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4696U - 锚钻机 - Google Patents

锚钻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4696U
CN219344696U CN202320250944.9U CN202320250944U CN219344696U CN 219344696 U CN219344696 U CN 219344696U CN 202320250944 U CN202320250944 U CN 202320250944U CN 219344696 U CN219344696 U CN 2193446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leg
support
anchor drilling
hi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5094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富强
樊军
刘洋
刘永军
王俊
魏宝权
陈岩
李峰
李政民
张晋
李兆涵
周玖璘
雷佳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N Energy Wuhai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N Energy Wuhai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N Energy Wuhai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N Energy Wuhai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5094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46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46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46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锚钻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锚钻机,包括:底座、行走机构、后支撑装置以及锚钻装置,行走机构设置在底座的下方,后支撑装置设置在底座上并位于行走机构的后侧,锚钻装置位于底座的上方;其中,后支撑装置包括:后支腿连接座、后支腿以及后支腿驱动件,后支腿连接座连接底座与后支腿,后支腿连接座铰接于底座,后支腿具有外摆位置和第一回收位置,后支腿的第一端铰接于后支腿连接座,后支腿驱动件的第一端铰接于后支腿连接座,后支腿驱动件的第二端铰接于后支腿的第二端,后支腿驱动件驱动后支腿翻转。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锚钻机的车身较窄或车身较长时,锚钻机的支撑不稳定的问题。

Description

锚钻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机械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锚钻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锚钻机包括底座、行走机构、支撑装置以及锚钻装置,行走机构设置在底座的下方,支撑装置设置在底座上并支撑底座,锚钻装置位于底座的上方。行走机构设置在底座的正下方,即行走机构设置在底座的俯视视角的投影范围内。
相关技术中的锚钻机的车身较窄或车身较长时,由于锚钻装置的工作会使得锚钻机的重心发生偏移,当锚钻机的重心偏向锚钻机的车身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时,由于行走机构设置在底座的正下方无法对锚钻机的两侧进行支撑,易使得锚钻机的支撑不稳定甚至有侧翻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锚钻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锚钻机的车身较窄或车身较长时,锚钻机的支撑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锚钻机,包括:底座、行走机构、后支撑装置以及锚钻装置,行走机构设置在底座的下方,后支撑装置设置在底座上并位于行走机构的后侧,锚钻装置位于底座的上方;其中,后支撑装置包括:后支腿连接座、后支腿以及后支腿驱动件,后支腿连接座连接底座与后支腿,后支腿连接座铰接于底座,后支腿具有外摆位置和第一回收位置,当后支腿沿底座的宽度方向凸出于底座时后支腿处于外摆位置,当后支腿沿底座的宽度方向收回在底座正下方时后支腿处于第一回收位置,后支腿的第一端铰接于后支腿连接座,后支腿驱动件的第一端铰接于后支腿连接座,后支腿驱动件的第二端铰接于后支腿的第二端,后支腿驱动件驱动后支腿翻转以具有第一支撑位置和第二回收位置,当后支腿驱动件驱动后支腿的第二端下降使后支腿支撑底座时后支腿处于第一支撑位置,当后支腿驱动件驱动后支腿的第二端上升使后支腿悬空设置时后支腿处于第二回收位置。
进一步地,后支撑装置还包括后支腿摆动驱动件,后支腿摆动驱动件的第一端铰接于底座,后支腿摆动驱动件的第二端铰接于后支腿连接座,后支腿摆动驱动件驱动后支腿连接座相对于底座转动以带动后支腿在外摆位置和第一回收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后支腿连接座通过销轴铰接于底座,销轴的轴线垂直于底座的底面。
