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07758U - 头戴式治疗仪 - Google Patents

头戴式治疗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07758U
CN219307758U CN202223594716.8U CN202223594716U CN219307758U CN 219307758 U CN219307758 U CN 219307758U CN 202223594716 U CN202223594716 U CN 202223594716U CN 219307758 U CN219307758 U CN 219307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fan
heat dissipation
air
therapeutic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471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艳强
史鸣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ai'en Hass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ai'en Hass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ai'en Hass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ai'en Hass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471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07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07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077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戴式治疗仪,包括上壳体、位于上壳体下方并与上壳体连接的前壳体以及位于上壳体下方并与前壳体连接的后壳体,上壳体与前壳体、后壳体共同围设形成头戴空间,前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前壳体内设有朝向头戴空间发射近红外光的光照组件、与相应的光照组件对应设置并用于对光照组件进行散热的风机组件以及设于相应的光照组件与风机组件之间的出风管,光照组件设于前壳体位于气流流经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的路径位置处且呈靠近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之一设置,风机组件呈靠近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之一设置并通过出风管对相应光照组件内部进行散热。由此,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头戴式治疗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疗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头戴式治疗仪。
背景技术
目前,阿尔茨海默症在临床上暂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没有任何药物被证明可以阻止阿尔茨海默症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开始研究利用光照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相关技术中,通常使用头戴式近红外光治疗仪对阿尔茨海默症的病人的脑部进行近红外光照射以实现治疗。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头戴式近红外光治疗仪无有效地进行内部散热,内部的高温会导致内部电子器件的损坏,并且温度会传递至患者的头部,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头戴式治疗仪,通过风机组件将光照组件内的空气抽出并排放至外界,以实现对光照组件的散热,从而避免光照组件的温度过高,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包括上壳体、位于上壳体下方并与上壳体连接的前壳体以及位于上壳体下方并与前壳体连接的后壳体,所述上壳体与前壳体、后壳体共同围设形成一头戴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若干第一散热孔与若干第二散热孔,所述前壳体内设有朝向所述头戴空间发射近红外光的若干光照组件、与相应的光照组件对应设置并用于对光照组件进行散热的风机组件以及设于相应的光照组件与风机组件之间的出风管,所述光照组件设于前壳体位于气流流经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的路径位置处且呈靠近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