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8428U - 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18428U
CN219318428U CN202223421079.4U CN202223421079U CN219318428U CN 219318428 U CN219318428 U CN 219318428U CN 202223421079 U CN202223421079 U CN 202223421079U CN 219318428 U CN219318428 U CN 2193184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burner
distributor
air inlet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107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孟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2107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184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18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184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火盖,火盖上设置有火孔;分火器,火盖扣合在分火器的顶部,火盖和分火器合围形成混气通道,分火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进气接口,进气接口与混气通道连通;以及支架,支架上设置有通气接口,进气接口与通气接口插接连接,其中,进气接口的横截面和通气接口的横截面均呈跑道形,分火器的中心点和跑道形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与跑道形的长轴具有夹角。这样,可以在不改变的分火器的尺寸的情况下,增大进气接口的横截面积,进而增大燃气通气量,燃烧器的燃烧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燃烧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灶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不锈钢燃烧器因其耐高温且不易生锈而越来越多地使用在灶具上。
不锈钢燃烧器一般包括火盖和分火器。火盖扣盖在分火器上,在火盖和分火器之间形成混气通道。分火器的底壁上设置有与该混气通道连通的进气接口。引射管与进气接口连通,将燃气与空气导入至混气通道内。
通常,分火器的底壁上的进气接口通常呈圆形。在燃烧器小型化的趋势下,分火器的底壁的宽度逐渐缩小,这使得进气接口的尺寸过小,进而导致燃气通气量过低,影响燃烧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火盖,火盖上设置有火孔;分火器,火盖扣合在分火器的顶部,火盖和分火器合围形成混气通道,分火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进气接口,进气接口与混气通道连通;以及支架,支架上设置有通气接口,进气接口与通气接口插接连接,其中,进气接口的横截面和通气接口的横截面均呈跑道形,分火器的中心点和跑道形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与跑道形的长轴具有夹角。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分火器的进气接口和支架的通气接口之间的插接实现两者的密封,装配效率高。进气接口和通气接口的跑道形设置,可以在不改变的分火器的尺寸的情况下,增大进气接口的横截面积,进而增大燃气通气量,燃烧器的燃烧效果更好。这样设置进气接口,使分火器可以沿着围绕其内环壁的方向上在更长的长度范围内进气,更利于分火器内的快速分流,进一步保证燃烧器的燃烧效果。
示例性地,燃烧器还包括引射管,引射管具有与通气接口插接连接的出气段,出气段呈跑道形。这样设置的引射管,出气段与通气接口之间的连接面形成密封面,可以更好地保证引射管和支架之间的密封。在支架和分火器密封连接的基础上,实现引射管与支架的密封连接,进而实现引射管和分火器的密封连接,使引射管内的气体进入至混气通道内。在不改变分火器的尺寸的情况下,提高了引射管的燃气供气效率,燃烧器的燃烧效果更好。
示例性地,通气接口套设于出气段的外侧。可以这样理解,通气接口和出气段之间的接触面形成密封面,该密封面不可避免的会具有一定的间隙。这样设置,在气体由下往上从出气段流入至混气通道内的过程中,可以避免气体直吹向该间隙,以进一步保证支架和引射管之间的密封效果。
示例性地,出气段的外侧设置环形压包,环形压包与支架的下表面相抵。引射管在进行安装时,需要插入至支架上。这样,对引射管的安装程度更好把控,即环形压包如果未与支架的表面相抵,则说明引射管插入的深度不够,相反地,如果环形压包与支架的表面相抵,则说明引射管插入的深度足够。并且,环形压包与支架的表面相抵可以避免引射管插入的深度过大,对引射管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提高安装的准确度以及燃烧器的生产效率。
示例性地,支架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上凹陷且包围通气接口的环形凹槽,环形压包位于环形凹槽内。环形凹槽可以对引射管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增加支架和引射管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
示例性地,进气接口套设于通气接口的外侧。这样设置,在气体由下往上从通气接口流入至混气通道内的过程中,可以避免气体直吹向进气接口和通气接口之间的间隙,以进一步保证分火器和支架之间的密封效果。
示例性地,通气接口向上延伸设置。这样,通气接口向上延伸,进气接口向下延伸,插接更方便,结构设置更合理。
示例性地,燃烧器还包括盛液盘,盛液盘设置在支架的顶部,盛液盘上设置有跑道形的通孔,通气接口穿过通孔。盛液盘的设置可以更好地盛接烹饪过程中溢洒出的汤汁,避免汤汁过多的粘附到支架等结构上。安装时,将跑道形的通孔对准通气接口并向下穿过,即可实现盛液盘与支架之间的安装,过程更便捷高效。
示例性地,支架的上表面设置有包围通气接口的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穿设于通孔内,进气接口的下端支撑在环形凸台上。环形凸台的外边缘与通孔的孔壁相接触,使支架与盛液盘的相对位置更稳定。并且,环形凸台在一定程度上对支架的位置进行限位,可以提高装配效率。
示例性地,盛液盘通过盛液盘固定件固定在支架上,分火器上设置有向下凸出的支撑凸起,支撑凸起支撑在盛液盘固定件上。支撑凸起支撑在盛液盘的盛液盘固定件上,配合进气接口与通气接口插接,可以将不锈钢分火器牢固支撑在盛液盘上方,有效保证不锈钢分火器的平稳安装,具有防呆效果;而且,支撑凸起可以使不锈钢分火器的底座与盛液盘具有一定的间隙,利于溢洒出的汤汁流至盛液盘,也避免汤汁过多地粘附到不锈钢分火器的底壁。此外还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使得结构更加简单。
示例性地,盛液盘上设置有与支撑凸起对应的第一支撑通孔,支架上设有与支撑凸起对应的第二支撑通孔,盛液盘固定件连接至第二支撑通孔和第一支撑通孔。这样,通过盛液盘固定件进行盛液盘与支架之间的固定,装配方便、效率高。
示例性地,燃烧器还包括点火针,点火针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缘,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点火针固定孔,盛液盘上设有与第一点火针固定孔对应的第二点火针固定孔,点火针穿设于第一点火针固定孔和第二点火针固定孔,且凸缘夹持在支架和盛液盘之间。这样,支架和盛液盘在安装后可以更好地将点火针的位置进行固定,装配效率更高。这样设置可以省去单独的点火针固定板等结构,生产工序更简单,成本更低。
示例性地,燃烧器还包括热电偶,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热电偶固定孔,盛液盘上设置有与第一热电偶固定孔对应的第二热电偶固定孔,热电偶穿设于第一热电偶固定孔和第二热电偶固定孔。这样,热电偶穿过第一热电偶固定孔和第二热电偶固定孔进行安装固定,结构设置更合理,安装后的稳固性更好。在具有第一点火针固定孔和第二点火针固定孔的实施例中,由于点火针和热电偶的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这样,在将点火针和热电偶之中的一个安装固定并将另外一个安装至相应的固定孔之后,支架和盛液盘之间的位置也可以相应地被固定,进一步简化了装配过程,提高装配效率。
示例性地,引射管还包括进气段以及连接在进气段和出气段之间的引射段,引射段由缩口工艺形成且呈沿着延伸方向呈中间细且两端粗的腰形,进气段由扩口工艺形成。这样,引射管整体可以一体成型,结构强度高,引射管上不具有焊点,可以避免在焊点处漏气等情况的发生。并且,这样设置的引射管的内壁表面更光滑,更利于内部气体的流动,一次空气的引射能力更好。这样的工艺设置,尤其适用于引射管为不锈钢材质的情况,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结构强度更好。
示例性地,引射管还包括连接在引射段和出气段之间的过渡段,过渡段的截面沿着从其入口到出口的方向由圆形逐渐过渡成跑道形。过渡段的设置,使引射段和出气段之间的气体流动更为平缓,引射管内的气体流动更顺畅,供气效率更好。
示例性地,引射管的引射管进气口设置有风门组件,风门组件由冲压成型工艺形成。如此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风门组件的加工效率,冲压成型的加工工艺生产质量稳定,生产成本低。
示例性地,进气接口具有第一弧形壁、第二弧形壁、第一直壁和第二直壁,第一弧形壁和第二弧形壁沿着跑道形的长轴相对设置,第一直壁和第二直壁沿着平行于长轴的方向延伸且连接在第一弧形壁和第二弧形壁的两端之间。将进气接口的中间段设计成直线型可以简化加工工艺,尤其是引射管的出气段也需要加工成与进气接口适配的跑道形的情况下,第一直壁和第二直壁可以显著地降低大火引射管的加工难度,进而降低了燃烧器的成本。