进一步地,锚钻机还包括前支撑装置,前支撑装置设置在底座上并位于行走机构的前侧,前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座、驱动件以及可翻转地连接于支撑座上的前支腿,驱动件的一端铰接于支撑座,驱动件的另一端铰接于前支腿,驱动件驱动前支腿翻转以使前支腿具有第二支撑位置和第三回收位置,当前支腿向下凸出于支撑座的底面使支撑座支撑底座时前支腿处于第二支撑位置,当前支腿位于支撑座的底面上方使支撑座悬空设置时前支腿处于第三回收位置;第一伸缩结构,第一伸缩结构的一端连接于底座,第一伸缩结构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座。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伸缩结构一侧的导向结构,导向结构的一端连接于底座,导向结构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座。
进一步地,导向结构包括连接于底座的导向外套筒以及连接于支撑座的导向内套筒,导向外套筒与导向内套筒嵌套配合,导向外套筒与导向内套筒的轴线均平行于第一伸缩结构的伸缩方向。
进一步地,锚钻机还包括锚钻装置支撑装置,锚钻装置支撑装置设置在底座上,锚钻装置支撑装置包括:连接座,设置在底座上;支撑臂安装座,铰接于连接座;锚钻装置安装座,设置在连接座的外侧;主支撑臂,主支撑臂的第一端铰接于支撑臂安装座,主支撑臂的第二端铰接于锚钻装置安装座;第一伸缩件,第一伸缩件的第一端铰接于主支撑臂,第一伸缩件的第二端铰接于支撑臂安装座,第一伸缩件驱动主支撑臂上下摆动,以使主支撑臂具有带动锚钻装置安装座上升的第一工作位置以及带动锚钻装置安装座下降的第四回收位置;第二伸缩件,第二伸缩件的第一端铰接于连接座,第二伸缩件的第二端铰接于支撑臂安装座,第二伸缩件驱动支撑臂安装座相对于连接座左右摆动,以使锚钻装置安装座具有相对于连接座摆动的第二工作位置。
进一步地,支撑臂安装座通过第一铰轴铰接于连接座,主支撑臂的第一端通过第二铰轴铰接于支撑臂安装座,主支撑臂的第二端通过第三铰轴铰接于锚钻装置安装座,第一铰轴的轴线与底座的顶面垂直设置,第二铰轴和第三铰轴的轴线均与第一铰轴的轴线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耳座,支撑臂安装座上设置有与第一耳座嵌套配合的第二耳座,第一铰轴穿设于第一耳座和第二耳座。
进一步地,锚钻装置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二伸缩结构,第二伸缩结构的第一端连接于底座,第二伸缩结构的第二端连接于连接座,第二伸缩结构伸缩以带动连接座在底座上移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锚钻机包括:底座、行走机构、后支撑装置以及锚钻装置。行走机构设置在底座的下方,以使锚钻机能够移动。后支撑装置设置在底座上并位于行走机构的后侧,以使锚钻机工作时能够通过底座支撑于锚钻机。锚钻装置位于底座的上方,以进行钻孔和凿岩的工作。其中,后支撑装置包括:后支腿连接座、后支腿以及后支腿驱动件。后支腿连接座连接底座与后支腿,后支腿连接座铰接于底座。后支腿具有外摆位置和第一回收位置,当后支腿沿底座的宽度方向凸出于底座时后支腿处于外摆位置,当后支腿沿底座的宽度方向收回在底座正下方时后支腿处于第一回收位置。这样,当后支腿处于第一回收位置时便于锚钻机的移动;当后支腿处于外摆位置时,能够支撑于底座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即能够支撑于锚钻机的两侧,使得当锚钻机的重心偏向锚钻机的车身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时,处于外摆位置的后支腿也能够对锚钻机进行有效且稳定的支撑。后支腿的第一端铰接于后支腿连接座。后支腿驱动件的第一端铰接于后支腿连接座,后支腿驱动件的第二端铰接于后支腿的第二端。后支腿驱动件驱动后支腿翻转以具有第一支撑位置和第二回收位置,当后支腿驱动件驱动后支腿的第二端下降使后支腿支撑底座时后支腿处于第一支撑位置,当后支腿驱动件驱动后支腿的第二端上升使后支腿悬空设置时后支腿处于第二回收位置。这样,当后支腿处于第一支撑位置时,能够对底座进行支撑;当后支腿处于第二回收位置时,便于锚钻机的移动。由于后支腿处于外摆位置时,能够避免相关技术中的由于行走机构设置在底座的正下方无法对锚钻机的两侧进行支撑,使得锚钻机的支撑不稳定,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锚钻机的车身较窄或车身较长时,锚钻机的支撑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锚钻机的实施例的后支腿处于外摆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锚钻机的后支腿处于第一回收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锚钻机的后支腿处的后支腿处于外摆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锚钻机的后支腿处的后支腿处于外摆位置时的仰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锚钻机的后支腿处的后支腿处于第一回收位置时的仰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的锚钻机的后支腿处的后支腿处于外摆位置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的锚钻机的前支撑装置的前支腿处于第二支撑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的锚钻机的前支撑装置的前支腿处于第三回收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的锚钻机的前支撑装置的支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1的锚钻机的前支撑装置的第一伸缩结构和导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的锚钻机的锚钻装置支撑装置的主支撑臂处于第一工作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的锚钻机的锚钻装置支撑装置的主支撑臂处于第四回收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的锚钻机的锚钻装置支撑装置的连接座、第二伸缩结构以及导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1的锚钻机的锚钻装置支撑装置的主支撑臂的处于第一工作位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的锚钻机的锚钻装置支撑装置的主支撑臂的处于第四回收位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支撑结构;11、支撑座;111、立板;112、横板;1121、第一横板;1122、第二横板;12、驱动件;121、第一驱动件;122、第二驱动件;13、前支腿;131、第一前支腿;132、第二前支腿;
