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取油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桃油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取油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代制油工艺方法一般有压榨法、有机溶剂浸提法、水剂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而核桃取油最常用的方法是机械压榨法,所述机械压榨法具有工艺简单、配套设备少和生产灵活等特点,但是存在核桃仁的出油率低以及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尤其是核桃蛋白变性严重、残油率高,再利用价值低等诸多缺点。
而传统水剂法则是利用油料中的非油成分对于油和水“亲和力”的差异,同时利用油水比重不同而将油脂与蛋白质等分离出来的方法。传统水剂法主要包括脱皮、研磨、浸提、分离、破乳、脱水等工艺过程。所述水剂法的工艺条件温和,在取油的同时可得到变性轻微的蛋白。
与其他方法相比,传统水剂法取油具有明显的优点:蛋白质变性程度低,可较好地保持天然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同时工艺过程简化,生产安全有保障;另外作为一种物理方法,以水作为溶剂,对产品不会产生污染。
但传统的水剂法也有很多缺点:出油率低,生产效率低,取油时用水量大,饼粕难于被利用,从而造成了很大浪费,核桃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
由此可见,研制水剂法取油的专业化设备,以优化传统水剂法取油工艺,提升加工效率及加工品质,形成改进的水取油技术,是解决核桃取油问题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取油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种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取油机,包括磨浆机和提取装置:所述磨浆机,用于将原料磨碎成料浆;所述提取装置,设置于所述磨浆机的出料口处,用于对所述料浆基于水剂法进行取油。
通过上述结构,可实现对核桃等原料基于水剂法,自动进行水取油技术处理的技术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取油机还包括自动进料装置,所述自动进料装置设置于所述磨浆机的进料口处,包括电机、输送蛟龙和喂料斗;所述输送蛟龙设置于所述喂料斗中,连接所述喂料斗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喂料斗的出料口连接所述磨浆机的进料口,所述输送蛟龙远离所述喂料斗的出料口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
优选的,所述输送蛟龙为立式输送蛟龙,所述喂料斗为锥形喂料斗,所述锥形喂料斗的进料口径大于所述锥形喂料斗的出料口径,通过立式结构,节约了设备占地面积;
优选的,所述电机包括调速装置,用于调节输送蛟龙的输送速度,进而调节进料量。
优选的,所述磨浆机为磨粉机,属于现有技术,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磨粉机的电机运转时,驱动连接轴以及磨盘一起运转,待磨物料从料斗进入磨粉套,磨盘蛟龙与磨粉套相对运动使物料绞碎成小块颗粒,然后进入两块磨片之间,通过磨片齿纹的相对运动,使小块颗粒被粉碎成细小的粉状颗粒,所述粉状颗粒从磨片的齿沟流出后甩向磨粉机内壁,并被刮板刮下后从出料口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提取装置内设置有螺旋叶片,用于搅拌料浆。
优选的,所述螺旋叶片包括左旋螺旋叶片和右旋螺旋叶片,所述左旋螺旋叶片和所述右旋螺旋叶片并排设置在所述提取装置内。
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快速、循环、均匀地搅拌料浆。
进一步地,所述提取装置还包括电加热板,所述电加热板设置于所述提取装置的外壁。
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对提取装置进行加热,达到水剂法取油的工艺温度。
优选的,所述提取装置包括提取槽,用于盛放料浆并进行搅拌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提取槽为W形结构,并在所述提取槽的两个内腔凹底内分别平行布设螺旋叶片,这样使提取装置的结构简洁紧凑,且有利于料浆与螺旋叶片充分接触,进而被充分搅拌。
进一步地,所述提取槽的内壁设置有温度探测装置,用于显示所述提取槽内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取油机还包括加水装置,所述加水装置包括水箱和水泵:所述水箱中设置有电加热设备,用于使水升温;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接外部水源,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水箱的进水口,所述水箱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提取装置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水箱还设置有温度探测装置,用于显示所述水箱中的热水温度。
