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36684U - 穿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穿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36684U
CN219336684U CN202320826735.4U CN202320826735U CN219336684U CN 219336684 U CN219336684 U CN 219336684U CN 202320826735 U CN202320826735 U CN 202320826735U CN 219336684 U CN219336684 U CN 219336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carrier
clamping jaw
hol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267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昌益
武文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o Electron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o Electronic Ltd filed Critical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267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366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36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366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线装置,其属于电子产品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包括产品定位载具、生产流线、载具定位机构及机械手机构,产品定位载具具有定位孔及能定位线体的定位块;生产流线能输送产品定位载具至穿线位;载具定位机构设于生产流线的一侧,且包括滑轨滑块组件,固接于滑轨滑块组件的第一转接板及固定于第一转接板的定位销,定位销能插入位于穿线位的产品定位载具的定位孔中,以定位产品定位载具;机械手机构包括机械手及固接于机械手连接端的夹爪组件,夹爪组件能夹持待穿设物体,机械手能带动夹爪组件动作,以使线体穿过待穿设物体的通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线装置能够提高穿线的成功率,具有较高的穿线效率。

Description

穿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存在将导线穿过一个结构上的通孔的需求,例如,在组装手机马达时,需要将线圈的导线穿过深抽引盒子(英文全称:Deep drawn tub;英文简称DDT)的侧边孔中。
现有技术中,导线的穿设通常直接在流水线上,具体地,用于固定线圈的载具移动至流水线的预设位置后,人工手动将线圈的导线理成竖直状态或垂直状态,然后可以通过机械手或人工手动控制DDT竖直向下扣合,以使线圈的导线穿过DDT上的侧边孔。但是,用于固定线圈的载具在流水线上没有固定的结构,导致机械手或人工手动控制DDT竖直向下移动时,固定线圈的载具较容易在流水线上继续移动,进而导致穿线失败,穿线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线装置,能够提高穿线的成功率,具有较高的穿线效率。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穿线装置,用于将线体穿入待穿设物体的通孔中,包括:
产品定位载具,所述产品定位载具具有定位孔及能定位所述线体的定位块;
生产流线,所述生产流线能输送所述产品定位载具至穿线位;
载具定位机构,设于所述生产流线的一侧,且包括滑轨滑块组件,固接于所述滑轨滑块组件的第一转接板及固定于所述第一转接板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能插入位于所述穿线位的所述产品定位载具的所述定位孔中,以定位所述产品定位载具;
机械手机构,包括机械手及固接于所述机械手连接端的夹爪组件,所述夹爪组件能夹持待穿设物体,所述机械手能带动所述夹爪组件动作,以使所述线体穿过所述待穿设物体的通孔。
可选地,所述产品定位载具包括支撑组件及固接于所述支撑组件且凸出于所述支撑组件顶面的定位体,所述定位孔开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定位体具有第一通孔,所述定位块的一端限位于所述支撑组件中,所述定位块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穿过所述定位体,所述定位体能在水平方向上定位所述待穿设物体。
可选地,所述产品定位载具还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体包括凹部和凸部,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凹部,所述凸部具有第二通孔,所述定位柱的一端限位于所述支撑组件中,所述定位柱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通孔穿过所述凸部,所述定位柱能支撑所述待穿设物体。