20、第一伸缩结构;
30、导向结构;31、导向外套筒;32、导向内套筒;33、减磨凸起;34、加强筋;
40、底座;
50、连接座;51、第一耳座;52、第一铰轴;
60、支撑臂安装座;61、第二耳座;
70、锚钻装置安装座;
80、主支撑臂;81、第二铰轴;82、第三铰轴;
90、副支撑臂;
100、第一伸缩件;
200、第二伸缩件;
300、第二伸缩结构;
400、导向结构;410、导向杆;420、导向套筒;
500、行走机构;
600、后支撑装置;610、后支腿连接座;620、后支腿;630、后支腿驱动件;640、后支腿摆动驱动件;650、销轴;
700、锚钻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锚钻机包括:底座40、行走机构500、后支撑装置600以及锚钻装置700。行走机构500设置在底座40的下方。后支撑装置600设置在底座40上并位于行走机构500的后侧。锚钻装置700位于底座40的上方。其中,后支撑装置600包括:后支腿连接座610、后支腿620以及后支腿驱动件630。后支腿连接座610连接底座40与后支腿620,后支腿连接座610铰接于底座40。后支腿620具有外摆位置和第一回收位置,当后支腿620沿底座40的宽度方向凸出于底座40时后支腿620处于外摆位置,当后支腿620沿底座40的宽度方向收回在底座40正下方时后支腿620处于第一回收位置。后支腿620的第一端铰接于后支腿连接座610。后支腿驱动件630的第一端铰接于后支腿连接座610,后支腿驱动件630的第二端铰接于后支腿620的第二端。后支腿驱动件630驱动后支腿620翻转以具有第一支撑位置和第二回收位置,当后支腿驱动件630驱动后支腿620的第二端下降使后支腿620支撑底座40时后支腿620处于第一支撑位置,当后支腿驱动件630驱动后支腿620的第二端上升使后支腿620悬空设置时后支腿620处于第二回收位置。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锚钻机包括:底座40、行走机构500、后支撑装置600以及锚钻装置700。行走机构500设置在底座40的下方,以使锚钻机能够移动。后支撑装置600设置在底座40上并位于行走机构500的后侧,以使锚钻机工作时能够通过底座40支撑于锚钻机。锚钻装置700位于底座40的上方,以进行钻孔和凿岩的工作。其中,后支撑装置600包括:后支腿连接座610、后支腿620以及后支腿驱动件630。后支腿连接座610连接底座40与后支腿620,后支腿连接座610铰接于底座40。后支腿620具有外摆位置和第一回收位置,当后支腿620沿底座40的宽度方向凸出于底座40时后支腿620处于外摆位置,当后支腿620沿底座40的宽度方向收回在底座40正下方时后支腿620处于第一回收位置。这样,当后支腿620处于第一回收位置时便于锚钻机的移动;当后支腿620处于外摆位置时,能够支撑于底座4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即能够支撑于锚钻机的两侧,使得当锚钻机的重心偏向锚钻机的车身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时,处于外摆位置的后支腿620也能够对锚钻机进行有效且稳定的支撑。后支腿620的第一端铰接于后支腿连接座610。后支腿驱动件630的第一端铰接于后支腿连接座610,后支腿驱动件630的第二端铰接于后支腿620的第二端。后支腿驱动件630驱动后支腿620翻转以具有第一支撑位置和第二回收位置,当后支腿驱动件630驱动后支腿620的第二端下降使后支腿620支撑底座40时后支腿620处于第一支撑位置,当后支腿驱动件630驱动后支腿620的第二端上升使后支腿620悬空设置时后支腿620处于第二回收位置。这样,当后支腿620处于第一支撑位置时,能够对底座40进行支撑;当后支腿620处于第二回收位置时,便于锚钻机的移动。由于后支腿620处于外摆位置时,能够避免相关技术中的由于行走机构500设置在底座的正下方无法对锚钻机的两侧进行支撑,使得锚钻机的支撑不稳定,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锚钻机的车身较窄或车身较长时,锚钻机的支撑不稳定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后支腿620沿底座40的宽度方向收回在底座40正下方是指,后支腿620处于第一回收位置时,后支腿620位于底座的俯视视角的投影范围内。
如图1至图6所示,后支撑装置600还包括后支腿摆动驱动件640。后支腿摆动驱动件640的第一端铰接于底座40,后支腿摆动驱动件640的第二端铰接于后支腿连接座610,后支腿摆动驱动件640驱动后支腿连接座610相对于底座40转动以带动后支腿620在外摆位置和第一回收位置之间切换。后支腿摆动驱动件640的设置便于后支腿连接座610带动后支腿620移动,使得后支腿620在外摆位置和第一回收位置之间的切换更加方便快捷,减轻了人员的劳动强度。
如图1至图6所示,后支腿连接座610通过销轴650铰接于底座40,使用销轴650对后支腿连接座610与底座40进行铰接,便于加工,使得后支腿连接座610与底座40的铰接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节省成本。销轴650的轴线垂直于底座40的底面,使得后支腿连接座610绕销轴650的轴线转动时,能够带动后支腿620绕销轴650的轴线转动,使得后支腿620的转动能够平行于底座40的底面,以提高后支腿620在外摆位置和第一回收位置之间切换时的平稳性,且避免了后支腿620在转动时与底座40的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后支腿620沿底座40的宽度方向的摆动范围在0°至40°之间。
