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75428B - 一种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75428B
CN107575428B CN201710792898.4A CN201710792898A CN107575428B CN 107575428 B CN107575428 B CN 107575428B CN 201710792898 A CN201710792898 A CN 201710792898A CN 107575428 B CN107575428 B CN 1075754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oil
hole
por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928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75428A (zh
Inventor
湛松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ZITAI PRECISION MCA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ZITAI PRECISION MCA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ZITAI PRECISION MCA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ZITAI PRECISION MCA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9289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754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75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54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754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54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包括一主阀、一中级阀、一初级阀、两单向阀和两节流阀,主阀是依靠控制压力来实现单向阀正向关闭的阀,中级阀是内部设有差动阀芯的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包括进油口、工作油口、回油口和控制油口;初级阀是两位三通型电磁换向阀,无电时初级阀阀位连通进油口和工作油口,同时回油口关闭;有电时初级阀阀位关闭进油口,工作油口和回油口连通。本发明的好处是增加了无冲击的正向开启功能,补充了大通径先导式单向阀的性能;适用于压铸机的液压压射系统,可抑制压射启动时的液压冲击;在满足无冲击的开启和单向流动功能方面,本发明与其它液压阀相比可以大幅度降低应用成本,具有重要的应用和经济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压传动与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还涉及一种用于压铸机的先导式单向阀。
背景技术
现今市售的液控单向阀是一种具有控制油口的二通座阀,当控制油口没有输入控制压力时,它就像普通单向阀一样工作,油液正向流动(从进油口流向出油口)时,能使阀芯顶端抬起,把阀门打开,而油液反向流动(从出油口流向进油口)时,能使阀芯顶端坐落在阀座孔上,把阀门关闭。当控制油口有控制压力输入时,控制压力推动活塞杆向阀芯顶端移动,若活塞杆推力大于阀芯尾端的作用力(油液力和弹簧力)时,阀芯被顶开,在出油口的油液压力大于进油口的油液压力的条件下,则油液可以反向流动。在高压系统中,液控单向阀反向开启前,作用在阀芯上的反向压力往往很高,导致上述结构的液控单向阀反向开启的控制压力也很高,此时常常需要采用一种带卸荷阀芯的液控单向阀,这种液控单向阀的主阀芯顶端的中心设有一个小的卸荷阀芯,当控制压力将活塞杆顶起时,先把卸荷阀芯顶开,使主阀芯两端的油腔之间出现通流缝隙,在反向压力下降之后,控制活塞杆就能轻易地顶开主阀芯,实现反向流动。所以,这类液控单向阀适用于反向回路是一种封闭载荷的工作条件,经常使用在液压缸的保压控制回路中,例如图17中的阀V10和阀V13。但是,现今市售的液控单向阀没有正向的开关功能,因此不能充当液压缸单一活塞腔的进油控制阀。
在中、小型压铸机中,人们采用了图17中的单向阀V16和插装阀V17作为压射缸的进油阀。图17是一种简图,即仅表示了压射缸CY1进油回路上的增压缸CY2、单向阀V16、插装阀V17、电磁换向阀V18和压射蓄能器ACC1之间的连接关系。图中:压射缸CY1用于完成机器的压射动作,增压缸CY2是压射缸CY1的高压油源,蓄能器ACC1是压射缸CY1的低压油源,单向阀V16用于阻止高压油向蓄能器ACC1倒流,插装阀V17和电磁换向阀V18组成一种常闭型电液动两位两通阀,用于控制蓄能器ACC1与压射缸CY1之间的油路通断。由于上述单向阀V16和插装阀V17都是功能单一的阀,因此它们必须串联在压射缸CY1的无杆腔和蓄能器ACC1之间、以及增压缸CY2的高压腔和蓄能器ACC1之间,才能满足压铸机在压射、增压过程中的工作需要。
为了解决上述单向阀V16和插装阀V17功能单一的问题,人们采用了一种附加单向阀机能的插装阀,在简图18中,“ND止回阀”用VND标示,“ND止回阀”包括:主级的插装阀VND、先导级的梭阀V19和电磁换向阀V20,梭阀V19的出油口C19和VND阀的控制腔CN相连,梭阀V19的一个进油口B19和阀VND的出油口AN相连,梭阀V19的另一个进油口A19经过电磁换向阀V20和阀VND的进油口BN相连。阀VND在压射系统中,其进油口BN与低压蓄能器AND相连,出油口AN与压射缸CY1的无杆腔、二通电液比例阀V24相连,二通电液比例阀V24再与高压蓄能器AHD相连。低压蓄能器AND是压射缸CY1完成压射动作的低压油源,高压蓄能器AHD是压射缸CY1完成增压动作的高压油源。上述梭阀V19又称压力选择阀,它依靠两个进油口A19、B19之间的压力差来换向,可在两个进油口A19、B19之中选择压力较高者与出油口C19接通,并进入插装阀VND的控制腔CN。所以,不论上述电磁换向阀V20是否换向,插装阀VND的控制压力都不会低于油口AN的压力,保证油口AN往油口BN始终是不通的,因此阀VND附加了单向阀的机能,即阀VND的机能相当于一个电液动两位两通阀和一个单向阀串连。但是,在大通径插装阀(Ng≥63mm)的场合下,由于插装阀控制腔的容积较大,上述梭阀V19、电磁换向阀V20的最大流量明显满足不了插装阀的关闭速度要求,因此,上述插装阀一般限于小通径(Ng≤50mm)规格的。
