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2728U - 一种半自动换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自动换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12728U
CN219312728U CN202223606074.9U CN202223606074U CN219312728U CN 219312728 U CN219312728 U CN 219312728U CN 202223606074 U CN202223606074 U CN 202223606074U CN 219312728 U CN219312728 U CN 2193127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nversion
semi
conversion apparatus
plate assembly
automatic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607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平
于新瑞
王凯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607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127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127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127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自动换电设备,包括行走装置,行走装置由人力驱动且用于驱动换电设备行走,行走装置设置有举升机构以及承托部,举升机构与承托部相连接以带动承托部升降;换电装置,换电装置设置于承托部,换电装置用于将电池包与车辆解锁并承托换下的电池包。半自动换电设备的行走装置由手动操作或者半自动操作,节省了大量用于感应或检测路面信息的感应机构,以及用于驱动行走装置运动的驱动机构,不仅大大简化了换电设备的结构,还使得工作可靠性提升,大大降低换电设备的成本,便于广泛推广。手动操作行走装置的方式,还能够根据不同的换电场景,灵活的对所述行走装置的位置进行控制调整,提高换电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半自动换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辆换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自动换电设备。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在电量耗尽后,可以采用在换电站更换电池包的形式来快速为电动车补充电量,需要将电池包自车身上拆下并更换已经充满电的电池包。
为了降低劳动力,提高换电效率,换电站大多采用全自动的换电设备进行换电操作,即换电设备的行走控制、与车辆电池包的定位,以及换电操作均由系统控制自动完成,无需人工操作。
虽然全自动换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能够节省大量人力,但是对使用条件较为严苛,无法满足特殊情况下的换电需求,例如当空间环境较为杂乱时,需要对换电设备的行走路径进行频繁地调试,影响换电效率。
而且全自动换电设备的结构复杂,感应、驱动元件繁多,不仅提高了结构复杂性,而且故障率较高,维修成本较高,并且电器元件较多,成本较高,对于换电站而言,是一笔较大的开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自动换电设备,以解决全自动换电设备结构复杂,无法满足特殊情况下的换电需求,以及设备成本较高,维修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半自动换电设备,包括: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由人力驱动且用于驱动所述换电设备行走,所述行走装置设置有举升机构以及承托部,所述举升机构与所述承托部相连接以带动所述承托部升降;以及换电装置,所述换电装置设置于所述承托部,所述换电装置用于将电池包与车辆解锁并承托换下的电池包。
本方案中,半自动换电设备的所述行走装置由手动操作或者半自动操作,节省了大量用于感应或检测路面信息的感应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装置运动的驱动机构,不仅大大简化了所述换电设备的结构,还使得工作可靠性提升,大大降低所述换电设备的成本,便于广泛推广。同时,手动操作所述行走装置的方式,还能够根据不同的换电场景,灵活的对所述行走装置的位置进行控制调整,进而灵活地调整所述换电设备的位置,使其与车辆电池包对准定位,节省换电设备和电池包的定位以及行走时间,提高换电效率。
优选的,所述行走装置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运动以实现换电设备与电池上定位件和解锁件对位;或者,所述行走装置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以实现换电设备与电池上定位件和解锁件对位;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车辆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车辆宽度方向。
本方案中,所述行走装置的运动方式为多种,从而根据所述行走装置的运动方式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定位方式,使换电设备与车辆上的电池包准确定位。当所述行走装置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运动时,所述换电设备既能够沿车辆长度方向运动,也能够沿车辆宽度方向运动,从而所述换电设备的位置移动更加灵活,工作人员也能够自由控制所述换电设备进行位置调整,使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与电池包对准定位。当所述行走装置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时,此时所述换电设备仅能够沿车辆宽度方向运动以靠近车辆或远离车辆,因此在将所述换电设备与电池包进行定位时,首先在所述第二方向完成定位,然后利用所述换电装置的自身运动,或者驾驶车辆前进或后退,完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定位。
优选的,所述换电装置与所述承托部固定连接;或者,所述换电装置滑动连接于所述承托部,以使所述换电装置能够相对于所述承托部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为车辆长度方向。
本方案中,所述换电装置与所述承托部的连接方式可为固定连接,使二者之间无相对运动,也可以为滑动连接,使所述换电装置能够相对于所述承托部
沿第一方向运动,以通过所述换电装置的运动使所述换电装置与电池包进行更5加精确的定位,而无需频繁对行走装置进行操控,简化操作步骤,降低操作繁
