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2859U - 车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12859U CN219312859U CN202320168814.0U CN202320168814U CN219312859U CN 219312859 U CN219312859 U CN 219312859U CN 202320168814 U CN202320168814 U CN 202320168814U CN 219312859 U CN219312859 U CN 2193128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ngitudinal beam
- support
- frame
- fixing portion
- support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车架及车辆,车架包括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多个第一连接组件和多个第二连接组件,一部分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安装于第一纵梁朝向第二纵梁的一侧表面并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其余部分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安装于第二纵梁朝向第一纵梁的一侧表面并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横梁,横梁在第一方向上分别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上的第一连接组件连接;其中,所有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共同形成用于吊装电池包的吊装面,吊装面位于车架的第三方向上的一侧,增强电池包连接的稳固性,第一连接组件还能将横梁安装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间,增加了整车的扭转刚度,尤其是提升了电池安装处的扭转刚度,避免电池发生损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对于电池包的布置方案和固定方式也存在多种选择,现有技术中,电池包往往被放置于驾驶室后背或者车架两侧,并且通常是采用复杂的电池包框架来实现电池包的连接和固定,往往会带来占用空间过大,结构复杂,拆装不方便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也存在利用连接支架实现电池包的安装和固定,与电池包框架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电池包连接件的大小,但是现有连接支架结构采用钢板焊接结构,整体尺寸较大,仍然存在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并且上述连接支架还存在焊接变形不易控制以及不利于横梁结构的布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连接支架结构整体尺寸较大、不利于横梁结构布置的问题,提供一种车架及车辆。
一种车架,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均沿第二方向纵长延伸;
多个第一连接组件,一部分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纵梁朝向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表面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其余部分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纵梁朝向所述第一纵梁的一侧表面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
多个第二连接组件,一部分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纵梁朝向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表面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其余部分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纵梁朝向所述第一纵梁的一侧表面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
横梁,设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所述横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纵梁上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所述横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纵梁上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
其中,所有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有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共同形成用于吊装电池包的吊装面,所述吊装面位于所述车架的第三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二纵梁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横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凸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背向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侧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二纵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在第三方向上的一端设有第一吊装部,所述第一吊装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一吊装部用于形成所述吊装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在第三方向上远离所述吊装面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件与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二纵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件包括第二支撑部、第三固定部以及第四固定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于所述第四支撑件的一侧,所述第三固定部和所述第四固定部凸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背向所述第四支撑件的一侧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三固定部和所述第四固定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二纵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在第三方向上的一端设有第二吊装部,所述第二吊装部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件和所述第四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二吊装部用于形成所述吊装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在第三方向上远离第二吊装部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件和所述第四支撑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减重槽,所述减重槽开设于所述第四支撑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一侧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有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中的至少一者设有电线过孔,所述电线过孔连通所述吊装面。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架。
上述车架,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横梁以及多个第一连接组件和多个第二连接组件,其中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上均安装有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有第一连接组件和所有第二连接组件共同形成用于吊装电池包的吊装面,增强了电池包连接和安装的稳固性,同时所有第一连接组件还能够将横梁安装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增加了整车的扭转刚度,尤其是提升了电池安装处的扭转刚度,避免电池发生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车架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连接组件的轴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连接组件的左视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连接组件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横梁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第一连接组件;11、第一支撑件;111、第一支撑部;112、第一固定部;113、第二固定部;114、第一吊装部;1141、第二安装通孔;115、电线过孔;116、第一连接件;12、第二支撑件;121、第一安装通孔;2、第二连接组件;21、第三支撑件;22、第四支撑件;211、第二支撑部;212、第三固定部;213、第四固定部;214、第二吊装部;215、减重槽;216、第二连接件;3、第一纵梁;4、第二纵梁;5、横梁;51、第一安装板;52、第二安装板;53、横梁连接板;6、电池包;7、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辆,特别是一种电动车辆,车辆的底部设有车架7,该车架7设置于车辆底部,用于起到支撑作用并安装轮毂、电池包等结构。车架7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纵梁3、第二纵梁4、多个第一连接组件1、多个第二连接组件2以及横梁5。
