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2505U - 车辆的冷却系统与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冷却系统与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12505U
CN219312505U CN202320237525.1U CN202320237525U CN219312505U CN 219312505 U CN219312505 U CN 219312505U CN 202320237525 U CN202320237525 U CN 202320237525U CN 219312505 U CN219312505 U CN 2193125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ooling
control module
air
cool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3752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俊
甄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3752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125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125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125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车辆的冷却系统与车辆,旨在解决车辆的进气格栅组件、冷却模块和控制模块的设置方式复杂、装配时间长和散热效果差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的冷却系统,包括:进气格栅组件,其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冷却模块,其设置在所述进气格栅组件上;控制模块,其设置在所述进气格栅组件上,所述风道内的气流能够冷却所述控制模块。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与上述的冷却系统,冷却系统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的前舱内。本实用新型将冷却模块、控制模块与风道集成连接为一体,使其结构更加紧凑,安装更方便快捷,并且散热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车辆的冷却系统与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车辆的冷却系统与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前舱中设置有进气格栅组件(也称为主动进气格栅,英文名称为Activegrille shutter,简称为AGS)、冷却模块(也称为冷却模块总成或传统冷却模块,英文名称为Condenser Radiator Fan Modules,简称为CRFM)和热管理集成控制模块(英文名称为Thermal Conduction Module,简称为控制模块或TCM)。进气格栅组件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入前舱内部,冷却模块用于对前舱进行冷却降温,热管理集成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管理车辆的冷却、热泵和空调等模块。
目前,大部分车辆的进气格栅组件、冷却模块和控制模块都是分开独立设置的。其中,进气格栅组件和冷却模块分别固定在车身结构上,二者之间通过泡棉密封。进气格栅组件和冷却模块之间配合效果差,且装配困难,影响整车线速。进气格栅组件和冷却模块一旦配合效果不佳的话会造成冷却模块的散热效果变差,影响整车热管理效率。控制模块需要单独找位置固定,而且需要布置在通风区域。目前主流前舱多采用全密封的发动机罩盖(英文名称为Engine cover或者Beauty cover),前舱散热效果不佳,控制模块布置受限;如果控制模块的散热效果不佳的话会造成使用寿命缩减,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失效。
综上所述,现有的进气格栅组件、冷却模块和控制模块的设置方式存在安装复杂、整车装配时间长、线速慢以及散热效果差等问题。
因此,本领域/相关领域亟需一种车辆的冷却系统与车辆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车辆的进气格栅组件、冷却模块和控制模块的设置方式复杂、装配时间长和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的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包括:
进气格栅组件,其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
冷却模块,其设置在所述进气格栅组件上;
控制模块,其设置在所述进气格栅组件上,所述风道内的气流能够冷却所述控制模块。
在上述冷却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模块本体和散热片;
所述控制模块本体设置在所述风道的外壁上;
所述散热片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风道中,所述散热片用于对所述控制模块本体冷却降温。
在上述冷却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片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本体,另一端穿过所述风道的外壁并伸入所述风道内部。
在上述冷却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模块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
在上述冷却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模块上设置有排气孔,以使所述出风口排出的气流能够通过所述排气孔排出。
在上述冷却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模块遮蔽至少部分所述出风口。
在上述冷却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模块完全遮蔽所述出风口。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
车辆本体;
上述的冷却系统,其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的前舱内。
在上述车辆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车辆本体的外部,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前舱内部。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模块和控制模块均设置在进气格栅组件上,将冷却模块、控制模块与进气格栅组件集成连接为一体,使其结构更加紧凑,安装更方便快捷,并且散热效果更好。而且风道内流动的气流能够对设置在进气格栅组件上的控制模块进行冷却降温,提高控制模块的散热效果。
在将上述冷却系统应用于车辆的前舱中时,可以节省前舱的布置空间,节约总装时间,提高整车的热管理利用效率,并且节省装配所需零件,降低整车重量和用料成本。
进一步的,将控制模块的散热片的一部分伸入风道中,利用风道中的流动气流提高散热片以及控制模块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冷却模块设置在风道的出风口处,使出风口排出的气流经过冷却模块后降温,利用降温的气流可以对车辆内部进行冷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代表风道中的气流方向;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系统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进气格栅组件;11、风道;12、进风口;13、出风口;2、冷却模块;31、控制模块本体;32、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解决车辆的进气格栅组件1、冷却模块2和控制模块3的设置方式复杂、装配时间长和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冷却系统。车辆本体包括前舱(也被称为发动机舱),冷却系统设置在前舱内。
关于冷却系统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实施例中的冷却系统是设置在前舱或发动机舱内的,但这种设置方式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设置方式,例如:冷却系统还可以设置在车辆的侧面、顶面或底面,只要在车辆行进时外部的空气能够自行进入冷却系统中即可这些均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并且本冷却系统主要针对进气格栅组件1、冷却模块2和控制模块3的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发动机的位置或车辆中有无发动机均并不构成对本冷却系统的限制。
