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7250U - 风叶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结构 - Google Patents

风叶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17250U
CN219317250U CN202320204355.7U CN202320204355U CN219317250U CN 219317250 U CN219317250 U CN 219317250U CN 202320204355 U CN202320204355 U CN 202320204355U CN 219317250 U CN219317250 U CN 219317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over
drainage
fan blade
blades
structur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043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春兵
金云川
杜荣法
王苗森
沈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long Electric Driv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olong Electric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long Electric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olong Electric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043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17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17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172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叶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结构。包括主体,主体设置有第二轴孔,主体设置有多个叶片,多个叶片沿主体的周向间隔地设置,相邻叶片之间形成进风通道;第一引流板,第一引流板为环形结构,环形引流板的内圆之间形成与进风通道连通的引流口。本申请中通过设置有第二轴孔于多个叶片的主体,使得叶片之间形成进风通道,并且在多个叶片的一侧设置了第一引流板,使得体带动叶片转动的过程中,引流口处形成负压以将外界气流吸入进风通道内,采用该结构的风叶简单、可靠,能够有效地提高该风叶结构的散热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具有该风叶结构的电机的散热效率,有效解决了电机内部存在冷却空气流动死区的问题。

Description

风叶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叶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结构。
背景技术
EC电机是内置智能控制模块的数字化电机。电机与控制模块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所以需要设计散热装置用以保护元器件,提高电机寿命。目前市场上产品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案:1、加大电机散热表面积;2、增加外部风扇,这必然导致电机尺寸偏大、成本增加以及应用场景受限,制约EC电机的推广及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叶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与控制模块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叶结构包括:主体,主体设置有第二轴孔,主体设置有多个叶片,多个叶片沿主体的周向间隔地设置,相邻叶片之间形成进风通道;第一引流板,第一引流板为环形结构,第一引流板位于多个叶片的一侧设置,第一引流板的内圆之间形成与进风通道连通的引流口,主体带动叶片转动的过程中,引流口处形成负压以将外界气流吸入进风通道内。
进一步地,第二引流板,第二引流板沿第二轴孔的周向设置,且引流板沿第二轴孔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引流板与第一引流板相对地设置,引流板的朝向第一引流板之间的表面与相邻的叶片之间围设成进风通道。
进一步地,第一引流板的外径大于引流板的外径。
进一步地,第二引流板与各叶片的远离引流口一侧的端面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引流板与各叶片的朝向引流口一侧的端面连接,主体可带动叶片和第一引流板一起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引流板与各叶片的朝向引流口一侧的端面具有距离地设置,主体可带动叶片相对转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各叶片的第一端与主体和第二引流板连接,各叶片的第二端与第一引流板连接,且各叶片沿主体的径向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引流板的外径设置。
进一步地,各叶片的高度沿主体的径向方向向外逐渐增加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轴孔的孔壁上设置有定位直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结构,包括风叶结构,风叶结构为上述的风叶结构。
进一步地,电机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转子组件包括转轴;后端盖,后端盖与壳体连接,转轴的第一端穿过后端盖设置,转轴的第二端延伸至容纳腔外;控制器盒,控制器盒与后端盖连接,控制器盒与后端盖之间围设成散热腔;散热部,散热部包括风叶,风叶设置于散热腔内,且风叶与转轴连接;其中,控制器盒设置有进气通道,后端盖设置有排气通道,转轴带动风叶结构的风叶转动,以使外界气流通过进气通道进入散热腔后,经排气通道排出后端盖外。