第一纵梁3和第二纵梁4在第一方向(图中X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且第一纵梁3和第二纵梁4均沿第二方向(图中Y方向)纵长延伸而呈长条杆状结构。可以理解,第一纵梁3和第二纵梁4的形状不限,可根据需要设置。
一部分第一连接组件1安装于第一纵梁朝向第二纵梁的一侧表面并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其余部分第一连接组件安装于第二纵梁朝向第一纵梁的一侧表面并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所有第一连接组件1和所有第二连接组件2共同形成用于吊装电池包6的吊装面,所述吊装面位于所述车架7的第三方向(图中Z方向)上的一侧。
横梁设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横梁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连接第一纵梁上的第一连接组件,横梁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纵梁上的第一连接组件。
在上述车架7中,吊装面的形成极大地增加了车架7和电池包6的安装接触面,使电池包6能够更好地安装固定在车架7上,避免电池包6脱落或松动等意外情况造成电池包6的损毁,给车辆和司乘人员带来极大的风险。同时,横梁5的设置增加了整车的扭转刚度,尤其是提升了电池安装处的扭转刚度,在车辆发生碰撞等情形下尽可能地为电池提供保护。
参阅图1、图2及图3,如图2、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组件,下面以连接于第一纵梁3的第一连接组件1为例,对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进行描述。
第一连接组件1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第一支撑件11与第一纵梁3连接,第二支撑件12与横梁5连接,从而使横梁5相对第一纵梁3固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1包括第一支撑部111、第一固定部112以及第二固定部113。第一支撑部111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于第二支撑件12的一侧,第一固定部112和第二固定部113凸设于第一支撑部111背向第二支撑件12的一侧并分别位于第一支撑部111在第三方向上的相对两端,第一固定部112和第二固定部113分别连接于第一纵梁3。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12和第二固定部113为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板状结构,并且在第一固定部112和第二固定部113上设有至少两个在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布的安装孔,螺钉等连接件可穿过该安装孔固接于第一纵梁或横梁上。如此设置,可进一步增加与第一纵梁3连接时的稳固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部分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在一些电池包6尺寸不大或车架7布置有特殊需求等应用场景中,第一连接组件1可以仅包括第一支撑件11,并且第一支撑件11还可以仅包括第一固定部112或第二固定部11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1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通孔121,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12上设有两个第一安装通孔121,并且两个第一安装通孔121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连接组件1通过第二支撑件12上的第一安装通孔121与横梁5连接,以增强车身的扭转刚度,尤其是提升电池安装处的扭转刚度,避免电池发生损坏。容易理解的是,在部分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横梁5也可以直接与第一纵梁3和第二纵梁4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1在第三方向上的一端设有第一吊装部114,第一吊装部114连接于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之间,第一吊装部114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通孔1141,可通过螺栓等实现与电池包6的可拆卸固定。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吊装部114为一矩形板状结构,在矩形板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并且,在矩形板中间开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电线过孔115,便于进行线束布置或是辅助安装电池包6的换电机构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1在第三方向上远离吊装面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116,第一连接件116连接于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之间,三者共同形成“门”字形结构,以提供足够的空间安装换电机构等电池包6的其他机构。
可以理解,当第一连接组件1安装于第二纵梁4时,横梁5与第一纵梁3连接,第一支撑件11与第二纵梁4连接,第二支撑件12与横梁5连接。
参阅图1、图4,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组件,下面以连接于第一纵梁3的第二连接组件2为例,对第二连接组件2的结构进行描述。
第二连接组件2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三支撑件21和第四支撑件22,第三支撑件21与第一纵梁3或第二纵梁4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件21包括第二支撑部211、第三固定部212以及第四固定部213,第二支撑部211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于第四支撑件22的一侧,第三固定部212和第四固定部213凸设于第二支撑部211背向第四支撑件22的一侧并分别位于第二支撑部211在第三方向上的相对两端,第三固定部212和第四固定部213分别连接于第一纵梁3。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三固定部212和第四固定部213为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板状结构,并且在第三固定部212和第四固定部213上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螺钉等连接件可穿过该安装孔固接于第一纵梁3或横梁5上。如此设置,可进一步增加与第一纵梁3连接时的稳固性。
同样可以理解的是,在部分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在一些电池包6尺寸不大或车架7布置有特殊需求等应用场景中,第二连接组件2可以仅包括第一支撑件21,并且第一支撑件21还可以仅包括第三固定部212或第四固定部2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2在第三方向上的一端设有第二吊装部214,第二吊装部214连接于第三支撑件21和第四支撑件22之间,第二吊装部214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可通过螺栓等实现与电池包6的可拆卸固定。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二吊装部214为一矩形板状结构,在矩形板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并且,在矩形板中间开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电线过孔115,便于进行线束布置或是辅助安装电池包6的换电机构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2在第三方向上远离吊装面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件216,第二连接件216连接于第三支撑件21和第四支撑件22之间,三者共同形成“门”字形结构,以提供足够的空间安装换电机构等电池包6的其他机构。可以理解,当第二连接组件2安装于第二纵梁4时,横梁5与第一纵梁3连接,第一支撑件11与第二纵梁4连接,第二支撑件12与横梁5连接。
在部分实施例中,在第四支撑件22和第二连接件216远离第三支撑件21的一侧表面还开设有减重槽215,满足第二连接组件2的轻量化设计需求,降低车架7负重;可以理解的是,在部分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求,减重槽215可以仅开设在第二连接件216或第四支撑件22远离第三支撑件21的一侧表面。
