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5353U - 一种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及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及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5353U
CN219345353U CN202223498497.3U CN202223498497U CN219345353U CN 219345353 U CN219345353 U CN 219345353U CN 202223498497 U CN202223498497 U CN 202223498497U CN 219345353 U CN219345353 U CN 2193453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silicone oil
inertia ring
inertia
shock absor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984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光辉
卓建东
朱炎铭
刘世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gao Suzhou Drive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yco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yco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yco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9849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53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53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53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6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e.g. flywheels or pressurised fluid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及发动机,所提供的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包括:盖板;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盖板相对设置形成一环形腔体;惯性环,所述惯性环转配于所述环形腔体内;轴承带,所述轴承带设于所述惯性环与壳体之间以径向间隔所述惯性环与壳体;限位圈,所述限位圈设于所述惯性环的沿其轴向包括的两端面上,所述限位圈的半径R1与所述惯性环的内环半径R2以及其环宽W之间的关系为:R2+1/2W<R1<R2+W。本实用新型的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可有效增加限位圈的变形与磨损余量,增加硅油流通性和润滑效果,降低减震器内部温度,延长硅油减震器的有效使用寿命,保障发动机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及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硅油减震器应用在乘用车、重卡、矿用、农用机械等发动机上,由于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转速、扭振、轴向加速度、径向加速度都比较大,硅油减震器的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其内部设置的限位圈会因轴向和径向所受到的长期高频冲击力而变形,失去其对惯性环的支撑作用,严重的话更会导致硅油减震器内部出现金属接触对磨,产生高温,从而导致硅油减震器寿命缩减。此外,由于惯性环在限位圈与轴承带的支撑作用下悬浮在充满硅油的硅油减震器内,发动机在高速高负荷运行中,惯性环会切割硅油产生大量热量,热量过多也会导致硅油减震器高温失效。
传统的圆环式限位圈安装在惯量环的限位槽中,硅油在限位圈、惯量环和减震器壳体之前的细小间隙内流动,故其流动性较差,从而会导致局部热量不能及时通过其传递,同时,也不能够及时地润滑轴承带、限位圈,从增加磨损,降低硅油减震器的寿命。现阶段发动机对硅油减震器各项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其使用寿命要求已经达到了30000h,同时也对其工作时的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汽车发动机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及发动机,所提供的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可有效增加限位圈的变形与磨损余量,增加硅油流通性和润滑效果,降低减震器内部温度,延长硅油减震器的有效使用寿命,保障发动机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包括:
盖板;
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盖板相对设置形成一环形腔体;
惯性环,所述惯性环转配于所述环形腔体内;
轴承带,所述轴承带设于所述惯性环与壳体之间以径向间隔所述惯性环与壳体;
限位圈,所述限位圈设于所述惯性环的沿其轴向包括的两端面上,所述限位圈的半径R1与所述惯性环的内环半径R2以及其环宽W之间的关系为:R2+1/2W<R1<R2+W。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惯性环的两端面上沿其圆周方向均设有用以安装所述限位圈的限位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限位圈背离所述惯性环的一面设有多个油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油槽沿所述限位圈的径向设置且连通所述壳体与所述惯性环之间的间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环形腔体内填充有硅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环形腔体相连通的注油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轴承带设于所述惯性环的内环与所述壳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及发动机曲轴,所述高寿命硅油减震器与所述发动机曲轴的自由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寿命硅油减震器中,惯性环安装在壳体内,再利用盖板将其进行密封。而轴承带设于惯性环与壳体之间以径向间隔两者,避免两者轴向表面的接触而产生磨损。限位圈设于惯性环沿其轴向包括的两端面上,其半径R1与惯性环的内环半径R2以及其环宽W之间的关系为:R2+1/2W<R1<R2+W,相当于将原有的限位圈半径变大后再安装于惯性环的两端面上,从而在惯性环的偏移过程中,限位圈可更晚一些与壳体、盖板相接触,更大限度地减少了轴向冲击对限位圈变形的影响,从而增加了其变形余量,使其在高频冲击过程中的耐冲击时间延长,持续有效地防止了惯性环在减震器运转的过程中与组成环形腔体的盖板和壳体发生摩擦,延长了硅油减震器的有效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寿命硅油减震器中,限位圈背离惯性环的一面上径向设有多个油槽,可以连通壳体与惯性环之前的间隙,从而提高了硅油的流动性以更好地润滑惯性环、限位圈、轴承带和盖板,减少限位圈以及轴承带在硅油减震器运行中的磨损量,且壳体内的局部热量可以及时通过流动的硅油传递,避免了局部过热现象的产生;此外,增设油槽还增加了硅油的储油量,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确保了硅油减震器的正常运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高寿命硅油减震器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圈背离惯性环的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圈A-A处的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
1、盖板;2、壳体;3、惯性环;4、轴承带;5、限位圈;51、油槽;6、封堵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中”、“下”、“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寿命硅油减震器,所公开的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包括:
盖板1;
壳体2;所述壳体2与所述盖板1相对设置形成一环形腔体;
惯性环3,所述惯性环3转配于所述环形腔体内;
轴承带4,所述轴承带4设于所述惯性环3与壳体2之间以径向间隔所述惯性环3与壳体2;