进一步地,进气通道设置于控制器盒的朝向后端盖一侧的表面上,且进气通道沿控制器盒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排气通道的出口开设于后端盖的朝向壳体一侧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后端盖包括:端盖本体,端盖本体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轴孔,端盖本体通过第一轴孔与转轴的第一端连接;环形围板,环形围板沿端盖本体的周向设置,环形围板与控制器盒连接,排气通道设置于端盖本体与环形围板的连接处,端盖本体、环形围板和控制器盒之间围设成散热腔,风叶位于环形围板与端盖本体围成的腔体内。
进一步地,排气通道为多个,多个排气通道沿端盖本体的周向间隔地设置。
进一步地,相邻排气通道之间形成连接筋,连接筋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端盖本体通过第一连接孔与壳体连接。
进一步地,环形围板的朝向控制器盒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环形围板通过多个第二连接孔与控制器盒连接。
进一步地,端盖本体的朝向控制器盒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柱状结构,柱状结构开设有过线通道,过线通道沿柱状结构的轴向延伸设置,且过线通道贯穿端盖本体设置。
进一步地,控制器盒包括:盒体,盒体具有容置腔,容置腔用于放置电器元件,盒体的朝向后端盖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引流筋,多个引流筋沿盒体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且多个引流筋沿盒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环形密封圈,环形密封圈与各引流筋的朝向后端盖一侧的表面连接,相邻两个引流筋与盒体、部分的环形密封圈之间围设成单个的进气通道,盒体通过环形密封圈与后端盖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第二轴孔于多个叶片的主体,使得叶片之间形成进风通道,并且在多个叶片的一侧设置了第一引流板,使得体带动叶片转动的过程中,引流口处形成负压以将外界气流吸入进风通道内,采用该结构的风叶简单、可靠,能够有效地提高该风叶结构的散热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具有该风叶结构的电机的散热效率,有效解决了电机内部存在冷却空气流动死区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机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机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机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机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端盖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流体仿真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体流向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容纳腔;
20、定子组件;
30、转子组件;31、转轴;
40、后端盖;400、端盖本体;401、第一轴孔;402、环形围板;403、连接筋;404、第一连接孔;405、第二连接孔;406、柱状结构;407、过线通道;41、排气通道;
50、控制器盒;500、盒体;501、容置腔;502、引流筋;503、环形密封圈;51、进气通道;
60、散热腔;61、防水接头螺纹孔;62、螺丝孔固定面;
70、散热部;700、进风通道;71、风叶;710、主体;711、第二轴孔;712、第二引流板;713、叶片;72、第一引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结合图1至图9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叶结构。
具体地,一种风叶结构,包括:主体710,主体710设置有第二轴孔711,主体710设置有多个叶片713,多个叶片713沿主体710的周向间隔地设置,相邻叶片713之间形成进风通道;第一引流板,第一引流板为环形结构,第一引流板72位于多个叶片713的一侧设置,第一引流板72的内圆之间形成与进风通道连通的引流口,主体710带动叶片713转动的过程中,引流口处形成负压以将外界气流吸入进风通道700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有第二轴孔于多个叶片的主体,使得叶片之间形成进风通道,并且在多个叶片的一侧设置了第一引流板,使得体带动叶片转动的过程中,引流口处形成负压以将外界气流吸入进风通道内,采用该结构的风叶简单、可靠,能够有效地提高该风叶结构的散热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具有该风叶结构的电机的散热效率,有效解决了电机内部存在冷却空气流动死区的问题。
进一步地,风叶结构包括:第二引流板712,第二引流板712沿第二轴孔711的周向设置,且第二引流板712沿第二轴孔711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第二引流板712与第一引流板72相对地设置,第二引流板712的朝向第一引流板72之间的表面与相邻的叶片713之间围设成进风通道。这样设置提高了引流效率,降低了冷空气流动死角。
进一步地,第一引流板72的外径大于第二引流板712的外径。这样设置提高了冷空气的引流效率。
第二引流板712与各叶片713的远离引流口一侧的端面连接。这样设置使得引流板与叶片一起转动,有效的提高了冷空气的流动效率,降低了冷空气流动死角。
第一引流板72与各叶片713的朝向引流口一侧的端面连接,主体710可带动叶片713和第一引流板72一起转动。使得风叶旋转,风叶上端空间形成负压,提高了冷空气的流动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引流板72与各叶片713的朝向引流口一侧的端面具有距离地设置,主体710可带动叶片713相对转动地设置。这样设置有效的防止了叶片转动时发生碰撞造成的破坏。
进一步地,各叶片713的第一端与主体710和第二引流板712连接,各叶片713的第二端与第一引流板72连接,且各叶片713沿主体710的径向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引流板72的外径设置,这样设置方便安装,并且提高了对冷空气的引流效率。
