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0812U - 组合式插座及其使用的火中线导电接触片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插座及其使用的火中线导电接触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0812U
CN219350812U CN202223325613.1U CN202223325613U CN219350812U CN 219350812 U CN219350812 U CN 219350812U CN 202223325613 U CN202223325613 U CN 202223325613U CN 219350812 U CN219350812 U CN 219350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socket
conductive
fire
neut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256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明载
邱琪
池伟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Ahoku Electronic Co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Ahoku Electron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Ahoku Electronic Co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Ahoku Electronic Co
Priority to CN20222332561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50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0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0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组合式插座及其使用的火中线导电接触片,该组合式插座具有可适用多种不同规格的IEC插头插入的插座面,该插座面具有下陷的沟槽、插座芯及插座孔;插座芯表面设有火线插座孔、中性线插座孔以及地线插座孔;所述沟槽包括位于插座芯前方的宽沟槽和位于插座芯后方的窄沟槽;所述窄沟槽作为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插入时的定位导槽,且窄沟槽的宽度与第一插头及第二插头的绝缘壁的厚度相契合;所述火线插座孔及中性线插座孔均为十字形插座孔;当第一插头或第二插头插入插座芯上时,且窄沟槽契合第一插头或第二插头的绝缘壁,使第一插头或第二插头顺入,且由窄沟槽紧固第一插头或第二插头的绝缘壁,无需要增设独立的防脱件,不会增加制作成本。

Description

组合式插座及其使用的火中线导电接触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组合式插座及其使用的火中线导电接触片。
背景技术:
公告号为CN211428413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插座,该组合式插座由IEC C13及IEC C19的插销孔所组成,也就是说,该组合式插座可以容许IEC C14及IEC C20两种不同规格的IEC插头插入使用,此产品的火中线(即火线和中性线)的插销孔形状均是T字形,以供两种不同的IEC插头(即C14插头和C20插头)的插销片插入。
上述组合式插座存在两个缺点,具体如下:
第一缺点:因C14插头和C20插头的插销片分布方向不同,导致二者尺寸也不同,其中,C20插头的尺寸大于C14插头的尺寸,且二者端部的造型也不同;CN211428413U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附图2显示为供C20插头的形态,附图4显示为供C14插头的形态,也就是说,在换C14插头插入时,因凸台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的前后沟槽尺寸基本相等,以致无法直接紧固C14插头,需要套上独立的防脱件才可实现紧配;然而,额外增设独立的防脱件,不仅需要增加制作成本,而且也不便于装配使用。
第二缺点:上述组合式插座所设计的导电铜片具有三片铜板,由三块铜板围合而成T形槽以与插销孔适配,使导电铜片与插头的插销片形成三面接触,但是,因导电铜片与插销片无法真实的完美平行,导致实际上仅为三点接触,且因为提供夹持力的导电铜片没有加强筋,所以会呈现夹持力不足的现象,而插座的导电流能力,取决于接触点的数量及夹持力这两种因数。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以改善上述实用新型CN211428413U在设计上的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合式插座。
