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3926U - 线体换向装置及流水线 - Google Patents

线体换向装置及流水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13926U
CN219313926U CN202223408630.1U CN202223408630U CN219313926U CN 219313926 U CN219313926 U CN 219313926U CN 202223408630 U CN202223408630 U CN 202223408630U CN 219313926 U CN219313926 U CN 219313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driving
wire
controller
b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0863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解华
张晓瑞
黄晨帆
蔡国钞
杜东
赵艳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Zhil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Zhil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Zhil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Zhil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0863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139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13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139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线体换向装置及流水线,线体换向装置用于改变载具在流水线上的流动方向,包括支撑机构和换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及承载板,承载板开设有通孔;换向机构包括旋转带动件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旋转带动件,驱动组件包括滚轮及用于驱动滚轮转动的驱动件,滚轮凸出于通孔并能够在旋转带动件的作用下在通孔中转动;旋转带动件用于带动驱动组件旋转,以改变载具在流水线上的流动方向。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体换向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可兼容输送不同大小的载具以及帮助载具在流水线不同线体上的进行流动转向,对调试要求低,且兼容线体功能,能够实现多工位转向及组成运动轨迹为直线的线体,大幅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线体换向装置及流水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载具换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体换向装置及流水线。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线体换向装置,结构复杂,对线体的内部空间及与对接安装精度均要求较高,难以调试线体换向装置使其与主线体保持高度一致,因此易出现对接不到位而卡料的情况,整体使用、维护及保养调试均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线体换向装置及流水线。
一种线体换向装置,用于改变载具在流水线上的流动方向,包括:
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用于承载所述载具,所述承载板开设有通孔;
换向机构,包括旋转带动件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旋转带动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滚轮及用于驱动所述滚轮转动的驱动件,所述滚轮凸出于所述通孔并能够在所述旋转带动件的作用下在所述通孔中转动,所述滚轮用于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承载板上的所述载具移动;所述旋转带动件用于带动所述驱动组件旋转,以改变所述载具在所述流水线上的流动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体换向装置还包括第一阻挡机构,所述第一阻挡机构位于所述承载板沿第一预设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阻挡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气缸及通过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升降的第一阻挡件,所述第一阻挡件用于在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顶升作用下阻挡所述载具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移出所述承载板。