如图1至图10所示,锚钻机还包括前支撑装置。前支撑装置设置在底座40的前侧,这样在锚钻机工作使得重心前移时能够支撑于锚钻机的前侧,以提高锚钻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前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结构10以及第一伸缩结构20。支撑结构10包括:支撑座11、驱动件12以及可翻转地连接于支撑座11上的前支腿13。驱动件12的一端铰接于支撑座11,驱动件12的另一端铰接于前支腿13,驱动件12驱动前支腿13翻转以使前支腿13具有第二支撑位置和第三回收位置。当前支腿13向下凸出于支撑座11的底面使支撑座11支撑底座40时前支腿13处于第二支撑位置。当前支腿13位于支撑座11的底面上方使支撑座11悬空设置时前支腿13处于第三回收位置。第一伸缩结构20的一端连接于底座40,第一伸缩结构20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座11。当锚钻机需要工作时,第一伸缩结构2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底座40,第一伸缩结构20连接于支撑座11的另一端伸出,以使支撑座11相对于底座40的位置能够调节,扩大了支撑座11对锚钻机的支撑范围,以使锚钻机的重心位置改变时也能够进行稳定的支撑。第一伸缩结构20伸出后,驱动件12驱动前支腿13翻转到向下凸出于支撑座11的底面的位置,以使前支腿13能够支撑锚钻机。当锚钻机完成工作后,驱动件12驱动前支腿13翻转到支撑座11的底面上方,使支撑座11悬空以便于锚钻机的移动。前支腿13处于第三回收位置后,第一伸缩结构20连接于支撑座11的另一端缩回,以使支撑座11向靠近底座40的方向移动,以便于锚钻机的移动。这样,前支腿13能够支撑支撑座11,支撑座11通过第一伸缩结构20支撑于底座40,第一伸缩结构20使得支撑座11与底座40之间的距离可调以扩大支撑结构10的支撑范围。由于前支撑装置设置在底座40的前侧,能够在锚钻机重心前移时起到支撑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结构20的一端连接于底座40的顶面,第一伸缩结构20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座11。支撑座11支撑底座40时,支撑座11通过第一伸缩结构20支撑于底座40的顶面,而非相关技术中的支撑于底座的底面。第一伸缩结构20的一端使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于底座40的顶面。
如图1至图10所示,支撑结构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伸缩结构20一侧的导向结构30,导向结构30的一端连接于底座40,导向结构30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座11。导向结构30的设置使得第一伸缩结构20在伸缩时能够沿着导向结构30的导向方向伸缩,使得第一伸缩结构20伸缩以带动支撑座11移动时更加平稳,以使支撑结构10相对于底座40的位置进行调节时更加平稳可靠。并且由于导向结构30的一端连接于底座40,使得支撑座11能够通过导向结构30和第一伸缩结构20支撑于底座40的顶面,进一步提高了前支撑装置的安全性。
如图1至图10所示,导向结构30包括连接于底座40的导向外套筒31以及连接于支撑座11的导向内套筒32,导向外套筒31与导向内套筒32嵌套配合。导向外套筒31与导向内套筒32组成的导向结构30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稳定可靠。导向外套筒31与导向内套筒32的轴线均平行于第一伸缩结构20的伸缩方向,以使导向结构30能够更好地对第一伸缩结构20进行导向。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内套筒32上设置有与支撑座11配合的定位凸起,导向内套筒32通过高强度螺栓与支撑座11固定连接。
如图7至图10所示,驱动件12为第一伸缩油缸,第一伸缩结构20为第二伸缩油缸。第一伸缩油缸的活塞杆伸出时使前支腿13处于第二支撑位置,第一伸缩油缸的活塞杆缩回时使前支腿13处于第三回收位置。第一伸缩油缸的结构简单,能够可靠地驱动前支腿13翻转,并且便于前支撑装置的装配,安装简便,便于加工。第二伸缩油缸的结构简单,能够可靠地带动支撑座11向靠近或者远离底座40的方向移动,便于安装和加工。
如图7至图10所示,支撑座1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立板111以及连接于两个立板111的横板112。前支腿13的一端铰接于两个立板111,以使前支腿13能够相对于支撑座11进行翻转。驱动件12的一端铰接于横板112,驱动件12的另一端铰接于前支腿13,以使驱动件12驱动前支腿13时,驱动件12的一端能够相对于横板112转动,驱动件12的另一端能够相对于前支腿13转动。第一伸缩结构20的另一端连接于一个立板111,以使第一伸缩结构20能够通过立板111带动支撑座11相对于底座40进行移动。
如图7至图10所示,前支腿13、横板112以及驱动件12均为两个。横板112包括间隔设置在两个立板111之间的第一横板1121和第二横板1122,第一横板1121和第二横板1122的设置便于将驱动件12的安装。前支腿13包括设置在第二横板1122远离第一横板1121的一侧的第一前支腿131以及设置在第一横板1121远离第二横板1122的一侧的第二前支腿132,第一前支腿131和第二前支腿132的设置使得支撑结构10能够更好地支撑于地面,以对锚钻机进行更加稳定且可靠的支撑。驱动件12包括铰接于第一横板1121和第一前支腿131的第一驱动件121以及铰接于第二横板1122和第二前支腿132的第二驱动件122,第一驱动件121能够驱动第一前支腿131翻转,第二驱动件122能够驱动第二前支腿132翻转。第一驱动件121铰接于第一横板1121和第一前支腿131,第二驱动件122铰接于第二横板1122和第二前支腿132的设置使得前支撑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了前支撑装置的体积。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伸缩油缸的活塞杆分别铰接与第一前支腿131和第二前支腿132。
