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38270U - 一种固封极柱脱模顶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封极柱脱模顶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38270U
CN219338270U CN202320564555.3U CN202320564555U CN219338270U CN 219338270 U CN219338270 U CN 219338270U CN 202320564555 U CN202320564555 U CN 202320564555U CN 219338270 U CN219338270 U CN 2193382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die head
ejector rod
static
head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645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世勇
洪英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audi Sanmi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caudi Sanmi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caudi Sanmi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caudi Sanmi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645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382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382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382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封极柱脱模顶出装置,包括模头及静模脱模机构,其中,模头包括模头本体,模头本体位于动模与静模的分型面间并与出线端子连接,模头本体的中心线平行于分型面,模头本体在静模的所在侧设有定位销。静模脱模机构包括第一顶杆、偏心轮、转轴及把手,第一顶杆对应于定位销滑动设置在静模中,第一顶杆的一端与偏心轮抵接,另一端与定位销抵接,转轴固定偏心轮,把手驱动转轴转动,偏心轮转动时驱使第一顶杆推动模头本体往偏离静模方向顶出。本实用新型中静模脱模机构作用于模头本体的侧面,如此,当多个出线端子不平行时,静模脱模机构仍可顺利将固封极柱从静模脱模。

Description

一种固封极柱脱模顶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封极柱的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封极柱脱模顶出装置。
背景技术
固封极柱是将真空灭弧室和断路器相关的导电零件同时嵌入到环氧树脂或热塑性材料这类容易固化的固体绝缘材料中形成极柱,使整个断路器极柱成为一个整体的部件;通过APG工艺浇注热固成型,将环氧树脂固化物通过外界的压力经浇道注入模具,达到指定工艺时间完成一次固化,一次固化完成后需要脱模去除毛边、检查外观完成修补后进行二次后固化才能最终成型。
产品脱模由模具上的顶出装置来完成,由于环氧表面有外观要求不能损伤,因此脱模需要顶出机构顶在模头上,常用的产品脱模顶出机构只能应用于标准固封极柱上(即上下出线端子是平行结构),如果上下出线端子是垂直结构,常用的脱模顶出机构结构形式则无法使用。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668293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固封极柱的成型模具》,即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前述标准固封极柱的成型模具,由于其模头是垂直于静模安装的,凸轮机构直接作用于模头的端面,因此,其只能完成上下出线端子平行结构,对上下出线端子是垂直或其他关系时,无法使用。
此外,标准固封极柱的模头尺寸较大、偏心轮通常是直接顶在模头上,模头比较笨重,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当产品出线端子尺寸较小时,模头就要设计的小一点,如果还是沿用现有技术方案,模头就会很笨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封极柱脱模顶出装置,以解决现有固封极柱脱模顶出装置不能对非标准固封极柱进行脱模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固封极柱脱模顶出装置,包括:
模头,所述模头包括模头本体,所述模头本体位于动模与静模的分型面间并与出线端子连接,所述模头本体的中心线平行于所述分型面,所述模头本体在所述静模的所在侧设有定位销;
静模脱模机构,所述静模脱模机构包括第一顶杆、偏心轮、转轴及把手,所述第一顶杆对应于所述定位销滑动设置在所述静模中,所述第一顶杆的一端与所述偏心轮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定位销抵接,所述转轴固定所述偏心轮,所述把手驱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偏心轮转动时驱使所述第一顶杆推动所述模头本体往偏离静模方向顶出。
进一步地,所述模头本体在所述静模的所在侧设有第一凸台,所述定位销固定于所述第一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销的环向嵌设有第一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模头及所述静模脱模机构均为两个,各静模脱模机构对应于各模头在模具中的位置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动模脱模机构,所述动模脱模机构包括第二顶杆及弹性部件,所述第二顶杆滑动设置在所述动模中,所述第二顶杆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模头本体上,所述第二顶杆的另一端形成轴肩,所述弹性部件作用于所述轴肩使所述第二顶杆保持向所述模头本体抵接的趋势。
进一步地,所述模头本体在所述动模的所在侧形成第二凸台,所述第二顶杆作用于所述第二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杆在朝所述模头本体侧环向嵌设有第二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模头及所述动模脱模机构均为两个,各动模脱模机构对应于各模头在模具中的位置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将模头本体设置在动模与静模的分型面间,并使模头本体的中心线平行于分型面,静模脱模机构则作用于模头本体上的定位销,如此,当多个出线端子不平行时,静模脱模机构仍可顺利将模头本体从静模推出,进而带动固封极柱从静模脱模。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顶杆为中间件,传递偏心轮对模头本体的推动动作,如此,当产品出线端子尺寸较小时,模头尺寸不受偏心轮的尺寸影响,实现尺寸的减小,降低工人作业强度。