通过上述装置,便于对提取装置加入热水。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取油机还包括排放装置,所述排放装置设置于所述提取装置设有出料口的一端,所述排放装置包括引流罩和盖体:所述引流罩包裹住所述提取装置的端部,所述引流罩的底部设置有引流口;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引流罩的内部,并可移动地覆盖住所述出料口。
通过移动盖体,可以使油及油渣从提取装置的出料口流出并经过引流罩的引流口向下汇聚落下。
优选的,所述盖体面向所述提取装置出料口的一端设有密封圈,用于使盖体盖住所述出料口时进行密封,防止搅拌过程中的料浆从所述出料口外溢出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盖体,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本体固定于所述智能取油机的内部框架上。
通过第一电动推杆,便于实现电动驱动盖体运动,简便灵活地控制提取装置出料口的启闭。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取油机还包括集渣箱,设置在所述提取装置的下方,所述集渣箱包括可拆卸的第一过滤部,用于过滤所述排放装置的引流口流出的粗油,并收集料渣,所述第一过滤部设置于所述集渣箱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部为可拆卸的过滤网,以便根据过滤精度要求,更换不同过滤孔径的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集渣箱还包括振动部,用于实现对料渣的振动筛分,所述振动部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过滤部,所述振动部的本体固定于所述集渣箱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振动部为单向附着式振动器。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取油机还包括集油箱,所述集油箱设置于所述集渣箱的下方,用于盛放经所述集渣箱过滤后的细油。
进一步地,所述集油箱的下方设置有导轨,所述集油箱的底部固定于导轨滑块的一端,所述导轨滑块的另一端设置有废水箱,用于盛放所述提取装置及所述排放装置经水洗后的废水,所述废水从所述排放装置的料口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滑块固定废水箱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导轨滑块,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本体固定于所述智能取油机的内部框架上,用于驱动所述导轨滑块沿导轨轴向移动,用于使所述集油箱或所述废水箱分别到达所述引流罩的引流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取油机还包括抽油装置,设置于所述提取装置下方,所述抽油装置包括第二过滤部和抽油泵:所述第二过滤部的进油口连接所述集油箱,所述第二过滤部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抽油泵的进油口,所述抽油泵的出油口连接外部输油管。
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部为可拆卸的过滤网或过滤棉。
通过上述结构,利于对所述细油进行精细过滤处理而制成精油,然后进行外部灌装存储。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取油机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提取装置的螺旋叶片的输入轴,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减速电机、链条、链轮和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所述链轮与所述输入轴远离所述提取装置的一端固接,所述链条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链轮。
通过上述结构,用于使螺旋叶片转动,进而完成搅拌料浆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取油机还包括配电控制系统,包括配电箱和电脑显示触摸屏:所述电脑显示触摸屏设置于所述智能取油机的上部,用于启闭加工程序、设定和修改工艺参数;所述配电箱设置于所述智能取油机的内部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取油机还包括清洗装置,包括水枪和清洗水泵:所述清洗水泵的进水口连接外部水源,所述清洗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水枪。
通过所述清洗装置,便于人工手持水枪对自动进料装置、磨浆机、提取装置及排放装置进行冲刷清洗。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取油机还包括箱体,用于对上述零部件进行保护和支撑,所述箱体的材质为不锈钢。
又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智能取油机的取油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原料清洗、清除杂质、消毒并根据产能称取原料;
步骤2、开启磨浆机及自动进料装置,将原料分次加入至进料口,磨浆完毕后,关闭磨浆机及自动进料装置,手工清理磨浆机内的料浆残渣;