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第一种技术方案:该组合式插座具有可适用多种不同规格的IEC插头插入的插座面,所述的插座面在此组合式插座的外壳上并具有下陷的沟槽、插座芯及插座孔,沿着插座面的边缘下陷的区域是为沟槽,由所述的沟槽所围绕的区域为插座芯;所述的插座芯表面还设有三个插座孔,分别为火线插座孔、中性线插座孔以及地线插座孔;三个插座孔位置与第一插头及第二插头的导电针相应,所述插座孔下方还设有可咬合第一插头或第二插头的导电针的导电接触片,所述沟槽包括位于插座芯前方的宽沟槽和位于插座芯后方的窄沟槽;所述的窄沟槽作为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插入时的定位导槽,且窄沟槽的宽度与第一插头及第二插头的绝缘壁的厚度相契合,用于紧固第一插头或第二插头;所述的火线插座孔及中性线插座孔均为由一个竖向长方形孔及一个横向长方形孔相互迭加成十字形孔的十字形插座孔;所述的中性线插座孔与火线插座孔呈对称分布;所述的第一插头的导电针截面为竖向长方形,属于IEC C14插头或IEC C16插头;所述的第二插头的导电针截面为横向长方形,属于IEC C20插头或IEC C22插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火线插座孔、中性线插座孔下方的导电接触片均称为火中线导电接触片,所述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中与火线插座孔、中性线插座孔对应的导电针均称为火中线导电针;所述火中线导电接触片上部具有两个相向的U形接触片,其中,每个U形接触片两侧弯曲的部分称为左翼及右翼,该左翼及右翼作为加强筋以增加两个相向的U形接触片的夹持力;两个相向U形接触片的左翼及右翼中间形成一个套筒,一个U形接触片的左翼与另一个U形接触片的右翼相对并形成第一间隙,一个U形接触片的右翼与另一个U形接触片的左翼相对并形成第二间隙,此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可容许第二插头的火中线导电针插入,并由两个U形接触片的左翼及右翼同时夹紧此第二插头的火中线导电针并形成四个接触点;而所述的套筒则容许第一插头的火中线导电针插入,并由套筒夹紧所述第一插头的火中线导电针。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地线插座孔下方的导电接触片称为地线导电接触片,所述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中与地线插座孔对应的导电针称为地线导电针;在插座芯开一个竖长方形孔,其位置及尺寸与所述的第一插头的地线导电针相应,且插座芯再开一个横长方形孔,其位置及尺寸与第二插头的地线导电针相应,该竖长方形孔与横长方形孔迭加成一个T字形的地线插座孔;所述地线导电接触片具有中央臂、由中央臂两端弯折形成并相向分布的左翼臂和右翼臂、由左翼臂和右翼臂侧面分别向内弯折形成相向分布的左夹臂和右夹臂,左、右夹臂相对视的面称为夹臂正面,左、右夹臂与中央臂相对视的面称为夹臂刀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地线插座孔与宽沟槽相邻处设为开口,使地线插座孔与宽沟槽相通,以形成足够空间供中央臂变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宽沟槽底部设有一个垂直墙,该垂直墙将宽沟槽分成前沟槽与后沟槽,其中,前沟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插头的绝缘壁厚度相配合,后沟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插头的绝缘壁厚度相配合。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垂直墙的后方侧壁设置有一个或复数个后方凸起,该后方凸起上方设有容许所述的第一插头的绝缘壁插入的导角或圆角。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垂直墙的前方侧壁设置有一个或复数个前方凸起,该前方凸起上方设有容许所述的第二插头的绝缘壁插入的导角或圆角。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设有一个独立于组合式插座的锁盖,此锁盖为半包围结构,该锁盖有扁形身体,扁形身体上方设有解锁钮及突出的檐,在解锁钮的两侧各有一道向下的沟,以形成一个在解锁钮下方且可以前后摇动的连柄,此连柄上又设有一个开口;当所述的第一插头插入所述插座芯时,锁盖的扁形身体插入所述的前沟槽,所述的突出的檐盖在第一插头的凸台上,连柄的开口与所述的垂直墙的前方凸起相扣,并将第一插头固定在插入的位置,当解锁钮往前推时,开口与垂直墙上的前方凸起脱离。