如图7至图10所示,导向结构30为两个,两个导向结构30分别设置在第一伸缩结构20的两侧。这样能够更好地对第一伸缩结构20进行导向,使得第一伸缩结构20带动支撑座11向靠近或者远离底座40的方向移动时的受力更加均匀,使得支撑座11的移动更加平稳。
如图7至图10所示,导向内套筒32的外表面设置有沿导向内套筒32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减磨凸起33,减磨凸起33为间隔设置的多个。多个减磨凸起33的设置能够减小导向内套筒32相对于导向外套筒31移动时的接触面积,以减小导向内套筒32与导向外套筒31之间的摩擦力,以使导向内套筒32相对于导向外套筒31的移动更加顺畅,提高工作性能,增加导向结构30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内套筒32为四棱柱,导向内套筒32的四个侧面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两个减磨凸起33,减磨凸起33为铜制板条。
如图7至图10所示,导向外套筒31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底座40,以使导向外套筒31与底座40的连接更加可靠,以使支撑座11能够通过伸缩装置和导向结构30支撑于底座的顶面。导向外套筒31的外侧壁设置有加强筋34,加强筋34的设置增加了导向外套筒31的结构强度,提高了导向结构30的可靠性,以使支撑座11能够更好地通过导向结构30支撑于底座的顶面。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导向外套筒31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加强筋34,每个导向外套筒31背离支撑座11的端面上设置有罩板,以防止异物进入到导向外套筒31内。
在本实施例中,当锚钻机需要移动时,将前支腿13调整到第三回收位置,以便于锚钻机的移动。前支撑装置的前支腿13处于第三回收位置时,前支撑装置沿锚钻机的车身的宽度方向不凸出于锚钻机的车身,以避免影响锚钻机的移动。前支腿13通过销轴650铰接于两个立板111,销轴650经过表面热处理以提高强度。为使得前支腿13处于第三回收位置时不会与支撑座11产生干涉,销轴650的两个端面上沿其轴向设置有螺纹孔,使用螺钉伸入至螺纹孔内并进行紧固,以避免销轴650与立板111之间的窜动。
进一步地,锚钻机还包括锚钻装置支撑装置,锚钻装置支撑装置设置在底座40上。锚钻装置支撑装置包括:连接座50、支撑臂安装座60、主支撑臂80、第一伸缩件100以及第二伸缩件200。连接座50设置在底座40上。支撑臂安装座60铰接于连接座50。锚钻装置安装座70设置在连接座50的外侧。主支撑臂80的第一端铰接于支撑臂安装座60,主支撑臂80的第二端铰接于锚钻装置安装座70。第一伸缩件100的第一端铰接于主支撑臂80,第一伸缩件100的第二端铰接于支撑臂安装座60。第一伸缩件100驱动主支撑臂80上下摆动,以使主支撑臂80具有带动锚钻装置安装座70上升的第一工作位置以及带动锚钻装置安装座70下降的第四回收位置。主支撑臂80带动锚钻装置安装座70下降,以带动锚钻装置700下降,便于锚钻机的移动。第二伸缩件200的第一端铰接于连接座50,第二伸缩件200的第二端铰接于支撑臂安装座60。第二伸缩件200驱动支撑臂安装座60相对于连接座50左右摆动,以使锚钻装置安装座70具有相对于连接座50摆动的第二工作位置。这样,将连接座50设置在底座40上,支撑臂安装座60铰接于连接座50,第一伸缩件100驱动主支撑臂80上下摆动,以带动主支撑臂80的第二端的锚钻装置安装座70上下摆动,以带动锚钻装置700上下摆动,能够扩大锚钻装置700的施工作业范围。第二伸缩件200能够驱动支撑臂安装座60相对于连接座50左右摆动,支撑臂安装座60带动主支撑臂80的第二端的锚钻装置安装座70左右摆动,以带动锚钻装置700左右摆动。当锚钻机的锚钻装置700的位置需要锚钻机的车身的宽度方向进行左右调整时,驱动第二伸缩件200以带动锚钻装置700左右摆动,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的需要对锚钻机的整体位置进行调整。在第一伸缩件100和第二伸缩件200的驱动下,锚钻装置700能够实现左右摆动和上下摆动,有效地扩大了锚钻装置700的施工作业范围,减少了耗时,提高了锚钻机的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主支撑臂80上下摆动是指主支撑臂80铰接于锚钻装置安装座70的第二端能够绕主支撑臂80的第一端摆动且相对于底座40进行升降。支撑臂安装座60左右摆动是指支撑臂安装座60沿锚钻机的车身的宽度方向进行摆动。
如图11至图15所示,支撑臂安装座60通过第一铰轴52铰接于连接座50,主支撑臂80的第一端通过第二铰轴81铰接于支撑臂安装座60,主支撑臂80的第二端通过第三铰轴82铰接于锚钻装置安装座70。第一铰轴52的轴线与底座40的顶面垂直设置,以使支撑臂安装座60相对于连接座50左右摆动时更加平稳,以使主支撑臂80能够平稳地带动锚钻装置700进行左右移动。第二铰轴81和第三铰轴82的轴线均与第一铰轴52的轴线垂直设置,以使主支撑臂80的上下摆动更加平稳,以使主支撑臂80能够平稳地带动锚钻装置700进行上下移动。