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体换向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阻挡件包括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驱动件及所述旋转带动件均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在感应到所述载具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载具到位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收到所述载具到位信号后控制所述驱动件停止驱动滚轮转动,以及控制所述旋转带动件旋转,以使所述驱动组件及所述载具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旋转至第二预设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体换向装置还包括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位于所述承载板相对远离所述第一阻挡机构的一侧,所述光电传感器及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均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载具进入所述承载板的载具到达信号,并将所述载具到达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收到所述载具到达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一升降气缸顶升所述第一阻挡件以阻挡所述载具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体换向装置还包括第一拦截机构,所述第一拦截机构位于所述承载板相对远离所述第一阻挡机构的一侧,用于拦截下一载具移动至所述承载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拦截机构包括第二升降气缸及通过所述第二升降气缸升降的第一拦截件,所述第二升降气缸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第一阻挡件向所述控制器发出所述载具到位信号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顶升所述第一拦截件以拦截所述下一载具。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体换向装置还包括第二拦截机构,所述第二拦截机构位于所述承载板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拦截机构包括第二拦截件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拦截件升降的第三升降气缸,所述第三升降气缸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第一阻挡件向所述控制器发出所述载具到位信号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带动所述第二拦截件下降,以使所述载具能够向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体换向装置还包括第二阻挡机构,所述第二阻挡机构位于所述承载板相对远离所述第二拦截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阻挡机构包括第二阻挡件,用于在所述载具到位时阻挡所述载具移动;所述第二阻挡件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在感应到所述载具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载具到位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收到所述载具到位信号后控制所述驱动件停止驱动滚轮转动,以及控制所述旋转带动件旋转,以使所述驱动组件及所述载具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旋转至第一预设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体换向装置还包括多个凸轮随动器,多个所述凸轮随动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及所述第二升降气缸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两侧,用于在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上对所述载具的移动限位;及/或,
所述线体换向装置还包括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板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导向板设置于所述第三升降气缸上,能够在所述第三升降气缸的作用下跟随所述第二拦截件上升或者下降,所述第一导向板及所述第二导向板用于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对所述载具的移动限位;及/或,
所述线体换向装置还包括牛眼球头,所述牛眼球头嵌设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载具能够在所述滚轮的带动下在所述牛眼球头上滑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流水线,包括多个上述的线体换向装置,多个所述线体换向装置依次串联形成用于输送所述载具的线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体换向装置,结构简单合理,能够有效改变载具在流水线的流动方向。且该线体换向装置使得载具无需在换向工位上进行升降,对调试要求低,便于使用、安装及调试,能够有效解决线体与线体换向装置高度统一难以调整的问题。此外,该线体换向装置还兼容线体功能,可以将多个线体换向装置串联在一起,实现多工位转向及形成运动轨迹为直线的线体,使得流水线无需额外再增加其他传输线体,大幅度的降低成本,提升维护保养的简易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水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体换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换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线体换向装置;10、支撑机构;11、支撑架;111、底板;112、支撑杆;12、承载板;121、通孔;20、换向机构;21、旋转带动件;22、驱动组件;221、驱动件;222、滚轮;223、第一同步轮;224、第二同步轮;225、同步带;226、悬臂销;227、带座轴承;23、旋转固定架;231、旋转板;232、固定板;30、第一阻挡机构;31、第一升降气缸;32、第一阻挡件;321、第一传感器;33、安装板;40、第一拦截机构;41、第二升降气缸;42、第一拦截件;50、第二阻挡机构;51、第二阻挡件;511、第二传感器;60、第二拦截机构;61、第三升降气缸;62、第二拦截件;70、凸轮随动器;80、牛眼球头;90、导向轮;101、光电传感器;102、第二导向板;200、流水线;210、横向线体;220、纵向线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现有的线体换向装置,结构复杂,对线体的内部空间及与对接安装精度均要求较高,难以调试线体换向装置使其与主线体保持高度一致,因此易出现对接不到位而卡料的情况,整体使用、维护及保养调试均较为不便。