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87566U - 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87566U
CN219287566U CN202320148108.XU CN202320148108U CN219287566U CN 219287566 U CN219287566 U CN 219287566U CN 202320148108 U CN202320148108 U CN 202320148108U CN 219287566 U CN219287566 U CN 2192875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clamping groove
display module
modul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4810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世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teo Connect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ateo Connect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teo Connect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Corp filed Critical Pateo Connect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014810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875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875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875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与电子设备,能够减小显示屏组件的非显示区域的黑边大小,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该显示屏组件包括壳体、触摸模块与显示模块。其中,壳体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具有第一开口;触摸模块位于第一开口内,第一开口的周向轮廓与触摸模块的周向轮廓相匹配;显示模块位于容纳腔内,且一侧与触摸模块固定,显示模块通过卡接结构与壳体卡接,显示模块远离触摸模块的一侧与壳体粘接,以使显示模块固定于壳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用于显示视觉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相关技术中的显示屏组件包括外壳01、触摸模组02与显示模组03。外壳01形成有腔体011,触摸模组02与显示模组03设置于腔体011内。腔体011形成有安装开口0111,安装开口的轴向a请参照图1。安装开口0111的周向轮廓与触摸模组02的周向轮廓相匹配,触摸模组02位于安装开口0111内。触摸模组02与显示模组03沿安装开口的轴向a排列,显示模组03用于显示视觉信息,显示模组03显示的视觉信息透过触摸模组02传递给用户。触摸模组02远离显示模组03的一侧用于被用户触摸,以接收用户的操作信号。触摸模组02的周向轮廓大于显示模组03的周向轮廓,触摸模组02超过显示模组03的周向轮廓的部分与外壳01配合,并通过黏胶04与外壳01粘接,以固定于外壳01上。
但是,触摸模组02与外壳01粘接的部分无法显示信息,使得显示屏组件具有较大的黑边区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其优势在于减小显示屏组件的非显示区域的黑边大小。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其优势在于使显示模块与壳体稳固安装。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由于电子设备是通过上述任意一项的显示屏组件显示视觉信息的,从而对电子设备而言,可以使电子设备具有较大的显示区域。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该显示屏组件包括壳体、触摸模块与显示模块。壳体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具有第一开口;触摸模块位于第一开口内,第一开口的周向轮廓与触摸模块的周向轮廓相匹配;显示模块位于容纳腔内,且一侧与触摸模块固定,显示模块通过卡接结构与壳体卡接,显示模块远离触摸模块的一侧与壳体粘接,以使显示模块固定于壳体。如此结构形式,显示模块通过卡接结构与壳体卡接,使显示模块与触摸模块安装形成的组件相对壳体具有较为准确的定位,进而使触摸模块不再需要具有超过显示模块的周向轮廓,用于与壳体进行配合定位的区域,这有利于减小显示屏组件非显示区域的黑边大小。而且,在显示模块通过卡接结构与壳体卡接的基础上,显示模块远离触摸模块的一侧与壳体粘接,能够使显示模块与壳体较为方便且稳固地固定在一起。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有利于减小显示屏组件的非显示区域的黑边大小,也能够使显示模块与壳体稳固安装。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屏组件。其中,电路板设置于壳体内,电路板与显示模块电连接,电路板与触摸模块电连接,以使电路板能够接收触摸模块的输出信号,使显示模块显示相应视觉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剖面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剖面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安装壳与壳体通过紧固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一凸柱与第一卡槽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二凸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二卡槽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二卡槽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二凸柱与第二卡槽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三凸柱与第三卡槽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粘接部与显示模块粘接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第四凸柱与第四卡槽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连接部与壳体热熔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01-外壳;011-腔体;0111-安装开口;02-触摸模组;03-显示模组;04-黏胶;a-安装开口的轴向;1-壳体;12-粘接部;13-前框;131-第四凸柱;132