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25192U - 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 - Google Patents

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25192U
CN219325192U CN202320159718.XU CN202320159718U CN219325192U CN 219325192 U CN219325192 U CN 219325192U CN 202320159718 U CN202320159718 U CN 202320159718U CN 219325192 U CN219325192 U CN 2193251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operation platform
main
supporting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597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国强
袁晟哲
米季清
伍家麟
李君臣
丁光兴
于义长
朱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597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251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251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251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56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of vehicle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包括支架、升降机构和升降驱动机构。支架上固定设置有操作平台。升降机构包括在操作平台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操作平台中部的主支撑组件、以及围绕主支撑组件对称设置的至少一对副支撑组件,主支撑组件和副支撑组件间隔排列,其中,主支撑组件的主支撑部和副支撑组件的副支撑部可沿竖直方向分别在与操作平台的表面平齐的第一位置和高于操作平台的表面预定距离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升降驱动机构分别与主支撑组件、副支撑组件电连接,以分别驱动主支撑组件和副支撑组件。本方案可以在保持电机相对安装位置的同时拆卸后副车架,缩短了拆卸时间,在保证操作人员安全的同时,提升汽车维修以及底盘调试效率。

Description

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配工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动化进程的推进,电动车型越来越多,后驱或者四驱电动车型拆卸后副车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电动汽车的后副车架的结构参考图1,包括电机总成01和位于电机总成01周围的后副车架02。
目前的拆卸后副车架02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首先拆卸稳定杆、弹簧、减振器、摆臂、半轴等部分,然后利用额外的举升机构将后副车架02和电机总成01拆下来,然后再由操作人员将电机总成01和副车架总成02吊装至地面,并在地面进行分解。这种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分解工作,操作复杂,工程量大。第二种,将电机总成01和后副车架02脱开后,用绳子将电机总成01吊在车身上,车内需要1名操作人员保证绳子紧紧的拉住电机总成01,车外需要3-4名操作人员同时分解后副车架02,这种操作有很高的安全风险并且很耗费时间。并且,这种方式需要后副车架总成上方的车身是非封闭状态,局限性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后副车架在拆卸时存在操作复杂、安全风险较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包括:支架,支架上固定设置有操作平台;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在操作平台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操作平台中部的主支撑组件、以及围绕主支撑组件对称设置的至少一对副支撑组件,主支撑组件和副支撑组件间隔排列,其中,主支撑组件的主支撑部和副支撑组件的副支撑部可沿竖直方向分别在与操作平台的表面平齐的第一位置和高于操作平台的表面预定距离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及,升降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分别与主支撑组件、副支撑组件电连接,以分别驱动主支撑组件和副支撑组件。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设置有主支撑组件和副支撑组件对电机和后副车架进行托举,并设置有升降驱动机构单独驱动各主支撑组件和副支撑组件。对于后轴装有电机的车辆的后副车架,可以利用主支撑组件和副支撑组件分别对电机和后副车架进行支撑,并在需要拆卸后副车架时将对应的主支撑组件和副支撑组件降低,以拆除后副车架,并控制主支撑组件和副支撑组件依次下降后升起,以在稳定支撑电机的同时将后副车架移出该拆卸工作。