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31519U - 一种清洁机器人及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洁机器人及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31519U
CN219331519U CN202320425089.0U CN202320425089U CN219331519U CN 219331519 U CN219331519 U CN 219331519U CN 202320425089 U CN202320425089 U CN 202320425089U CN 219331519 U CN219331519 U CN 2193315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water
cleaning
cleaning robot
peristaltic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2508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增飞
夏昌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2508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315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315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315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及清洁设备,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清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第一清水箱、阀门组件、第一水管组件、第一蠕动泵和喷洒件。阀门组件包括电磁阀;第一水管组件包括第一水管、两个第一水管支路和四个第二水管支路,第一水管通过电磁阀分别与两个第一水管支路连接;四个第二水管支路其中的两个第二水管支路还与第一蠕动泵连接;四个第二水管支路剩余的两个第二水管支路分别与喷洒件和第一清水箱连接,喷洒件用于朝向清洁机器人的拖布喷洒清水。本申请提供的清洁机器人,有效提升了拖布湿润效果,从而起到良好的拖地效果,进而提升了清洁效果,同时还简化了水路结构,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清洁机器人及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机器人及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采用扫地机器人来代替人工完成扫地、吸尘、拖地等工作,以减轻人们清洁地面的工作负担,扫地机器人能够缓解体力劳累,使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扫地机器人通常设有拖布和清水箱,清水箱中的清水能够流向拖布使拖布湿润,以提升拖地效果,拖布脏污或清水箱无水后,扫地机器人进入基站,在基站对拖布进行清洗或对清水箱加注清水。
现有技术中,拖布一般设置在清水箱的底部,且清水箱开设有疏水孔,扫地机器人离开基站进行拖地工作时,清水箱内的清水在重力作用下经疏水孔流向拖布以使拖布湿润,从而实现其拖地功能。然而,现有技术中清水在重力作用下经疏水孔流向拖布使拖布湿润的方式存在拖布湿润效果不佳的问题,导致清洁效果较差。同时,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设置两条独立的水路以分别实现在基站对拖布进行清洗或对清水箱加注清水的功能,存在结构复杂和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及清洁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清水在重力作用下经疏水孔流向拖布使拖布湿润的方式存在拖布湿润效果不佳,导致清洁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以及结构复杂和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
机器人主体,具有注水口;
第一清水箱,设置于所述机器人主体内且与所述注水口连通,用于容置清水;
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电磁阀;
第一水管组件,所述第一水管组件包括第一水管、两个第一水管支路和四个第二水管支路,所述第一水管通过所述电磁阀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水管支路连接;
第一蠕动泵,所述四个第二水管支路其中的两个第二水管支路还与所述第一蠕动泵连接;
喷洒件,所述四个第二水管支路剩余的两个第二水管支路分别与所述喷洒件和所述第一清水箱连接,所述喷洒件用于朝向清洁机器人的拖布喷洒清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门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阀和第二连接阀,所述两个第一水管支路中的一者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阀与所述四个第二水管支路的两个第二水管支路连接,另一者与所述四个第二水管支路的剩余两个第二水管支路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第一水管支路包括第二水管和第三水管,所述四个第二水管支路包括第四水管、第五水管、第六水管和第七水管;
所述第四水管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阀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蠕动泵与所述第五水管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阀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水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阀和所述第一清水箱连接,所述第七水管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阀和所述喷洒件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机器人还包括第一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清水箱内,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清水箱内清水的水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机器人还包括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