如图11至图15所示,连接座50上设置有第一耳座51,支撑臂安装座60上设置有与第一耳座51嵌套配合的第二耳座61,第一铰轴52穿设于第一耳座51和第二耳座61。第一耳座51和第二耳座61的设置便于第一铰轴52的安装。使用第一耳座51、第二耳座61以及第一铰轴52使得支撑臂安装座60能够与连接座50进行铰接,并且第一耳座51、第二耳座61以及第一铰轴52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如图11至图15所示,锚钻装置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二伸缩结构300。第二伸缩结构300的第一端连接于底座40,第二伸缩结构300的第二端连接于连接座50。第二伸缩结构300伸缩以带动连接座50在底座40上移动。第二伸缩结构300的设置使得连接座50能够相对于底座40进行移动,以通过支撑臂安装座60和支撑臂带动锚钻装置安装座70上的锚钻装置700进行移动,进一步地扩大了锚钻装置700的活动范围和铰接的自由度,进一步地提高了锚钻机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伸缩结构300的伸缩方向为锚钻机的车身的长度方向,以带动锚钻装置700沿锚钻机的车身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件100、第二伸缩件200以及第二伸缩结构300均为伸缩油缸。
如图11至图15所示,锚钻装置支撑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底座40上的导向结构400,导向结构400设置在第二伸缩结构300的一侧,连接座50通过导向结构400设置在底座40上。导向结构400能够在第二伸缩结构300伸缩时起到导向的作用,以使连接座50能够沿导向结构400的导向方向进行移动,使得连接座50在底座40上的移动更加平稳,以使锚钻装置700的移动更加平稳。
如图11至图15所示,导向结构400包括导向杆410及与导向杆410导向配合的导向套筒420。导向杆410设置在底座40上,导向套筒420设置在连接座50上。导向杆410和导向套筒420的结构简单可靠,使得导向结构400便于加工。并且导向杆410和导向套筒420构成的导向结构400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导向套筒设置在底座上,导向杆设置在连接座上。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杆410的两端通过导向杆410固定座固定设置在底座40上,导向杆410固定座通过销轴650进行定位后,使用高强度螺栓将导向杆410固定座固定在底座40上。导向杆410经过特定的热处理工艺以提高导向杆410的结构强度。
如图11至图15所示,锚钻装置支撑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主支撑臂80一侧的副支撑臂90,副支撑臂90的第一端铰接于支撑臂安装座60,副支撑臂90的第二端铰接于锚钻装置安装座70。副支撑臂90能够对锚钻装置700进行辅助支撑,并且能够分担主支撑臂80的受力,使得主支撑臂80上下摆动时更加平稳,提高了锚钻装置700移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图11至图15所示,主支撑臂80和副支撑臂90平行设置,以使主支撑臂80上下摆动时,副支撑臂90跟随主支撑臂80的上下摆动更加顺畅,进一步地使得锚钻装置700能够平稳地移动。副支撑臂90为两个,两个副支撑臂90设置在主支撑臂80的两侧,以进一步地分担主支撑臂80的受力,使得主支撑臂80的受力更加均匀。
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主支撑臂和副支撑臂平行设置,或者,副支撑臂为两个,两个副支撑臂设置在主支撑臂的两侧。
如图11至图15所示,导向结构400为两个,两个导向结构400设置在第二伸缩结构300的两侧。两个导向结构400的设置使得连接座50在被导向结构400导向时的受力更加均匀,使得连接座50在底座40上的移动更加平稳。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导向结构400包括一个导向杆410和两个导向套筒420。
目前,相关技术中的综掘工作面工艺采用掘锚交替作业,用风动锚杆机进行锚杆支护,循环进度短、频繁搬移锚杆机、拉移风水管路,劳动强度大、掘进效率低、安全管理难度大。按照截割每米巷道10根锚杆计算,完成锚护需6名人员使用2台气动锚杆机作业140分钟,方可完成作业。期间,人员要频繁搬运锚杆机、布置风水管路,工作强度大,安全风险多。尤其是在硬岩巷道中,支护效率更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锚钻装置700包括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12671577U所示的一种机载锚杆钻机,机载锚杆钻机安装在锚钻装置安装座上。锚钻装置700可移动至不同位置和旋转不同角度,进行顶帮锚杆锚索、迎头炮孔及探测孔的施工作业。机载锚杆钻机包括可冲击的动力头,能够实现凿岩和钻壁的功能。可冲击的动力头使用的为永大机械生产的型号为YYG75的锚杆钻机动力头。可冲击的动力头针对巷道硬岩能够完成支护工作,并具有钻进和凿岩功能全面、安全性好、工作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噪音小等特点,尤其是工人在使用本锚钻车进行锚杆锚索支护作业时能大大缩短支护作业时间,提高支护效率和支护质量。本锚钻车既可用于迎头,也可用于巷道的二次支护。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冲击的动力头通过摆动油缸座连接于锚钻装置安装座,可实现可冲击的动力头的360°旋转。
本实施例中的锚钻车能够实现一机多能,集锚杆支护、钻探放孔功能于一体,锚钻机能够随时切换冲击功能,能够在硬岩巷道使用。利用锚钻车多自由度的特点能够实现顶帮以及迎头全断面的施工作业,并且前支撑装置和后支撑装置600的设置使得整个作业过程安全性能更高,作业过程更加稳定可靠。本实施例中的锚钻车能够适应巷道尺寸,免搬运,作业效率高,使用人员少,能够实现锚杆支护作业的自动化,实现炮孔、探放孔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作业安全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满足煤矿对于安全高效生产的需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锚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40)、行走机构(500)、后支撑装置(600)以及锚钻装置(700),所述行走机构(500)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下方,所述后支撑装置(600)设置在所述底座(40)上并位于所述行走机构(500)的后侧,所述锚钻装置(700)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