示例性地,长轴垂直于连线。这样,长轴可以完全沿着分火器混气腔的环形方向设置,无需沿径向方向占据底壁上的较大空间。如此设置,同样横截面积的进气接口,分火器可以制造得最小,成本最低。或者在尺寸一定的分火器上加工出较大的进气接口,以进一步增大通气量。
示例性地,第一弧形壁和第二弧形壁均呈半圆形。如此设置,半圆形结构的加工制造非常简单,分火器的成本更低;而且,半圆形的曲率变化平缓,进气接口的结构比较平滑,燃气在进气接口的各处可以具有大体一致的流动趋势,避免进气接口形成尖端处从而导致燃气在该尖端处聚集或者急速反转,避免发生冲击或者对流等扰流现象。
示例性地,第一直壁和第二直壁的长度在14-18mm之间。第一直孔壁和第二直孔壁的尺寸过小会影响进气接口的通气量,第一直孔壁和第二直孔壁的尺寸过大会导致底壁上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加工进气接口或者导致进气接口的端部距离外环壁太近而导致加工过程中损害外环壁的外形。在现有的通用燃烧器上,例如分火器的外径在100-110mm之间且内径在55-60mm之间的燃烧器,将第一直孔壁和第二直孔壁的长度设置在14-18mm之间可以适配大多数燃烧器。
示例性地,第一弧形壁的半径和第二弧形壁的半径在7-9.5mm之间。如此,通过将第一弧形孔壁的半径和第二弧形孔壁的半径设置在7-9.5mm之间,可以达到最佳的出气速度,实现最好的燃烧效果,节能环保;避免了因出气过快发生离焰的现象;而且,同样的燃烧效果,分火器的成本较低,实现了降本增效。
示例性地,进气接口的长度在4-8mm之间。如果进气接口的长度小于4mm,进气接口与引射管的配合密封面偏少会导致密封不到位而导致燃气泄漏,造成能源的浪费甚至安全隐患。如果进气接口的长度大于8mm,会导致与引射管的插接过长,导致用户取放分火器费时费力。
示例性地,分火器包括外环壁、内环壁和底壁,底壁连接在外环壁的底部和内环壁的底部之间,外环壁、内环壁和底壁合围形成分火器混气腔,分火器混气腔内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设置在进气接口的出气口的上方,且导流板在底壁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覆盖进气接口,导流板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这样,气体由进气接口排出后,触碰到导流板后,大部分气体被导流板导流至其两侧,沿着分火器混气腔的延伸方向在水平面内输送至距离进气接口较远的火孔处;而少部分气体通过通气孔流至进气接口周边的火孔处,使得导流板同时保证了进气接口附近的火孔的燃气量和距离进气接口较远的火孔的燃气量,使得在分火器的延伸方向上各处的火焰比较均匀,且避免了在进气接口附近的火孔处出现离焰的情况。
示例性地,沿着内环壁的延伸方向,导流板在底壁上的投影的两端超过进气接口的出气口。这样,沿着内环壁的延伸方向,导流板可以对进气接口排出的燃气起到一定的限速和导向作用,引导气体由导流板的两端逐渐逸散至分火器混气腔,提高了燃气的输送效率,进而提高了燃烧效率。
示例性地,在连线上,导流板的朝向内环壁的内侧边缘在底壁上的投影与进气接口的出气口的朝向内环壁的边缘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3mm。如此设置,当最大间距小于或等于3mm时,导流板在内侧边缘处可以大体覆盖进气接口;进而,导流板的内侧边缘可以对由进气接口的朝向内环壁的部位所流出的燃气进行导流,更易于实现使得进气接口附近的火孔的出气更加均匀和平稳;而且,同时还提高了导流板的利用率。
示例性地,导流板的外侧边缘抵靠外环壁。如此设置,导流板的外侧边缘与外环壁之间几乎不存在缝隙,避免了从进气接口输出的燃气通过导流板的外侧边缘与外环壁之间的间隙直接输送至进气接口附近的火孔而出现火焰不均匀的现象。
示例性地,导流板与内环壁之间设有间隙。如此设置,从进气接口输出的燃气有一部分会经过该间隙后可以流向进气接口附近的火孔,在这部分燃气在通气孔上方流过时会与直接从通气孔向上流出的燃气发生碰撞,从而使得两股气流充分混合且不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进而使得进气接口附近的火孔的出气更加均匀和平稳。
示例性地,导流板具有朝向内环壁的内侧边缘和朝向外环壁的外侧边缘,沿着从外侧边缘到内侧边缘的方向,导流板向上倾斜地延伸。这样,导流板可以对流向间隙的气流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气流更加平稳地在经过间隙之后流向进气接口附近的火孔。
示例性地,内侧边缘与外侧边缘的高度差在3-5mm范围内。通过将高度差设定在3-5mm,导流板既可以在其下方具有较多的气体流动空间,又可以在其上方更好与火盖进行径向的配合。
示例性地,导流板上越靠近外环壁的区域内的多个通气孔的分布密度越小。如此设置,导流板可以通过通气孔的分布平衡内外侧的导流通气量,大部分燃气可以通过靠近内侧的分布较密集的通气孔,少部分燃气可以通过靠近外侧的分布较稀疏的通气孔,避免了大量的燃气直接经靠近外环壁区域的通气孔流向靠近进气接口附近的火孔,进而使得导流板的导流效果更加均衡,从而使得在火盖的延伸方向上,各处的燃烧效果大体一致。
示例性地,火盖包括火盖内侧壁、火盖顶壁和火盖外侧壁,火孔包括位于火盖外侧壁上的多个主火孔和多个稳焰孔,多个稳焰孔位于多个主火孔的下方,多个主火孔和多个稳焰孔均向上且向外倾斜地贯穿火盖外侧壁,多个主火孔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多个稳焰孔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其中,第一夹角大于第二夹角。主火孔的夹角相对较大,燃烧效果好,由于主火孔提供了火盖的主要燃烧效力,夹角相对较大的主火孔可以更好地确保火盖具有良好的燃烧效果。同时,稳焰孔的夹角相对较小,稳定性更好,更不容易发生离焰的情况,使之可以为主火孔提供更好的稳焰效果。
在实用新型内容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是限定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是限定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爆炸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分火器的立体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分火器的俯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分火器的侧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分火器的立体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分火器的俯视图;
图8a-8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分火器和火盖的剖视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架和引射管的立体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引射管的立体图;以及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引射管的侧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分火器;101、分火器混气腔;102、间隙;110、外环壁;120、内环壁;130、底壁;131、进气接口;131a、第一弧形壁;131b、第二弧形壁;131c、第一直壁;131d、第二直壁;133、支撑凸起;140、导流板;141、通气孔;142、外侧边缘;143、内侧边缘;190、混气通道;200、支架;220、通气接口;230、第二支撑通孔;240、环形凸台;250、第一点火针固定孔;260、第一热电偶固定孔;270、环形凹槽;300、火盖;301、火盖混气腔;310、火孔;311、主火孔;311a、主火孔进气口;311b、主火孔出气口;312、稳火孔;320、火盖顶壁;330、火盖外侧壁;340、火盖内侧壁;400、盛液盘;410、通孔;421、第一支撑通孔;450、第二点火针固定孔;460、第二热电偶固定孔;500、引射管;510、进气段;520、引射段;521、喉部;522、收缩部;523、扩张部;530、出气段;531、环形压包;532、第三弧形壁;533、第四弧形壁;534、第三直壁;535、第四直壁;540、过渡段;610、点火针;620、热电偶;650、连接件;660、风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燃烧器。结合参照图1-3和8,燃烧器可以包括火盖300、分火器100以及支架200。火盖300上可以设置有火孔310。火盖300可以扣合在分火器100的顶部。分火器100可以坐在支架200的顶部,支架200可以对分火器100以及扣合在分火器100上方的火盖30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火盖300和分火器100可以合围形成混气通道190。分火器100上可以设有向下延伸的进气接口131,进气接口131可以与混气通道190连通。支架200上可以设置有通气接口220,进气接口131可以与通气接口220插接连接。进气接口131和通气接口220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或者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管材,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管、铜管、经粉末冶金工艺处理后的管材等。进气接口131可以通过焊接、粘贴、铆接等各种方式连接至分火器100上。具体地,进气接口131可以连接至分火器100的底壁130上。此处所说的方位术语“向下”指的是分火器100在应用场景中,远离火盖的一侧。为了精简制造工序,进气接口131可以采用标准件,直接焊接在底壁130上。进气接口131和通气接口220插接后,两者的接触面可以形成密封面。通气接口220可以如图示的实施例中向上延伸设置,也可以的向下延伸。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通气接口可以一侧向上延伸且另一侧向下延伸,呈管状设置于支架上。进气接口131和通气接口220插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进气接口131可以位于通气接口220的内侧,或者,进气接口131可以套设于通气接口220的外侧,保证两者之间的密封性即可,此处不做过多限定。