因此,本方案提供的拆卸工装可以在保持电机相对安装位置的同时拆卸后副车架,实现了高效率拆卸后副车架,缩短拆卸时间,在保证操作人员安全的同时,提升汽车维修以及底盘调试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操作平台包括固定于支架上的主操作平台、以及在操作平台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主操作平台两侧的两个辅助操作平台;其中,两个辅助操作平台分别与主操作平台的相应端部抵接,并且每个辅助操作平台的端部经由转动机构与主操作平台的相应端部可转动地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在主操作平台的两侧设置辅助操作平台,在使用时可以保证操作平台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并且,辅助操作平台可相对于主操作平台翻转,在不使用时可以将辅助操作平台放下来,便于该拆卸工装的收纳和运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合页、活动合页和枢转轴;其中,固定合页固定于主操作平台的外表面、靠近辅助操作平台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轴套和第二固定轴套;活动合页固定于辅助操作平台的下表面、靠近主操作平台的一侧的中部设置有活动轴套;并且,枢转轴适配于活动轴套内、与活动合页可转动连接,且枢转轴的两端分别适配于第一固定轴套和第二固定轴套内、与固定合页可转动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还包括第一支撑杆;辅助操作平台的内侧表面还设置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自辅助操作平台与主操作平台抵接的相应端部沿辅助操作平台的长度方向朝向远离相应端部的方向延伸;支架上设置有与第一滑轨对应的、沿支架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第一支撑杆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滑轨;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上均设置有第一固定销,以在第一支撑杆带动辅助操作平台转动至与主操作平台平齐的位置时对第一支撑杆进行限位。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支撑杆可以稳定地支撑辅助操作平台。并且,第一支撑杆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滑动连接,也可以在不使用辅助操作平台时方便地将辅助操作平台放下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还包括第二支撑杆,其中,第二支撑杆为伸缩杆;辅助操作平台的另一侧表面还设置有第三滑轨,第三滑轨自辅助操作平台与主操作平台抵接的相应端部沿辅助操作平台的长度方向朝向远离相应端部的方向延伸;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架,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三滑轨;第三滑轨上设有第二固定销,以在第二支撑杆带动辅助操作平台转动至与主操作平台平齐的位置时对第二支撑杆进行限位。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二支撑杆可以稳定地支撑辅助操作平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其中,升降机构包括在操作平台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于主支撑组件两侧的一对副支撑组件;并且,支架呈箱式结构,操作平台固定于支架的顶部支撑板的上表面,支架的底部支撑板的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一液压固定部;主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液压升降杆和主支撑部,其中,第一液压升降杆的一端可移动地连接于第一液压固定部、另一端与主支撑部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主支撑组件两侧的一对副支撑组件呈一字型排列,在保证了支撑稳定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支撑组件的数量,也减少了升降机构占用的空间,使得该拆卸工装更便于收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主支撑部包括支撑构件和多个夹持构件;其中,支撑构件呈水平板状结构,且与第一液压升降杆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支撑构件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多个夹持构件经由相应的螺纹孔与支撑构件可拆卸连接;螺纹孔的数量多于夹持构件的数量。
采用上述方案,当夹持构件与不同位置的螺纹孔连接时,形成的夹持范围不同,由此可以适应不同尺寸大小的后副车架的固定需求,使得该拆卸工作的适用范围更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支架的底部支撑板上还固定设置有与副支撑组件对应的第二液压固定部;每个副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液压升降杆和水平板状的副支撑部,其中,第二液压升降杆的一端可移动地连接于第二液压固定部、另一端与副支撑部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支架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型脚轮组件;其中,多个支撑型脚轮组件均包括:安装顶板,安装顶板与支架固定连接,安装顶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通孔;安装壳体,安装壳体可转动地连接于安装顶板、可相对于安装顶板绕平行于支架的高度方向的轴线旋转,安装壳体在其周向上的一侧经由安装轴与滑轮固定连接;调节螺杆,调节螺杆贯穿安装壳体,且可相对于安装顶板在支架的高度方向上移动;调节螺杆的一端与安装顶板的通孔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调节螺杆上固定有调节齿轮。
