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95590U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95590U
CN219295590U CN202320391402.3U CN202320391402U CN219295590U CN 219295590 U CN219295590 U CN 219295590U CN 202320391402 U CN202320391402 U CN 202320391402U CN 219295590 U CN219295590 U CN 219295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cycle
control unit
plug
electronic control
fram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914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玉红
许献阳
赵金龙
付文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914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95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95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955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摩托车包括车架组件、动力源及空滤器。动力源被车架组件支撑。空滤器位于动力源上方,并被车架组件支撑。摩托车还包括电子控制单元及控制单元插件,电子控制单元安装于空滤器的一侧;控制单元插件插接于电子控制单元的一端,且控制单元插件的插接方向朝摩托车的下方偏置。如此,水由于重力影响,会沿电子控制单元及控制单元插件的上表面流走,从而使得电子控制单元及控制单元插件上不易产生积水,防止积水经插接处间隙进入电子控制单元或控制单元插件内,从而提高防水性能,降低摩托车产生电气故障的概率,提高摩托车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
背景技术
电子控制单元作为摩托车的核心元件,能够监控车辆运行的各种状态,并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计算、处理各个传感器传递的信息,从而执行各种预定的控制功能。
现有技术中,电子控制单元通常安装于空滤器的周侧,并与控制单元插件连接。但由于控制单元插件的插接方向与摩托车长度方向平行,在雨天或洗车时,控制单元插件上易产生积水,且积水会由控制单元插件与电子控制单元的插接处进入电子控制单元内,导致电路损坏,从而影响摩托车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摩托车,提高其电子控制单元防水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组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连接于车架组件上;动力源,动力源被车架组件支撑;空滤器,空滤器位于动力源上方,并被车架组件支撑;悬架组件,悬架组件连接至车架组件上;车轮组件,车轮组件通过悬架组件连接至车架组件上;摩托车还包括: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安装于空滤器的一侧;控制单元插件,控制单元插件插接于电子控制单元的一端,且控制单元插件的插接方向朝摩托车的下方偏置。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插件的插接方向与摩托车的车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A大于等于10度。
进一步地,电子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端,第一端朝向摩托车的车头方向设置;第二端,第二端朝向摩托车的车尾方向设置;其中,第一端低于第二端,控制单元插件插接于第一端。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插件包括:插件主体,插件主体包括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插接于第一端上;插件线束,插件线束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端连接,且插件线束朝向摩托车的上方延伸并折弯设置。
进一步地,插件线束包括:折弯段,折弯段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端连接;延伸段,延伸段的一端与折弯段远离第二连接端的一端连接,延伸段的另一端朝向摩托车的上方延伸;其中,折弯段的最低点低于第二连接端。
进一步地,折弯段呈开口朝上的弧形设置。
进一步地,摩托车还包括护套,护套包裹于插件主体上;且护套具有插接口,插接口朝向摩托车的下方设置。
进一步地,摩托车还包括:保险盒;固定套,套设于保险盒的周向,并贴合于保险盒上;保险盒安装支架,保险盒安装支架至少部分与车架组件连接,且保险盒安装支架与固定套插接连接。
进一步地,固定套开设有两个插接孔,两个插接孔分别位于固定套的两个对角;保险盒安装支架包括插接片,插接片能插接于插接孔内;其中,插接片的材质为钣金或者塑料。