参照图4,进气接口131的横截面和通气接口220的横截面可以均呈跑道形,分火器100的中心点O和跑道形的中心点P0之间的连线OP0可以与跑道形的长轴mn具有夹角β。可以理解的是,跑道形的长轴mn沿着长度方向经过跑道形的第一端到进气接口131的中心P0的最远点和跑道形的第二端到进气接口131的中心P0的最远点。也就是说,进气接口131沿着其长轴mn可以大体具有细长的形状,并且不沿着分火器100的径向方向延伸。典型地,在沿着分火器100的周向方向的各个位置处,分火器100外环壁110与内环壁120之间的间距一般都是相等的,并且在外环壁110与内环壁120之间的距离有限的情况下,沿着与连线OP0具有夹角的方向增大进气接口131的尺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进气接口131的横截面积,进而可以增大进气接口131的燃气通气量,减小进气速度。再者,沿着与连线OP0具有夹角的方向增大进气接口131的尺寸可以使得沿着围绕内环壁120的方向在更长的长度范围内可以进气,这样更有利于进入混气通道190内的燃气朝向远离进气接口131的两侧扩散,进而利于燃气的快速分流。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分火器100的进气接口131和支架200的通气接口220之间的插接实现两者的密封,装配效率高。进气接口131和通气接口220的跑道形设置,可以在不改变的分火器100的尺寸的情况下,增大进气接口131的横截面积,进而增大燃气通气量,燃烧器的燃烧效果更好。这样设置进气接口131,使分火器100可以沿着围绕其内环壁120的方向上在更长的长度范围内进气,更利于分火器100内的快速分流,进一步保证燃烧器的燃烧效果。
示例性地,结合参照图1和2,燃烧器还可以包括引射管500。引射管500可以具有与通气接口220插接连接的出气段530,出气段530可以呈跑道形。这样设置的引射管500,出气段530与通气接口220之间的连接面形成密封面,可以更好地保证引射管500和支架200之间的密封。在支架200和分火器100密封连接的基础上,实现引射管500与支架200的密封连接,进而实现引射管500和分火器100的密封连接,使引射管500内的气体进入至混气通道190内。在不改变分火器100的尺寸的情况下,提高了引射管500的燃气供气效率,燃烧器的燃烧效果更好。
示例性地,通气接口220可以套设于出气段530的外侧。可以这样理解,通气接口220和出气段530之间的接触面形成密封面,该密封面不可避免的会具有一定的间隙。这样设置,在气体由下往上从出气段530流入至混气通道190内的过程中,可以避免气体直吹向该间隙,以进一步保证支架200和引射管500之间的密封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通气接口可以设置于出气段的内侧。
示例性地,进气接口131可以套设于通气接口220的外侧。这样设置,在气体由下往上从通气接口220流入至混气通道190内的过程中,可以避免气体直吹向进气接口131和通气接口220之间的间隙,以进一步保证分火器100和支架200之间的密封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气接口可以设置于通气接口的内侧。优选地,在通气接口220套设于出气段530的外侧的实施例中,通气接口220、出气段530和进气接口131三者在竖直面上的关系可以为,出气段530位于最内侧、进气接口131位于中层、通气接口220位于最外侧。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的保证引射管500、支架200和分火器100之间的密封性。
示例性地,通气接口220可以向上延伸设置。这样,通气接口220向上延伸,进气接口131向下延伸,插接更方便,结构设置更合理。
示例性地,出气段530的外侧可以设置环形压包531,环形压包531与支架200的下表面相抵。引射管500在进行安装时,需要插入至支架600上。这样,对引射管500的安装程度更好把控,即环形压包531如果未与支架200的表面相抵,则说明引射管500插入的深度不够,相反地,如果环形压包531与支架200的表面相抵,则说明引射管500插入的深度足够。并且,环形压包531与支架200的表面相抵可以避免引射管500插入的深度过大,对引射管500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提高安装的准确度以及燃烧器的生产效率。
示例性地,参照图12,环形压包531到出气段530的出口的距离在10-15mm之间。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长度过大而导致引射管500安装的难度过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引射管500和支架200之间的连接的密封性。
示例性地,参照图2-4,引射段520可以包括喉部521、收缩部522和扩张部523。收缩部522位于进气段510与喉部521之间。扩张部523位于喉部521与出气段530之间。收缩部522和扩张部523可以均呈喇叭状。收缩部522的小尺寸端和扩张部523的小尺寸端均可以连接至喉部521,收缩部522的长度可以小于扩张部523的长度。这样,燃气通过进气段550进入引射管500内,依次流经收缩部522、喉部525和扩张部523,流经的管体的直径先缩小至喉部525,随后增大,在引射段520内形成文丘里效应。在文丘里效应的作用下,外部的空气可以更好地被吸至引射管500内,空气与燃气经过一定的混合后输送至分火器100内。收缩部522的长度小于扩张部523的长度,使进入到引射管500内的气体更快地加速,引射效果更好,并且扩张部523的长度相对较长,可以使其内部的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更充分,使燃烧器的燃烧效果更好。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引射段中各部分的尺寸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设置,例如,收缩部的长度可以大于扩张部的长度,保证其引射效果即可,此处不做过多限定。
示例性地,在经过引射段520的中心轴线的平面上,收缩部522的管壁的曲率半径R1在15-25mm之间。这样设置的收缩部522,其内部的流动的气体的流速变化程度更为适中,引射效果更好。优选地,收缩部522的管壁的曲率半径可以为20mm。进一步地,收缩部522和进气段510之间的连接处可以为圆弧过渡,该部分的曲率半径可以为2-4mm。优选地,该部分的曲率半径可以为3mm。
示例性地,扩张部523的任意段管壁的切线与引射段520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在3.5-9度之间。这样,从喉部521流入到扩张部523内的气体可以更好地混合。优选地,扩张部523的任意段管壁的切线与引射段520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7度。
示例性地,扩张部523的长度可以在45-55mm之间。这样,扩张部523的长度更适中,使扩张部523内流经的气体可以更充分的混合,并避免由于其长度过长而导致引射管500整体的长度过长。优选地,扩张部的长度可以为50mm。
示例性地,喉部521的内径可以在9-15mm之间。这样,经过喉部521的气体的流速更适中,引射效果和供气效率更佳。优选地,喉部525的内径可以为13mm。在一些实施例中。喉部525的内径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例如,在一些燃气的压力较大并对引射管的供气效率要求更高的场合(比如商业用气),喉部的直径可以大于15mm。
示例性地,喉部521的长度可以在20-30mm之间。可以理解的是,气体经过收缩部522流入逐渐增加,直至进入至喉部521。喉部521的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气体的流速。这样设置的喉部521,可以对流经的气体的流速进行限制,但又不至限速过度。优选地,喉部521的长度可以为25mm。
示例性地,进气段510的内径可以大于引射段520的出口的内径。这样,可以使一次空气的进量足够,保证燃烧效果。
示例性地,进气段510的内径可以在32-36mm之间。进气段510与外部空气以及燃气直接连通,其直径可以影响一次空气进量。这样设置的进气段510,可以使一次空气的进量足够,保证燃烧效果。并且,进气段510的直径过大会导致其扩口过程中管材容易被扩裂,这样设置进气段可以在保证一次空气进量的前提下确保产品的生产的合格率。优选地,进气段510的内径可以为36mm。
示例性地,进气段510的长度可以在8-13mm之间。这样,在进气段510内,空气和燃气喷嘴内喷出的燃气可以进行初步的混合,使引射管500流出燃气和空气混合程度更高,进一步提升燃烧器的燃烧效率。优选地,进气段510的长度可以为10mm。
示例性地,结合参照图9和10,支架200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上凹陷且包围通气接口220的环形凹槽270,环形压包可以位于环形凹槽270内。环形凹槽270可以对引射管500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增加支架200和引射管500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在未示出的实施例证,支架的下表面可以不设有环形凹槽,即其下表面为相对平整板状结构。
示例性地,参照图2,燃烧器还可以包括盛液盘400,盛液盘400可以设置在支架200的顶部,盛液盘400上可以设置有跑道形的通孔410,通气接口220可以穿过通孔410。盛液盘400的设置可以更好地盛接烹饪过程中溢洒出的汤汁,避免汤汁过多的粘附到支架200等结构上。安装时,将跑道形的通孔410对准通气接口220并向下穿过,即可实现盛液盘400与支架200之间的安装,过程更便捷高效。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有盛液盘,分火器的底部可以直接坐于支架上(参照图1)。
