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07759U - 头戴式治疗仪 - Google Patents

头戴式治疗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07759U
CN219307759U CN202223603540.8U CN202223603540U CN219307759U CN 219307759 U CN219307759 U CN 219307759U CN 202223603540 U CN202223603540 U CN 202223603540U CN 219307759 U CN219307759 U CN 2193077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space
fan
housing
illum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354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艳强
史鸣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ai'en Hass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ai'en Hass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ai'en Hass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ai'en Hass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354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077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07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077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戴式治疗仪,头戴式治疗仪包括:围设形成一头戴空间的内壳、远离头戴空间并与内壳盖合安装的外壳以及形成于内壳与外壳之间的安装空间,外壳与内壳上分别设有与安装空间连通且相对设置的若干第一散热孔与若干第二散热孔,安装空间设有朝向头戴空间发射近红外光的若干光照组件、与相应的光照组件对应并呈靠近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之一设置的风机组件以及设于相应的光照组件与风机组件之间的出风管,安装空间具有对光照组件外部进行散热的第一散热通道以及在风机组件驱动下对光照组件内部进行散热的第二散热通道。由此,可以通过两个散热通道分别对光照组件外部和内部进行散热,以避免光照组件的温度过高。

Description

头戴式治疗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疗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头戴式治疗仪。
背景技术
目前,阿尔茨海默症在临床上暂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没有任何药物被证明可以阻止阿尔茨海默症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开始研究利用光照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相关技术中,通常使用头戴式近红外光治疗仪对阿尔茨海默症的病人的脑部进行近红外光照射以实现治疗。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头戴式近红外光治疗仪难以有效地进行内部散热,内部高温会导致内部电子器件的损坏,并且温度会传递至患者的头部,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头戴式治疗仪,可以通过设置多个散热通道对光照组件外部和内部进行散热,避免了光照组件的温度过高,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且提高了光照组件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包括:围设形成一头戴空间的内壳、远离所述头戴空间并与所述内壳盖合安装的外壳以及形成于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的安装空间,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且相对设置的若干第一散热孔与若干第二散热孔,所述安装空间设有朝向所述头戴空间发射近红外光的若干光照组件、与相应的光照组件对应并呈靠近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之一设置的风机组件以及设于相应的光照组件与风机组件之间的出风管,所述安装空间具有对所述光照组件外部进行散热的第一散热通道以及在所述风机组件驱动下对所述光照组件内部进行散热的第二散热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散热通道,所述光照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