磁阀和所述第一蠕动泵电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机器人还包括第二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清洁机器人是否位于清洁基站内,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洒件朝向所述拖布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喷水孔,多个所述喷水孔呈阵列排布设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清洁基站及如上所述的清洁机器人,所述清洁基站包括第二清水箱、第二蠕动泵和第二水管组件,所述第二水管组件包括第八水管和第九水管,所述第八水管通过所述第二蠕动泵与所述第九水管连接,所述第八水管远离所述第二蠕动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清水箱连接,所述第九水管远离所述第二蠕动泵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注水口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基站还包括第三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三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清洁机器人是否位于所述清洁基站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基站还包括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蠕动泵和所述第三检测传感器电连接。
本申请的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提出一种清洁机器人,第一水管通过电磁阀分别与两个第一水管支路连接,四个第二水管支路其中的两个第二水管支路还与第一蠕动泵连接,四个第二水管支路剩余的两个第二水管支路分别与喷洒件和第一清水箱连接。这样,当第一清水箱内清水不足或无清水时,清洁机器人回到清洁基站,机器人主体的注水口与清洁基站对接,使得清洁基站的清水依次经注水口、第一水管、电磁阀、其中一个第一水管支路和其中一个第二水管支路加注到第一清水箱内,实现对第一清水箱加注清水的功能;当第一清水箱内水满时,清洁基站的清水依次经注水口、第一水管、电磁阀、另一个第一水管支路和另一个第二水管支路流向喷洒件,并经喷洒件均匀地喷洒到清洁机器人的拖布上,实现对拖布的自动清洗功能,利用电磁阀的切换实现分流,从而实现对第一清水箱注水及对拖布自动清洗的功能,有效简化了水路结构,从而降低了成本。
通过在第一清水箱与清洁机器人的拖布之间依次设置四个第二水管支路、第一蠕动泵和喷洒件,第一蠕动泵起到压力源的作用,使得第一清水箱内的清水依次经四个第二水管支路和第一蠕动泵高速流向喷洒件,并经喷洒件均匀地喷洒到清洁机器人的拖布上,有效提升了拖布湿润效果,从而起到良好的拖地效果,进而提升了清洁效果。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的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的又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清洁设备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清洁机器人;110-机器人主体;111-注水口;112-拖布;120-第一清水箱;130-阀门组件;131-电磁阀;132-第一连接阀;133-第二连接阀;140-第一水管组件;141-第一水管;142-第二水管;143-第三水管;144-第四水管;145-第五水管;146-第六水管;147-第七水管;148-第一水管支路;149-第二水管支路;150-第一蠕动泵;160-喷洒件;200-清洁基站;210-第二清水箱;220-第二蠕动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模板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100,主要用于清洁设备。该清洁机器人100包括机器人主体110、第一清水箱120、阀门组件130、第一水管组件140、第一蠕动泵150和喷洒件160。
其中,所述机器人主体110具有注水口111;所述第一清水箱120设置于所述机器人主体110内且与所述注水口111连通,用于容置清水;所述阀门组件130包括电磁阀131。
一并参阅图4,所述第一水管组件140包括第一水管141、两个第一水管支路148和四个第二水管支路149,所述第一水管141通过所述电磁阀131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水管支路148连接。
所述四个第二水管支路149其中的两个第二水管支路149还与所述第一蠕动泵150连接。所述四个第二水管支路149剩余的两个第二水管支路149分别与所述喷洒件160和所述第一清水箱120连接,所述喷洒件160用于朝向清洁机器人100的拖布112喷洒清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100,第一水管141通过电磁阀131分别与两个第一水管支路148连接,四个第二水管支路149其中的两个第二水管支路149还与第一蠕动泵150连接,四个第二水管支路149剩余的两个第二水管支路149分别与喷洒件160和第一清水箱120连接。这样,当第一清水箱120内清水不足或无清水时,清洁机器人100回到清洁基站200,机器人主体110的注水口111与清洁基站200对接,使得清洁基站200的清水依次经注水口111、第一水管141、电磁阀131、其中一个第一水管支路148和其中一个第二水管支路149加注到第一清水箱120内,实现对第一清水箱120加注清水的功能;当第一清水箱120内水满时,清洁基站200的清水依次经注水口111、第一水管141、电磁阀131、另一个第一水管支路148和另一个第二水管支路149流向喷洒件160,并经喷洒件160均匀地喷洒到清洁机器人100的拖布112上,实现对拖布112的自动清洗功能,利用电磁阀131的切换实现分流,从而实现对第一清水箱120注水及对拖布112自动清洗的功能,有效简化了水路结构,从而降低了成本。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设置两条独立的水路以分别实现在基站对拖布进行清洗或对清水箱加注清水的功能,导致其结构复杂和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通过在第一清水箱120与清洁机器人100的拖布112之间依次设置四个第二水管支路149、第一蠕动泵150和喷洒件160,第一蠕动泵150起到压力源的作用,使得第一清水箱120内的清水依次经四个第二水管支路149和第一蠕动泵150高速流向喷洒件160,并经喷洒件160均匀地喷洒到清洁机器人100的拖布112上,有效提升了拖布湿润效果,从而起到良好的拖地效果,进而提升了清洁效果。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清水在重力作用下经疏水孔流向拖布使拖布湿润的方式存在拖布湿润效果不佳,导致清洁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在工作过程中,当清洁机器人100离开清洁基站200进行拖地工作时,电磁阀131关闭,第一蠕动泵150工作,使得第一清水箱120内的清水依次经四个第二水管支路149和第一蠕动泵150高速流向喷洒件160,并经喷洒件160均匀地喷洒到清洁机器人100的拖布112上使拖布112湿润,从而实现清洁机器人100的拖地功能。