之一设置,所述风机组件呈靠近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之一设置并通过出风管对相应光照组件内部进行散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光照组件具有靠近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之一的进风口、与进风口连通的收容空间以及同时连通收容空间与出风管的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前壳体包括靠近所述头戴空间的前内壳以及盖设于前内壳上的前外壳,所述前壳体还具有形成于前内壳与前外壳之间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均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所述出风管一端与所述光照组件的出风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光照组件包括架设于前内壳上并部分穿过所述前内壳的灯罩以及组设于灯罩上并具有若干灯珠的灯板,所述灯罩罩设在所述灯珠上,所述收容空间由所述灯罩与所述灯板围设形成,所述灯珠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灯罩具有设于其一侧壁上的缺口,所述进风口是由所述灯罩设于侧壁上的缺口与所述灯板相应部位围设形成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灯罩还具有一设于其侧壁上并与所述出风管的一端连接的接口部,所述接口部呈中空状设置并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所述出风口是由所述接口部形成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前内壳上并与相应光照组件抵接的风机支架以及组设于风机支架上的散热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风机支架包括中空状主体、由主体底部相对两侧分别延伸设置的连接部以及由主体朝外延伸设置的接口管,所述出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口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风机支架具有由主体围设形成的风道部与安装腔,所述风道部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散热风机组设于所述主体上并收容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接口管呈中空状设置并形成有连通所述出风管与所述风道部的进风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风机支架还具有一与所述主体一体设置并与所述安装腔侧向连通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呈靠近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另一个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散热风机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端与出风端,所述出风端朝向所述风机支架的导向部,所述进风端朝向所述主体的风道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风机支架的接口管呈比所述散热风机的进风端更靠近相应的所述光照组件状设于所述主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风机支架还具有由所述主体的底端朝向所述灯板凸伸设置的止抵凸起,所述止抵凸起与所述光照组件的灯板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之一设于所述前外壳靠近其上方两侧,另一个设于所述前内壳靠近其底部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第一散热孔与所述第二散热孔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不同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前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的若干第三散热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所述前壳体具有分别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后壳体分别连接的耳罩,所述耳罩设有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的若干第四散热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在分壳中的光照组件工作时,可以通过风机组件对光照组件进行抽气,且将抽出的空气排出至外界,以实现对光照组件的有效降温,避免光照组件温度过高而烫伤患者,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且降低了光照组件的故障率,提高了光照组件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照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前壳体的爆炸图;