示例性地,参照图2,支架200的上表面可以设置有包围通气接口220的环形凸台240。环形凸台240可以穿设于通孔410内,进气接口131的下端可以支撑在环形凸台240上。环形凸台240的外边缘与通孔410的孔壁相接触,使支架200与盛液盘400的相对位置更稳定。并且,环形凸台240在一定程度上对支架200的位置进行限位,可以提高装配效率。在支架200的下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270的实施例中,环形凹槽270和环形凸台240可以同时形成,即支架200的部分结构向上凹陷,在支架200的下表面形成环形凹槽270,在支架200的上表面形成环形凸台240,结构设置更简单合理。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支架的上表面可以不设有环形凸台,即其上表面为相对平整的板状结构。
示例性地,盛液盘400可以通过盛液盘固定件(未示出)固定在支架200上。分火器100的上可以设置有向下凸出的支撑凸起133,支撑凸起133可以支撑在盛液盘固定件上。具体地,支撑凸起133可以设置在分火器100的底壁130上。支撑凸起133可以为圆柱状、大体圆锥状、梯形状等各种结构,此处不做限定。支撑凸起133可以与底壁130一体加工而成、或者通过铆接、焊接、粘贴等方式连接至底壁130上。支撑凸起13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甚至更多。当支撑凸起133的数量较多时,其可以环绕着内环壁120均布设置在底壁130上。示例性地,支撑凸起133并不一定必须与盛液盘固定件一一对应地设置。支撑凸起133的数量可以少于盛液盘固定件的数量。支撑凸起133支撑在盛液盘400的盛液盘固定件上,配合进气接口131与通气接口220插接,可以将不锈钢分火器100牢固支撑在盛液盘400上方,有效保证不锈钢分火器100的平稳安装,具有防呆效果;而且,支撑凸起133可以使不锈钢分火器100的底座与盛液盘400具有一定的间隙,利于溢洒出的汤汁流至盛液盘400,也避免汤汁过多地粘附到不锈钢分火器100的底壁130。此外还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使得结构更加简单。示例性地,支撑凸起133是由底壁130向下凹陷所形成的。如此设置,支撑凸起133可以与底壁130一体成型,加工制造简单,成本较低。
示例性地,盛液盘400上可以设置有与支撑凸起133对应的第一支撑通孔421。支架200上设有与支撑凸起133对应的第二支撑通孔230,盛液盘固定件可以连接至第二支撑通孔230和第一支撑通孔421。盛液盘400的底部420可以坐在支架200上。通过例如螺钉的盛液盘固定件穿过盛液盘400上的第一支撑通孔421连接至支架200上的第二支撑通孔230上。盛液盘固定件的顶部可以凸出到盛液盘400的底部420之上,支撑凸起133与盛液盘固定件对应地设置,从而使得支撑凸起133支撑在这些盛液盘固定件上。这样,通过盛液盘固定件进行盛液盘与支架之间的固定,装配方便、效率高。
示例性地,结合参照图1、2和10,燃烧器还可以包括点火针610。点火针61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缘(未示出)。支架20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点火针固定孔250,盛液盘400上设有与第一点火针固定孔250对应的第二点火针固定孔450,点火针610穿设于第一点火针固定孔250和第二点火针固定孔450,且凸缘夹持在支架200和盛液盘400之间。示例性地,支架200可以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陷部,第一点火针固定孔250位于凹陷部的中心。相应地,盛液盘400上可以设置有向上凸出的凸出部,第二点火针固定孔位于凸出部的中心。点火针610的外侧壁上的凸缘可以位于凸出部和凹陷部所组成的点火针固定空间内。这样,支架200和盛液盘400在安装后可以更好地将点火针610的位置进行固定,装配效率更高。这样设置可以省去单独的点火针固定板等结构,生产工序更简单,成本更低。
示例性地,结合参照图1和2,燃烧器还可以包括热电偶620。支架20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热电偶固定孔260,盛液盘400上可以设置有与第一热电偶固定孔260对应的第二热电偶固定孔460。热电偶620可以穿设于第一热电偶固定孔260和第二热电偶固定孔460。这样,热电偶620穿过第一热电偶固定孔260和第二热电偶固定孔460进行安装固定,结构设置更合理,安装后的稳固性更好。在具有第一点火针固定孔250和第二点火针固定孔450的实施例中,由于点火针610和热电偶620的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这样,在将点火针610和热电偶620之中的一个安装固定并将另外一个安装至相应的固定孔之后,支架200和盛液盘400之间的位置也可以相应地被固定,进一步简化了装配过程,提高装配效率。示例性地,热电偶620可以通过热电偶固定件(例如紧固螺母)固定至盛液盘上。在固定热电偶620的同时,将盛液盘400进一步下压,使盛液盘400和支架200对于夹持于两者之间的点火针610进一步固定,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有单独的点火针固定板对点火针进行固定。
示例性地,引射管500还可以包括进气段510以及连接在进气段510和出气段530之间的引射段520。引射段520可以由缩口工艺形成且呈沿着延伸方向呈中间细且两端粗的腰形,进气段510可以由扩口工艺形成。燃气通过进气段510进入至引射管500,经过引射段520,由于引射段520的中间细两端粗的腰形的设置,在引射段520内可以发生文丘里现象,对外部的空气产生吸附作用,空气通过进气段510进入至引射管500内。燃气和空气在引射管500内混合并通过出气段530进入至分火器100中,通过火盖300的火孔310等结构流出进行燃烧。这样,引射管500整体可以一体成型,结构强度高,引射管500上不具有焊点,可以避免在焊点处漏气等情况的发生。并且,这样设置的引射管500的内壁表面更光滑,更利于内部气体的流动,一次空气的引射能力更好。这样的工艺设置,尤其适用于引射管500为不锈钢材质的情况,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结构强度更好。在其他实施例中,引射管可以通过任何其他形式进行生产加工,此处不做过多限定。
示例性地,参照图1,出气段53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弧形壁532、第四弧形壁533、第三直壁534和第四直壁535。第三直壁534连接在第三弧形壁532的一端和第四弧形壁533的一端之间。第四直壁535连接在第三弧形壁532的另一端和第四弧形壁533的另一端之间。这样设置的出气段530,仅涉及到对第三弧形壁532、第四弧形壁533的弯曲加工,其中对第三直壁534和第四直壁535未涉及到过多的冲压等加工的操作,生产难度和成本更低,尤其适用于引射管500为不锈钢材质的情况。
示例性地,第三弧形壁532的圆心到第四弧形壁533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可以在14-18mm之间。这样,可以在不增加分火器100的尺寸的基础上,使分火器100依然具有足够的空间与引射管500进行安装,使连接在第三弧形壁532、第四弧形壁533之间的第三直壁534和第四直壁535可以为平板状。并且,这样的尺寸设置可以使出气段530的截面的大小更适中,以确保引射管500的供气效率。优选地,第三弧形壁532的圆心到第四弧形壁533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6.5mm。
示例性地,第三弧形壁532的半径和第四弧形壁533的半径可以在6-8.5mm之间。这样,在保证分火器100上可以具有充足的空间用于与引射管500安装的同时,可以兼顾出气段530的截面的大小,以确保引射管500的供气效率。优选地,R3和R4可以为7.5mm。
示例性地,参照图11,引射管500还可以包括连接在引射段520和出气段530之间的过渡段540。过渡段540的截面可以沿着从其入口到出口的方向由圆形逐渐过渡成跑道形。进入到引射管500内的气体依次流经进气段550、引射段520、过渡段540和出气段530。过渡段540的设置,使引射段520和出气段530之间的气体流动更为平缓,引射管500内的气体流动更顺畅,供气效率更好。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引射段和出气段可以直接相连。
示例性地,过渡段540为弯曲的。这样可以对引射管500内的气体的流向进行调整。过渡段540弯曲的设置,可以使引射段520大致上与分火器100平行设置,这样可以减少燃烧器在竖直方向上空间的占用。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过渡段可以为与引射段和出气端平行的直管,即引射管大致呈直管状。
示例性地,过渡段540的中心轴线可以与跑道形的长轴共面。通常,在分火器100和引射管500之间还设置有支架200,用于加强对分火器100和引射管500等结构的固定。这样设置,可以沿与过渡段540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引射管500和分火器100之间的安装。在该方向上,支架200上具有更充足的安装空间,结构设置更合理,安装过程更简单。
示例性地,引射管500的引射管进气口可以设置有风门组件660,风门组件660可以由冲压成型工艺形成。如此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风门组件660的加工效率,冲压成型的加工工艺生产质量稳定,生产成本低。并且,冲压成型的工艺尤其适合风门组件660为不锈钢材质的情况,可以进一步保证其加工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门组件可以包括风门板和调风板。在风门板和调风板之间可以形成进风通道。调风板可以相对于风门板可旋转设置,通过旋转风门板,以调整进风通道的进风口的大小,进而调节空气的进气量。当然,风门组件也可以通过任意其它方式进行加工。