步骤3、料浆进入提取装置后,加热并搅拌料浆12~16min,加热温度40~90℃,搅拌叶片转速40~80r/min;向提取装置中加入热水,水温为40~90℃,加水过程中搅拌动作不停止,搅拌方式不变,加热条件不变;按照前述加热条件及搅拌方式,继续加热并搅拌5~10min后,排放装置的盖体开启,通过提取装置的出料口排放粗油,排油时间为5~10min;排放粗油完毕后,搅拌叶片旋转使残余料渣移动到提取装置的出料口处进行排除残渣作业,排渣时间为3~5min;
步骤4、将粗油经两级过滤处理,包括粗过滤及精过滤,所述粗过滤用于将分散在粗油中的大颗粒料渣进行分离形成细油,所述精过滤用于将细油中的油相与部分不溶解的碳水化合物所形成的微小固相进行分离形成精油,进行灌装存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消毒的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和/或微波辐射,用于杀灭原料中的细菌,例如大肠杆菌、黄曲霉菌、寄生曲霉菌等,可以有效避免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优选的,通过隧道式紫外线消毒箱对原料进行照射消毒,利用传送带辅送原料,照射时间为3~12min。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叶片以正反转交替方式运行,正转时间3~10s,反转时间3~10s,用于充分搅拌料浆。
进一步地,加入热水时的加水量为料浆重量的10~50%,用于通过热水将原料粉末中的粗油置换析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取油机,结构简洁紧凑,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少,可自动化地对核桃仁进行水取油工艺处理。基于本方案提供的智能取油机,本取油工艺方案整合了研磨、浸提、分离、过滤等工艺过程,采用加热同时双向搅拌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出油效率,相比较传统的取油工艺,本工艺方案出油速度快,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可保持核桃油营养成分基本不被破坏,出油品质好,并且环保无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取油机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的自动进料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提取槽的外形左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提取槽的内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提取装置的右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放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放大说明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油工艺的流程简图。
附图标记:
1-自动进料装置;1a-调速电机;1b-伞齿轮;1c-立式输送蛟龙;1d-锥形喂料斗;2-磨浆机;3-提取装置;31-电加热板;32a-第一螺旋叶片;32b-第二螺旋叶片;33-出料口;34-提取槽;4-加水装置;5-清洗装置;6-抽油装置;7-导轨滑块;8-集油箱;9-集渣箱;10-废水箱;11-第二电动推杆;12-导轨;13-配电控制系统;131-配电箱;132-电脑显示触摸屏;14-驱动装置;141-减速电机;142-链条;143-直齿轮;144-链轮;15-第一电动推杆;16-排放装置;161-引流罩;162-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取油机,包括自动进料装置1、磨浆机2、提取装置3、加水装置4、清洗装置5、抽油装置6、导轨滑块7、集油箱8、集渣箱9、废水箱10、第二电动推杆11、导轨12、配电控制系统13、驱动装置14、第一电动推杆15和排放装置16:
所述智能取油机的外壳材质为不锈钢,所述智能取油机的内部设置有提取装置3,所述提取装置3上方的一端设置有磨浆机2,所述磨浆机2配备有卧式电机,所述卧式电机设置于所述智能取油机的内部,用于驱动所述磨浆机2磨浆作业,所述卧式电机的功率为3kw;所述磨浆机2的运动磨片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述运动磨片上均布有3个刮板,所述刮板用于将磨浆机2内壁上的料浆刮至磨浆机2底部的出料口;磨浆粗细度可以通过旋转磨浆机2上设有的细度调节手轮进行调节;磨浆机2的生产能力可以为30~60kg/h;
所述磨浆机2可以是一种磨粉机,属于现有技术,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当所述卧式电机运转时,驱动连接轴以及磨盘一起运转,待磨物料从料斗进入磨粉套,磨盘蛟龙与磨粉套相对运动使物料绞碎成小块颗粒,然后进入两块磨片之间,通过磨片齿纹的相对运动,使小块颗粒被粉碎成细小的粉状颗粒,所述粉状颗粒从磨片的齿沟流出后甩向磨粉机内壁,并被刮板刮下后从出料口流出;
所述磨粉机可以选用型号为HK-860W的磨粉机,具体技术参数为:电压220V/380V,功率3kw,转速1420r/min,细度20~200目,生产能力30~60kg/h,外形尺寸60×30×45cm,重量63kg。