进一步地,各叶片713的高度沿主体710的径向方向向外逐渐增加地设置。这样设置提高了叶片的引流面积,增加了引流效率也降低了冷空气的流动死角,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第二轴孔711的孔壁上设置有定位直面。这样设置方便风叶的安装,提供便捷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电机结构,包括风叶结构,风叶结构为上述实施例中的风叶结构。
具体地,一种电机结构包括:壳体10,壳体10具有容纳腔11,容纳腔11内设置有定子组件20和转子组件30,转子组件30包括转轴31;后端盖40,后端盖40与壳体10连接,转轴31的第一端穿过后端盖40设置,转轴31的第二端延伸至容纳腔11外;控制器盒50,控制器盒50与后端盖40连接,控制器盒50与后端盖40之间围设成散热腔60;散热部70,散热部70包括风叶71,风叶71设置于散热腔60内,且风叶71与转轴31连接。其中,控制器盒50设置有进气通道51,后端盖40设置有排气通道41,转轴31带动风叶71转动,以使外界气流通过进气通道51进入散热腔60后,经排气通道41排出后端盖40外。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8所示,将后端盖与壳体连接,再将转轴第一端穿过后端盖设置,转轴的第二端延伸至容纳腔外。将控制器盒与后端盖连接,并且控制器盒设置有进气通道,后端盖设置有排气通道,控制器盒与后端盖之间围设成散热腔,并将风叶设置散热腔内,使得电机转轴转动时外界气流通过进气通道进入散热腔的过程中能够带走控制器盒的热量,然后在风叶的作用下经排气通道快速排出后端盖外,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对控制器盒和壳体内部的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散热效率,从而提高了电机性能。
进一步地,进气通道51设置于控制器盒50的朝向后端盖40一侧的表面上,且进气通道51沿控制器盒50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这样设置有效的使得冷空气从控制盒的径向方向进入,保证了控制盒的散热效果。
具体地,排气通道41的出口开设于后端盖40的朝向壳体10一侧的表面上。这样设置使得冷空气最大面积的经过控制器盒与电机,保证了控制器盒与电机的散热效率。
如图5所示,后端盖40包括:端盖本体400,端盖本体400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轴孔401,端盖本体400通过第一轴孔401与转轴31的第一端连接;环形围板402,环形围板402沿端盖本体400的周向设置,环形围板402与控制器盒50连接,排气通道41设置于端盖本体400与环形围板402的连接处,端盖本体400、环形围板402和控制器盒50之间围设成散热腔60,风叶71位于环形围板402与端盖本体400围成的腔体内。这样设置使得风叶在腔体内能够很好的运转,并且保证了冷空气的流动,保证了冷空气可以对电机散热的同时也对控制器盒进行散热,结构紧密也降低了电机成本。
进一步地,排气通道41为多个,多个排气通道41沿端盖本体400的周向间隔地设置。保证了冷空气的排出效率,防止了气流死角,并且防止散热腔内的气压对电机的破坏,起到了保护的效果。
如图5所示,相邻排气通道41之间形成连接筋403,连接筋40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404,端盖本体400通过第一连接孔404与壳体10连接。这样设置有效的防止了水的进入对电机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同时连接筋固定了端盖本体400与环形围板402,有效的防止了在电机工作时,因端盖本体400与环形围板402错位,导致的排气通道的错位或者堵塞,从而不能有效的将气体排出。
进一步地,环形围板402的朝向控制器盒50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405,环形围板402通过多个第二连接孔405与控制器盒50连接。这样设置可以将控制器盒于环形围板紧密连接保证了结构紧密,也使得控制器盒50与环形围板之间形成了散热腔,有效的防止了因电机工作时控制器盒与环形围板因连接不牢靠造成的气体泄漏,也对电机结构起到了保护作用。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端盖本体400的朝向控制器盒50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柱状结构406,柱状结构406开设有过线通道407,过线通道407沿柱状结构406的轴向延伸设置,且过线通道407贯穿端盖本体400设置。这样设置防止了气体的回流,起到了很好的挡风作用保证了散热效率,并且过线通道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如图3、图4所示,控制器盒50包括:盒体500,盒体500具有容置腔501,容置腔501用于放置电器元件,盒体500的朝向后端盖40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引流筋502,多个引流筋502沿盒体500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且多个引流筋502沿盒体500的周向间隔设置;环形密封圈503,环形密封圈503与各引流筋502的朝向后端盖40一侧的表面连接,相邻两个引流筋502与盒体500、部分的环形密封圈503之间围设成单个的进气通道51,盒体500通过环形密封圈503与后端盖40连接。本实施例中,由于控制器盒内部有防水要求,因此在盒体500的周向位置还设置了多个防水接头螺纹孔61与螺丝孔固定面62有效的为电机结构安装防水设备,对电机起到了防护作用。并且,引流筋顶部外圈是封闭端。盒体500与后端盖配合形成一个流体通道。电机带动风叶旋转,风叶上端空间形成负压,流体从侧面入口流入引流筋区域,经过风叶从后端盖轴轴向出风口流出;控制器盒体底部散热筋中心部位设有一个圆形区域空间有效保证了引流筋项部与底部都有冷却风流过,有效解决了靠中心的散热筋底部冷却空气死区问题。控制器壳体与上控制器上壳组成一个密闭的腔体,腔体内安装控制板;控制板上的功率器件固定在腔体底部,实现功率器件热量快速传导到引流筋上,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环形密封圈有效的防止了气体还没有对控制器盒进行散热就直接进入风叶。
