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5404A - 电机外壳和电机 - Google Patents

电机外壳和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5404A
CN109245404A CN201811261381.3A CN201811261381A CN109245404A CN 109245404 A CN109245404 A CN 109245404A CN 201811261381 A CN201811261381 A CN 201811261381A CN 109245404 A CN109245404 A CN 1092454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ng passage
casing
motor
motor housing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613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瑾
贾金信
张小波
刘建宁
郭长光
李广海
魏琼
彭利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1126138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454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45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54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0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外壳和电机。该电机外壳包括机壳(1),机壳(1)上设置有螺旋水道(2)、进气孔(3)和连通通道(4),螺旋水道(2)沿机壳(1)的轴向螺旋延伸,进气孔(3)设置在机壳(1)的外表面,并沿机壳(1)的径向延伸,连通通道(4)设置在螺旋水道(2)的内周侧,并与进气孔(3)连通。根据本发明的电机外壳,能够有效保证电机定子上的径向通风孔位于同一平面上,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

Description

电机外壳和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外壳和电机。
背景技术
参见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高速电机冷却结构是由4部分组成,1、机壳;2、螺旋水道;3、径向通风孔;4进/出水管;5、进气孔,螺旋水道2用于冷却电机定子,径向通风孔4用于冷却电机转子;但由于螺旋水道2为螺旋前进,所以导致机壳1周向的进气孔不能在同一个平面上均匀分布,否则会打穿水道而漏水,如图1所示,图中三个进气孔5均不在一个平面上。由于机壳1上的进气孔5与电机定子上的径向通风孔3径向相通,因此如果各进气孔不在同一平面上,通过径向通风孔3到达电机转子的压缩机气体分别喷射在轴的不同位置上,压缩空气压强较大时会导致转子运行不稳定。因此,需要尽量将径向通风孔3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然而对于现有技术的电机而言,机壳1上的进气孔5与电机定子上的径向通风孔3径向相通,因此如果要保证电机定子上的径向通风孔3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则机壳1上的进气孔5就需要设置在同一平面上,那么径向通风孔3越多,则机壳1上的进气孔5也就越多,加工精度越高,满足进气孔5设置位置的难度越大,如果加工发生偏差,会导致靠近进气孔5的螺旋水道壁厚变薄安全系数下降,甚至导致漏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外壳和电机,能够有效保证电机定子上的径向通风孔位于同一平面上,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外壳,包括机壳,机壳上设置有螺旋水道、进气孔和连通通道,螺旋水道沿机壳的轴向螺旋延伸,进气孔设置在机壳的外表面,并沿机壳的径向延伸,连通通道设置在螺旋水道的内周侧,并与进气孔连通。
优选地,连通通道设置在机壳的内周壁上。
优选地,连通通道沿机壳的轴向延伸。
优选地,连通通道为多个,多个连通通道沿机壳的周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每个连通通道对应设置有一个进气孔,相邻的连通通道之间隔开。
优选地,相邻的连通通道之间通过流通槽连通,流通槽设置在螺旋水道的内周侧,进气孔连接至其中一个连通通道上。
优选地,连通通道在机壳的展开图上的投影为矩形。
优选地,连通通道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进气孔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外壳,该电机外壳为上述的电机外壳。
优选地,电机还包括电机定子,电机定子上设置有径向通风孔,径向通风孔沿径向贯穿电机定子,径向通风孔与电机外壳的连通通道相通,位于同一组的径向通风孔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该平面垂直于电机定子的中心轴线。
优选地,当连通通道设置在机壳的内周壁上时,电机定子与机壳的内周壁密封配合,以使连通通道形成密封槽。
本发明提供的电机外壳,包括机壳,机壳上设置有螺旋水道、进气孔和连通通道,螺旋水道沿机壳的轴向螺旋延伸,进气孔设置在机壳的外表面,并沿机壳的径向延伸,连通通道设置在螺旋水道的内周侧,并与进气孔连通。通过将机壳上的进气通道设置为进气孔和连通通道的组合,并将连通通道设置在螺旋水道的径向内侧,可以通过进气孔方便地将气流输送至连通通道,由于连通通道设置在螺旋水道的径向内侧,因此连通通道的位置设置不会受到螺旋水道的影响,因此可以设置在便于将电机定子的径向通风孔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的位置,从而能够使得径向通风孔的通风吹到电机转子的同一轴向位置,提高电机转子运行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进气孔沿径向穿过螺旋水道之间的空隙,且连通通道位于螺旋水道的径向内侧,因此能够通过螺旋水道对通风气体进行有效冷却,提高电机转子的冷却效果。上述的结构有效避免了进气孔对螺旋水道的结构影响,因此能够降低机壳以及电机定子的整体冷却结构的设计难度,降低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外壳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外壳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机壳;2、螺旋水道;3、进气孔;4、连通通道;5、流通槽;6、电机定子;7、径向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2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机外壳包括机壳1,机壳1上设置有螺旋水道2、进气孔3和连通通道4,螺旋水道2沿机壳1的轴向螺旋延伸,进气孔3设置在机壳1的外表面,并沿机壳1的径向延伸,连通通道4设置在螺旋水道2的内周侧,并与进气孔3连通。
通过将机壳1上的进气通道设置为进气孔3和连通通道4的组合,并将连通通道4设置在螺旋水道2的径向内侧,可以通过进气孔3方便地将气流输送至连通通道4,由于连通通道4设置在螺旋水道2的径向内侧,因此连通通道4的位置设置不会受到螺旋水道2的影响,因此可以设置在便于将电机定子的径向通风孔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的位置,从而能够使得径向通风孔的通风吹到电机转子的同一轴向位置,提高电机转子运行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进气孔3沿径向穿过螺旋水道2之间的空隙,且连通通道4位于螺旋水道2的径向内侧,因此能够通过螺旋水道2对通风气体进行有效冷却,提高电机转子的冷却效果。上述的结构有效避免了进气孔3对螺旋水道2的结构影响,因此能够降低机壳1以及电机定子的整体冷却结构的设计难度,降低加工成本。