为了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第二种技术方案:该火中线导电接触片为设置于所述火线插座孔、中性线插座孔下方的导电接触片,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中与火线插座孔、中性线插座孔对应的导电针均称为火中线导电针;所述火中线导电接触片上部具有两个相向的U形接触片,其中,每个U形接触片两侧弯曲的部分称为左翼及右翼,该左翼及右翼作为加强筋以增加两个相向的U形接触片的夹持力;两个相向U形接触片的左翼及右翼中间形成一个用于夹紧所述第一插头的火中线导电针的套筒,两个U形接触片的左翼及右翼同时夹紧此第二插头的火中线导电针并形成四个接触点。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一个U形接触片的左翼与另一个U形接触片的右翼相对并形成第一间隙,一个U形接触片的右翼与另一个U形接触片的左翼相对并形成第二间隙,此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供第二插头的火中线导电针插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沟槽分成尺寸不同的宽沟槽和窄沟槽,并将火线插座孔及中性线插座孔均设置为十字形插座孔,其中,所述的窄沟槽作为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插入时的定位导槽,且窄沟槽的宽度与第一插头的绝缘壁及第二插头的绝缘壁的厚度相契合;该窄沟槽能够引导第一插头的绝缘壁及第二插头的绝缘壁插入,并可对第一插头的绝缘壁及第二插头的绝缘壁进行定位,实现能够对插入的不同插头(即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进行紧配,而不需要增设独立的防脱件,不会增加制作成本,而且便于装配使用。
2、本实用新型的火中线导电接触片上端设为两个相向的U形接触片,两个U形接触片的左、右翼同时作为导电接触点及加强夹持力的筋位,不仅可以增强夹持力,同时可以夹紧此第二插头的火中线导电针并形成四个接触点以增强导电流能力;而两个相向的U形接触片之间形成的套筒则容许第一插头的火中线导电针插入,并由套筒夹紧所述第一插头的火中线导电针,保证导电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地线插座孔与宽沟槽相通,使中央臂在地线导电针、插入时有更好的变形的自由度,以致地线导电针、插入更容易,拔出地线导电针、后,地线导电接触片的回弹完整,如此更可以保证使用的耐久度,提高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插座又设有一个独立的锁盖,防止出现某些设备的电源线因拉扯而导致第一插头脱出插座芯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插头的立体图;
图2是第二插头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外壳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外壳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火中线导电接触片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地线导电接触片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外壳增设垂直墙后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外壳增设垂直墙后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与第一插头的装配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与第二插头的装配图;
图12是与本实用新型适配的锁盖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与第一插头及锁盖的装配图。
附图标记说明:
组合式插座1 插座面10 外壳100
插座芯11 沟槽12 宽沟槽121
窄沟槽122 十字形插座孔13
横向长方形孔131 竖向长方形孔132 地线插座孔14
横长方形孔141 竖长方形孔142 火中线导电接触片15
套筒150 U形接触片151 左翼152
右翼153 地线导电接触片16 中央臂161
左翼臂162 右翼臂163 左夹臂164
右夹臂165 夹臂正面166 夹臂刀面167
垂直墙17 前沟槽171
后沟槽172 后方凸起173 前方凸起174
第一插头2 绝缘壁21 火中线导电针22
地线导电针23 凸台20 第二插头3
绝缘壁31 火中线导电针32 地线导电针33
锁盖4 扁形身体41 解锁钮42
突出的檐43 沟44 连柄45
开口4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13所示,为一种组合式插座1,其具有可适用多种不同规格的IEC插头插入的插座面10,也就是说,该组合式插座1适用多种不同规格的IEC插头,其使用起来更加便利。
先对第一插头2及第二插头3进行定位,其中,所述的第一插头2的导电针截面为竖向长方形,属于IEC C14插头或IEC C16插头,可结合图1所示;所述的第二插头3的导电针截面为横向长方形,属于IEC C20插头或IEC C22插头,可结合图2所示。
结合图3-4所示,所述的插座面10在此组合式插座1的外壳100上并具有下陷的沟槽12、插座芯11及插座孔,其中,沟槽12是指沿着插座面10的边缘下陷的区域,其供第一插头2或第二插头3插入,以实现容纳该第一插头2或第二插头3;由所述的沟槽12所围绕的区域为插座芯11。