-连接部;1321-通孔;14-后壳;141-第四卡槽;2-触摸模块;3-显示模块;31-显示屏;32-背光单元;321-发光件;322-安装壳;4-卡接结构;41-第一卡槽;42-第一凸柱;43-第二卡槽;431-伸入口;432-避让缺口;44-第二凸柱;441-第一平板部;442-第二平板部;45-第三卡槽;46-第三凸柱;5-粘胶;6-电路板;7-紧固件;81-屏蔽罩;82-装车支架;9-容纳腔;91-第一开口;b-第一开口的轴向;c-第一开口的周向;d-第一方向;e-第三方向;f-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下”、“左”以及“右”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请参照图2、图3和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组件与电路板6,电路板6设置于显示屏组件的壳体1内,电路板6与显示屏组件的显示模块3电连接,电路板6与显示屏组件的触摸模块2电连接,以使电路板6能够接收触摸模块2的输出信号,使显示模块3显示相应视觉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电子设备的种类进行限制。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指手机、电脑、显示器、智能穿戴设备、服务器终端或汽车中控台等等。
请参照图2、图3和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包括壳体1、触摸模块2与显示模块3。其中,壳体1形成有容纳腔9,容纳腔9具有第一开口91;触摸模块2位于第一开口91内,第一开口91的周向轮廓与触摸模块2的周向轮廓相匹配;显示模块3位于容纳腔9内,且一侧与触摸模块2固定,显示模块3通过卡接结构4与壳体1卡接,显示模块3远离触摸模块2的一侧与壳体1粘接,以使显示模块3固定于壳体1。如此结构形式,显示模块3通过卡接结构4与壳体1卡接,使显示模块3与触摸模块2安装形成的组件相对壳体1具有较为准确的定位,进而使触摸模块2不再需要具有超过显示模块3的周向轮廓,用于与壳体1进行配合定位的区域,这有利于减小显示屏组件非显示区域的黑边大小。而且,在显示模块3通过卡接结构4与壳体1卡接的基础上,显示模块3远离触摸模块2的一侧与壳体1粘接,能够使显示模块3与壳体1较为方便且稳固地固定在一起。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有利于增大显示屏组件的显示区域,也能够使显示模块3与壳体1稳固安装。
请参照图2、图3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触摸模块2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的周向轮廓与显示模块3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的周向轮廓相匹配。如此结构形式,有利于减小显示屏组件的非显示区域的黑边的大小。
请参照图2、图3和图4,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模块3用于显示视觉信息。视觉信息通过第一开口91传递给用户。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块3可以包括显示屏31与背光单元32。显示屏31用于在电路板6输出信号的作用下形成图像,背光单元32的出射光线可以为显示屏31提供背光。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块3也可以不包括背光单元32,显示屏31为能够自发光的显示屏如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显示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等。
请参照图2、图3和图4,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摸模块2包括触摸屏。触摸模块2设置于第一开口91内,指的是触摸模块2位于第一开口91所围成的空间内,即第一开口91沿触摸模块2周向环绕触摸模块2,且第一开口91沿轴向与显示模块3的位置平齐。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触摸模块2远离容纳腔9内的一侧用于被用户触摸,以接收操作信号。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的轴向b与触摸屏的厚度方向相同。触摸屏与显示屏31的排列方向与触摸屏的厚度方向相同。为了便于理解,将由显示屏31指向触摸屏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d,第一方向d请参照图2、图3和图4,第一方向d与触摸屏的厚度方向平行。此外,请参照图6,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开口的周向c即第一开口91环绕触摸屏的环绕方向。
请参照图2、图3和图4,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显示屏组件的组装过程进行阐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组装的过程中,先将触摸模块2与显示模块3固定在一起;再将触摸模块2与显示模块3的组件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伸入第一开口91,使触摸模块2与显示模块3进入容纳腔9内,显示模块3首先进入容纳腔9,触摸模块2再进入容纳腔9;在触摸模块2与显示模块3的组件伸入容纳腔9的过程中,显示模块3与壳体1会通过卡接结构4卡接,使触摸模块2与显示模块3的组件得到准确定位;接着继续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向容纳腔9内推动触摸模块2与显示模块3的组件,使显示模块3远离触摸模块2的一侧与壳体1抵接,并相互粘接,最终使触摸模块2固定于第一开口91内。在电子设备为汽车中控台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组装过程中,在触摸模块2与显示模块3组装至一起后,需要再将电路板6、屏蔽罩81与装车支架82组装至显示模块3与触摸模块2上,形成半成品组件,再将半成品组件装配至壳体1内。
请参照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还包括紧固件7。显示模块3远离触摸模块2的一侧通过紧固件7与壳体1连接。紧固件7可以是螺钉或螺栓等。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装车支架82也可以通过紧固件7与壳体1连接。
请参照图2、图3和图4,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模块3与触摸模块2的固定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块3包括显示屏31,触摸模块2包括触摸屏,触摸屏与显示屏31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相对设置且粘接,以使显示模块3与触摸模块2固定。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块3包括显示屏31与背光单元32,背光单元32包括发光件321与安装壳322,发光件321的出射光线可以为显示屏31提供背光,触摸模块2与安装壳322粘接,以使显示模块3与触摸模块2固定,触摸模块2与安装壳322相对设置,以使触摸模块2与安装壳322围成安装腔,显示屏31与发光件321均设置于安装腔内。在本申请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触摸屏可以一方面与显示屏31粘接,另一方面与安装壳322粘接,以使显示模块3与触摸模块2固定。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显示屏组件包括紧固件7的基础上,可以是安装壳322与壳体1通过紧固件7连接。