优选地,连通通道4设置在机壳1的内周壁上,可以直接在机壳1的内周壁上加工连通通道4,降低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优选地,连通通道4沿机壳1的轴向延伸,能够增加连通通道4在机壳1轴向方向的长度,从而在设置电机定子6的径向通风孔7时,使得径向通风孔7沿轴向方向上能够选择更加合适的设置位置,有效保证位于同一组的径向通风孔7的中心轴线能够位于垂直于机壳1的中心轴线的同一平面上,保证电机转子的受力均衡,提高电机转子运行的稳定性。
优选地,连通通道4为多个,多个连通通道4沿机壳1的周向间隔设置,从而能够在机壳1的周向方向上设置多个连通通道4,便于与机壳1周向方向上不同位置处的径向通风孔7实现配合,方便连通通道4向径向通风孔7的送风。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连通通道4对应设置有一个进气孔3,相邻的连通通道4之间隔开。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连通通道4对应一个进气孔3,每一个进气孔3用于实现一个连通通道4的供气,能够实现分通道单独供气,供气调节更加灵活。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连通通道4之间通过流通槽5连通,流通槽5设置在螺旋水道2的内周侧,进气孔3连接至其中一个连通通道4上。由于多个连通通道4通过流通槽5连通,因此可以多个连通通道4共享一个进气孔3,不用在机壳1上设置多个进气孔3,简化了加工工序,降低了加工成本,而且可以有效保证机壳1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流通槽5设置在机壳1的内周壁上,且流通槽5的深度和宽度均小于连通通道4,使得连通通道4能够具有储气作用,可以为径向通风孔7提供充足的气流量。流通槽5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三角形、半圆形等。
在本实施例中,连通通道4在机壳1的展开图上的投影为矩形,可以使连通通道4在机壳1的内周壁上具有较大的流通面积,从而使得电机定子6上的径向通风孔7的位置设置有更多选择,更加容易与连通通道4之间实现连通,方便进行电机定子6的设计,降低了电机定子6的设计难度。
优选地,连通通道4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进气孔3的直径,可以使进气孔3更加方便地与连通通道4之间实现连接,便于通过进气孔3向连通通道4内进行通气,同时便于在连通通道4内进行储气,保证对径向通风孔7的气体供应。
结合参见图2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机包括电机外壳,该电机外壳为上述的电机外壳。
优选地,电机还包括电机定子6,电机定子6上设置有径向通风孔7,径向通风孔7沿径向贯穿电机定子6,径向通风孔7与电机外壳的连通通道4相通,位于同一组的径向通风孔7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该平面垂直于电机定子6的中心轴线。
优选地,当连通通道4设置在机壳1的内周壁上时,电机定子6与机壳1的内周壁密封配合,以使连通通道4形成密封槽。
在电机机壳1的周向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连通通道4,电机定子6过盈装配在机壳1内后连通通道4密封,压缩气体首先从进气孔3进入连通通道4内,然后通过电机定子6上设置的径向通风孔7到达气隙位置处,对电机转子进行冷却。同时机壳1中的螺旋水道2也能对连通通道4内的压缩气体进行冷却降温,从而使冷却电机转子的压缩气体温度更低、冷却效果越好。
压缩气体通过进气孔3进入连通通道4,连通通道4内的气体一部分通过流通槽5流入相邻的连通通道4内,另一部分气体通过电机定子6上的径向通风孔7冷却电机转子;同时由于机壳1内部有螺旋水道2,连通通道4内的气体也会受到水冷冷却,从而使连通通道4内的气体温度降低,提高电机转子冷却效果。连通通道4有一定的宽度,这样设置可以减少电机定子6装配时的难度,即电机定子6上的径向通风孔7只需大致对应到连通通道4的范围即可,提高装配效率,并且电机定子6上的径向通风孔7可以均匀分布。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上设置有螺旋水道(2)、进气孔(3)和连通通道(4),所述螺旋水道(2)沿所述机壳(1)的轴向螺旋延伸,所述进气孔(3)设置在所述机壳(1)的外表面,并沿所述机壳(1)的径向延伸,所述连通通道(4)设置在所述螺旋水道(2)的内周侧,并与所述进气孔(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4)设置在所述机壳(1)的内周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4)沿所述机壳(1)的轴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4)为多个,多个所述连通通道(4)沿所述机壳(1)的周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通通道(4)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进气孔(3),相邻的所述连通通道(4)之间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连通通道(4)之间通过流通槽(5)连通,所述流通槽(5)设置在所述螺旋水道(2)的内周侧,所述进气孔(3)连接至其中一个所述连通通道(4)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4)在所述机壳(1)的展开图上的投影为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4)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所述进气孔(3)的直径。
9.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外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电机定子(6),所述电机定子(6)上设置有径向通风孔(7),所述径向通风孔(7)沿径向贯穿所述电机定子(6),所述径向通风孔(7)与所述电机外壳的连通通道(4)相通,位于同一组的所述径向通风孔(7)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该平面垂直于所述电机定子(6)的中心轴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连通通道(4)设置在所述机壳(1)的内周壁上时,所述电机定子(6)与所述机壳(1)的内周壁密封配合,以使所述连通通道(4)形成密封槽。
CN201811261381.3A 2018-10-26 2018-10-26 电机外壳和电机 Pending CN1092454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61381.3A CN109245404A (zh) 2018-10-26 2018-10-26 电机外壳和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61381.3A CN109245404A (zh) 2018-10-26 2018-10-26 电机外壳和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5404A true CN109245404A (zh) 2019-01-18

