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7349U - 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 - Google Patents

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7349U
CN219347349U CN202320841455.0U CN202320841455U CN219347349U CN 219347349 U CN219347349 U CN 219347349U CN 202320841455 U CN202320841455 U CN 202320841455U CN 219347349 U CN219347349 U CN 2193473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gger
connecting part
connection
bowl
bow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4145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博
张�浩
杨晓亮
马兆龙
黄晨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B&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B&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B&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B&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4145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73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73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73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Furnace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包括支撑柱和钵体,所述钵体设置有若干个,多个所述钵体叠置,相邻的所述钵体之间通过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一所述钵体的底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相邻所述钵体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使每层钵体的加热条件更接近,减少了每层钵体中物料烧结氛围的差异,提高了烧结的产能。

Description

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
背景技术
锂离子正极材料在实验制备过程中,一般需要将原料混合后装入专用匣钵中,并在特定气氛中进行烧结。
为了提高烧结产能,增大烧结量,目前烧结过程中一般需要将匣钵进行双层或多层堆积叠放,如图1所示,上层钵01为顶端开口底端封口的钵体结构,下层钵02为顶端开口底端封口同时侧壁设置有开口的钵体结构,下层钵02的侧壁上设置开口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下层钵02的内腔的气体流动,减小匣钵不同层的加热条件和气氛的差异,提高不同层的匣钵内烧结材料的烧结一致性。
然而,由于下层钵02仅仅在侧壁上设置开口提供气体的流动路径,相对于上层钵01,其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情况以及气体的流动情况仍然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使上层钵01与下层钵02的匣钵的加热环境氛围仍有较大不同,为平衡这种差异,现有技术中一般采取减少下层钵02内的材料装钵量,这样会导致烧结产能偏低。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不同层匣钵加热氛围差异性小,同时不影响烧结产能的匣钵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使每层钵体的加热条件更接近,减少了每层钵体中物料烧结氛围的差异,提高了烧结的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包括支撑柱和钵体,所述钵体设置有若干个,多个所述钵体叠置,相邻的所述钵体之间通过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一所述钵体的底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相邻所述钵体的顶端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钵体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钵体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
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另一端设置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设置,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设置;
所述第三连接部与一所述钵体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相邻的所述钵体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第一连接凸块,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第一连接凹槽,所述第三连接部为第二连接凸块,所述第四连接部为第二连接凹槽;
所述第二连接凸块插接在一所述钵体的所述第一连接凹槽内,相邻的所述钵体的所述第一连接凸块插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第一连接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第二连接凹槽,所述第三连接部为第一连接凸块,所述第四连接部为第二连接凸块;
所述第一连接凸块插接在一所述钵体的所述第二连接凹槽内,所述第二连接凸块插接在相邻的所述钵体的所述第一连接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第一连接凸块,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第二连接凸块,所述第三连接部为第一连接凹槽,所述第四连接部为第二连接凹槽;
所述第一连接凹槽与一所述钵体的所述第二连接凸块插接,所述第二连接凹槽与相邻的所述钵体的所述第一连接凸块插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凸块与第二连接凸块的横截面为圆形、三角形或四边形。
可选地,所述钵体为底部封口顶部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围设在所述底板周围的侧壁;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设置在所述侧壁的相交位置。
可选地,所述侧壁的相交位置厚度加大形成加厚块,所述加厚块设置于所述侧壁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加厚块位置。
可选地,所述支撑柱包括柱体,所述柱体为圆柱形结构;