其中,所述后支撑装置(600)包括:后支腿连接座(610)、后支腿(620)以及后支腿驱动件(630),所述后支腿连接座(610)连接所述底座(40)与所述后支腿(620),所述后支腿连接座(610)铰接于所述底座(40),所述后支腿(620)具有外摆位置和第一回收位置,当所述后支腿(620)沿所述底座(40)的宽度方向凸出于所述底座(40)时所述后支腿(620)处于所述外摆位置,当所述后支腿(620)沿所述底座(40)的宽度方向收回在所述底座(40)正下方时所述后支腿(620)处于所述第一回收位置,
所述后支腿(620)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后支腿连接座(610),所述后支腿驱动件(630)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后支腿连接座(610),所述后支腿驱动件(630)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后支腿(620)的第二端,所述后支腿驱动件(630)驱动所述后支腿(620)翻转以具有第一支撑位置和第二回收位置,当所述后支腿驱动件(630)驱动所述后支腿(620)的第二端下降使所述后支腿(620)支撑所述底座(40)时所述后支腿(620)处于所述第一支撑位置,当所述后支腿驱动件(630)驱动所述后支腿(620)的第二端上升使所述后支腿(620)悬空设置时所述后支腿(620)处于所述第二回收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装置(600)还包括后支腿摆动驱动件(640),所述后支腿摆动驱动件(640)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底座(40),所述后支腿摆动驱动件(640)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后支腿连接座(610),所述后支腿摆动驱动件(640)驱动所述后支腿连接座(610)相对于所述底座(40)转动以带动所述后支腿(620)在所述外摆位置和所述第一回收位置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腿连接座(610)通过销轴(650)铰接于所述底座(40),所述销轴(650)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底座(40)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锚钻机还包括前支撑装置,所述前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40)上并位于所述行走机构(500)的前侧,所述前支撑装置包括:
支撑结构(10),包括:支撑座(11)、驱动件(12)以及可翻转地连接于所述支撑座(11)上的前支腿(13),所述驱动件(12)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座(11),所述驱动件(12)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前支腿(13),所述驱动件(12)驱动所述前支腿(13)翻转以使所述前支腿(13)具有第二支撑位置和第三回收位置,当所述前支腿(13)向下凸出于所述支撑座(11)的底面使所述支撑座(11)支撑所述底座(40)时所述前支腿(13)处于第二支撑位置,当所述前支腿(13)位于所述支撑座(11)的底面上方使所述支撑座(11)悬空设置时所述前支腿(13)处于第三回收位置;
第一伸缩结构(20),所述第一伸缩结构(2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40),所述第一伸缩结构(20)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座(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锚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结构(20)一侧的导向结构(30),所述导向结构(3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40),所述导向结构(30)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座(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锚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30)包括连接于所述底座(40)的导向外套筒(31)以及连接于所述支撑座(11)的导向内套筒(32),所述导向外套筒(31)与所述导向内套筒(32)嵌套配合,所述导向外套筒(31)与所述导向内套筒(32)的轴线均平行于所述第一伸缩结构(20)的伸缩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锚钻机还包括锚钻装置支撑装置,所述锚钻装置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40)上,所述锚钻装置支撑装置包括:
连接座(50),设置在所述底座(40)上;
支撑臂安装座(60),铰接于所述连接座(50);
锚钻装置安装座(70),设置在所述连接座(50)的外侧;
主支撑臂(80),所述主支撑臂(80)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臂安装座(60),所述主支撑臂(80)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锚钻装置安装座(70);