3.本实用新型在定位销的环向嵌设有第一密封圈,以实现与静模的密封;在第二顶杆的换向嵌设第二密封圈,防止产生溢料或毛边。
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动模脱模机构,通过动模脱模机构的辅助脱模,在动模远离静模时,自动将模头与动模分离,且不损伤产品表面。
5.本实用新型静模脱模机构及动模脱模机构的位置可对应于各模头在模具中的位置灵活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偏心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把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轴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模头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模头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静模脱模机构布置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静模脱模机构又一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模头100、模头本体110、第一凸台111、第二凸台112、定位销120、螺钉130、螺杆140;
静模脱模机构200、偏心轮210、第一削边孔211、转轴220、削边面221、转轴座230、把手240、第二削边孔241、第一顶杆250、第一密封圈260;
动模脱模机构300、第二顶杆310、轴肩311、弹性部件320、第二密封圈330;
动模400;
静模500;
动模锁模板600;
静模锁模板700;
固封极柱800、出线端子8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另外,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者“设置于”或者“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封极柱脱模顶出装置,其包括模头100及静模脱模机构200。
其中,模头100包括模头本体110,模头本体110位于动模400与静模500的分型面间并与出线端子连接。模头本体110的中心线平行于分型面,如此,模头本体110即有一部分位于动模400的型腔中,另一部分位于静模500的型腔中。
请参考图1、图6及图7所示,为实现模头本体110在静模500的固定安装,模头100还包括定位销120、螺钉130及螺杆140。其中,定位销120通过螺钉130锁止在模头本体110上,通过定位销120插设在静模500的定位孔中,实现模头本体110在静模500上的定位及固定。螺杆140则穿过模头本体110,实现与出线端子810的螺纹可拆卸连接。
如此,当静模脱模机构200作用于定位销120时,推动模头本体110,使得模头本体110脱离静模500,完成产品在静模500侧的脱模。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模头本体110在静模500所在侧形成第一凸台111,通过第一凸台111的设置,便于定位销120与模头本体110接触充分,更好地执行脱模动作。即,此时,定位销120即锁止于第一凸台111上。
请参考图1-图5所示,静模脱模机构200具体包括偏心轮210、转轴220、转轴座230、把手240及第一顶杆250。其中,第一顶杆250对应于定位销120滑动设置在静模500中,其一端与偏心轮210抵接,另一端与定位销120抵接。转轴座230固定在静模锁模板700上,以铰接转轴220,使得转轴220可在转轴座230中转动。转轴220固定偏心轮210,使得偏心轮210与转轴220同步转动。把手240与转轴220的一端连接,以提供作业端,作业员转动把手240时,即使得转轴220转动,进而偏心轮210同步转动推动第一顶杆250将模头本体110顶离静模500。
如此,通过第一顶杆250的中间传递作用,偏心轮210不必直接作用于模头本体110,因此,当产品出线端子尺寸较小时,模头100尺寸不受偏心轮210的尺寸影响,可以实现模头100尺寸的减小,降低工人作业强度。
请参考图2所示,转轴220设有一削边面221;对应地,请参考图3所示,偏心轮210设有第一削边孔211,以与转轴220配合,实现同步转动;对应地,请参考图4所示,把手240设有第二削边孔241,以与转轴220配合,实现同步转动。
如此,由于模头本体110设置在动模400与静模500的分型面间,并使模头本体110的中心线平行于分型面,当多个出线端子不平行时,静模脱模机构200仍可顺利将模头本体110从静模500推出,进而带动固封极柱从静模500脱模。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所示,为使得固封极柱在动模400侧也能顺利脱模,不损伤产品表面,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动模脱模机构300,以辅助实现在动模400侧的脱模。
具体而言,动模脱模机构300包括第二顶杆310及弹性部件320。第二顶杆310滑动设置在动模400中,第二顶杆310的一端抵接在模头本体110上,第二顶杆310的另一端形成轴肩311,弹性部件320作用于轴肩311使第二顶杆310中保持向模头本体110抵接的趋势。
如此,当动模400在液压缸(图中未示出)的驱动下远离静模500时,第二顶杆310即在弹性部件320的作用下,将模头本体110顶离动模400。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使得第二顶杆310与模头本体110的接触更充分,模头本体110在动模400的所在侧形成第二凸台112,此时,第二顶杆310直接作用于第二凸台113。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320为弹簧,如碟簧,其套设在第二顶杆310上,一端作用于动模锁模板600,另一端作用于第二顶杆310的轴肩311。
为避免在静模500及动模400侧产生溢流或毛边,请参考图1所示,定位销120的环向嵌设有第一密封圈260,以实现定位销120与静模500的密封;第二顶杆310在朝第二凸台112侧环向嵌设有第二密封圈330,以第二顶杆310实现与动模400的密封。
本实施例中,模头100、静模脱模机构200、动模脱模机构300均为两个,各动模脱模机构300对应于各模头100在模具中的位置设置。
如图8及图9所示的是静模脱模机构200的分布示例,此时,由于固封极柱800上的两个出线端子呈垂直设置,因此,模头100也呈垂直分布,但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在模头100的侧面对模头100进行推动,因此,其两组静模脱模机构200的分布形态可以相互垂直(如图8所示),也可以平行设置(如图9所示),不受两模头100间具体对应关系的影响,使得在设计固封极柱的成型模具时,模具的结构设计不受静模脱模机构200具体安装位置的影响,设计更灵活。