图4是图3中所示前内壳在风机组件运行时散热途径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所示前外壳在风机组件运行时散热途径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所示前内壳在风机组件停止时散热途径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所示前外壳在风机组件停止时散热途径的示意图;
图8是图3中所示光照组件和前壳体的前内壳的立体图;
图9是图3中所示的光照组件和前内壳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10是图1中所示的后壳体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中所示的上壳体的立体图;
图12是图3所示的风机组件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风机组件的散热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所示的散热风机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2所示的风机组件的散热风机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头戴式治疗仪100,头戴空间101,高度间隙102,宽度间隙103,安装空间104,收容空间105,高度调节装置8,宽度调节装置9,
前壳体1,主体1a,耳罩1b,前外壳11,前内壳12,底壁121,侧壁122,第一散热孔13,第二散热孔14,第三散热孔15,第四散热孔16,通孔17,
上壳体2,上外壳21,上内壳22,后壳体3,后外壳31,后内壳32,
光照组件4,灯板41,灯珠42,灯罩43,接口部431,进风口432,出风口433,缺口434,
风机组件5,风机支架51,主体510,安装腔511,导向部512,风道部513,进风通道5131,接口管514,止抵凸起515,连接部516,线槽517,散热风机52,出风端53,进风端54,出风管6,前转接板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治疗仪100。
参考图1-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治疗仪100至少包括上壳体2、位于上壳体2下方的前壳体1和后壳体3,其中前壳体1和后壳体3相对设置。前壳体1、上壳体2和后壳体3共同围合出前述头戴空间101。光照组件4分别设于上壳体2、前壳体1和后壳体3内并朝向头戴空间101,以保证上壳体2、前壳体1和后壳体3的光照能量密度满足治疗需求。上壳体2至少覆盖患者头部的头顶区域,前壳体1至少覆盖患者头部的额头、眼睛、左右太阳穴等面部区域,后壳体3至少覆盖患者头部的后脑区域。光照组件4包括具有若干灯珠42的灯板41及罩住灯板41的灯罩43。灯珠42产生治疗所需波长和脉冲频率的近红外光,近红外光穿过灯罩43进入头戴空间101内,以近距离照射患者头部。
上壳体2罩设在头戴空间101的上方,大致呈拱形盖状设置并适配患者头部的头顶形状。上壳体2与前壳体1之间以及上壳体2与后壳体3之间均具有高度间隙102。上壳体2包括靠近头戴空间101的上内壳22和设于上内壳22外侧并与上内壳22盖合的上外壳21。上内壳22和上外壳21之间也设有若干前述光照组件4,光照组件4设于上内壳22并部分穿过上内壳22对患者头部处于头戴空间101的头顶区域进行光照治疗。
前壳体1罩设于头戴空间101的前方,大致呈弧形以适配患者头部的面部形状。前壳体1整体U形设置,以保证前部能将患者面部需光照治疗的区域完全覆盖、后部罩设患者的耳朵等非光照治疗区域。前壳体1包括靠近头戴空间101的前内壳12和设于前内壳12外侧并与前内壳12盖合的前外壳11。前内壳12和前外壳11之间设有六块前述光照组件4,六块光照组件4设于前内壳12并部分穿过前内壳12对患者头部处于头戴空间101的额头、眼睛及太阳穴等区域进行光照治疗。头戴式治疗仪100还设有与前壳体1中的光照组件4电性连接的前转接板7、对光照组件4和前转接板7进行散热的风机组件5,前转接板7和风机组件5安装在前内壳12。前壳体1还设有提示头戴式治疗仪100的工作状态的提示装置(未标号),提示装置(未标号)安装在前壳体1的两侧。
后壳体3罩设于头戴空间101的后方,大致呈弧形以适配患者的头部后侧形状。后壳体3与前壳体1相对设置并与前壳体1之间具有宽度间隙103。后壳体3包括靠近头戴空间101的后内壳32及设于后内壳32外侧并与后内壳32盖合的后外壳31。后内壳32和后外壳31之间也设有若干前述光照组件4,光照组件4设于后内壳32并部分穿过后内壳32对患者头部处于头戴空间101的后脑区域进行光照治疗。
头戴式治疗仪100还包括高度调节装置8和宽度调节装置9。高度调节装置8固定于上壳体2并部分与前壳体1连接,用于调节上壳体2与前壳体1之间以及上壳体2与后壳体3之间的高度间隙102。宽度调节装置9固定于后壳体3并部分与前壳体1连接,用于调节后壳体3与前壳体1之间的宽度间隙103。患者佩戴该头戴式治疗仪100时,调节高度调节装置8以及宽度调节装置9直到患者的头部分别贴合前壳体1、后壳体3及上壳体2后即可启动该头戴式治疗仪100,光照组件4通电后朝向头戴空间101内的患者头部发射近红外线,可深入脑部至少5cm的区域作用于淀粉样蛋白,治疗阿尔茨海默症。