可选地,所述产品定位载具还包括治具夹爪及第一弹性件,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面具有第一凹槽,所述治具夹爪的中部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及所述治具夹爪的一端之间,所述治具夹爪的另一端能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抵推所述待穿设物体的侧壁抵紧于所述定位体。
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面还具有第二凹槽,所述治具夹爪一端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中,且所述治具夹爪一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载具定位机构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一转接板上的升降驱动件及固接于所述升降驱动件输出端的传动销,所述传动销能伸入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升降驱动件驱动所述传动销按压所述治具夹爪的一端使所述治具夹爪转动,以使所述治具夹爪的另一端远离所述定位体移动。
可选地,所述治具夹爪及所述第一弹性件一一对应设有多组,且多个所述治具夹爪中的一部分所述治具夹爪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体的第一侧壁相对设置,且多个所述治具夹爪中的另一部分所述治具夹爪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体的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邻设置。
可选地,所述治具夹爪的另一端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能在所述待穿设物体的侧壁滚动。
可选地,还包括竖直驱动组件,所述竖直驱动组件沿水平方向穿过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且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所述定位块及所述定位柱分别由所述竖直驱动组件驱动沿竖直方向移动。
可选地,还包括沿所述竖直方向滑动于所述支撑组件内的滑动体,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动体的滚动件及设于所述滑动体的底部与所述支撑组件之间的第二弹性件,所述滑动体具有推孔,所述竖直驱动组件穿设于所述推孔并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且连通的第一滚槽和第二滚槽,所述第一滚槽的槽深小于所述第二滚槽的槽深,所述定位块及所述定位柱分别固接于所述滑动体,所述竖直驱动组件沿水平方向移动,能通过在所述第一滚槽及第二滚槽中滚动的所述滚动件推动所述滑动体在竖直方向下移,所述第二弹性件能推动所述滑动体在竖直方向上上移。
可选地,所述夹爪组件包括分别固接于所述机械手连接端的夹爪气缸和压料块,及由所述夹爪气缸驱动移动的两个产品夹爪,每个所述产品夹爪上均固设有胶垫,所述压料块位于两个所述产品夹爪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线装置,通过产品定位载具对线圈及导线进行定位,且产品定位载具在生产流线上被运输,通过设置在生产流线一侧的载具定位机构对位于穿线位的产品定位载具进行定位,使得位于穿线位的产品定位载具不会在穿线的过程中移动,提高了产品定位载具的稳定性,进而提供了穿线的成功率,具有较高的穿线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械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械手机构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部分穿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载具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载具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载具定位机构与产品定位载具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产品定位载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产品定位载具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产品定位载具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图10所示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治具夹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产品定位载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部分穿线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竖直驱动组件、第一转轴及滚动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动体、竖直驱动组件、第一转轴及滚动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线装置的一个截面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线装置的另一个截面的示意图。
