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0399U - 换热板、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换热板、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0399U
CN219350399U CN202320821630.XU CN202320821630U CN219350399U CN 219350399 U CN219350399 U CN 219350399U CN 202320821630 U CN202320821630 U CN 202320821630U CN 219350399 U CN219350399 U CN 219350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spoiler
panel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turbul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216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216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50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0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0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换热板、电池包,换热板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多个第一扰流柱、多个第二扰流柱,第二面板和第一面板相对设置,以形成位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的流体通道;多个第一扰流柱位于流体通道中,多个第一扰流柱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分布,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多个第二扰流柱位于流体通道中,多个第二扰流柱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分布;其中,第一扰流柱在第一面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二扰流柱在第一面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第一扰流柱列和第二扰流柱列在第一方向上依次交替分布,第一扰流柱行和第二扰流柱行在第二方向上依次交替分布。该换热板具有较好的换热效果。

Description

换热板、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板、电池包。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池需要通过换热板进行散热,换热板一般形成有流体通道和位于流体通道内的扰流柱,相关技术中,扰流柱的尺寸相同,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容易在局部区域死循环,从而不利于换热板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板,该换热板具有较好的换热性能。
所述换热板包括:
第一面板;
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和所述第一面板相对设置,以形成位于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的流体通道;
多个第一扰流柱,位于所述流体通道中,多个所述第一扰流柱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分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一扰流柱形成第一扰流柱行,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一扰流柱形成第一扰流柱列;
多个第二扰流柱,位于所述流体通道中,多个所述第二扰流柱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阵列分布,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二扰流柱形成第二扰流柱行,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二扰流柱形成第二扰流柱列;
其中,所述第一扰流柱在所述第一面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扰流柱在所述第一面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所述第一扰流柱列和所述第二扰流柱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交替分布,所述第一扰流柱行和所述第二扰流柱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依次交替分布。
所述换热板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多个第一扰流柱、多个第二扰流柱。所述第二面板和所述第一面板相对设置,以形成位于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的流体通道;多个第一扰流柱位于所述流体通道中,多个所述第一扰流柱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分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一扰流柱形成第一扰流柱行,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一扰流柱形成第一扰流柱列;多个第二扰流柱位于所述流体通道中,多个所述第二扰流柱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阵列分布,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二扰流柱形成第二扰流柱行,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二扰流柱形成第二扰流柱列;其中,所述第一扰流柱在所述第一面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扰流柱在所述第一面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所述第一扰流柱列和所述第二扰流柱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交替分布,所述第一扰流柱行和所述第二扰流柱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依次交替分布。其中,第一扰流柱和第二扰流柱在第一面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不同的面积,从而可以提高流体通道内流体的流速,第一扰流柱和第二扰流柱的特殊排列方式可以避免流体在第一扰流柱和第二扰流柱之间的空间内死循环,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流体的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上述的换热板和电池,所述电池支撑于所述第一面板的一侧。该电池包中的电池可以通过该换热板进行散热,从而可以提高电池包的安全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相关的元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此外,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为本公开换热板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换热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换热板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所示换热板沿剖切面AA的剖视图;
图5为相关技术一种换热板中扰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换热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换热板中第二面板面向第一面板一侧的视图;
图8为图1所示换热板中第二面板背离第一面板一侧的视图;
图9为图1所示换热板中第一面板面向第二面板一侧的视图;
图10为本公开换热板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3所示换热板沿剖切面BB的剖视图;