请参照图2、图3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触摸模块2与安装壳322粘接的基础上,安装壳322远离安装腔的一侧与壳体1粘接,以使显示模块3远离触摸模块2的一侧与壳体1粘接,卡接结构4设置于安装壳322与壳体1之间。如此结构形式,加工制造较为方便。
请参照图2、图3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块3与壳体1的粘接以及触摸模块2与安装壳322的粘接均可以通过粘胶5或双面胶等实现。
请参照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卡接结构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卡接结构4沿第一开口的周向c排列。如此结构形式,有利于提升安装的稳固性。
请参照图6和图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卡接结构4包括第一卡槽41与第一凸柱42,第一卡槽41与第一凸柱42中,一个设置于显示模块3上,另一个设置于壳体1上。第一凸柱42位于显示模块3远离触摸模块2的一侧,第一卡槽41的深度方向与第一凸柱42的延伸方向均为第一开口的轴向b,以使第一凸柱42能够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伸入第一卡槽41内,使壳体1对显示模块3在第一开口的轴向b的垂直方向上进行限位。如此结构形式,第一凸柱42与第一卡槽41的安装能够使壳体1对显示模块3进行较为稳固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柱42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与第一卡槽41的底面抵接。如此结构形式,第一凸柱42与第一卡槽41之间的安装能够使壳体1在第一开口的轴向b上对显示模块3进行限位。壳体1对显示模块3在第一开口的轴向b的垂直方向上进行限位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示例性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壳体1对显示模块3在第一开口的周向c上进行限位,也可以是壳体1对显示模块3在第一开口的周向c的垂直方向上进行限位。
请参照图6和图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柱42设置于壳体1上,第一卡槽41设置于显示模块3上,比如,第一卡槽41可以设置于安装壳322上。如此结构形式,加工制造较为方便。而且,壳体1形成容纳腔9,能够对第一凸柱42进行保护,有利于避免壳体1在存储或运输过程中,第一凸柱42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弯折。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柱42一端形成于壳体1上,另一端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向靠近触摸模块2的方向凸起,以沿靠近触摸模块2的方向伸入第一卡槽41内。如此结构形式,便于显示模块3与壳体1安装的过程中,显示模块3顺利与壳体1安装在一起。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柱42也可以设置于显示模块3上,比如,第一凸柱42也可以设置于安装壳3上,第一凸柱42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向远离触摸模块2的方向凸起。如此结构形式,显示模块3与壳体1也能够较为方便地安装在一起。
请参照图6和图7,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卡槽41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示例性地,第一卡槽41可以是沿延伸方向的两端均具有开口,即第一卡槽41为通槽;第一卡槽41可以不是通槽,比如第一卡槽41沿延伸方向的两端中仅一端具有开口,或第一卡槽41沿延伸方向的两端均不具有开口。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卡槽41的深度方向与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垂直关系。示例性地,第一卡槽41的延伸方向可以是第一开口的周向c,也可以是第一开口的周向c的垂直方向等。
请参照图6和图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卡接结构4包括多个第一凸柱42,多个第一凸柱42沿第一开口的周向c排列,多个第一凸柱42均伸入同一第一卡槽41内。如此结构形式,加工制造较为方便。多个第一凸柱42与第一卡槽41配合,有利于提高壳体1对显示屏组件定位的准确性与稳固性。
请参照6、图8和图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卡接结构4还包括第二卡槽43与第二凸柱44。图8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示出了第二凸柱44与壳体1的相对位置关系。图12为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二凸柱44与第二卡槽43的安装配合方式。第二卡槽43与第二凸柱44中,一个设置于显示模块3上,另一个设置于壳体1上,第二凸柱44位于显示模块3远离触摸模块2的一侧,第二卡槽43的深度方向与第二凸柱44的延伸方向均为第一开口的轴向b,以使第二凸柱44能够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伸入第二卡槽43内,使壳体1对显示模块3在第一开口的周向c上进行限位。如此结构形式,第一卡槽41与第一凸柱42的安装以及第二卡槽43与第二凸柱44的安装能够共同实现显示模块3较为准确稳固的定位。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对显示模块3在第一开口的周向c上进行限位,表明第二凸柱44能够沿第一开口的周向c与第二卡槽43的内壁抵接。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沿第一开口的周向c,第二凸柱44的一侧与第二卡槽43的内壁抵接,以使壳体1对显示模块3在第一开口的周向c上进行限位。也可以是第二凸柱44的沿第一开口的周向c排列的两侧均沿第一开口的周向c与第二卡槽43的内壁抵接,以使壳体1对显示模块3在第一开口的周向c上进行限位。
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卡槽43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示例性地,第二卡槽43可以是沿延伸方向的两端均具有开口,即第二卡槽43为通槽;第二卡槽43可以不是通槽,比如第二卡槽43沿延伸方向的两端中仅一端具有开口,或第二卡槽43沿延伸方向的两端均不具有开口。