且呈靠近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之一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出风管连通所述光照组件内部及所述风机组件内部形成有所述第二散热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光照组件具有连通所述安装空间的进风口、与进风口连通的收容空间以及同时连通收容空间与出风管的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光照组件包括架设于所述内壳上并部分穿过所述内壳的灯罩以及组设于灯罩上并具有若干灯珠的灯板,所述灯罩罩设在所述灯珠上,所述收容空间由所述灯罩与所述灯板围设形成,所述灯珠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灯罩具有设于其一侧壁上的缺口,所述进风口是由所述灯罩设于侧壁上的缺口与所述灯板相应部位围设形成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灯罩还具有一设于其侧壁上并与所述出风管的一端连接的接口部,所述接口部呈中空状设置并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所述出风口是由所述接口部形成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内壳上并与相应光照组件抵接的风机支架以及组设于风机支架上的散热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风机支架包括具有呈中空状设置接口管的风道部、收容所述散热风机的安装腔及呈靠近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一个设置的导向部,所述风道部、所述安装腔及所述导向部依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包括位于所述头戴空间前部区域并具有前外壳和前内壳的前壳体、位于所述头戴空间后部区域并具有后外壳和后内壳的后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头戴空间顶部区域并具有上外壳和上内壳的上壳体,所述外壳由所述前外壳、所述后外壳及所述上外壳共同构成,所述内壳由所述前内壳、所述后内壳及所述上内壳共同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前壳体上的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之一设于所述前外壳靠近其上方两侧,另一个设于所述前内壳靠近其底部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上壳体上的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之一设于所述上外壳靠近其后方两侧,另一个设于所述上内壳靠近其前部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后壳体上的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之一设于所述后外壳靠近其上方两侧,另一个设于所述后内壳靠近其底部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在光照组件工作且温度较低时,可以通过设于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之间的第一散热通道对光照组件的外部进行散热;在光照组件温度较高时通过散热风机对光照组件内部进行抽气,且将抽出的气流通过第二散热通道排出,以实现对光照组件的有效降温,避免光照组件温度过高而烫伤患者,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且降低了光照组件的故障率,提高了光照组件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照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前壳体的爆炸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前内壳在散热风机运行时散热途径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所示的前外壳在散热风机运行时散热途径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所示的前内壳在散热风机停止时散热途径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所示的前外壳在散热风机停止时散热途径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所示的前壳体的立体图;
图9是图1中所示的上壳体的爆炸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的上内壳在散热风机运行时散热途径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所示的上外壳在散热风机运行时散热途径的示意图;
图12是图9中所示的上内壳在散热风机停止时散热途径的示意图;