图12为图3所示换热板沿剖切面CC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特别地,提到“该/所述”对象或“一个”对象同样旨在表示可能的多个此类对象中的一个。
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进一步地,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本示例性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换热板,如图1-图4所示,图1为本公开换热板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换热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换热板的俯视图,图4为图3所示换热板沿剖切面AA的剖视图。该换热板包括:第一面板11、第二面板12,所述第二面板12和所述第一面板11相对设置,以形成位于所述第一面板11和所述第二面板12之间的流体通道13;多个第一扰流柱21位于所述流体通道13中,多个所述第一扰流柱21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阵列分布,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相交,例如,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可以垂直。沿所述第一方向X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一扰流柱21形成第一扰流柱行,沿所述第二方向Y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一扰流柱21形成第一扰流柱列;多个第二扰流柱22位于所述流体通道13中,多个所述第二扰流柱22沿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阵列分布,沿所述第一方向X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二扰流柱22形成第二扰流柱行,沿所述第二方向Y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二扰流柱22形成第二扰流柱列;其中,所述第一扰流柱21在所述第一面板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扰流柱22在所述第一面板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所述第一扰流柱列和所述第二扰流柱列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依次交替分布,所述第一扰流柱行和所述第二扰流柱行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依次交替分布。
如图5所示,为相关技术一种换热板中扰流柱的结构示意图。相关技术中Rx的截面尺寸相同。相关技术中,流体流过Rx时,流体的流向可以如图5中箭头所示,根据图5可以看出相关技术中位于四个Rx之前的流体容易在四个Rx之间形成死循环,从而不利于流体带走热量。如图6所示,为图1所示换热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扰流柱21在第一面板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二扰流柱22在第一面板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图6所示换热板中流体流动方向如图6中箭头所示,相对设置的两第一扰流柱21和相对设置的两第二扰流柱22之间的流体可以较为容易的流过扰流柱,从而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换热板可以提高流体的换热效率。
如图7、图8所示,图7为图1所示换热板中第二面板面向第一面板一侧的视图,图8为图1所示换热板中第二面板背离第一面板一侧的视图。所述第一扰流柱21和所述第二面板12可以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扰流柱21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二面板12背离所述第一面板11一侧且面向所述第一面板11凹陷的第一凹槽31;所述第二扰流柱22和所述第二面板12可以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扰流柱22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二面板12背离所述第一面板11一侧且面向所述第一面板11凹陷的第二凹槽32。第二面板、第一扰流柱21、第二扰流柱22可以通过可塑性板材冲压形成,可塑性板材可以为金属板材等,该结构制作工艺简单。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扰流柱21可以和所述第一面板11相抵接,所述第二扰流柱22可以和所述第一面板11相抵接。该设置可以使得第一扰流柱21和第二扰流柱22能够对第一面板11和第二面板12之间的流体进行充分扰流。
如图2、4所示,第一面板11可以用于支撑电池,所述第一扰流柱21面向所述第一面板11位置的直径可以小于所述第一扰流柱21远离所述第一面板11位置的直径,所述第二扰流柱22面向所述第一面板11位置的直径可以小于所述第二扰流柱22远离所述第一面板11位置的直径。一方面,第一扰流柱21和第二扰流柱22对靠近第一面板11一侧流体的扰流强度小于第一扰流柱21和第二扰流柱22对靠近第二面板12一侧流体的扰流强度,靠近第一面板11的流体流速大于靠近第二面板12一侧流体的流速,从而该结构可以通过较高流速的流体对温度较高的第一面板11进行快速降温;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第一扰流柱21和第二扰流柱22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截面可以形成自第一面板11向第二面板12弯曲的弧形。该平滑的弧面可以提高冲压工艺的良品率。
应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扰流柱和第二扰流柱也可以和第二面板分体设置,第一扰流柱和第二扰流柱可以位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第一扰流柱和第二扰流柱和第一面板之间也可以具有间隙,第一扰流柱和第二扰流柱也可以为其他柱形结构,例如,圆柱结构、棱柱结构等。
如图1、2、3所示,所述第一扰流柱21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的切面为圆形,所述第二扰流柱22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的切面为圆形。切面为圆形的第一扰流柱21和第二扰流柱22具有弧形表面,该弧形表面可以对流体产生多种方向的力,从而便于流体在不同方向上流动,该设置可以使得流体不易在局部区域内死循环。
如图9所示,为图1所示换热板中第一面板面向第二面板一侧的视图。其中,第一面板11面向第二面板12的一侧面可以为平面,该设置可以便于第一面板11和第一扰流柱21、第二扰流柱22抵接。
如图3所示,所有所述第一扰流柱列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最外侧的两所述第二扰流柱列之间;所有所述第一扰流柱行位于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最外侧的两所述第二扰流柱行之间。本示例性实施例将较小尺寸的第二扰流柱22设置于流体通道边沿,从而可以便于流体流出。
如图3所示,所述换热板上还形成有流体入口In和流体出口Out,所述流体入口In和所述流体出口Out位于所述流体通道13的同一侧;所述流体通道13包括第一通道131、第二通道132、连通通道133,所述第一通道131通过所述连通通道133和所述第二通道132连通;所述第一通道131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沿1311和第二边沿1312,以及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沿1313和第四边沿1314,所述流体入口In连通于所述第一边沿1311且靠近所述第三边沿1313设置;所述第二通道132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且位于所述第四边沿1314远离所述第三边沿1313的一侧,所述连通通道133靠近所述第二边沿1312和所述第四边沿1314设置,所述流体出口Out连通于所述第二通道132远离所述连通通道133的一端。从流体入口In进入的流体可以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流动,从流体出口Out流出的流体需要首先汇流到连通通道133,由于连通通道133和流体入口In位于流体通道13的两个对角位置,从而该设置可以避免流体仅在局部区域回流。