请参照6、图8和图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柱44一端形成于壳体1上,另一端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向靠近触摸模块2的方向凸起,以能够沿靠近触摸模块2的方向伸入第二卡槽43内。如此结构形式,便于显示模块3与壳体1安装的过程中,显示模块3顺利与壳体1安装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槽43可以形成于安装壳322上。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柱44的一端也可以形成于显示模块3上,比如,第二凸柱44的一端形成于安装壳322上,另一端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向远离触摸模块2的方向凸起,以能够沿远离触摸模块2的方向伸入第二卡槽43内,第二卡槽43形成于壳体1上。如此结构形式,显示模块3与壳体1也能够较为方便地安装在一起。
请参照图6,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二卡槽43与第二凸柱44的数量进行限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多个。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91的周向轮廓呈矩形,第二卡槽43与第二凸柱44位于矩形的边的中部。如此结构形式,有利于提升安装的稳固性。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槽43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二卡槽43分别位于矩形的四条边的中部。
请参照图8和图9,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二凸柱44的结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柱44包括第一平板部441与第二平板部442,第一平板部441的厚度方向与第二平板部442的厚度方向不同,且均与第一开口的轴向b具有垂直关系,第一平板部441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的一端设置于壳体1上,另一端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向靠近触摸模块2的方向延伸,第二平板部442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的一端设置于壳体1上,另一端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向靠近触摸模块2的方向延伸。第二平板部442沿第二方向f的一端形成于第一平板部441沿第三方向e的一端上,以使第二平板部442与第一平板部441形成一体结构。需要解释说明的是,第二方向f与第二平板部442的厚度方向具有垂直关系,且与第一开口的轴向b具有垂直关系。第三方向e与第一平板部441的厚度方向具有垂直关系,且与第一开口的轴向b具有垂直关系。如此结构形式,第二凸柱44包括一体的第一平板部441与第二平板部442,便于使第二凸柱44通过注塑加工成型,第二凸柱44在注塑加工不容易产生较大的收缩,有利于保障第二凸柱44的加工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平板部442与第一平板部441沿第三方向e排列,第一平板部441沿第三方向e的周向轮廓为第一轮廓,第二平板部442沿第三方向e的周向轮廓为第二轮廓,第一轮廓小于第二轮廓。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轮廓与第二轮廓均与第三方向e垂直。如此结构形式,有利于使第一平板部441与第二平板部442结合的部分的面积较大,从而使第二凸柱44的结构较为可靠。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f,第二平板部442靠近第一平板部441的一端为第二平板部442的第一端,另一端为第二平板部442的第二端。第二平板部442的第一端的端壁与第一平板部441远离第二平板部442的第二端的一侧平齐。如此结构形式,便于第二凸柱44通过铸造加工成型。
第三方向e与第二方向f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比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方向e与第二方向f垂直。如此结构形式,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凸柱44加工制造的方便性,也有利于提高第二凸柱44成型质量。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方向e可以与第一开口的周向c相同。如此结构形式,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凸柱44加工制造的方便性。在此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f,第二平板部442远离第一平板部441的一端向远离第一开口91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f,第二平板部441远离第一平板部441的一端位于第一开口91内壁靠近第一开口91内的一侧。如此结构形式,有利于使第二凸柱44的加工制造较为方便。
请参照图10、图11与图12,图10与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二卡槽43的结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槽43具有伸入口431,伸入口431即与第二卡槽43内腔连通的一个开口,第二凸柱44通过伸入口431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伸入第二卡槽43内,伸入口431的周向轮廓与第一平板部441的轮廓相匹配。第二卡槽43具有避让缺口432,避让缺口432沿第二方向f贯穿第二卡槽43的侧壁,第二平板部442沿第二方向f穿设于避让缺口432内。这样,第二卡槽43具有避让缺口432,第二平板部442通过避让缺口432伸出第二卡槽43,伸入口431的周向轮廓与第一平板部441的周向轮廓相匹配,有利于提高第二卡槽43与第二凸柱44安装的定位精度与第二卡槽43与第二凸柱44安装的稳固性。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f,第一平板部441的至少一侧与伸入口431的内壁抵接。如此结构形式,有利于提高第二卡槽43与第二凸柱44安装的稳固性。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三方向e,第二平板部442的至少一侧与避让缺口432的内壁抵接。如此结构形式,有利于提高第二卡槽43与第二凸柱44安装的稳固性。
沿第三方向e,在第二平板部442的至少一侧与避让缺口432的内壁抵接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避让缺口432可以通过计算机数字控制(computer numericalcontrol,CNC)机床加工,以保证尺寸精度,从而提高第二卡槽43与第二凸柱44安装的定位精度。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平板部442与避让缺口432抵接的部分可以不设置拔模角度。这有利于提高第二卡槽43与第二凸柱44安装的定位精度。