示例性地,参照图4,进气接口131可以具有第一弧形壁131a、第二弧形壁131b、第一直壁131c和第二直壁131d。第一弧形壁131a和第二弧形壁131b可以沿着跑道形的长轴mn相对设置,第一直壁131c和第二直壁131d沿着平行于长轴mn的方向延伸且连接在第一弧形壁131a和第二弧形壁131b的两端之间。第一弧形壁131a可以大体呈圆弧、抛物线形等各种形状,此处不做限定。第二弧形壁131b可以大体呈圆弧、抛物线形等各种形状,此处不做限定。典型地,第一弧形壁131a和第二弧形壁131b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以便于加工。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弧形壁和第二弧形壁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如图4所示,沿着跑道形的长轴mn,第一弧形壁131a和第二弧形壁131b相对设置。在分火器100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时(例如其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加工进气接口131,将进气接口131的中间段(第一直壁131c和第二直壁131d之间的部分)设计成直线型可以简化加工工艺,尤其是引射管500的出气段530也需要加工成与进气接口131适配的跑道形的情况下,第一直壁131c和第二直壁131d可以显著地降低大火引射管510的加工难度,进而降低了燃烧器的成本。当然,这种构造的分火器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制成。
示例性地,参照图4,长轴mn可以垂直于连线OP0。也就是说,β为90°。这样,长轴mn可以完全沿着分火器混气腔101的环形方向设置,无需沿径向方向占据底壁130上的较大空间。如此设置,同样横截面积的进气接口131,分火器100可以制造得最小,成本最低。或者在尺寸一定的分火器100上加工出较大的进气接口131,以进一步增大通气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长轴mn可与连线OP0呈任意其他角度。
示例性地,第一弧形壁131a和第二弧形壁131b可以均呈半圆形。如此设置,半圆形结构的加工制造非常简单,分火器100的成本更低;而且,半圆形的曲率变化平缓,进气接口131的结构比较平滑,燃气在进气接口131的各处可以具有大体一致的流动趋势,避免进气接口131形成尖端处从而导致燃气在该尖端处聚集或者急速反转,避免发生冲击或者对流等扰流现象。
示例性地,第一直壁131c和第二直壁131d的长度可以在14-18mm之间。示例性地,第一直孔壁131c的长度L1可以为14mm、15mm、16mm、17mm、18mm等。优选地,第一直孔壁131c的长度L1为16.5mm。示例性地,第二直孔壁131d的长度L2可以为14mm、15mm、16mm、17mm、18mm等。优选地,第二直孔壁131d的长度L2为16.5mm。第一直孔壁131c和第二直孔壁131d的尺寸过小会影响进气接口131的通气量,第一直孔壁131c和第二直孔壁131d的尺寸过大会导致底壁130上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加工进气接口131或者导致进气接口131的端部距离外环壁110太近而导致加工过程中损害外环壁110的外形。在现有的通用燃烧器上,例如分火器的外径在100-110mm之间且内径在55-60mm之间的燃烧器,将第一直孔壁131c和第二直孔壁131d的长度设置在14-18mm之间可以适配大多数燃烧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第一直孔壁131c和第二直孔壁131d的长度。
示例性地,第一弧形壁131a的半径R1和第二弧形壁131b的半径R2可以在7-9.5mm之间。示例性地,第一弧形孔壁131a的半径R1可以为7mm、7.5mm、8mm、8.5mm、9mm、9.5mm等。优选地,第一弧形孔壁131a的半径R1可以8.5mm。示例性地,第二弧形孔壁131b的半径R2可以为7mm、7.5mm、8mm、8.5mm、9mm、9.5mm等。优选地,第二弧形孔壁131b的半径R2可以8.5mm。当第一弧形孔壁131a的半径R1和第二弧形孔壁131b的半径R2小于7mm时,进气接口131较窄相当于通气通道过窄,则通气量较小,进而导致燃气的由进气接口131通过后出气速度过快,最后导致燃烧器10的火焰发生离焰的现象。当第一弧形孔壁131a的半径R1和第二弧形孔壁131b的半径R2大于9.5mm时,进气接口131较宽相当于通气通道过宽,因为进气接口131设置在底壁130,底壁130的内侧连着内环壁120的底部,进气接口131较宽在设计时要么会占据分火器100的内环壁120的空间,要么会占据分火器100的外环壁110的空间。当进气接口131较宽而占据分火器100的内环壁120的空间时,内环壁120的口径会变小,这会导致通过内环壁120围设所形成的空间变小,由此空间进入的二次进气量也随之减少,影响了燃烧效率。当进气接口131较宽而占据分火器100的外环壁110的空间时,分火器100外环壁110的尺寸会增大,这会导致分火器100的外径过大,分火器100整体尺寸偏大,耗材增加,增加了分火器100的成本。如此,通过将第一弧形孔壁131a的半径和第二弧形孔壁131b的半径设置在7-9.5mm之间,可以达到最佳的出气速度,实现最好的燃烧效果,节能环保;避免了因出气过快发生离焰的现象;而且,同样的燃烧效果,分火器100的成本较低,实现了降本增效。
示例性地,参照图5,进气接口131的长度可以在4-8mm之间。进气接口131的长度H可以在4-8mm之间。示例性地,进气接口131的长度H可以为4mm、5mm、6mm、7mm、8mm等。优选地,进气接口131的长度H可以为6mm。如果进气接口131的长度H小于4mm,进气接口131与引射管500的配合密封面偏少会导致密封不到位而导致燃气泄漏,造成能源的浪费甚至安全隐患。如果进气接口131的长度H大于8mm,会导致与引射管500的插接过长,导致用户取放分火器费时费力。
示例性地,分火器100可以包括外环壁110和内环壁120以及底壁130,底壁130可以连接在外环壁110的底部和内环壁120的底部之间。外环壁110、内环壁120和底壁130可以合围形成分火器混气腔101。分火器混气腔101内可以设置有导流板140。导流板140可以通过焊接、粘贴、卡接等各种方式设置在分火器混气腔101内。导流板140可以大体呈与分火器混气腔101的形状相适配的弯曲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导流板140整体为平板状时,导流板140的边缘可以直接焊接在外环壁110或者内环壁120上,导流板140位于进气接口131的正上方。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140可以为带支脚的结构件,导流板140可以通过支脚连接至底壁130上,支脚可以位于进气接口131的一侧或者两侧。不论何种实施例,导流板140可以对进气接口131排出的燃气在进入到火盖上的火孔之前进行导流。导流板140设置在进气接口的出气口的上方,且导流板140在底壁130上的投影可以至少部分地覆盖进气接口131。导流板140可以水平横置在进气孔131的上方,或者导流板140可以倾斜设置在进气孔131的上方,此处不做限定。导流板140在底壁130上的投影可以至少部分地覆盖进气孔131,也就是说,该投影可以将进气孔131完全覆盖,或者覆盖部分进气孔131。可以理解的是,当该投影可以完全覆盖进气孔131时,进气孔131是可以位于投影所围成的区域内。当该投影可以覆盖进气孔131的一部分时,投影可以与进气孔131有重叠的部分。这样,气体由进气孔131排出后,被投影所覆盖的那部分气体可以径直触碰到导流板140,被导流板140所导流。导流板140上可以设置有多个通气孔141。多个通气孔141通常可以均匀分布设置或者离散分布设置,例如,环形均布、矩形均布等等,此处不做限定。通气孔141可以为圆形、椭圆形、跑道形等,此处不做限定。当通气孔141为圆孔时,圆孔的直径可以为2-4mm,例如,2mm、3mm、4mm等。优选地,圆孔直径可以为2.5mm。这样,气体由进气接口131排出后,触碰到导流板140后,大部分气体被导流板140导流至其两侧,沿着分火器混气腔101的延伸方向在水平面内输送至距离进气接口131较远的火孔310处;而少部分气体通过通气孔141流至进气接口131周边的火孔310处,使得导流板140同时保证了进气接口131附近的火孔310的燃气量和距离进气接口131较远的火孔310的燃气量,使得在分火器100的延伸方向上各处的火焰比较均匀,且避免了在进气接口131附近的火孔310处出现离焰的情况。
示例性地,沿着内环壁120的延伸方向,导流板140在底壁130上的投影的两端可以超过进气接口131的出气口。也就是说,沿着内环壁120的延伸方向,导流板140在底壁130上的投影的两端之间的长度大于进气接口131在此方向上的长度。这样,当燃气由进气接口131流出时,部分燃气穿过导流板140的通气孔141向上流出;而部分燃气流出后则正对导流板140上非通气孔的结构,该部分燃气被导流板140阻挡,且又受到进气接口131源源不断流出的燃气的推动和挤压的双重作用,使得这部分燃气顺着导流板140的底面流出,并且沿着内环壁120的延伸方向可以被导流至导流板140的两端。因为导流板140的这两端可以超过进气接口131,那么,当该部分燃气被导流至导流板140的两端后,可以迅速自由扩散至分火器混气腔101并从附近的火孔流出,而不会再受到进气接口131流出的燃气的在沿着垂直底壁130方向上的冲击。这样,沿着内环壁120的延伸方向,导流板140可以对进气接口131排出的燃气起到一定的限速和导向作用,引导气体由导流板140的两端逐渐逸散至分火器混气腔101,提高了燃气的输送效率,进而提高了燃烧效率。
示例性地,在连线上,导流板140可以具有朝向内环壁120的内侧边缘143。内侧边缘143在底壁130上的投影与进气接口131的朝向内环壁120的边缘之间的最大间距D(见图7所示)小于或等于3mm。可以理解的是,该投影可以位于进气接口131的朝向内环壁120的边缘和内环壁120之间,或者该投影可以与进气接口131的朝向内环壁120的边缘齐平,或者该投影可以位于进气接口131的朝向内环壁120的边缘与外环壁110之间。当该投影可以位于进气接口131的朝向内环壁120的边缘和内环壁120之间时,导流板140的内侧边缘143在具有最大间距D处可以完全覆盖进气接口131的朝向内环壁120的边缘。当最大间距为零时,该投影可以与进气接口131的朝向内环壁120的边缘齐平。当该投影可以位于进气接口131的朝向内环壁120的边缘与外环壁110之间,内侧边缘143暴露在进气接口131的朝向内环壁120的边缘上的具有最大间距D的部位。示例性地,最大间距D可以为0、0.5mm、1mm、1.5mm、2mm、2.5mm、3mm等等。优选地,最大间距D为1.6mm。当最大间距D小于或等于3mm时,即便该投影位于进气接口131的朝向内环壁120的边缘与外环壁110之间,导流板140在内侧边缘143侧未能覆盖进气接口131的区域也极少,导流板140在内侧边缘143处仍然可以大体覆盖进气接口131。为了便于理解,以分火器100为圆环形为例进行描述内侧边缘143的该投影与进气接口131位置关系。沿着分火器100的径向方向,不论前述何种情况,经进气接口131的朝向内环壁120的边缘处流出的燃气均可被导流板140的内侧边缘143所导流,当导流板140与内环壁120具有间隙时,可以将该部分燃气导流至间隙中,如前所述时使从间隙流出的燃气与导流板140的通气孔141流出的燃气发生碰撞,进而使得进气接口131附近的火孔310的出气更加均匀和平稳。如此设置,当最大间距D小于或等于3mm时,导流板140在内侧边缘143处可以大体覆盖进气接口131;进而,导流板140的内侧边缘143可以对由进气接口131的朝向内环壁120的部位所流出的燃气进行导流,更易于实现使得进气接口131附近的火孔310的出气更加均匀和平稳;而且,同时还提高了导流板140的利用率。
