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7696U - 五通阀及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五通阀及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17696U
CN219317696U CN202320066077.3U CN202320066077U CN219317696U CN 219317696 U CN219317696 U CN 219317696U CN 202320066077 U CN202320066077 U CN 202320066077U CN 219317696 U CN219317696 U CN 2193176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outlet
valve body
flow channel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6607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胜
邓树平
马俊
关大众
由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nlu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inlu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inlu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inlu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6607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176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176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176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五通阀及冷却系统。所述五通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阀芯转动连接在所述阀体内,所述阀体上设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第三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阀芯上设有多个连通流道;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两者中的一个通过一个所述连通流道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时,所述第三进口能够通过一个所述连通流道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两者中的一个通过一个所述连通流道与第二出口连通时,所述第三进口通过一个所述连通流道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

Description

五通阀及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五通阀及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中的冷却系统中,通常需要多数量、不同规格的控制阀来实现对流体的控制,例如,需要用到三通阀和四通阀的串联配合使用来实现一定的控制目的,这样的冷却系统的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五通阀,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冷却系统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五通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阀芯转动连接在所述阀体内,所述阀体上设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第三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阀芯上设有多个连通流道;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两者中的一个通过一个所述连通流道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时,所述第三进口能够通过一个所述连通流道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两者中的一个通过一个所述连通流道与第二出口连通时,所述第三进口通过一个所述连通流道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五通阀工作时,阀芯转动以实现相应的流体控制功能。在阀芯转动过程中,可以实现:第一进口通过一个连通流道与第一出口连通时,第三进口通过另一个连通流道与第二出口连
通,第二进口处于封堵状态;或者,第一进口通过一个连通流道与第5二出口连通时,第三进口通过另一个连通流道与第一出口连通,第二进口处于封堵状态;或者,第二进口通过一个连通流道与第一出口连通时,第三进口通过另一个连通流道与第二出口连通,第一进口处于封堵状态;或者,第二进口通过一个连通流道与第二出口连通时,第
三进口通过另一个连通流道与第一出口连通,第一进口处于封堵状0态。本实施例提供的五通阀可以在阀芯的转动过程中实现两个进口和两个出口一一对应连通,从而实现两条流体通道,在阀芯处于一个角度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五通阀能够实现两种流体控制模式,阀芯处于不同的角度,五通阀的流体控制模式不同,从而可以实现更多种流
体控制模式,可以实现三通阀和四通阀组合实现的功能,将三通阀和5四通阀的组合起来实现的功能集成在一个控制阀上,可以简化阀的数量,从而可以简化冷却系统的结构,尤其需要多个三通阀和四通阀组合时。
进一步地,沿所述阀体的圆周方向,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二进
口、所述第三进口、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间隔的设置在所述0阀体上;在所述阀体的轴向上,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二进口、所述第三进口、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位于所述阀体的同一位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阀体的轴向上,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二进口、所述第三进口、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均贯穿所述阀体的底部设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阀体的圆周方向上,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二进口、所述第二出口、所述第三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顺序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