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09009U - 一种电场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场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09009U
CN219309009U CN202122585879.9U CN202122585879U CN219309009U CN 219309009 U CN219309009 U CN 219309009U CN 202122585879 U CN202122585879 U CN 202122585879U CN 219309009 U CN219309009 U CN 219309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dsorption
electric field
adsorption plate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8587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奚勇
翟蔗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ixiufu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ixiufu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ixiufu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ixiufu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09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090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03C3/41Ionising-electr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03C3/45Collecting-electrodes
    • B03C3/47Collecting-electrodes flat, e.g. plates, discs, gr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74Cleaning th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场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装置,该电场净化装置包括吸附极和放电极,吸附极包括若干第一吸附板和若干第二吸附板,第一吸附板包括第一水平板和第一延伸板,第二吸附板包括第二水平板,若干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之间并排间隔布置,第二吸附板的第二水平板之间并排间隔布置且分别与第一水平板之间相对交错布置,且每个第一延伸板从相应的所述第一水平板的一端向第二水平板延伸而形成以第一延伸板所在直线为界的若干气流通道;放电极穿设于气流通道内;放电极与吸附极之间形成电场;还包括用于去除吸附板上的积尘的去除单元。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空气净化效率,并可对电场进行清理,确保电场净化装置工作稳定有效。

Description

一种电场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场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场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器中吸附极上的积尘很难被清理,特别是对于吸附极为中空管的,如何能方便并且高效实现吸附极上积尘清理,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电场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装置,以解决如下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现有电场净化装置净化效率低、通风率低、不方便清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场净化装置,包括:吸附极,包括若干第一吸附板和若干第二吸附板,所述第一吸附板包括第一水平板和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二吸附板包括第二水平板,若干所述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之间并排间隔布置,若干所述第二吸附板的第二水平板之间并排间隔布置且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一水平板之间相对交错布置,且每个所述第一延伸板从相应的所述第一水平板的一端向所述第二水平板延伸而形成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板与所述第二水平板之间的以所述第一延伸板所在直线为界的若干气流通道;放电极,穿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放电极与所述吸附极之间形成净化电场。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相邻所述第一水平板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通气孔,相邻所述第二水平板之间的间隔为第二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延伸板与所述第二水平板之间具有间隔。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第二吸附板还包括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二延伸板从所述第二水平板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水平板延伸而将各个所述气流通道分隔为以该第二延伸板所在直线为界的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之间连通或不连通。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放电极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每个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中均穿设有一所述放电极。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各个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各个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横截面积相等。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与第一延伸板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α,0°<α<180°。优选的,所述第一夹角α为120°。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第二吸附板的第二水平板与第二延伸板之间形成第二夹角β,0°<β<180°。优选的,所述第二夹角为120°。