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2712U - 安全带组件、车后座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组件、车后座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12712U
CN219312712U CN202320217435.6U CN202320217435U CN219312712U CN 219312712 U CN219312712 U CN 219312712U CN 202320217435 U CN202320217435 U CN 202320217435U CN 219312712 U CN219312712 U CN 2193127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tongue
lock catch
magnetic absorption
absorptio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174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贤莉
黄璐
王宏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174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127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127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127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带组件、车后座组件及车辆,安全带组件包括: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第一锁舌适于与第一锁扣配合,第二锁舌适于与第二锁扣配合;第一磁性吸附件设置于第一锁舌,第二磁性吸附件设置于第二锁舌,第三磁性吸附件设置于第一锁扣,第四磁性吸附件设置于第二锁扣;其中第一磁性吸附件与第三磁性吸附件的磁性相反,第二磁性吸附件与第四磁性吸附件的磁性相反,第二磁性吸附件与第三磁性吸附件的磁性相同。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安全带组件,可以避免乘客在使用安全带组件时,误将锁舌插入不匹配的锁扣中,确保乘客乘车安全。

Description

安全带组件、车后座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带组件、车后座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车后座一般乘坐3人,每位乘客应系好相应座位的安全带以确保乘车安全,现有技术中,后排座中间安全带对应的锁扣与两边安全带中一个对应的锁扣相邻设置,这样的设计使得乘客在佩戴安全带的过程中可能将安全带的锁舌误插入不匹配的锁扣中,使得安全带的保护失效,从而影响乘客乘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带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组件,可以避免乘客在使用安全带组件时,误将锁舌插入不匹配的锁扣中,确保乘客乘车安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安全带组件的车后座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后座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组件包括第一锁扣、第二锁扣、第一锁舌、第二锁舌、第一磁性吸附件、第二磁性吸附件、第三磁性吸附件和第四磁性吸附件,所述第一锁舌适于与所述第一锁扣配合,所述第二锁舌设置于所述第二锁扣配合,所述第一磁性吸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锁舌,所述第二磁性吸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锁舌,所述第三磁性吸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锁扣,所述第四磁性吸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锁扣;所述第一磁性吸附件与所述第三磁性吸附件的磁性相反,所述第二磁性吸附件与所述第四磁性吸附件的磁性相反,所述第二磁性吸附件与所述第三磁性吸附件的磁性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组件,通过使第一锁舌设置的第一磁性吸附件与第一锁扣设置第三磁性吸附件磁性相反使得第一锁舌可与第一锁扣磁吸配合,令第一锁扣吸引第一锁舌移动,实现锁舌与其对应的锁扣配合时的引导,并且第一锁舌上设置的第一磁性吸附件与第二锁扣上设置的第四磁性吸附件的磁性相同,令第二锁扣可对第一锁舌产生斥力以避免第一锁舌与第二锁扣配合,实现锁舌误与其他锁扣配合时的提示,确保安全带可以正确佩戴,确保乘客乘车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锁扣壳体,所述锁扣壳体内部形成有收容腔,所述第一锁扣和所述第二锁扣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锁扣壳体限定出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和所述第二