当第一清水箱120内清水不足或无清水时,清洁机器人100回到清洁基站200,机器人主体110的注水口111与清洁基站200对接,电磁阀131与两个第一水管支路148中的其中一个第一水管支路148的连接端打开,且电磁阀131与另一个第一水管支路148的连接端关闭,第一蠕动泵150停止工作,使得清洁基站200的清水依次经注水口111、第一水管141、电磁阀131、其中一个第一水管支路148和其中一个第二水管支路149加注到第一清水箱120内,从而实现给第一清水箱120加水的功能。
当第一清水箱120内水满时,电磁阀131与其中一个第一水管支路148的连接端关闭,以防止第一清水箱120内清水溢出,且电磁阀131与另一个第一水管支路148的连接端打开,使得清洁基站200的清水依次经注水口111、第一水管141、电磁阀131、另一个第一水管支路148和另一个第二水管支路149高速流向喷洒件160,并经喷洒件160均匀地喷洒到清洁机器人100的拖布112上,从而实现对拖布112的自动清洗功能。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阀门组件130还包括第一连接阀132和第二连接阀133,所述两个第一水管支路148中的一者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阀132与所述四个第二水管支路149的两个第二水管支路149连接,另一者与所述四个第二水管支路149的剩余两个第二水管支路149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阀132和第二连接阀133,能够分别实现其中一个第一水管支路148和其中两个第二水管支路149的连接,以及另外一个第一水管支路148和另外两个第二水管支路149的连接。
示例性的,第一连接阀132和第二连接阀133均可以为三通阀。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两个第一水管支路148包括第二水管142和第三水管143,所述四个第二水管支路149包括第四水管144、第五水管145、第六水管146和第七水管147;
所述第四水管144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阀132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蠕动泵150与所述第五水管145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阀13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水管146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阀132和所述第一清水箱120连接,所述第七水管147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阀133和所述喷洒件160连接。
具体的,在工作过程中,当清洁机器人100离开清洁基站200进行拖地工作时,电磁阀131关闭,第一蠕动泵150工作,使得第一清水箱120内的清水依次经第六水管146、第一连接阀132、第四水管144、第一蠕动泵150、第五水管145、第二连接阀133和第七水管147高速流向喷洒件160,并经喷洒件160均匀地喷洒到清洁机器人100的拖布112上使拖布112湿润,从而实现清洁机器人100的拖地功能。
当第一清水箱120内清水不足或无清水时,清洁机器人100回到清洁基站200,机器人主体110的注水口111与清洁基站200对接,电磁阀131与第三水管143的连接端打开,且电磁阀131与第二水管142的连接端关闭,第一蠕动泵150停止工作,使得清洁基站200的清水依次经注水口111、第一水管141、电磁阀131、第三水管143、第一连接阀132和第六水管146加注到第一清水箱120内,从而实现给第一清水箱120加水的功能。
当第一清水箱120内水满时,电磁阀131与第三水管143的连接端关闭,以防止第一清水箱120内清水溢出,且电磁阀131与第二水管142的连接端打开,使得清洁基站200的清水依次经注水口111、第一水管141、电磁阀131、第二水管142、第二连接阀133和第七水管147高速流向喷洒件160,并经喷洒件160均匀地喷洒到清洁机器人100的拖布112上,从而实现对拖布112的自动清洗功能。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清洁机器人100还包括第一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清水箱120内,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清水箱120内清水的水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传感器可以为液位检测传感器,以检测第一清水箱120内清水的水位,从而实现检测第一清水箱120内水满、清水不足或无清水的功能。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清洁机器人100还包括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磁阀131和所述第一蠕动泵150电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电磁阀131、第一蠕动泵150和第一检测传感器均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当清洁机器人100离开清洁基站200进行拖地工作时,第一控制器控制电磁阀131关闭并控制第一蠕动泵150工作,使得清水箱内的清水依次经第六水管146、第一连接阀132、第四水管144、第一蠕动泵150、第五水管145、第二连接阀133和第七水管147高速流向喷洒件160,并经喷洒件160均匀地喷洒到清洁机器人100的拖布112上使拖布湿润。
当第一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第一清水箱120内清水不足或无清水时,第一控制器根据第一检测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控制清洁机器人100回到清洁基站200,机器人主体110的注水口111与清洁基站200对接后,第一控制器控制电磁阀131与第三水管143的连接端打开,且控制电磁阀131与第二水管142的连接端关闭,同时控制第一蠕动泵150停止工作,使得清洁基站200的清水依次经注水口111、第一水管141、电磁阀131、第三水管143、第一连接阀132和第六水管146加注到第一清水箱120内。