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不同时为90°。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若干所述上第一吸附折板的第一水平板均位于第一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若干所述下第二吸附折板的第二水平板均位于第二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电场净化装置还包括第三吸附板,在所述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和第二吸附板的第二水平板位于所述吸附板最外侧的一侧,所述第三吸附板与位于最外侧所述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的另一端连接且向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第二吸附板的第二水平板延伸,所述第三吸附板、最外侧所述第一吸附板的水平板及最外侧所述第二吸附板形成第一边侧气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第三吸附板与最外侧所述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形成第三夹角γ,0°<γ<180°。优选的所述第三夹角为90°。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第三吸附板的延伸端与最外侧所述第二吸附板的第二水平板之间具有作为一个通气口的间隔。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电场净化装置还包括第四吸附板,在所述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和第二吸附板的第二水平板位于所述吸附板最外侧的一侧,所述第四吸附板与位于最外侧所述第二吸附板的第二水平板的另一端连接且向位于最外侧所述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延伸,所述第四吸附板、最外侧所述第一吸附板的水平板及最外侧所述第二吸附板围合成第二边侧气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第四吸附板与最外侧第二吸附板的第二水平板形成第四夹角δ,0°<δ<180°。优选的所述第四夹角δ为90°。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第四吸附板的延伸端与最外侧所述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之间具有作为一个通气口的间隔。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第三夹角γ为90°或所述第四夹角δ为90°,位于最外侧的第二吸附板的第二延伸板与第二水平板之间的第二夹角β为90°。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第一边侧气流通道或所述第二边侧气流通道穿设有一所述放电极。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电场净化装置还包括第五吸附板,在所述第二吸附板的第二延伸板位于所述吸附板最外侧的一侧,所述第五吸附板与位于最外侧第二吸附板的第二延伸板相对第二水平板的另一端连接且向相邻的第一吸附板方向延伸,所述第五吸附板、最外侧第二吸附板的第二延伸板及相邻的所述第一吸附板的第一延伸板形成第三边侧气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第三边侧气流通道穿设有一所述放电极。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第五吸附板与所述最外侧第二吸附板的第二延伸板形成第五夹角ε,0°<ε<180°。优选的所述第五夹角ε为90°。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第五吸附板相对最外侧第二吸附板的第二延伸板的另一端与相邻的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之间具有作为一个通气口的间隔。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第五吸附板位于所述第一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电场净化装置还包括用于去除所述吸附板上的积尘的去除单元,所述去除单元通过沿所述吸附极相对移动而去除所述积尘。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去除单元为套设在所述吸附极上并可沿所述吸附板相对移动的刮板。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刮板沿所述第一吸附板和第二吸附板、或沿着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第三吸附板和/或第五吸附板,或沿着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第四吸附板和/或第五吸附板移动。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刮板设有供所述吸附板穿过的第一导向孔,以及供所述放电极通过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与所述吸附板的形状和位置,第二导向孔与所述放电极的形状和位置相适配。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孔与所述吸附板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第二导向孔与所述放电极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刮板上第一导向孔与所述第一吸附板和第二吸附板、或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第三吸附板和/或第五吸附板,或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第四吸附板和/或第五吸附板的形状和位置相适配。优选的,所述刮板上第一导向孔与所述第一吸附板和第二吸附板、或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第三吸附板和/或第五吸附板,或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第四吸附板和/或第五吸附板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电场净化装置还包括刮板驱动机构,用于带动刮板移动以刮除所述吸附极上的积尘。本实用新型中对刮板驱动机构没有限制,可采用现有常规驱动机构来实现刮板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电场净化装置还包括两个设置于所述吸附极两端的顶边板。