参考图3,前壳体1的前外壳11和前内壳12之间盖合安装形成有安装空间104,安装空间104内设前述六块光照组件4和两个前述风机组件5。四块光照组件4呈上下两行两列的阵列状设置在前内壳12的前部,以照射患者的额头和眼睛;另两块光照组件4分别设置在前内壳12的两侧部,以照射患者的太阳穴。两个风机组件5架设在相应的光照组件4上并与对应的光照组件4连接设置。
参考图4至图8,前壳体1的具有连通安装空间104与外部的若干散热孔,包括设于前外壳11上的若干第一散热孔13以及设于前内壳12上的若干第二散热孔14。安装空间104通过第一散热孔13和第二散热孔14与头戴式治疗仪100的外部连通。第一散热孔13用于朝外部排气,第二散热孔14用于从外部进气。第一散热孔13设于前外壳11的靠近其顶部的部位处,第二散热孔14设于前内壳12的底部,上下设置的第一散热孔13与第二散热孔14在安装空间104内形成了自然对流的散热通道,使得安装空间104内热空气远离头戴空间101排出。见图6和图7,在头戴式治疗仪100工作且前壳体1的安装空间104内部温度无需启动风机组件5进行强制对流时,安装空间104内产生的热空气会上升并通过位于前外壳11上部的第一散热孔13散发到外部,而外部的冷空气在自然对流作用下会通过位于前内壳12底部的第二散热孔14流入安装空间104。由于第一散热孔13远离头戴空间101并朝外设置,因此散发的热空气不会流入至头戴空间101而影响使用。
对应于安装空间104中间的四块光照组件4,第一散热孔13位于前外壳11上部的左右两侧,并分别与靠近上排的两块光照组件4对应设置,第二散热孔14位于前内壳12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并分别与靠近下排的两块光照组件4对应设置。分散设置的第一散热孔13和第二散热孔14可以拓宽安装空间104内的散热通道,提升位于光照组件4边角处的空气流动,且自第二散热孔14流向第一散热孔13的气流必然会经过光照组件4而对光照组件4进行散热。
参考图2和图3,,光照组件4安装于前内壳12,这样,便于对光照组件4进行固定,以增强光照组件4的结构稳定性。光照组件4构造为具有灯板41和灯珠42,灯板41位于安装空间104内,可选地,灯板41位于空气由第二散热孔14流向第一散热孔13的流动路径上,且灯珠42设有多个,多个灯珠42间隔分布于灯板41的内侧,即朝向头戴空间101的一侧,灯珠42用于朝向头戴空间101内照射近红外线光,进而实现对患者的治疗。
光照组件4的灯板41和灯罩43固定安装以形成收容灯珠42的收容空间105,灯罩43的一侧壁上设有缺口434,缺口434与灯板41共同围设形成一连通收容空间105的进风口432。收容空间105通过进风口432与安装空间104连通,以从安装空间104分流部分空气。灯罩43的另一相邻或相对侧壁上设有中空外凸的接口部431,接口部431呈中空状设置以形成有一个与收容空间105连通的出风口433。收容空间105通过出风口433将灯珠42产生的热量带出收容空间105。在风机组件5的强制排风作用下,安装空间104内的空气通过与收容空间105连通的进风口432流入收容空间105后,再从与收容空间105连通的出风口433流出收容空间105。由此,可以对光照组件4中的灯珠42进行有效降温,避免因光照组件4内部温度过高而致使安装空间104内的温度升高,导致用户受热不适。
头戴式治疗仪100还包括设于前壳体1的安装空间104内的若干中空的出风管6,用于连通光照组件4的收容空间105与风机组件5。每根出风管6的一端均套设在灯罩43的接口部431上,另一端与风机组件5相应部位对应连接,使得与收容空间105连通的出风口433与风机组件5连通,以使风机组件5通过出风管6对收容空间105内的空气进行快速抽取。在本实施例中,一个风机组件5通过两根出风管6分别连通两块光照组件4的收容空间105。出风管6可以采用耐高温的软管,方便连接光照组件4和风机组件5,并减少弯曲的软管连接对抽气的影响。可以将风机组件5朝向第一散热孔13对应出风设置。这样,在风机组件5的驱动下,空气可以沿图4和图5所示的方向流动,即从第二散热孔14进入安装空间104的外部空气,部分流向收容空间105,并通过出风管6被风机组件5抽出,风机组件5可以将空气从第一散热孔13排出,从而进一步将位于收容空间105中的灯珠42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
出风管6的一端与与灯罩43的接口部431连通,进而通过接口部431实现出风管6与收容空间105的连通。可以设置接口部431的内径与出风管6的外径大致相同,出风管6可以插接至接口部431的内腔以与收容空间105连通;或者,可以设置接口部431的外径与出风管6的内径大致相同,出风管6可以套设在接口部431的外侧以与收容空间105连通。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出风管6与收容空间105的连接稳定可靠。
参考图4、图12至图15,风机组件5包括设于前内壳12上并与相应光照组件4抵接的风机支架51以及组设于风机支架51上并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端54与出风端53的散热风机52。散热风机52通过出风管6与两块相应的光照组件4的收容空间105连通。风机支架51架设在靠近第一散热孔311的相应光照组件4上,且朝向第一散热孔13出风设置。
风机支架51安装于前壳体1的前内壳12上并位于安装空间104内,风机支架51具有前内壳12或光照组件4固定连接的连接部516,连接部516与前内壳12或光照组件4通过连接螺栓可拆卸地相连,当然,连接部516与前内壳12或光照组件4也可通过卡接、插接等其它连接方式相连,在此不做限定。