连通流道中,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时,所述第三流道连通第三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时,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三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时,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三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时,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三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包括上底板、下底板和隔板;所述上底板和所述下底板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流道腔;上底板和所述下底板连接有两个所述隔板,两个所述隔板将所述流道腔分隔成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且所述第二流道位于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包括腹板和顶板;在所述阀芯的轴向上,所述腹板的上侧和下侧均连接有所述顶板,所述腹板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有拐角。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隔板中,一个所述隔板为第一隔板,另一个所述隔板为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隔板的延伸向相交;所述第一隔板的两端均设有向远离所述第二隔板的方向倾斜的第一斜面段,所述第二隔板的两端均设有向远离所述第一隔板的方向倾斜的第二斜面段。
进一步地,所述五通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阀体的内壁和所述阀芯的外壁之间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呈筒状设置,所述密封圈的外壁上设有卡槽,相应的所述阀体的内壁设有插条,所述插条插设在所述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冷却系统,包括控制管路和上述五通阀,所述五通阀连接在所述管路上。
应当理解,前述的一般描述和接下来的具体实施方式两者均是为了举例和说明的目的并且未必限制本公开。并入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公开的主题。同时,说明书和附图用来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五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五通阀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五通阀的切面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五通阀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五通阀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五通阀在第三工作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五通阀在第四工作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阀体;20-阀芯;30-上盖;40-执行器;50-密封圈;11-第一进口;12-第二进口;13-第三进口;14-第一出口;15-第二出口;21-第一流道;22-第二流道;23-第三流道;24-上底板;25-下底板;26-隔板;261-腹板;262-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5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五通阀,包括阀体10和阀芯20;阀体10内形成有安装腔,阀芯20转动连接在阀体0 10内,阀体10上设有第一进口11、第二进口12、第三进口13、第一出口14和第二出口15(可以理解为阀体10上设有多个进口和多个出口),阀芯20上设有多个连通流道;第一进口11和第二进口12两者中的一个通过一个连通流道与第一出口14连通时,第三进口13能够通过一个连通流道与第二出口15连通;第一进口11和第二进口5 12两者中的一个通过一个连通流道与第二出口15连通时,第三进口13通过一个连通流道与第一出口14连通。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五通阀工作时,阀芯20转动以实现相应的流体控制功能。在阀芯20转动过程中,可以实现:第一进口11通过一
个连通流道与第一出口14连通时,第三进口13通过另一个连通流道0与第二出口15连通,第二进口12处于封堵状态;或者,第一进口11通过一个连通流道与第二出口15连通时,第三进口13通过另一个连通流道与第一出口14连通,第二进口12处于封堵状态;或者,
第二进口12通过一个连通流道与第一出口14连通时,第三进口13通过另一个连通流道与第二出口15连通,第一进口11处于封堵状态;5或者,第二进口12通过一个连通流道与第二出口15连通时,第三进
口13通过另一个连通流道与第一出口14连通,第一进口11处于封堵状态。本实施例提供的五通阀可以在阀芯20的转动过程中实现两个进口和两个出口一一对应连通,从而实现两条流体通道,在阀芯20处于一个角度时,本实施例提供的五通阀能够实现两种流体控制模式,阀芯20处于不同的角度,五通阀的流体控制模式不同,从而可以实现更多种流体控制模式,可以实现三通阀和四通阀组合实现的功能,将三通阀和四通阀的组合起来实现的功能集成在一个控制阀上,可以简化阀的数量,从而可以简化冷却系统的结构,尤其需要多个三通阀和四通阀组合时。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五通阀还包括上盖30和执行器40,为了安装方便,阀体10的上侧开口设置,阀芯20由阀体10的开口插入安装腔中,上盖30固定在阀体10的开口处,执行器40设置在上盖30的外壁上,执行器40与阀芯20传动连接以驱动阀芯20转动。
其中,多个进口和多个出口可以在阀体10的轴向上设置在阀体10的不同位置,也即多个进口和多个出口可以分多层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沿阀体10的圆周方向,第一进口11、第二进口12、第三进口13、第一出口14和第二出口15间隔的设置在阀体10上;在阀体10的轴向上,第一进口11、第二进口12、第三进口13、第一出口14和第二出口15位于阀体10的同一位置。
本实施例中,在阀体10的轴向上,第一进口11、第二进口12、第三进口13、第一出口14和第二出口15位于阀体10的同一位置,也即多个进口和多个出口在阀体10的轴向上位于同一层,本实施例提供的五通阀为单层设置,可以使得阀芯20上的多个连通个六道设置简单,无需在阀芯20上设置上层流道、下层流道以及连通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的中间流道,在阀芯20的同一层设置多个连通流道即可。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第一进口11、第二进口12、第三进口13、第一出口14和第二出口15均匀地分布在阀体10上,方便加工。