所述的插座芯11表面还设有三个插座孔,分别为火线插座孔、中性线插座孔以及地线插座孔14;三个插座孔位置与第一插头2及第二插头3的导电针相应,所述插座孔下方还设有可咬合第一插头2或第二插头3的导电针的导电接触片。
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的沟槽12及火线插座孔、中性线插座孔进行改进设计,具体如下:所述的火线插座孔及中性线插座孔均为由一个竖向长方形孔132及一个横向长方形孔131相互迭加成十字形孔的十字形插座孔13;所述的中性线插座孔与火线插座孔呈对称分布。
结合图3-5所示,将沟槽12设置成与插座芯11的间距大小不一,具体而言,围绕在所述插座芯11外围的沟槽12还因位置不同设置了不同的宽度,俯视插座面10,地线插座孔14朝前方,相对于插座芯10的前方的沟槽尺寸较宽,称为宽沟槽,而相对于插座芯11的后方的沟槽尺寸较窄,称为窄沟槽。也就是说,所述沟槽12包括位于插座芯11前方的宽沟槽121和位于插座芯11后方的窄沟槽122;所述的窄沟槽122作为第一插头2和第二插头3插入时的定位导槽,且窄沟槽122的宽度与第一插头2的绝缘壁21及第二插头3的绝缘壁31的厚度相契合;当第一插头2插入所述的插座芯11上时,所述窄沟槽122契合第一插头2的绝缘壁21,使第一插头2顺入,第一插头2的导电针从竖向长方形孔132插入,且窄沟槽122紧固第一插头2的绝缘壁21;当第二插头3插入所述的插座芯11时,所述窄沟槽122配合第二插头3的绝缘壁31,使第二插头3顺入,第二插头3的导电针从横向长方形孔131插入,且窄沟槽122紧固第二插头3的绝缘壁31。
也就是说,该窄沟槽122能够引导第一插头2的绝缘壁21及第二插头3的绝缘壁31插入,并可对第一插头2的绝缘壁21及第二插头3的绝缘壁31进行定位,实现能够对插入的不同插头(即第一插头2和第二插头3)进行紧配,而不需要增设独立的防脱件,不会增加制作成本,而且便于装配使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第一个缺点。
所述火线插座孔、中性线插座孔下方的导电接触片均称为火中线导电接触片15,所述第一插头2中与火线插座孔、中性线插座孔对应的导电针均称为火中线导电针22;所述第二插头3中与火线插座孔、中性线插座孔对应的导电针均称为火中线导电针32。
结合图5-6所示,所述火中线导电接触片15上部具有两个相向的U形接触片151,该U形接触片151呈竖直状,其中,每个U形接触片151两侧弯曲的部分称为左翼152及右翼153,该左翼152及右翼153作为加强筋以增加两个相向的U形接触片151的夹持力,提高导电的稳定性;两个相向U形接触片151的左翼152及右翼153中间形成一个套筒150,一个U形接触片151的左翼152与另一个U形接触片151的右翼153相对并形成第一间隙,一个U形接触片151的右翼153与另一个U形接触片151的左翼152相对并形成第二间隙,此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可容许第二插头3的火中线导电针32插入,并由两个U形接触片151的左翼152及右翼153同时夹紧此第二插头3的火中线导电针32并形成四个接触点,其接触点多,导接稳定性高,增强导电流能力;而所述的套筒150则容许第一插头2的火中线导电针22插入,并由套筒夹紧所述第一插头2的火中线导电针22。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插座针对插座孔形状的设置以及高弹力多触点的火中线导电接触片设计,可完全改善实用新型CN211428413U的设计上的缺失,而且不会增加生产成本,也就是说,可以解决背景技术的第二个缺点。
所述地线插座孔14下方的导电接触片称为地线导电接触片16,所述第一插头2和第二插头3中与地线插座孔14对应的导电针称为地线导电针23、33。
结合图3-5所示,在插座芯11开一个竖长方形孔142,其位置及尺寸与所述的第一插头2的地线导电针23相应,且插座芯11再开一个横长方形孔141,其位置及尺寸与第二插头3的地线导电针33相应,该竖长方形孔142与横长方形孔141迭加成一个T字形的地线插座孔14。
结合图5、7所示,所述地线导电接触片16具有中央臂161、由中央臂161两端弯折形成并相向分布的左翼臂162和右翼臂163、由左翼臂162和右翼臂163侧面分别向内弯折形成相向分布的左夹臂164和右夹臂165,左、右夹臂164、165相对视的面称为夹臂正面166,左、右夹臂164、165与中央臂161相对视的面称为夹臂刀面167;当第一插头2插入插座芯时,左、右夹臂164、165的夹臂正面166夹住第一插头2的地线导电针,而中央臂161亦碰触此地线导电针23的另一面,使地线导电接触片16与地线导电针23形成三面接触以增加导电的电流量;当第二插头3插入插座芯11时,中央臂161与左、右夹臂164、165的夹臂刀面167夹住第二插头3的地线导电针33,使地线导电接触片16与地线导电针33也形成三面接触以增加导电的电流量。
在结合图5所示,所述地线插座孔14与宽沟槽121相邻处设为开口,使地线插座孔14与宽沟槽121相通,以形成足够空间供中央臂161变形。也就是说,地线插座孔14与宽沟槽121相邻处设为开口,是为使中央臂161在地线导电针23、33插入时有更好的变形的自由度,可以提高中央臂161的弹性能力,以此保证地线导电接触片16与地线导电针23、33导接的稳定性,还可以使地线导电针23、33插入更容易,拔出地线导电针23、33后,地线导电接触片16的回弹完整,如此更可以保证使用的耐久度,提高使用寿命。