进一步地,固定套设有至少两个备用保险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通过将电子控制单元与摩托车车长方向呈夹角设置,水由于重力影响,会沿电子控制单元及控制单元插件的上表面流走,从而使得电子控制单元及控制单元插件上不易产生积水,防止积水经插接处的间隙进入电子控制单元或控制单元插件内,从而提高防水性能,降低摩托车产生电气故障的概率,提高摩托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保险盒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保险盒安装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固定套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0、摩托车;200、车架组件;230、后车架;231、第一后支架;232、第二后支架;233、支撑板组;2331、支撑板;2331a、第三固定点;2331b、第四固定点;2332、第一中间板;2332a、中间板主体;2332b、第一连接部;2332c、第二连接部;2333、第二中间板;2334、第一隔震件;2334a、第一隔震部;2334b、第二隔震部;2335、第二隔震件;300、车身覆盖件;310、坐垫组件;3111、后坐垫;320、后尾灯;400、动力源;500、悬架组件;600、车轮组件;700、空滤器;800、电子控制单元;810、控制单元插件;811、插件主体;8111、第一连接端;8112、第二连接端;812、插件线束;8121、折弯段;8122、延伸段;813、护套;8131、插接口;820、第一端;830、第二端;840、保险盒;841、固定套;8411、插接孔;8412、备用保险孔;842、保险盒安装支架;8421、插接片;850、第一固定点;860、第二固定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摩托车10,该摩托车10包括车架组件200、车身覆盖件300、动力源400、空滤器700、悬架组件500及车轮组件600。车身覆盖件300连接于车架组件200上,动力源400被车架组件200支撑。空滤器700位于动力源400上方,并被车架组件200支撑。悬架组件500连接至车架组件200上,车轮组件600通过悬架组件500连接至车架组件200上。
为了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前侧、后侧、上侧和下侧。
请参阅图2,摩托车10还包括电子控制单元800及控制单元插件810。电子控制单元800安装于空滤器700的一侧,控制单元插件810插接于电子控制单元800的一端,且控制单元插件810的插接方向朝摩托车10的下方偏置。为保证插接的严密性且由于结构及布置上的限制,通常控制单元插件810都沿电子控制单元800长度方向与电子控制单元800插接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单元插件810的插接方向与电子控制单元800的长度方向相同,即控制单元插件810从电子控制单元800上拔下或者插入电子控制单元800的方向。
此时,通过将控制单元插件810的插接方向朝摩托车10的下方偏置,即控制单元插件810的插接方向与摩托车10的车长方向存在夹角,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电子控制单元800为倾斜设置。水由于重力影响,会沿电子控制单元800及控制单元插件810的上表面流走,从而使得电子控制单元800及控制单元插件810上不易产生积水,防止积水经插接处的间隙进入电子控制单元800或控制单元插件810内,从而提高防水性能,降低摩托车10产生电气故障的概率,提高摩托车10的使用寿命。
电子控制单元800包括第一端820及第二端830。第一端820朝向摩托车10的车头方向设置,第二端830朝向摩托车10的车尾方向设置。其中,第一端820低于第二端830,控制单元插件810插接于第一端820。
因控制单元插件810插接处的尺寸小于电子控制单元800,控制单元插件810与电子控制单元800间会形成一个阶梯状的结构。若第一端820高于第二端830,积水会汇聚到阶梯的交界处,并经插接处的间隙进入电子控制单元800或控制单元插件810内,从而造成摩托车10电气故障。故设置第一端820低于第二端830,如此,残存在电子控制单元800及控制单元插件810上的水分会沿上表面直接流走,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同样的,若控制单元插件810的尺寸大于电子控制单元800,则设置第一端820高于第二端830,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变化。
请参阅图3,控制单元插件810的插接方向与摩托车10的车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A大于等于10度。如此,电子控制单元800及控制单元插件810上残留的水分能够更轻易地流走,避免控制单元插件810内进水,保证驾驶的安全性。
在摩托车10行驶过程中,风向与摩托车10的车长方向相同,即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电子控制单元800为水平设置,电子控制单元800的第一端820便为迎风面,在风的辅助散热下,起到降低电子控制单元800温度的作用。而本申请中,通过将控制单元插件810的插接方向朝摩托车10的下方偏置,即电子控制单元800也倾斜设置,如此,能够增大迎风面的面积。具体地,以控制单元插件810的插接方向与摩托车10的车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度为例,即电子控制单元800的长度方向与摩托车10的车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度,并假设电子控制单元800的长、高均为h,则本申请中电子控制单元800的等效高度为sin10°h+cos10°h,约为1.158h,迎风面积增加量为(1.158h-h)/h*100%,为15.8%。如此,相较于现有技术,散热面积增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子控制单元800的散热性能,保证电子控制单元800的正常运行,进而保证了驾驶者的安全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控制单元插件810的插接方向与摩托车10的车长方向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2度、14度、18度、25度、30度等。
请参阅图2及图3,控制单元插件810包括插件主体811及插件线束812。插件主体811包括第一连接端8111及第二连接端8112,第一连接端8111插接于第一端820上。插件线束81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端8112连接,且插件线束812朝向摩托车10的上方延伸并折弯设置。插件主体811与电子控制单元800连接,并通过插件线束812与其他电器元件连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从而能够较好地实现各种预定的控制功能,满足摩托车10的使用性能。