请参照图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三方向e,第一平板部441与第二卡槽43的内壁具有间隙。如此结构形式,便于第二卡槽43与第二凸柱44安装,有利于使第二凸柱44顺利伸入第二卡槽43内。
请参照图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同一第二卡槽43内对应设置有两个第二凸柱44,两个第二凸柱44的第一平板部441的厚度方向相同,两个第二凸柱44沿第三方向e间隔设置,沿第三方向e,两个第二凸柱44的第二平板部442均位于两个第二凸柱44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第二凸柱44的第二平板部442穿设于同一避让缺口432内。如此结构形式,同一第二卡槽43能够与两个第二凸柱44进行匹配,有利于提高加工制造的方便性与第二卡槽43与第二凸柱44安装定位精度。在此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凸柱44的第二平板部442的厚度方向相同。
请参照图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卡接结构4包括第三卡槽45与第三凸柱46,第三卡槽45与第三凸柱46中,一个设置于显示模块3上,另一个设置于壳体1上,第三凸柱46与显示模块3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的垂直方向排列,第三凸柱46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卡槽45的深度方向相同,且均为第一开口的轴向b的垂直方向,以使第三凸柱46能够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的垂直方向伸入第三卡槽45内,使壳体1对显示模块3在第一开口的轴向b上进行限位。如此结构形式,使得壳体1对显示模块3在第一开口的轴向b上进行限位。有利于使壳体1对显示模块3进行准确定位。
请参照图13,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对显示模块3在第一开口的轴向b上进行限位,表明第三凸柱46能够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与第三卡槽45的内壁抵接。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沿第一开口轴向b,第三凸柱46的一侧与第三卡槽45的内壁抵接,以使壳体1对显示模块3在第一开口轴向b上进行限位。也可以是第三凸柱46的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排列的两侧均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与第三卡槽45的内壁抵接,以使壳体1对显示模块3在第一开口的轴向b上进行限位。
请参照图13,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卡槽45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示例性地,第三卡槽45可以是沿延伸方向的两端均具有开口,即第三卡槽45为通槽;第三卡槽45可以不是通槽,比如第三卡槽45沿延伸方向的两端中仅一端具有开口,或第三卡槽45沿延伸方向的两端均不具有开口。
请参照图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凸柱46一端形成于壳体1上,另一端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的垂直方向向靠近第一开口91中心轴线的方向凸起,以沿靠近第一开口91中心轴线的方向伸入第三卡槽45内。在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卡槽45可以设置于安装壳322上。如此结构形式,便于显示模块3与壳体1安装的过程中,显示模块3顺利与壳体1安装在一起。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凸柱46也可以一端形成于显示模块3上,比如,第三凸柱46一端形成于安装壳322上,另一端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的垂直方向向远离第一开口91中心轴线的方向凸起。如此结构形式,显示模块3与壳体1也能够较为方便地安装在一起。
请参照图13,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三卡槽45与第三凸柱46的数量进行限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多个。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卡槽45与第三凸柱46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三卡槽45与多个第三凸柱46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第三凸柱46沿第一开口的周向c排列。如此结构形式,有利于提升安装的稳固性。
请参照图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第三凸柱46靠近第一开口91的一侧与第三卡槽45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如此结构形式,有利于使第三凸柱46伸入第三卡槽45过程中的较为顺畅。
请参照图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凸柱46形成于壳体1上,第三凸柱46末端靠近第一开口91的一侧向远离第一开口91的方向倾斜。如此结构形式,在显示模块3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进入容纳腔9内的过程中,第三凸柱46具有倾斜面,使第三凸柱46不会对显示模块3的运动产生较大的阻碍,便于显示模块3的顺利安装。
请参照图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具有粘接部12,显示模块3远离触摸模块2的一侧通过与粘接部12粘接,以与壳体1粘接,沿第一开口91的径向,粘接部12位于卡接结构4远离第一开口91内壁的一侧。如此结构形式,卡接结构4靠近显示模块3的外边缘设置,有利于提升显示模块3定位的稳固性与准确性。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粘接部12为凸起部,凸起部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延伸,显示模块3远离触摸模块2的一侧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与粘接部12抵接并粘接。
请参照图15和图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前框13与后壳14,后壳14用于形成容纳腔9,前框13的周向轮廓与触摸模块2的周向轮廓相匹配,触摸模块2设置于前框13内,前框13与后壳14中,一个上形成有第四卡槽141,另一个上形成有第四凸柱131,第四卡槽141的深度方向为第一开口的轴向b,第四凸柱131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伸入第四卡槽141内,以与第四卡槽141卡接配合,前框13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靠近后壳14的一端形成有连接部132,连接部132向靠近第一开口91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连接部132的末端与后壳14热熔连接。如此结构形式,前框13与后壳14的安装固定较为稳固,且前框13在第一开口的轴向别的垂直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小。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32与第四凸柱131沿第一开口的周向c排列。