图中:
1、产品定位载具;11、定位孔;12、定位块;121、第一段;122、第二段;13、支撑组件;131、第一凹槽;1311、第一槽段;1312、第二槽段;132、第二凹槽;14、定位体;141、第一通孔;142、凹部;143、凸部;144、第二通孔;15、定位柱;16、治具夹爪;161、滚轮;162、竖直段;163、水平段;17、第一弹性件;18、第二转轴;2、生产流线;3、载具定位机构;31、滑轨滑块组件;311、滑轨;312、滑块;32、第一转接板;33、定位销;34、升降驱动件;35、传动销;36、L形转接板;4、机械手机构;41、机械手;42、夹爪组件;421、夹爪气缸;422、压料块;423、产品夹爪;424、胶垫;425、第二转接板;43、过渡板;5、竖直驱动组件;51、第一滚槽;52、第二滚槽;6、滑动体;61、推孔;62、孔;7、第一转轴;8、滚动件;
100、DDT;101、侧边孔;200、线圈;201、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线装置,用于将线体穿入待穿设物体的通孔中,能够提高穿线的成功率,具有较高的穿线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线体可以为导线等,本实施例中以线圈200的导线201为例,且每个线圈200具有两根导线201,待穿设物体可以为电子产品的壳体等,本实施例以DDT 100为例,且DDT 100具有侧边孔101。侧边孔101用于供四根导线201穿设,也即是,一个DDT 100对应两个线圈200。
如图1所示,穿线装置包括产品定位载具1、生产流线2、载具定位机构3及机械手机构4。
其中,如图8所示,产品定位载具1具有定位孔11及能定位导线201的定位块12。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孔11设置在产品定位载具1的顶面,且靠近产品定位载具1的一侧设置,定位块12靠近产品定位载具1的中心设置,且定位块12凸出于产品定位载具1的顶面。定位块12用于定位线圈200,间接实现对导线201的定位。本实施例中,定位块12的形状与线圈200的孔的形状相似,且定位块12的大小与线圈200的孔的大小相匹配,进而能够对线圈200定位。如图16所示,定位块12具有第一段121和第二段122,第二段122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段121的横截面积,且第一段121与第二段122之间形成阶梯结构,线圈200能够被阶梯结构支撑。
生产流线2为现有技术中的生产流水线,本实施例对其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不作限定,且生产流线2能输送产品定位载具1至穿线位,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流线2至少包括输送带。穿线位可以为空间中的一个固定位置,生产流线2能够经过穿线位,且当生产流线2输送的一个产品定位载具1经过穿线位时,生产流线2停止移动,使得该产品定位载具1能够位于穿线位。
请继续参见图1,上述载具定位机构3固设于生产流线2的一侧,并用于定位产品定位载具1。具体地,载具定位机构3包括滑轨滑块组件31、第一转接板32及定位销33。其中,第一转接板32固接于滑轨滑块组件3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滑轨滑块组件31包括滑轨311和滑块312,第一转接板32与滑块312固接,滑轨311沿竖直方向延伸,滑块312能够在滑轨311上滑动,以带动第一转接板32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定位销33固定于第一转接板32上,且定位销33能插入位于穿线位的产品定位载具1的定位孔11中,以定位该位于穿线位的产品定位载具1。可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定位产品定位载具1的效果,定位孔11及定位销33一一对应设有多个。
如图2和图3所示,机械手机构4包括机械手41及固接于机械手41连接端的夹爪组件42。夹爪组件42能夹持DDT 100,机械手41能带动夹爪组件42动作,以使线体穿过DDT 100的侧边孔101。可选地,机械手41为六轴机械手,且机械手41能够带动夹爪组件42平移或翻转。
本实施例提供的穿线装置,通过产品定位载具1对线圈200及导线201进行定位,且产品定位载具1在生产流线2上被运输,通过设置在生产流线2一侧的载具定位机构3对位于穿线位的产品定位载具1进行定位,使得位于穿线位的产品定位载具1不会在穿线的过程中移动,提高了产品定位载具1的稳定性,进而提供了穿线的成功率,具有较高的穿线效率。
可选地,请参见图2和图3,夹爪组件42包括分别固接于机械手41连接端的夹爪气缸421和压料块422,在一些实施例中,夹爪气缸421直接固定在机械手41的连接端,压料块422通过第二转接板425连接于机械手41的连接端。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机械手41的连接端固接有过渡板43,夹爪气缸421及压料块422分别固接于过渡板43。第二转接板425的截面呈环状,夹爪气缸421穿过第二转接板425设置。并且,夹爪组件42还包括由夹爪气缸421驱动移动的两个产品夹爪423,两个产品夹爪423相对设置,且两个产品夹爪423在夹爪气缸421的驱动下夹持DDT 100。每个产品夹爪423上均固设有胶垫424,具体地,胶垫424位于DDT100与产品夹爪423之间,用于放置产品夹爪423夹伤DDT 100,在一些实施例中,胶垫424的材质为橡胶、硅胶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压料块422位于两个产品夹爪423之间,并用于抵顶DDT 100。可选地,如图3所示,DDT 100呈方盒状且一侧开口,产品夹爪423夹持DDT100后,DDT 100开口朝下,且压料块422与DDT 100的底壁抵接,以实现对DDT 100的限位约束。