参考图12至图15,风机支架51还具有一大致呈倒凸字状设置的中空主体510,所述主体510呈一端开口状设置,所述连接部516是由主体510的底部相对两侧朝远离主体510状设置。所述主体510围设形成有一用于收容散热风机52的安装腔511。散热风机52安装于安装腔511内,利于节省散热风机52所需的安装空间104,且通过风机支架51位于安装腔511周侧的侧壁对散热风机52进行限位,便于增强散热风机52的结构稳定性。
风机支架51还具有与主体510一体设置的导向部512,导向部512与安装腔511连通且导向部512朝向第一散热孔311延伸以将空气引导至第一散热孔13。
导向部512与风机支架51为一体成型件,且导向部512朝向第一散热孔13的方向延伸,通过导向部512对空气进行导向,避免气流分散而出现乱流的现象,保证空气能够沿第一散热孔13吹出,进而保证散热风机52的散热效果。
导向部512与第一散热孔13正对的表面形成为弧形面。可选地,导向部512构造为弧形板状结构,以便于在导向部512对气流进行导向时,空气能够沿弧形面朝向第一散热孔13流动,进而通过弧形面对气流起到缓冲和导向的作用,避免气流的流速过大而损坏导向部512,同时,利于气流能够更好地由第一散热孔13吹出。
当然,导向部512与第一散热孔13正对的表面也可根据气流的流动规律进行适应性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导向部512止抵于前外壳11,第一散热孔1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导向部512限定的空间内。
具体而言,导向部512与前外壳11的内侧相抵,以便于前外壳11对导向部512起到支撑的作用,进一步增强风机支架51的结构稳定性,且第一散热孔13的至少一部分与导向部512和前外壳11的内侧之间的空间连通。可选地,第一散热孔13设有多个,多个第一散热孔13中至少一个散热孔位于前外壳11的内侧与导向部512正对的区域。
由此,便于保证散热风机52的出风端53处的气流能够沿导向部512朝向第一散热孔13流动,从而通过第一散热孔13吹出至头戴式治疗仪100的外侧,进而实现对灯板41以及安装空间104内的其它电器元件(未图示)的散热。
参考图14,风机支架51还包括由其主体510围设形成的风道部513。风道部513与安装腔511连通且位于散热风机52的进风端54所在一侧。所述风机支架51还具有由主体510朝外延伸设置并与出风管6的另一端连接的接口管514。接口管514呈中空状设置并形成有连通出风管6与风道部513的进风通道5131,来自光照组件4的空气通过接口管514流向进风通道5131。
风道部513形成于风机支架51内部,且风道部513在散热风机52的进风端54与安装腔511连通。换言之,风道部513与散热风机52的进风端54正对,以便于在将散热风机52安装于安装腔511后,来自光照组件4的空气由接口管514进入风道部513内,然后在散热风机52的抽气作用下,该空气依次沿散热风机52的进风端54和出风端53朝向第一散热孔13流动,进而吹出至头戴式治疗仪100的外侧。
由此,通过设置风道部513,使得风机支架51可以与多个光照组件4的收容空间105同时连通,减少散热风机52的数量且提高了散热风机52的效率。
风机支架51位于安装腔511的一侧壁上设有线槽517,线槽517用于对散热风机52的电源线或其它连接线进行固定和避让,便于降低其走线难度。
散热风机52固定至风机支架51,散热风机52呈其进风端54朝向风机支架51的风道部513、出风端53朝向风机支架51的导向部512状固定安装在风机支架51的安装腔511内。
可以理解的是,散热风机52固定至风机支架51后,散热风机52朝向前外壳11的一侧且可直接抵压于前外壳11上。
由此,便于将散热风机52固定于风机支架51与前外壳11之间,从而增强散热风机52的结构稳定性,同时,利用前外壳11直接对散热风机52的外侧进行遮挡,从而不需单独设置其它遮挡结构,利于降低风机支架51的重量,实现头戴式治疗仪100的轻量化设计。
参考图13,风机支架51还具有由其主体510底端朝向灯板41凸伸设置的若干止抵凸起515,止抵凸起515止抵于灯板41上。可以理解的是,止抵凸起515设有多个,且多个止抵凸起515设于风机支架51背离散热风机52的一侧,且止抵凸起515朝向灯板41的方向延伸,以使止抵凸起515的端部止抵于灯板41的外侧。由此,便于通过止抵凸起515对灯板41起到抵接的作用,进而增强灯板41的结构稳定性,且止抵凸起515能够将风机支架51与灯板41间隔开,以避免灯板41与风机支架51直接接触,进而允许灯板41背面在安装空间104内自然散热。
优选地,止抵凸起515设有两个,两个止抵凸起515均构造为十字立柱,从而便于增强止抵凸起515的支撑稳定性。当然,止抵凸起515也可设有其它数量,以及止抵凸起515也可构造为其它形状,在此不做限定。
这样,在风机组件5的驱动下,外部空气可以从第二散热孔14流入安装空间104并部分分流至收容空间105内,在流经收容空间105后,可以通过出风管6流入风机支架51内并被散热风机52引导至第一散热孔13排出。另有部分气流在安装空间104内流动,带走灯板41和其它电控元件(未图示)散发的热量并从第一散热孔13排出。由此,实现了对光照组件4和电控元件(未图示)的有效降温,降低了前壳体1的内部温度,并提高了前壳体1内的光照组件4和电控元件(未图示)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4所示,前内壳12具有底壁121和环绕底壁121周侧并向前外壳11延伸的侧壁122,底壁121用于固定光照组件4,侧壁122上设置第二散热孔14。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底壁121的边缘处设有侧壁122,使得安装空间104可以沿前后方向具有足够的厚度,以使光照组件4和散热风机52进行堆叠安装,利于减小前壳体1的尺寸,实现合理化布局。第二散热孔14设于侧壁321的底部,使得第二散热孔14可以错开头戴空间101且向外敞开,使得流入安装空间104内的外部空气为前壳体1内的光照组件4和电控元件(未图示)进行散热并且排出的热气流流经路径远离头戴空间101,避免热气流流入头戴空间101,造成用户使用体验不佳。