插接口位于所述锁扣壳体的同侧表面且远离彼此设置,所述第一插接口与所述第一锁扣连通,所述第二插接口与所述第二锁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磁性吸附件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第一卡接凸起,所述第三磁性吸附件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第一卡接凹槽,所述第二磁性吸附件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第二卡接凸起,所述第四磁性吸附件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第二卡接凹槽,所述第一卡接凸起与所述第一卡接凹槽卡接配合,所述第二卡接凸起与所述第二卡接凹槽卡接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扣壳体内部还设置有第一解锁按钮与第二解锁按钮,所述第一解锁按钮可按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锁扣,所述第二解锁按钮可按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锁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磁性吸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锁扣远离所述第一解锁按钮的端部,所述第四磁性吸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锁扣远离所述第二解锁按钮的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锁舌包括:第一锁舌本体;第一锁舌连接柄,所述第一锁舌连接柄与所述第一锁舌本体连接,且所述第一锁舌连接柄与所述第一锁舌本体连接的至少部分构造为所述第一磁性吸附件;所述第二锁舌包括:第二锁舌本体;第二锁舌连接柄,所述第二锁舌连接柄与所述第二锁舌本体连接,且所述第二锁舌连接柄与所述第二锁舌本体连接的至少部分构造为所述第二磁性吸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安全带本体和第二安全带本体,所述第一锁舌连接柄设置有适于所述第一安全带本体穿设的第一穿过孔,所述第二锁舌连接柄设置有适于所述第二安全带本穿设的第二穿过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锁舌和所述第二锁舌均构造为金属件。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后座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后座组件设置有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安全带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后座组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安全带组件,因此该车后座组件可引导乘客正确佩戴安全带,确保乘客乘车安全。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车后座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车后座组件,因此该车辆的安全性更好。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组件,通过使第一锁舌设置的第一磁性吸附件与第一锁扣设置第三磁性吸附件磁性相反使得第一锁舌可与第一锁扣磁吸配合,令第一锁扣吸引第一锁舌移动,实现锁舌与其对应的锁扣配合时的引导,同时第一插接口和所述第二插接口位于所述锁扣壳体的同侧表面且背离彼此设置,以增加第一插接口与第二插接口的距离,从而便于乘客将锁舌插入对应的锁扣,进而提高安全带组件使用的便捷性,并且第一锁舌上设置的第一磁性吸附件与第二锁扣上设置的第四磁性吸附件的磁性相同,令第二锁扣可对第一锁舌产生斥力以避免第一锁舌与第二锁扣配合,实现锁舌误与其他锁扣配合时的提示,确保安全带可以正确佩戴,确保乘客乘车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锁舌和第一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锁舌和第二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后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圈A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00安全带组件;
1第一锁扣;11第三磁性吸附件;12第一解锁按钮;
2第一锁舌;21第一磁性吸附件;22第一锁舌本体;23第一锁舌连接柄;
3第一安全带本体;4安全带收卷器;5锁扣壳体;8第二安全带本体;200车后座组件;
6第二锁扣;61第四磁性吸附件;62第二解锁按钮;
7第二锁舌;71第二磁性吸附件;72第二锁舌本体;73第二锁舌连接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车后座一般乘坐3人,每位乘客应系好相应座位的安全带以确保乘车安全,现有技术中,后排座中间安全带对应的锁扣与两边安全带中一个对应的锁扣相邻设置,这样的设计使得乘客在佩戴安全带的过程中可能将安全带的锁舌误插入不匹配的锁扣中,使得安全带的保护失效,从而影响乘客乘车安全。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后座的安全带组件100。
