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4786U - 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气门液压挺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气门液压挺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44786U CN219344786U CN202320996724.0U CN202320996724U CN219344786U CN 219344786 U CN219344786 U CN 219344786U CN 202320996724 U CN202320996724 U CN 202320996724U CN 219344786 U CN219344786 U CN 2193447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inner cylinder
- oil inlet
- tappet
- push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气门液压挺杆,包括挺杆主体、内筒体、柱塞体和推杆座,内筒体安装在挺杆主体内,柱塞体和推杆座均安装在内筒体内;挺杆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油孔,内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油孔,柱塞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进油孔,第一进油孔、第二进油孔和第三进油孔依次连通;柱塞体内部设置有容纳液压油的空腔,内筒体与柱塞体底部间形成容置腔,柱塞体底部设有连通空腔和容置腔的第一出油孔,容置腔内设有单向阀。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挺杆主体内设置内筒体,将柱塞体设置在内筒体内活动,使得挺杆主体的微小形变不会直接影响柱塞体的活动,减少挺杆主体的微小形变对柱塞体的影响,提高了液压挺杆的耐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挺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气门液压挺杆。
背景技术
液压挺杆,又称液压挺柱。在活塞发动机中,在凸轮与气门推杆之间设置液压挺杆,可自动补偿气门间隙,取消调整气门间隙的相关部件,使结构大为简化,同时消除了由气门间隙引起的噪声和冲击。现有的液压挺杆一般由挺杆主体、柱塞、推杆座、柱塞弹簧、单向阀和单向阀弹簧等组成。通过推杆座安装推杆,通过挺杆主体上的油孔进入柱塞体内,顶推柱塞和推杆座上升,自动补偿气门间隙。
在实际使用中,挺杆主体发生形变时,可能使挺杆主体的内腔变形,即使是微小形变,也可能导致柱塞卡死、柱塞运动受阻,导致液压挺杆失效无法正常使用,还需要更换挺杆主体或整个液压挺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气门液压挺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气门液压挺杆,包括挺杆主体、内筒体、柱塞体和推杆座,所述内筒体安装在挺杆主体内,柱塞体和推杆座均安装在内筒体内,推杆座用于安装推杆;所述挺杆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油孔,内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油孔,柱塞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进油孔,第一进油孔、第二进油孔和第三进油孔依次连通;所述柱塞体内部设置有容纳液压油的空腔,内筒体与柱塞体底部间形成容置腔,柱塞体底部设有连通空腔和容置腔的第一出油孔,容置腔内设有能够限制容置腔内的液压油由第一出油孔向空腔流动的单向阀。液压油依次进入第一进油孔、第二进油孔和第三进油孔进入空腔,空腔内液压油经第一出油孔、单向阀进入容置腔,容置腔内压力增大形成高压腔,能够推动柱塞体向上运动,柱塞体带动推杆座上升,完成推杆的运动。
优选的,所述内筒体侧壁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进油孔与第二进油孔的第一油槽。由第一进油孔进入的液压油直接进入第一油槽,然后由第一油槽进入第二进油孔;通过设置第一油槽,实现第一进油孔与第二进油孔的连通。
优选的,所述内筒体侧壁上设置有连通第三进油孔与第二进油孔的第二油槽。由第二进油孔进入的液压油直接进入第二油槽,然后由第二油槽进入第三进油孔;通过设置第二油槽,实现第二进油孔与第三进油孔的连通。
优选的,所述挺杆主体上部内壁上设有第一环槽,第一环槽内安装有第一挡圈,第一挡圈用于与内筒体顶部接触配合以将内筒体限制在挺杆主体内。通过设置第一环槽,可便于安装有第一挡圈,第一挡圈可对内筒体起到限位固定作用,避免内筒体轴向活动脱离挺杆主体。
优选的,所述内筒体上部内壁上设有第二环槽,第二环槽内安装有第二挡圈,第二挡圈用于与推杆座顶部接触配合以将推杆座限制在内筒体内。通过设置第二环槽,可便于安装有第二挡圈,第二挡圈可对柱塞体起到限位作用,限制柱塞体的轴向活动范围,避免柱塞体脱离挺杆主体。
优选的,所述柱塞体顶部设有台阶座孔,推杆座与柱塞体顶部抵接,推杆座下部安装在台阶座孔内。