由于提高快速压射速度、降低增压建压时间是提升压铸机性能的主要指标,所以在大型压铸机中,解决大通径插装阀关闭时间较长的问题非常重要。为此,人们采用了一种多级插装阀,在简图19中,“先导式单向阀”包括:主级插装阀V21、中级插装阀V22和初级电磁换向阀V23。这种阀的主阀芯呈阶梯活塞型式,轴心具有沟通两端面的油孔,其特点有:主阀芯的头部端面在紧邻阀座的出油口一侧,有使其开启的受压面积S1,主阀芯的尾部端面在弹簧腔中,有使其关闭的受压面积S3,主阀芯的环形活塞腔和控制油口连接,有使其开启的环形受压面积S2;主阀芯的头部在紧邻阀座的进油口一侧,无受压面积。这种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了插装阀的流量,同时还增强了插装阀的关闭速度和单向可靠性,在压铸机从快速压射切换到增压的过程中,可有效避免两个压力油源(增压缸CY2向蓄能器ACC1)之间发生串油现象。
但是,在压铸机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会发现上述几种插装阀的开启速度(开启过程)都不能被理想地控制,导致压铸机在慢速压射开始时冲头会以较快的飞升速度向前冲出一段距离,此现象被称为启动冲击。这种启动冲击,一方面使料筒中的金属熔液产生波浪或翻滚现象,把空气卷入在金属熔液内,导致铸件内部的气孔缺陷,另一方面使金属熔液从料筒的浇注口处溢出,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
综合上述,需要一种新的先导式单向阀,它不仅具有良好的单向和开关机能,还能抑制上述的启动冲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保持现有先导式单向阀的开关和单向机能的前提下,依靠对所述液压阀进行技术重构和结构创新,包括关键性基本元件——主级插装阀和先导控制阀的创新,以致形成附加无冲击功能的新型先导式单向阀,尤其是新型大通径的先导式单向阀,实现解决压铸机的压射启动冲击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包括一主阀、一中级阀、一初级阀、两单向阀和两节流阀,主阀是一种依靠控制压力来实现单向阀正向关闭的阀,包括进油口、出油口和控制油口;中级阀是一种内部设有差动阀芯的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包括进油口、工作油口、回油口和控制油口,差动阀芯的大柱塞、小柱塞的端面分别与中级阀的控制油口、工作油口相通;初级阀是一种两位三通型电磁换向阀,无电时初级阀的阀位连通进油口和工作油口,同时回油口关闭;有电时初级阀的阀位关闭进油口,工作油口和回油口连通。
中级阀的差动阀芯有两个阀位:第一阀位——使进油口和工作油口连通、同时回油口关闭的位置,第二阀位——使工作油口和回油口连通、同时进油口关闭的位置,差动阀芯还有在第一、第二阀位之间移动的瞬间位置——使进油口、工作油口和回油口皆被关闭的瞬间位置区间;所述主阀与先导阀之间的控制油路包括:①第一控制压力从主阀的进油口引入,经过第一单向阀的进、出油口,进入到并联的中级阀的进油口、初级阀的进油口和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②第二控制压力从主阀的出油口引入,经过第二单向阀的进、出油口,进入到并联的中级阀的进油口、初级阀的进油口和第一单向阀的出油口;③主阀的控制油口与中级阀的工作油口连通;④中级阀的控制油口经过第一节流阀与初级阀的工作油口连通;⑤中级阀的回油口经过第二节流阀与初级阀的回油口的油路交汇之后,最终到油箱。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部分改进——第一、第二节流阀可用第一、第二节流器代替,第一节流器位于中级阀的控制油口与初级阀的工作油口之间的通孔内,第二节流器内置在所述中级阀的差动阀芯之中,并且与中级阀的工作油口、回油口连通。
作为优选,主阀的主要构造包括:
一主阀体,其构造有:在上、下两端面的内侧分别设有同轴相连的、带止口的上、下阀孔,主阀的进油口和控制油口位于上、下阀孔的外端口;在前端面的内侧设有一出油孔,即主阀的出油口,并且与上阀孔的下半段垂直相交;在上阀孔的上半段表面和本体的下端面之间设有一条与二者垂直相交的小油道孔,即第一控制压力的引入孔;在出油孔表面和本体的下端面之间设有一条与二者垂直相交的小油道孔,即第二控制压力的引入孔;
一主阀座,其构造有:本体是上端带有挡边的圆衬套;位于中心的内孔是主阀的进油口,其下端还设有密封锥面;在外圆的中部设有第一环形槽;在第一环形槽的底部还设有与内孔垂直相交的多个油道孔,该油道孔和第一环形槽是第一控制压力的引入通道;
一主阀芯,其构造有:外形呈蘑菇状,其上部是带有密封锥面的阀头段、下部是导向段;在导向段下端的内侧设有一盲孔;在盲孔的顶端还设有与导向段外圆垂直相交的多个油道孔;
一控制活塞,其构造有:外形呈圆柱状;在上、下两端的内侧分别有上、下盲孔;
一小弹簧和一大弹簧,小弹簧的最大工作负荷小于大弹簧的最小工作负荷;
一垫套,其构造有:本体是下端带有挡边的圆衬套;垫套中心设有内孔即为主阀的控制油口;
一主阀盖,其构造是一种圆形法兰盘,上、下端面的内侧设有多个先导阀的插装孔,内部还设有先导控制油道孔;
主阀座、主阀芯、小弹簧、控制活塞、大弹簧和垫套被依次由上到下地装入主阀体的阀孔内,主阀盖压在主阀体、大弹簧和垫套的下端,其中:主阀座插在主阀体的上阀孔内,二者之间是过盈配合;主阀芯的密封锥面顶在主阀座的密封锥面之下,而主阀芯的导向段插在控制活塞的上盲孔之中,二者之间是间隙配合;控制活塞插在主阀体的下阀孔内,二者之间是间隙配合;垫套插在主阀体的下阀孔内,二者之间是间隙配合;小弹簧装在主阀芯和控制活塞之间的内腔中;大弹簧穿过垫套的内孔,并插在控制活塞的下盲孔之中;
主阀的受力面积有:①主阀芯之阀头的外圆投影面积为:在出油口处使主阀芯关闭的受压面积;②主阀芯之阀头的密封锥面与主阀座之密封锥面的接触线以内的圆形投影面积为:在进油口处使主阀芯开启的受压面积;③控制活塞的外圆的投影面积为:控制活塞的受压面积;④控制活塞的受压面积>使主阀芯关闭的受压面积>使主阀芯开启的受压面积。
进一步的,中级阀是一种内置有第二节流器的插装阀,包括:
阀套,阀套呈三段阶梯圆状,包括大直径段、中间段和小直径段三部分;在大、小直径的外端中心处,分别向内设有同轴相连的大阀孔和小阀孔,此大、小阀孔的外端口即中级阀的控制油口和工作口;大阀孔的深度在大直径段区域之内,此孔的内端还切有一第二环形槽;在大直径段的外圆上切有一第三环形槽,其轴向位置与第二环形槽相同;在第三环形槽的底部设有与第二环形槽交叉的多个油道孔,即中级阀的回油口;在中间段之内的小阀孔上切有一第四环形槽;在中间段的外圆上设有与第四环形槽交叉的多个油道孔,即中级阀的进油口;差动阀芯,差动阀芯呈两段阶梯圆状,由大柱塞和小柱塞两段同轴连体构成;在小柱塞外端面的内侧中心依次设有内圆孔和螺纹孔;在小柱塞的外圆上设有与内圆孔内端交叉的多个油道孔;在小柱塞的外圆上设有与螺纹孔顶端交叉的多个油道孔;上述大、小柱塞段插装在上述阀套的大、小阀孔之中,它们之间的配合是间隙配合;小柱塞的外圆投影面积为:中级阀的第一受压面积,大柱塞的外圆投影面积为:中级阀的第二受压面积,第二受压面积与第一受压面积之差为:差动受压面积;
第二节流器,第二节流器是中心设有节流小孔的螺塞,第二节流器位于差动阀芯的螺纹孔之中。
本发明的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适用于压铸机的压射系统,可充当压射缸无杆腔的进油控制阀,所述主阀的进油口与压射用蓄能器的储液腔相连,所述主阀的出油口分别与压射缸的无杆腔、增压缸的小活塞腔的出油口相连,所述先导阀的回油口与油箱相连。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创新点:①提出了新的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的液压原理;②提出了新的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的元件构造。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优点:增加了新的机能——无冲击的正向开启功能,补充了大通径先导式单向阀的性能;适用于压铸机的液压压射系统,可抑制压射启动时的液压冲击;在满足无冲击的开启和单向流动功能方面,本发明与其它液压阀相比可以大幅度降低应用成本,具有重要的应用和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描述本发明的第一种液压原理图。
图2是图1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3是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种液压原理图。
图4是图3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主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主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优选实施例的主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优选实施例的控制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优选实施例的垫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优选实施例的主阀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优选实施例的中级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中级阀阀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中级阀差动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中级阀换向过程中即将结束第一阀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中级阀换向过程中即将开始第二阀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应用于压铸机压射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图17~19现有技术的单向阀或插装阀应用于压铸机压射系统的液压原理简图。
图中:
1 主阀体
2 主阀座
3 主阀芯
4 控制活塞
5 小弹簧
6 大弹簧
7 垫套
8 主阀盖
9 中级阀盖
10 上端面
11 下端面
14 前端面
15 第一控制压力的引入孔
16 第二控制压力的引入孔
17 挡边
18 主阀座密封锥面
19 第一环形槽
20 第一环形槽油道孔
21 主阀芯密封锥面
22 盲孔
23 主阀芯的盲孔顶端油道孔
25 上盲孔
26 下盲孔
28 先导阀插装孔
29 先导控制油道孔
30 阀套
31 差动阀芯
32 大阀孔
33 小阀孔
34 第二环形槽
35 第三环形槽
36 第二环形槽油道孔
37 第四环形槽
38 第四环形槽油道孔
39 大柱塞段
40 小柱塞段
41 差动阀芯内圆孔
42 差动阀芯螺纹孔
43 差动阀芯进油孔
44 差动阀芯回油孔
45 压射缸CY1有杆腔
46 压射缸CY1的无杆腔
47 增压缸CY2小活塞腔
48 增压缸CY2环形腔
49 增压缸CY2大活塞腔
50 蓄能器ACC1的储液腔
51 蓄能器ACC2的储液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两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一、参照图1~4对本发明的构成和液压回路进行说明。
图1中,一种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包括一主阀V1、一中级阀V2、一初级阀V3、两单向阀和两节流阀,主阀V1是一种依靠控制压力来实现单向阀正向关闭的阀,包括进油口A1、出油口B1和控制油口X1;中级阀V2是一种内部设有差动阀芯的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包括进油口B2、工作油口A2、回油口T2和控制油口X2,差动阀芯的大柱塞、小柱塞的端面分别与中级阀的控制油口X2、工作油口A2相通;初级阀V3是一种两位三通型电磁换向阀,无电时初级阀的阀位连通进油口P3和工作油口A3,同时回油口T3关闭;有电时初级阀的阀位关闭进油口,工作油口和回油口连通。
第一控制压力从主阀V1的进油口A1引入,经过第一单向阀V4的进、出油口A4、B4,进入到并联的中级阀V2的进油口B2、初级阀V3的进油口P3和第二单向阀V5的出油口B5;第二控制压力从主阀V1的出油口B1引入,经过第二单向阀V5的进、出油口A5、B5,进入到并联的中级阀V2的进油口B2、初级阀V3的进油口P3和第一单向阀V4的出油口B4;主阀V1的控制油口X1与中级阀V2的工作油口A2相连通;中级阀V2的控制油口X2经过第一节流阀V6与初级阀V3的工作油口A3相连通;中级阀V2的回油口T2经过第二节流阀V7与初级阀V3的回油口T3的油路交汇之后,最终进入到油箱T。