其中,可以设置进口和出口贯穿阀体10的外侧壁设置,可以理解的是,进口和出口的与连通流道连通的口位于阀体10的内侧壁上,也即进口和出口的用于与外部连通的口与进口和出口与连通流道连通的口相对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如图4至图6所示,在阀体10的轴向上,第一进口11、第二进口12、第三进口13、第一出口14和第二出口15均贯穿阀体10的底部设置。
本实施例中,进口和出口的用于与外部连通的口位于阀体10底部(远离执行器40的一侧),也即,进口和出口的与连通流道连通的口的开口方向与进口和出口与外部连通的口的开口方向相交设置,这样有利于使得五通阀与外部的连通管道连接结构紧凑;或者,当阀体直接安装在安装基体上时,接口可以直接与安装基体的连通口连通,避免设置其余管道实现接口和安装基体的连通口的连通,从而简化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
如图3至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在阀体10的圆周方向上,第一进口11、第二进口12、第二出口15、第三进口13和第一出口14顺序设置。
相应的,多个连通流道中,包括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22和第三流道23;第二流道22连通第二进口12和第一出口14时,第三流道23连通第三进口13和第二出口15;第二流道22连通第一进口11和第二出口15时,第三流道23连通第三进口13和第一出口14;第一流道21连通第二进口12和第二出口15时,第三流道23连通第三进口13和第一出口14;第一流道21连通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4时,第三流道23连通第三进口13和第二出口15。
五通阀的这种阀体10设置可以阀芯20设置可以实现以下工作模式:
第一工作模式,如图4所示,阀芯20处于第一角度(例如,定义阀芯20的初始位置为0°)时:第一流道21的侧壁将第一进口11封堵,第二流道22将第二进口12和第一出口14连通,第三流道23将第三进口13和第二出口15连通。
第二工作模式,如图5所示,阀芯20处于第二角度时(例如:72°):第一流道21的侧壁上第二进口12封堵,第二流道22将第一进口11和第二出口15连通,第三流道23将第三进口13和第一出口14连通。
第三工作模式,如图6所示,阀芯20处于第二角度时(例如:108°):第二流道22的一端与第一进口11连通,阀体10的内壁将第二流道22的远离第一进口11的一端封堵,从而将第一进口11封堵,第一流道21将第二进口12和第二出口15连通,第三流道23将第三进口13和第一出口14连通。
第四工作模式,如图7所示,阀芯20处于第二角度时(例如:180°):第二流道22的一端与第二进口12连通,阀体10的内壁将第二流道22的远离第二进口12的一端封堵,从而将第二进口12封堵,第三流道23将第一进口11和第一出口14连通,第二流道22将第三进口13和第二出口15连通。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阀芯20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多种,例如:阀芯20为以实体结构,在阀芯20上设置通道,通道的两端均贯穿阀芯20的侧壁设置,通道形成连通流道。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如图4至图7所示,阀芯20包括上底板24、下底板25和隔板26;上底板24和下底板25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流道腔;上底板24和下底板25连接有两个隔板26,两个隔板26将流道腔分隔成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22和第三流道23,且第二流道22位于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之间。
本实施例中,在阀芯20的轴向上,隔板26的一侧与上底板24连接,隔板26的另一侧与下底板25连接,两个隔板26中,一个为第一隔板26,另一个为第二隔板26;第一隔板26的远离第二隔板26的一侧的壁、上底板24和下底板25之间形成第一流道21,第一隔板26和第二隔板26之间的间隔、上底板24和下底板25之间形成第二流道22,第二隔板26的远离第一隔板26的一侧的壁、上底板24和下底板25之间形成第三流道23。这种结构的阀芯20结构简单,重量轻,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
如图4至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隔板26包括腹板261和顶板262;在阀芯20的轴向上,腹板261的上侧和下侧均连接有顶板262,腹板261与顶板262之间形成有拐角。
本实施例中,顶板262与腹板261之间形成拐角,则两个顶板262与腹板261形成的隔板26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成“[”型,或者“工”字型,可以增加顶板262与上底板24以及顶板262与下底板25的接触面积,可以使得焊接更加稳定和牢固,避免泄露。
如图4至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两个隔板26中,一个隔板26为第一隔板26,另一个隔板26为第二隔板26,第一隔板26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隔板26的延伸向相交;第一隔板26的两端均设有向远离第二隔板26的方向倾斜的第一斜面段,第二隔板26的两端均设有向远离第一隔板26的方向倾斜的第二斜面段。
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26的延伸方向和第二隔板26的延伸方向相交设置,也即第一隔板26和第二隔板26非平行设置。对应的第一斜面段和第二斜面段可以形成喇叭状开口,可以对流体进行引导。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五通阀还包括设置在阀体10的内壁和阀芯20的外壁之间的密封圈50;密封圈50呈筒状设置,密封圈50的外壁上设有卡槽,相应的阀体10的内壁设有插条,插条插设在卡槽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插条和卡槽的配合,可以使得密封圈50和阀体10的连接更加稳定,避免在阀芯20转动过程中,密封圈50移位。
密封圈较佳采用PTFE材料,摩擦系数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包括控制管路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五通阀,五通阀连接在管路上,因而,具有该五通阀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五通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0)和阀芯(20);所述阀体(10)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阀芯(20)转动连接在所述阀体(10)内,所述阀体(10)上设有第一进口(11)、第二进口(12)、第三进口(13)、第一出口(14)和第二出口(15),所述阀芯(20)上设有多个连通流道;所述第一进口(11)和所述第二进口(12)两者中的一个通过一个所述连通流道与所述第一出口(14)连通时,所述第三进口(13)能够通过一个所述连通流道与所述第二出口(15)连通;所述第一进口(11)和所述第二进口(12)两者中的一个通过一个所述连通流道与第二出口(15)连通时,所述第三进口(13)通过一个所述连通流道与所述第一出口(1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通阀,