请参照图15和图16,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前框13与后壳14的组装过程进行阐述。首先使第四凸柱131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伸入第四卡槽141内,以对前框13进行定位,再将连接部132与后壳14热熔连接,使前框13与后壳14稳固安装在一起。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32形成有通孔1321,通孔1321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贯穿连接部132的相对两侧,后壳14上形成有伸入柱,伸入柱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穿设于通孔1321内,以与通孔1321的内壁热熔连接。如此结构形式,前框13与后壳14的连接较为稳固。
请参照图15和图16,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摸模块2位于前框13内,指的是触摸模块2位于前框13的一周结构围成的空间内。
请参照图15和图16,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四卡槽141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示例性地,第四卡槽141可以是沿延伸方向的两端均具有开口,即第四卡槽141为通槽;第四卡槽141可以不是通槽,比如第四卡槽141沿延伸方向的两端中仅一端具有开口,或第四卡槽141沿延伸方向的两端均不具有开口。
请参照图15和图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凸柱131一端形成于壳体1上,另一端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向靠近触摸模块2的方向凸起,以沿靠近触摸模块2的方向伸入第四卡槽141内。如此结构形式,便于前框13与壳体1安装的过程中,前框13顺利与壳体1安装在一起。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凸柱131一端形成于前框13上,另一端沿第一开口的轴向b向远离触摸模块2的方向凸起。如此结构形式,前框13与壳体1也能够较为方便地安装在一起。
请参照图15和图16,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四卡槽141与第四凸柱131的数量进行限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多个。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卡槽141与第四凸柱131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四卡槽141与多个第四凸柱131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第四凸柱131沿第一开口的周向c排列。如此结构形式,有利于提升安装的稳固性。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第一开口;
触摸模块,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一开口的周向轮廓与所述触摸模块的周向轮廓相匹配;
显示模块,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一侧与所述触摸模块固定,所述显示模块通过卡接结构与所述壳体卡接,所述显示模块远离所述触摸模块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粘接,以使所述显示模块固定于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卡槽与第一凸柱,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凸柱中,一个设置于所述显示模块上,另一个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凸柱位于所述显示模块远离所述触摸模块的一侧,所述第一卡槽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凸柱的延伸方向均为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以使所述第一凸柱能够沿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伸入所述第一卡槽内,使所述壳体对所述显示模块在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的垂直方向上进行限位,所述第一凸柱沿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与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凸柱,多个所述第一凸柱沿所述第一开口的周向排列,多个所述第一凸柱均伸入同一所述第一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还包括第二卡槽与第二凸柱,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凸柱中,一个设置于所述显示模块上,另一个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凸柱位于所述显示模块远离所述触摸模块的一侧,所述第二卡槽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凸柱的延伸方向均为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以使所述第二凸柱能够沿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伸入所述第二卡槽内,使所述壳体对所述显示模块在所述第一开口周向上进行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包括第三卡槽与第三凸柱,所述第三卡槽与所述第三凸柱中,一个设置于所述显示模块上,另一个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三凸柱与所述显示模块沿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的垂直方向排列,所述第三凸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卡槽的深度方向相同,且均为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的垂直方向,以使所述第三凸柱能够沿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的垂直方向伸