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35914U - 压铸机压射系统 - Google Patents

压铸机压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35914U
CN219335914U CN202320078679.0U CN202320078679U CN219335914U CN 219335914 U CN219335914 U CN 219335914U CN 202320078679 U CN202320078679 U CN 202320078679U CN 219335914 U CN219335914 U CN 219335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oil
logic
electromagnetic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7867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保庆
张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 Baoqing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aoya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aoya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aoya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7867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35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35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359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铸机压射系统,包括:压射油缸;慢压模块包括第一电磁换向阀和第一方向阀,第一电磁换向阀用于控制压射油缸的工作状态;快压模块与压射油缸的无杆腔之间通过第一逻辑阀连接,第一逻辑阀的进油口连接有用于对快压模块泄压的第一电磁单向阀,第一电磁单向阀用于对快压模块进行泄压,第一方向阀用于对压射油缸的有杆腔进行泄压;第一蓄能器用于对快压模块供油;以及增压模块;第一逻辑阀的进油口和第四逻辑阀的出油口通过第一电磁单向阀将油压快速释放到油箱T2,保证第一逻辑阀和第四逻辑阀快速关闭,能有效保证压射油缸的建压时间。

Description

压铸机压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压铸机压射系统。
背景技术
建压时间对压铸机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建压时间越短,产品的成品率越高。现有的压射系统,一般具有慢压、快压和增压模块。如中国专利CN206035933U,一种液压系统,在实际生产时发现,在增压动作前,快压模块的通道中会形成一个闭死容积,导致压射油缸的有杆腔的腔内压力急剧上升,严重影响快压模块内的阀体关闭时间,从而造成建压时间过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铸机压射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铸机压射系统,包括:
压射油缸;
慢压模块,所述慢压模块包括第一电磁换向阀和第一方向阀,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用于控制所述压射油缸的工作状态;
快压模块,所述快压模块与所述压射油缸的无杆腔之间通过第一逻辑阀连接,所述第一逻辑阀的进油口连接有用于对所述快压模块泄压的第一电磁单向阀,所述第一电磁单向阀用于对所述快压模块进行泄压,所述第一方向阀用于对所述压射油缸的有杆腔进行泄压;
第一蓄能器,所述第一蓄能器用于对所述快压模块供油;
增压模块,所述增压模块用于对所述压射油缸的无杆腔进行增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铸机压射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逻辑阀的进油口和第四逻辑阀的出油口通过第一电磁单向阀将油压快速释放到油箱T2,保证第一逻辑阀和第四逻辑阀快速关闭,能有效保证压射油缸的建压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为三位四通O型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连接供油装置,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的两个工作口分别与压射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方向阀包括第二逻辑阀和第一先导阀,所述第一先导阀控制所述第二逻辑阀的通闭,所述第二逻辑阀的出油口连接油箱,所述第二逻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先导阀、所述压射油缸的有杆腔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供油装置与所述第一蓄能器、所述增压模块连接,所述供油装置与所述第一蓄能器之间设有第二电磁单向阀,所述供油装置与所述增压模块之间设有第三电磁单向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节流组,所述节流组包括第三逻辑阀、第四电磁单向阀和节流阀,所述第四电磁单向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三逻辑阀的通闭,所述第四电磁单向阀与油箱连接,所述第三逻辑阀的出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第三逻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压射油缸的无杆腔连接,所述节流阀连接在所述第三逻辑阀的进油口和所述第四电磁单向阀的进油口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快压模块包括第二先导阀和第四逻辑阀,所述第