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线体换向装置100,用于改变载具在流水线200上的流动方向,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线体换向装置100可应用于多种不同的流水线200,载具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制。
参见图1至图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水线2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体换向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中换向机构20的结构示意图。该线体换向装置100,用于改变载具(图未示)在流水线200上的流动方向,包括支撑机构10和换向机构20,支撑机构10,包括支撑架11及设置于支撑架11上的承载板12,承载板12用于承载载具,承载板12开设有通孔121;换向机构20包括旋转带动件21和驱动组件22,驱动组件22可转动地连接于旋转带动件21,驱动组件22包括滚轮222及用于驱动滚轮222转动的驱动件221,滚轮222凸出于通孔121并能够在旋转带动件21的作用下在通孔121中转动,滚轮222用于在驱动件221的驱动下带动承载板12上的载具移动;旋转带动件21用于带动驱动组件22旋转,以改变载具在流水线200上的流动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体换向装置100,结构简单合理,能够有效改变载具在流水线200的流动方向。且能够解决了线体与线体换向装置100高度统一难以调整的问题。此外,该线体换向装置100还兼容线体功能,可以将多个线体换向装置100串联或者并联在一起,实现多工位转向及形成运动轨迹为直线的线体,使得流水线200无需额外再增加其他传输线体,大幅度的降低成本,提升维护保养的简易性。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带动件21被实施为旋转气缸,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旋转带动件21也可以被实施为旋转电机或者其他能够带动驱动组件22旋转的器件。
请再次参见图2,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1包括底板111及凸设于底板111上的多个支撑杆112,承载板12设置于支撑杆112上。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线体换向装置100应用与T字形的流水线200上,参见图1,该流水线200包括两条用于输送载具的线体,两个线体分别命名为横向线体210和纵向线体22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其中,横向线体210由多个线体换向装置100依次串联(依次拼接或者依次拼合)形成,每个线体换向装置100均可作为一个工作工位或者一个换向工位;其中,纵向线体220设置于其中一个线体换向装置100的一侧,载具能够经由该线体换向装置100实现从横向线体210转换至纵向线体220上进行流动的过程或者从纵向线体220转换至横向线体210上进行流动的过程。可以理解,横向线体210上的多个线体换向机构的一侧或者两侧均可设置纵向线体220进行载具流动路径的转换。也即流水线200可以由多个横向线体210和多个纵向线体220组合形成。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流水线200包括但不限于被实施为十字形或者王字形的流水线200。
在本实施例中,纵向线体220与横向线体210之间的夹角为90度,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纵向线体220与横向线体210之间的夹角可根据需求设置,对应的,线体换向装置100中的旋转带动件21带动驱动组件22旋转的角度也可做相应变化。
请再次参见图1,进一步的,载具在横向线体210上的流动方向包括第一预设方向(α方向)和第四预设方向(未标示),载具在纵向线体220上的流动方向包括第二预设方向(β方向)和第三预设方向(γ方向)。具体的,第一预设方向是指载具在横向线体210上由A向B前进的方向,第四预设方向是指载具在横向线体210上由B向A前进的方向;第二预设方向是指载具在纵向线体220上由C向D前进的方向,第三预设方向是指载具在纵向线体220上由D向C前进的方向。
请再次参见图1及图2,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12沿第一预设方向上间隔开设有两个通孔121,换向机构20包括两个,每一个通孔121下方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换向机构2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板12的大小和形状、通孔121的数量和排列方式、换向机构20的数量均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设置。
请再次参见图1及图2,进一步的,线体换向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阻挡机构30,第一阻挡机构30位于承载板12沿第一预设方向的一侧,第一阻挡机构30包括第一升降气缸31及通过第一升降气缸31升降的第一阻挡件32,第一阻挡件32用于在第一升降气缸31的顶升作用下阻挡载具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出承载板12。换言之,该线体换向装置100所形成的换向工位沿第一预设方向具有前端和后端,第一阻挡机构30设置于换向工位的前端,以阻挡载具越过该换向工位。