所述柱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三连接部,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四连接部。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钵体通过四个所述支撑柱连接。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包括支撑柱和钵体,钵体包括叠置的若干个,从而提高了烧结产量。相邻的钵体之间通过支撑柱支撑隔开,从而使相邻的钵体之间存在较大的气流流通空间,加热气体可以在叠置的钵体之间自由流通,使每层钵体的加热条件更趋于一致,减少了每层钵体中物料烧结氛围的差异,同时每层的钵体的结构相同,不需要在下层的钵体的侧壁开口,从而使得不同层的钵体的结构完全相同,每层钵体的烧结量相同,提高了烧结的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钵体的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实施例提供的钵体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实施例提供的钵体对应的支撑柱的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实施例提供的钵体对应的支撑柱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实施例提供的钵体对应的支撑柱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钵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实施例提供的钵体对应的支撑柱的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实施例提供的钵体对应的支撑柱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钵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实施例提供的钵体对应的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钵体,
101、壳体,
1011、侧壁,1012、加厚块,
102、第一连接部,
103、第二连接部,
2、支撑柱,
201、柱体,202、第三连接部,203、第四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使每层钵体的加热条件更接近,减少了每层钵体中物料烧结氛围的差异,提高了烧结的产能。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13,本实用新型的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包括支撑柱2和钵体1。钵体1包括叠置的若干个,相邻的钵体1之间通过支撑柱2连接,支撑柱2的一端与一钵体1的底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相邻钵体1的顶端可拆卸连接。
其中,钵体1设置有若干个,多个钵体1叠置,此处的若干个是指两个及以上。不同层钵体1的间隔距离由支撑柱2的高度决定,具体高度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本实用新型的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包括支撑柱2和钵体1,钵体1包括叠置的若干个,从而提高了烧结产量。相邻的钵体1之间通过支撑柱2支撑隔开,从而使相邻的钵体1之间存在较大的气流流通空间,加热气体可以在叠置的钵体1之间自由流通,使每层钵体1的加热条件更趋于一致,减少了每层钵体1中物料烧结氛围的差异,同时每层的钵体1的结构相同,不需要在下层的钵体1的侧壁开口,从而使得不同层的钵体1的结构完全相同,每层钵体1的烧结量相同,提高了烧结的产能。
为了提高支撑柱2与钵体1的连接可靠性,钵体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02,钵体1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03;支撑柱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202,另一端设置有第四连接部203。第三连接部202与第二连接部103对应设置,第四连接部203与第一连接部102对应设置。相邻的两个钵体叠置连接时,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三连接部202与一钵体1的第二连接部103可拆卸连接,第四连接部203与相邻的钵体1的第一连接部102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上下叠置的两个钵体1的连接,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便于将下层钵体1内的材料取出,也便于向下层钵体1内放置原材料。
其中,钵体1为底部封口顶部开口的壳体101,壳体101包括底板和围设在所述底板周围的侧壁1011。第一连接部102和第二连接部103均设置在侧壁1011的相交位置。具体的,壳体101为矩形壳体结构,烧结材料放置在所述底板和侧壁1011围成的空腔内。相邻的两个钵体1通过四个支撑柱2连接,支撑柱2设置在壳体101的侧壁1011相交位置。
为了提高钵体1与支撑柱2连接位置的结构强度,侧壁1011的相交位置厚度加大形成加厚块1012,加厚块1012设置于侧壁1011的外侧,第一连接部102和第二连接部103均设置于加厚块1012的端部位置。通过设置加厚块1012,既提高了边角位置的结构强度,又为第一连接部102和第二连接部103的设置提供了足够的位置。
进一步的,支撑柱2包括柱体201,柱体201为圆柱形结构,既便于加工,又避免了柱体201的侧面存在棱角影响使用舒适性。柱体2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202,另一端设置有第四连接部203。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至图8,第一连接部102为第一连接凸块,第二连接部103为第一连接凹槽,所述第一连接凸块突出设置于钵体1的顶面。支撑柱2上的第三连接部202为第二连接凸块,第四连接部203为第二连接凹槽。此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凸块插接在上层钵体1的所述第一连接凹槽内,下层相邻的钵体1的所述第一连接凸块插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凹槽内,如图3所示,从而实现上下两层钵体1与支撑柱2的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9至图11所示,第一连接部102为第一连接凹槽,第二连接部103为第二连接凹槽,第三连接部202为第一连接凸块,第四连接部203为第二连接凸块。此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凸块插接在上层钵体1的所述第二连接凹槽内,所述第二连接凸块插接在下层相邻的钵体1的所述第一连接凹槽内,从而实现上下两层钵体1与支撑柱2的连接。
在又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连接部102为第一连接凸块,第二连接部103为第二连接凸块,第三连接部202为第一连接凹槽,第四连接部203为第二连接凹槽。所述第一连接凹槽和第二连接凹槽设置于支撑柱2的两端。此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凹槽与上层钵体1的所述第二连接凸块插接,所述第二连接凹槽与下层相邻的钵体1的所述第一连接凸块插接,从而实现上下两层钵体1与支撑柱2的连接。
以上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凸块与第二连接凸块的横截面为圆形、三角形或四边形。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凸块与第二连接凸块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即形成方形凸起,相应的,与上述二者对应的连接凹槽的尺寸和形状与之对应设置,即连接凹槽为方形凹槽,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使用四根圆柱形支撑柱2连接相邻的两个钵体1,使匣钵较好的分层,通过对应设置的方形凸起和方形凹槽连接结构,实现支撑柱2与钵体1的连接,方便使用时的定位和组装,且连接稳定。在实验炉中可选择叠加两层或三层钵体1。采用支撑柱2连接叠设的两个钵体1,保证了相邻的钵体1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对气体流动影响较小,使每层钵体1中物料在烧结时环境氛围一致,每层钵体1装钵量可保持一致,提高了烧结产能。