二先导阀控制所述第四逻辑阀的通闭,所述第四逻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蓄能器连接,所述第四逻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逻辑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逻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压射油缸的无杆腔连接,所述第一电磁单向阀连接在所述第一逻辑阀的进油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快压模块包括两组所述第二先导阀和所述第四逻辑阀,两个所述第四逻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蓄能器并联连接,两个所述第四逻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逻辑阀的进油口并联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增压模块包括第二蓄能器、第五逻辑阀和第三先导阀,所述第五逻辑阀的接油口与所述第二蓄能器连接,所述第五逻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压射油缸的增压腔连接,所述第三先导阀控制所述第五逻辑阀的通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五逻辑阀的出油口处还并联连接有常闭的第一电磁插装阀,所述第一电磁插装阀连接至油箱;所述第三先导阀为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三先导阀的进油口连接有常开的第二电磁插装阀,所述第二电磁插装阀连接至油箱。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系统油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压射油缸100;有杆腔101;无杆腔102;增压腔103;第一电磁换向阀210;第一方向阀220;第二逻辑阀221;第一先导阀222;快压模块300;第二先导阀310;第四逻辑阀320;第一逻辑阀400;第一电磁单向阀410;第一蓄能器510;第二电磁单向阀511;增压模块600;第二蓄能器610;第三电磁单向阀611;第五逻辑阀620;第三先导阀630;第一电磁插装阀640;第二电磁插装阀650;供油装置700;节流组800;第三逻辑阀810;第四电磁单向阀820;节流阀8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铸机压射系统,包括压射油缸100、慢压模块、快压模块300、第一蓄能器510和增压模块600。
如图1所示,慢压模块包括第一电磁换向阀210和第一方向阀220。具体的,第一电磁换向阀210为三位四通O型电磁换向阀。第一电磁换向阀210的进油口P与外部供油装置700连接,供油装置700为油泵。第一电磁换向阀210的出油口T连接至油箱T,第一电磁换向阀210的工作口A与第一方向阀220连接,第一电磁换向阀210的的工作口B连接至压射油缸100的无杆腔102,可以在第一电磁换向阀210的的工作口B和压射油缸100的无杆腔102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单向阀45,使得第一电磁换向阀210的的工作口B单向往无杆腔102送油。第一方向阀220包括第二逻辑阀221和第一先导阀222,第一先导阀222为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一先导阀222用于控制第二逻辑阀221的通闭。第二逻辑阀221的进油口P连接至压射油缸100的有杆腔101,亦与第一电磁换向阀210的工作口A连通。第二逻辑阀221的出油口T连接至油箱T0。进行慢压射模式时,第一电磁换向阀210的电磁阀22和第一方向阀220的电磁阀24得电,供油装置700流经第一电磁换向阀210的进油口P和工作口B往压射油缸100的无杆腔102送油。压射油缸100的有杆腔101的液压油则通过第一电磁换向阀210工作口A和出油口T往油箱T出油。此时第一方向阀220以有杆腔101往油箱T0方向单向导通,有杆腔101的液压油也可通过第一方向阀220将油压释放到油箱T0。
快压模块300通过第一逻辑阀400与无杆腔102连接,快压模块300的进油口处连接有第一电磁单向阀410。具体的,快压模块300包括第二先导阀310和第四逻辑阀320,第二先导阀310为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二先导阀310用于控制第四逻辑阀320的通闭。第四逻辑阀320的进油口T连接第一蓄能器510,第四逻辑阀320的出油口P连接到第一逻辑阀400的进油口P。第一逻辑阀400的出油口T连接到无杆腔102。在快压模式下,第一方向阀220的电磁阀24、第二先导阀310的电磁阀26开启,此时第一蓄能器510的液压油通过第四逻辑阀320、逻辑阀49输送到无杆腔102,有杆腔101中的液压油通过第一方向阀220释放到油箱T0。通过第一蓄能器510对压射油缸100进行快速压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快压模块300设置两组第四逻辑阀320和第二先导阀310的组合。两组第四逻辑阀320的进油口T并联连接到第一蓄能器510,两组第四逻辑阀320的出油口并联连接到第一逻辑阀400的进油口P。一组第四逻辑阀320的快压速度可通过配置电调阀进行电控调节,另一组第四逻辑阀320的快压速度可通过手轮进行人工调节。
增压模块600包括第二蓄能器610、第五逻辑阀620和第三先导阀630,第三先导阀630为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第三先导阀630控制第五逻辑阀620的通闭。第五逻辑阀620的进油口P与第二蓄能器610连接,第五逻辑阀620的出油口与压射油缸100的无杆腔102连接。当快压模式快要结束时,压射油缸100的有杆腔101内的压力会急剧上升,当有杆腔101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或活塞杆达到设定位置时,电磁阀22、电磁阀24和电磁阀28同时得电。第二蓄能器610的液压油通过第五逻辑阀620进入压射油缸100的增压腔103,相当于对无杆腔102增压,推动活塞杆快速向前,利用增压腔103与活塞杆的面积比实现压射力的放大,有杆腔101的压力大小由第二蓄能器610的调压阀来调节。在进入增压模式前,需要将第一逻辑阀400和第四逻辑阀320关闭,此时需要应用到第一电磁单向阀410。第一电磁单向阀410在断电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当第一电磁单向阀410的电磁阀21得电后,第一电磁单向阀410转换至导通状态,此时第一逻辑阀400的进油口和第四逻辑阀320的出油口通过第一电磁单向阀410将油压快速释放到油箱T2,保证第一逻辑阀400和第四逻辑阀320快速关闭,能有效保证压射油缸100的建压时间。