多个第二散热孔14分散设置在侧壁122底部的左右两侧,并与靠近侧壁122底部设置的相应光照组件4对应设置。这样不仅可以增大流入安装空间104的空气的流量,还可以直接将流入的空气引导至最近的光照组件4。当外部空气流入安装空间104前,在散热风机52的驱动下,外界空气部分流经对应的光照组件4和电控元件(未图示),部分流入收容空间105。即使得部分空气流经光照组件4的外部,部分空气流进光照组件4的内部,提高散热效率,并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参照图1-图2所示,前外壳11包括主体1a和位于主体1a两侧的耳罩1b,主体1a沿左右方向延伸布置以设于头戴式治疗仪100的正前方,两个耳罩1b分别连接在主体1a的左右两侧,耳罩1b向后延伸布置且设于头戴式治疗仪100的左右两侧。高度调节装置8部分自上壳体2延伸至耳罩1b以连接前壳体1,而宽度调节装置9部分自后壳体3延伸至耳罩1b以连接前壳体1。
参照图4至图5所示,多个第一散热孔13分散设置在前外壳11的主体1a上部的左右两侧并与靠近前内壳12上部的光照组件4对应设置。通过将第一散热孔13设于前外壳11的上部,在散热风机52运转时,散热风机52可以将收容空间105内的空气通过两侧分布的第一散热孔13排出至前壳体1的上部,增加了安装空间104和收容空间105的排气路径,且可以使流出的高温空气远离头戴空间101排出,避免了影响第二散热孔14和头戴空间101,提高了用户舒适度。
参照图8-图9所示,前外壳11对应耳罩1b的部分还设有第四散热孔16。第四散热孔16设置为多个,多个第四散热孔16设置在耳罩1b的周侧,安装空间104侧部可以通过第四散热孔16与头戴式治疗仪100的外侧进行连通。这样,当安装空间104侧部的光照组件4或提示装置(未标号)工作导致侧部的温度升高时,升温后的热空气可以从位于耳罩1b上方的一部分第四散热孔16排出至外界,外界的冷空气可以从位于耳罩1b下方的一部分第四散热孔16流入安装空间104内,以实现安装空间104侧部的散热。通过设置多个第四散热孔16呈环状分布,使得外界的空气可以从多个不同方向流入安装空间104侧部内,且使得安装空间104内的空气可以从多个不同角度流向头戴式治疗仪100的外侧,利于提高安装空间104侧部的换气效率,以提高前壳体1的散热效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如图8-图9所示,可以设置前内壳12具有六个通孔17,四个位于主体1a处的通孔17沿竖向和左右方向间隔开设置,位于左侧的通孔17设置在主体1a和左侧的耳罩1b的连接位置处,位于右侧的通孔17设置在主体1a和右侧的耳罩1b的连接位置处。光照组件4设置为六个,六个光照组件4与六个通孔17一一对应设置,位于主体1a处的光照组件4可以照射在患者头部的正前方,且位于两侧位置的光照组件4可以照射在患者头部的侧前方。由此,以增多近红外线灯的照射角度,利于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可选地,前壳体1的第一散热孔13和第二散热孔14也可以分别作为进气孔和排气孔,此时第一散热孔13可以设置在前外壳11的底部,第二散热孔14可以设置在前内壳12的顶部。对应的,散热风机52固定在前内壳12上并靠近第二散热孔14设置。在自然对流或散热风机5强制对流作用下,外部空气自前外壳11底部的第一散热孔13流入安装空间104,并自前内壳12顶部的第二散热孔14流出安装空间104。
可选地,光照组件4的进风口432和出风口433间隔开设置,如可以将进风口432和出风口433分别设置在位于收容空间105相对的两侧壁处,或是设置在收容空间105相邻的两侧壁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也可以在灯罩43的侧壁处形成有多个接口部431,多个接口部431间隔开设置,可以将多个接口部431中的一个作为出风口433,且将其余接口部431设置为进风口432。这样,可以通过多个接口部431分别实现收容空间105与安装空间104的稳定连通,且通过设置多个进风口432,增大了收容空间105与安装空间104的连通通道,利于增大收容空间105内的进风量,提高降温效果,利于提升用户的舒适度。