如图1及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组件100包括:第一锁扣1和第二锁扣6;第一锁舌2和第二锁舌7,第一锁舌2适于与第一锁扣1配合,第二锁舌7适于与第二锁扣6配合;第一磁性吸附件21、第二磁性吸附件71、第三磁性吸附件11和第四磁性吸附件61,第一磁性吸附件21设置于第一锁舌2,第二磁性吸附件71设置于第二锁舌7,第三磁性吸附件11设置于第一锁扣1,第四磁性吸附件61设置于第二锁扣6;其中第一磁性吸附件21与第三磁性吸附件11的磁性相反,第二磁性吸附件71与第四磁性吸附件61的磁性相反,第二磁性吸附件71与第三磁性11吸附件的磁性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乘客为使用安全带组件100,将第一锁舌2插入第一锁扣1时,第一锁舌2设置的第一磁性吸附件21与适配的第一锁扣1设置的第三磁性吸附件11磁性相吸,以对第一锁舌2进行导向,从而便于将第一锁舌2与第一锁扣1配合,第一磁性吸附件21与第二锁扣6设置的第四磁性吸附件61磁性相斥,以避免第一锁舌2与第二锁扣6配合;同理,将第二锁舌7插入第二锁扣6时,第二锁舌7设置的第二磁性吸附件71与适配的第二锁扣6设置的第四磁性吸附件61磁性相吸,以对第二锁舌7进行导向,从而便于将第二锁舌7与第二锁扣6配合,第二磁性吸附件71与第一锁扣1设置的第三磁性吸附件11磁性相斥,以避免第二锁舌7与第一锁扣1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组件100,通过使第一锁舌2设置的第一磁性吸附件21与第一锁扣1设置第三磁性吸附件11磁性相反使得第一锁舌2可与第一锁扣1磁吸配合,令第一锁扣1吸引第一锁舌2移动,实现锁舌与其对应的锁扣配合时的引导,并且第一锁舌2上设置的第一磁性吸附件21与第二锁扣6上设置的第四磁性吸附件61的磁性相同,令第二锁扣6可对第一锁舌2产生斥力以避免第一锁舌2与第二锁扣6配合,实现锁舌误与其他锁扣配合时的提示,确保安全带可以正确佩戴,确保乘客乘车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安全带组件100还包括锁扣壳体5,锁扣壳体5内部形成有收容腔,第一锁扣1和第二锁扣6收容于收容腔,锁扣壳体5限定出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位于锁扣壳体5的同侧表面且远离彼此设置,第一插接口与第一锁扣1连通,第二插接口与第二锁扣6连通。具体地,锁扣壳体5内部形成有容纳第一锁扣1和第二锁扣6的收容腔,并在同一表面形成有远离彼此设置的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分别与第一锁扣1和第二锁扣6连通。在使用安全带组件100时,第一锁舌2插入第一插接口后与第一锁扣1配合,第二锁舌7插入第二插接口后与第二锁扣6配合,锁扣壳体5以对第一锁扣1和第二锁扣6进行限位,避免第一锁扣1及第二锁扣6倾倒在车后座上,以便于乘客在使用安全带组件100时,将第一锁舌2或第二锁舌7插入对应的第一锁扣1或第二锁扣6,进而提高安全带组件100使用的便捷性;同时,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背离彼此设置,以加大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之间的距离,初步提示乘客将锁舌插入相应的插接口,磁吸件则可以实现锁舌与其对应的锁扣配合时的引导及锁舌误与其他锁扣配合时的提示,确保安全带可以正确佩戴,确保乘客乘车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磁性吸附件21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第一卡接凸起,第三磁性吸附件11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第一卡接凹槽,第二磁性吸附件71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第二卡接凸起,第四磁性吸附件61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第二卡接凹槽,第一卡接凸起与第一卡接凹槽卡接配合,第二卡接凸起与第二卡接凹槽卡接配合,使得锁舌与对应锁扣之间卡接配合,以实现锁扣对锁舌的固定,同时磁吸件在锁舌与其对应的锁扣配合后可将锁舌与锁扣磁吸配合,增强锁扣对锁舌的固定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锁扣壳体5内部还设置有第一解锁按钮12与第二解锁按钮62,第一解锁按钮12可按动地设置于第一锁扣1,第二解锁按钮62可按动地设置于第二锁扣6。具体地,第一锁扣1设置有第一解锁按钮12,第二锁扣6设置有第二解锁按钮62,按动第一解锁按钮12以解除第一锁舌2与第一锁扣1的配合,按动第二解锁按钮62以解除第二锁舌7与第二锁扣6的配合,以便于乘客下车时解除安全带,提高安全带组件100使用的便捷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三磁性吸附件11设置于第一锁扣1远离第一解锁按钮12的端部,第四磁性吸附件61设置于第二锁扣6远离第二解锁按钮62的端部。