可选地,如图4及图8所示,产品定位载具1包括支撑组件13及固接于支撑组件13且凸出于支撑组件13顶面的定位体14。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体14与支撑组件13为一体成型结构。定位孔11开设于支撑组件13上,定位体14具有第一通孔141,定位块12的一端限位于支撑组件13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块12的底端限位连接于支撑组件13,定位块12的另一端(即定位块12的顶端)通过第一通孔141穿过定位体14,并凸出于定位体14设置,定位体14能在水平方向上定位DDT 100。在将导线201穿入侧边孔101后,机械手41继续控制夹爪组件42移动,并将DDT 100扣在定位体14上,示例地,DDT 100的内底壁可以具有胶体,DDT 100扣在定位体14上后,DDT 100的底壁与线圈200接触,使得线圈200通过胶体粘接在DDT 100内,导线由DDT 100的侧边孔穿出;或者,胶体设置在线圈200上,DDT 100的内底壁未设有胶体。本实施例中,定位体14的截面形状与DDT 100的截面形状相匹配,定位体14的大小与DDT100的大小相匹配,以提高定位DDT 100的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8或图9,产品定位载具1还包括定位柱15。定位体14包括连接的凹部142和凸部143。本实施例中,凹部142在竖直方向上凸出于支撑组件13的长度小于凸部143在竖直方向上凸出于支撑组件13的长度。通过设置凹部142和凸部143,能够提供DDT100在竖直方向上的基准,进而能够控制线圈200与DDT 100在竖直方向的间隔尺寸,进而控制胶体的厚度。
如图13所示,第一通孔141设置于凹部142,且凸部143具有第二通孔144,定位柱15的一端限位连接于支撑组件13中,定位柱1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通孔144穿过凸部143,且定位柱15的另一端凸出于凸部143,定位柱15能支撑DDT 100,并作为辅助定位体14支撑DDT100,当胶体设置在线圈200上时,定位柱15的设置还能够防止DDT 100在推到基准前与胶体接触。
可选地,请结合图9和图12,产品定位载具1还包括治具夹爪16及第一弹性件17。其中,支撑组件13的顶面具有第一凹槽131,治具夹爪16的中部转动安装于第一凹槽13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治具夹爪16的中部通过固定在支撑组件13上的第二转轴18转动安装在第一凹槽131中。第一弹性件17位于第一凹槽131的槽底及治具夹爪16的一端之间,第一弹性件17能用于治具夹爪16的复位。治具夹爪16的另一端能在第一弹性件17的作用下抵推DDT100的侧壁抵紧于定位体14,使得定位体14的尺寸小于DDT 100时,也能够对DDT 100进行定位,提高了产品定位载具1的通用性。可选地,第一弹性件17示例为弹簧等结构。本实施例中,按压治具夹爪16的一端时,第一弹性件17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压缩,使得治具夹爪16绕第二转轴18转动,进而使得治具夹爪16的另一端远离定位体14移动,进而实现治具夹爪16的打开。第一凹槽131的形成方式可以具有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3由多个板块组装形成,第一凹槽131由多个板块围设形成。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7和图18所示,第一凹槽131包括连通的第一槽段1311和第二槽段1312,治具夹爪16包括垂直连接的竖直段162和水平段163,第一槽段1311的一端位于支撑载具13的顶面,且第一槽段1311沿竖直方向延伸,部分竖直段162位于第一槽段1311;第二槽段1312沿水平方向延伸,部分水平段163位于第二槽段1312。第二槽段1312的槽底还具有第三槽段,第三槽段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弹性件17限位于第三槽段中。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7可以于水平段163的一端抵接,或者,第一弹性件17还可以与水平段163的中部偏一端抵接,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如图13所示,支撑组件13的顶面还具有第二凹槽132,第二凹槽132与第一凹槽131的第二槽段1312连通。治具夹爪16一端的端部位于第二凹槽132中,且治具夹爪16一端的端部与第二凹槽132的槽底之间存在间隙,使得治具夹爪16一端的端部能够靠近第二凹槽132的槽底移动。载具定位机构3还包括固设于第一转接板32上的升降驱动件34及固接于升降驱动件34输出端的传动销35,传动销35能伸入第二凹槽132中,并能与治具夹爪16一端的端部接触,升降驱动件34驱动传动销35按压治具夹爪16的一端使治具夹爪16以第二转轴18为转动中心转动,以使治具夹爪16的另一端远离定位体14移动,进而使得治具夹爪16呈打开状态。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载具定位机构3不仅能够用于产品定位载具1的定位,还能够用于治具夹爪16的打开,具有较丰富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驱动件34的输出端固接有L形转接板36,传动销35固定在L形转接板36上。