采用上述方案,在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型脚轮组件,可以方便地移动该拆卸工装。并且,当拆卸工装被移动至指定位置时,可以利用调节螺杆调节支撑块、使得支撑块与地面接触,滑轮离开地面,保证了拆卸工装在指定的工作位置时不会发生位置的移动。当需要移动该拆卸工作时,只需利用调节螺杆调节支撑块、使得支撑块与地面不接触,且滑轮与地面接触,从而可以方便地移动该拆卸工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预定距离的范围为600mm至1000mm;升降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并且,升降驱动机构设置在支架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案提供的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通过设置有主支撑组件和副支撑组件对电机和后副车架进行托举,并设置有升降驱动机构单独驱动各主支撑组件和副支撑组件。对于后轴装有电机的车辆的后副车架,可以利用主支撑组件和副支撑组件分别对电机和后副车架进行支撑,并在需要拆卸后副车架时将对应的主支撑组件和副支撑组件降低,以拆除后副车架,并控制主支撑组件和副支撑组件依次下降后升起,以在稳定支撑电机的同时将后副车架移出该拆卸工作。因此,本方案提供的拆卸工装可以在保持电机相对安装位置的同时拆卸后副车架,实现了高效率拆卸后副车架,缩短拆卸时间,在保证操作人员安全的同时,提升汽车维修以及底盘调试效率。
进一步,通过在主操作平台的两侧设置辅助操作平台,在使用时可以保证操作平台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并且,辅助操作平台可相对于主操作平台翻转,在不使用时可以将辅助操作平台放下来,便于该拆卸工装的收纳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后副车架拆卸过程的示意图。
现有技术附图标记说明:
01、电机总成;02、后副车架。
本申请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2、操作平台;3、主支撑组件;4、副支撑组件;5、主操作平台;6、辅助操作平台;7、第一支撑杆;8、第一滑轨;9、第一液压升降杆;10、主支撑部;11、第二液压升降杆;12、副支撑部;13、支撑型脚轮组件;14、升降驱动机构;15、电机;16、后副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后副车架在拆卸时存在操作复杂、安全风险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具体地,参考图2。该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包括支架1、升降机构和升降驱动机构。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中,参考图2,支架1上固定设置有操作平台2。支架1用于支撑操作平台2,其与操作平台2固定连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焊接等。操作平台2上可以放置被拆卸下来的后副车架以及其他工具。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中,参考图2,升降机构包括在操作平台2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操作平台2中部的主支撑组件3、以及围绕主支撑组件3对称设置的至少一对副支撑组件4。主支撑组件3和副支撑组件4间隔排列。具体地,对于主支撑组件3和副支撑组件4的数量和排布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任意设置。例如,可以是图2所示的那样,设置一个主支撑组件3和一对副支撑组件4,且主支撑组件3和副支撑组件4呈一字型排布,主支撑组件3与任意一个副支撑组件4之间的距离均相等。当然,主支撑组件3和副支撑组件4也可以呈V字型排布。或者,可以在操作平台2中部、沿着操作平台2的宽度方向设置两个或多个主支撑组件3,并在对应的主支撑组件3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对或多对副支撑组件4,以形成一个支撑组件矩阵。
更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中,参考图3,主支撑组件3的主支撑部10和副支撑组件4的副支撑部12可沿竖直方向分别在与操作平台2的表面平齐的第一位置和高于操作平台的表面预定距离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具体地,主支撑组件3和副支撑组件4均用于支撑电机和后副车架。主支撑部10和副支撑部12为与电机或后副车架接触的部分,且主支撑部10在支撑后副车架时还能对后副车架进行固定。其分别受第一液压升降杆9和第二液压升降杆11的驱动,从而实现沿竖直方向的移动。图2示出了主支撑组件3的主支撑部10和副支撑组件4的副支撑部12在第一位置时的状态。在第一位置时,主支撑组件3的主支撑部10和副支撑组件4的副支撑部12与操作平台2的表面平齐,此时可以将电机或后副车架放置在操作平台2上。图3示出了主支撑组件3的主支撑部10和副支撑组件4的副支撑部12在第二位置时的状态。