如图3所示,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所述第一扰流柱列和所述第二扰流柱列中,所述第一扰流柱21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扰流柱22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不交叠,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和/或,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所述第一扰流柱行和所述第二扰流柱行中,所述第一扰流柱21在第二平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扰流柱22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正投影不交叠,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一方向X垂直。该设置可以降低第一扰流柱21和第二扰流柱22对流体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的阻力,从而便于流体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流动。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所述第一扰流柱列和所述第二扰流柱列中,所述第一扰流柱21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扰流柱22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S1;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所述第一扰流柱行和所述第二扰流柱行中,所述第一扰流柱21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扰流柱22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S2;S1可以等于S2。其中,正投影A和正投影B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为,正投影A边沿和正投影B边沿之间的最小距离。本示例性实施例中,S1和S2可以为零。应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S1和S2也可以为其他值,S1、S2的值越大,扰流柱对流体的阻力越小。
应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S1也可以不等于S2。如图10所示,为本公开换热板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扰流柱列和所述第二扰流柱列均形成扰流柱列,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位于最外侧的两列所述扰流柱列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一扰流柱行和所述第二扰流柱行均形成扰流柱行,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位于最外侧的两行所述扰流柱行之间的距离为L2。两扰流柱列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为,分别位于两扰流柱列中两扰流柱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两扰流柱行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为,分别位于两扰流柱行中两扰流柱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其中,当L1小于L2时,S1可以大于S2。当S1大于S2时,第一扰流柱21和第二扰流柱22对流体在第一方向X上的阻力大于其对流体在第二方向Y上的阻力,从而可以使得流体沿第二方向Y的流速大于流体沿第一方向X上的流速。本示例性实施例在L1小于L2时,将S1设置为大于S2,可以使得流体能够均匀流到流体通道的各个区域内。同理,当L1大于L2时,S1可以小于S2。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3、4所示,所述第一扰流柱21在所述第一面板11上的正投影的直径为R1,所述第二扰流柱22在所述第一面板11上的正投影的直径为R2,R1/R2可以大于等于1.2且小于等于2。例如,R1/R2可以等于1.2、1.5、1.7、1.9、2。
如图11、12所示,图11为图3所示换热板沿剖切面BB的剖视图,图12为图3所示换热板沿剖切面CC的剖视图。所述第一扰流柱21在所述第一面板11上的正投影的直径为R1,所述第二扰流柱22在所述第一面板11上的正投影的直径为R2,所述第一扰流柱21和所述第二扰流柱22的高度为h1;其中,R1/h1可以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12,例如,R1/h1可以等于5、6、7、8、9、10、11、12等。R2/h1可以大于等于3且小于等于8,例如,R2/h1可以等于3、4、5、6、7、8等。
本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可以包括上述的换热板和电池,所述电池支撑于所述第一面板的一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创造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包括:
第一面板;
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和所述第一面板相对设置,以形成位于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的流体通道;
多个第一扰流柱,位于所述流体通道中,多个所述第一扰流柱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分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一扰流柱形成第一扰流柱行,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一扰流柱形成第一扰流柱列;
多个第二扰流柱,位于所述流体通道中,多个所述第二扰流柱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阵列分布,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二扰流柱形成第二扰流柱行,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二扰流柱形成第二扰流柱列;
其中,所述第一扰流柱在所述第一面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扰流柱在所述第一面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所述第一扰流柱列和所述第二扰流柱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交替分布,所述第一扰流柱行和所述第二扰流柱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依次交替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第一扰流柱列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最外侧的两所述第二扰流柱列之间;
所有所述第一扰流柱行位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最外侧的两所述第二扰流柱行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扰流柱列和所述第二扰流柱列中,所述第一扰流柱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扰流柱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不交叠,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和/或,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扰流柱行和所述第二扰流柱行中,所述第一扰流柱在第二平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扰流柱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正投影不交叠,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扰流柱列和所述第二扰流柱列中,所述第一扰流柱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扰流柱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S1;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扰流柱行和所述第二扰流柱行中,所述第一扰流柱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扰流柱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S2;