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顶边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吸附板和所述第二吸附板,或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第三吸附板和/或第五吸附板,或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第四吸附板和/或第五吸附板的安装槽;所述顶边板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放电极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电场净化装置还包括两个侧边板,所述侧边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顶边板连接,所述吸附板设于两个侧边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一示例中,所述顶边板、所述侧边板均为绝缘材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电场净化装置,所述电场净化装置为上述的电场净化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场净化装置中,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连通,第二边侧气流通道与其相邻的第二气流通道连通,以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为例进行说明,空气可以从第一通孔依次进入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进行两次电离净化,从第二通孔排出,也可以通过第一延伸板与第二水平板之间的间隔和/或第二延伸板与第一水平板之间的间隔再次进入相邻的气流通道内进行多次电离、净化,提高空气净化效率,并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错位排布,空气在电场内的停留时间延长,进一步提高了空气净化效率。同时,吸附极包括若干第一吸附板、若干第二吸附板,第一吸附板和第二吸附板之间都是不连接的,也就是说,都是独立的,解决了现有电场设计通风效率不高的问题,而且这种吸附极结构适用于套设刮板对其进行表面的积尘进行清理,当电场进行净化工作时,刮板位于吸附极之外,不影响净化工作,当需要对电场的吸附极进行清理时,电场停止工作,刮板驱动机构带动刮板在吸附极上移动,在刮板沿着吸附板移动的过程中,通过一体式刮板对所有的吸附板同时进行清理,实现了对电场进行清理,清理简单、便捷、清理效果好,确保电场净化装置工作稳定有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场净化装置可安装于空气净化装置内,起到净化空气目的,具有净化效果更好,通风效率更高,可以自清洁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电场净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吸附极装配到一顶边板后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刮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顶边板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顶边板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场净化装置,参考图1-图6,该电场净化装置100包括吸附极10、放电极20,吸附极10包括若干第一吸附板11和若干第二吸附板12,所述第一吸附板11包括第一水平板111和第一延伸板112,所述第二吸附板12包括第二水平板121,其中,电场净化装置100包括四个第一吸附板11和四个第二吸附板12,四个所述第一吸附板11的第一水平板111之间并排间隔布置,相邻所述第一水平板111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通气孔110;四个所述第二吸附板12的第二水平板121之间并排间隔布置,相邻所述第二水平板之间的间隔为第二通气孔120,且所述第二吸附板12的第二水平板121分别与所述第一水平板111之间相对交错布置,每个所述第一延伸板112从相应的所述第一水平板111的一端向所述第二水平板121延伸而形成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板111与所述第二水平板121之间的以所述第一延伸板112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水平板111与所述第二水平板121之间的所在直线为界的若干气流通道,所述第一延伸板112与所述第二水平板121之间具有间隔;放电极20,可以对空气放电使空气中的颗粒物荷电,放电极20穿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放电极20与所述吸附极10之间形成电场,电场中放电极20放电使空气电离,空气中颗粒物与带电离子结合后,颗粒物荷电,荷电的颗粒物向吸附极移动并沉积在吸附极上,从而起到空气净化效果。其中,所述颗粒物包括但不限于固体颗粒、液滴、附着有液体的固体颗粒、气溶胶、等离子态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等,也可以为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场净化装置中第一吸附板和第二吸附板的数量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净化的气体风量等对第一吸附板和第二吸附板的数量进行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场净化装置100中,所述第二吸附板12还包括第二延伸板122,所述第二延伸板122从所述第二水平板121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水平板111延伸而将各个所述气流通道分隔为以该第二延伸板122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水平板与所述第二水平板之间的所在直线为界的第一气流通道201和第二气流通道202,各个所述第一气流通道201与各个所述第二气流通道202的横截面积相等。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附板12的第二水平板121与第二延伸板122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场净化装置中,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之间可以流体连通或不连通,也就是说,存在两种情况,可以是第二吸附板的第二延伸板与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之间可以存着一定间隙,这种情况下,第二延伸板两侧的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之间流体连通,便于刮板在吸附板上移动;也可以是,第二延伸板延伸至与其交错排布的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接触或与第一延伸板接触,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第二延伸板上开设若干供气体进出的孔,以便气体在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之间流通。优选的,本实施例的电场净化装置100中,第二吸附板12的第二延伸板122与第一吸附板11的第一水平板111之间存着一定间隙130,所述第一气流通道201与第二气流通道202之间流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场净化装置100中,所述第一延伸板112与所述第二水平板121之间具有一定间隙140即具有间隔,在第一延伸板112两侧的气流通道之间可以连通,具体是,在第一延伸板112两侧的第一气流通道201与第二气流通道202之间可以流体连通,便于刮板在吸附板上移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第一气流通道201与所有第二气流通道202均可以连通。