插件线束812包括折弯段8121及延伸段8122。折弯段812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端8112连接,并自第二连接端8112朝摩托车10的下方延伸。延伸段8122的一端与折弯段8121远离第二连接端8112的一端连接,延伸段8122的另一端朝向摩托车10的上方延伸,并分别通向摩托车10的前后方,起到连接并传递信息的作用。其中,折弯段8121的最低点低于第二连接端8112。如此,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有效防止水分经插件线束812的表面流入控制单元插件810内,进一步增强防水效果,提高摩托车10驾驶的安全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折弯段8121呈开口朝上的弧形设置。如此,更便于水分的流动,延伸段8122及插件主体811上的水分能够轻易地流到折弯段8121上,并由折弯段8121最低点滴落,避免水分进入控制单元插件810内部,从而对摩托车10起到保护作用。
请参阅图3,摩托车10还包括护套813,护套813包裹于插件主体811上,且护套813具有插接口8131,插接口8131朝向摩托车10的下方设置。插件线束812经插接口8131伸入护套813内,并与插件主体811连接。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护套813整体呈旗形。如此,护套813能够对控制单元插件810起到保护作用,降低雨水、泥沙等的撞击影响,提高控制单元插件810的安全性。同时,除护套813自身的防水功能外,通过将插接口8131朝向摩托车10下方设置,并与插件线束812的结构配合,水分会由护套813的表面流下,并流至插件线束812上折弯段8121的最低点滴落,从而避免流入控制单元插件810内部,进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护套813的材质为橡胶。如此,护套813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及绝缘性能,从而有效提高护套813的使用寿命。不限于此,护套813的材质还可以为塑料、硅胶等,只要能够起到相同的作用即可。
请参阅图4-图6,摩托车10还包括保险盒840、固定套841及保险盒安装支架842。保险盒840用于容置电器件,继电器、保险丝盒等集成安装于保险盒840内。
固定套841套设于保险盒840的周向,并贴合于保险盒840上。保险盒840上设置有多个结构能够与固定套841插接配合,保证连接的稳固性。且固定套841的形状与保险盒840的形状相适配,便于紧密配合,从而对保险盒840起到保护作用,在减小车体传递至保险盒840的震动的同时,也便于保险盒840的安装。
保险盒安装支架842至少部分与车架组件200连接,且保险盒安装支架842与固定套841插接连接。本申请通过设置保险盒安装支架842,能够利用保险盒安装支架842的转接作用将保险盒840安装于摩托车10上,以便于保险盒840的安装。并且,空间利用率高,能够将保护盒安装于摩托车10上需要安装的地方,使安装方式更加多样化。
在本申请中,保险盒840安装于摩托车10车尾处,靠近后尾灯320处设置。该处具有较大的安装空间,且周侧具有较多车身覆盖件300相互连接,整体较为密闭,安全性更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保险盒840也可安装于摩托车10上其他合适的位置,只要能够起到相同效果即可。
请参阅图6,固定套841开设有两个插接孔8411,两个插接孔8411分别位于固定套841的两个对角。保险盒安装支架842包括插接片8421,插接片8421能插接于插接孔8411内。保险盒安装支架842基本呈L型,插接片8421为两个,且分别位于L型支架的两端部,并朝向靠近固定套841的方向延伸,从而与插接孔8411配合,实现保险盒840的固定连接。
其中,插接片8421的材质为钣金或者塑料。如此,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且整体重量较低,能够降低成本。
在一实施方式中,固定套841设有至少两个备用保险孔8412。现有保险盒840内备用保险孔8412数目较少,本申请通过在固定套841上开设备用保险孔8412能够增加备用保险的数量,进一步提高了实用性,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意外情况。
保险盒840安装过程中,可先将固定套841套设于保险盒840外,与保险盒840进行紧密配合,再将连接为一体的保险盒840与固定套841,与保险盒安装支架842连接,再通过焊接等方式将保险盒安装支架842固定于车架组件200上合适的位置处,从而实现保险盒840的安装。也可先将保险盒安装支架842与车架组件200固定,再连接保险盒840与固定套841形成的整体结构,在此不过多限定。
在一实施方式中,摩托车10还包括坐垫组件310,坐垫组件310被车架组件200支撑。动力源400位于坐垫组件310下方,且被车架组件200支撑。
为了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前侧、后侧、上侧和下侧。
请参阅图1及图7,摩托车10还包括电子控制单元800,电子控制单元800安装于车架组件200靠近摩托车10车尾的一端,且车身覆盖件300至少部分盖设于电子控制单元800的周侧。
摩托车10车尾处设置有坐垫组件310及较多的车身覆盖件300,坐垫组件310与多个车身覆盖件300相互连接并固定于车架组件200上,形成密闭空间,将电子控制单元800置于该密闭空间内,能够对电子控制单元800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在雨天或洗车时,水分较难接触到电子控制单元800,从而能够防止电子控制单元800进水,保证电子控制单元800的正常运行。
摩托车10还包括空滤器(图未示),空滤器位于动力源400上方,并被车架组件200支撑。由于现有技术里,电子控制单元800大多安装于空滤器的侧面,而空滤器通常靠近动力源400设置,在运行过程中,动力源400产生的高温会影响电子控制单元800的正常运行。而本申请将电子控制单元800置于车尾处,能够有效降低高温对电子控制单元800的影响,从而提高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7,车架组件200包括后车架230,坐垫组件310被后车架230支撑。坐垫组件310包括后坐垫3111,后坐垫3111连接于后车架230上。