如图6、图7所示,散热部70还包括第一引流板72,风叶71包括主体710,主体710设置于散热腔60内,主体710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轴孔711,主体710通过第二轴孔711与转轴31连接,主体710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叶片713,其中,第一引流板72的外径小于环形密封圈503的内圆的内径,第一引流板72的内圆形成连通进气通道51和散热腔60的连通通道,第一引流板72与各叶片713的朝向控制器盒50一侧的表面连接,或者,第一引流板72与转轴31连接,且第一引流板72与各叶片713均具有距离地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冷空气从进气通道51进入,经过引流筋502引流到控制盒中部经过风叶71将气流引入散热腔60,并将控制器盒与电机的热量进行热交换,最后通过排气通道41将气体排出。同时风叶引流板与控制器组合成了一个上下封闭的导向性流体通道,保证了整个散热筋区域冷却空气均匀流动,避免流动死角。同时,风叶安装在中心位置,在实际应用中电机后端盖挡流板可以单独设计成一个零件,方便拆装。并且,引流板避免了冷却空气没有经过中部散热筋区域直接进入风叶,影响控制器散热;下端中部设有导流板,可以引导冷却空气从侧面流出,避免在风叶下端形成湍流,影响风叶风量。并且,风叶上端外圈设有第一引流板72,下端中部设有第二引流板712;叶片与转轴同轴线,固定在转轴后端的控制器壳体底部设有引流筋,引流筋顶部外圈是封闭端,中心部位设有一个圆形区域空间,这样设置可以对冷空气起到很好的引流效果,保证了控制器盒50最大面积的散热。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风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710),所述主体(710)设置有第二轴孔(711),所述主体(710)设置有多个叶片(713),多个所述叶片(713)沿所述主体(710)的周向间隔地设置,相邻所述叶片(713)之间形成进风通道(700);
第一引流板(72),所述第一引流板(72)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引流板(72)位于多个所述叶片(713)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一引流板(72)的内圆之间形成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的引流口,所述主体(710)带动所述叶片(713)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引流口处形成负压以将外界气流吸入所述进风通道(70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结构包括:
第二引流板(712),所述第二引流板(712)沿所述第二轴孔(711)的周向设置,且所述第二引流板(712)沿所述第二轴孔(711)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二引流板(712)与所述第一引流板(72)相对地设置,所述第二引流板(712)的朝向所述第一引流板(72)之间的表面与相邻的所述叶片(713)之间围设成所述进风通道(7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板(7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引流板(712)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板(712)与各所述叶片(713)的远离所述引流口一侧的端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板(72)与各所述叶片(713)的朝向所述引流口一侧的端面连接,所述主体(710)可带动所述叶片(713)和所述第一引流板(72)一起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板(72)与各所述叶片(713)的朝向所述引流口一侧的端面具有距离地设置,所述主体(710)可带动所述叶片(713)相对转动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叶片(713)的第一端与所述主体(710)和所述第二引流板(712)连接,各所述叶片(71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引流板(72)连接,且各所述叶片(713)沿所述主体(710)的径向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引流板(72)的外径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叶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叶片(713)的高度沿所述主体(710)的径向方向向外逐渐增加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孔(711)的孔壁上设置有定位直面。
10.一种电机结构,包括风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叶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结构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容纳腔(11),所述容纳腔(11)内设置有定子组件(20)和转子组件(30),所述转子组件(30)包括转轴(31);
后端盖(40),所述后端盖(40)与所述壳体(10)连接,所述转轴(31)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后端盖(40)设置,所述转轴(31)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11)外;
控制器盒(50),所述控制器盒(50)与所述后端盖(40)连接,所述控制器盒(50)与所述后端盖(40)之间围设成散热腔(60),所述风叶结构设置于所述散热腔(60)内,且所述风叶结构通过所述第二轴孔(711)与所述转轴(31)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器盒(50)设置有进气通道(51),所述后端盖(40)设置有排气通道(41),所述转轴(31)带动所述风叶结构的风叶(71)转动,以使外界气流通过所述进气通道(51)、所述进风通道(700)进入所述散热腔(60)后,经所述排气通道(41)排出所述后端盖(40)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51)设置于所述控制器盒(50)的朝向所述后端盖(40)一侧的表面上,且所述进气通道(51)沿所述控制器盒(50)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41)的出口开设于所述后端盖(40)的朝向所述壳体(10)一侧的表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40)包括:
端盖本体(400),所述端盖本体(400)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轴孔(401),所述端盖本体(400)通过所述第一轴孔(401)与所述转轴(31)的第一端连接;