可以理解,当第一阻挡件32被第一升降气缸31顶升处于升起状态时,第一阻挡件32的上表面将高于承载板12的上表面,以实现阻挡承载板12上的载具继续向前移动的效果;相对的,当第一阻挡件32在第一升降气缸31的作用下处于下降状态时,第一阻挡件32的上表面则会低于承载板12的上表面,以保证载具在不需要转入纵向线体220时能够继续在横向线体210上移动。
进一步的,第一阻挡机构30该包括安装板33,第一传感器321通过安装板33安装在第一升降气缸31上。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气缸31固设于底板111上。线体换向装置100还包括控制器(图未示),第一阻挡件32包括第一传感器321,第一传感器321、驱动件221及旋转带动件21均可通信地连接于控制器,第一传感器321用于在感应到载具后,向控制器发送载具到位信号,控制器用于在收到载具到位信号后控制驱动件221停止驱动滚轮222转动,以及控制旋转带动件21旋转,以使驱动组件22及载具从第一预设方向旋转至第二预设方向。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相互垂直,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带动件21将带动驱动组件22及驱动组件22上的载具转动90度,此过程中,滚轮222会在通孔121内转动,滚轮222的滚动方向将由第一预设方向转为第二预设方向,也即,转向完成后,启动驱动件221,滚轮222转动将会带动载具在纵向线体220上沿第二预设方向前进。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321为接近传感器,既能够阻挡载具前移,同时还能够感应载具并发送载具到位信号至控制器,以触发换向机构改变载具在流水线200上的流动方向。
请再次参见图2,进一步的,线体换向装置100还包括光电传感器101,光电传感器101位于承载板12相对远离第一阻挡机构30的一侧,光电传感器101及第一升降气缸31均可通信地连接于控制器,光电传感器101用于感应载具进入承载板12的载具到达信号,并将载具到达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用于在收到载具到达信号后控制第一升降气缸31顶升第一阻挡件32以阻挡载具移动。如此设置,能够保证该载具能够停留在该线体换向装置100上准备换向。
请再次参见图1及图2,进一步的,线体换向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拦截机构40,第一拦截机构40位于承载板12相对远离第一阻挡机构30的一侧,用于拦截下一载具移动至承载板12上。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发生碰撞,保证需要被转换流动方向的载具的安全性和换向稳定性。
其中,第一拦截机构40包括第二升降气缸41及通过第二升降气缸41升降的第一拦截件42,第二升降气缸41可通信地连接于控制器,用于在第一阻挡件32向控制器发出载具到位信号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顶升第一拦截件42以拦截下一载具。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光电传感器101位于载具流动路径的下方,且光电传感器101优选设置于第一拦截件42上,能够跟随第一拦截件42在第二升降气缸41的作用下升降。
换言之,参见图1,第一拦截机构40及第一阻挡机构30相当于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设置于承载板12相对的两侧,需要进行换向的载具会首先经过横向线体210上的第一拦截机构40触发光电传感器101传递载具到达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升降气缸31将第一阻挡件32顶升至升起状态,待载具前移被第一阻挡件32阻挡后将触发载具到位信号,第一阻挡件32将载具到位信号再次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驱动件221停止转动同时使旋转带动件21正向旋转90度,带动驱动组件22及载具转向,滚轮222的滚动方向在旋转带动件21的旋转下由第一预设方向转换至第二预设方向,此时启动驱动件221,载具将在滚轮222的作用下向第二预设方向移动,也即进入纵向线体220并在纵向线体220上沿C至D的方向前进。
进一步的,请再次参见图1及图2,线体换向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拦截机构60,第二拦截机构60位于承载板12沿第二预设方向的一侧,第二拦截机构60包括第二拦截件62及用于驱动第二拦截件62升降的第三升降气缸61,第三升降气缸61可通信地连接于控制器,用于在第一阻挡件32向控制器发出载具到位信号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带动第二拦截件62下降,以使载具能够向第二预设方向移动。也即使得载具能够进入纵向线体220进行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为PLC总控制器,上述载具到达信号及载具到位信号均通过PLC总控制器进行接收及处理。
进一步的,线体换向装置100还包括第二阻挡机构50,第二阻挡机构50位于承载板12相对远离第二拦截机构60的一侧,第二阻挡机构50包括第二阻挡件51,用于在载具到位时阻挡载具移动;第二阻挡件51包括第二传感器511,第二传感器511可通信地连接于控制器,第二传感器511用于在感应到载具后,向控制器发送载具到位信号,控制器用于在收到载具到位信号后控制驱动件221停止驱动滚轮222转动,以及控制旋转带动件21旋转,以使驱动组件22及载具从第二预设方向旋转至第一预设方向。
请再次参见图1及图2,示例性地,当载具需要从纵向线体220转换至横向线体210上进行流动时,也即载具在纵向线体220上沿第三预设方向(由D向C前进)流动时,纵向流体上的感应器会向PLC总控制器发送载具换向信号,通过PLC总控制器控制第二拦截机构60及第一拦截机构40,使第二拦截机构60的第三升降气缸61带动第二拦截件62下降,第一拦截机构40的第二升降气缸41带动第一拦截件42上升,如此可以使载具能够顺利从纵向线体220上移动至横向线体210上,同时避免载具在未完成转向前与横向线体210上的其他载具发生碰撞;同时,PLC总控制器会同步控制旋转带动件21带动驱动组件22反向旋转90度,也即使滚轮222的滚动方向从第一预设方向转换至第三预设方向,以带动载具从纵向线体220上移动至横向线体210上,使载具朝向第二阻挡机构50靠近。需要注意的是,此时载具仅从纵向线体220移动或者过渡到横向线体210上,并未完成换向。