参阅图1、图5,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横梁5,横梁5在第一方向上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板51和第二安装板52,第一安装板51设于第一纵梁3,第二安装板52设于第二纵梁4,并且分别设有一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减重孔和至少一个第三安装通孔,上述第一安装板51、第二安装板52均通过第三安装通孔与第二支撑件12相连,在第一安装板51和第二安装板52之间还设有至少一块横梁连接板53,横梁连接板53上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在增加横梁5强度的同时,尽可能的留出空间安装其他构件,是整个车架7具备更强的扭转刚度,布置也更加合理。
此外,对于新能源电动车而言,增加续航里程是重中之重的需求,因此上述电线过孔115,减重槽215,减重孔以及第一连接件116和第一支撑件11、第二支撑件12共同形成的“门”形设计在发挥自有功能的同时,还起到使整个连接车架7实现轻量化设计的作用,在不影响车身刚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车身自重,以实现增加续航里程的目的,同时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本申请所提供的车架7,将整体式焊接结构改进设计为多个第一连接组件和多个第二连接组件,一方面不易变形且平面度更好,能够满足换电结构的使用要求,并且结构简单,有助于通用化、模块化开发,降低开发成本以及仓储管理成本;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占用空间小,为横梁、电池包以及线束布置等提供充足的空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均沿第二方向纵长延伸;
多个第一连接组件,一部分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纵梁朝向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表面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其余部分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纵梁朝向所述第一纵梁的一侧表面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
多个第二连接组件,一部分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纵梁朝向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表面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其余部分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纵梁朝向所述第一纵梁的一侧表面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
横梁,设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所述横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纵梁上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所述横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纵梁上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
其中,所有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有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共同形成用于吊装电池包的吊装面,所述吊装面位于所述车架的第三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二纵梁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横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凸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背向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侧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二纵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在第三方向上的一端设有第一吊装部,所述第一吊装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一吊装部用于形成所述吊装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在第三方向上远离所述吊装面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件与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二纵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件包括第二支撑部、第三固定部以及第四固定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于所述第四支撑件的一侧,所述第三固定部和所述第四固定部凸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背向所述第四支撑件的一侧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三固定部和所述第四固定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纵梁或所述第二纵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在第三方向上的一端设有第二吊装部,所述第二吊装部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件和所述第四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二吊装部用于形成所述吊装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在第三方向上远离第二吊装部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件和所述第四支撑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减重槽,所述减重槽开设于所述第四支撑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一侧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有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中的至少一者设有电线过孔,所述电线过孔连通所述吊装面。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车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68814.0U CN219312859U (zh) | 2023-02-09 | 2023-02-09 | 车架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68814.0U CN219312859U (zh) | 2023-02-09 | 2023-02-09 | 车架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12859U true CN219312859U (zh) | 2023-07-07 |
Family
ID=87027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68814.0U Active CN219312859U (zh) | 2023-02-09 | 2023-02-09 | 车架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12859U (zh) |
-
2023
- 2023-02-09 CN CN202320168814.0U patent/CN21931285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279807A (zh) | 装配一体式电池包的车架结构 | |
CN215475353U (zh) | 一种车架横梁及汽车 | |
CN219312859U (zh) | 车架及车辆 | |
CN218513598U (zh) | 电池框、电池包和车辆 | |
CN218085722U (zh) | 车架组件和车辆 | |
CN212172356U (zh) | 具有拆卸式后梁的车身支架、车身支架组件及电动汽车 | |
CN215244304U (zh) | 一种柴油增程式电动轻卡电池包专用支架 | |
CN112721564A (zh) | 一种轻量化的平衡轴悬架 | |
CN219134300U (zh) | 一种车架结构及车辆 | |
CN209921042U (zh) | 一种电动车车架及电动车 | |
CN115416468A (zh) | 一种动力电池安装结构、车架总成和新能源商用车 | |
CN213383853U (zh) | 一种综合型动力电池框架及车辆 | |
CN212313263U (zh) | 一种车辆中部电池框架的通用结构 | |
CN211918361U (zh) | 快换支架及包含其的电动汽车 | |
CN113120085B (zh) | 具有固定式后梁的车身支架、车身支架组件及电动汽车 | |
CN220009893U (zh) | 车架和车辆 | |
CN221315769U (zh) | 一种侧置电池安装支架及电动商用车底盘 | |
CN221315790U (zh) | 安装支架总成和车辆 | |
CN218703489U (zh) | 车架系统及电动车辆 | |
CN105216600B (zh) | 用于车辆的悬置组件及具有该悬置组件的车辆 | |
CN216213758U (zh) | Bms支架及其组件和电池包 | |
CN221340796U (zh) | 一种运输支承横梁结构 | |
CN218498276U (zh) | 一种工程机械用储能装置 | |
CN218929169U (zh) | 横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21304841U (zh) | 车辆的电池包总成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