图13是图9中所示的上外壳在散热风机停止时散热途径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中所示的后壳体的爆炸图;
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后内壳在散热风机运行时散热途径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4中所示的后外壳在散热风机运行时散热途径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4中所示的后内壳在散热风机停止时散热途径的示意图;
图18是图14中所示的后外壳在散热风机停止时散热途径的示意图;
图19是图3、9、14中所示的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所示的风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9中所示的风机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19所示的散热风机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头戴式治疗仪100,头戴空间101,收容空间102,第一安装空间103、第二安装空间104、第三安装空间105,
前壳体1,前外壳11,前内壳12,主体部分13,侧板部14,外壳部分141,第四散热孔15,
上壳体2,上外壳21,上内壳22,后壳体3,后外壳31,后内壳32,
第一散热孔41,第二散热孔42,第三散热孔43,避让通孔44,
光照组件5,灯板51,灯珠52,灯罩53,接口部531,进风口532,出风口533,缺口534,
风机组件6,风机支架61,主体610,安装腔611,导向部612,风道部613,进风通道6131,接口管614,止抵凸起615,连接部616,线槽617,散热风机62,出风端63,进风端64,出风管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图1-图22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100。
如图1-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头戴式治疗仪100包括外壳8、与外壳8扣合连接的内壳9、设于外壳8和内壳9之间的多个光照组件5、多个分别与相应的光照组件5连接的出风管7、多个分别与相应的出风管7连接的风机组件6以及多个控制光照组件5与风机组件6工作的电控元件(未标号)。外壳8与内壳9共同构成头戴式治疗仪100的壳体(未标号),且外壳8与内壳9之间形成有一安装空间10。所有的光照组件5、风机组件6、出风管7以及电控元件(未标号)均置于安装空间10内。外壳8上设有第一散热孔41,内壳9上设有与第一散热孔41相对的第二散热孔42。第一散热孔41、第二散热孔42均与安装空间10连通。第一散热孔41设于外壳8靠近风机组件6的部位处。第二散热孔42设于内壳9可使气流自其进入安装空间10并自第一散热孔41流出时可流经位于安装空间10内的光照组件5以及电控元件(未标号)的部位处。第一散热孔41、安装空间10以及第二散热孔42构成壳体(未标号)的第一散热通道(未标号)。沿第一散热通道(未标号)流动的气流自光照组件5的外侧带走光照组件5产生的热量。第二散热孔42、安装空间10、光照组件5内部、出风管7、风机组件6以及第一散热孔41构成壳体(未标号)的第二散热通道(未标号)。沿第二散热通道(未标号)流动的气流会自光照组件5内部带走其产生的热量,可以加快散热。
外壳8包括位于上方的上外壳21、位于上外壳21下方且位于用户前方的前外壳11以及位于上外壳21下方且与前外壳11相对设置的后外壳31。内壳9围设形成有一头戴空间101,并包括位于上方的上内壳22、位于上内壳22下方并靠近用户面部的前内壳12以及位于上内壳22下方并与前内壳12相对设置的后内壳32。安装空间10包括由前外壳11与前内壳12盖合形成且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安装空间103、由上外壳21与上内壳22扣合形成的且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二安装空间104以及由后外壳31与后内壳32扣合形成并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三安装空间105。第二安装空间104位于上方,第一安装空间103位于第二安装空间104的下方并位于用户的前方,第三安装空间105与第一安装空间103相对设置也位于第二安装空间104的下方。第一安装空间103、第二安装空间104及第三安装空间105均设置有上述光照组件5、风机组件6、出风管7及电控元件(未标号)。
上内壳22与上外壳21构成上壳体2,前外壳11与前内壳12构成前壳体1,后内壳32与后外壳31构成后壳体3。第一散热孔41分别设于上外壳21上、前外壳11上以及后外壳31上。第二散热孔42分别设于上内壳22上、前内壳12上以及后内壳32上。上壳体2上具有由设于上内壳22上的第二散热孔42、形成于上内壳22与上外壳21之间的第二安装空间104以及设于上外壳21上的第一散热孔42构成的上述第一散热通道(未标号)。前壳体1上具有由设于前内壳12上的第二散热孔42、形成于前内壳12与前外壳11之间的第一安装空间103以及设于前外壳11上的第一散热孔42构成的第一散热通道(未标号)。后壳体3上具有由设于后内壳32上的第二散热孔42、形成于后内壳32与后外壳31之间的第三安装空间105以及设于后外壳31上的第一散热孔42构成的上述第一散热通道(未标号)。参考图3至图8,以前壳体1为例说明第一安装空间103的内部散热。第一散热孔41设于前外壳11的上部,第二散热孔42设于前内壳12的底部。第一安装空间103内设有六块光照组件5、两个风机组件6以及六根出风管7,其中四块光照组件5呈上下两行两列阵列状设置在前内壳12的中间区域以照射患者的前额区域,另两块光照组件5分设在前内壳12的两侧以照射患者的太阳穴区域。两个风机组件6分别架设在靠近第一散热孔41的相应的光照组件5上,并引导风机组件6朝向第一散热孔41出风设置。六根出风管7分别与六块光照组件5和对应的两个风机支架61连接,以连通风机组件6和光照组件5内部的收容空间102。