琐性。
优选的,所述行走装置是由人力操控驾驶的结构。
本方案中,行走装置由人力操控驾驶,行走装置能够选用现有的驾驶设备,将换电装置集成在驾驶设备上,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换电设备。
0优选的,所述行走装置设置有驾驶室,所述举升机构为导轨,所述导轨沿
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承托部的设置于所述导轨,且能够沿所述导轨上下运动。
本方案中,举升机构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一侧,且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轨结构,所述承托部设置于所述导轨,进而携带其上方的换电装置沿所述导轨上下运动,完成举升或者下降。
5优选的,所述行走装置的下方设置有车轮。
本方案中,所述驾驶室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车轮转向的转向装置(例如车把、方向盘等),通过转向装置控制所述车轮的前进或后退方向,并通过发动机等驱动装置驱动车轮行走。
优选的,所述行走装置能够沿轨道运动。
0本方案中,所述轨道用于限制所述行走装置的运动方向,使所述行走装置仅能够沿所述轨道运动,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所述行走装置的操作难度,降低行走装置的学习成本,使驾驶员更容易上手操作。
优选的,所述行走装置为设置有人力推动部的行走小车,所述行走小车由人力推动自由行走;或者,所述行走小车由人力推动沿轨道行走。
5本方案中,所述行走装置为行走小车,并且由人力推动行走,进而提高了所述行走装置的安全性,进一步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降低换电站人员培训成本。此外,所述行走小车相较于驾驶车辆而言,大大简化了所述行走装置的结构,降低了成本,从而更加便于在各换电站进行推广应用。
优选的,所述行走小车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的推动部,所述举升机构和所述承托部均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多个车轮。
车轮的设置提高了工作人员对所述行走装置操控的方便性,并且车轮结构使得所述行走小车的操作更加省力,工作人员能够轻松推动所述行走小车进行运动,使其上方的所述换电装置与电池包完成定位。
优选的,所述底座具有朝向车身方向的前侧和背离车身方向的后侧,所述前侧设置有驱动轮,所述后侧设置有万向轮;或者,所述前侧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后侧设置有驱动轮。
本方案中,所述行走小车的所述前侧和所述后侧各设有一组所述车轮,其中,所述前侧的所述车轮和所述后侧的所述车轮中的一组为万向轮,用于控制所述行走小车的前进或后退方向,使所述行走小车的行走方向控制更加自由灵活,另一组为驱动轮,用于为所述行走小车提供前进或后退的动力。
优选的,所述举升机构为剪叉式举升结构。
剪叉式举升结构的结构简单,能够稳定的对所述换电装置进行举升,并且稳定地承托换下的电池包,并且剪叉式举升结构能够作为成品件进行采购,进一步降低成本。
优选的,所述行走小车还包括驱动电机和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启动和停止,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举升机构工作。
本方案中,所述举升机构由电动控制,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使用体验。
优选的,所述举升机构是由人力操作升降的结构;或者,所述举升机构是自动升降的结构。
本方案中,可根据所述换电设备的实际使用场景以及使用需求的不同,将所述举升机构设置为自动控制或者人力操作的结构,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优选的,所述承托部上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与电池包或车辆车身上的检测点位置对位,以方便所述换电装置将电池包解锁。
本方案中,通过所述位置传感器与车辆车身上的检测点进行信号传输,从而使所述换电设备与车辆建立交互,从而实时对所述换电设备的位置信息给予反馈,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获知所述换电装置与电池包的位置状态,并给予工作人员方向操控的指导或提示,使工作人员根据提示控制所述行走装置运动,使所述换电装置与电池包精确定位,降低人工视觉进行定位所产生的误差,提高定位精度以及实现快速定位,提高换电效率。
优选的,所述换电装置包括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方的第一板组件,所述第一板组件用于移动和放置电池包,所述第一板组件设置有解锁件。
本方案中,通过所述第一板组件上的所述解锁件,与电池包的锁止装置配合,将车辆上的电池包解锁,并利用所述第一板组件承托换下的电池包。
优选的,所述换电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组件上方的承托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承托板和所述第一板组件之间的弹性件,以使所述承托板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板组件上下浮动。
本方案中,所述承托板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能够上下浮动,所述承托板承载电池包避免电池包与所述第一板组件发生刚性碰撞,导致电池包发生损坏。此外,所述承托板还能够找平电池包,使电池包放置更加平稳。
优选的,所述承托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解锁件相对设置。
本方案中,所述解锁件安装在所述承托板的安装区内,通过所述承托板上的通孔向上伸出,保证了所述解锁件能够触发电池包的解锁部件,提高运行精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板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设置在两所述解锁件之间。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定位件对电池包进行定位并带动电池包移动,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解锁件错位布置,使所述第一板组件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解锁件工作时互不干扰,且第一定位组件与解锁件配合定位电池包,通过举升机构向上移动或向上移动后通过第一板组件带动第一定位组件和解锁件来移动并解锁电池包,保证电池包的定位和解锁有效进行。
优选的,所述换电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板组件,并驱动所述第一板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移动。