Family

ID=65078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61381.3A Pending CN109245404A (zh) 2018-10-26 2018-10-26 电机外壳和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4540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44463A4 (en) * 2020-05-27 2022-10-19 Jing-Jin Electric Technologies Co., Ltd. STATOR CORE COOLING STRUCTURE AND ENGINE COOLING SYSTE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44463A4 (en) * 2020-05-27 2022-10-19 Jing-Jin Electric Technologies Co., Ltd. STATOR CORE COOLING STRUCTURE AND ENGINE COOLING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5864B (zh) 增压机
US20160305435A1 (en) Centrifugal multiblade blower
CN112780583B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及两级离心式压缩机
CN111864990A (zh) 具有双重冷却效果的电机及离心空压机
US11261879B2 (en) Fluid machine
CN106059195A (zh) 一种增加电动机内腔散热效率的带风扇叶片转子连接结构
CN110594170B (zh) 离心式压缩机和氢燃料电池系统
CN109245404A (zh) 电机外壳和电机
CN212935650U (zh) 一种燃料电池离心式空压机冷却结构
KR20150037589A (ko) 원심 임펠러 및 원심 송풍기
CN109217535A (zh) 电机端盖及具有其的电机
CN208806702U (zh) 电机外壳和电机
CN117155001A (zh) 一种气悬浮电机和压缩机
CN108365703B (zh) 电机风冷叶轮、双风道电机以及电动车
KR101836185B1 (ko) 배터리 냉각장치
CN206060461U (zh) 一种增安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通风冷却结构
CN116247847A (zh) 转子组件及电机
CN208939708U (zh) 电机端盖及具有其的电机
CN106230189A (zh) 一种方便散热的电机
CN113852222A (zh) 永磁牵引电机
CN213817433U (zh) 电机及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
CN112145454A (zh) 离心风机
CN221042553U (zh) 混合冷却电机及空压机
CN216794759U (zh) 一种散热结构
CN216490109U (zh) 一种永磁同步滚筒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