优选的,所述推杆座轴向开设有第二出油孔,推杆座底部与台阶座孔间设有限流片,限流片中部设有多个呈圆周分布的具有弹性的弹性片,弹性片在自然状态下处于聚拢状态,弹性片能够在油液压力作用下由聚拢状态改变为分离状态,弹性片处于聚拢状态时封闭第二出油孔,弹性片处于分离状态时能够形成与第二出油孔连通的限流口,限流口的开口面积与油液压力正相关。限流片对进入第二出油孔的液压油进行限流;在不受压或受压较小时,弹性片处于聚拢状态时封闭第二出油孔,避免液压油流出,避免消耗使得空腔内的油压,保证液压挺杆的作用效果。在空腔内油压增大,液压油将弹性片向上顶起,弹性片发生形变,由聚拢状态改变为分离状态,使得空腔内的油液由限流口进入第二出油孔;油压越大,对弹性片的压力越大,弹性片形变幅度越大,限位口的开口面积越大,液压油流通量也越大,使空腔内压力得到调节,也使推杆座以及推杆座上安装的推杆底部得到润滑。
优选的,所述单向阀包括阀球、阀座、第一压簧、第二压簧,柱塞体底部设有滑槽,阀座滑动安装在滑槽内,阀球和第一压簧位于阀座内,第一压簧与阀球和阀座连接,阀球与第一出油孔相配合,第二压簧下端与容置腔底部连接,第二压簧上端与阀座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在挺杆主体内设置内筒体,将柱塞体设置在内筒体内活动,使得挺杆主体的微小形变不会直接影响柱塞体的活动,减少挺杆主体的微小形变对柱塞体的影响,提高了液压挺杆的耐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进油状态);
图2为图1的另一状态图(卸油状态);
图3为挺杆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内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柱塞体和推杆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限流片的俯视图(分离状态);
图7为限流片的另一状态图(分离状态);
图中,1、挺杆主体;11、第一进油孔;12、第一环槽;2、内筒体;21、第二进油孔;22、容置腔;23、第一油槽;24、第二油槽;25、第二环槽;3、柱塞体;31、第三进油孔;32、空腔;33、第一出油孔;34、台阶座孔;4、推杆座;41、第二出油孔;5、单向阀;51、阀球;52、阀座;53、第一压簧;54、第二压簧;55、滑槽;6、第一挡圈;7、第二挡圈;8、限流片;81、弹性片;82、限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气门液压挺杆,包括挺杆主体1、内筒体2、柱塞体3和推杆座4,内筒体2安装在挺杆主体1内,柱塞体3和推杆座4均安装在内筒体2内,推杆座4用于安装推杆;挺杆主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油孔11,内筒体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油孔21,柱塞体3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进油孔31,第一进油孔11、第二进油孔21和第三进油孔31依次连通;柱塞体3内部设置有容纳液压油的空腔32,内筒体2与柱塞体3底部间形成容置腔22,柱塞体3底部设有连通空腔32和容置腔22的第一出油孔33,容置腔22内设有能够限制容置腔22内的液压油由第一出油孔33向空腔32流动的单向阀5。液压油依次进入第一进油孔11、第二进油孔21和第三进油孔31进入空腔32,随着空腔32的油量增多,油压也会增大,从而经第一出油孔33、单向阀5进入容置腔22,容置腔22内压力也会逐渐增大,容置腔22形成高压腔,进而推动柱塞体3向上运动,柱塞体3带动推杆座4上升,实现推杆的运动。
本实施例中,在内筒体2外壁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进油孔11与第二进油孔21的第一油槽23。由第一进油孔11进入的液压油直接进入第一油槽23,然后由第一油槽23进入第二进油孔21;通过设置第一油槽23,实现第一进油孔11与第二进油孔21的连通。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油槽23也可单独或同时开设在挺杆主体1内壁上。
本实施例中,在内筒体2内壁和柱塞体3外壁上均设置有连通第三进油孔31与第二进油孔21的第二油槽24。由第二进油孔21进入的液压油直接进入第二油槽24,然后由第二油槽24进入第三进油孔31;通过设置第二油槽24,实现第二进油孔21与第三进油孔31的连通。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油槽24也可单独或同时开设在柱塞体3外壁上。
本实施例中,在挺杆主体1上部内壁上设有第一环槽12,第一环槽12内安装有第一挡圈6,第一挡圈6用于与内筒体2顶部接触配合以将内筒体2限制在挺杆主体1内。通过设置第一环槽12,可便于安装有第一挡圈6,第一挡圈6可对内筒体2起到限位固定作用,避免内筒体2轴向活动脱离挺杆主体1。通过拆卸第一挡圈6,可将内筒体2取出,方便检修更换。
本实施例中,在内筒体2上部内壁上设有第二环槽25,第二环槽25内安装有第二挡圈7,第二挡圈7用于与推杆座4顶部接触配合以将推杆座4限制在内筒体2内。通过设置第二环槽25,可便于安装有第二挡圈7,第二挡圈7可对柱塞体3起到限位作用,限制柱塞体3的轴向活动范围,避免柱塞体3脱离挺杆主体1。通过拆卸第二挡圈7,可将柱塞体3和推杆座4取出,方便检修更换。