进一步的,当载具移出纵向线体220向第二传感器511移动时,第二阻挡机构50的第二传感器511将阻挡载具移动并将载具到位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将控制驱动件221停止驱动滚轮222进行转动,旋转带动件21将正向旋转90度,以带动驱动组件22及载具转换至第一预设方向,也即带动滚轮222在通孔121内转动,使滚轮222的滚动方向在第三预设方向上转向第一预设方向,此时,启动驱动件221,滚轮222将带动载具在横向线体210上沿第一预设方向正常前移。
换言之,线体换向装置100还包括第二阻挡机构50和第二拦截机构60,第二阻挡机构50及第二拦截机构60沿第二预设方向依次布设于承载板12相对的两侧,用于辅助载具从纵向线体220向横向线体210上移动及换向。或者第二阻挡机构50及第二拦截机构60布设于换向工位第三预设方向的前端和后端。
请再次参见图2,进一步的,线体换向装置100还包括多个凸轮随动器70,多个凸轮随动器70分别通过第一升降气缸31及第二升降气缸41可升降地设置于承载板12的两侧,用于在载具从横向线体210转移至纵向线体220上进行流动时起到阻挡及限位作用,也即,在第一升降气缸31顶升第一阻挡件32时能够在第一预设方向上配合第一阻挡件32阻挡载具移出该承载板12,也能够在载具换向后,从横向线体210移动至纵向线体220后在第二预设方向上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载具在纵向线体220上的流动方向发生偏移,同时凸轮随动器70能够在与载具接触时进行转动,起限位作用的同时能够降低或者避免对载具的磨损。
请再次参见图2,进一步的,线体换向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102,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102分别设置于承载板12沿第二预设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其中第一导向板设置于第三升降气缸61上,能够在第三升降气缸61的作用下跟随第二拦截件62上升或者下降,在上升时能够与第二拦截件62共同起到拦截作用。同时第一导向板及第二导向板102能够在第一预设方向上对载具的移动进行限位,防止载具在横向线体210上流动时发生偏移。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板可用第二拦截件62代替,第二拦截件62的形状可兼容拦截和导向两种功能。
请再次参见图2,进一步的,线体换向装置100还包括牛眼球头80,牛眼球头80嵌设于承载板12上,载具能够在滚轮222的带动下在牛眼球头80上滑动。如此设置,牛眼球头80能够降低载具与承载板12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滚轮222带动载具移动,降低载具与承载板12的磨损程度。优选的,为了进一步降低载具移动使受到的摩擦阻力,承载板12上布设有多个牛眼球头80。
请再次参见图2,进一步的,线体换向装置100还包括导向轮90,导向轮90通过第三升降气缸61可升降地设置于承载板12相对远离第二拦截机构60的一侧,用于降低载具在滚轮222的所用下向第二阻挡件51移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便于载具快速从纵向线体220上移动至横向线体210上,进而快速完成从纵向线体220上第三预设方向转向横向线体210上第一预设方向上流动的过程。
请再次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导向轮90设置有两个,两个导向轮90间隔布设,在第三升降气缸61下降时,导向轮90的部分轮体凸出于承载板12的上表面,以使载具能够通过导向轮90的过渡尽快转移至承载板12上。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滚轮222均为包胶滚轮222,第一传感器321及第二传感器511均为接近传感器。
请再次参见图2及图3,进一步的,旋转带动件21设置于底板111上,并位于承载板12下方,驱动组件22通过旋转固定架23连接至旋转带动件21上,旋转固定架23包括连接件及通过连接件连接且相互垂直的旋转板231和固定板232;固定板232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旋转板231上,旋转板231通过螺钉固定在旋转带动件21上。
请再次参见图3,驱动组件22还包括第一同步轮223、第二同步轮224、同步带225、悬臂销226、带座轴承227,滚轮222与带座轴承227、第一同步轮223安装在悬臂销226上,带座轴承227及驱动电机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板232上。第二同步轮224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驱动件221的驱动端上,同步带225连接第一同步轮223及第二同步轮224实现对滚轮222的传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21包括但不限于被实施为驱动电机。
具体的,换向机构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
驱动电机通过第二同步轮224、同步带225及第一同步轮223实现传动,再通过悬臂销226传递带动滚轮222实现转动,为载具提供动力。旋转带动件21带动驱动组件22实现旋转,从而控制滚轮222实现双向传动,以改变载具在流水线200上的流动方向。可以理解,旋转带动件21每次的旋转角度包括但不限于90度,具体旋转角度可根据流水线200上不同线体之间的夹角对应设定。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流水线200多个线体之间具有同一交点时,也即,线体换向装置100在同一位点能够进行多向换位时,可根据需求在承载板12的周侧对应增设第三阻挡机构和第三拦截机构,以实现更稳定的换向。