在图2中,V1是主阀,包括主阀体1、主阀座2、主阀芯3、控制活塞4、小弹簧5、大弹簧6、垫套7和主阀盖8,零件2~7自上而下依次被安装在主阀体1的阀孔之中,主阀盖8压在主阀体1底面之上,并用螺钉固定;V2是中级阀,采用插装元件的设计型式,被内嵌在主阀盖8的底面内侧的阀孔之中;中级阀盖9压在V2阀和主阀盖8的底面之上,并用螺钉固定;V3是两位三通型(或两位四通型)电磁换向阀;V4、V5是第一、第二单向阀,二者也采用插装阀的设计型式,被内嵌在主阀盖8的顶面内侧的两个阀孔之中;V6、V7是第一、第二节流阀,二者被集成在一个叠加阀板的两端,并且与中级阀盖9的底面叠加起来,再加上电磁换向阀V3,然后用螺钉固定。在主阀体1、主阀盖8和中级阀盖9之中,设计有连接V1~V7七个元件的油道孔,各级元件之间油道连接符合原理图1的规定。插装阀的安装孔和油道接口均参照二通插装阀安装连接标准GB2877或ISO7368(以下简称标准GB2877)设计。
图3是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种液压原理图,由图1改进而得,第一、第二节流阀可用第一、第二节流器代替,所述第一节流器位于中级阀的控制油口与初级阀的工作油口之间的油孔内,所述第二节流器位于所述中级阀的差动阀芯之中的油孔内。即采用两个简单的节流器来代替两个节流阀V6、V7,其中,第一节流器V6位于中级液控换向阀V2的控制油口X2与初级电磁换向阀V3的工作油口A3之间的油道孔内,第二节流器V7内置在所述中级液控换向阀V2的差动阀芯31之中,并且与中级液控换向阀V2的工作油口A3、回油口T2连通。
图4中,V1是主级液控单向阀,由主阀体1、主阀座2、主阀芯3、控制活塞4、小弹簧5、大弹簧6、垫套7和主阀盖8组成,零件2~7自上而下依次被安装在主阀体1内的阀孔之中,主阀盖8压在主阀体1底面之上,并用螺钉固定;V2是中级液控换向阀,采用插装元件的设计型式,被内嵌在主阀盖8的底面内侧的阀孔之中;中级阀盖9压在V2阀和主阀盖8的底面之上,并用螺钉固定;V3是两位三通型(或两位四通型)电磁换向阀,它压在中级阀盖9的底面之上,并用螺钉固定;V4、V5是第一、第二单向阀,二者也采用插装阀设计型式,被内嵌在主阀盖8的顶面内侧的两个阀孔之中;V6是第一节流器,采用螺塞(中心钻有小孔)的设计型式,被旋入在中级阀盖9的顶面内侧的中心;V7是第二节流器,也采用螺塞的设计型式,被旋入在V2阀的差动阀芯31内部的差动阀芯螺纹孔42之中。在主阀体1、主阀盖8和中级阀盖9之中,设计有连接V1~V7七个元件的油道孔,各级元件之间油道连接符合原理图3的规定。插装阀的安装孔和油道接口均参照二通插装阀安装连接标准GB2877设计。
在图2和图4中,主阀V1有三个受油液压力作用的面积,包括:主阀芯3之阀头的外圆投影面积为:在出油口B1处使主阀芯3关闭的受压面积SB1;主阀芯密封锥面21与主阀座密封锥面18的接触线以内的圆形投影面积为:在进油口A1处使主阀芯3开启的受压面积SA1;控制活塞4的外圆的投影面积也就是控制活塞4的受压面积SX1;④控制活塞4的受压面积SX1>使主阀芯3关闭的受压面积SB1>使主阀芯3开启的受压面积SA1
二、参照图5~10,对构成主阀V1的六个主要零件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5是主阀体1的构造,包括:在上端面10、下端面11的内侧分别设有同轴相连的、带止口的上、下阀孔,主阀V1的进油口A1和控制油口X1位于上、下阀孔的外端口;在前端面14的内侧设有一出油孔,即主阀V1的出油口B1,并且与上阀孔的下半段垂直相交;在上阀孔的上半段表面和本体1的下端面11之间设有一条与二者垂直相交的小油道孔,即第一控制压力的引入孔15;在出油孔B1的表面和本体1的下端面11之间设有一条与二者垂直相交的小油道孔,即第二控制压力的引入孔16。主阀体1的功能在于,它既是主阀嵌入元件与安装盖板的基础阀体,又是主油路和控制油路的连通体。
图6是主阀座2的构造,主阀座2包括上端带有挡边17的圆衬套;位于中心的内孔是主阀V1的进油口A1,其下端还设有主阀座密封锥面18;在外圆的中部设有第一环形槽19;在第一环形槽19的底部还设有与内孔A1垂直相交的多个第一环形槽油道孔20,第一环形槽油道孔20和第一环形槽19是第一控制压力的引入通道。主阀座2的功能在于,支撑主阀芯3的关闭位置,并构成阀门的密封副。
图7是主阀芯3的构造,包括:外形呈蘑菇状,其上部是带有主阀芯密封锥面21的阀头段H1、下部是导向段H2;在导向段H2下端的内侧设有一盲孔22;在盲孔22的顶端还设有与导向段H2外圆垂直相交的多个主阀芯的盲孔顶端油道孔23。主阀芯3的功能在于,借助于自身与主阀座2的相对移动,来实现阀门的开关控制功能。
图8是控制活塞4的构造,控制活塞4外形呈圆柱状;在上、下两端的内侧分别有上、下盲孔25、26。控制活塞4的功能在于,在控制压力驱动下,把主阀芯3关闭在主阀座2之下。
图9是垫套7的构造,本体是下端带挡边的圆衬套;设在中心的内孔即为主阀的控制油口X1。垫套7的功能在于,使大弹簧6定位于中心,以及限定控制活塞4的行程。
图10主阀盖8的构造,包括:本体是一种圆形法兰盘,上、下端面的内侧设有三个先导阀插装孔28,内部还设有先导控制油道孔29、T2。主阀盖8的功能在于,它既是主阀嵌入元件的安装盖板,又是先导阀的基础阀体和控制油路的连通体。
三、参照图11、图12和图13对构成本发明的中级阀V2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11是中级阀V2的装配图,V2采用插装阀设计型式,由阀套30、差动阀芯31、第二节流器V7和相应的密封圈构成。第二节流器V7是一种中心设有节流小孔的螺塞,被安装在差动阀芯31的螺纹孔37之中。
图12是阀套30的构造,包括:外形呈三段阶梯圆状,包括大直径段、中间段和小直径段三部分,其外形尺寸、密封圈沟槽的布置符合标准GB2877;在大、小直径d1、d2的外端的中心处,向内分别设有同轴相连的大阀孔32和小阀孔33,此大、小阀孔的外端口即中级阀V2的控制油口X1和工作油口A2;大阀孔32的深度在大直径段区域之内,此孔内端还切有一第二环形槽34;在大直径段的外圆上切有一第三环形槽35,其轴向位置与第二环形槽34相同;在第三环形槽35的底部设有与第二环形槽34交叉的多个油道孔36,即中级阀V2的回油口T2;在中间段之内的小阀孔33上切有一第四环形槽37;在中间段的外圆上设有与第四环形槽37交叉的多个第四环形槽油道孔38,即中级阀的进油口B2