在第二位置时,主支撑组件3的主支撑部10和副支撑组件4的副支撑部12均高于操作平台2的表面,此时可以将电机或后副车架举升至距离操作平台2的表面预定距离的位置,从而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拆卸操作。更为具体地,预定距离的范围为600mm至1000mm;例如可以是600mm、800mm、1000mm或该范围内的其他距离值。并且,支架1的高度约为1m。因此,主支撑部10和副支撑部12可以将电机或后副车架举升至距离地面1.8m左右的位置,与操作人员站立操作时的高度相匹配,可以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拆卸工作。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中,参考图2,升降驱动机构14分别与主支撑组件3、副支撑组件4电连接,以分别驱动主支撑组件3和副支撑组件4。具体地,参考图3,升降驱动机构14设置在支架1内部,从而可以使得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的外观更简洁。升降驱动机构14为驱动电机,对于其具体型号本实施例不做限制,只要可以实现主支撑组件3、副支撑组件4的举升和下降,且能够满足车辆后桥的托举重量,一般为300kg的托举重量即可。更为具体地,升降驱动机构14可以单独驱动主支撑组件3或任意一个副支撑组件4,即主支撑组件3、副支撑组件4的状态都可以单独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将电机和后副车架举升至不同的高度,便于后副车架的拆卸。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中,参考图4-图14对后副车架16的拆卸过程进行描述。首先,参考图4,将后副车架16通过第一液压升降杆9和第二液压升降杆11将后副车架16举升至距离操作平台2预定距离的位置。此时通过第一液压升降杆9的主支撑部10和第二液压升降杆11的副支撑部12实现对电机15和后副车架16的支撑。其中,第一液压升降杆9的主支撑部10支撑电机15周侧的后副车架16,两个第二液压升降杆11的副支撑部12支撑电机15。同时,第一液压升降杆9的主支撑部10还对后副车架16进行固定。
之后,拆卸后副车架16和电机15的连接部分,以及稳定杆、弹簧、减振器、摆臂、半轴等部分。当上述部件拆卸完成后,降低中间的第一液压升降杆9以将后副车架16降低至最低。
之后,参考图5,拆卸中间的第一液压升降杆9对应的主支撑部10与后副车架16之间的连接,将后副车架16放置在操作平台2上。并升起中间的第一液压升降杆9,利用第一液压升降杆9和第二液压升降杆11同时完成对电机15的托举。
之后,参考图6,降低最左侧的第二液压升降杆11至最低。
之后,参考图7,向右移动后副车架16。
之后,参考图8,升起最左侧的第二液压升降杆11以支撑电机15。此时后副车架16的左侧位于最左侧的第二液压升降杆11和第一液压升降杆9之间。
之后,参考图9,将中间的第一液压升降杆9降到最低。
之后,参考图10,继续向右移动后副车架16。
之后,参考图11,升起中间的第一液压升降杆9以与两侧的第二液压升降杆11共同支撑电机。
之后,参考图12,将最右侧的第二液压升降杆11降到最低。
之后,参考图13,继续向右移动后副车架16,此时后副车架16完全移出,拆卸工作完成。
最后,参考图14,升起最右侧的第二液压升降杆11,以与最左侧的第二液压升降杆11和中间的第一液压升降杆9共同支撑电机1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后副车架16的拆卸过程仅仅是以主支撑组件3设置有一个、副支撑组件4设置有一对的情况进行的示意性地说明。但是,当主支撑组件3的数量多余一个、或副支撑组件4的数量多余一对时,后副车架16的拆卸方式与上述的过程相同。区别仅在于需要依次降低并升高更多的升降杆。并且,上述的后副车架16的拆卸过程是以后副车架16从左至右移动以完全取出的过程为例进行说明的,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后副车架16从右向左移出,具体过程与前述内容描述的过程没有本质区别。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拆卸工装还可以用于后副车架16与电机15的装配。装配过程的顺序与上述的拆卸过程的顺序相反。
更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中,由于设置有主支撑组件3和副支撑组件4对电机15和后副车架16进行托举,并设置有升降驱动机构14单独驱动各主支撑组件3和副支撑组件4。对于后轴装有电机15的车辆的后副车架16,可以在不拆除电机15的同时拆卸后副车架16,实现了高效率拆卸后副车架16,缩短拆卸时间,在保证操作人员安全的同时,提升汽车维修以及底盘调试效率。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中,参考图3,操作平台2包括固定于支架1上的主操作平台5、以及在操作平台2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主操作平台5两侧的两个辅助操作平台6。其中,两个辅助操作平台6分别与主操作平台5的相应端部抵接,并且每个辅助操作平台6的端部经由转动机构与主操作平台5的相应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具有这样的结构,在主操作平台5的两侧设置辅助操作平台6,在使用时可以保证操作平台2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并且,辅助操作平台6可相对于主操作平台5转动,在不使用时可以将辅助操作平台6放下来,便于该拆卸工装的收纳和运输。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中,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合页、活动合页和枢转轴。其中,固定合页固定于主操作平台5的外表面、靠近辅助操作平台6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轴套和第二固定轴套。