入所述第三卡槽内,使所述壳体对所述显示模块在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上进行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接结构沿所述第一开口的周向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粘接部,所述显示模块远离所述触摸模块的一侧通过与所述粘接部粘接,以与所述壳体粘接,沿所述第一开口的径向,所述粘接部位于所述卡接结构远离所述第一开口内壁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框与后壳,所述后壳用于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前框的周向轮廓与所述触摸模块的周向轮廓相匹配,所述触摸模块设置于所述前框内,所述前框与所述后壳中,一个上形成有第四卡槽,另一个上形成有第四凸柱,所述第四卡槽的深度方向为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所述第四凸柱沿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伸入所述第四卡槽内,以与所述第四卡槽卡接配合,所述前框沿所述第一开口的轴向靠近所述后壳的一端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向靠近所述第一开口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的末端与所述后壳热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屏与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包括发光件与安装壳,所述发光件用于为所述显示屏提供背光,所述触摸模块与所述安装壳粘接,以使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触摸模块固定,所述触摸模块与所述安装壳相对设置,以使所述触摸模块与所述安装壳围成安装腔,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发光件均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安装壳远离所述安装腔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粘接,以使所述显示模块远离所述触摸模块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粘接,所述卡接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与所述壳体之间。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组件;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显示模块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触摸模块电连接,以使所述电路板能够接收所述触摸模块的输出信号,使所述显示模块显示相应视觉信息。
CN202320148108.XU 2023-01-16 2023-01-16 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2875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8108.XU CN219287566U (zh) 2023-01-16 2023-01-16 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8108.XU CN219287566U (zh) 2023-01-16 2023-01-16 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87566U true CN219287566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19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48108.XU Active CN219287566U (zh) 2023-01-16 2023-01-16 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875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57566B1 (ko) 전자 디바이스에서의 멀티-컴포넌트 비전 시스템을 위한 브래킷 조립체
US6867824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0367954B1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와 그 제조 방법
KR20170084550A (ko) 카메라 모듈
US6784951B2 (en)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image terminal unit employing the same
CN108735098B (zh) 用于电子设备显示器的框架组件
EP4012692A1 (en) Displa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1951017B1 (en) Power switch attachment structure of thin display device
CN108712533B (zh) 支架结构、输入输出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8848210B (zh) 支架结构、输入输出组件和电子装置
CN219287566U (zh) 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313046B (zh) 车辆用显示装置
CN109946865B (zh) 显示装置
CN115665624B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JP2013025192A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12231510U (zh) 电子设备摄像头装饰环的安装结构
US20070222913A1 (en) Web pad for preventing damage to internal components
CN216387915U (zh) 平板电脑
JP6222201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1031431A (zh) 耳机和头戴设备
CN113890979B (zh) 装饰圈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025065B (zh) 镜头装饰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9124225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6848897U (zh) 便携式手持指纹pos机
CN220602559U (zh) 一种组合导航安装装置及组合导航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