部,凸筋通过外端部接收沿锅体侧壁周向流动的热风并向中引导输送。凸筋的两端部分别设置在锅体的侧壁和底壁上,通过增加凸筋长度来提升引导热风转向的效果,确保热风能沿预设路径快速流动,提升热量传递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凸筋的迎风面上设置逐级转向的外置段和内置段,对热风起到逐级转向的作用,既能通过逐渐转向来减少热风动能损耗,通过维持热风流速来维持热量传递效率,还能通过提升转向效率来减小热风转向所需空间,有效利用锅体底部夹腔空间,提升烹饪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空气炸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所述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所述锅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体,11、凸筋,111、外置段,112、内置段,113、弧面,2、热风组件,21、风扇,22、发热件,3、烤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
如图1所示的一种空气炸锅,由底座和盖体组件,所述底座内设有锅体1,所述盖体内设有热风组件2,所述锅体1内设有烤盘3,所述热风组件2包括发热件22和风扇21,热风组件2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1以制熟烤盘3上的食材,所述锅体1的底壁上凸形成径向延伸且支撑烤盘3的凸筋11,所述凸筋11的迎风面包括自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置段111和内置段112,所述外置段111相较于所述内置段112朝向迎风侧偏转,沿锅体1侧壁周向流动的热风依次与外置段111和内置段112接触并逐渐转为向锅体1中部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1内设有烹饪腔,所述烹饪腔的上方设有热风腔,所述热风腔内设置所述热风组件2。所述热风组件2包括风扇21和发热件22,发热件22位于风扇21周缘,转动的风扇21抽取烹饪腔内空气并形成流经发热件22的气流,气流流经发热件22吸收热量并形成向烹饪腔回流的热风,热风会在流入烹饪腔后与食材接触并实现热量传递,以使食材被自外向内逐渐制熟。热风会因与食材接触而温度降低并扩散至烹饪腔中,为被热风组件2再次抽取加热提供气源,以此对空气进行循环抽取加热来提升热量利用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烹饪腔内设有烤盘3,所述烤盘3悬置在锅体1底壁上方,使得烤盘3与锅体1底壁间形成供热风流动的夹腔。烤盘3外侧壁与锅体1侧壁间形成供热风向下流入夹腔的环形风道,沿锅体1侧壁向下流动的热风会在穿越环形风道后流入夹腔,使得热风能在夹腔内向中扩散后与食材底部表面接触,确保食材底部能被有效制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1底壁设有隆起形成的凸筋11,沿锅体1侧壁流动的热风会在与凸筋11接触后转为沿锅体1底壁向中流动,确保热风能沿预设路径流动并对食材底壁进行加热。
在使用时,首先,将烤盘3放置在锅体1内;之后,将食材放入锅体1内,并将锅体1放置在底座内;再后,烹饪腔与热风腔通连并与外界空间隔离;最后,通过热风组件2产生热风,热风输入烹饪腔以使锅体1内食材被加热制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风组件2产生的热风会沿热风腔侧壁向下流入锅体1,热风沿锅体1侧壁向下流动至锅体1底部的夹腔中并向中输送后与食材底部接触,使得食材底部和顶部能被同时加热制熟。所述锅体1底部设有引导热风转向的凸筋11,现有凸筋11的迎风面为平面,当迎风面与锅体1周缘切线间夹角过小时会出现热风转向不足的情况,导致热风无法向中汇聚,当迎风面与锅体1周缘切线间夹角过大时会出现热风因与迎风面撞击而损耗较多动能的情况,导致热风流速变慢,降低了热量传递效率,影响烹饪体验。为此,将凸筋11的迎风面设置为多段结构,包括自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置段111和内置段112,沿锅体1侧壁周向流动的热风依次与外置段111和内置段112接触并逐渐转为向锅体1中部流动,利用外置段111和内置段112对热风依次实施转向操作,既能通过逐渐转向来减少热风动能损耗,通过维持热风流速来维持热量传递效率,还能通过提升转向效率来减小热风转向所需空间,有效利用锅体1底部夹腔空间,提升烹饪体验。
实施例二:
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空气炸锅结构。
如图2所示,所述外置段111和内置段112拼合形成所述凸筋11的迎风面,使得沿锅体1侧壁呈螺旋状向下输送的热风会流动至凸筋11处时依次与外置段111和内置段112接触,并实现逐级转向,既通过减小单次转向的角度来减小动能损耗,确保热风能维持较高的流速,还通过设置多级转向来确保热风脱离凸筋11时能完成预设的转向要求,确保热风沿预设路径向中汇聚并对食材底部进行均匀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置段11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锅体1周缘切线间的夹角为A,所述内置段11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锅体1周缘切线间的夹角为B(如图3所示),B>A。热风流经外置段111时完成角度为A的转向操作,热风流经内置段112时完成角度为B-A的转向操作,以使热风在流经凸筋11后完成角度为B的转向操作,进而确保热风由原先沿锅体1周向流动转变为沿锅体1底壁向中流动,实现热风向锅体1底壁中部快速输送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A=30°,既确保热风具有明显的转向效果,还通过限制转向角度来减小风阻,避免热风流速因转向过急而发生较大损耗。B=75°,既确保热风转向后能沿预设方向输送,还通过限制转向角度来减小风阻,避免热风流速因转向过急而发生较大损耗。在使用时,热风沿锅体1侧壁周向流动并通过与凸筋11接触实现转向,热风流动方向与锅体1侧壁周缘切线间角度为0°;当热风沿外置段111流动时,热风流动方向与锅体1侧壁周缘切线间角度为30°,实现了30°的转向;当热风沿内置段112流动时,热风流动方向与锅体1侧壁周缘切线间角度为75°,实现了35°的转向,且热风会在脱离凸筋11后沿预设路径流动。相较于单次大角度转向,通过两次小角度转向来减少热风转向时损失的动能,确保热风保持较高的流速,进而确保热量传递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置段111与内置段112间通过弧面113衔接,所述弧面113的一端缘与外置段111内端部切向设置,另一端缘与内置段112外端部切向设置,通过减少热风流经时的风阻来减少动能损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置段靠近锅体侧壁设置,所述烤盘和外置段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互为错开设置,所述内置段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大部分落入所述烤盘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内。具体地,所述外置段111和内置段112间衔接处与锅体1侧壁间距离为C,C=18mm,既确保外置段111具有引导热风转向的接触距离,还有效缩减占用锅体1底壁的空间,为设置内置段112提供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筋11为四个且沿锅体1周向等距分置,所述烤盘3与凸筋11抵触并被卡置定位,既通过增加分置的凸筋11数量来提升定位可靠性,还通过限制凸筋11数量来方便加工,并通过减小风阻来提升热风流速,进而提升热量传递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筋11的外端部设置在所述锅体1侧壁底部,凸筋11通过外端部接收沿锅体1侧壁周向流动的热风并向中引导输送,通过延长凸筋11长度来对热风起到连续引导和转向的作用,既确保热风能沿预设路径流动,还确保热风有效转向并提升热量传递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置段111中部沿气流流动方向凹陷的曲面状,所述内置段112中部沿气流流动方向凹陷的曲面状,通过设置曲面状的外置段111和内置段112来减小热风转向时的风阻,进而通过减少动能损耗来确保热量传递效率。
