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24020U - 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片及其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片及其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24020U
CN211824020U CN201922311861.2U CN201922311861U CN211824020U CN 211824020 U CN211824020 U CN 211824020U CN 201922311861 U CN201922311861 U CN 201922311861U CN 211824020 U CN211824020 U CN 2118240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convex hull
metal plate
rows
concave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118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晓平
罗文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Fengruide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Fengruide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Fengruide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Fengruide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118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240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240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240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片,包括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上设置有若干凸包;所述金属板包括有水平延伸的平台面板,所述凸包包括上凸包、下凸包;所述上凸包凸露于金属板的上表面,在金属板的下表面相应形成有下凹位;所述下凸包凸露于金属板的下表面,在金属板的上表面相应形成有上凹位;所述上凸包、下凸包分别组成相应上凸包列、下凸包列,所述上凸包列、下凸包列是左右间距交替布置于金属板的平台面板的上、下表面;使得:在换热片组装叠加后形成“绕流式”的流体通道;让热流、冷流通过金属板换热时能够充分作用,从而大大提高整个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片及其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换热效率高的换热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对社会生产中各类产品的效率越来越重视,例如换热器;现在社会上广泛应用的换热器是板式换热器,因其转化效率比之前的管壳式换热器高得多,但是,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仍受其换热片的结构影响,导致其换热效率受局限,难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还有,现有的换热片,在生产组装时,存在组装麻烦、定位难度较大等问题,导致生产制作效率受局限,而且,自动化制程难度大,不利于大批量生产应用。
以及,现有的换热片中,因为长期使用,换热片容易氧化在金属板上形成污垢,导致换热效率下降。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片,其在换热片金属板上巧妙地设计有上凸包、下凸包,并将上凸包、下凸包组合排布,使得:在换热片组装叠加后形成“绕流式”的流体通道;让热流、冷流通过金属板换热时能够充分作用,从而大大提高整个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片及其组件,包括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上设置有若干凸包;所述金属板包括有水平延伸的平台面板,所述凸包包括上凸包、下凸包;
所述上凸包凸露于金属板的上表面,在金属板的下表面相应形成有下凹位;所述下凸包凸露于金属板的下表面,在金属板的上表面相应形成有上凹位;所述上凸包、下凸包分别组成相应上凸包列、下凸包列,所述上凸包列、下凸包列是左右间距交替布置于金属板的平台面板的上、下表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平台面板的上表面:其上凸包列设置有多个且左右间距布置,每个上凸包列包括有若干个前后间距布置的上凸包,每个上凸包前后延伸设置,其呈前后向窄长形;相邻列的上凸包形成错位;而上凹位也布置成多个左右间距的上凹位列,每个上凹位列包括有若干个前后间距布置的上凹位,每个上凹位左右延伸设置,其呈左右向窄长形,上凹位的左右向长度小于上凸包的前后向长度;上凸包列、上凹位列两者于金属板的上表面左右间距交替式布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平台面板的下表面:其下凸包列设置有多个左右间距布置,每个下凸包列包括有若干个前后间距布置的下凸包,每个下凸包左右延伸设置,其呈左右向窄长形;而下凹位也布置成多个左右间距的下凹位列,每个下凹位列包括有若干个前后间距布置的下凹位,每个下凹位前后延伸设置,其呈前后向窄长形,下凹位的前后向长度大于下凸包的左右向长度;下凸包列、下凹位列两者于金属板的下表面左右间距交替式布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平台面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垂直向上延伸有侧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边的上端均有向内水平延伸的支撑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平台面板的前后两侧分别竖直向下延伸有前板、后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板、后板的下端分别向前侧、后侧弯折水平延伸有定位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换热片的左、右两侧的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供流体进入或流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换热片的前板、后板分别设置有第二通孔供流体进入或流出。