光照组件5具有连通收容空间102与第一安装空间103的进风口532与出风口533。出风管7一端与相应的光照组件5的相应部位连接,以实现出风管7与光照组件5内部的连通。出风管7另一端与相应的风机组件6的相应部位连接。风机组件6通过出风管7与光照组件5内部连通,也即风机组件6通过出风管7对相应光照组件5的内部进行抽气。风机组件6呈靠近相应的第一散热孔41出风状设置以将光照组件5内部抽出的热空气通过第一散热孔41排出第一安装空间103。
光照组件5包括具有若干灯珠52的灯板51和灯罩53,灯罩53位于灯板51设置灯珠52的一侧且呈外罩于灯珠52状设于灯板51上,灯珠52产生治疗所需波长和脉冲频率的近红外光,近红外光穿过灯罩53以近距离照射患者头部。出风管7分别与光照组件5和相应的散热风机6对应连接。
光照组件5的灯板51和灯罩53固定安装以形成收容灯珠52的收容空间102,灯罩53的一侧壁上设有缺口534,以形成连通收容空间102与第一安装空间103的进风口532。灯罩53的另一相邻或相对侧壁向外凸伸设有一接口部531,接口部531呈中空状设置并形成有连通出风管7与收容空间102的出风口533。自第二散热孔42流入第一安装空间103的外部空气部分通过光照组件5的进风口532分流进光照组件5的收容空间102,并通过与收容空间102连通的出风口531流出,进而带走光照组件5的收容空间102内的热量。由此,可以对光照组件5中的灯珠52进行有效降温,防止光照组件5内部温度过高,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度。进风口532和出风口533可以设置在灯罩53的相邻两侧壁或相对两侧壁上。接口部531可以为多个,每个接口部531通过相应的出风管7与风机组件6相连。这样,风机组件6可以同时通过多个出风口533对收容空间102进行抽气,以提高收容空间102的换气效率,有效降低光照组件5的温度。同样的,缺口534可以为多个,这样收容空间102可以同时通过多个进风口532引入外部空气,加速收容空间102的换气效率。
出风管7一端与光照组件5的接口部531连接以通过接口部531形成的出风口533实现其与光照组件5的收容空间102间的连通,出风管7的另一端与风机组件6相应部位连接,以便风机组件6通过出风管7对光照组件5位于收容空间102内的空气进行快速抽取。可以设置接口部531的内径与出风管7的外径相等,出风管7可以插接至接口部531的内腔以实现出风管7与光照组件5的收容空间102连通;或者,可以设置接口部531的外径与出风管7的内径相等,出风管7可以套设在接口部531的外侧以实现出风管7与光照组件5的收容空间102连通。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出风管7与光照组件5的连接稳定可靠。出风管7通常构造为可弯曲的耐高温软管。出风管7的材料可选用硅胶、聚丙烯、聚乙烯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位于第一安装空间103的风机组件6固定在前内壳12上,其通过出风管7对相应的光照组件5的收容空间102进行抽气。风机组件6包括设于前内壳12上并与相应光照组件5抵接的风机支架61以及组设于风机支架61上的散热风机62。风机支架61与靠近第一散热孔41的相应光照组件5抵接设置,且呈朝向第一散热孔41出风状设置在前内壳12上。这样,在风机组件6的驱动下,从第二散热孔42流入的外部空气部分分流至光照组件5的收容空间102内,并通过出风管7流入风机支架61后被散热风机62引导至第一散热孔41排出;另有部分外部空气流经灯板51和其他电控元件(未图示)后自第一散热孔41排出。由此,实现了对光照组件5和其他电控元件(未图示)的有效降温,并延长了光照组件5和其他电控元件(未图示)的使用寿命。
如图21所示,风机支架61还具有一大致呈倒凸字状设置的中空主体610,所述主体610呈一端开口状设置,所述连接部616是由主体610的底部相对两侧朝远离主体610状设置。所述主体610围设形成有一用于收容散热风机62的安装腔511。散热风机62安装于安装腔611内,利于节省散热风机62所需的安装空间(未标号),且通过风机支架61位于安装腔611周侧的侧壁对散热风机62进行限位,便于增强散热风机62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19-图21所示,风机支架61还具有与主体61一体设置的导向部612,导向部612与安装腔611连通且导向部612朝向第一散热孔41延伸以将空气引导至第一散热孔41。
导向部612与风机支架61为一体成型件,且导向部612朝向第一散热孔41的方向延伸,通过导向部612对空气进行导向,避免气流分散而出现乱流的现象,保证空气能够沿第一散热孔41吹出,进而保证散热风机62的散热效果。
如图19和图21所示,导向部612与第一散热孔41正对的表面形成为弧形面。可选地,导向部612构造为弧形板状结构,以便于在导向部612对气流进行导向时,空气能够沿弧形面朝向第一散热孔41流动,进而通过弧形面对气流起到缓冲和导向的作用,避免气流的流速过大而损坏导向部612,同时,利于气流能够更好地由第一散热孔41吹出。