图13是差动阀芯31的构造,包括:外形呈两段阶梯圆状,由大柱塞39和小柱塞40两段同轴连体构成;在小柱塞40外端面的内侧中心依次设有差动阀芯内圆孔41和差动阀芯螺纹孔42;③在小柱塞40的外圆上设有与差动阀芯内圆孔41内端交叉的多个差动阀芯进油孔43;在小柱塞40的外圆上设有与差动阀芯螺纹孔42顶端交叉的多个差动阀芯回油孔44;上述大、小柱塞段39、40插装在上述阀套30的大、小阀孔32、33之中,它们之间的配合是间隙配合;小柱塞40的外圆投影面积为:中级阀V2的第一受压面积SA2,大柱塞39的外圆投影面积为:中级阀V2的第二受压面积SX2,第二受压面积SX2与第一受压面积SA2之差为:差动受压面积SX2-SA2
四、参照图1~15对本发明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首先对图1和图2所示的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V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图1实际是一个主阀V1被六个先导阀V2~V7操纵的回路,控制回路上的中级阀V2和两个节流阀V6、V7为的是操纵这个主阀V1的开启过程更佳。由于主阀V1的先导控制压力来自A1口或B1口,所以主阀V1的正向(由A1往B1)开、关动作完全依赖于A1口与B1口之间的压力差和初级阀V3的操作工况。
图1和图2所示的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V共有四种工况:
工况之一:当阀V3失电在原位、阀V1的A1口压力大于B1口压力的条件下。
在控制油路上,先导压力可从阀主油路A1口和B1口两侧引入,由于两个单向阀V4、V5是依靠进、出油口之间的压力差而开启的,所以在A1口压力大于B1口压力的条件下,阀V5自动关闭,先导压力只能从A1口进入,经过阀V4,同时到达阀V3的P3口和阀V2的B2口两处。
在P3口的先导压力,经过A3口,再经过阀V6,到达阀V2的X2口,即先导压力传递到差动阀芯31的大柱塞39上;而在阀V1的B1腔(或小弹簧5所在腔)一侧,其压力通过控制活塞4传递到X1腔(或大弹簧6所在腔)一侧,再传递到阀V2的A2口,即B1腔的压力传递到差动阀芯31的小柱塞40上,由于小弹簧5的最大工作负荷(最大的弹性变形力)小于大弹簧6的最小工作负荷(安装负荷),所以作用在小柱塞40上的有效压力小于B1腔的压力,又由于大柱塞39的受力面积大于小柱塞40的受力面积,以及A1口压力大于B1口压力,所以阀V2的差动阀芯31被推到A2口一侧,即静止在第一阀位(见图11,A2口与B2口全开的位置),随之阀V2的B2口和A2口被接通、回油口T2被关闭。
在B2口的先导压力,经过A2口,到达阀V1的X1口。
因为B1口与控制活塞4的上盲孔25相通,所以B1口的压力是控制活塞4向上施力的背压;对于控制活塞4,在A1口压力大于B1口压力的条件下,X1腔一侧的油液和大弹簧6的作用力大于B1腔的油液和小弹簧5的作用力,在两腔之间产生作用力之差,迫使控制活塞4推动主阀芯3紧贴在主阀座2的A1口下端,另外,因为阀V1的控制活塞4的面积SX1大于主阀座2的A1口的面积SA1,所以主阀芯3所受的关闭力大于开启力,阀V1被关闭。
按照上述和参见图11、图14和图15,差动阀芯31两端的油口A2、X2都与阀V1的A1口连通,因此差动阀芯31的大柱塞39和小柱塞40同时受到A1口的液力作用,在同一压力下,利用差动阀芯31两端的面积差,产生对差动阀芯31的作用力,从而推动差动阀芯31停靠在阀V2的第一阀位,差动阀芯31也因此而得名。
工况之二:当阀V3失电在原位、阀V1的B1口压力大于A1口压力的条件下。
在主油路上,主阀芯3仅靠弹簧5的推力和B1口与A1口之间的压力差作用下,就可以紧贴在主阀座2的A1口下端,把阀V1关闭,这就是阀V1的逆止功能。
在控制油路上,由于B1口与A1口之间的压力差,阀V4自动关闭,先导压力只能从B1口进入,经过阀V5,同时到达阀V3的P3口和阀V2的B2口两处。
在P3口的先导压力,经过A3口,再经过阀V6,进入到阀V2的X2口,即先导压力传递到差动阀芯31的大柱塞39上;而在阀V1的B1腔一侧,其压力通过控制活塞4传递到X1腔一侧,再传递到阀V2的A2口,即B1腔的压力传递到差动阀芯31的小柱塞40上,由于小弹簧5的最大工作负荷小于大弹簧6的最小工作负荷,所以作用在小柱塞40上的有效压力小于B1腔的压力,又由于大柱塞39的受力面积大于小柱塞40的受力面积,所以差动阀芯31被液力推到A2口一侧,即静止在第一阀位(如图11,A2口与B2口全开的位置),随之阀V2的B2口与A2口被接通、回油口T2被关闭。
在B2口的先导压力,经过A2口,到达阀V1的X1口,因此控制活塞4的上、下两端同时受到B1口压力的作用,以致控制活塞4两端的液力相互抵消,又由于小弹簧5的最大工作负荷小于大弹簧6的最小工作负荷,所以控制活塞4在两弹簧的弹力差作用下推动主阀芯3紧贴在主阀座2的A1口下端,阀V1被关闭。
工况之三:当阀V3得电在换向位、阀V1的A1口压力大于B1口压力的条件下。
在控制油路上,从B1口进入的先导压力被阀V5截止,先导压力只能从A1口进入,经过阀V4,同时到达阀V3的P3口和阀V2的B2口两处,由于阀V3得电而换向,阀V3的P3口被关闭,A3口和T3口被接通,所以阀V2的X2口的油液经过第一节流阀V6进入到阀V3的A3口和T3口,再到油箱T,阀V2的大柱塞39(或X2口)一侧被泄压;而主油路A1口的压力,通过主阀芯3和控制活塞4传递到X1口,再传递到阀V2的A2口,并作用于阀V2的小柱塞40一侧,由于大柱塞39一侧被泄压,所以差动阀芯31向X2口一侧移动,最后静止在第二阀位上,即阀V2的B2口被关闭、A2口和T2口被接通,然后导致阀V1的X1口泄压(即控制活塞4失去控制压力),最终在A1口与于B1口之间的压力差的作用下,克服小弹簧5和大弹簧6的推力,把主阀芯3打开,并且也将控制活塞4推向下方,阀V1的A1口与于B1口被接通。
图14和图15详细表示出了阀V2的上述换向过程,即阀V2的差动阀芯31从第一阀位向第二阀位移动的过程,差动阀芯31的移动有三段行程:第一段是关闭进油口B2的行程L1,即差动阀芯31从A2口与B2口全开位置(第一阀位)移至A2口与B2口的零开口位置,在此段行程之后,阀V1的控制活塞4失去了来自于阀V2的B2口压力;第二段是第一级泄压行程L2,即差动阀芯31从A2口与B2口的零开口位置移至A2口与T2口的零开口位置,因为阀V2的B2口与A2口之间、A2口与T2口之间是都断开的,所以阀V1的X1口的油液无法通过阀V2的T2口向外排泄,但由于差动阀芯31向X2口一侧移动,导致差动阀芯31的A2口一侧油腔容积增大,然后引起阀V1的X1口向阀V2的A2口排油,又因为在此段行程中,X2口的回油被第一节流阀V6控制,延长了差动阀芯31向X2口一侧的移动时间,所以使阀V1的控制活塞4向X1口方向移动的速度减慢,又由于差动阀芯31的小柱塞40的面积SA2与阀V1控制活塞4的面积SX1之比很小,所以控制活塞4向X1口方向移动距离就会更小,因此阀V1的主阀芯3的开启高度也会更小,使A1口与B1口之间产生很大的液阻,阀V1实现了第一级的开启速度;第三段是第二级泄压行程L3,即差动阀芯31从A2口与T2口零重迭位置移至A2口与T2口全开位置(第二阀位),来自阀V1的X1口的压力油,经过阀V2的A2口、T2口到第二节流阀V7,再到油箱T,回油流量被第二节流阀V7控制,阀V1实现了第二级开启速度,直至控制活塞4后退至阀V1的下端,导致阀V1完全打开。