可选地,治具夹爪16及第一弹性件17一一对应设有多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凹槽131对应治具夹爪16设有多个。并且,多个治具夹爪16中的一部分治具夹爪16的另一端与定位体14的第一侧壁相对设置,以用于将DDT 100的一个侧壁抵紧在第一侧壁上,多个治具夹爪16中的另一部分治具夹爪16的另一端与定位体14的第二侧壁相对设置,以用于将DDT100的另一个侧壁抵紧在第二侧壁上,该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邻设置,通过对DDT 100的两个侧壁进行定位,能够实现对整个DDT 100的定位。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凹槽132对应治具夹爪16设有多个,传动销35对应治具夹爪16设有多个,进而能够实现多个治具夹爪16的同时打开。
本实施例中,与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多个治具夹爪16可以共用一个第二转轴18,与第二侧壁相对设置的多个治具夹爪16共用一个第二转轴18。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12,治具夹爪16的另一端安装有滚轮161,具体地,滚轮161安装在竖直段162未连接水平段163的一端。滚轮161转动连接于竖直段162,且滚轮161能在DDT 100的侧壁滚动,以减小治具夹爪16与DDT 100之间的摩擦力,还降低损伤DDT 100的几率。需要说明的是,图12所示的两个治具夹爪16中,一个(位于外侧的治具夹爪16)处于打开状态,另一个(位于内侧的治具夹爪16)处于抵紧DDT 100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穿线装置还包括竖直驱动组件5。其中,竖直驱动组件5沿水平方向穿过支撑组件13设置且滑动连接于支撑组件13,定位块12及定位柱15分别由竖直驱动组件5驱动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得定位块12及定位柱15不会干扰DDT 100与线圈200的粘接。
进一步地,如图13至图16所示,穿线装置还包括沿竖直方向滑动于支撑组件13内的滑动体6,通过第一转轴7转动连接于滑动体6的滚动件8及设于滑动体6的底部与支撑组件13之间的第二弹性件(未示出)。滑动体6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推孔61,竖直驱动组件5穿设于所述推孔61中,并且,竖直驱动组件5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且连通的第一滚槽51和第二滚槽52,本实施例中,竖直驱动组件5示例地为一方形杆体,第一滚槽51及第二滚槽52设于竖直驱动组件5的底壁。第一滚槽51的槽深小于第二滚槽52的槽深,定位块12及定位柱15分别固接于滑动体6,竖直驱动组件5沿水平方向移动,能通过在第一滚槽51及第二滚槽52中滚动的滚动件8推动滑动体6在竖直方向下移,使得定位块12及定位柱15竖直向下移动,以防止干扰线圈200与DDT 100的粘接。第二弹性件能够推动滑动体6在竖直方向上上移,以将定位块12及定位柱15推出,以定位线圈200及DDT 100。具体地,如图17所示,滚动件8位于第二滚槽52中,由于竖直驱动组件5在支撑组件13的限位下,不能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因此,滚动件8位于第二滚槽52中时,滑动体6位于位置下限,此时,第二弹性件被压缩,存储弹性势能。可选地,滑动体6具有垂直于推孔61且垂直于竖直方向的孔62,第一转轴7穿设于孔62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穿线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首先,将线圈200放置在产品定位载具1上,且定位块12高于线圈200,接下来,通过AOI(全自动光学检测仪)检测导线201的位置,以确定多个导线201是否在AOI设定的范围内,若不在范围内,则控制产品回流,由人工对导线位置进行矫正,然后再过AOI检测,即通过AOI检测的产品是100%可以使导线穿过DDT 100的侧边孔101的;若在范围内,直接进行下一步,可见,本实施例中无需将导线201弯折呈竖直状,而是直接以水平状进行穿线。接下来,产品定位载具1被生产流线2输送至穿线位,之后,载具定位机构3的定位销33插入产品定位载具1的定位孔11中,对产品定位载具1进行定位。并且,升降驱动件34驱动传动销35插入第二凹槽132中,并按压治具夹爪16一端的端部,使得治具夹爪16打开,等待DDT 100装入。与此同时,机械手41控制夹爪组件42夹持已完成点胶的DDT 100,并将DDT 100搬运至定位体14侧,之后,控制DDT 100转动,以使DDT 100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进行穿线,使得导线201顺利穿过侧边孔101,穿线完成后,机械手41将DDT 100由45°旋转至30°,再由30°旋转至15°,再由15°旋转到0°,使得DDT 100顺利地扣在定位体14上。机械手41夹持DDT 100在使导线201穿过侧边孔101的过程中,角度不断变化,目的是防止侧边孔101的边缘接触到导线201,以防止因导线201受力而引起的线圈200的翘起,进而导致线圈200脱落或尺寸不合格以及导致导线201变形,无法穿过侧边孔101的情况。侧边孔101的尺寸通常为长2.89毫米,宽0.6毫米,高0.3毫米。导线201的直径为0.1毫米。技术难点是侧边孔101的孔高度减去导线201的直径,单边只有0.1毫米,对整个穿导线201的工序CT要小于2.4秒,对穿设工艺选择和设备的精要要求均很高。