本方案中,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板组件承载并带动待安装的电池包沿第一方向移动,进而将电池包安装在换电车辆上。
优选的,所述换电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第二板组件,所述第二板组件用于与车身固定,且可沿第一方向运动。
本方案中,通过所述第二板组件与换电车辆的车身相固定,避免换电设备在将电池包安装在换电车辆上或将电池包从换电车辆上取下时发生移动,导致无法安全取放电池包或正常取放电池包,从而保证换电的安全性和换电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二板组件设置有用于与车身配合定位的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第二板组件固定连接。
本方案中,将所述第二板组件的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换电车辆进行定位,使与换电车辆定位方便第一板组件拆装电池,避免与所述第一板组件产生干涉。
优选的,所述换电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板组件,并驱动所述第二板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基座往复移动。
本方案中,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板组件在第一方向上往复移动,实现适配不同车型的换电车辆的定位,保证换电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换电设备与换电车辆的配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换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换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换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换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行走装置;11驾驶室;12车轮;13底座;131前侧;132后侧;14推动部;
2举升机构;21导轨;
3承托部;
4换电装置;41第一板组件;411第一定位件;412弹性件;42承托板;421通孔;43解锁件;44基座;441滑轨;45第一驱动机构;46第二板组件;461第二定位件;
5换电车辆;51电池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实施例”、“示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半自动换电设备,包括行走装置1,所述行走装置1由人力驱动且用于驱动所述换电设备行走,所述行走装置1设置有举升机构2以及承托部3,所述举升机构2与所述承托部3相连接以带动所述承托部3升降;以及换电装置4,所述换电装置4设置于所述承托部3,所述换电装置4用于将电池包51与换电车辆5解锁并承托换下的电池包。
可以理解的是,在换电时,所述换电设备位于换电车辆5的一侧,例如图1中所示,所述换电设备与换电车辆5垂直,将换电车辆5的长度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宽度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需要将所述换电设备上的所述换电装置4与换电车辆5上的电池包51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对准定位,此时所述换电装置4位于电池包51下方,然后通过所述举升机构2顶升换电装置4,使其将电池包51与换电车辆5解锁并完成换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半自动”应做广义理解,其至少为所述行走装置1由人力驱动的结构,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装置1由人力驱动,所述举升机构2和所述换电装置4是自动控制的结构,即在操作所述换电设备时,需要人力操控所述行走装置1行走,完成所述换电装置4与电池包51的粗定位和/或精确定位,而所述承托部3的举升,以及换电装置4的换电5操作,则可以自动进行,无需人工操作。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装置1和所述举升机构2均由人力操控,所述换电装置4自动控制。即在使用时,需要人工控制所述行走装置1行走完成所述换电装置4与电池包51的定位,然后手动操作举升机构2完成顶升,然后所述换电装置4自动完成换电操作。
0也就是说,所述举升机构2具有两种不同的操控方式,其可以是由人力操作升降的结构,也可以是自动升降的结构,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半自动换电设备的所述行走装置1由手动操作或者半自动操作,节省了大量用于感应或检测路面信息的感应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装置1运动的
驱动机构,不仅大大简化了所述换电设备的结构,还使得工作可靠性提升,大5大降低所述换电设备的成本,便于广泛推广。同时,手动操作所述行走装置1的方式,还能够根据不同的换电场景,灵活的对所述行走装置1的位置进行控制调整,进而灵活地调整所述换电设备的位置,使其与换电车辆5的电池包51对准定位,节省换电设备和电池包51的定位以及行走时间,提高换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行走装置1的行走方向不做具体限定,并且,根据所0述行走装置1的行走方向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的定位方式,使所述换电装置4
与电池包51精确定位,其可以为以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
实施方式一: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行走装置1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运动以实现换电设备与电池包51上定位件和解锁件对位。所述第一方向为换电车辆5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换电车辆5宽度方向。
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电设备既能够沿换电车辆5的长度方向运动,也能
够沿换电车辆5的宽度方向运动,从而所述换电设备的位置移动更加灵活,工作人员也能够自由控制所述行走装置1进行位置调整,使所述换电装置4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与电池包51对准定位。