后车架230包括第一后支架231及第二后支架232。第二后支架232与第一后支架231间隔设置,其中,电子控制单元800位于第一后支架231与第二后支架232之间,且电子控制单元800安装于第一后支架231及第二后支架232远离摩托车10车头的一端。具体而言,电子控制单元800设置于后坐垫3111的下方,且周侧被车身覆盖件300及其余零部件等遮挡覆盖,从而能够满足电子控制单元800的防水、散热需求。
请继续参阅图7,摩托车10还包括支撑板组233,支撑板组233位于第一后支架231及第二后支架232远离摩托车10车头的一端,且支撑板组233的一端与第一后支架231的周侧连接,支撑板组233的另一端与第二后支架232的周侧连接。其中,电子控制单元800安装于支撑板组233上。如此,电子控制单元800能够通过支撑板组233安装于后车架230上,结构简单,连接稳定。
支撑板组233包括支撑板2331、第一中间板2332及第二中间板2333。电子控制单元800安装于支撑板2331上,支撑板2331的一端通过第一中间板2332与第一后支架231连接,支撑板233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中间板2333与第二后支架232连接。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中间板2332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后支架231连接,同样的,第二中间板2333也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二后支架232连接。如此,便于控制第一中间板2332及第二中间板2333的形状及精度,使第一中间板2332及第二中间板2333能够分别与第一后支架231及第二后支架232的形状配合,增加接触面积,提高焊接强度,从而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利用第一中间板2332与第二中间板2333的转接作用,避免对支撑板2331直接加工,降低加工难度,并保证支撑板组233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摩托车10还包括第一隔震件2334及第二隔震件2335。第一隔震件2334贯穿第一中间板2332,并与支撑板2331连接。第二隔震件2335贯穿第二中间板2333,并与支撑板2331连接。如此,通过设置第一隔震件2334及第二隔震件2335,能够有效降低车架组件200传递至支撑板2331处的震动,从而使电子控制单元800的安装满足震动需求,安全性更高,使用寿命也更长。
第一隔震件2334包括第一隔震部2334a及第二隔震部2334b。第一隔震部2334a位于第一后支架231与第一中间板2332之间,第二隔震部2334b位于第一中间板2332与支撑板2331之间。如此,第一后支架231传递至第一中间板2332处的震动会分散至位于第一中间板2332两侧的第一隔震部2334a及第二隔震部2334b,并被第一隔震件2334吸收,从而进一步降低电子控制单元800受到的震动。
第二隔震件2335与第一隔震件2334的结构基本相同,在此不过多赘述。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隔震件2334与第二隔震件2335均为橡胶材质。橡胶的减震效果好,弹性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采用不同材质的第一隔震件2334及第二隔震件2335,只要能够达到相同的效果即可,如硅胶材质。
请参阅图7,第一中间板2332包括中间板主体2332a、第一连接部2332b及第二连接部2332c。中间板主体2332a与支撑板2331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2332b连接于中间板主体2332a的一端,第二连接部2332c连接于中间板主体2332a的另一端。其中,第一中间板2332通过第一连接部2332b、第二连接部2332c与第一后支架231连接。
第一中间板2332整体基本呈U型,如此,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同时,U型设置为第一隔震部2334a的安装提供了安装空间,能够避免第一隔震部2334a与第一后支架231发生干涉,提高结构布置的合理性,并提高第一隔震件2334的隔震性能。
第二中间板2333与第一中间板2332的结构基本相同,在此也不过多赘述。
电子控制单元800上开设有第一固定点850及第二固定点860,第一固定点850与第二固定点860分别位于电子控制单元800的两侧,电子控制单元800通过第一固定点850及第二固定点860与支撑板2331连接。
具体而言,第一固定点850及第二固定点860处可通过螺栓等紧固件穿设实现连接。不仅易于装拆,提高安装效率,而且能够将电子控制单元800牢牢固定在支撑板2331上,防止电子控制单元800发生晃动脱落,造成损坏。支撑板233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三固定点2331a及第四固定点2331b,支撑板2331的一端通过第三固定点2331a与第一隔震件2334及第一中间板2332连接;支撑板2331的另一端通过第四固定点2331b与第二隔震件2335及第二中间板2333连接。
同样的,第三固定点2331a及第四固定点2331b处也可通过螺栓等紧固件穿设实现连接。以第三固定点2331a为例进行说明,由于第一隔震件2334穿设第一中间板2332,此时,利用螺栓等穿设第一隔震件2334及第三固定点2331a,从而能够将支撑板2331连接至第一中间板2332。第四固定点2331b处的连接与第三固定点2331a基本相同,在此也不过多赘述。如此,能够实现支撑板2331的稳定连接,保证电子控制单元800的安全性。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包括:
车架组件;
车身覆盖件,所述车身覆盖件连接于所述车架组件上;
动力源,所述动力源被所述车架组件支撑;
空滤器,所述空滤器位于所述动力源上方,并被所述车架组件支撑;
悬架组件,所述悬架组件连接至所述车架组件上;
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通过所述悬架组件连接至所述车架组件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还包括:
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空滤器的一侧;