在完成上述动作后,DDT 100的侧壁与定位体14的侧壁之间可能存在间隙,接下来,传动销35撤回,在第一弹性件17的作用下,治具夹爪16的另一端靠近定位体14移动,并将DDT 100推向定位体14,进行精确定位。之后,定位销33撤回,不再对产品定位载具1进行定位,产品定位载具1进入后序工位,由后序的弹性盖板将DDT 100在竖直方向压到治具基准,与此同时,向外拉动竖直驱动组件5,使得竖直驱动组件5与滚动件8的相对位置关系由图15所示的状态移动至图14所示的状态,同时带动滑动体6向下移动,并挤压第二弹性件,定位块12与定位柱15不会干扰DDT 100与线圈200的粘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穿线装置减少了理线的比例,由100%人工理线降低到2-8%,减少了理线人力,在UPH 1500的条件下,由4个人减少到1人;实现了穿线的自动化;优化了载具设计,节约了该制程载具约40%的费用,降低了成本。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穿线装置,用于将线体穿入待穿设物体的通孔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产品定位载具(1),所述产品定位载具(1)具有定位孔(11)及能定位所述线体的定位块(12);
生产流线(2),所述生产流线(2)能输送所述产品定位载具(1)至穿线位;
载具定位机构(3),设于所述生产流线(2)的一侧,且包括滑轨滑块组件(31),固接于所述滑轨滑块组件(31)的第一转接板(32)及固定于所述第一转接板(32)的定位销(33),所述定位销(33)能插入位于所述穿线位的所述产品定位载具(1)的所述定位孔(11)中,以定位所述产品定位载具(1);
机械手机构(4),包括机械手(41)及固接于所述机械手(41)连接端的夹爪组件(42),所述夹爪组件(42)能夹持待穿设物体,所述机械手(41)能带动所述夹爪组件(42)动作,以使所述线体穿过所述待穿设物体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定位载具(1)包括支撑组件(13)及固接于所述支撑组件(13)且凸出于所述支撑组件(13)顶面的定位体(14),所述定位孔(11)开设于所述支撑组件(13)上,所述定位体(14)具有第一通孔(141),所述定位块(12)的一端限位于所述支撑组件(13)中,所述定位块(1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41)穿过所述定位体(14),所述定位体(14)能在水平方向上定位所述待穿设物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定位载具(1)还包括定位柱(15),所述定位体(14)包括凹部(142)和凸部(143),所述第一通孔(141)设置于所述凹部(142),所述凸部(143)具有第二通孔(144),所述定位柱(15)的一端限位于所述支撑组件(13)中,所述定位柱(15)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44)穿过所述凸部(143),所述定位柱(15)能支撑所述待穿设物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直驱动组件(5),所述竖直驱动组件(5)沿水平方向穿过所述支撑组件(13)设置且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13),所述定位块(12)及所述定位柱(15)分别由所述竖直驱动组件(5)驱动沿竖直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竖直方向滑动于所述支撑组件(13)内的滑动体(6),通过第一转轴(7)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动体(6)的滚动件(8)及设于所述滑动体(6)的底部与所述支撑组件(13)之间的第二弹性件,所述滑动体(6)具有推孔(61),所述竖直驱动组件(5)穿设于所述推孔(61)并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且连通的第一滚槽(51)和第二滚槽(52),所述第一滚槽(51)的槽深小于所述第二滚槽(52)的槽深,所述定位块(12)及所述定位柱(15)分别固接于所述滑动体(6),所述竖直驱动组件(5)沿水平方向移动,能通过在所述第一滚槽(51)及第二滚槽(52)中滚动的所述滚动件(8)推动所述滑动体(6)在竖直方向下移,所述第二弹性件能推动所述滑动体(6)在竖直方向上上移。