所述提取装置3上方远离磨浆机2的一端设置有加水装置4,所述加水装置4包括水箱和水泵:所述水箱中设置有电加热设备,用于使水升温;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接外部水源,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水箱的进水口,所述水箱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提取装置3的上方,用于向提取装置3中注水。
通过上述加水装置4,便于对提取装置3加入热水,实现水剂法取油的工艺条件。
如图2所示,所述磨浆机2的进料口处设置有自动进料装置1,所述自动进料装置1包括调速电机1a、伞齿轮1b、立式输送蛟龙1c和锥形喂料斗1d:所述立式输送蛟龙1c设置于所述锥形喂料斗1d中,所述锥形喂料斗1d的出料口连接所述磨浆机2的进料口,所述立式输送蛟龙1c远离所述锥形喂料斗的出料口的一端固接所述伞齿轮1b,所述伞齿轮1b与所述调速电机1a的输出锥齿轴啮合,所述调速电机1a的主体通过支撑板固定于所述智能取油机的顶部,通过调速电机1a可以调节所述立式输送蛟龙1c的输送速度,进而调节进料量。
所述智能取油机的顶部面板处设置有电脑显示触摸屏132,所述电脑显示触摸屏132与所述智能取油机内部的配电箱131连接,共同组成了配电控制系统13,用于启闭加工程序、设定和修改工艺参数,所述智能取油机的顶部面板处还设置有控制按钮,用于开关电源。
所述提取装置3包括提取槽34和电加热板31,所述电加热板31为铝制材料,设置于所述提取槽34的外壁,利于快速为所述提取槽34制热。
如图3所示,所述提取槽34的具体侧视外形是W形,所述提取槽34的内腔底部并排设置有两组螺旋叶片,图中两个十字交叉线即代表螺旋叶片轴心,第一螺旋叶片32a居左,第二螺旋叶片32b局右,通过这种结构,有利于使料浆进行充分搅拌。
如图4所示,从俯视角度观察所述提取槽34内并排设置的两组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螺旋叶片32a的旋向为右旋,所述第二螺旋叶片32b的旋向为左旋,通过上述结构,当两组螺旋叶片旋转时,会使料浆沿着螺旋叶片的旋向进行循环、均匀地搅拌作业。
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搅拌产量及速度需要,调整螺旋叶片的旋向及数量。
如图5所示,所述提取槽34的右端设置有出料口33,用于使从料浆中提取出的粗油、残余料渣以及清洁废水分步流出。所述电加热板31的上部也为W形结构,包裹住所述提取槽34的底部,便于使所述提取槽34均匀、充分地受热。
如图6所示,在所述提取槽34设置有所述出料口33的一端设置有排放装置16,所述排放装置16包括引流罩161和盖体162:所述引流罩161固接于所述提取槽34的端部,所述引流罩161的底部设置有引流口;所述盖体162设置在所述引流罩161的内部,并可移动地覆盖住所述出料口33,所述盖体162远离所述出料口33的一端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穿过所述引流罩161的侧壁通孔。
所述盖体162的突出部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5的输出轴固接,在提取槽34进行搅拌作业时,所述盖体162抵靠在所述出料口33的口沿处,防止料浆从所述出料口33流出;在提取槽34进行排油作业时,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5受程序指令控制,拉动盖体162远离所述出料口33,粗油便从所述出料口33流出,并经引流罩161的导引作用,从所述引流口排出,从而实现了排油功能。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5的下方设置有驱动装置14,所述驱动装置14包括:减速电机141、链条142、直齿轮143和链轮144;所述直齿轮143与所述减速电机141的输出轴键连接,所述减速电机141的本体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智能取油机的内部框架上,2个所述链轮144分别与第一螺旋叶片32a及第二螺旋叶片32b的输入轴键连接,所述第一螺旋叶片32a及第二螺旋叶片32b的输入轴分别穿过所述引流罩161上设置的过孔,所述直齿轮143与2个所述链轮144通过链条142连接,这样减速电机141启动后,可通过链条同步带动所述第一螺旋叶片32a及所述第二螺旋叶片32b转动,实现搅拌功能,螺旋叶片的转速可达到60r/min。
所述驱动装置14的下方设置有配电箱131,所述配电箱131包括电源、PLC等电器件,用于存储、处理程序指令,与设置于智能取油机顶部的电脑显示触摸屏132电连接。
所述排放装置16的下方设置有集渣箱9,所述集渣箱9包括可拆卸的第一过滤网和单向附着式振动器。所述第一过滤网用于排油作业时,过滤从所述引流罩161的引流口流出的粗油;并可在排油后的排渣作业时,收集料渣。所述第一过滤部设置于所述集渣箱9的底部,可根据过滤精度要求,更换不同过滤孔径的过滤网。所述单向附着式振动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框架,用于实现对料渣的振动筛分。
所述集渣箱9的下部可拆卸地连接有集油箱8,所述集油箱8用于盛放经所述集渣箱9过滤后的细油。
所述集油箱8的下方设置有导轨12,所述集油箱8的底部固定于导轨滑块7的一端,所述导轨滑块7的另一端设置有废水箱10。所述废水箱10,用于在清洁作业时,盛放所述提取装置3及所述排放装置16经水冲洗后的废水,所述废水也是从所述引流罩161的引流口排出。