同理,由于,动模脱模机构300与静模脱模机构200是对称的空间位置关系,因此其具体安装位置也不易影响模具的结构设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固封极柱脱模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头,所述模头包括模头本体,所述模头本体位于动模与静模的分型面间并与出线端子连接,所述模头本体的中心线平行于所述分型面,所述模头本体在所述静模的所在侧设有定位销;
静模脱模机构,所述静模脱模机构包括第一顶杆、偏心轮、转轴及把手,所述第一顶杆对应于所述定位销滑动设置在所述静模中,所述第一顶杆的一端与所述偏心轮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定位销抵接,所述转轴固定所述偏心轮,所述把手驱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偏心轮转动时驱使所述第一顶杆推动所述模头本体往偏离静模方向顶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封极柱脱模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头本体在所述静模的所在侧设有第一凸台,所述定位销固定于所述第一凸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封极柱脱模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的环向嵌设有第一密封圈。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固封极柱脱模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头及所述静模脱模机构均为两个,各静模脱模机构对应于各模头在模具中的位置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封极柱脱模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动模脱模机构,所述动模脱模机构包括第二顶杆及弹性部件,所述第二顶杆滑动设置在所述动模中,所述第二顶杆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模头本体上,所述第二顶杆的另一端形成轴肩,所述弹性部件作用于所述轴肩使所述第二顶杆保持向所述模头本体抵接的趋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固封极柱脱模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头本体在所述动模的所在侧形成第二凸台,所述第二顶杆作用于所述第二凸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固封极柱脱模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固封极柱脱模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杆在朝所述模头本体侧环向嵌设有第二密封圈。
9.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固封极柱脱模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头及所述动模脱模机构均为两个,各动模脱模机构对应于各模头在模具中的位置设置。
CN202320564555.3U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固封极柱脱模顶出装置 Active CN2193382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4555.3U CN219338270U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固封极柱脱模顶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4555.3U CN219338270U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固封极柱脱模顶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38270U true CN219338270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77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64555.3U Active CN219338270U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固封极柱脱模顶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382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338270U (zh) 一种固封极柱脱模顶出装置
CA239975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iminating a parting line witness mark from a molded part
US4865794A (en) Method of integrally molding member onto portion of rigid member
CN216884974U (zh) 一种成型机用快速顶出装置
KR20200145208A (ko) 런너 자동 분리형 용기입구측 사출금형
JP4484307B2 (ja) 異材成形のための成形装置
CN219769004U (zh) 一种防溢料模具顶出机构
JP7348158B2 (ja) 射出成形金型
CN219446001U (zh) 注塑拉杆快速连接机构
CN214294199U (zh) 一种便于更换内部模具的塑料模具
CN216804232U (zh) 便于安装的精密模具
CN211807577U (zh) 一种滑块内走斜滑块脱模机构
JPH06720U (ja) 射出成形用金型
CN112549438A (zh) 一种油箱加油口罩双色注塑成型模具
CN209812901U (zh) 尼龙固封的成型模具
CN213137664U (zh) 脱模装置
CN214982922U (zh) 一种锁模防松动机构及倒装模
CN211165080U (zh) 一种成型模具
CN220841525U (zh) 一种预浸料模压模具拆装工装
CN220280258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
CN220113922U (zh) 一种行位高效定位的模具
CN114678235B (zh) 一种固封极柱浇注模具
CN218171139U (zh) 一种埋螺母注塑用高效辅助装置
CN217704518U (zh) 具有内抽芯的旋转抽芯结构
CN216992891U (zh) 一种精密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