请再次参见图1,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流水线200,流水线200包括多个线体换向装置100,多个线体换向装置100依次串联形成用于输送载具的线体。换言之,该流水线200包括至少一个线体,该线体的全部和或者部分传输结构由多个线体换向装置100依次串联形成。参见图1,该流水线200的横向线体210由多个线体换向装置100构成,每个线体换向装置100均能够在该横向线体210上形成一个换向工位。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纵向线体220也可由多个线体换向装置100构成。需要注意的是,两个线体换向装置100相距最近的滚轮222之间的距离应小于载具的长度或者宽度,以保证载具能够从一个线体换向装置100上过渡至另一个线体换向装置100上,保持流动的连续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体换向装置100,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可兼容输送不同大小的载具以及帮助载具在流水线200不同线体上的进行流动转向,且该线体换向装置100载具无需在换向工位上进行升降,对调试要求低,便于使用、安装及调试,且该线体换向装置100还兼容线体功能,可以将多个线体换向装置100串联在一起,实现多工位转向及组成运动轨迹为直线的线体,无需额外再增加传输线体,同时整体结构采用了大量的标准件减少机加钣金的输出,大幅度的降低成本及提升维护保养的简易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线体换向装置,用于改变载具在流水线上的流动方向,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用于承载所述载具,所述承载板开设有通孔;
换向机构,包括旋转带动件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旋转带动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滚轮及用于驱动所述滚轮转动的驱动件,所述滚轮凸出于所述通孔并能够在所述旋转带动件的作用下在所述通孔中转动,所述滚轮用于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承载板上的所述载具移动;所述旋转带动件用于带动所述驱动组件旋转,以改变所述载具在所述流水线上的流动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体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换向装置还包括第一阻挡机构,所述第一阻挡机构位于所述承载板沿第一预设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阻挡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气缸及通过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升降的第一阻挡件,所述第一阻挡件用于在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顶升作用下阻挡所述载具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移出所述承载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体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换向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阻挡件包括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驱动件及所述旋转带动件均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在感应到所述载具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载具到位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收到所述载具到位信号后控制所述驱动件停止驱动滚轮转动,以及控制所述旋转带动件旋转,以使所述驱动组件及所述载具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旋转至第二预设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体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换向装置还包括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位于所述承载板相对远离所述第一阻挡机构的一侧,所述光电传感器及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均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载具进入所述承载板的载具到达信号,并将所述载具到达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收到所述载具到达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一升降气缸顶升所述第一阻挡件以阻挡所述载具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体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换向装置还包括第一拦截机构,所述第一拦截机构位于所述承载板相对远离所述第一阻挡机构的一侧,用于拦截下一载具移动至所述承载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体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拦截机构包括第二升降气缸及通过所述第二升降气缸升降的第一拦截件,所述第二升降气缸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第一阻挡件向所述控制器发出所述载具到位信号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顶升所述第一拦截件以拦截所述下一载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体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换向装置还包括第二拦截机构,所述第二拦截机构位于所述承载板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拦截机构包括第二拦截件