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定位载具(1)还包括治具夹爪(16)及第一弹性件(17),所述支撑组件(13)的顶面具有第一凹槽(131),所述治具夹爪(16)的中部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131)中,所述第一弹性件(17)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31)的槽底及所述治具夹爪(16)的一端之间,所述治具夹爪(16)的另一端能在所述第一弹性件(17)的作用下抵推所述待穿设物体的侧壁抵紧于所述定位体(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3)的顶面还具有第二凹槽(132),所述治具夹爪(16)一端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132)中,且所述治具夹爪(16)一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凹槽(132)的槽底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载具定位机构(3)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一转接板(32)上的升降驱动件(34)及固接于所述升降驱动件(34)输出端的传动销(35),所述传动销(35)能伸入所述第二凹槽(132)中,所述升降驱动件(34)驱动所述传动销(35)按压所述治具夹爪(16)的一端使所述治具夹爪(16)转动,以使所述治具夹爪(16)的另一端远离所述定位体(14)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夹爪(16)及所述第一弹性件(17)一一对应设有多组,且多个所述治具夹爪(16)中的一部分所述治具夹爪(16)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体(14)的第一侧壁相对设置,且多个所述治具夹爪(16)中的另一部分所述治具夹爪(16)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体(14)的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邻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夹爪(16)的另一端安装有滚轮(161),所述滚轮(161)能在所述待穿设物体的侧壁滚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组件(42)包括分别固接于所述机械手(41)连接端的夹爪气缸(421)和压料块(422),及由所述夹爪气缸(421)驱动移动的两个产品夹爪(423),每个所述产品夹爪(423)上均固设有胶垫(424),所述压料块(422)位于两个所述产品夹爪(423)之间。
CN202320826735.4U 2023-04-14 2023-04-14 穿线装置 Active CN219336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6735.4U CN219336684U (zh) 2023-04-14 2023-04-14 穿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6735.4U CN219336684U (zh) 2023-04-14 2023-04-14 穿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36684U true CN219336684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05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26735.4U Active CN219336684U (zh) 2023-04-14 2023-04-14 穿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366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15697B (zh) 自动上下芯片装置
EP2105246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component attachment
CN111708270A (zh) 一种手表表盘的夹具机构及含有夹具机构的载具装置
CN115338616A (zh) 磁钢入铁芯装置
CN216161693U (zh) 一种晶圆智能量测载台
CN219336684U (zh) 穿线装置
CN108723747B (zh) 一种用于指尖陀螺的自动装配机构
CN213165087U (zh) 一种全自动对接夹具
CN211086851U (zh) 一种液晶屏幕自动对位压接点灯装置
CN112938332B (zh) 生产流水线
CN216624839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pin组装线
CN109465639B (zh) 自动化组装设备
CN211277263U (zh) 温控器调节部件的装配装置
CN212008679U (zh) 一种全自动对接夹具
CN211109834U (zh) 一种电芯夹具
CN212419498U (zh) 一种铆钉上料组装装置
CN209850283U (zh) 风扇扣环机及其压环机构和压环治具
CN211192827U (zh) 钥匙挂坠组装机
CN110864746A (zh) 一种同步检测装置
CN217775199U (zh) 一种自动折弯装置
CN215845965U (zh) 一种芯片框架定长切割装置
CN220604637U (zh) 一种晶圆弹夹升降装置
CN220550188U (zh) 皮带定位开孔工装
CN109229684A (zh) Usb数据线插头送料机构及检测模组
CN219132146U (zh) 一种点胶压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