本实施例中,在柱塞体3顶部设有台阶座孔34,推杆座4与柱塞体3顶部抵接,推杆座4下部安装在台阶座孔34内。柱塞体3上升时会带动推杆座4一同上升。
本实施例中,在推杆座4轴向开设有第二出油孔41,推杆座4底部与台阶座孔34间设有限流片8,限流片8中部设有多个呈圆周分布的具有弹性的弹性片81,弹性片81可以为材质为橡胶的橡胶片,也可为材质为金属的弹簧片,弹性片81在自然状态下处于聚拢状态,弹性片81能够在油液压力作用下由聚拢状态改变为分离状态,弹性片81处于聚拢状态时封闭第二出油孔41,弹性片81处于分离状态时能够形成与第二出油孔41连通的限流口82,限流口82的开口面积与油液压力正相关。弹性片81受压向第二出油孔41内运动,限流口82形成时位于第二出油孔41正下方。限流片8对进入第二出油孔41的液压油进行限流;在不受压或受压较小时,弹性片81处于聚拢状态时封闭第二出油孔41,避免液压油流出,避免消耗使得空腔32内的油压,保证液压挺杆的作用效果。在空腔32内油压增大,液压油将弹性片81向上顶起,弹性片81发生形变,由聚拢状态改变为分离状态,使得空腔32内的油液由限流口82进入第二出油孔41;油压越大,对弹性片81的压力越大,弹性片81形变幅度越大,限位口的开口面积越大,液压油流通量也越大,使空腔32内压力得到调节,也使推杆座4以及推杆座4上安装的推杆底部得到润滑。
本实施例中,设置单向阀5包括阀球51、阀座52、第一压簧53、第二压簧54,柱塞体3底部设有滑槽55,阀座52滑动安装在滑槽55内,阀球51和第一压簧53位于阀座52内,第一压簧53与阀球51和阀座52连接,阀球51与第一出油孔33相配合,第二压簧54下端与容置腔22底部连接,第二压簧54上端与阀座52连接。通过设置滑槽55,可避免阀座52从第二压簧54上脱落,使得阀座52保持稳定移动;通过设置第一压簧53,保证阀球51与第一出油孔33抵紧,使阀球51在对第一出油孔33进行封堵时,第一出油孔33的密封性更好;同时,设置第一压簧53使阀球51在受到压力向下移动时,第一压簧53能最先被压缩,保证了第二压簧54的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8)
1.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气门液压挺杆,包括挺杆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筒体(2)、柱塞体(3)和推杆座(4),所述内筒体(2)安装在挺杆主体(1)内,柱塞体(3)和推杆座(4)均安装在内筒体(2)内;所述挺杆主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油孔(11),内筒体(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油孔(21),柱塞体(3)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进油孔(31),第一进油孔(11)、第二进油孔(21)和第三进油孔(31)依次连通;所述柱塞体(3)内部设置有容纳液压油的空腔(32),内筒体(2)与柱塞体(3)底部间形成容置腔(22),柱塞体(3)底部设有连通空腔(32)和容置腔(22)的第一出油孔(33),容置腔(22)内设有能够限制容置腔(22)内的液压油由第一出油孔(33)向空腔(32)流动的单向阀(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发动机气门液压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2)侧壁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进油孔(11)与第二进油孔(21)的第一油槽(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发动机气门液压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2)侧壁上设置有连通第三进油孔(31)与第二进油孔(21)的第二油槽(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发动机气门液压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杆主体(1)上部内壁上设有第一环槽(12),第一环槽(12)内安装有第一挡圈(6),第一挡圈(6)用于与内筒体(2)顶部接触配合以将内筒体(2)限制在挺杆主体(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发动机气门液压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2)上部内壁上设有第二环槽(25),第二环槽(25)内安装有第二挡圈(7),第二挡圈(7)用于与推杆座(4)顶部接触配合以将推杆座(4)限制在内筒体(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发动机气门液压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体(3)顶部设有台阶座孔(34),推杆座(4)下部安装在台阶座孔(34)内,推杆座(4)与柱塞体(3)顶部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