一种换热片组件,包括有若干个上下叠设的如前述的换热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在换热片金属板上巧妙地设计有上凸包、下凸包,并将上凸包、下凸包组合排布,使得:在换热片组装叠加后形成“绕流式”的流体通道;让热流、冷流通过金属板换热时能够充分作用,从而大大提高整个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其次,通过对金属板的前板、后板及左、右侧边的巧妙结构设计,使得散热片的组装更加平稳,且简便了组装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再次,将热流、冷流布置为逆向流动,使得:热流与冷流的温度差距更大,当热流与冷流间的温差越大时,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更高;
以及,用不锈钢材质制成金属板,具有不易氧化、硬度高、价格低、热导率高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实际生活和实际生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换热片组装后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示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换热片的应用状态示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换热片的另一应用状态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金属板 101、定位板
11、前板 12、后板
13、侧边 131、支撑部
14、平台面板 20、凸包
21、上凸包 22、下凸包
30、组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两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提高换热性能的换热片,包括金属板10,所述金属板10上设置有若干凸包20;所述金属板10包括有水平延伸的平台面板14,所述凸包20包括上凸包21、下凸包22;所述上凸包21、下凸包22由金属板10冲压而成,通常是等厚度的金属板冲压变形,以形成相应的凸凹结构;此处,所述上凸包21、下凸包22是根据冲压的方向而定义的,由金属板10的下表面向上冲压而成的是上凸包21,凸露于金属板10的上表面,相应地,在金属板10的下表面形成有下凹位;由金属板10的上表面向下冲压而成的是下凸包22,凸露于金属板10的下表面,相应地,在金属板10的上表面形成有上凹位;所述上凸包21、下凸包22在金属板10的表面间距布置;具体地说,所述上凸包21、下凸包22分别组成上凸包列、下凸包列,所述上凸包列、下凸包列是左右间距交替布置于金属板10的平台面板14的上下表面。
其中,金属板10的上表面:其上凸包列设置有多个左右间距布置,每个上凸包列包括有若干个前后间距布置的上凸包21,每个上凸包21前后延伸设置,其呈前后向窄长形;相邻列的上凸包21形成错位。而上凹位也布置成多个左右间距的上凹位列,每个上凹位列包括有若干个前后间距布置的上凹位,每个上凹位左右延伸设置,其呈左右向窄长形,通常,上凹位的左右向长度小于上凸包21的前后向长度;上凸包列、上凹位列两者于金属板10的上表面左右间距交替式布置。
同样地,金属板10的下表面:其下凸包列设置有多个左右间距布置,每个下凸包列包括有若干个前后间距布置的下凸包22,每个下凸包22左右延伸设置,其呈左右向窄长形;而下凹位也布置成多个左右间距的下凹位列,每个下凹位列包括有若干个前后间距布置的下凹位,每个下凹位前后延伸设置,其呈前后向窄长形,通常,下凹位的前后向长度大于下凸包22的左右向长度;下凸包列、下凹位列两者于金属板10的下表面左右间距交替式布置。
所述平台面板14的左右两侧分别垂直向上延伸有侧边13,所述侧边13的上端均有向平台面板14侧水平延伸的支撑部131,所述支撑部131用作换热片多块组装叠加时的支撑,以获得平稳的组装结构;所述平台面板14的前后两侧分别竖直向下延伸有前板11、后板12;所述前板11、后板12的下端以一定的角度分别向前侧、后侧弯折水平延伸有定位板101,用于换热片安装时安装定位。
如图6和图8所示,其为换热片组装时的大致示意图;利用组装块30将多个换热片组装,具体地说,是组装块30的安装槽与前板11、后板12的定位板101安装;上下相邻两块换热片围构而成一道流体通道,可在换热片的左、右两侧的侧边13分别设置通孔或者其他方式供流体进入和流出;优选的,相邻层的流体通道之间热流、冷流的进出口应相反,形成热流和冷流的逆流布置。例如,第一层流体通道为左端热流进入,右端热流流出时,第二层流体通道为右端冷流进入,左端冷流流出;第三层流体通道为左端热流进入,右端热流流出;以此类推。如此,两种流体之间相遇时的温差最大,换热效率更高。
如图9所示,当然,也可以借助组装块30的设置,在前板11、后板12上开孔作为流体进入、流出之用,而组装块30上可以针对相应的孔位设置接口,以组装块30作为接口的集成区域,在组装及拆换时非常方便。
综上所述,通过在金属板10的一表面上设置上凸包21、下凸包22,对上凸包21、下凸包22以一定的规律布置在金属板10的表面,同时对换热片组装的具体结构进行巧妙设置;使得:在换热片组装后,上下相邻两块换热板之间形成“绕流式”的流体通道;因此,流体流经换热片时,在流体通道内曲线流动,使得冷热流的热量交换更加充分,从而提高了换热片的换热效果。
通常热流和冷流中含有水分或杂质,水分及杂质在进入换热片后,水分及杂质容易使得金属板10氧化生锈,因此,可在换热片进气的两端装设过滤器,对热流和冷流过滤,保证换热器的效率长期稳定、高效;且,能延长换热片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散热片的金属板10应选用导热率高、厚度薄、硬度强的不锈钢材质制成,不锈钢不易氧化、强度高且价格相对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在换热片金属板上巧妙地设计有上凸包、下凸包,并将上凸包、下凸包组合排布,使得:在换热片组装叠加后形成“绕流式”的流体通道;让热流、冷流通过金属板换热时能够充分作用,从而大大提高整个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其次,通过对金属板的前板、后板及左、右侧边的巧妙结构设计,使得散热片的组装更加平稳,且简便了组装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再次,将热流、冷流布置为逆向流动,使得:热流与冷流的温度差距更大,当热流与冷流间的温差越大时,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更高;