第一伸缩件(100),所述第一伸缩件(100)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支撑臂(80),所述第一伸缩件(100)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支撑臂安装座(60),所述第一伸缩件(100)驱动所述主支撑臂(80)上下摆动,以使所述主支撑臂(80)具有带动所述锚钻装置安装座(70)上升的第一工作位置以及带动所述锚钻装置安装座(70)下降的第四回收位置;
第二伸缩件(200),所述第二伸缩件(200)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座(50),所述第二伸缩件(200)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支撑臂安装座(60),所述第二伸缩件(200)驱动所述支撑臂安装座(60)相对于所述连接座(50)左右摆动,以使所述锚钻装置安装座(70)具有相对于所述连接座(50)摆动的第二工作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锚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安装座(60)通过第一铰轴(52)铰接于所述连接座(50),所述主支撑臂(80)的第一端通过第二铰轴(81)铰接于所述支撑臂安装座(60),所述主支撑臂(80)的第二端通过第三铰轴(82)铰接于所述锚钻装置安装座(70),所述第一铰轴(52)的轴线与所述底座(40)的顶面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铰轴(81)和所述第三铰轴(82)的轴线均与所述第一铰轴(52)的轴线垂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锚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50)上设置有第一耳座(51),所述支撑臂安装座(6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耳座(51)嵌套配合的第二耳座(61),所述第一铰轴(52)穿设于所述第一耳座(51)和所述第二耳座(6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锚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锚钻装置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二伸缩结构(300),所述第二伸缩结构(300)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40),所述第二伸缩结构(300)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座(50),所述第二伸缩结构(300)伸缩以带动所述连接座(50)在所述底座(40)上移动。
CN202320250944.9U 2023-02-14 2023-02-14 锚钻机 Active CN2193446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0944.9U CN219344696U (zh) 2023-02-14 2023-02-14 锚钻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0944.9U CN219344696U (zh) 2023-02-14 2023-02-14 锚钻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4696U true CN219344696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09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50944.9U Active CN219344696U (zh) 2023-02-14 2023-02-14 锚钻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46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51504A1 (zh) 掘锚一体化的六臂掘锚机
CN212898509U (zh) 一种机载自动化锚护机构
CN112482996A (zh) 一种支护型双臂锚杆钻车装置
CN2232485Y (zh) 掘进机机载锚杆钻机
CN112227948A (zh) 一种煤矿用小型单臂钻车
CN109695420A (zh) 一种锚杆及凿岩机的钻臂臂架结构
CN205654299U (zh) 一种多功能掘进钻车
CN219344696U (zh) 锚钻机
CN101915097B (zh) 机载型掘进钻锚综合一体化作业装置
CN211448730U (zh) 一种锚杆钻车用支护机构
CN210127854U (zh) 钻臂装置及掘进设备
CN214886829U (zh) 紧凑型锚杆钻车
CN215408526U (zh) 钻机用卸杆装置
CN215486098U (zh) 一种带平动伸缩锚杆钻臂结构
CN221779430U (zh) 一种可多方位扩展的支撑平台
CN114109462B (zh) 一种多功能锚杆锚索钻机
CN221400385U (zh) 新型车载钻机动力头架
CN213235096U (zh) 一种机载液压锚杆钻机
CN215057109U (zh) 一种煤矿用钻锚探三臂钻车
CN215485865U (zh) 一种全断面施工锚杆钻臂结构
CN221277655U (zh) 煤矿巷道钻锚平台及掘锚护一体机
CN215485864U (zh) 一种锚杆钻臂结构
CN219061713U (zh) 一种煤矿用液压锚杆钻车
CN217028920U (zh) 一种掘进机用机载支护平台系统
CN215718458U (zh) 伸缩臂调节装置及其锚杆吊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