结合图8-9所示,所述的宽沟槽121底部设有一个垂直墙17,具体而言,垂直墙17一体注塑成型于宽沟槽121底部,并向上垂直延伸,该垂直墙17将宽沟槽121分成前沟槽171与后沟槽172,其中,前沟槽171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插头3的绝缘壁31厚度相配合,后沟槽172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插头2的绝缘壁21厚度相配合;当所述的第一插头2插入插座芯11时,结合图10所示,后沟槽172与所述的窄沟槽将第一插头2导入插座芯11,垂直墙17后方侧壁在第一插头2的绝缘壁21外围,以紧固第一插头2,可以进一步增强第一插头2插入插座芯11后紧固程度;当所述的第二插头3插入插座芯11时,结合图11所示,前沟槽171与所述的窄沟槽将第二插头3导入插座芯11,垂直墙17前方侧壁在第二插头3的绝缘壁31内侧,以紧固第二插头3,可以进一步增强第二插头3插入插座芯11后紧固程度。
另外,结合图8-9所示,所述的垂直墙17的后方侧壁设置有一个或复数个后方凸起173,该后方凸起173上方设有容许所述的第一插头2的绝缘壁插入的导角或圆角,该导角或圆角或起到导向和能够使第一插头2顺入的作用;当第一插头2插入插座芯11时,垂直墙17在第一插头2的绝缘壁21外侧,所述的后方凸起173与第一插头2的绝缘壁21外侧紧贴以紧固第一插头2,再进一步增强第一插头2插入插座芯11后紧固程度。
结合图8-9所示,所述的垂直墙17的前方侧壁设置有一个或复数个前方凸起174,该前方凸起174上方设有容许所述的第二插头3的绝缘壁插入的导角或圆角,该导角或圆角或起到导向和能够使第二插头3顺入的作用;当第二插头3插入插座芯11时,垂直墙17在第二插头3的绝缘壁31内侧,所述的后方凸起173与第二插头3的绝缘壁31内侧紧贴以紧固第二插头3,再进一步增强第二插头3插入插座芯11后紧固程度。
为了防止某些设备的电源线存在拉扯的现象,保证第一插头2不易与组合式插座1脱离,还设有一个独立于组合式插座的锁盖4,结合图12-13所示,此锁盖4为半包围结构,该锁盖4有扁形身体41,扁形身体41上方设有解锁钮42及突出的檐43,在解锁钮42的两侧各有一道向下的沟44,以形成一个在解锁钮42下方且可以前后摇动的连柄45,此连柄45上又设有一个开口451;当所述的第一插头2插入所述插座芯11时,锁盖4的扁形身体41插入所述的前沟槽171,所述的突出的檐43盖在第一插头2的凸台20上,连柄45的开口451与所述的垂直墙17的前方凸起174相扣,并将第一插头2固定在插入的位置,当解锁钮42往前推时,开口451与垂直墙17上的前方凸起174脱离,以此可有效防止第一插头2与组合式插座1发生脱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沟槽12分成尺寸不同的宽沟槽121和窄沟槽122,并将火线插座孔及中性线插座孔均设置为十字形插座孔13,其中,所述的窄沟槽122作为第一插头2和第二插头3插入时的定位导槽,且窄沟槽122的宽度与第一插头2的绝缘壁21及第二插头3的绝缘壁31的厚度相契合;该窄沟槽122能够引导第一插头2的绝缘壁21及第二插头3的绝缘壁31插入,并可对第一插头2的绝缘壁21及第二插头3的绝缘壁31进行定位,实现能够对插入的不同插头(即第一插头2和第二插头3)进行紧配,而不需要增设独立的防脱件,不会增加制作成本,而且便于装配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火中线导电接触片上端设为两个相向的U形接触片151,两个U形接触片15的左、右翼同时作为导电接触点及加强夹持力的筋位,不仅可以增强夹持力,同时可以夹紧此第二插头3的火中线导电针32并形成四个接触点以增强导电流能力;而两个相向的U形接触片151之间形成的套筒150则容许第一插头2的火中线导电针22插入,并由套筒夹紧所述第一插头2的火中线导电针22,保证导电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地线插座孔14与宽沟槽121相通,使中央臂161在地线导电针23、33插入时有更好的变形的自由度,以致地线导电针23、33插入更容易,拔出地线导电针23、33后,地线导电接触片16的回弹完整,如此更可以保证使用的耐久度,提高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插座又设有一个独立的锁盖,防止出现某些设备的电源线因拉扯而导致第一插头脱出插座芯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火中线导电接触片15,其为设置于所述火线插座孔、中性线插座孔下方的导电接触片,第一插头2和第二插头3中与火线插座孔、中性线插座孔对应的导电针均称为火中线导电针。