其中,压射油缸100的无杆腔102连接节流组800,节流组800包括第三逻辑阀810、第四电磁单向阀820和节流阀830,第四电磁单向阀820用于控制第三逻辑阀810的通闭。节流阀830连接在第三逻辑阀810的进油口T和第四电磁单向阀820的之间。第三逻辑阀810的进油口T与无杆腔102连接,逻辑阀的出油口T连通至油箱T。在慢压、快压和增压模式下,第四电磁单向阀820的电磁阀25得电,第四电磁单向阀820处于关断状态。当进入压射回程模式,第一电磁换向阀210的电磁阀23通电,电磁阀25断电,此时供油装置700通过第一电磁换向阀210往有杆腔101输送液压油,无杆腔102中的液压油则通过节流组800回流到油箱T内,通过节流组800控制无杆腔102的出油速度,避免压射油缸100的回程动作过快而损坏活塞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五逻辑阀620的出油口P连接有第一电磁插装阀640,第一电磁插装阀640与增压腔103处于并联状态接到第五逻辑阀620的出油口P。第一电磁插装阀640连通至油箱T,在常态下第一电磁插装阀640处于关断状态,当进入压射回程模式时,第一电磁插装阀640开启,增压腔103中的液压油通过第一电磁插装阀640输送到油箱T。其中,第一电磁插装阀640可连接到节流组800后再通到油箱T,通过节流组800减慢增压腔103的出油速度。第三先导阀630的进油口P通过常开的第二电磁插装阀650连接到油箱T。
进一步的,第一蓄能器510、第二蓄能器610并联连接至供油装置700。第一蓄能器510和供油装置700之间设有单向阀52,第二蓄能器610和供油装置700之间设有单向阀53。常态下第二电磁单向阀511和第三电磁单向阀611均为关断状态。当需要对第一蓄能器510和第二蓄能器610供油时,第二电磁单向阀511和第三电磁单向阀611开启通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压铸机压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射油缸(100);
慢压模块,所述慢压模块包括第一电磁换向阀(210)和第一方向阀(220),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210)用于控制所述压射油缸(100)的工作状态;
快压模块(300),所述快压模块(300)与所述压射油缸(100)的无杆腔(102)之间通过第一逻辑阀(400)连接,所述第一逻辑阀(400)的进油口连接有用于对所述快压模块(300)泄压的第一电磁单向阀(410),所述第一电磁单向阀(410)用于对所述快压模块(300)进行泄压,所述第一方向阀(220)用于对所述压射油缸(100)的有杆腔(101)进行泄压;
第一蓄能器(510),所述第一蓄能器(510)用于对所述快压模块(300)供油;
增压模块(600),所述增压模块(600)用于对所述压射油缸(100)的无杆腔(102)进行增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机压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210)为三位四通O型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210)的进油口连接供油装置(700),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210)的出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210)的两个工作口分别与压射油缸(100)的无杆腔(102)和有杆腔(10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铸机压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阀(220)包括第二逻辑阀(221)和第一先导阀(222),所述第一先导阀(222)控制所述第二逻辑阀(221)的通闭,所述第二逻辑阀(221)的出油口连接油箱,所述第二逻辑阀(221)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先导阀(222)、所述压射油缸(100)的有杆腔(10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铸机压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装置(700)与所述第一蓄能器(510)、所述增压模块(600)连接,所述供油装置(700)与所述第一蓄能器(510)之间设有第二电磁单向阀(511),所述供油装置(700)与所述增压模块(600)之间设有第三电磁单向阀(6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机压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流组(800),所述节流组(800)包括第三逻辑阀(810)、第四电磁单向阀(820)和节流阀(830),所述第四电磁单向阀(820)用于控制所述第三逻辑阀(810)的通闭,所述第四电磁单向阀(820)与油箱连接,所述第三逻辑阀(810)的出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第三逻辑阀(810)的进油口与所述压射油缸(100)的无杆腔(102)连接,所述节流阀(830)连接在所述第三逻辑阀(810)的进油口和所述第四电磁单向阀(820)的进油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机压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压模块(300)包括第二先导阀(310)和第四逻辑阀(320),所述第二先导阀(310)控制所述第四逻辑阀(320)的通闭,所述第四逻辑阀(320)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蓄能器(510)连接,所述第四逻辑阀(320)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