可选地,前壳体1还可以设置第三散热孔15。参照图6-图7所示,可以在前外壳11上设置第三散热孔15,第三散热孔15用于将安装空间104和头戴式治疗仪100的外侧连通,第三散热孔15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位置高于第二散热孔14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位置。当灯板41对安装空间104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时,利用热空气上浮特性,安装空间104内的空气可以从第二散热孔14流向第三散热孔15,且可以将光照组件4安装在空气从第二散热孔14流向第三散热孔15的流动路径上。这样,空气可以沿图6和图7所示的方向流动,即当空气从第二散热孔14流入安装空间104,并在安装空间104内向第三散热孔15流动时,空气可以流经光照组件4以对光照组件4进行散热。通过设置第二散热孔14和第三散热孔15,使得空气可以在安装空间104内的自然流动更换,以实现对灯板41的散热,提高了光照组件4的散热效率,降低了散热过程的能量损耗,利于提高头戴式治疗仪100的可靠性。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三散热孔15和第一散热孔13沿前壳体2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使得收容空间105内的空气和安装空间104内的空气可以从不同位置排出头戴式治疗仪100,以避免前外壳11的局部温度过高,减小了头戴式治疗仪100整体的温差,利于提高头戴式治疗仪100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头戴式治疗仪100的前壳体1上设置连通安装空间104并远离头戴空间101的第一散热孔13和第二散热孔14,使得安装空间104内的散热对头戴空间105的影响最小化;由第二散热孔14流入安装空间104的部分空气在散热风机52的作用下流经光照组件4的收容空间105和出风管6并朝向第一散热孔13快速排出前壳体1,部分空气在安装空间104内流经光照组件4的灯板41和其它发热的电控元件(未图示)并通过第一散热孔13快速排出前壳体1,使得安装空间104内部快速散热,提高佩戴治疗的舒适性,并提高光照组件4和电控元件(未图示)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头戴式治疗仪,包括上壳体、位于上壳体下方并与上壳体连接的前壳体以及位于上壳体下方并与前壳体连接的后壳体,所述上壳体与前壳体、后壳体共同围设形成一头戴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若干第一散热孔与若干第二散热孔,所述前壳体内设有朝向所述头戴空间发射近红外光的若干光照组件、与相应的光照组件对应设置并用于对光照组件进行散热的风机组件以及设于相应的光照组件与风机组件之间的出风管,所述光照组件设于前壳体位于气流流经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的路径位置处且呈靠近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之一设置,所述风机组件呈靠近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之一设置并通过出风管对相应光照组件内部进行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组件具有靠近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之一的进风口、与进风口连通的收容空间以及同时连通收容空间与出风管的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包括靠近所述头戴空间的前内壳以及盖设于前内壳上的前外壳,所述前壳体还具有形成于前内壳与前外壳之间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均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所述出风管一端与所述光照组件的出风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组件包括架设于前内壳上并部分穿过所述前内壳的灯罩以及组设于灯罩上并具有若干灯珠的灯板,所述灯罩罩设在所述灯珠上,所述收容空间由所述灯罩与所述灯板围设形成,所述灯珠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灯罩具有设于其一侧壁上的缺口,所述进风口是由所述灯罩设于侧壁上的缺口与所述灯板相应部位围设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还具有一设于其侧壁上并与所述出风管的一端连接的接口部,所述接口部呈中空状设置并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所述出风口是由所述接口部形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前内壳上并与相应光照组件抵接的风机支架以及组设于风机支架上的散热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支架包括中空状主体、由主体底部相对两侧分别延伸设置的连接部以及由主体朝外延伸设置的接口管,所述出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口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支架具有由主体围设形成的风道部与安装腔,所述风道部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散热风机组设于所述主体上并收容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接口管呈中空状设置并形成有连通所述出风管与所述风道部的进风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支架还具有一与所述主体一体设置并与所述安装腔侧向连通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呈靠近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另一个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端与出风端,所述出风端朝向所述风机支架的导向部,所述进风端朝向所述主体的风道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支架的接口管呈比所述散热风机的进风端更靠近相应的所述光照组件状设于所述主体上。