参照图1和图2,该冷却系统包括进气格栅组件1、冷却模块2和控制模块3。冷却模块2与控制模块3均设置在进气格栅组件1上,以使冷却模块2、控制模块3与进气格栅组件1连为一体。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模块2和控制模块3均通过螺纹紧固件安装在进气格栅组件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模块2和控制模块3也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与进气格栅组件1连为一体。
这种一体式集成结构使冷却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节省前舱的布置空间,并提升冷却系统以及前舱中其他部件的布置灵活性;并使冷却系统的安装更加方便快捷,节省车辆的总装时间;相比于现有技术将冷却模块2、控制模块3和与进气格栅组件1分别独立安装在前舱中的结构,本冷却系统的一体式集成结构将节省装配所需的零件,如螺钉等,这将降低整车的重量,也会降低整车的用料成本。
参照图1,进气格栅组件1内部设置有风道11,风道11具有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进风口12连通车辆外部,出风口13连通车辆内部。当车辆行进时,外部气流将自行从进风口12进入风道11,并从出风口13排入车辆内部,详见图1中的斜向箭头示出的气流方向。在本实施例中,进气格栅组件1设置在前舱内,进风口12位于前舱的前侧表面上并连通前舱外部,出风口13连通前舱内部,以向发动机提供空气。
参照图3,冷却模块2具体为车辆的冷却模块总成或传统冷却模块。
继续参照图1,冷却模块2设置在出风口13处,且冷却模块2完全遮蔽出风口13。并且冷却模块2上设置有排气孔(图中未示出)。气流通过排气孔时,冷却模块2将使气流降温,降温后的气流具有冷却前舱中其他部件的效果。从出风口13排出的气流需经过排气孔排入前舱中,详见图1中的向下箭头示出的气流方向。从出风口13排出的气流经冷却模块2冷却降温后再排入到前舱中,从而对车辆前舱及其内的部件进行降温,提高车辆前舱散热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模块2仅遮蔽部分出风口13,使从出风口13排出的部分气流通过排气孔,也能降低气流的温度。
参照图4,控制模块3具体为车辆的热管理集成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管理车辆的冷却、热泵和空调等模块。控制模块3包括控制模块本体31,控制模块本体31设置在风道11的外壁上。风道11中有从外部不断流入的低温空气,这将降低进气格栅组件1本体的温度,也会降低设置在进气格栅组件1上的控制模块本体31的温度(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控制模块本体31的安装位置为薄壁结构,该薄壁结构的内侧即为风道11(如图1所示)。在这种结构下,控制模块3与风道11中流动的低温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会更好。
进一步的,控制模块3还包括设置在控制模块本体31上的散热片32,散热片32至少部分设置在风道11中,散热片32用于提高控制模块本体31的散热效率。参照图1和图5,散热片32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本体31,另一端穿过进气格栅组件1的侧壁后伸入到风道11中。风道11中不断流动的气流将加快散热片32的散热速度,从而提高控制模块3的散热效果。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气格栅组件(1),其设置有风道(11),所述风道(11)包括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
冷却模块(2),其设置在所述进气格栅组件(1)上;
控制模块,其设置在所述进气格栅组件(1)上,所述风道(11)内的气流能够冷却所述控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模块本体(31)和散热片(32);
所述控制模块本体(31)设置在所述风道(11)的外壁上;
所述散热片(32)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风道(11)中,所述散热片(32)用于对所述控制模块本体(31)冷却降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32)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本体(31),另一端穿过所述风道(11)的外壁并伸入所述风道(11)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2)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3)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2)上设置有排气孔,以使所述出风口(13)排出的气流能够通过所述排气孔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2)遮蔽至少部分所述出风口(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2)完全遮蔽所述出风口(13)。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本体,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其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的前舱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2)连通所述车辆本体的外部,所述出风口(13)连通所述前舱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为热管理集成控制模块。
CN202320237525.1U 2023-02-07 2023-02-07 车辆的冷却系统与车辆 Active CN2193125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7525.1U CN219312505U (zh) 2023-02-07 2023-02-07 车辆的冷却系统与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7525.1U CN219312505U (zh) 2023-02-07 2023-02-07 车辆的冷却系统与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12505U true CN219312505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22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37525.1U Active CN219312505U (zh) 2023-02-07 2023-02-07 车辆的冷却系统与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125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25926B1 (ko) 자동차 프론트엔드부의 듀얼 에어덕트
CN106427535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冷却系统总成的前舱换热模块
US20050022545A1 (en) Cooling apparatus of a vehicle
CN207340352U (zh) 一种空调电控盒
US8763735B2 (en) 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and cooling method for electrical component
US20210010726A1 (en) Compressor Cooling Aggregate for a Refrigerator or a Cooler
US20110303395A1 (en) Vehicle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US20240021913A1 (en) Cooling module for an electric or hybrid motor vehicle, having a tangential-flow turbomachine with an additional heat exchanger
CN219312505U (zh) 车辆的冷却系统与车辆
CN210130047U (zh) 后备箱散热装置
CN211503760U (zh) 车辆的冷却系统及其散热模块、车辆
KR20120059730A (ko) 전기자동차용 냉각시스템
CN208296126U (zh) 空调室外机的电器盒及空调室外机
CN215705539U (zh) 驻车空调
CN211764793U (zh) 一种变频式驻车空调
CN215991691U (zh) 风冷散热显示器
US20240017586A1 (en) Cooling module for an electric or hybrid motor vehicle, having a tangential-flow turbomachine
CN113071285B (zh) 副水箱总成和热管理系统
KR20150073322A (ko) 차량용 루프형 공조장치
CN110901335A (zh) 一种变频式驻车空调
CN110012641B (zh) 后备箱散热装置
CN217082968U (zh) 一种螺杆式冷水机
CN217107214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发电机组
CN216213705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电池箱的散热机构
CN217037032U (zh) 变频器机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