阀V2在换向过程中,差动阀芯31与阀套30之间有一个环形活塞腔,即在阀V2的X2腔和A2腔之间还有一个与T2口交叉的环形活塞腔。在差动阀芯31的L1和L2行程里,由于所述环形活塞腔仅与T2口连通,并且其容积随着阀芯行程的增加而增大,因此需要从T2口中吸入油液;但在差动阀芯31的L3行程里,所述环形活塞腔不仅与T2口连通,还与A2口连通,来自A2口的油液,经过所述环形腔流到T2口,最后排泄到油箱T。
工况之四:当阀V3得电在换向位、阀V1的B1口压力大于A1口压力的条件下。
在主油路上,主阀芯3仅靠弹簧5的推力和B1口与A1口之间的压力差作用下,就可以紧贴在主阀座2的A1口下端,把阀V1关闭。
在控制油路上,由于B1口与A1口之间的压力差,阀V4自动关闭,先导压力只能从B1口引入,经过阀V5,同时到达阀V3的P3口和阀V2的B2口两处。因为阀V3得电而换向,所以阀V3的P3口被关闭、A3口和T3口被接通,导致阀V2的X2口的压力油经过第一节流阀V6,再经过阀V3的A3口和T3口,最终到达油箱T,阀V2的大柱塞39一侧被泄压;与此同时,阀V1的B1口的压力,通过控制活塞4传递到X1口,然后到阀V2的A2口,即到达阀V2的小柱塞40一侧,由于阀V2的大柱塞39一侧被泄压,所以差动阀芯31开始向X2口一侧移动,最终停止在第二阀位,随之阀V2的B2口被关闭、A2口和T2口被接通,于是导致阀V1的X1口泄压,因此控制活塞4在B1口的压力和小弹簧5的作用下移动,在压缩大弹簧6之后,支撑在垫套7的上边(停在X1口一侧)。
综合上述四种工况可知:①阀V4和阀V5的作用是“选择”,不论哪个阀的进油口有高压,都可以保证其出油口有高压,常用于在交替压力的两条主油路之间引出一条控制油路,其作用如同梭阀;②由于阀V2有差动阀芯31,当阀V3失电在原位的条件下,阀V2的B2口和A2口之间是常开的,所以阀V2的X2腔中不需要有复位弹簧;③当阀V3失电在原位的条件下,阀V1总是关闭的;④当阀V1的B1口压力大于A1口压力的条件下,阀V1就是一个单向阀,具有逆止性能;⑤当阀V3得电在换向位、阀V1的A1口压力大于B1口压力的条件下,阀V1具有二级开启速度,很好地解决了抑制启动冲击和不延长开启时间这一对矛盾。
由于图3和图4只是把图1和图2中的两个节流阀简化为两个节流器,其工作原理与图1和图2等效,因此对于图3和图4的工作原理不再叙述。
四、参照图16对本发明在压铸机压射系统中的应用进行说明。
图16是一种冷室压铸机压射系统的液压原理图。由于采用电磁比例节流阀V9作为压射液压缸CY1有杆腔45的回油阀,依此控制多级压射速度,因此,这种压射系统是一种回油节流调速的控制系统。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作为控制压射蓄能器ACC1到压射缸CY1无杆腔46之间的开关阀,还作为增压缸CY2的小活塞腔47到压射蓄能器ACC1之间的单向阀。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和相关液压元件的油路连接方法如下:主油路的进油口A1与压射蓄能器ACC1的储液腔50连接,主油路的出油口B1分别与压射缸CY1的无杆腔46、增压缸CY2的小活塞腔47连接,控制油路的回油口T2、T3与油箱T连接。
由于图16所示的回油节流调速方法和回路是本专业技术人员熟知的,故在此对其配置不进行详细叙述。下面只是围绕压铸机的工作循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
压射缸CY1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是慢速压射阶段,即把装入压射料管内的熔化金属用比较慢的注射速度向铸模的浇口位置填充;第二是快速压射阶段,即把熔化金属用比较高的注射速度从浇口位置向铸模型腔填充,直至铸模型腔被充满;第三是增压阶段,即从金属熔液完全填满铸模型腔至金属凝固,为补偿凝固期间的金属体积收缩,压射缸CY1必须对金属施加很高的压力,而进行增压操作。在这三个阶段之后,压铸机的压射液压缸CY1推出余料并返回原始位置,准备下一循环的操作。
图16所示的压射系统的主要动作原理如下:
原始位置:
压射缸CY1处于原始位置(即活塞杆完全缩回的位置),增压缸CY2也处于原始位置(即小活塞杆完全缩回的位置),压射缸CY1的液压系统的工况包括:①在压射缸的进油油路上,蓄能器ACC1的储油腔50已充满油液,初级先导阀V3失电,主阀V1关闭,蓄能器ACC1的储油腔50与压射缸CY1的无杆腔46之间的油路被切断;②在压射缸的回油油路上,比例节流阀V9失电(零位电流),B9口和A9口之间断开,压射缸CY1的有杆腔45与油箱之间的油路被切断;③在压射缸的增压油路上,比例节流阀V15失电,B15口和A15口之间断开,增压蓄能器ACC2的储液腔51和增压缸CY2的大活塞腔49之间的油路被切断。
慢速压射阶段:
在慢速压射期间,在压射缸CY1的进油油路上,初级先导阀V3得电,致使阀V1缓冲开启,其工作过程如同前述的第三种工况,蓄能器ACC1的储液腔50向压射缸CY1无杆腔46供油;在压射缸CY1的回油油路上,电磁比例节流阀V9被输入一个与慢速压射相对应的小电流信号,电磁比例节流阀V9打开小节流开口,使压射缸CY1的有杆腔45和油箱接通,以致于压射缸CY1被缓冲启动,压射缸CY1在电磁比例节流阀V9的控制下执行慢速压射,直至慢速压射的结束位置;在压射缸CY1的增压油路上,电磁比例节流阀V15失电,B15口和A15口之间断开,蓄能器ACC2的储液腔51不能向增压缸CY2的大活塞腔49供油。
快速压射阶段:
在快速压射期间,在压射缸CY1的进油油路上,阀V1已完全打开,蓄能器ACC1向压射缸CY1供油;在压射缸CY1的回油油路上,电磁比例节流阀V9被输入一个与快速压射相对应的大电流信号,压射缸CY1处于电磁比例节流阀V9的大节流开口的控制之下,执行快速压射,直至快速压射的结束位置;在压射缸CY1的增压油路上,电磁比例节流阀V15失电,B15口和A15口之间断开,蓄能器ACC2的储液腔51不能向增压缸CY2的大活塞腔49供油。
增压阶段:
当压射缸CY1达到快速压射结束位置时,电磁比例节流阀V15被输入一个与增压建压速度相对应的电流指令信号,B15口和A15口接通,蓄能器ACC2的储液腔51向增压缸CY2的大活塞腔49供油,推动大活塞及小活塞杆一齐前进,于是增压缸CY2的小活塞腔47排油;在增压缸CY2排出的高压油经过主阀V1的出油口B1时,主阀V1自动关闭,阻止了高压油向蓄能器ACC1串流,于是高压油使压射缸CY1的无杆腔46建立高压,直至增压结束为止。