示例性地,导流板140的外侧边缘142可以抵靠外环壁110。此处及下文所述的方位术语“外侧”指的是导流板140靠近外环壁110的一侧。下文将要提到的方位术语“内侧”指的是导流板140靠近内环壁120的一侧。在竖直方向上,导流板140的外侧边缘142可以与外环壁110齐平,也可以低于外环壁110,此处不做限定。如此设置,导流板140的外侧边缘142与外环壁110之间几乎不存在缝隙,避免了从进气接口131输出的燃气通过导流板140的外侧边缘142与外环壁110之间的间隙直接输送至进气接口131附近的火孔310而出现火焰不均匀的现象。
示例性地,参照图8,内侧边缘143与外环壁110的顶部111可以齐平。在沿着外侧边缘142到内侧边缘143的方向,导流板140向上倾斜延伸的情况下,当内侧边缘143与顶部111齐平时,导流板140的外侧边缘142必然低于顶部111。如此设置,沿着竖直方向,整个导流板140的任意部位均不会凸出高于外环壁110的顶部111。当分火器100与火盖300配合时,导流板140无需占用火盖300沿竖直方向的空间,分火器100可以适配任意深度尺寸的火盖,降低了火盖300与分火器100的装配要求,提高了分火器100的通用性。除此之外,外环壁110的顶部111也可以对导流板140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避免导流板140受到磕碰,延长了导流板140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地,导流板140与内环壁120之间可以设有间隙102。如此设置,从进气接口131输出的燃气有一部分(如图8a中空心箭头所示)会经过该间隙102后可以流向进气接口131附近的火孔310(主要包括位于进气接口131的正上方的那部分火孔),在这部分燃气在通气孔141上方流过时会与直接从通气孔141向上流出的燃气(如图8a中实心箭头所示)发生碰撞,从而使得两股气流充分混合且不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进而使得进气接口131附近的火孔310的出气更加均匀和平稳。
示例性地,如前所述地,导流板140具有朝向内环壁120的内侧边缘143和朝向外环壁110的外侧边缘142。如图8a所示,沿着从外侧边缘142到内侧边缘143的方向,导流板140可以向上倾斜地延伸。此处及下文所描述的方位术语“向上”指的是远离分火器100的底壁130,靠近与分火器100配合的火盖的方向。为了便于理解,以一个实施例进行描述,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当分火器100的外环壁110、内环壁120为圆环形时,沿着从外侧到内侧的方向,可以理解为沿着径向的方向,导流板140的内侧边缘143高于导流板140的外侧边缘142。也就是说,内侧边缘143与底壁130之间的距离大于外侧边缘142与底壁130之间的距离。这样,导流板140可以对流向间隙102的气流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气流更加平稳地在经过间隙102之后流向进气接口131附近的火孔310。
示例性地,如图7-8所示,内侧边缘143与外侧边缘142的高度差H在3-5mm范围内。示例性地,高度差H可以为3mm、3.5mm、4mm、4.5mm、5mm等等。优选地,高度差H为4mm。如此设置,如果高度差H太小,导流板140的斜度值会较小进而会导致导流板140的导向效果不好,经过间隙102的燃气速度太慢不能冲散经过通气孔141直冲上来的燃气气流;如果高度差H太大,可能会导致火盖的高度增加,进而增加了火盖的材料成本。通过将高度差设定在3-5mm,导流板140既可以在其下方具有较多的气体流动空间,又可以在其上方更好与火盖进行径向的配合。
示例性地,导流板140上越靠近外环壁110的区域内的多个通气孔141的分布密度可以越小。也就是说,导流板140上多个通气孔141的分布为内侧密集,外侧稀疏。如此设置,导流板140可以通过通气孔141的分布平衡内外侧的导流通气量,大部分燃气可以通过靠近内侧的分布较密集的通气孔,少部分燃气可以通过靠近外侧的分布较稀疏的通气孔,避免了大量的燃气直接经靠近外环壁110区域的通气孔流向靠近进气接口附近的火孔310,进而使得导流板140的导流效果更加均衡,从而使得在火盖的延伸方向上,各处的燃烧效果大体一致。
示例性地,火盖300可以包括火盖内侧壁340、火盖顶壁320和火盖外侧壁330。火孔310包括位于火盖外侧壁330上的多个主火孔311和多个稳焰孔312,多个稳焰孔312可以位于多个主火孔311的下方,多个主火孔311和多个稳焰孔312可以均向上且向外倾斜地贯穿火盖外侧壁330,多个主火孔311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参照图8b中α1),多个稳焰孔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其中,第一夹角大于第二夹角(参照图8c中α2)。可以理解的是,火孔的夹角可以影响该火孔处的燃烧效果。在一定范围内,与水平面夹角更大的火孔,其燃烧效果较好。相应地,与水平面夹角更小的火孔,其燃烧效果差,但更不容易发生离焰的情况。所以,主火孔311的夹角相对较大,燃烧效果好,由于主火孔311提供了火盖300的主要燃烧效力,夹角相对较大的主火孔311可以更好地确保火盖300具有良好的燃烧效果。同时,稳焰孔312的夹角相对较小,稳定性更好,更不容易发生离焰的情况,使之可以为主火孔311提供更好的稳焰效果。火盖内侧壁340、火盖顶壁320和火盖外侧壁330围合成火盖混气腔301,火盖混气腔301和分火器混气腔101可以共同形成混气通道190(参照图8a)。
示例性地,参照图1,多个主火孔311和多个稳焰孔312可以交替设置。可以这样理解,沿着主火孔311和稳焰孔312的布设方向,每个相邻的两个主火孔311之间均设置有一个稳焰孔312。一方面,多个主火孔311和多个稳焰孔312在周向方向上分布更均匀,使火盖300上各处的火力强度更均衡,燃烧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多个稳焰孔312与多个主火孔311交替设置可以使每个主火孔311均具有距离其较近的稳焰孔312。在主火孔311发生离焰的情况时,与其相邻的稳焰孔312内的火焰可以点燃该主火孔311,稳焰效果更好。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可以多个主火孔为一组,相邻的两组主火孔之间设置一个稳焰孔。
示例性地,火盖外侧壁330的厚度可以在2-4mm之间。例如,火盖外侧壁330的厚度可以为2mm、2.5mm或4mm等。这样设置的火盖外侧壁330的厚度更适中,避免由于厚度过小而影响火盖300的结构强度,并防止由于厚度过大而导致打孔难度过大。这样设置的火盖外侧壁330可以更好地均衡火盖300的结构强度和生产成本及难度。并且,由于主火孔311和稳焰孔312设置在火盖外侧壁330上,这样厚度的火盖外侧壁330可以使主火孔311和稳焰孔312的孔深度更适中,避免回火和离焰的情况的发生。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火盖外侧壁的厚度可以小于2mm或大于4mm。
示例性地,参照图8b,第一夹角α1可以在30-40度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夹角α1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对火盖300的燃烧效果的影响更大。夹角更大,燃烧效果更好,但是夹角过大会容易出现离焰的情况。相对应地,夹角更小,燃烧效果较差,但更稳定更不易发生离焰的情况。在第一夹角在30-40度之间时,可以更好地均衡燃烧效果以及稳定性,即可以保证较好的燃烧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离焰的情况的发生。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可以大于40度或小于30度,保证燃烧效果和稳定即可。
示例性地,参照图8c,第二夹角α2可以在20-30度之间。这样设置的稳焰孔312更稳定,稳焰效果更好,并使稳焰孔312可以更好地靠近多个主火孔311的根部,进一步提高稳焰效果。在第一夹角α1在30-40度之间的实施例中,第二夹角α2与第一夹角α1之间的差值优选为10度,例如,α1为40度时,α2设置为30度;α1为35度时,α2设置为25度,等等。这样,稳焰孔312自身更稳定,并与主火孔311距离更适中,稳焰效果更好。
示例性地,结合参照图8b和8c,多个稳焰孔312的稳焰孔出气口312b可以位于多个主火孔311的主火孔进气口311a的上方。可以这样理解,在竖直平面内,多个稳焰孔312的投影和多个主火孔311的投影具有一定面积的重合。这样,在保证燃烧的稳定性的前提下,可以尽量减小多个稳焰孔312和多个主火孔311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火盖300在竖直方向上所占的空间。安装有该火盖300的燃烧器,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地降低该燃烧器的高度,结构设置更合理。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多个稳焰孔的稳焰孔出气口可以位于多个主火孔的主火孔进气口的下方,即在竖直平面内上,主火孔的投影和稳焰孔的投影不重叠。