控制单元插件,所述控制单元插件插接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的一端,且所述控制单元插件的插接方向朝所述摩托车的下方偏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插件的插接方向与所述摩托车的车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A大于等于1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端,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摩托车的车头方向设置;
第二端,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摩托车的车尾方向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端低于所述第二端,所述控制单元插件插接于所述第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插件包括插件主体及插件线束,所述插件主体包括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插接于所述第一端上;所述插件线束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且所述插件线束朝向所述摩托车的上方延伸并折弯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插件线束包括:
折弯段,所述折弯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
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一端与所述折弯段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一端连接,所述延伸段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摩托车的上方延伸;
其中,所述折弯段的最低点低于所述第二连接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段呈开口朝上的弧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还包括护套,所述护套包裹于所述插件主体上;且所述护套具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朝向所述摩托车的下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还包括:
保险盒;
固定套,套设于所述保险盒的周向,并贴合于所述保险盒上;
保险盒安装支架,所述保险盒安装支架至少部分与所述车架组件连接,且所述保险盒安装支架与所述固定套插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开设有两个插接孔,两个所述插接孔分别位于所述固定套的两个对角;所述保险盒安装支架包括插接片,所述插接片能插接于所述插接孔内;其中,所述插接片的材质为钣金或者塑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设有至少两个备用保险孔。
CN202320391402.3U 2023-02-28 2023-02-28 摩托车 Active CN219295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1402.3U CN219295590U (zh) 2023-02-28 2023-02-28 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1402.3U CN219295590U (zh) 2023-02-28 2023-02-28 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95590U true CN219295590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52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91402.3U Active CN219295590U (zh) 2023-02-28 2023-02-28 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955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9894B (zh) 线束
US7508164B2 (en) Battery pack having control devices of differing heights
JP5944787B2 (ja) ヒューズユニット
CN219295590U (zh) 摩托车
CN219295591U (zh) 摩托车
JP5944788B2 (ja) ヒューズユニット
KR101198620B1 (ko) 상용차용 배터리 퓨즈 터미널
CN1848569B (zh) 配电箱
KR100755031B1 (ko) 배터리용 퓨즈박스의 장착구조
CN211032732U (zh) 一种车辆及车架
CN209312698U (zh) 一种防震型车用保险丝盒
KR102144027B1 (ko) 배터리 캡
KR102144025B1 (ko) 배터리 캡
KR102144028B1 (ko) 배터리 캡
KR102144030B1 (ko) 배터리 캡
KR102144029B1 (ko) 배터리 캡
KR102144026B1 (ko) 배터리 캡
CN213126684U (zh) 一种智能型中央电气控制盒
CN218967095U (zh) 电动摩托车
JP2014100971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システム
CN217074644U (zh) 全地形车
CN216600346U (zh) 一种新型汽车电机控制器
CN220022227U (zh) 线束保护盒
CN218463595U (zh) 一种减少跑动的显示屏线束
CN109888141B (zh) 支架组件、电池系统及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