当第一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第一清水箱120内水满时,第一控制器根据第一检测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控制电磁阀131与第三水管143的连接端关闭,以防止第一清水箱120内清水溢出,且控制电磁阀131与第二水管142的连接端打开,使得清洁基站200的清水依次经注水口111、第一水管141、电磁阀131、第二水管142、第二连接阀133和第七水管147高速流向喷洒件160,并经喷洒件160均匀地喷洒到清洁机器人100的拖布112上。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清洁机器人100还包括第二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清洁机器人100是否位于清洁基站200内,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检测传感器可以为在位检测传感器或光电开关,以检测清洁机器人100是否位于清洁基站200内。当第二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清洁机器人100未处于清洁基站200内时,第一控制器根据第二检测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控制电磁阀131关闭并控制第一蠕动泵150工作,使得第一清水箱120内的清水依次经第六水管146、第一连接阀132、第四水管144、第一蠕动泵150、第五水管145、第二连接阀133和第七水管147高速流向喷洒件160,并经喷洒件160均匀地喷洒到清洁机器人100的拖布112上使拖布湿润。
当第二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清洁机器人100位于清洁基站200内时,第一控制器根据第二检测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控制电磁阀131打开并控制第一蠕动泵150停止工作,同时根据第一检测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控制电磁阀131与第三水管143的连接端打开、控制电磁阀131与第二水管142的连接端关闭,或控制电磁阀131与第三水管143的连接端关闭、控制电磁阀131与第二水管142的连接端打开。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喷洒件160朝向所述拖布112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喷水孔,多个所述喷水孔呈阵列排布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喷洒件160朝向拖布112的一侧开设多个呈阵列排布设置的喷水孔,这样使得喷洒件160能够将清水均匀地喷洒在清洁机器人100的拖布112上,有效提升了拖布112的湿润效果,从而起到良好的拖地效果及自动清洗效果,进而提升了清洁效果。
如图5所示,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清洁基站200及以上实施例中的清洁机器人100,清洁基站200与清洁机器人100构成清洁设备,清洁基站200用于对清洁机器人100的拖布112进行清洗以及对清洁机器人100的第一清水箱120加注清水,以便清洁机器人100进行下一次的清洁作业。示例性的,清洁机器人100可以是扫地机器人、具有扫地功能的吸尘器、玻璃面或墙面清洁机器人等。
其中,所述清洁基站200包括第二清水箱210、第二蠕动泵220和第二水管组件,所述第二水管组件包括第八水管和第九水管,所述第八水管通过所述第二蠕动泵220与所述第九水管连接,所述第八水管远离所述第二蠕动泵22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清水箱210连接,所述第九水管远离所述第二蠕动泵220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注水口111连接。
所述清洁基站200还包括第三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三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清洁机器人100是否位于所述清洁基站200内。示例性的,第三检测传感器可以为在位检测传感器或光电开关。
所述清洁基站200还包括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蠕动泵220和所述第三检测传感器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清水箱120内清水不足或无清水时,清洁机器人100回到清洁基站200,机器人主体110的注水口111与清洁基站200的第九水管对接,电磁阀131与第三水管143的连接端打开,且电磁阀131与第二水管142的连接端关闭,第一蠕动泵150停止工作,同时第二控制器根据第三检测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控制第二蠕动泵220工作,第二蠕动泵220作为压力源,使得第二清水箱210的清水依次经第八水管、第二蠕动泵220、第九水管、注水口111、第一水管141、电磁阀131、第三水管143、第一连接阀132和第六水管146加注到第一清水箱120内,从而实现给第一清水箱120加水的功能。
当第一清水箱120内水满时,电磁阀131与第三水管143的连接端关闭,以防止第一清水箱120内清水溢出,且电磁阀131与第二水管142的连接端打开,同时第二蠕动泵220继续工作作为压力源,使得第二清水箱210的清水依次经第八水管、第二蠕动泵220、第九水管、注水口111、第一水管141、电磁阀131、第二水管142、第二连接阀133和第七水管147高速流向喷洒件160,并经喷洒件160均匀地喷洒到清洁机器人100的拖布112上,从而实现对拖布112的自动清洗功能。
当清洁机器人100离开清洁基站200进行拖地工作时,机器人主体110的注水口111与清洁基站200的第九水管分离,第二控制器根据第三检测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控制第二蠕动泵220停止工作,以避免第二清水箱210内的清水泄漏浪费。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器人主体,具有注水口;
第一清水箱,设置于所述机器人主体内且与所述注水口连通,用于容置清水;
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电磁阀;
第一水管组件,所述第一水管组件包括第一水管、两个第一水管支路和四个第二水管支路,所述第一水管通过所述电磁阀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水管支路连接;
第一蠕动泵,所述四个第二水管支路其中的两个第二水管支路还与所述第一蠕动泵连接;
喷洒件,所述四个第二水管支路剩余的两个第二水管支路分别与所述喷洒件和所述第一清水箱连接,所述喷洒件用于朝向清洁机器人的拖布喷洒清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阀和第二连接阀,所述两个第一水管支路中的一者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阀与所述四个第二水管支路的两个第二水管支路连接,另一者与所述四个第二水管支路的剩余两个第二水管支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水管支路包括第二水管和第三水管,所述四个第二水管支路包括第四水管、第五水管、第六水管和第七水管;