压射跟踪:当工件成形并冷却后,在压铸机开模时,为了工件与料柄脱离定模,压射缸CY1需要进行跟踪动模开启的前进动作。压射系统控制压射缸CY1跟踪开模的过程和慢速压射的动作过程基本相同,其不同点仅在于电磁比例节流阀V9打开的节流开口应满足跟踪开模的速度要求。
返回原位:
在返回期间,在压射缸CY1的有杆腔45和增压缸CY2的环形腔48的进油油路上,由于上述压射缸CY1的有杆腔45和增压缸环形腔48是并联的,所以,当返回指令让液压油源向单向阀V12供油时,压力油经过阀V12的A12口和B12口,同时进入到上述两个液压缸的有杆腔45和48内;而在上述两个液压缸的无杆腔46和49的回油油路上,返回指令让控制油源打开液控单向阀V10和V13,因此压射缸CY1的无杆腔46的回油经过阀V10的B10口和A10口流到油箱,增压缸CY2的大活塞腔49的回油经过阀V13的B13口和A13口流到油箱,最终压力油推动上述两个液压缸返回至原始位置,压射系统的单个工作循环到此结束。
显然,本发明所述的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可以很好的满足上述压铸机的压射缸CY1和增压缸CY2的工作循环的需要。

Claims (3)

1.一种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包括一主阀、一中级阀、一初级阀、两单向阀、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阀是一种依靠控制压力来实现单向阀正向关闭的阀,包括进油口、出油口和控制油口;
所述中级阀是一种内部设有差动阀芯的二位三通液控换向阀,包括进油口、工作油口、回油口和控制油口,差动阀芯的大柱塞、小柱塞的端面分别与中级阀的控制油口、工作油口相通;
所述初级阀是一种两位三通型电磁换向阀,无电时初级阀的阀位连通进油口和工作油口,同时回油口关闭;有电时初级阀的阀位关闭进油口,工作油口和回油口连通;
所述主阀包括:
一主阀体,其构造有:在上、下两端面的内侧分别设有同轴相连的、带止口的上、下阀孔,主阀的进油口和控制油口位于上、下阀孔的外端口;在前端面的内侧设有一出油孔,即主阀的出油口,并且与上阀孔的下半段垂直相交;在上阀孔的上半段表面和本体的下端面之间设有一条与二者垂直相交的小油道孔,即第一控制压力的引入孔;在出油孔表面和本体的下端面之间设有一条与二者垂直相交的小油道孔,即第二控制压力的引入孔;
一主阀座,其构造有:本体是上端带有挡边的圆衬套;位于中心的内孔是主阀的进油口,其下端还设有密封锥面;在外圆的中部设有第一环形槽;在第一环形槽的底部还设有与内孔垂直相交的多个油道孔,该油道孔和第一环形槽是第一控制压力的引入通道;
一主阀芯,其构造有:外形呈蘑菇状,其上部是带有密封锥面的阀头段、下部是导向段;在导向段下端的内侧设有一盲孔;在盲孔的顶端还设有与导向段外圆垂直相交的多个油道孔;
一控制活塞,其构造有:外形呈圆柱状;在上、下两端的内侧分别有上、下盲孔;
一小弹簧和一大弹簧;
一垫套,其构造有:本体是下端带有挡边的圆衬套;垫套中心设有内孔即为主阀的控制油口;
一主阀盖,其构造是一种圆形法兰盘,主阀盖的上、下端面的内侧设有多个先导阀的插装孔,内部设有还先导控制油道孔;
主阀座、主阀芯、小弹簧、控制活塞、大弹簧和垫套被依次由上到下地装入主阀体的阀孔内,主阀盖压在主阀体、大弹簧和垫套的下端,其中:主阀座插在主阀体的上阀孔内,二者之间是过盈配合;主阀芯的密封锥面顶在主阀座的密封锥面之下,而主阀芯的导向段插在控制活塞的上盲孔之中,二者之间是间隙配合;控制活塞插在主阀体的下阀孔内,二者之间是间隙配合;垫套插在主阀体的下阀孔内,二者之间是间隙配合;小弹簧装在主阀芯和控制活塞之间的内腔中;大弹簧穿过垫套的内孔,并插在控制活塞的下盲孔之中;
所述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适用于压铸机的压射系统,可充当压射缸无杆腔的进油控制阀和增压缸小活塞腔的保压阀,所述主阀的进油口与压射蓄能器的储液腔相连,所述主阀的出油口分别与压射缸的无杆腔、增压缸的小活塞腔的出油口相连,所述先导阀的回油口与油箱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节流阀可用第一、第二节流器代替,所述第一节流器位于中级阀的控制油口与初级阀的工作油口之间的油孔内,所述第二节流器位于所述中级阀的差动阀芯之中的油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级阀是内置有第二节流器的插装阀,包括:
阀套,阀套呈三段阶梯圆状,包括大直径段、中间段和小直径段三部分;在大、小直径的外端中心处,分别向内设有同轴相连的大阀孔和小阀孔,此大、小阀孔的外端口即中级阀的控制油口和工作口;大阀孔的深度在大直径段区域之内,此孔的内端还切有一第二环形槽;在大直径段的外圆上切有一第三环形槽,其轴向位置与第二环形槽相同; 在第三环形槽的底部设有与第二环形槽交叉的多个油道孔,即中级阀的回油口;在中间段之内的小阀孔上切有一第四环形槽;在中间段的外圆上设有与第四环形槽交叉的多个油道孔,即中级阀的进油口;
差动阀芯,差动阀芯呈两段阶梯圆状,由大柱塞和小柱塞两段同轴连体构成;在小柱塞外端面的内侧中心依次设有内圆孔和螺纹孔;在小柱塞的外圆上设有与内圆孔内端交叉的多个油道孔;在小柱塞的外圆上设有与螺纹孔顶端交叉的多个油道孔;上述大、小柱塞段插装在上述阀套的大、小阀孔之中,它们之间的配合是间隙配合;
第二节流器,第二节流器是中心设有节流小孔的螺塞,第二节流器位于差动阀芯的螺纹孔之中。
CN201710792898.4A 2017-09-05 2017-09-05 一种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 Active CN1075754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92898.4A CN107575428B (zh) 2017-09-05 2017-09-05 一种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92898.4A CN107575428B (zh) 2017-09-05 2017-09-05 一种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5428A CN107575428A (zh) 2018-01-12
CN107575428B true CN107575428B (zh) 2023-08-11

Family