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板延伸至与其交错排布的第二吸附板的第二水平板接触或与第二延伸板接触,在第一延伸板两侧的气流通道之间不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场净化装置100中,所述第一吸附板11的第一水平板111与第一延伸板112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α,0°<α<180°,优选的,所述第一夹角α为120°,所述第二吸附板12的第二水平板121与第二延伸板122之间形成第二夹角β,0°<β<180°优选的,所述第二夹角β为120°。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夹角α为120°、第二夹角β为120°,这种情况下,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与第一水平板或第二水平板围合成的第一气流通道或第二气流通道的横截面大致呈三角形,空气净化效率最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场净化装置100中,若干所述上第一吸附板11的第一水平板111均位于第一平面上,若干所述第二吸附板12的第二水平板121均位于第二平面上,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场净化装置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场净化装置还包括第三吸附板,在所述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和第二吸附板的第二水平板位于所述吸附板最外侧的一侧,所述第三吸附板与位于最外侧所述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的另一端连接且向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第二吸附板的第二水平板延伸,所述第三吸附板、最外侧所述第一吸附板的水平板及最外侧所述第二吸附板形成第一边侧气流通道。所述第三吸附板与最外侧所述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形成第三夹角γ。优选的所述第三夹角γ为9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吸附板的延伸端与最外侧所述第二吸附板的第二水平板之间具有作为一个通气口的间隔。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场净化装置100中,所述电场净化装置还包括第四吸附板13,在所述第一吸附板11的第一水平板111和第二吸附板12的第二水平板121位于所述吸附板10最外侧的一侧,所述第四吸附板13与位于最外侧所述第二吸附板12的第二水平板121的另一端连接且向位于最外侧所述第一吸附板11的第一水平板111延伸,所述第四吸附板13、最外侧所述第一吸附板11的第一水平板111及最外侧所述第二吸附板12围成第二边侧气流通道203,所述第四吸附板13与最外侧第二吸附板12的第二水平板121形成第四夹角δ,0°<ε<180°。优选的所述第四夹角δ为9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吸附板13的延伸端与最外侧所述第一吸附板11的第一水平板111之间具有作为一个通气口的间隔称为第三通孔15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场净化装置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五吸附板,在所述第二吸附板的第二延伸板位于所述吸附板最外侧的一侧,所述第五吸附板与位于最外侧第二吸附板的第二延伸板相对第二水平板的另一端连接且向相邻的第一吸附板方向延伸,第五吸附板、最外侧第二吸附板的第二延伸板及相邻的所述第一吸附板的第一延伸板围成形成第三边侧气流通道。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吸附板相对最外侧第二吸附板的第二延伸板的另一端与相邻的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之间具有作为一个通气口的间隔。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吸附板与所述最外侧第二吸附板的第二延伸板形成第五夹角ε。优选的,所述第五夹角ε为90°。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吸附板位于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第五吸附板与所述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在同一平面上且依次平行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场净化装置100中,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第四夹角δ为90°,位于最外侧的第二吸附板的第二延伸板与第二水平板之间的第二夹角β1为90°。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场净化装置100中,所述放电极20有多个,每个第一气流通道201和每个第二气流通道202中均穿设有放电极20,放电极20优选经过与之对应的第一气流通道201或第二气流通道202的截面内切圆的圆心,即放电极到对应的围成第一气流通道201的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与第一水平板的垂直距离相等,或放电极到对应的围成第二气流通道202的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与第二水平板的垂直距离相等,此处的放电效率最高。本实施例中,第二边侧气流通道203内穿设放电极20,优选的放电极20到对应的围成第二边侧气流通道203的第二延伸板、第一水平板与第四吸附板的垂直距离相等,此处第二边侧气流通道203内放电极20的放电效率最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场净化装置100中,电场净化装置100还包括用于去除所述吸附板10上的积尘的去除单元,所述去除单元通过沿所述吸附极10相对移动而去除所述积尘,所述去除单元为套设在所述吸附极10上并可沿所述吸附板10相对移动的刮板30,参见图4,所述刮板30设有供所述吸附板10穿过的第一导向孔31,以及供所述放电极20通过的第二导向孔32,所述第一导向孔31与所述吸附板10的形状和位置相适配,第一导向孔的孔隙大小配合相应吸附板的厚度设置使得所述吸附板与所述刮板上第一导向孔的内壁之间存在合适的间隙或者两者接触以便将吸附板上的积尘刮除掉,第二导向孔32与放电极20的形状和位置相适配,第二导向孔的孔径配合放电极孔径大小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刮板上第一导向孔与所述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的形状、位置、大小相适配。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刮板上第一导向孔与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第三吸附板和/或第五吸附板,或与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第四吸附板和/或第五吸附板的形状、位置、大小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中,对刮板的材质没有特殊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场净化装置100中,所述电场净化装置还包括刮板驱动机构,用于带动刮板30移动以刮除所述吸附极10上的积尘,可以通过现有的任意常规驱动机构来实现带动刮板移动,例如,刮板驱动机构可以包括马达,马达推动刮板沿着吸附板做往复运动(相对移动)完成清理工作。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手动移动刮板以实现上述清尘。