当然,导向部612与第一散热孔41正对的表面也可根据气流的流动规律进行适应性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导向部612止抵于前外壳11,第一散热孔4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导向部612限定的空间内。
具体而言,导向部612与前外壳11的内侧相抵,以便于前外壳11对导向部612起到支撑的作用,进一步增强风机支架61的结构稳定性,且第一散热孔41至少一部分与导向部612和前外壳11的内侧之间的空间连通。可选地,第一散热孔41设有多个,多个第一散热孔41中至少一个散热孔位于前外壳11的内侧与导向部612正对的区域。
由此,便于保证散热风机62的出风端63处的气流能够沿导向部612朝向第一散热孔41流动,从而通过第一散热孔41吹出第一安装空间103,进而实现对灯板51以及第一安装空间103内的电控元件(未图示)的散热。
如图21所示,风机支架61还包括由其主体610围设形成的风道部613。风道部613与安装腔611连通且位于散热风机62的进风端64一侧。所述风机支架61还具有由主体610朝外延伸设置并与出风管7的另一端连接的接口管614。接口管614呈中空状设置并形成有连通出风管7与风道部613的进风通道6131,来自光照组件5的空气通过接口管614流向进风通道6131。
如图21所示,风道部613形成于风机支架61内部,且风道部613在散热风机62的进风端64与安装腔611连通。换言之,风道部613与散热风机62的进风端64正对,以便于在将散热风机62安装于安装腔611后,来自光照组件5的空气由接口管614进入风道部613内,然后在散热风机62的抽气作用下,该空气依次沿散热风机62的进风端64和出风端63朝向第一散热孔41流动,进而吹出第一安装空间103。
由此,通过设置风道部613,使得风机支架61可以与多个光照组件5的收容空间102同时连通,减少散热风机62的数量且提高了散热风机62的效率。
如图21所示,风机支架61位于安装腔611的一侧壁上设有线槽617,线槽617用于对散热风机62的电源线或其它连接线进行固定和避让,便于降低其走线难度。
如图19所示,散热风机62固定至风机支架61,且如图21所示,散热风机62呈其进风端64朝向风机支架61的风道部613、出风端63朝向风机支架61的导向部612状固定安装在风机支架61的安装腔611内。
可以理解的是,散热风机62固定至风机支架61后,散热风机62朝向外壳(未标号)的一侧且可直接抵压于外壳(未标号)上。
由此,便于将散热风机62固定于风机支架61与前外壳11之间,从而增强散热风机62的结构稳定性,同时,利用前外壳11直接对散热风机62的外侧进行遮挡,从而不需单独设置其它遮挡结构,利于降低风机支架61的重量,实现前壳体1的轻量化设计。
如图20所示,风机支架61还具有由其主体610底端朝向灯板51凸伸设置的若干止抵凸起615,止抵凸起615止抵于灯板51上。可以理解的是,止抵凸起615设有多个,且多个止抵凸起615设于风机支架61背离散热风机62的一侧,且止抵凸起615朝向灯板51的方向延伸,以使止抵凸起615的端部止抵于灯板51的外侧。由此,便于通过止抵凸起615对灯板51起到抵接的作用,进而增强灯板51的结构稳定性,且止抵凸起615能够将风机支架61与灯板51间隔开,以避免灯板51与风机支架61直接接触,进而允许灯板51背面在安装空间(未标号)内自然散热。
优选地,如图20所示,止抵凸起615设有两个,两个止抵凸起615均构造为十字立柱,从而便于增强止抵凸起615的支撑稳定性。当然,止抵凸起615也可设有其它数量,以及止抵凸起615也可构造为其它形状,在此不做限定。
这样,在散热风机62的驱动下,外部空气可以从第二散热孔42流入第一安装空间103并部分分流至收容空间102内,在流经收容空间102后,可以通过出风管7流入风机支架61内并被散热风机62引导至第一散热孔41排出。另有部分气流在第一安装空间103内流动,带走灯板51和其它电控元件(未图示)散发的热量并从第一散热孔41排出。由此,可通过两条散热路径实现对光照组件5和电控元件(未图示)的有效降温,降低了头戴式治疗仪100的内部温度,并提高了第一安装空间103内的光照组件5和电控元件(未图示)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3,前内壳12设有用于避让灯罩53的避让通孔44。光照组件5正对避让通孔44设置,避让通孔44构造为与灯罩53具有相同形状,使得避让通孔44可以用于避让灯罩53,以使灯罩53可以暴露在头戴空间101内。由此,可以通过设置避让通孔44,使得灯珠52可以通过避让通孔44向头戴空间101进行照射,以实现对患者进行治疗,且利于降低前壳体1的重量,进而实现头戴式治疗仪100的轻量化设计。
多个第二散热孔42分散设置在前内壳12底部左右两侧,并与靠近前内壳12下行的两光照组件5对应设置。这样不仅可以增大流入第一安装空间103的空气的流量,还可以直接将流入的空气引导至最近的光照组件5。当外部空气流入第一安装空间103后,在散热风机62的驱动下,外界空气部分流经对应的光照组件5和电控元件(未图示),部分流入第一安装空间103中对应设置光照组件5的收容空间102。即使得部分空气流经光照组件4的外部,部分空气流进光照组件4的内部,提高散热效率,并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多个第一散热孔41分散设置在前外壳11上部左右两侧,并与靠近前内壳12上行的两光照组件5对应设置。通过将第一散热孔41设于前外壳11的上部,在散热风机62运转时,散热风机62可以将位于第一安装空间103中对应设置光照组件5的收容空间102内的空气通过两侧分布的第一散热孔41排出至前壳体1的上部,增加了第一安装空间103和对应的收容空间102的排气路径,且可以使流出的高温空气远离头戴空间101排出,避免了影响第二散热孔41和头戴空间101,提高了用户舒适度。