其中,S1等于S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扰流柱列和所述第二扰流柱列中,所述第一扰流柱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扰流柱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S1;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扰流柱行和所述第二扰流柱行中,所述第一扰流柱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扰流柱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S2;
所述第一扰流柱列和所述第二扰流柱列均形成扰流柱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列所述扰流柱列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一扰流柱行和所述第二扰流柱行均形成扰流柱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行所述扰流柱行之间的距离为L2;
其中,当L1大于L2时,S1小于S2,当L1小于L2时,S1大于S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柱和所述第二面板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扰流柱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二面板背离所述第一面板一侧且面向所述第一面板凹陷的第一凹槽;
所述第二扰流柱和所述第二面板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扰流柱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二面板背离所述第一面板一侧且面向所述第一面板凹陷的第二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柱和所述第一面板相抵接,所述第二扰流柱和所述第一面板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上还形成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所述流体入口和所述流体出口位于所述流体通道的同一侧;
所述流体通道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连通通道,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以及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边沿和第四边沿,所述流体入口连通于所述第一边沿且靠近所述第三边沿设置;
所述第二通道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四边沿远离所述第三边沿的一侧,所述连通通道靠近所述第二边沿和所述第四边沿设置,所述流体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二通道远离所述连通通道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柱在所述第一面板上的正投影为圆形,所述第二扰流柱在所述第一面板上正投影为圆形;
所述第一扰流柱在所述第一面板上的正投影的直径为R1,所述第二扰流柱在所述第一面板上的正投影的直径为R2,R1/R2大于等于1.2且小于等于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柱在所述第一面板上的正投影为圆形,所述第二扰流柱在所述第一面板上的正投影为圆形;
所述第一扰流柱在所述第一面板上的正投影的直径为R1,所述第二扰流柱在所述第一面板上的正投影的直径为R2,所述第一扰流柱和所述第二扰流柱的高度为h1;
其中,R1/h1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12,R2/h1大于等于3且小于等于8。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柱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切面为圆形,所述第二扰流柱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切面为圆形;
所述第一扰流柱面向所述第一面板位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扰流柱远离所述第一面板位置的直径,所述第二扰流柱面向所述第一面板位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扰流柱远离所述第一面板位置的直径。
12.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和电池,所述电池支撑于所述第一面板的一侧。
CN202320821630.XU 2023-04-13 2023-04-13 换热板、电池包 Active CN219350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1630.XU CN219350399U (zh) 2023-04-13 2023-04-13 换热板、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1630.XU CN219350399U (zh) 2023-04-13 2023-04-13 换热板、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0399U true CN219350399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97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21630.XU Active CN219350399U (zh) 2023-04-13 2023-04-13 换热板、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503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78910B1 (en) Micro-channel structure for heat exchanger, and integrated type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US20070068663A1 (en) Heat exchanger
CN107462093B (zh) 板式换热器
EP3029407A1 (en) Grooved baffle for a heat exchanger
CN212695142U (zh) 一种具有断续斜肋结构的微通道热沉
CN219350399U (zh) 换热板、电池包
CN212810289U (zh) 一种具有特殊肋结构的微通道热沉
JP2017106648A (ja) 熱交換器
CN215447503U (zh) 一种散热器及车辆
US20220205738A1 (en) Heat exchange plate and heat exchanger including heat exchange plate
US10295275B2 (en) Flat tube for a heat exchanger
CN214537533U (zh) 高效板翅式水冷却器
JP5788284B2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US20210389057A1 (en) Heat exchanger
WO2021023031A1 (zh) 板式换热器
CN112146484B (zh) 板式换热器
CN112408310A (zh) 一种圆形凹腔和水滴型肋柱结合的微通道散热器
CN219693969U (zh) 散热板和散热器
CN219612377U (zh) 热管理部件
CN216563103U (zh) 散热组件、散热器、半导体模块及车辆
CN212259619U (zh) 散热结构及应用其的散热器
CN219714135U (zh) 翅片、换热器及换热设备
CN211824020U (zh) 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片及其组件
CN216668362U (zh) 一种换热组件及换热系统
CN219572764U (zh) 钎焊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