在上述实施例中,刮板30沿着第一吸附板11、第二吸附板12、第四吸附板13移动清理掉第一吸附板11、第二吸附板12、第四吸附板13上的积尘。在其他实施例中,刮板可沿所述第一吸附板和第二吸附板移动,清理掉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上的积尘;或沿着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第三吸附板和/或第五吸附板相对移动,清理掉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第三吸附板和/或第五吸附板上的积尘;或沿着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第五吸附板移动,清理掉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第五吸附板上的积尘;或沿着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第四吸附板和第五吸附板移动,清理掉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第四吸附板和第五吸附板上的积尘。
需要注意的是,刮板可以完全或不完全套设在吸附极上,例如,本实施例中,刮板不完全套设在吸附极上,没有套设在位于吸附极两端最外侧的吸附板,左端最外侧是第四吸附板,右端最外侧是第二吸附板的第二延伸板,刮板左端部33与吸附极左端最外侧的第四吸附板之间存在合适的间隙或者两者接触以便在刮板相对移动过程中将第四吸附板上的积尘刮除掉,刮板右端部34与吸附板右端最外侧的第二延伸板之间存在合适的间隙或者两者接触以便在刮板相对移动过程中将最外侧第二延伸板上的积尘刮除掉。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场净化装置100中,电场净化装置100还包括两个设置于吸附极10两端的两个顶边板40/40’,所述顶边板40(以下均以顶边板40为例进行说明,顶边板40’具有相同的结构)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吸附极10的安装槽,本实施例中,顶边板40面向吸附极10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固定安装所述第一吸附板11、所述第二吸附板12及第四吸附板13的安装槽,具体地,顶边板40上设有用于固定安装四个第一吸附板11的四个安装槽41,安装槽41的形状及大小配合第一吸附板11的形状及大小开设,顶边板40上设有用于固定安装四个第二吸附板12的四个安装槽42,安装槽42的形状、大小及配合第二吸附板12的形状及大小开设,顶边板40上设有用于固定安装第四吸附板13的一个安装槽43,安装槽43的形状及大小配合第四吸附板13的形状及大小开设,顶边板40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放电极20的通孔44,所述通孔的大小配合放电极20直径大小设置,用于将放电极20穿过通孔44和/或固定在通孔44内,本实施例,共开设8个通孔44。四个安装槽41、四个安装槽42、安装槽43及通孔44在顶边板40上的位置与四个第一吸附板11、四个第二吸附板12、第四吸附板13及放电极20的组装后位置关系配合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放电极可以为电极棒、电极针、电极丝等。本实施例中,放电极20为一根电极丝,以图1-2为例进行说明,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顶边板40’最右端的通孔内,电极丝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该通孔对应的第二气流通道、刮板上的第二导向孔及顶边板40最右端通孔,再折返穿过与顶边板40最右端通孔相邻的通孔,再依次穿过该通孔对应的第一气流通道、刮板上的第二导向孔及顶边板40’上相应的通孔,依次类推,电极丝的另一端最后穿过最左侧的第二边侧气流通道203固定在顶边板40’上对应的最左侧通孔内,这样安装固定电极丝后,每个第一气流通道201和每个第二气流通道202、及第二边侧气流通道203内中均穿设有该放电丝。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气流通道和每个第二气流通道、及第二边侧气流通道内的放电极均可以为单独的一根电极。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场净化装置100中,电场净化装置100还包括两个侧边板50/50’,所述侧边板50/5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顶边板40/40’连接,所述吸附板10设于两个侧边板50/50’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场净化装置100中,所述顶边板40/40’、所述侧边板50/50’均为绝缘材质。
当电场净化装置100在空气净化中时,刮板30被放置在吸附极10之外,紧靠在顶边板40或顶边板40’上,当需要对吸附极上的积尘进行刮除时,可以让刮板30沿着吸附极10从一个顶边板40向另一个顶边板40’移动,比如从顶边板40向顶边板40’移动,从而刮除上述积尘,达到保持吸附板洁净的目的。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得知,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场净化装置100中,电场净化装置100包括吸附极10和穿设在由吸附极围成的气流通道内的放电极20,吸附极10包括若干第一吸附板11、若干第二吸附板12以及一第三吸附板13,第一吸附板11并排间隔布置,第二吸附板12与第一吸附板11相对交错布置,相邻第一水平板111之间形成第一通气孔110,相邻第二水平板121之间形成第二通气孔120,以其中一组第一吸附板11和第二吸附板12为例进行说明(可参考图3),空气从第一通气孔110进入第一气流通道201,当第一气流通道201内的放电极20发生放电反应时,第一气流通道201内空气电离,空气中颗粒物与带电离子结合后,颗粒物荷电,荷电的颗粒物向第一气流通道201周向的吸附极(包括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与第一水平板)移动并沉积在吸附极10上,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样,空气可也同时从第二通气孔120进入第二气流通道202,当第二气流通道202内的放电极20发生放电反应时,第二气流通道202内空气电离,空气中颗粒物与带电离子结合后,颗粒物荷电,荷电的颗粒物向第二气流通道202周向的吸附极(包括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与第二水平板)移动并沉积在吸附极10上,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样,空气可也同时从第三通气孔150进入第二边侧气流通道203,当第二边侧气流通道203内的放电极20发生放电反应时,第二边侧气流通道203内空气电离,空气中颗粒物与带电离子结合后,颗粒物荷电,荷电的颗粒物向第二边侧气流通道203周向的吸附极(包括第二吸附板、第四吸附板与第一水平板)移动并沉积在吸附极上,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由于所有的第一气流通道、所有的第二气流通道、第三气流通道相互连通,所有气流通道中的空气可以流入相邻的气流通道中,进行多次电离、净化。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连通,空气可以从第一通孔进入第一气流通道201内进行第一次电离净化,之后进入第二气流通道202内进行第二次电离净化,然后通过第二通孔排出,进行两次电离净化,也可以通过第一延伸板与第二水平板之间的间隔和/或第二延伸板与第一水平板之间的间隔再次进入相邻的气流通道内进行多次电离、净化,提高了空气净化效率。而且,第一通气孔110与第二通气孔120错位排布,使得气体在第一气流通道201与第二气流通道202内的停留更长时间,即延长了气体在电离电场内的停留时间,进一步提高了空气净化效率。同理,第二边侧气流通道203与其相邻的第二气流通道连通,气体可以从第三通孔150进入第二边侧气流通道203,再进入其相邻的第二气流通道进行两次电离净化,再从第二通孔120排出,提高空气净化效率,并且第三通孔150与第二通孔120错位排布,气体在电场内的停留时间延长,进一步提高了空气净化效率。在本实用新型中,气体也可以从第二通孔进入、第一通孔排出,也可以从第二通孔进入、第三通孔排出,也可以没有明显的排入、排出,气体既可以通过同一通孔进入气流通道也可以排出气流通道。