所述第四水管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阀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蠕动泵与所述第五水管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阀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水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阀和所述第一清水箱连接,所述第七水管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阀和所述喷洒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器人还包括第一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清水箱内,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清水箱内清水的水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器人还包括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磁阀和所述第一蠕动泵电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器人还包括第二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清洁机器人是否位于清洁基站内,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件朝向所述拖布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喷水孔,多个所述喷水孔呈阵列排布设置。
8.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洁基站及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机器人,所述清洁基站包括第二清水箱、第二蠕动泵和第二水管组件,所述第二水管组件包括第八水管和第九水管,所述第八水管通过所述第二蠕动泵与所述第九水管连接,所述第八水管远离所述第二蠕动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清水箱连接,所述第九水管远离所述第二蠕动泵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注水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基站还包括第三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三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清洁机器人是否位于所述清洁基站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基站还包括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蠕动泵和所述第三检测传感器电连接。
CN202320425089.0U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清洁机器人及清洁设备 Active CN2193315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25089.0U CN219331519U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清洁机器人及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25089.0U CN219331519U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清洁机器人及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31519U true CN219331519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07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25089.0U Active CN219331519U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清洁机器人及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315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54371B (zh) 机器人洗地系统
TWM557582U (zh) 用於濕式清潔設備之基座
EP1915941A2 (en) Instantaneous mix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injection/extraction cleaning machine with pre-washing function
CN207919694U (zh) 一种马桶
CN209011057U (zh) 一种扫路车用虹吸式并联水箱及扫路车
KR20240033259A (ko) 기지국 및 청소 로봇 시스템
CN215502793U (zh) 注水系统及基站
CN113331746A (zh) 注水系统、基站及控制方法
CN219331519U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及清洁设备
CN114557627B (zh) 一种清洁方法
US8959705B2 (en) Robot for cleaning smooth surfaces
KR101780681B1 (ko) 세라믹스 복합체를 가지는 실린더 장치, 이 실린더 장치를 가지는 순환 장치 및 코팅 장치
CN208590997U (zh) 一种水箱以及具有其的清洁装置
WO2021121369A1 (zh) 擦地机及擦地机清洁坞
CN113243849A (zh) 清洁设备、供应装置及清洁系统
CN206586899U (zh) 清洁机器人
US7954200B2 (en) Constant head device for a cleaning machine
CN208491981U (zh) 地面清洗机
CA1264511A (en) Vacuum cleaning apparatus
CN215914425U (zh) 一种清洁设备基站
CN110974093B (zh) 一种清洁、补水两用式清洁坞
CN208449735U (zh) 一种喷涂机清洗机构
CN219699828U (zh) 基站和清洁系统
CN216652200U (zh) 基站用泵送结构及基站
CN216933018U (zh) 清洁设备及水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