环形围板(402),所述环形围板(402)沿所述端盖本体(400)的周向设置,所述环形围板(402)与所述控制器盒(50)连接,所述排气通道(41)设置于所述端盖本体(400)与所述环形围板(402)的连接处,所述端盖本体(400)、所述环形围板(402)和所述控制器盒(50)之间围设成所述散热腔(60),所述风叶(71)位于所述环形围板(402)与所述端盖本体(400)围成的腔体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41)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气通道(41)沿所述端盖本体(400)的周向间隔地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排气通道(41)之间形成连接筋(403),所述连接筋(40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404),所述端盖本体(4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404)与所述壳体(10)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围板(402)的朝向所述控制器盒(50)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405),所述环形围板(402)通过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405)与所述控制器盒(50)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本体(400)的朝向所述控制器盒(50)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柱状结构(406),所述柱状结构(406)开设有过线通道(407),所述过线通道(407)沿所述柱状结构(406)的轴向延伸设置,且所述过线通道(407)贯穿所述端盖本体(400)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盒(50)包括:
盒体(500),所述盒体(500)具有容置腔(501),所述容置腔(501)用于放置电器元件,所述盒体(500)的朝向所述后端盖(40)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引流筋(502),多个所述引流筋(502)沿所述盒体(500)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且多个所述引流筋(502)沿所述盒体(500)的周向间隔设置;
环形密封圈(503),所述环形密封圈(503)与各所述引流筋(502)的朝向所述后端盖(40)一侧的表面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引流筋(502)与所述盒体(500)、部分的所述环形密封圈(503)之间围设成单个的所述进气通道(51),所述盒体(500)通过所述环形密封圈(503)与所述后端盖(40)连接,所述第一引流板(72)位于所述环形密封圈(503)的内侧,且所述第一引流板(72)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环形密封圈(503)所在的平面相平齐地设置。
CN202320204355.7U 2023-01-18 2023-01-18 风叶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结构 Active CN219317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4355.7U CN219317250U (zh) 2023-01-18 2023-01-18 风叶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4355.7U CN219317250U (zh) 2023-01-18 2023-01-18 风叶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17250U true CN219317250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28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04355.7U Active CN219317250U (zh) 2023-01-18 2023-01-18 风叶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172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3540102A (ja) モータ
CN216077729U (zh) 涡轮盖、动力电机、动力装置及飞行器
CN219317250U (zh) 风叶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结构
CN108321965B (zh) 无刷吸尘器电机端盖
EP4195361A1 (en) Electric pump for power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KR20150037589A (ko) 원심 임펠러 및 원심 송풍기
EP3673780B1 (en) Motor cover for vacuum cleaner, motor module of vacuum cleaner, and vacuum cleaner
CN215897441U (zh) 一种无刷电机及电器设备
CN116094249A (zh) 电机结构
CN115714506A (zh) 一种风冷电机的气道式冷却装置
CN113824249B (zh) 一种电机
CN211958887U (zh) 一种外转子永磁电机
CN114094742A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
CN216794759U (zh) 一种散热结构
CN219412969U (zh) 风机组件和塔扇
CN220929773U (zh) 风扇导流结构
CN220134224U (zh) 风泵
CN219018594U (zh) Ec电机
CN215871028U (zh) 应用于电机的高效风冷结构
CN218207219U (zh) 一种具有自冷功能的鼓风机
CN220791585U (zh) 水陆两用的泳池过滤系统水泵
CN220421568U (zh) 一种自散热电机设备
CN109245404A (zh) 电机外壳和电机
CN204947808U (zh) 一种变频电机及供水系统
CN220586082U (zh) 一种无刷电机的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