还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场净化装置中,吸附极10包括若干第一吸附板11、若干第二吸附板12,第一吸附板11和第二吸附板12之间都是不连接的,也就是说,都是独立的,这种吸附极结构才适用于套设刮板对其进行表面的积尘进行清理,当电场进行净化工作时,刮板位于吸附极之外,当需要对电场的吸附极进行清理时,电场停止工作,刮板驱动机构带动刮板在吸附极上移动,在刮板沿着吸附板移动的过程中,通过一体式刮板对所有的吸附板同时进行清理,实现了对电场进行清理,清理简单、便捷、清理效果好,确保电场净化装置工作稳定有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电场净化装置,所述电场净化装置为上述的电场净化装置,用于对空气进行有效净化,在需要清理时,停止净化工作,启动清尘工作,驱动刮板从吸附极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完成清尘,是电场装置保持干净,工作稳定有效。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示例”、“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一示例”、“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29)

1.一种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附极,包括若干第一吸附板和若干第二吸附板,所述第一吸附板包括第一水平板和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二吸附板包括第二水平板,若干所述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之间并排间隔布置,若干所述第二吸附板的第二水平板之间并排间隔布置且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一水平板之间相对交错布置,且每个所述第一延伸板从相应的所述第一水平板的一端向所述第二水平板延伸而形成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板与所述第二水平板之间的以所述第一延伸板所在直线为界的若干气流通道;
放电极,穿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放电极与所述吸附极之间形成净化电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水平板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通气孔,相邻所述第二水平板之间的间隔为第二通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板与所述第二水平板之间具有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附板还包括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二延伸板从所述第二水平板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水平板延伸而将各个所述气流通道分隔为以该第二延伸板所在直线为界的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之间连通或不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极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每个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中均穿设有一所述放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与第一延伸板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α,0°<α<18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α为120°。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附板的第二水平板与第二延伸板之间形成第二夹角β,0°<β<18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角β为120°。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均位于第一平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二吸附板的第二水平板均位于第二平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吸附板,在所述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和第二吸附板的第二水平板位于所述吸附板最外侧的一侧,所述第三吸附板与位于最外侧所述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的另一端连接且向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第二吸附板的第二水平板延伸,所述第三吸附板、最外侧所述第一吸附板的水平板及最外侧所述第二吸附板形成第一边侧气流通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吸附板的延伸端与最外侧所述第二吸附板的第二水平板之间具有作为一个通气口的间隔。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吸附板,在所述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和第二吸附板的第二水平板位于所述吸附板最外侧的一侧,所述第四吸附板与位于最外侧所述第二吸附板的第二水平板的另一端连接且向位于最外侧所述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延伸,所述第四吸附板、最外侧所述第一吸附板的水平板及最外侧所述第二吸附板围合成第二边侧气流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吸附板的延伸端与最外侧所述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之间具有作为一个通气口的间隔。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吸附板,在所述第二吸附板的第二延伸板位于所述吸附板最外侧的一侧,所述第五吸附板与位于最外侧第二吸附板的第二延伸板相对第二水平板的另一端连接且向相邻的第一吸附板方向延伸,所述第五吸附板、最外侧第二吸附板的第二延伸板及相邻的所述第一吸附板的第一延伸板形成第三边侧气流通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吸附板相对最外侧第二吸附板的第二延伸板的另一端与相邻的第一吸附板的第一水平板之间具有作为一个通气口的间隔。