可以理解地,参数A还可以为15°、25°、35°、45°等,只要小于参数B且符合15°≤A≤45°的要求即可。
可以理解地,参数B还可以为45°、55°、70°、85°等,只要大于参数A且符合45°≤B≤85°的要求即可。
可以理解地,参数C还可以为20mm、19mm、15mm等,只要符合C≤20mm的要求即可。
可以理解地,所述凸筋11还可以为三个、五个等,且凸筋11沿锅体1底壁周向等距分置,也应视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所述空气炸锅的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不再赘述。

Claims (10)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锅体和热风组件,所述锅体内设有烤盘,所述热风组件包括发热件和风扇,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以制熟烤盘上的食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底壁上凸形成径向延伸且支撑烤盘的凸筋,所述凸筋的迎风面包括自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置段和内置段,所述外置段相较于所述内置段朝向迎风侧偏转,沿锅体侧壁周向流动的热风依次与外置段和内置段接触并逐渐转为向锅体中部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段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锅体周缘切线间的夹角为A,所述内置段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锅体周缘切线间的夹角为B,B>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15°≤A≤45°;或者,45°≤B≤8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段靠近锅体侧壁设置,所述烤盘和外置段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互为错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段与内置段间通过弧面衔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段和内置段间衔接处与锅体侧壁间距离为C,C≤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段中部呈向气流流动方向凹陷的曲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段中部呈向气流流动方向凹陷的曲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至少为三个且沿锅体周向等距分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的外端部设置在所述锅体侧壁底部,凸筋通过外端部接收沿锅体侧壁周向流动的热风并向中引导输送。
CN202320394817.6U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空气炸锅 Active CN2191473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4817.6U CN219147382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4817.6U CN219147382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47382U true CN219147382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16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94817.6U Active CN219147382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473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47186B1 (en)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food and air guide member therefor
CN219147382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110094366B (zh) 一种热风挡板及应用有该热风挡板的烤箱
CN116687226A (zh) 一种立体热风循环的空气炸锅
CN219353678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4484287U (zh) 烹饪器具
CN210398901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燃烧器
CN215383319U (zh) 一种加热效果好的空气炸锅
CN213551338U (zh) 导风盖、盖体和烹饪器具
CN115054134A (zh) 烹饪器具
CN219147383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9613656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109645848B (zh) 烹饪电器
CN219500861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9613658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8164978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8978654U (zh) 烹饪器具
CN206499371U (zh) 烹饪电器
CN218942982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2591694U (zh) 一种具有改进型风道系统的烤箱
CN218942983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7524736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8164986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5383281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用发热盘及多功能烹饪器具
CN216724227U (zh) 一种烤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