参照图6-图7,还可以在前外壳11上设置的第三散热孔43。第三散热孔43用于将第一安装空间103和头戴式治疗仪100的外侧连通,第三散热孔43的高度位置高于第二散热孔42的高度位置。当第一安装空间103内的灯板41对空气进行加热时,利用热空气上浮特性,第一安装空间103内的空气可以从第二散热孔42流向第三散热孔43,且可以将光照组件4安装在空气从第二散热孔42流向第三散热孔43的流动路径上。这样,空气可以沿图6和图7所示的方向流动,即当空气从第二散热孔42流入第一安装空间103,并在第一安装空间103内向第三散热孔43流动时,空气可以流经光照组件4以对光照组件4进行散热。通过设置第二散热孔42和第三散热孔43,使得空气可以在第一安装空间103内的自然流动更换,以实现对灯板41的散热,提高了光照组件4的散热效率,降低了散热过程的能量损耗,利于提高前壳体1的可靠性。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三散热孔43和第一散热孔41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使得第一安装空间103内的空气和对应的收容空间102内的空气可以从不同位置排出前壳体1,以避免前外壳11的局部温度过高,减小了前壳体1的温差,利于提高前壳体1的可靠性。
参照图1,前壳体1可以分为主体部分13和两个侧板部14。其中,主体部分13沿左右延伸;两个侧板部14分别与主体部分13的左右两侧相连,主体部分13对应设置光照组件5和风机组件6。侧板部14内设有连接板(未图示),转接板分别与前壳体1、后壳体3和上壳体2对应的电控元件(未标号)电连接。还可以在侧板部14的外壳部分141设置第四散热孔15。侧板部14设有多个且排列成环形的第四散热孔15,外部空气可以从侧板部14环形下方的第四散热孔15流入侧板部14,流经连接板(未图示)后并从环形上方的第四散热孔15流出。
上壳体2的散热结构与前壳体1的散热结构基本类似。以下参考图9至图13对上壳体2的散热结构进行说明。第一散热孔41设于上外壳21的后部,第二散热孔42设于上内壳22的前部。第二安装空间104内设有四块光照组件5、两个风机组件6以及四根出风管7。四块光照组件5呈前后两行两列阵列状设置并穿设于上内壳22上。两个风机组件6分别架设在靠近第一散热孔41的相应光照组件5上,并引导风机组件6朝向第一散热孔41出风设置。四根出风管7分别与四块光照组件5和对应的两个风机支架61连接,以连通风机组件6和光照组件5的收容空间102。
多个第二散热孔42分散设置在上内壳22前部的两侧,并与靠近上内壳22前行的两光照组件5对应设置。这样不仅可以增大流入第二安装空间104的空气的流量,还可以直接将流入的空气引导至最近的光照组件5。当外部空气流入第二安装空间104前,在散热风机62的驱动下,外界空气部分流经对应的光照组件5和电控元件(未图示),部分流入第二安装空间104中对应设置光照组件5的收容空间102。即使得部分空气流经光照组件4的外部,部分空气流进光照组件4的内部,提高散热效率,并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多个第一散热孔41分散设置在上外壳21后部左右两侧,并与靠近上壳体2后行设置的两光照组件5对应设置。通过将第一散热孔41设于上外壳21的上部,在散热风机62运转时,散热风机62可以将第二安装空间104中对应设置光照组件5的收容空间102内的空气通过两侧分布的第一散热孔41排出至上壳体2的上部,增加了第二安装空间104和对应的收容空间102的排气路径,且可以使流出的高温空气远离头戴空间101排出,避免了影响第二散热孔14和头戴空间101,提高了用户舒适度。
参照图9-图13,还可以在上外壳21上设置的第三散热孔43。第三散热孔43用于将第二安装空间104和头戴式治疗仪100的外侧连通,第三散热孔43的高度位置高于第二散热孔42的高度位置。当第二安装空间104内的灯板41对空气进行加热时,利用热空气上浮特性,第二安装空间104内的空气可以从第二散热孔42流向第三散热孔43,且可以将光照组件4安装在空气从第二散热孔42流向第三散热孔43的流动路径上。这样,空气可以沿图12和图13所示的方向流动,即当空气从第二散热孔42流入第二安装空间104,并在第二安装空间104内向第三散热孔43流动时,空气可以流经光照组件4以对光照组件4进行散热。通过设置第二散热孔42和第三散热孔43,使得空气可以在第二安装空间104内的自然流动更换,以实现对灯板41的散热,提高了光照组件4的散热效率,降低了散热过程的能量损耗,利于提高上壳体2的可靠性。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三散热孔43和第一散热孔41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使得第二安装空间104内的空气和对应的收容空间102内的空气可以从不同位置排出上壳体2,以避免上外壳21的局部温度过高,减小了上壳体2的温差,利于提高上壳体2的可靠性。
同样后壳体3的散热结构与前壳体1的散热结构基本类似,以下参考图14至图18对后壳体3的散热结构进行说明。第一散热孔41设于后外壳31的上部,第二散热孔42设于后内壳32的底部。第三安装空间105内设有四块光照组件5、两个风机组件6以及四根出风管7。四块光照组件5呈上下两行两列阵列状设置并穿设于后内壳32上。两个风机组件6分别架设在靠近第一散热孔41的相应光照组件5上,并引导风机组件6朝向后壳体3对应的第一散热孔41出风设置。四根出风管7分别与四块光照组件5和对应的两个风机支架61连接,以连通风机组件6和光照组件5的收容空间102。