实施方式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行走装置1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以实现换电设备与电池包上定位件和解锁件对位。所述第一方向为换电车辆5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换电车辆5宽度方向。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电设备仅能够沿换电车辆5的宽度方向运动以靠近换电车辆5或远离换电车辆5,因此在将所述换电设备与电池包51进行定位时,首先通过视觉定位或其他定位方式在所述第二方向完成所述换电装置4和电池包51的粗定位,然后操控所述换电设备驶近换电车辆5,使所述换电装置4位于电池包51下方,然后利用所述换电装置4的自身运动,或者通过驾驶换电车辆前进或后退,完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换电装置4与所述承托部3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电装置4与所述承托部3固定连接。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电装置4滑动连接于所述承托部3,以使所述换电装置4能够相对于所述承托部3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为换电车辆5长度方向,所述换电装置4能够相对于所述承托部3沿第一方向运动,以通过所述换电装置4的运动使所述换电装置4与电池包51进行更加精确的定位,而无需频繁对行走装置1进行操控,简化操作步骤,降低操作繁琐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行走装置1的结构以及操控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其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
实施方式一: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行走装置1是由人力操控驾驶的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行走装置1设置有驾驶室11,所述举升机构2为导轨21,所述导轨21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承托部3的设置于所述导轨21,且能够沿所述导轨21上下运动。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所述行走装置1为叉车,所述叉车的所述导轨21构成所述举升机构2,所述叉车的货叉则构成所述承托部3,所述叉车原本便能够完成举升动作,因此将所述行走装置1选用现有的叉车装置,将所述换电装置4集成于所述叉车的货叉上,便可完成所述换电设备的装配,以节约成本。
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行走装置1的下方设置有车轮12,对于叉车而言,所述驾驶室11内还设置有转向装置,如方向盘,用于控制所述车轮12的方向,叉车还设置有发动机,以用于为所述车轮12行走提供动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对于行走装置1的运动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为以下实施例中的一种:
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装置1的行走方向可以通过所述驾驶室11内驾驶员对转向装置进行操作,实现灵活转向,从而能够灵活地调整所述行走装置1的运动方向,提高驾驶自由度,便于灵活调整所述换电设备的位置。
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装置1能够沿轨道运动。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轨道用于限制所述行走装置1的运动方向,使所述行走装置1仅能够沿所述轨道前进或后退,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所述行走装置1的操作难度,降低行走装置1的学习成本,使驾驶员更容易上手操作。
实施方式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行走装置1为设置有人力推动部14的行走小车。
所述行走装置1为行走小车,并且由人力推动行走,进而提高了所述行走装置1的安全性,进一步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降低换电站人员培训成本。此外,所述行走小车相较于驾驶车辆而言,大大简化了所述行走装置1的结构,降低了成本,从而更加便于在各换电站进行推广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小车可以由人力推动自由行走,也可以由人力推动沿轨道行走,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行走小车包括底座13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13的推动部14,所述举升机构2和所述承托部3均设置于所述底座13,所述底座13设置有多个车轮12。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推动部14为推动把手,工作人员可通过握持所述推动把手控制所述行走小车行走或者改变方向。
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3具有朝向车身方向的前侧131和背离车身方向的后侧132,所述前侧131设置有驱动轮,所述后侧132设置有万向轮;或者,所述前侧131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后侧132设置有驱动轮。
所述前侧131的所述车轮12和所述后侧132的所述车轮12中的任意一组为万向轮,用于控制所述行走小车的前进或后退方向,使所述行走小车的行走方向控制更加自由灵活,另一组为驱动轮,用于为所述行走小车提供前进或后退的动力。例如,以所述前侧131的所述车轮12为万向轮为例,所述后侧132的所述车轮12为驱动轮,使得工作人员对所述行走小车的控制更加方便。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举升机构2为剪叉式举升结构。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剪叉式举升结构的操作方式不做限定,作为优选,所述行走小车还包括驱动电机和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启动和停止,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举升机构2工作。所述举升机构2由电动控制,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使用体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承托部3上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与电池包51或换电车辆5车身上的检测点位置对位,以方便所述换电装置4将电池包51解锁。