所述导轨滑块7固定废水箱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11,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导轨滑块7,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1的本体固定于所述智能取油机的内部框架上,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1用于驱动所述导轨滑块7沿导轨12轴向移动,从而使所述集油箱8或所述废水箱10分别到达所述引流罩161的引流口下方。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实现集油箱8、集渣箱9与废水箱10处于排油、排渣与清洁排水三种工况时,快速自动地到达位于引流罩161下方的接收工位。
所述智能取油机靠近提取装置3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清洗装置5,所述清洗装置5包括水枪和清洗水泵:所述清洗水泵的进水口连接外部水源,所述清洗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水枪。
通过所述清洗装置5,便于人工手持水枪对自动进料装置1、磨浆机2、提取装置3及排放装置16等位置进行冲刷清洗。
所述清洗装置5的上方设置有抽油装置6,所述抽油装置6包括第二过滤网和抽油泵:所述抽油泵的进油口连接所述集油箱8,所述抽油泵的出油口连接外部输油管,所述第二过滤网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抽油泵中,用于将从集油箱8中抽取的所述细油过滤成精油,然后再进行外部灌装存储。
当然,所述第二过滤网还可以采用过滤棉等公知的其他方法,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智能取油机的取油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手工清洗和称重:原料清洗、清除核桃仁中的核桃壳、霉变仁等杂质,通过隧道式紫外线消毒箱对原料进行照射消毒,照射时间范围为3~12min,然后根据智能取油机的产能称取原料;
步骤2、自动磨浆:开启磨浆机2及自动进料装置1,将称重后的原料分次加入至进料口,磨浆完毕后,关闭磨浆机2及自动进料装置1,打开磨浆机2的活动盖,手工清理磨浆机2内的料浆残渣;
步骤3、基于水剂法自动取油,具体包括:
步骤31、料浆自动进入到提取装置3后,电加热板31及两组螺旋叶片开启,加热并搅拌提取槽34中的料浆12~16min,加热温度控制在70~80℃范围内,两组螺旋叶片正反转搅拌交替进行,正转时间4s,反转时间5s,两组螺旋叶片转速60r/min;
步骤32、向提取槽34中加入热水,加水量为料浆重量的20~38%,水温控制在70~80℃范围内,加水过程中搅拌动作不停止,搅拌方式不变,加热条件不变;
步骤33、按照前述搅拌方式及加热条件,继续搅拌并加热5min;
步骤34、排放装置4自动打开盖体162排放粗油,排放粗油时间为5~10min,直至粗油排净;
步骤35、两组螺旋叶片旋转,使残余料渣移动到提取槽34的出料口33处进行排除残渣作业,排渣时间为3~5min,直至料渣排净;
步骤4、自动过滤并包装:将所述粗油依次经粗过滤处理及精过滤处理,所述粗过滤处理用于将分散在粗油中的大颗粒料渣进行分离形成细油,所述精过滤处理用于将细油中的油相与部分不溶解的碳水化合物所形成的微小固相进行分离形成精油,制成精油后再进行灌装存储。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从核桃原料中提炼出核桃油,油脂出油率高达55.2~56.8%,已非常接近核桃中60%的粗脂肪含量,极大地避免了核桃脂肪的浪费。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及效果说明:
实施过程:
选取云南主栽的某核桃品种,人工清除脱壳核桃仁中的残留壳和霉变仁,控制核桃仁的含水量维持在4%~9%左右,根据智能取油机产能,称取10kg脱壳核桃仁;
开启磨浆机2、自动进料装置1,将已称重的脱壳核桃仁分次加入自动进料装置1的锥形喂料斗1d进料口,脱壳核桃仁进入磨浆机2后开始磨浆;
磨浆完毕后,关闭自动进料装置1和磨浆机2,打开磨浆机2的活动盖,清理磨浆机2内腔的料浆,清理完毕后,盖好活动盖;
开启智能取油机面板上的启动按钮,点击电脑显示触摸屏132内显示的“确认”键,再点击电脑显示触摸屏132内显示的“开启”键,所述智能取油机按照“自动模式”开始运行;
“自动模式”运行结束后,提取槽34内放出的粗油,自动经过粗过滤处理及精过滤处理后得到精油经过抽油泵抽出进行灌装保存。
实施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法与常规的液压法取油及螺旋压榨法取油,在取油效能及取油品质方面的对比如下表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法与常规的液压法取油及螺旋压榨法取油,在油脂功能成分方面的对比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述两个表格的对比可以发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炼油脂的品质更优异,外观更好;省时省力,取油效率更高,与常规取油工艺相比,加工时间可以缩短至常规工时的1/6~1/4,并且所得油脂可直接灌装,不用再进行静置澄清处理;油脂中功能成分含量显著提高,特别是抗氧化成分(生育酚含量)的提高,有利于延长储存期,从而解决核桃油脂易氧化腐败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得到的油粕等残渣清洁无化学污染,可直接加入其他辅料配制成各类高蛋白食品,在基本不丧失营养价值的同时,提升了核桃的利用率,减少了原料浪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