结合图5-6所示,所述火中线导电接触片15上部具有两个相向的U形接触片151,该U形接触片151呈竖直状,其中,每个U形接触片151两侧弯曲的部分称为左翼152及右翼153,该左翼152及右翼153作为加强筋以增加两个相向的U形接触片151的夹持力,提高导电的稳定性;两个相向U形接触片151的左翼152及右翼153中间形成一个套筒150,两个相向的U形接触片151的两翼之间形成间隙,此间隙可容许第二插头3的火中线导电针32插入,并由两个U形接触片151的左翼152及右翼153同时夹紧此第二插头3的火中线导电针32并形成四个接触点,其接触点多,导接稳定性高,增强导电流能力;而所述的套筒150则容许第一插头2的火中线导电针22插入,并由套筒夹紧所述第一插头2的火中线导电针22。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插座针对插座孔形状的设置以及高弹力多触点的火中线导电接触片设计,可完全改善实用新型CN211428413U的设计上的缺失,而且不会增加生产成本,也就是说,可以解决背景技术的第二个缺点。
一个U形接触片151的左翼152与另一个U形接触片151的右翼153相对并形成第一间隙,一个U形接触片151的右翼153与另一个U形接触片151的左翼152相对并形成第二间隙,此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组合形成所述间隙。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9)

1.组合式插座,其具有可适用多种不同规格的IEC插头插入的插座面,所述的插座面在此组合式插座的外壳上并具有下陷的沟槽、插座芯及插座孔,沿着插座面的边缘下陷的区域是为沟槽,由所述的沟槽所围绕的区域为插座芯;所述的插座芯表面还设有三个插座孔,分别为火线插座孔、中性线插座孔以及地线插座孔;三个插座孔位置与第一插头及第二插头的导电针相应,所述插座孔下方还设有可咬合第一插头或第二插头的导电针的导电接触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沟槽包括位于插座芯前方的宽沟槽和位于插座芯后方的窄沟槽;所述的窄沟槽作为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插入时的定位导槽,且窄沟槽的宽度与第一插头及第二插头的绝缘壁的厚度相契合,用于紧固第一插头或第二插头;所述的火线插座孔及中性线插座孔均为由一个竖向长方形孔及一个横向长方形孔相互迭加成十字形孔的十字形插座孔;所述的中性线插座孔与火线插座孔呈对称分布;所述的第一插头的导电针截面为竖向长方形,属于IEC C14插头或IEC C16插头;所述的第二插头的导电针截面为横向长方形,属于IEC C20插头或IEC C22插头;所述火线插座孔、中性线插座孔下方的导电接触片均称为火中线导电接触片,所述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中与火线插座孔、中性线插座孔对应的导电针均称为火中线导电针;所述火中线导电接触片上部具有两个相向的U形接触片,其中,每个U形接触片两侧弯曲的部分称为左翼及右翼,该左翼及右翼作为加强筋以增加两个相向的U形接触片的夹持力;两个相向U形接触片的左翼及右翼中间形成一个套筒,一个U形接触片的左翼与另一个U形接触片的右翼相对并形成第一间隙,一个U形接触片的右翼与另一个U形接触片的左翼相对并形成第二间隙,此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可容许第二插头的火中线导电针插入,并由两个U形接触片的左翼及右翼同时夹紧此第二插头的火中线导电针并形成四个接触点;而所述的套筒则容许第一插头的火中线导电针插入,并由套筒夹紧所述第一插头的火中线导电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线插座孔下方的导电接触片称为地线导电接触片,所述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中与地线插座孔对应的导电针称为地线导电针;在插座芯开一个竖长方形孔,其位置及尺寸与所述的第一插头的地线导电针相应,且插座芯再开一个横长方形孔,其位置及尺寸与第二插头的地线导电针相应,该竖长方形孔与横长方形孔迭加成一个T字形的地线插座孔;所述地线导电接触片具有中央臂、由中央臂两端弯折形成并相向分布的左翼臂和右翼臂、由左翼臂和右翼臂侧面分别向内弯折形成相向分布的左夹臂和右夹臂,左、右夹臂相对视的面称为夹臂正面,左、右夹臂与中央臂相对视的面称为夹臂刀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线插座孔与宽沟槽相邻处设为开口,使地线插座孔与宽沟槽相通,以形成足够空间供中央臂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宽沟槽底部设有一个垂直墙,该垂直墙将宽沟槽分成前沟槽与后沟槽,其中,前沟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插头的绝缘壁厚度相配合,后沟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插头的绝缘壁厚度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直墙的后方侧壁设置有一个或复数个后方凸起,该后方凸起上方设有容许所述的第一插头的绝缘壁插入的导角或圆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直墙的前方侧壁设置有一个或复数个前方凸起,该前方凸起上方设有容许所述的第二插头的绝缘壁插入的导角或圆角。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插座,其特征在于:设有一个独立于组合式插座的锁盖,此锁盖为半包围结构,该锁盖有扁形身体,扁形身体上方设有解锁钮及突出的檐,在解锁钮的两侧各有一道向下的沟,以形成一个在解锁钮下方且可以前后摇动的连柄,此连柄上又设有一个开口;当所述的第一插头插入所述插座芯时,锁盖的扁形身体插入所述的前沟槽,所述的突出的檐盖在第一插头的凸台上,连柄的开口与所述的垂直墙的前方凸起相扣,并将第一插头固定在插入的位置,当解锁钮往前推时,开口与垂直墙上的前方凸起脱离。