在本方案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方案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方案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和钵体,所述钵体设置有若干个,多个所述钵体叠置,相邻的所述钵体之间通过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一所述钵体的底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相邻所述钵体的顶端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其特征在于,所述钵体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钵体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
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另一端设置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设置,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设置;
所述第三连接部与一所述钵体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相邻的所述钵体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第一连接凸块,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第一连接凹槽,所述第三连接部为第二连接凸块,所述第四连接部为第二连接凹槽;
所述第二连接凸块插接在一所述钵体的所述第一连接凹槽内,相邻的所述钵体的所述第一连接凸块插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第一连接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第二连接凹槽,所述第三连接部为第一连接凸块,所述第四连接部为第二连接凸块;
所述第一连接凸块插接在一所述钵体的所述第二连接凹槽内,所述第二连接凸块插接在相邻的所述钵体的所述第一连接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第一连接凸块,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第二连接凸块,所述第三连接部为第一连接凹槽,所述第四连接部为第二连接凹槽;
所述第一连接凹槽与一所述钵体的所述第二连接凸块插接,所述第二连接凹槽与相邻的所述钵体的所述第一连接凸块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凸块与第二连接凸块的横截面为圆形、三角形或四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其特征在于,所述钵体为底部封口顶部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围设在所述底板周围的侧壁;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设置在所述侧壁的相交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相交位置厚度加大形成加厚块,所述加厚块设置于所述侧壁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加厚块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包括柱体,所述柱体为圆柱形结构;
所述柱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三连接部,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四连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钵体通过四个所述支撑柱连接。
CN202320841455.0U 2023-04-14 2023-04-14 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 Active CN2193473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1455.0U CN219347349U (zh) 2023-04-14 2023-04-14 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1455.0U CN219347349U (zh) 2023-04-14 2023-04-14 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7349U true CN219347349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13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41455.0U Active CN219347349U (zh) 2023-04-14 2023-04-14 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73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90577B2 (ja) 固体酸化物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燃料電池並びにその製作方法
US2276188A (en) Fuel gas battery
JP4815106B2 (ja) 固体酸化物燃料電池組立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0175996A (ja) 蓄熱装置
CN219347349U (zh) 实验炉用多层组合匣钵
JPH0689722A (ja) 固体電解質材料から成って電気化学セル内で電極保持器として用いられる横方向に押圧された形のエンベロプ、該エンベロプ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気化学セル
JPH07153492A (ja) 電気化学セル
CN105226866A (zh) 泵机组及其电动机
JP2009218110A (ja)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サブ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
BR112016007582B1 (pt) Elemento de mistura, faixa de elementos de mistura e acumulador
EP3680954A1 (en) Lead storage battery
US3615834A (en) Method of making a plural parallel rod electrode cover
JP6894091B2 (ja) 固体電池
EP3683863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ead storage cell
CN216073957U (zh) 一种强对流大卷材料退火炉用托料架
CN219674820U (zh) 一种匣钵
CN211695902U (zh) 一种烧结匣钵
CN215002867U (zh) 一种用于锂电三元正极材料的辊道窑烧结用匣钵
KR101188672B1 (ko) 고체산화물 연료전지용 일체형 단위셀 및 단일구조체 스택과 그 제작 방법
CN221073169U (zh) 预制肋格构及装配式建筑结构
CN209747349U (zh) 一种带通气孔的电池电容密封端盖模具
CN208970602U (zh) 电池包下壳体
JP2013089496A (ja)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セル本体、及び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の製造方法
CN219114332U (zh) 一种用以控制陶瓷烧结变形的模具
CN216519570U (zh) 一种精细陶瓷密封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