通过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换电车辆5车身上的检测点进行信号传输,从而使所述换电设备与换电车辆5建立交互,从而实时对所述换电设备的位置信息给予反馈,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获知所述换电装置4与电池包51的位置状态,并给予工作人员方向操控的指导或提示,使工作人员根据提示控制所述行走装置1运动,使所述换电装置4与电池包51精确定位,降低人工视觉进行定位所产生的误差,提高定位精度以及实现快速定位,提高换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换电装置4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换电装置4包括基座44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44上方的第一板组件41,所述第一板组件41用于移动和放置电池包51,所述第一板组件41设置有解锁件43。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换电装置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组件41上方的承托板42,以及设置于所述承托板42和所述第一板组件41之间的弹性件412,以使所述承托板42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板组件41上下浮动。
如图4所示,所述承托板42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组件41的两侧,所述承托板42所在的区域为安装区,所述承托板42之间的区域为固定区。所述承托板42在所述弹性件412的作用下能够上下浮动,所述承托板42承载电池包51避免电池包51与所述第一板组件41发生刚性碰撞,导致电池包51发生损坏。此外,所述承托板42还能够找平电池包51,使电池包51放置更加平稳。
更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承托板42上设置有通孔421,所述通孔421与所述解锁件43相对设置。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解锁件43为销轴,销轴能够触发电池包51的顶杆,使电池包51的顶杆触发换电车辆5中的解锁连杆,解锁连杆进一步触发换电车辆5上用于安装电池包51的车身支架的锁止机构,进而对电池包51进行解锁或锁止。所述解锁件43穿设于所述承托板42上的通孔421。所述解锁件43安装在所述安装区内,保证了所述解锁件43能够触发电池包51的解锁部件,提高运行精度。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解锁件43的顶面设置有导向面。
当然,所述解锁件43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所述解锁件43还可以为扭矩解锁件,所述扭矩解锁件施加扭矩以与锁止机构配合以实现加解锁,采用这样的结构和解锁形式,这种情况下,所述解锁件43可以为扭矩枪。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板组件41还包括第一定位件411,所述第一定位件411设置在两所述解锁件43之间。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定位件411对电池包51进行定位并带动电池包51移动。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定位件411为定位销,定位销通过螺纹固定于所述第一板组件41上。所述第一定位件411的数量可仅为一个或者为两个以上,根据换电车辆5上的定位部的数量进行设置,或者为适配更多型号的车辆在不同位置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定位件411。并且,所述第一定位件411不局限为定位销,只要能与换电车辆5车身上定位部相配合的结构即可。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换电装置4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45,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5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板组件41,并驱动所述第一板组件41相对于所述基座44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5驱动所述第一板组件41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基座44往复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换电车辆5长度方向。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基座44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轨441,所述第一板组件41与所述滑轨441配合,并沿所述滑轨441运动。
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5驱动所述第一板组件41承载并带动待安装的电池包沿第一方向移动,进而将电池包安装在换电车辆5上,并且能够在换电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将所述换电装置4与电池包51精准定位。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换电装置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44的第二板组件46,所述第二板组件46用于与换电车辆5的车身固定,且可沿第一方向运动。
通过所述第二板组件46与换电车辆5的车身相固定,避免换电设备在将电池包安装在换电车辆5上或将电池包51从换电车辆5上取下时发生移动,导致无法安全取放电池包51或正常取放电池包51,从而保证换电的安全性和换电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板组件46设置有用于与换电车辆5车身配合定位的第二定位件461,所述第二定位件461与所述第二板组件46固定连接。
同样的,本实施例对于所述第二定位件461的结构以及数量不做限定。所述第二定位件46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定位销,所述定位销通过螺纹固定于所述第二板组件46上。当然,所述第二定位件461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能与换电车辆5车身上定位部相配合的结构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换电装置4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板组件46,并驱动所述第二板组件46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基座44往复移动。