多个第二散热孔42分散设置在后内壳32底部左右两侧,并与靠近后内壳32下行的两光照组件5对应设置。这样不仅可以增大流入第三安装空间105的空气的流量,还可以直接将流入的空气引导至最近的光照组件5。当外部空气流入第三安装空间105后,在散热风机62的驱动下,外界空气部分流经对应的光照组件5和电控元件(未图示),部分流入第三安装空间105中对应设置光照组件5的收容空间102。即使得部分空气流经光照组件4的外部,部分空气流进光照组件4的内部,提高散热效率,并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多个第一散热孔41分散设置在后外壳21后部左右两侧,并与靠近上壳体2后行设置的两光照组件5对应设置。通过将第一散热孔41设于后外壳21的后部,在散热风机62运转时,散热风机62可以将第三安装空间105中对应设置光照组件5的收容空间102内的空气通过两侧分布的第一散热孔41排出至后壳体3的上部,增加了第三安装空间105和对应的收容空间102的排气路径,且可以使流出的高温空气远离头戴空间101排出,避免了影响第二散热孔14和头戴空间101,提高了用户舒适度。
参照图14-图18,还可以在后外壳31上设置的第三散热孔43。第三散热孔43用于将第三安装空间105和头戴式治疗仪100的外侧连通,第三散热孔43的高度位置高于第二散热孔42的高度位置。当第三安装空间105内的灯板41对空气进行加热时,利用热空气上浮特性,第三安装空间105内的空气可以从第二散热孔42流向第三散热孔43,且可以将光照组件4安装在空气从第二散热孔42流向第三散热孔43的流动路径上。这样,空气可以沿图17和图18所示的方向流动,即当空气从第二散热孔42流入第三安装空间105,并在第三安装空间105内向第三散热孔43流动时,空气可以流经光照组件4以对光照组件4进行散热。通过设置第二散热孔42和第三散热孔43,使得空气可以在第三安装空间105内的自然流动更换,以实现对灯板41的散热,提高了光照组件4的散热效率,降低了散热过程的能量损耗,利于提高后壳体3的可靠性。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三散热孔43和第一散热孔41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使得第三安装空间105内的空气和对应的收容空间102内的空气可以从不同位置排出后壳体3,以避免后外壳31的局部温度过高,减小了后壳体3的温差,利于提高后壳体3的可靠性。
头戴式治疗仪100的外壳8和内壳9上分别设置连通安装空间10并远离头戴空间101的第一散热孔41和第二散热孔42,使得安装空间10内的散热对头戴空间105的影响最小化;由第二散热孔42流入安装空间10的部分空气在风机组件6的作用下流经光照组件4的收容空间102和出风管7并朝向第一散热孔41快速排出头戴式治疗仪100,部分空气在安装空间10内流经光照组件4的灯板41和其它发热的电控元件(未图示)并通过第一散热孔41快速排出头戴式治疗仪100,使得安装空间10内部快速散热,提高佩戴治疗的舒适性,并提高光照组件4和电控元件(未图示)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围设形成一头戴空间的内壳、远离所述头戴空间并与所述内壳盖合安装的外壳以及形成于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的安装空间,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且相对设置的若干第一散热孔与若干第二散热孔,所述安装空间设有朝向所述头戴空间发射近红外光的若干光照组件、与相应的光照组件对应并呈靠近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之一设置的风机组件以及设于相应的光照组件与风机组件之间的出风管,所述安装空间具有对所述光照组件外部进行散热的第一散热通道以及在所述风机组件驱动下对所述光照组件内部进行散热的第二散热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散热通道,所述光照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且呈靠近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之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连通所述光照组件内部及所述风机组件内部形成有所述第二散热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组件具有连通所述安装空间的进风口、与进风口连通的收容空间以及同时连通收容空间与出风管的出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组件包括架设于所述内壳上并部分穿过所述内壳的灯罩以及组设于灯罩上并具有若干灯珠的灯板,所述灯罩罩设在所述灯珠上,所述收容空间由所述灯罩与所述灯板围设形成,所述灯珠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灯罩具有设于其一侧壁上的缺口,所述进风口是由所述灯罩设于侧壁上的缺口与所述灯板相应部位围设形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还具有一设于其侧壁上并与所述出风管的一端连接的接口部,所述接口部呈中空状设置并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所述出风口是由所述接口部形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内壳上并