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阀体(10)的圆周方向,所述第一进口(11)、所述第二进口(12)、所述第三进口(13)、所述第一出口(14)和所述第二出口(15)间隔的设置在所述阀体(10)上;在所述阀体(10)的轴向上,所述第一进口(11)、所述第二进口(12)、所述第三进口(13)、所述第一出口(14)和所述第二出口(15)位于所述阀体(10)的同一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五通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10)的轴向上,所述第一进口(11)、所述第二进口(12)、所述第三进口(13)、所述第一出口(14)和所述第二出口(15)均贯穿所述阀体(10)的底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五通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10)的圆周方向上,所述第一进口(11)、所述第二进口(12)、所述第二出口(15)、所述第三进口(13)和所述第一出口(14)顺序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五通阀,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通流道中,包括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22)和第三流道(23);所述第二流道(22)连通所述第二进口(12)和所述第一出口(14)时,所述第三流道(23)连通第三进口(13)和所述第二出口(15);所述第二流道(22)连通所述第一进口(11)和所述第二出口(15)时,所述第三流道(23)连通所述第三进口(13)和第一出口(14);所述第一流道(21)连通所述第二进口(12)和所述第二出口(15)时,所述第三流道(23)连通所述第三进口(13)和所述第一出口(14);所述第一流道(21)连通所述第一进口(11)和所述第一出口(14)时,所述第三流道(23)连通所述第三进口(13)和所述第二出口(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五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0)包括上底板(24)、下底板(25)和隔板(26);所述上底板(24)和所述下底板(25)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流道腔;上底板(24)和所述下底板(25)连接有两个所述隔板(26),两个所述隔板(26)将所述流道腔分隔成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22)和第三流道(23),且所述第二流道(22)位于所述第一流道(21)和所述第二流道(2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五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6)包括腹板(251)和顶板(252);在所述阀芯(20)的轴向上,所述腹板(251)的上侧和下侧均连接有所述顶板(252),所述腹板(251)与所述顶板(252)之间形成有拐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五通阀,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隔板(26)中,一个所述隔板(26)为第一隔板(26),另一个所述隔板(26)为第二隔板(26),所述第一隔板(26)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隔板(26)的延伸向相交;所述第一隔板(26)的两端均设有向远离所述第二隔板(26)的方向倾斜的第一斜面段,所述第二隔板(26)的两端均设有向远离所述第一隔板(26)的方向倾斜的第二斜面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五通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阀体(10)的内壁和所述阀芯(20)的外壁之间的密封圈(50);所述密封圈(50)呈筒状设置,所述密封圈(50)的外壁上设有卡槽,相应的所述阀体(10)的内壁设有插条,所述插条插设在所述卡槽内。
10.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管路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五通阀,所述五通阀连接在所述管路上。
CN202320066077.3U 2023-01-10 2023-01-10 五通阀及冷却系统 Active CN2193176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6077.3U CN219317696U (zh) 2023-01-10 2023-01-10 五通阀及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6077.3U CN219317696U (zh) 2023-01-10 2023-01-10 五通阀及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17696U true CN219317696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31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66077.3U Active CN219317696U (zh) 2023-01-10 2023-01-10 五通阀及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176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79601A (zh) 多通阀、阀芯、阀体及热管理系统
CN109899565B (zh) 一种电动阀
CN113154088A (zh) 多通阀
CN215059741U (zh) 控制阀
CN217539713U (zh) 多通阀阀芯、阀体及多通阀
JP2023528531A (ja) プラグバルブの密封用可変シリンダー壁
CN219317696U (zh) 五通阀及冷却系统
US11796073B2 (en) Six port valve
CN106763902B (zh) 阀芯及阀门
CN115654177B (zh) 一种多通阀
CN116557591A (zh) 多通切换阀、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9510182U (zh) 六通阀及温度控制系统
CN218598871U (zh) 多通阀及热管理系统
CN218377813U (zh) 多通阀、阀芯、阀体及热管理系统
CN219317695U (zh) 十二通阀、冷却系统及汽车
CN116146751A (zh) 控制阀
CN219452958U (zh) 一种水阀
CN111434959A (zh) 驱动机构
CN101907184A (zh) 一种组合式换向阀
CN216078423U (zh) 四通换向阀
CN220118775U (zh) 一种手动多路换向阀
CN216344080U (zh) 集成阀及具有该集成阀的净水设备
CN218818327U (zh) 多通阀及车辆热管理系统
CN218440809U (zh) 车用热管理多通阀和车用热管理系统
CN217898899U (zh) 一种低压分流电机阀及智能马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