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板组件46在第一方向上往复移动,实现与换电车辆5的定位以及解除定位,保证换电效率。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半自动换电设备进行换电的流程如下:
所述半自动换电设备通过工作人员人力操控驾驶所述行走装置1移动靠近所述换电车辆5,所述并使所述换电装置4位于所述电池包51的下方,完成所述换电装置4和所述电池包51的预定位。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5驱动所述第一板组件41沿第一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一板组件41位于所述电池包51的正下方,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板组件46沿第一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二板组件46上的所述第二定位件461正对所述换电车辆5的车身定位孔。通过手动或自动控制所述举升机构2带动承托部举升所述换电装置4。同时所述第一板组件41同步被所述举升机构2举升,使得所述第一板组件41的所述第一定位件411插入所述电池包51的定位孔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组件41上的所述解锁件43接触并顶升所述电池包51中的顶升杆,顶升杆作用于锁止机构的锁连杆。
加锁时:所述举升机构2带动所述解锁件43推动顶升杆,使顶升杆推动锁连杆,锁止机构打开,将所述电池包51上的挂接件推入锁止机构的一级锁槽内,再通过所述举升机构2将所述第一板组件41下降,使锁连杆下降,实现加锁。
解锁时:板体移动组件带动所述电池包51向锁止机构的呈倒L型的一级锁槽的内侧移动后,所述举升机构2带动所述解锁件43推动顶升杆,使顶升杆推动锁连杆,锁止机构打开,板体移动组件带动所述电池包51向L型槽的解锁口外移动,退出车端锁止机构,实现解锁。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半自动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由人力驱动且用于驱动所述换电设备行走,所述行走装置设置有举升机构以及承托部,所述举升机构与所述承托部相连接以带动所述承托部升降;以及
换电装置,所述换电装置设置于所述承托部,所述换电装置用于将电池包与车辆解锁并承托换下的电池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走装置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运动以实现换电设备与电池上定位件和解锁件对位;或者,
所述行走装置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以实现换电设备与电池上定位件和解锁件对位;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车辆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车辆宽度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电装置与所述承托部固定连接;或者,
所述换电装置滑动连接于所述承托部,以使所述换电装置能够相对于所述承托部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为车辆长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走装置是由人力操控驾驶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自动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走装置设置有驾驶室,所述举升机构为导轨,所述导轨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承托部的设置于所述导轨,且能够沿所述导轨上下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自动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走装置的下方设置有车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自动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走装置能够沿轨道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走装置为设置有人力推动部的行走小车,所述行走小车由人力推动自由行走;或者,所述行走小车由人力推动沿轨道行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自动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走小车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的推动部,所述举升机构和所述承托部均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多个车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自动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具有朝向车身方向的前侧和背离车身方向的后侧,所述前侧设置有驱动轮,所述后侧设置有万向轮;或者,
所述前侧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后侧设置有驱动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自动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举升机构为剪叉式举升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自动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走小车还包括驱动电机和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启动和停止,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举升机构工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举升机构是由人力操作升降的结构;或者,