逻辑阀(400)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逻辑阀(400)的出油口与所述压射油缸(100)的无杆腔(102)连接,所述第一电磁单向阀(410)连接在所述第一逻辑阀(400)的进油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铸机压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压模块(300)包括两组所述第二先导阀(310)和所述第四逻辑阀(320),两个所述第四逻辑阀(320)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蓄能器(510)并联连接,两个所述第四逻辑阀(320)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逻辑阀(400)的进油口并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压铸机压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模块(600)包括第二蓄能器(610)、第五逻辑阀(620)和第三先导阀(630),所述第五逻辑阀(620)的接油口与所述第二蓄能器(610)连接,所述第五逻辑阀(620)的出油口与所述压射油缸(100)的增压腔(103)连接,所述第三先导阀(630)控制所述第五逻辑阀(620)的通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铸机压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逻辑阀(620)的出油口处还并联连接有常闭的第一电磁插装阀(640),所述第一电磁插装阀(640)连接至油箱;所述第三先导阀(630)为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三先导阀(630)的进油口连接有常开的第二电磁插装阀(650),所述第二电磁插装阀(650)连接至油箱。
CN202320078679.0U 2023-01-10 2023-01-10 压铸机压射系统 Active CN219335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78679.0U CN219335914U (zh) 2023-01-10 2023-01-10 压铸机压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78679.0U CN219335914U (zh) 2023-01-10 2023-01-10 压铸机压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35914U true CN219335914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77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78679.0U Active CN219335914U (zh) 2023-01-10 2023-01-10 压铸机压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359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9431C (zh) 液压阀装置
CN107542729B (zh) 一种复合控制式液压泵及复合液压控制系统
CN203532360U (zh) 液压增压系统
CN107489663B (zh) 一种变量泵及运用变量泵的液压控制系统
CN109779993B (zh) 一种电比例负载敏感多路阀
CN111442001B (zh) 一种压射速度与压射力双闭环控制的油路结构及控制方式
CN208185095U (zh) 基于单侧出口节流控制阀组的负载口/排量独立控制系统
CN115076162B (zh) 阀口独立控制的双泵双回路电液负载敏感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715801A (zh) 用于施工设备的液压回路
CN108443273A (zh) 一种应急救援车辆工作装置回油路压力补偿节流控制系统
CN219335914U (zh) 压铸机压射系统
CN101224625A (zh) 双动板直压式注塑机高压锁模回路
CN108533556B (zh) 一种用于闭式与开式系统切换的补油切换阀及控制系统
CN107575428B (zh) 一种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
CN115889731A (zh) 一种大型压铸机的打料控制方法及打料系统
CN210880725U (zh) 开锁模液压控制系统和模压成型设备
CN214814708U (zh) 一种压铸机开合模液压回路系统
CN211039198U (zh) 液压驱动系统
CN216100365U (zh) 一种连续式吹塑成型机的液压控制回路
CN220451829U (zh) 一种控制双联防喷盒的电液集成阀组结构
CN219119549U (zh) 液压增压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及垃圾压缩箱
CN217803152U (zh) 一种用于注塑机锁模机构的开模背压控制系统
CN201502575U (zh) 带控制压力梭阀的方向流量阀
CN113529842B (zh) 一种基于压力可变蓄能器的挖掘机动臂能量回收系统
CN113586532B (zh) 工程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9

Address after: No. 503, Shangxia Pavilion, Kangfu Garden, Zhenhua Road, Ronggui Stree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303

Patentee after: Ma Baoqing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28325 No. 32-7, Shunye East Road, Xingta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Baoya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