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支架还具有由所述主体的底端朝向所述灯板凸伸设置的止抵凸起,所述止抵凸起与所述光照组件的灯板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3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两者其中之一设于所述前外壳靠近其上方两侧,另一个设于所述前内壳靠近其底部两侧。
14.根据权利要求3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孔与所述第二散热孔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不同的高度。
15.根据权利要求3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的若干第三散热孔。
16.根据权利要求3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具有分别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后壳体分别连接的耳罩,所述耳罩设有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的若干第四散热孔。
CN202223594716.8U 2022-12-30 2022-12-30 头戴式治疗仪 Active CN219307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4716.8U CN219307758U (zh) 2022-12-30 2022-12-30 头戴式治疗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4716.8U CN219307758U (zh) 2022-12-30 2022-12-30 头戴式治疗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07758U true CN219307758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24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4716.8U Active CN219307758U (zh) 2022-12-30 2022-12-30 头戴式治疗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077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95286Y1 (ko) 휴대식 탈모 장치
CN111973884A (zh) 一种脱毛仪
CN114917483B (zh) 应用于经颅光调控领域的头帽、经颅光调控设备及系统
CN219307758U (zh) 头戴式治疗仪
CN217138248U (zh) 美容仪
CN219307760U (zh) 头戴式治疗仪
CN219307761U (zh) 头戴式治疗仪
CN219307759U (zh) 头戴式治疗仪
CN219251441U (zh) 头盔式治疗仪
CN115212468B (zh) 光治疗装置以及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光治疗设备
CN219501863U (zh) 头戴式治疗仪
TWI322326B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guiding device
CN115137235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20938807U (zh) 一种管式光治疗装置
CN213588473U (zh) 散热组件及脱毛仪
CN211324471U (zh) 一种微波烧烤机
CN219251442U (zh) 头盔式治疗仪
CN211215012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tdp治疗器
CN219251451U (zh) 头盔式治疗仪
KR20100115604A (ko) 스탠드형 전기히터
CN220385640U (zh) 一种作用于前额的近红外光头戴结构
KR20170062195A (ko) 방열 장치 및 이 방열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램프
CN217138249U (zh) 美容仪
CN219815045U (zh) 一种led光治疗仪灯头散热结构及led光治疗仪灯具
CN215195063U (zh) 一种光疗仪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