可以理解的是,在将第一锁舌2插入第一插接口时,设置在第一锁扣1远离第一解锁按钮12的端部的第三磁性吸附件11和第一锁舌2的第一磁性吸附件21磁性相吸,以减少第一磁性吸附件21与第三磁性吸附件11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强磁吸力,进而便于第一锁舌2与第一锁扣1配合,从而提高安全带组件100使用的便捷性;同理,设置在第二锁扣6远离第二解锁按钮62的端部的第四磁性吸附件61和第二锁舌7的第二磁性吸附件71磁性相吸,以减少第二磁性吸附件71与第四磁性吸附件61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强磁吸力,进而便于第二锁舌7与第二锁扣6的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锁舌2包括:第一锁舌本体22及第一锁舌连接柄23,第一锁舌连接柄23与第一锁舌本体22连接,且第一锁舌连接柄23与第一锁舌本体22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第一磁性吸附件21;第二锁舌7包括:第二锁舌7本体及第二锁舌7连接柄,第二锁舌7连接柄与第二锁舌7本体连接,且第二锁舌7连接柄与第二锁舌7本体连接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第二磁性吸附件71。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舌连接柄23和第二锁舌连接柄73可以构造为便于乘客操控的手持部,第一锁舌2包括第一锁舌本体22及与第一锁舌本体22连接的第一锁舌连接柄23,第一锁舌连接柄23与第一锁舌本体22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第一磁性吸附件21,乘客手持第一锁舌连接柄23以将第一锁舌本体22与第一锁扣1配合时,第一磁性吸附件21和第一锁扣1的第三磁性吸附件11磁性相吸并与第二锁扣6的第四磁性吸附件61磁性相斥,以便于将第一锁舌本体22与第一锁扣1配合并避免第一锁舌本体22与第二锁扣6配合;同理,第二锁舌连接柄73与第二锁舌本体72连接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第二磁性吸附件71,乘客手持第二锁舌连接柄73将第二锁舌本体72与第二锁扣6配合时,第二磁性吸附件71第二锁扣6的第四磁性吸附件61磁性相吸并与第一锁扣1的第三磁性吸附件11磁性相斥,以便于将第二锁舌本体72和第二锁扣6配合,同时避免第二锁舌本体72和第一锁扣1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安全带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安全带本体3和第二安全带本体8,第一锁舌连接柄23设置有适于第一安全带本体3穿设的第一穿过孔,第二锁舌连接柄73设置有适于第二安全带本体8穿设的第二穿过孔。具体地,安全带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安全带本体3和第二安全带本体8,第一安全带本体3穿设于第一穿过孔以将第一安全带本体3和第一锁舌连接柄23连接,第二安全带本体8穿设于第二穿过孔以将第二安全带本体8和第二锁舌连接柄73连接,发生交通事故时,第一安全带本体3和第二安全带本体8以对乘客的身体进行限制,避免乘客在惯性作用下撞向前座座椅或飞离车后座并撞向挡风玻璃。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全带本体3和第二安全带本体8分别通过安全带收卷器4与车辆本体或车后座活动连接,以使得安全带组件100在不使用时,可以收纳于安全带收卷器4并固定于车辆本体或车后座,以美观车辆内饰,并便于安全带组件100的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锁舌本体22和第二锁舌本体72均构造为金属件。具体地,第一锁扣1设置的第三磁性吸附件11及第二锁扣6设置的第四磁性吸附件61可以对金属构造成的第一锁舌本体22及第二锁舌本体72进行磁吸,从而便于锁舌插入对应的锁扣,进而提高安全带组件100的便捷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车后座设置有三组安全带及与三组安全带一一对应的锁扣,其中中间安全带对应的锁扣与两边安全带中一个对应的锁扣相邻设置,锁扣相邻的两组安全带即构造为安全带组件100。安全带组件100包括第一锁扣1、第一锁舌2、第一安全带本体3、第二锁扣6、第二锁舌7和第二安全带本体8,第一安全带本体3与第一锁舌2连接,且第一安全带本体3通过安全带收卷器4与车辆本体或车后座连接,第一锁扣1与车辆本体或车后座连接,第二安全带本体8与与第二锁舌7连接,且第二安全带通过安全带收卷器4与车辆本体或车后座连接,第二锁扣6与车辆本体或车后座连接,第一锁舌2与第一锁扣1配合以对乘客的上身进行限位,且第二锁舌7与第二锁扣6配合以对另一乘客的上身进行限位,第一锁扣1和第二锁扣6相邻设置,第一锁舌2设置有第一磁性吸附件21,第二锁舌7设置有第二磁性吸附件71,第一锁扣1设置有第三磁性吸附件11,第二锁扣6设置有第四磁性吸附件61,且第一磁性吸附件21与第三磁性吸附件11的磁性相反,第二磁性吸附件71与第四磁性吸附件61的磁性相反,第二磁性吸附件71与第三磁性11吸附件的磁性相同。