活动合页固定于辅助操作平台6的下表面、靠近主操作平台5的一侧的中部设置有活动轴套。并且,枢转轴适配于活动轴套内、与活动合页可转动连接,且枢转轴的两端分别适配于第一固定轴套和第二固定轴套内、与固定合页可转动地连接。利用上述结构,辅助操作平台6可以实现相对于主操作平台5绕枢转轴的轴线转动。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参考图3,还包括第一支撑杆7。辅助操作平台6的内侧表面还设置有第一滑轨8。该辅助操作平台6的内侧表面也即辅助操作平台6在展开状态时的下表面。第一滑轨8自辅助操作平台6与主操作平台5抵接的相应端部沿辅助操作平台6的长度方向朝向远离相应端部的方向延伸。支架1上设置有与第一滑轨8对应的、沿支架1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图中未示出)。第一支撑杆7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8、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滑轨。第一滑轨8和第二滑轨上均设置有第一固定销(图中未示出),以在第一支撑杆7带动辅助操作平台6转动至与主操作平台5平齐的位置时对第一支撑杆7进行限位。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对第一支撑杆7、第一滑轨8和第二滑轨的数量不作限制,可以仅为每个辅助操作平台6设置一组第一支撑杆7和滑轨,也可以在每个辅助操作平台6在操作平台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位置处均设置第一支撑杆7和滑轨,以提高辅助操作平台6支撑的稳定性。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支撑杆,其中,第二支撑杆为伸缩杆。辅助操作平台6的另一侧表面还设置有第三滑轨,第三滑轨自辅助操作平台6与主操作平台5抵接的相应端部沿辅助操作平台6的长度方向朝向远离相应端部的方向延伸。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架1,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三滑轨。第三滑轨上设有第二固定销,以在第二支撑杆带动辅助操作平台6转动至与主操作平台5平齐的位置时对第二支撑杆进行限位。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中,参考图3,升降机构包括在操作平台2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于主支撑组件3两侧的一对副支撑组件4。也就是说,主支撑组件3两侧的一对副支撑组件4呈一字型排列。具有这样的结构,在保证了支撑稳定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支撑组件的数量,也减少了升降机构占用的空间,使得该拆卸工装更便于收纳。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中,参考图3,支架1呈箱式结构,操作平台2固定于支架1的顶部支撑板的上表面,支架1的底部支撑板的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一液压固定部(图中未示出)。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中,参考图3,主支撑组件3包括第一液压升降杆9和主支撑部10。其中,第一液压升降杆9的一端可移动地连接于第一液压固定部、另一端与主支撑部10可拆卸连接。主支撑部10与第一液压升降杆9可以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液压升降杆9以驱动电机为动力源,通过双向齿轮泵输出压力油,经油路集成模块的控制,压力油被传输至油缸,从而实现第一液压升降杆9的往复运动。具有这样的结构,第一液压升降杆9的控制精度更高,对电机15和后副车架16的支撑也就更稳定。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中,参考图3,主支撑部10包括支撑构件和多个夹持构件。其中,支撑构件呈水平板状结构,且与第一液压升降杆9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支撑构件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多个夹持构件经由相应的螺纹孔与支撑构件可拆卸连接。具体地,螺纹孔的数量多于夹持构件的数量。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在水平板状的支撑构件上设置多个螺纹孔,螺纹孔可以是沿着支撑构件的周向呈同心环状地排列,也可以理解为呈回字形排列。当夹持构件与不同位置的螺纹孔连接时,形成的夹持范围不同,由此可以适应不同尺寸大小的后副车架16的固定需求。夹持构件可以是立柱,或Γ型结构。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中,参考图3,支架1的底部支撑板上还固定设置有与副支撑组件4对应的第二液压固定部。每个副支撑组件4包括第二液压升降杆11和水平板状的副支撑部12,其中,第二液压升降杆11的一端可移动地连接于第二液压固定部、另一端与副支撑部12可拆卸连接。需要理解的是,副支撑部12上也可以连接支撑构件,以对电机15和后副车架16进行更好地支撑。当然,副支撑部12上也可以不连接支撑构件,以达到简化结构、降低成本的效果。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中,参考图3,支架1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型脚轮组件13。其中,多个支撑型脚轮组件13均包括安装顶板、安装壳体和调节螺杆。并且,本实施例中,优选在支架1的四角处各设置一个支撑型脚轮组件13。