ID=61029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92898.4A Active CN107575428B (zh) 2017-09-05 2017-09-05 一种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754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6531B (zh) * 2019-10-16 2024-03-15 湖南鸿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油路控制的液控换向阀
CN115674608B (zh) * 2023-01-03 2023-05-09 山西斯普瑞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硫化鞋机开合模自调专用阀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32063A (en) * 1960-03-29 1962-05-01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 Combined check and choke valve device
JP2012077890A (ja) * 2010-10-05 2012-04-19 Marol Ltd パイロットチェック弁
CN102562699A (zh) * 2011-12-16 2012-07-11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平衡阀、液压缸伸缩控制回路以及起重机
CN103089725A (zh) * 2011-10-27 2013-05-08 泊姆克(天津)液压有限公司 一种二通插装式振动阀及电液控制单元
CN103671325A (zh) * 2013-12-11 2014-03-26 常德中联重科液压有限公司 换向阀、液压执行元件换向控制回路及工程机械
CN103671323A (zh) * 2013-12-05 2014-03-26 柳工无锡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电比例控制和压力补偿的压路机开式振动阀
CN104879334A (zh) * 2015-04-23 2015-09-02 凯迈(洛阳)测控有限公司 活塞升降机构及其液压控制装置
CN206129740U (zh) * 2016-09-29 2017-04-26 曾婷 高压气瓶疲劳试验液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32063A (en) * 1960-03-29 1962-05-01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 Combined check and choke valve device
JP2012077890A (ja) * 2010-10-05 2012-04-19 Marol Ltd パイロットチェック弁
CN103089725A (zh) * 2011-10-27 2013-05-08 泊姆克(天津)液压有限公司 一种二通插装式振动阀及电液控制单元
CN102562699A (zh) * 2011-12-16 2012-07-11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平衡阀、液压缸伸缩控制回路以及起重机
CN103671323A (zh) * 2013-12-05 2014-03-26 柳工无锡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电比例控制和压力补偿的压路机开式振动阀
CN103671325A (zh) * 2013-12-11 2014-03-26 常德中联重科液压有限公司 换向阀、液压执行元件换向控制回路及工程机械
CN104879334A (zh) * 2015-04-23 2015-09-02 凯迈(洛阳)测控有限公司 活塞升降机构及其液压控制装置
CN206129740U (zh) * 2016-09-29 2017-04-26 曾婷 高压气瓶疲劳试验液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5428A (zh) 2018-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078249A1 (zh) 集成液压阀组、液压驱动系统及混凝土泵
KR20030032042A (ko) 유압프레스의 제어장치 및 상기 제어장치의 작동방법
CN203532360U (zh) 液压增压系统
JP2009508060A (ja) ピストン・シリンダ機構用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02287412B (zh) 一种超高压比例泄压阀
CN107575428B (zh) 一种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
JP6061161B2 (ja) 液圧式押出加工機及び液圧式押出加工機を作動させる方法
CN101048598B (zh) 先导式单向阀
CN204628680U (zh) 汽车尾板用恒负载压力补偿阀
CN107427909A (zh) 增压器装置、压铸机铸造单元和操作方法
JP2014532843A (ja) 油圧式増圧シリンダー
CN204658879U (zh) 一种模内功能组件的油压增压系统
CN202301250U (zh) 一种超高压比例泄压阀
KR100887621B1 (ko) 유압프레스
US5586435A (en) Hydraulic closed loop control system
CN207513972U (zh) 一种无冲击型电液控单向阀
CN201999543U (zh) 翻车机压车机构液压控制系统
CN102330714B (zh) 负载反馈控制阀
CN113426981B (zh) 压射减速装置、压铸设备
CN216278724U (zh) 一种快速释放液压能量的闭式泵控制系统
CN201275860Y (zh) 注塑机开合模液压回路系统
CN108533537A (zh) 一种全液压制动充液阀组及其控制系统
CN210880725U (zh) 开锁模液压控制系统和模压成型设备
EP0327666A1 (de) Hydraulischer Antrieb
RU2056550C1 (ru) Гидроприво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