乘客将第一锁舌2插入第一锁扣1时,第一锁舌2的第一磁性吸附件21和第一锁扣1的第三磁性吸附件11磁性相吸,并与第二锁扣6的第四磁性吸附件61磁性相斥,以利于第一锁舌2与第一锁扣1配合并避免第一锁舌2与第二锁扣61配合;乘客将第二锁舌7插入第二锁扣6时,第二锁舌7的第二磁性吸附件71和第二锁扣6的第四磁性吸附件61磁性相吸,并与第一锁扣1的第三磁性吸附件21磁性相斥,以利于第二锁舌7与第二锁扣6配合并避免第二锁舌7与第一锁扣1配合,从而避免安全组件100误用而影响安全带的作用效果。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后座组件2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后座组件200,如图3及图4所示,车后座组件200包括车后座及安全带组件100,安全带组件100构造为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安全带组件100,安全带组件100设置于车后座。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后座组件200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安全带组件100,因此该车后座组件200可引导乘客正确佩戴安全带,确保乘客乘车安全。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车后座组件2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车后座组件200,因此该车辆的安全性更好。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组件100,通过使第一锁舌2设置的第一磁性吸附件21与第一锁扣1设置第三磁性吸附件11磁性相反使得第一锁舌2可与第一锁扣1磁吸配合,令第一锁扣1吸引第一锁舌2移动,实现锁舌与其对应的锁扣配合时的引导,同时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位于锁扣壳体5的同侧表面且远离彼此设置,以增加第一插接口与第二插接口的距离,从而便于乘客将锁舌插入对应的锁扣,进而提高安全带组件100使用的便捷性,并且第一锁舌2上设置的第一磁性吸附件21与第二锁扣6上设置的第四磁性吸附件61的磁性相同,令第二锁扣6可对第一锁舌2产生斥力以避免第一锁舌2与第二锁扣6配合,实现锁舌误与其他锁扣配合时的提示,确保安全带可以正确佩戴,确保乘客乘车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后座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锁扣(1)和第二锁扣(6);
第一锁舌(2)和第二锁舌(7),所述第一锁舌(2)适于与所述第一锁扣(1)配合,所述第二锁舌(7)设置于所述第二锁扣(6)配合;
第一磁性吸附件(21)、第二磁性吸附件(71)、第三磁性吸附件(11)和第四磁性吸附件(61),所述第一磁性吸附件(21)设置于所述第一锁舌(2),所述第二磁性吸附件(71)设置于所述第二锁舌(7),所述第三磁性吸附件(11)设置于所述第一锁扣(1),所述第四磁性吸附件(61)设置于所述第二锁扣(6);其中
所述第一磁性吸附件(21)与所述第三磁性吸附件(11)的磁性相反,所述第二磁性吸附件(71)与所述第四磁性吸附件(61)的磁性相反,所述第二磁性吸附件(71)与所述第三磁性吸附件(11)的磁性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后座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锁扣壳体(5),所述锁扣壳体(5)内部形成有收容腔,所述第一锁扣(1)和所述第二锁扣(6)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锁扣壳体(5)限定出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和所述第二插接口位于所述锁扣壳体(5)的同侧表面且远离彼此设置,所述第一插接口与所述第一锁扣(1)连通,所述第二插接口与所述第二锁扣(6)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后座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吸附件(21)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第一卡接凸起,所述第三磁性吸附件(11)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第一卡接凹槽,所述第二磁性吸附件(71)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第二卡接凸起,所述第四磁性吸附件(61)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第二卡接凹槽,所述第一卡接凸起与所述第一卡接凹槽卡接配合,所述第二卡接凸起与所述第二卡接凹槽卡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后座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壳体(5)内部还设置有第一解锁按钮(12)与第二解锁按钮(62),所述第一解锁按钮(12)可按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锁扣(1),所述第二解锁按钮(62)可按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锁扣(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后座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性吸附件(11)设置于所述第一锁扣(1)远离所述第一解锁按钮(12)的端部,所述第四磁性吸附件(61)设置于所述第二锁扣(6)远离所述第二解锁按钮(62)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后座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舌(2)包括:第一锁舌本体(22);第一锁舌连接柄(23),所述第一锁舌连接柄(23)与所述第一锁舌本体(22)连接,且所述第一锁舌连接柄(23)与所述第一锁舌本体(22)连接的至少部分构造为所述第一磁性吸附件(21);