8.火中线导电接触片,其为设置于火线插座孔、中性线插座孔下方的导电接触片,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中与火线插座孔、中性线插座孔对应的导电针均称为火中线导电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中线导电接触片上部具有两个相向的U形接触片,其中,每个U形接触片两侧弯曲的部分称为左翼及右翼,该左翼及右翼作为加强筋以增加两个相向的U形接触片的夹持力;两个相向U形接触片的左翼及右翼中间形成一个用于夹紧所述第一插头的火中线导电针的套筒,两个U形接触片的左翼及右翼同时夹紧此第二插头的火中线导电针并形成四个接触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火中线导电接触片,其特征在于:一个U形接触片的左翼与另一个U形接触片的右翼相对并形成第一间隙,一个U形接触片的右翼与另一个U形接触片的左翼相对并形成第二间隙,此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供第二插头的火中线导电针插入。
CN202223325613.1U 2022-12-12 2022-12-12 组合式插座及其使用的火中线导电接触片 Active CN219350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5613.1U CN219350812U (zh) 2022-12-12 2022-12-12 组合式插座及其使用的火中线导电接触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5613.1U CN219350812U (zh) 2022-12-12 2022-12-12 组合式插座及其使用的火中线导电接触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0812U true CN219350812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03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25613.1U Active CN219350812U (zh) 2022-12-12 2022-12-12 组合式插座及其使用的火中线导电接触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508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01866B (zh) 背板連接器
JP3156063U (ja) 電気コネクタ
KR102362260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107404033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JP3159900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03850558U (zh)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CN201413887Y (zh) 一种矩形电源连接器及插头、插座
JP2018006345A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
JP3227393U (ja) プラグ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レセプタクル電気コネクタ
CN202695865U (zh) 插头连接器
CN219350812U (zh) 组合式插座及其使用的火中线导电接触片
TWM475061U (zh) 電連接器
JP3169538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6671423U (zh) 一种方便插拔的开关
CN211480415U (zh) 电动自行车连接器
CN209844087U (zh) 高稳固性线材连接端子
CN115939839A (zh) 组合式插座及其使用的火中线导电接触片
CN207819000U (zh) 电连接器
CN202076477U (zh) 一种具有功率接触件的矩形电连接器
CN216818801U (zh) 一种多功能浮动电连接器
CN221041604U (zh) 一种插座母头
CN216214382U (zh) 一种利用弹性导电体良好接触的充电插头
CN217009634U (zh) 线对板连接器
CN217062620U (zh) 一种印制电路2+4装配体
CN210092419U (zh) 防止端子松脱的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