以及,用不锈钢材质制成金属板,具有不易氧化、硬度高、价格低、热导率高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实际生活和实际生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片,包括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上设置有若干凸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包括有水平延伸的平台面板,所述凸包包括上凸包、下凸包;
所述上凸包凸露于金属板的上表面,在金属板的下表面相应形成有下凹位;所述下凸包凸露于金属板的下表面,在金属板的上表面相应形成有上凹位;所述上凸包、下凸包分别组成相应上凸包列、下凸包列,所述上凸包列、下凸包列是左右间距交替布置于金属板的平台面板的上、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面板的上表面:其上凸包列设置有多个且左右间距布置,每个上凸包列包括有若干个前后间距布置的上凸包,每个上凸包前后延伸设置,其呈前后向窄长形;相邻列的上凸包形成错位;而上凹位也布置成多个左右间距的上凹位列,每个上凹位列包括有若干个前后间距布置的上凹位,每个上凹位左右延伸设置,其呈左右向窄长形,上凹位的左右向长度小于上凸包的前后向长度;上凸包列、上凹位列两者于金属板的上表面左右间距交替式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面板的下表面:其下凸包列设置有多个左右间距布置,每个下凸包列包括有若干个前后间距布置的下凸包,每个下凸包左右延伸设置,其呈左右向窄长形;而下凹位也布置成多个左右间距的下凹位列,每个下凹位列包括有若干个前后间距布置的下凹位,每个下凹位前后延伸设置,其呈前后向窄长形,下凹位的前后向长度大于下凸包的左右向长度;下凸包列、下凹位列两者于金属板的下表面左右间距交替式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面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垂直向上延伸有侧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的上端均有向内水平延伸的支撑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面板的前后两侧分别竖直向下延伸有前板、后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后板的下端分别向前侧、后侧弯折水平延伸有定位板。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的左、右两侧的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供流体进入或流出。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的前板、后板分别设置有第二通孔供流体进入或流出。
10.一种换热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若干个上下叠设的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片。
CN201922311861.2U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片及其组件 Active CN2118240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11861.2U CN211824020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片及其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11861.2U CN211824020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片及其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24020U true CN211824020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32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11861.2U Active CN211824020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片及其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240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40341B1 (en) Heat exchanger
CA2525081A1 (en) Heat exchanger
CN101464104A (zh) 板翼式多循环热交换器
CN103797326B (zh) 波纹片式热交换器的排水结构
US6942024B2 (en) Corrugated heat exchange element
EP3134695B1 (en) Heat exchanger comprising a core of tubes
JP2819802B2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のコア部構造
CN211824020U (zh) 一种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片及其组件
CN212272376U (zh) 一种发动机换热器
CN206410590U (zh) Hv换热板和高效板式换热器
JP2008116095A (ja) 空気熱交換器
JP5901416B2 (ja) 熱交換器用フィ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ヒートシンク、熱交換器用フィンの製造方法
JP2010276298A (ja) 熱交換器
CN205300358U (zh) 一种换热器板片结构
EP2224198A1 (en) Fin and tube type heat exchanger
CN210718781U (zh) 一种换热器板片及板式换热器
CN209230369U (zh) 一种不锈钢板翅式换热器芯体
CN210833173U (zh) 一种用于相变换热的热交换器板束
CN208296654U (zh) 一种板翅式换热器
KR20090106160A (ko) 더블 딤플형 판형 열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열교환기
JPS6335274Y2 (zh)
CN218443462U (zh) 换热器芯体及包含其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
CN219572764U (zh) 钎焊换热器
CN215766636U (zh) 一种换热器
CN109059590A (zh) 一种叠片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