限位圈5,所述限位圈5设于所述惯性环3的沿其轴向包括的两端面上,所述限位圈5的半径R1与所述惯性环3的内环半径R2以及其环宽W之间的关系为:R2+1/2W<R1<R2+W。
上述的设置方式中,所述盖板1、壳体2和惯性环3的装配方式与现有的常用硅油减震器相同,即为将所述惯性环3安装在所述壳体2内,再利用所述盖板1将其进行密封。而所述轴承带4设于所述惯性环3与所述壳体2之间,从而径向间隔两者,避免两者轴向表面的接触而产生磨损。而所述限位圈5设于所述惯性环3沿其轴向包括的两端面上,其半径R1与所述惯性环3的内环半径R2以及其环宽W之间的关系为:R2+1/2W<R1<R2+W,即将所述限位圈5的半径变大,使其安装位置由原来所述惯性环3环宽的中间位置径向外扩,相当于由原来的中置位置变为外置位置,但其外置位置仍处于所述惯性环3的轴向两端面上,从而使得所述惯性环3在偏移过程中,安装于其轴向两端面的所述限位圈5更晚一些与所述壳体2、盖板1相接触,更大限度地减少了轴向冲击对所述限位圈5变形的影响,从而增加了其变形余量,使其在高频冲击过程中的耐冲击时间延长,持续有效地防止了所述惯性环3在减震器运转的过程中与组成环形腔体的盖板1和壳体2发生摩擦,延长了硅油减震器的有效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带4设于所述惯性环3的内环与所述壳体2之间,从而径向间隔两者,避免两者轴向表面的接触而产生磨损。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腔体内填充有硅油,具有液体弹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润滑所述惯性环3、限位圈5、轴承带4以及盖板1的表面,减少所述限位圈5以及轴承带4在所述硅油减震器运行中的磨损量。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的左侧端面上开设有注油孔,所述壳体2和所述盖板1组装形成环形腔体后,可以通过该注油孔向所述环形腔体内注入硅油,在注入结束后,可以使用封堵螺钉6将该注油孔密封,使所述环形腔体整体密封。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惯性环3的左右两端面上沿其圆周方向设有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圈5相适配,可供所述限位圈5安装于内。
请参阅图2和图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圈5背离所述惯性环3的一面设有多个油槽51,即左侧的所述限位圈5的左端面上、右侧的所述限位圈5的右端面上均设有多个油槽51,且所述油槽51沿所述限位圈5的径向设置,连通所述壳体2与所述惯性环3之前的间隙,从而提高硅油的流动性,以更好地润滑所述惯性环3、限位圈5、轴承带4和盖板1,减少所述限位圈5以及轴承带4在所述硅油减震器运行中的磨损量,且所述壳体2内的局部热量可以及时通过流动的硅油传递,避免了局部过热现象的产生,此外,增设油槽51还增加了硅油的储油量,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保证所述硅油减震器的正常运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及发动机曲轴(未在图中示出),所述高寿命硅油减震器与所述发动机曲轴的自由端相连接,所述高寿命硅油减震器的壳体2中心形成有套入所述发动机曲轴自由端的通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仍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更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
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盖板相对设置形成一环形腔体;
惯性环,所述惯性环转配于所述环形腔体内;
轴承带,所述轴承带设于所述惯性环与壳体之间以径向间隔所述惯性环与壳体;
限位圈,所述限位圈设于所述惯性环的沿其轴向包括的两端面上,所述限位圈背离所述惯性环的一面设有多个油槽;所述限位圈的半径R1与所述惯性环的内环半径R2以及其环宽W之间的关系为:R2+1/2W<R1<R2+W。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环的两端面上沿其圆周方向均设有用以安装所述限位圈的限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沿所述限位圈的径向设置且连通所述壳体与所述惯性环之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腔体内填充有硅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环形腔体相连通的注油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带设于所述惯性环的内环与所述壳体之间。
7.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及发动机曲轴,所述高寿命硅油减震器与所述发动机曲轴的自由端相连接。
CN202223498497.3U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及发动机 Active CN2193453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98497.3U CN219345353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及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98497.3U CN219345353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及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5353U true CN219345353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01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98497.3U Active CN219345353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及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53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64086C2 (ru) Вращающийся узел, содержащий передаточный механизм и систему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масла
CN112879420B (zh) 一种陶瓷轴承
CN201396371Y (zh) 一种高性能密封结构的满装滚子滚轮轴承
CN111927631A (zh) 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滑油腔密封的石墨封严装置
CN219345353U (zh) 一种高寿命硅油减震器及发动机
US9726037B2 (en) Bearing systems for turbochargers used 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N113028067B (zh) 用于高速轴的自适应迷宫密封装置
JP2012177469A (ja) トーショナルダンパ
CN210240531U (zh) 组合式活塞顶岸环、活塞总成和内燃机
JP2018123846A (ja) カムフォロア
CN215720215U (zh) 一种用于污油泵的动压滚滑复合轴承
CN108361275A (zh) 一种高速深沟球轴承
CN210265827U (zh) 双金属组合式活塞环、活塞总成和内燃机
CN219345354U (zh) 一种扭转减振器
CN210461382U (zh) 一种自激式油雾喷射润滑高速轴承
CN213016474U (zh) 凸轮轴衬套安装结构
CN215110306U (zh) 一种高强度硅油减震器
CN216951278U (zh) 一种高密封防尘式滚动轴承
CN217927080U (zh) 一种离合器换挡式动力总成
CN212717601U (zh) 发动机曲轴及发动机
CN111486231A (zh) 一种单轴承双向组合密封装置
CN213744534U (zh) 基于汽车发动机的高密封性涨紧轮轴承
CN214727931U (zh) 带自润滑支承结构的冲焊气室支架总成
CN214274026U (zh) 一种涡轮增压器止推轴承
CN212509276U (zh) 一种高性能冲压外圈滚针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25

Address after: No. 199 Panlong Road, Jiangling Street,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after: Daigao (Suzhou) Drive System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5000 E05, 1801 pangjin Road, Wuj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AYCO (SUZHOU) AUTO PART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