所述举升机构是自动升降的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托部上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与电池包或车辆车身上的检测点位置对位,以方便所述换电装置将电池包解锁。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电装置包括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方的第一板组件,所述第一板组件用于移动和放置电池包,所述第一板组件设置有解锁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自动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电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组件上方的承托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承托板和所述第一板组件之间的弹性件,以使所述承托板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板组件上下浮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半自动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托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解锁件相对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半自动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板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设置在两所述解锁件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自动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电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板组件,并驱动所述第一板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自动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电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第二板组件,所述第二板组件用于与车身固定,且可沿第一方向运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半自动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板组件设置有用于与车身配合定位的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第二板组件固定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半自动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电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板组件,并驱动所述第二板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基座往复移动。
CN202223606074.9U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半自动换电设备 Active CN2193127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6074.9U CN219312728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半自动换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6074.9U CN219312728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半自动换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12728U true CN219312728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35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6074.9U Active CN219312728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半自动换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127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89259B (zh) 换电方法
CN111421336B (zh) 一种基于agv的汽车前端模块装配线
CN112389917B (zh) 换电方法
CN105059270A (zh) 一种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更换的控制方法
CN109969146A (zh) 移动式换电装置以及移动式换电装置组合
CN113003483A (zh) 一种安全智能化剪叉前移式叉车
CN113815482A (zh) 一种电动汽车换电装置及换电方法
CN219312728U (zh) 一种半自动换电设备
CN114132213B (zh) 换电站的换电控制方法
CN116653870A (zh) 一种半自动换电设备
CN110095290A (zh) 一种碰撞试验用车辆自动摆正装置
CN115991172A (zh) 一种agv换电小车
CN110775548B (zh) 拔销移销组件
CN210139858U (zh) 换电移动装置
EP3699043B1 (en) Transporter docking device, power exchange transporter and docking method
CN216231717U (zh) 载车平台及换电站
CN113022371A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换电的自走式抬升装置
CN210126516U (zh) 移动式换电装置以及移动式换电装置组合
CN220537425U (zh) 一种简易agv智能叉车
CN111231755B (zh) 换电设备及换电设备控制方法
CN217708748U (zh) 一种带支撑架的自寻迹抬升装置
CN215436079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换电的自寻迹抬升装置
CN108556965B (zh) 一种混合动力电池零件安装方法及安装设备
CN215285065U (zh) 一种汽车驾驶室装配台车和汽车驾驶室柔性装配线
CN220842266U (zh) 移动式换电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