具体地,安装顶板与支架1固定连接,安装顶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通孔。安装壳体可转动地连接于安装顶板、可相对于安装顶板绕平行于支架1的高度方向的轴线旋转,安装壳体在其周向上的一侧经由安装轴与滑轮固定连接。调节螺杆贯穿安装壳体,且可相对于安装顶板在支架1的高度方向上移动。调节螺杆的一端与安装顶板的通孔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调节螺杆上固定有调节齿轮。由于在支架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型脚轮组件13,可以方便地移动该拆卸工装。并且,当拆卸工装被移动至指定位置时,可以利用调节螺杆调节支撑块、使得支撑块与地面接触,滑轮离开地面,保证了拆卸工装在指定的工作位置时不会发生位置的移动。当需要移动该拆卸工作时,只需利用调节螺杆调节支撑块、使得支撑块与地面不接触,且滑轮与地面接触,从而可以方便地移动该拆卸工装。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设置有操作平台;
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在所述操作平台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操作平台中部的主支撑组件、以及围绕所述主支撑组件对称设置的至少一对副支撑组件,所述主支撑组件和所述副支撑组件间隔排列,其中,所述主支撑组件的主支撑部和所述副支撑组件的副支撑部可沿竖直方向分别在与所述操作平台的表面平齐的第一位置和高于所述操作平台的表面预定距离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主支撑组件、所述副支撑组件电连接,以分别驱动所述主支撑组件和所述副支撑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架上的主操作平台、以及在所述操作平台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主操作平台两侧的两个辅助操作平台;其中
两个所述辅助操作平台分别与所述主操作平台的相应端部抵接,并且每个所述辅助操作平台的端部经由转动机构与所述主操作平台的相应端部可转动地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合页、活动合页和枢转轴;其中
所述固定合页固定于所述主操作平台的外表面、靠近所述辅助操作平台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轴套和第二固定轴套;
所述活动合页固定于所述辅助操作平台的下表面、靠近所述主操作平台的一侧的中部设置有活动轴套;并且
所述枢转轴适配于所述活动轴套内、与所述活动合页可转动连接,且所述枢转轴的两端分别适配于所述第一固定轴套和所述第二固定轴套内、与所述固定合页可转动地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杆;
所述辅助操作平台的内侧表面还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自所述辅助操作平台与所述主操作平台抵接的相应端部沿所述辅助操作平台的长度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相应端部的方向延伸;
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轨对应的、沿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
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上均设置有第一固定销,以在所述第一支撑杆带动所述辅助操作平台转动至与所述主操作平台平齐的位置时对所述第一支撑杆进行限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杆,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杆为伸缩杆;
所述辅助操作平台的另一侧表面还设置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自所述辅助操作平台与所述主操作平台抵接的相应端部沿所述辅助操作平台的长度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相应端部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滑轨;
所述第三滑轨上设有第二固定销,以在所述第二支撑杆带动所述辅助操作平台转动至与所述主操作平台平齐的位置时对所述第二支撑杆进行限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在所述操作平台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主支撑组件两侧的一对副支撑组件;并且
所述支架呈箱式结构,所述操作平台固定于所述支架的顶部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支架的底部支撑板的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一液压固定部;
所述主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液压升降杆和主支撑部,其中
所述第一液压升降杆的一端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压固定部、另一端与所述主支撑部可拆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部包括支撑构件和多个夹持构件;其中
所述支撑构件呈水平板状结构,且与所述第一液压升降杆的端部可拆卸连接;