与相应光照组件抵接的风机支架以及组设于风机支架上的散热风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支架包括具有呈中空状设置接口管的风道部、收容所述散热风机的安装腔及呈靠近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一个设置的导向部,所述风道部、所述安装腔及所述导向部依次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端与出风端,所述出风端朝向所述风机支架的导向部,所述进风端朝向所述风机支架的风道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头戴空间前部区域并具有前外壳和前内壳的前壳体、位于所述头戴空间后部区域并具有后外壳和后内壳的后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头戴空间顶部区域并具有上外壳和上内壳的上壳体,所述外壳由所述前外壳、所述后外壳及所述上外壳共同构成,所述内壳由所述前内壳、所述后内壳及所述上内壳共同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上的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之一设于所述前外壳靠近其上方两侧,另一个设于所述前内壳靠近其底部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上的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之一设于所述上外壳靠近其后方两侧,另一个设于所述上内壳靠近其前部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上的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之一设于所述后外壳靠近其上方两侧,另一个设于所述后内壳靠近其底部两侧。
CN202223603540.8U 2022-12-30 2022-12-30 头戴式治疗仪 Active CN2193077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3540.8U CN219307759U (zh) 2022-12-30 2022-12-30 头戴式治疗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3540.8U CN219307759U (zh) 2022-12-30 2022-12-30 头戴式治疗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07759U true CN219307759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28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3540.8U Active CN219307759U (zh) 2022-12-30 2022-12-30 头戴式治疗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077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11398B1 (ko) 램프
CN110179324B (zh) 烹饪装置
WO2016180248A1 (zh) 空调器
CN219307759U (zh) 头戴式治疗仪
CN114886309A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空气炸锅
CN212299209U (zh) 室外机散热组件、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12311206B (zh) 换热系统及变频器
CN219307760U (zh) 头戴式治疗仪
CN219307758U (zh) 头戴式治疗仪
CN219307761U (zh) 头戴式治疗仪
CN115664165A (zh) 逆变器及电源设备
CN219501863U (zh) 头戴式治疗仪
CN114570625B (zh) 一种用于固化机的降温机构、固化机及固化生产线
CN115137235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20938807U (zh) 一种管式光治疗装置
CN219815045U (zh) 一种led光治疗仪灯头散热结构及led光治疗仪灯具
CN211683502U (zh) 一种3d打印机的环绕散热系统
CN221240688U (zh) 一种冷光源装置的散热结构及冷光源主机
CN217540524U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结构的舞台灯
KR20170062195A (ko) 방열 장치 및 이 방열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램프
CN217423182U (zh) 一种具有导风组件的灯具
CN220938809U (zh) 一种光治疗装置以及光治疗设备
CN221054967U (zh) 一种散热模块及散热装置
CN220628908U (zh) 户外储能装置
CN213146276U (zh) 一种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