所述第二锁舌(7)包括:第二锁舌本体(72);第二锁舌连接柄(73),所述第二锁舌连接柄(73)与所述第二锁舌本体(72)连接,且所述第二锁舌连接柄(73)与所述第二锁舌本体(72)连接的至少部分构造为所述第二磁性吸附件(7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后座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安全带本体(3)和第二安全带本体(8),所述第一锁舌连接柄(23)设置有适于所述第一安全带本体(3)穿设的第一穿过孔,所述第二锁舌连接柄(73)设置有适于所述第二安全带本体(8)穿设的第二穿过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后座的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舌(2)和所述第二锁舌(7)均构造为金属件。
9.一种车后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后座;
安全带组件(100),所述安全带组件(100)构造为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安全带组件(100),所述安全带组件(100)设置于所述车后座。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后座组件(200),所述车后座组件(200)构造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后座组件(200)。
CN202320217435.6U 2023-02-15 2023-02-15 安全带组件、车后座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193127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7435.6U CN219312712U (zh) 2023-02-15 2023-02-15 安全带组件、车后座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7435.6U CN219312712U (zh) 2023-02-15 2023-02-15 安全带组件、车后座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12712U true CN219312712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35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17435.6U Active CN219312712U (zh) 2023-02-15 2023-02-15 安全带组件、车后座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127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76582A1 (en) Seat belt lock device of a child car seat, and a child car seat
US8950780B2 (en) Seat belt buckle and seat belt system for a vehicle
US6431652B1 (en) Seat belt restraint lock for children
CN108297751B (zh) 车辆座椅总成
US11771181B2 (en) Buckle assembly
CN219312712U (zh) 安全带组件、车后座组件及车辆
JPH11217032A (ja) 取外し可能な車両座席にある電子部品の接触装置
US5014401A (en) Seat belt system
CN108501860B (zh) 带扣装置
US7093865B2 (en) Lid locking apparatus
MX2007007338A (es) Hebilla de cinturon de sujecion de seguridad de liberacion no inercial.
KR101011647B1 (ko) 자동차시트용 슬라이딩 무단록킹장치
CN211196132U (zh) 一种电子安全带的锁扣结构
US20110025116A1 (en) Head-rest guiding sleeve with security unlocking
JP3886087B2 (ja) バック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10682838A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
CN217074273U (zh) 一种具有线束开关装置的汽车安全带锁扣
CN211166546U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
CN212604686U (zh) 一种用于儿童安全座椅的侧碰块结构
CN218176949U (zh) 用于背门装配的背门防锁组件
CN217227491U (zh) 一种安全带座椅及其应用的汽车
CN219487385U (zh) 一种汽车安全带结构
US4069558A (en) Latch mechanism
JPH0540728Y2 (zh)
CN210258339U (zh) 一种防错插安全带扣锁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