所述支撑构件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多个所述夹持构件经由相应的所述螺纹孔与所述支撑构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螺纹孔的数量多于所述夹持构件的数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底部支撑板上还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副支撑组件对应的第二液压固定部;
每个所述副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液压升降杆和水平板状的副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二液压升降杆的一端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液压固定部、另一端与所述副支撑部可拆卸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型脚轮组件;其中
多个所述支撑型脚轮组件均包括:
安装顶板,所述安装顶板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顶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通孔;
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顶板、可相对于所述安装顶板绕平行于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的轴线旋转,所述安装壳体在其周向上的一侧经由安装轴与滑轮固定连接;
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贯穿所述安装壳体,且可相对于所述安装顶板在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上移动;
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顶板的所述通孔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
所述调节螺杆上固定有调节齿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距离的范围为600mm至1000mm;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并且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内部。
CN202320159718.XU 2023-01-18 2023-01-18 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 Active CN2193251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9718.XU CN219325192U (zh) 2023-01-18 2023-01-18 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9718.XU CN219325192U (zh) 2023-01-18 2023-01-18 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25192U true CN219325192U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62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59718.XU Active CN219325192U (zh) 2023-01-18 2023-01-18 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251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92654U (zh) 一种用于起重机安装的举升装置
CN219325192U (zh) 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
CN216657998U (zh) 一种可伸缩夹取装置
CN115043329A (zh) 一种工业设备安装用移动助力装置
CN114537258A (zh) 节臂支撑架及节臂拆装辅助装置
JP4842602B2 (ja) 車両用リフト装置
CN114852917B (zh) 一种具有抬升结构的机械起升式工程机械转移装置
CN108045353B (zh) 一种用于拆装非贯通断开式车桥的支承装置
CN115582860A (zh) 臂架组装装置、作业机械及臂架组装方法
CN115808321A (zh) 一种分子泵辅助测试装置
CN216097404U (zh) 一种起重臂辅助拆装装置和小车
CN209758967U (zh) 电控箱辅助安装的叉车头机构
KR20040043522A (ko) 패널 회전장치
CN221026545U (zh) 一种便于分拆组装的移动式卸货平台
CN214084527U (zh) 一种汽车支架总成拆装平台
CN219427756U (zh) 一种移动式打标装置
CN220577733U (zh) 一种升降式物料放置架
CN215146493U (zh) 一种起重机车轮组轴承室快速拆卸装置
CN211136976U (zh) 立式电动机组件拆装工具
CN220845322U (zh) 一种举升车用支撑液压结构
CN214779732U (zh) 一种升降辊用传动装置
CN113306655B (zh) 一种往复式车身侧顶装置
CN215592458U (zh) 一种液压叉车生产用组装夹具
CN216894231U (zh) 回转钻机
CN219212030U (zh) 一种发动机盖无痕焊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