汽车发动机气门液压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座(4)轴向开设有第二出油孔(41),推杆座(4)底部与台阶座孔(34)间设有限流片(8),限流片(8)中部设有多个呈圆周分布的具有弹性的弹性片(81),弹性片(81)能够在油液压力作用下由聚拢状态改变为分离状态,弹性片(81)处于聚拢状态时封闭第二出油孔(41),弹性片(81)处于分离状态时能够形成与第二出油孔(41)连通的限流口(82),限流口(82)的开口面积与油液压力正相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发动机气门液压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5)包括阀球(51)、阀座(52)、第一压簧(53)、第二压簧(54),柱塞体(3)底部设有滑槽(55),阀座(52)滑动安装在滑槽(55)内,阀球(51)和第一压簧(53)位于阀座(52)内,第一压簧(53)与阀球(51)和阀座(52)连接,阀球(51)与第一出油孔(33)相配合,第二压簧(54)下端与容置腔(22)底部连接,第二压簧(54)上端与阀座(52)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96724.0U CN219344786U (zh) | 2023-04-27 | 2023-04-27 | 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气门液压挺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96724.0U CN219344786U (zh) | 2023-04-27 | 2023-04-27 | 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气门液压挺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44786U true CN219344786U (zh) | 2023-07-14 |
Family
ID=87104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996724.0U Active CN219344786U (zh) | 2023-04-27 | 2023-04-27 | 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气门液压挺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44786U (zh) |
-
2023
- 2023-04-27 CN CN202320996724.0U patent/CN21934478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226037B1 (ko) | 펌프 | |
CN101619664B (zh) | 内燃机的气门机构的可控的摇臂的联结装置 | |
CN102422020B (zh) | 用于高压活塞燃料泵的阀单元及包括该阀单元的泵 | |
KR101691808B1 (ko) | 유압식 래시 어저스터 | |
CN219344786U (zh) | 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气门液压挺杆 | |
US5642694A (en) | Integral formed oil column extender for hydraulic lash adjuster | |
EP1197667B1 (en) | Lift cylinder | |
CN103119296A (zh) | 电磁泵 | |
CN110486610B (zh) | 一种能提高调节精度的机油泵 | |
CN212985321U (zh) | 液压挺柱 | |
US4635593A (en) | Hydraulic valve lifter | |
KR930002782B1 (ko) | 마스터 실린더 피스톤의 밸브 | |
CN219865181U (zh) | 一种抗冲击的液压挺杆 | |
CN110617342A (zh) | 一种能减少压力波动的调压阀 | |
CN212479545U (zh) | 一种乳化液柱塞泵及其泵头总成 | |
CN210716048U (zh) | 一种能减少压力波动的调压阀 | |
US20080223460A1 (en) | Poppet check valve for high pressure oil pump | |
CN219281805U (zh) | 一种耐磨的液压挺杆 | |
CN112081739A (zh) | 一种乳化液柱塞泵及其泵头总成 | |
CN210370824U (zh) | 一种整体式柱塞结构的液压挺柱 | |
CN213686186U (zh) | 定量加压阀 | |
CN220569574U (zh) |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按键 | |
CN219346181U (zh) | 仪表加油泵 | |
CN217632601U (zh) | 一种气门液压挺杆 | |
CN212985320U (zh) | 一种新型液压挺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