示例性地,火盖外侧壁330可以具有主燃烧区和与锅架支腿对应的辅燃烧区。多个主火孔311和多个稳焰孔312可以均设置在主燃烧区,辅燃烧区内可以设置有沿火盖300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引火槽391,引火槽391可以贯通火盖外侧壁330,引火槽391的宽度可以小于稳焰孔312的直径。引火槽391处的火焰相对稳焰孔312的火焰较小,这样,在火盖外侧壁330上形成主燃烧区处火力较大、辅燃烧区火力较弱的情况。在火盖300用于具有锅架支腿的燃烧器时,将锅架支腿对应辅燃烧区安装,可以更好地减少火焰对锅架支腿的灼烧,减少对锅架支腿的损耗。并且,引火槽391可以为主燃烧区内的多个主火孔311和多个稳焰孔312引火,以进一步确保燃烧的稳定。具体地,引火槽39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与锅架支腿一一对应。在一些实施例中,燃烧器的锅架支腿与火盖具有一定的间隔,可以不设置引火槽。可以理解的是,在现有的技术中,板材上的打孔的难度较高。在火盖外侧壁的厚度在2-4mm之间的实施例中,经过多次试验及测试获知,孔径最小可以打到1.9mm,小于1.9mm的打孔难度过大,会导致生产成本过高。相比较打更小直径的孔,引火槽的加工难度更低,可以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将引火槽的宽度控制在小于稳焰孔的直径的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是,在具有更合适的加工方式的情况下,可以在辅燃烧区内设置更小孔径的引火孔,以起到减少对锅架支腿的损耗并起到引火作用。
示例性地,在周向方向上,引火槽391可以与多个主火孔311和多个稳焰孔312间隔设置。这样,间隔设置的辅燃烧区和主燃烧区可以使火盖300的火力更均衡。引火槽391可以对其左右两侧的主燃烧区内的多个主火孔311和多个稳焰孔312引火,燃烧更稳定。
示例性地,在火盖外侧壁330的外表面上,引火槽391的顶部不高于多个稳焰孔312的顶部,且引火槽391的底部不低于多个稳焰孔312的底部。这样,引火槽391处的火焰高度与稳焰孔312处的火焰高度更接近。在火盖300的周向方向上,引火槽391内的火焰与稳焰槽312内的火焰可以更好地连成一圈,稳焰效果更好。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引火槽可以设置在火盖外侧壁的其他位置,引火槽的底部可以高于稳焰槽的顶部,且引火槽的顶部低于主火孔的顶部。
示例性地,多个主火孔311的直径可以大于多个稳焰孔312的直径。这样,直径相对较大的主火孔311可以更好地保证具有该火盖300的燃烧器的火力强度,直径相对较小的稳焰孔312提供稳焰的作用,保证燃烧的稳定性。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多个主火孔的直径和多个稳焰孔的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例如,主火孔的直径可以与稳焰孔的直径相同。
示例性地,多个主火孔311的直径可以在2.2-2.6mm之间。这样,多个主火孔311的直径更适中,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主火孔311的直径过大而导致回火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主火孔311的直径过小而导致离焰的情况发生。优选地,多个主火孔311的直径可以为2.4mm。
示例性地,多个稳焰孔312的直径可以在1.9-2.4mm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稳焰孔312的直径过大,容易卸掉火盖混气腔301内过多的压力,导致主火孔311的气体流速过慢,进而发生回火现象。但是由于材质的特性的限制,例如其结构硬度大,打孔难度较高,尤其是尺寸较小的孔,会极大地增加火盖300的生产难度和成本。经过发明人对不同孔径的稳焰孔312的测试,发现稳焰孔312的直径在1.9-2.4mm之间时,可以在保证稳焰孔312的稳焰效果的同时,使火盖300具有较低的生产难度及成本。优选地,多个稳焰孔312的直径可以为2.2mm。
示例性地,多个主火孔311可以沿火盖300的周向方向排成一排,多个稳焰孔312可以沿周向方向排成一排。具体地,多个主火孔311所在的一排与多个稳焰孔312所在的一排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稳焰孔312的稳焰孔出气口312b应该与主火孔311的主火孔出气口311b尽量接近,以使稳焰孔312内的火焰更好地接触到主火孔311,保证稳焰效果。这样,位于稳焰孔312上方的主火孔311保证燃烧器的火力强度,位于主火孔311下方的稳焰孔312起到稳焰效果。这样仅通过围绕火盖300的周向方向的两排火孔,即可实现火盖300稳定的燃烧效果,结构设置简单合理。
示例性地,多个主火孔311的长度在2.3-5.2mm之间。例如,主火孔311的长度可以为2.3mm、4mm或5.2mm等。这样,火盖混气腔301内的气体经过主火孔311,从主火孔311的出气口流出并燃烧。这样设置的主火孔311长度更适中,对气体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以控制燃烧的火焰的角度,并避免回火或离焰等情况的发生。
示例性地,多个稳焰孔312的长度可以在2.1-4.6mm之间。例如,稳焰孔312的长度可以为2.1mm、3.5mm或4.6mm等。这样设置的稳焰孔312可以更好地保证其稳焰效果,避免回火或离焰等情况的发生。
示例性地,火盖外侧壁330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这样设置的火盖300,其大体上可以呈圆柱形。这样可以更好地减少火盖300在水平方向上占用的空间,结构设置更合理。或者,在未示出实施例中,火盖外侧壁可以由下往上延伸并向外侧倾斜设置。
示例性地,多个稳焰孔312的稳焰孔出气口312b可以位于多个主火孔311的主火孔进气口311a的上方。可以这样理解,在竖直平面内,多个稳焰孔312的投影和多个主火孔311的投影具有一定面积的重合。这样,在保证燃烧的稳定性的前提下,可以尽量减小多个稳焰孔312和多个主火孔311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火盖300在竖直方向上所占的空间。安装有该火盖300的燃烧器,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地降低该燃烧器的高度,结构设置更合理。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多个稳焰孔的稳焰孔出气口可以位于多个主火孔的主火孔进气口的下方,即在竖直平面内上,主火孔的投影和稳焰孔的投影不重叠。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火盖300是以该火盖为外环火盖、分火器100和引射管500均应用于外环火盖为例来说明的。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燃烧器10还可以包括小火引射管500’。小火引射管500’的出气口可以与内环火盖连接。引射管500和小火引射管500’的进气端可以设置有风门组件660。此外,为了固定引射管500和小火引射管500’,还可以在它们的中部设置连接件650,以保持引射管500和小火引射管500’的相对位置。本文中所提及火盖300、分火器100、引射管500、支架200、风门组件660、盛液盘400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区域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特征的区域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区域相对术语不但包含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还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部件被整体倒置,则部件“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之上”的将包括部件“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之下”的情况。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这些部件或特征也可以其他不同角度来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角度),本文意在包含所有这些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27)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火盖,所述火盖上设置有火孔;
分火器,所述火盖扣合在所述分火器的顶部,所述火盖和所述分火器合围形成混气通道,所述分火器上设有向下延伸的进气接口,所述进气接口与所述混气通道连通;以及
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通气接口,所述进气接口与所述通气接口插接连接,
其中,所述进气接口的横截面和所述通气接口的横截面均呈跑道形,所述分火器的中心点和所述跑道形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与所述跑道形的长轴具有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引射管,所述引射管具有与所述通气接口插接连接的出气段,所述出气段呈跑道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接口套设于所述出气段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段的外侧设置环形压包,所述环形压包与所述支架的下表面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上凹陷且包围所述通气接口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压包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接口套设于所述通气接口的外侧;和/或