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拦截件升降的第三升降气缸,所述第三升降气缸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第一阻挡件向所述控制器发出所述载具到位信号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带动所述第二拦截件下降,以使所述载具能够向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体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换向装置还包括第二阻挡机构,所述第二阻挡机构位于所述承载板相对远离所述第二拦截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阻挡机构包括第二阻挡件,用于在所述载具到位时阻挡所述载具移动;所述第二阻挡件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在感应到所述载具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载具到位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收到所述载具到位信号后控制所述驱动件停止驱动滚轮转动,以及控制所述旋转带动件旋转,以使所述驱动组件及所述载具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旋转至第一预设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体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换向装置还包括多个凸轮随动器,多个所述凸轮随动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及所述第二升降气缸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两侧,用于在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上对所述载具的移动限位;及/或,
所述线体换向装置还包括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板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导向板设置于所述第三升降气缸上,能够在所述第三升降气缸的作用下跟随所述第二拦截件上升或者下降,所述第一导向板及所述第二导向板用于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对所述载具的移动限位;及/或,
所述线体换向装置还包括牛眼球头,所述牛眼球头嵌设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载具能够在所述滚轮的带动下在所述牛眼球头上滑动。
10.一种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线体换向装置,多个所述线体换向装置依次串联形成用于输送所述载具的线体。
CN202223408630.1U 2022-12-17 2022-12-17 线体换向装置及流水线 Active CN2193139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08630.1U CN219313926U (zh) 2022-12-17 2022-12-17 线体换向装置及流水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08630.1U CN219313926U (zh) 2022-12-17 2022-12-17 线体换向装置及流水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13926U true CN219313926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20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08630.1U Active CN219313926U (zh) 2022-12-17 2022-12-17 线体换向装置及流水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139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47382U (zh) 一种用于汽车玻璃生产线上输送带
CN102700901B (zh) 积放式输送机
CN106183945B (zh) 一种具有上下料对接装置的agv载物车
US20200149306A1 (en) Slab Nozzle Inspection Equipment with Artificial Measurement Error Avoidance
CN107336261A (zh) 一种变距机构
US20200123798A1 (en) Automatic three-dimensional parking garage
CN208897919U (zh) 一种倍速链传动平台
CN104827212B (zh) 一种夹具存储切换系统
CN219313926U (zh) 线体换向装置及流水线
CN108657226B (zh) 道岔转辙驱动机构和具有其的跨座式单轨
CN210915194U (zh) 可跨档变速的驱动机构及agv
CN103273936A (zh) 一种平车的滚轮架调节装置
CN110566008A (zh) 一种停车设备下台板l形位移机构
CN109368182A (zh) 一种货物搬运装置及其搬运方法
CN204725025U (zh) 一种夹具存储切换系统
CN208747065U (zh) 一种随行侧顶机
CN110905325B (zh) 一种凸轮式玻璃升降器
CN203581851U (zh) 输送小车换向装置
CN210824240U (zh) 流水线输运装置
CN219884982U (zh) 一种连续式缸体输送装置
CN102344036A (zh) 摩擦滑杆输送机
CN208472262U (zh) 一种并条机自动换筒系统
CN204735406U (zh) 一种用于多车型汽车玻璃切换的气缸增程装置
CN207497982U (zh) 换撬区的移行顶升装置
CN106697883B (zh) 一种工装板循环流动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