20.根据权利要求14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侧气流通道或所述第二边侧气流通道穿设有一所述放电极,第三边侧气流通道穿设有一所述放电极。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去除所述吸附板上的积尘的去除单元,所述去除单元通过沿所述吸附极相对移动而去除所述积尘。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除单元为套设在所述吸附极上并可沿所述吸附板相对移动的刮板。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沿所述第一吸附板和第二吸附板、或沿着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第三吸附板和/或第五吸附板,或沿着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第四吸附板和/或第五吸附板移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设有供所述吸附板穿过的第一导向孔,以及供所述放电极通过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与所述吸附板的形状和位置相适配,所述第二导向孔与所述放电极的形状和位置相适配。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上第一导向孔与所述第一吸附板和第二吸附板、或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第三吸附板和/或第五吸附板,或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第四吸附板和/或第五吸附板的形状和位置相适配。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场净化装置还包括刮板驱动机构,用于带动刮板移动以刮除所述吸附极上的积尘。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场净化装置还包括两个设置于所述吸附极两端的顶边板;所述顶边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吸附板和所述第二吸附板,或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第三吸附板和/或第五吸附板,或第一吸附板、第二吸附板、第四吸附板和/或第五吸附板的安装槽;所述顶边板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放电极的通孔。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侧边板,所述侧边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顶边板连接,所述吸附板设于两个侧边板之间。
29.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场净化装置,所述电场净化装置为权利要求1-2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场净化装置。
CN202122585879.9U 2021-05-01 2021-10-27 一种电场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装置 Active CN21930900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6703 2021-05-01
CN202110486703X 2021-05-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09009U true CN219309009U (zh) 2023-07-07

Family

ID=837585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51274.4A Pending CN115254432A (zh) 2021-05-01 2021-10-27 一种电场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02122585879.9U Active CN219309009U (zh) 2021-05-01 2021-10-27 一种电场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51274.4A Pending CN115254432A (zh) 2021-05-01 2021-10-27 一种电场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5254432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54432A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80566U (ja) オーバースプレイした塗料を分離する装置
CN103949343A (zh) 空气净化装置
US20060150816A1 (en) Low pressure drop deep electrically enhanced filter
KR100722863B1 (ko) 전기 집진기의 콜렉터 셀 유니트
KR20090027685A (ko) 집진장치
JP4462385B1 (ja) 集塵装置
US20200368757A1 (en) Horizontal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and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KR20170000941A (ko) 집진판 세정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습식 전기집진기
WO2016163335A1 (ja) 荷電装置及び電気集塵機
KR20150065501A (ko) 공기조화기용 공기청정기구
CN219309009U (zh) 一种电场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装置
JP6103028B2 (ja) 放電ユニット
KR20190007318A (ko) 수막형 공기청정기
CN108620237B (zh) 移动喷嘴平面清洗装置和自清洗免维护静电净化系统
TWI579052B (zh) Electrostatic dust collector and air cleaning equipment to prevent contamination of the electrode
KR101685147B1 (ko) 분진 여과장치
JP2010142773A (ja) 集塵装置
EP3453461A1 (en) Air purifier unit
CN210601914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KR102025791B1 (ko) 집진기 시스템
FI129388B (en) Air purification module, air purification system, air treatment unit and the use of an air purification module
CN215951695U (zh) 用于空气净化的装置
CN218654941U (zh) 一种旋转式油烟净化器上的刮油板
CN217928931U (zh) 油烟净化设备
CN213019979U (zh) 喷淋装置、水净化模块和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