所述通气接口向上延伸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还包括盛液盘,所述盛液盘设置在所述支架的顶部,所述盛液盘上设置有跑道形的通孔,所述通气接口穿过所述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设置有包围所述通气接口的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进气接口的下端支撑在所述环形凸台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液盘通过盛液盘固定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分火器上设置有向下凸出的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支撑在所述盛液盘固定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液盘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凸起对应的第一支撑通孔,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支撑凸起对应的第二支撑通孔,所述盛液盘固定件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撑通孔和第一支撑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还包括:
点火针,所述点火针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缘,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点火针固定孔,所述盛液盘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点火针固定孔对应的第二点火针固定孔,所述点火针穿设于所述第一点火针固定孔和所述第二点火针固定孔,且所述凸缘夹持在所述支架和所述盛液盘之间;和/或
热电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热电偶固定孔,所述盛液盘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热电偶固定孔对应的第二热电偶固定孔,所述热电偶穿设于所述第一热电偶固定孔和所述第二热电偶固定孔。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管还包括进气段以及连接在所述进气段和所述出气段之间的引射段,所述引射段由缩口工艺形成且呈沿着延伸方向呈中间细且两端粗的腰形,所述进气段由扩口工艺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管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引射段和所述出气段之间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截面沿着从其入口到出口的方向由圆形逐渐过渡成跑道形。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管的引射管进气口设置有风门组件,所述风门组件由冲压成型工艺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接口具有第一弧形壁、第二弧形壁、第一直壁和第二直壁,所述第一弧形壁和所述第二弧形壁沿着所述跑道形的长轴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直壁和所述第二直壁沿着平行于所述长轴的方向延伸且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壁和所述第二弧形壁的两端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轴垂直于所述连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壁和所述第二弧形壁均呈半圆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壁和所述第二直壁的长度在14-18mm之间;和/或
所述第一弧形壁的半径和所述第二弧形壁的半径在7-9.5mm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接口的长度在4-8mm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器包括外环壁、内环壁和底壁,所述底壁连接在所述外环壁的底部和所述内环壁的底部之间,所述外环壁、所述内环壁和所述底壁合围形成分火器混气腔,所述分火器混气腔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进气接口的出气口的上方,且所述导流板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进气接口,所述导流板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内环壁的延伸方向,所述导流板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的两端超过所述进气接口的出气口;和/或
在所述连线上,所述导流板的朝向所述内环壁的内侧边缘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与所述进气接口的出气口的朝向所述内环壁的边缘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3mm。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外侧边缘抵靠所述外环壁。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内环壁之间设有间隙。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具有朝向所述内环壁的内侧边缘和朝向所述外环壁的外侧边缘,沿着从外侧边缘到内侧边缘的方向,所述导流板向上倾斜地延伸。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边缘与所述外侧边缘的高度差在3-5mm范围内。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上越靠近所述外环壁的区域内的多个通气孔的分布密度越小。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包括火盖内侧壁、火盖顶壁和火盖外侧壁,所述火孔包括位于所述火盖外侧壁上的多个主火孔和多个稳焰孔,所述多个稳焰孔位于所述多个主火孔的下方,所述多个主火孔和所述多个稳焰孔均向上且向外倾斜地贯穿所述火盖外侧壁,所述多个主火孔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多个稳焰孔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其中,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夹角。
CN202223421079.4U 2022-12-16 2022-12-16 燃烧器 Active CN2193184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1079.4U CN219318428U (zh) 2022-12-16 2022-12-16 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1079.4U CN219318428U (zh) 2022-12-16 2022-12-16 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18428U true CN219318428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30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1079.4U Active CN219318428U (zh) 2022-12-16 2022-12-16 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184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97048B1 (en) Gas burner for kitchen appliances
CN109000236B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19318428U (zh) 燃烧器
CN112240549A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CN116592348A (zh) 燃烧器
CN210267349U (zh) 一种拼装式燃烧器
CN218820399U (zh) 分火器、燃烧器座和燃烧器
CN112128761A (zh) 一种浸没式低氮燃气燃烧装置
CN218820398U (zh) 分火器和燃烧器
CN217274120U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19588943U (zh) 分气盘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11964103A (zh) 一种燃烧器炉头
CN220152732U (zh) 分火器和燃烧器
CN219656074U (zh) 燃烧器
CN220648251U (zh) 一种上进风灶具燃烧器
CN110748886A (zh) 一种燃烧器
CN217978919U (zh) 一种燃气灶
CN219976427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4964740U (zh) 食物处理装置
CN220453655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13701154B (zh) 燃烧器和烹饪器具
CN211372404U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CN219414750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燃气灶具
CN216409049U (zh) 一种多个直排进出气口的炉头
KR200309319Y1 (ko) 예혼합가스 버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