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79941U - 一种下料水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料水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79941U
CN219279941U CN202320839147.4U CN202320839147U CN219279941U CN 219279941 U CN219279941 U CN 219279941U CN 202320839147 U CN202320839147 U CN 202320839147U CN 219279941 U CN219279941 U CN 219279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jacket
impact
blanking
resistant
stri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3914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进
孟军
贺先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gang Group Panzhihua Steel and Vanadium Co Ltd
Pangang Group Xichang Steel and Vanadiu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gang Group Xichang Steel and Vanadi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gang Group Xichang Steel and Vanadi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gang Group Xichang Steel and Vanadiu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3914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79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79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79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tection Of Pipes Against Damage, Friction, And Corro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料水套,其包括水套主体和抗冲击组件。水套主体包括以圆周阵列分布的多个水管。抗冲击组件包括多个抗冲击条,多个抗冲击条均匀分布在水套主体内表面的受冲击区域中,位于同一圆周上的两个相邻抗冲击条间隔预定距离,每个抗冲击条在水套主体径向上的曲率与水套主体内表面的曲率接近并且每个抗冲击条在水套主体的轴向方向上弯曲。本实用新型的下料水套添加了由抗冲击条形成的耐冲击结构,其安装和更换更灵活,即便后期部分抗冲击条脱落,也能容易地更换和修复。

Description

一种下料水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炉冶炼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下料水套。
背景技术
转炉冶炼需要的大部分副物料和合金从高层平台料仓通过金属管道下滑,通过安装在余热锅炉上的下料水套进入转炉。下料水套是转炉中连接料仓与转炉的关键设备,是副物料和合金进入转炉的咽喉。
下料水套通常由密排管焊接而成,由于物料顺道滑落,加料落差大,冲击大,加料多,对管道内壁磨损较大。如果加料水冷套在短期内磨穿漏水,就需要停炉进行焊补堵漏或更换水冷套,影响冶炼正常生产运行。为了改进下料水套的耐磨和耐冲击性能,专利文献CN204027340U公开了一种下料水套,所述下料水套包括焊接在内表面上的网状耐磨板,网状耐磨板的网格由多条金属丝沿倾斜方向彼此交叉构成,网状耐磨板侧面展开后的主体形状为矩形,网状耐磨板的下端为凸出的弧形,当网状耐磨板被卷成筒状焊接在下料水套的内表面上时,所述网状耐磨板的下端具有与下料水套的下料口的形状相同的形状。该下料水套可以减缓物料的下落速度,从而减轻物料在下落时对下料水套内表面的碰撞冲击力和摩擦力,防止位于下料水套内表面处的排管管壁被磨穿而引起漏水,延长下料水套的使用寿命和更换周期。然而,该下料水套仍存在诸多不足,例如,由于网状耐磨板为一体式结构,当耐磨板的一部分因长时间碰撞冲击而从下料水套内表面脱离时,其可能牵扯耐磨板的其他部分逐渐脱离下料水套,造成耐磨板的整体失效。而且,由于下料水套的受冲击区域仅占水套内表面的一部分,其他区域无需设置防冲击装置,上述耐磨板也造成了部分材料的浪费。
因此,有必要对下料水套的结构进行改进以延长其寿命,同时降低生产和维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料水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料水套添加了由抗冲击条形成的耐冲击结构,其安装和更换更灵活,即便后期部分抗冲击条脱落,也能容易地更换和修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下料水套,包括:
水套主体,所述水套主体包括以圆周阵列分布的多个水管;
抗冲击组件,所述抗冲击组件包括多个抗冲击条,所述多个抗冲击条均匀分布在水套主体内表面的受冲击区域中,位于同一圆周上的两个相邻抗冲击条间隔预定距离,每个所述抗冲击条在水套主体径向上的曲率与所述水套主体内表面的曲率接近并且每个所述抗冲击条在所述水套主体的轴向方向上弯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抗冲击条的周向延伸范围与3~8个水管的周向范围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抗冲击条由钢筋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钢筋的直径为16~2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位于同一圆周上的两个相邻抗冲击条间隔8~2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抗冲击条在所述水套主体的轴向方向上以波浪形弯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抗冲击条贴在所述水套主体内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抗冲击条的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水套主体内表面上且位于所述两端之间的部分与所述水套主体内表面之间无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料水套包括在受冲击区域中沿轴向排布的多个抗冲击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轴向相邻的两个抗冲击条之间的间距为10~20mm。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下料水套添加了由抗冲击条形成的耐冲击结构,其安装和更换更灵活,即便后期部分抗冲击条脱落,也能容易地更换和修复,而且,由于各个抗冲击条是彼此独立的结构,单个抗冲击条的脱落不会对其他抗冲击条造成影响,且单个抗冲击条尺寸较小,掉落时会顺着水套下落进入转炉,不堵塞水套下料。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连接于余热锅炉上的下料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下料水套沿A-A线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下料水套的主视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水套主体、12冷却水管、14抗冲击组件、S下料水套、L余热锅炉、T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安装于”或“设置于”或“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位于该另一个元件上。例如,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与余热锅炉L组装到一起的下料水套S。下料水套S相对于余热锅炉L的主体倾斜设置且通过下法兰连接于余热锅炉L上,从而将物料输送至余热锅炉L中并对其进行冷却。下料水套中设有多根冷却水管12(参考图2),物料经过下料水套S时经冷却水管12中的冷水冷却后从下料口滑至余热锅炉L内。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下料水套S的俯视截面图。如图所示,下料水套S包括呈圆筒形的水套主体10,水套主体10内设置了以圆周阵列分布的多个冷却水管12,这些冷却水管12的直径相同。由于下料水套S相对于余热锅炉L的主体倾斜设置,因此,位于上方的冷却水管12的长度比位于下方的冷却水管12的长度短。下料水套S的水套主体10还包括环形设置的进水箱和出水箱(未标示),冷却水管12与进水箱和出水箱连通。下料水套S还设有用于进水和出水的管道T,冷却水从进水管道T流入进水箱,再通过进水箱分配到以圆周阵列布置的各个冷却水管12中,在多根冷却水管内循环一圈后再汇集到出水箱,最后从出水管道T流出,实现对下料水套S内的物料的冷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物料对下料水套S内壁的冲击和磨损,在下料水套S的内表面设置了抗冲击组件14,该抗冲击组件14包括以预定规律排布的多个抗冲击条,多个抗冲击条均匀分布在水套主体内表面的受冲击区域中。其中,抗冲击条可以采用金属制成,例如但不限于钢筋条,具体可以采用16Mn材质钢,该材料耐磨性较高。位于同一圆周上的两个相邻抗冲击条间隔预定距离,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同一圆周上的两个相邻抗冲击条间隔8~20mm,设置该间隔既可以为焊接钢筋条提供空间,也可以在使用时在钢筋条之间存留物料,利用留存物料承接下落的高温物料,减缓物料冲击并利用沉积的物料承担一部分摩擦,减少物料对钢筋条的磨损。
如图2所示,每个抗冲击条在水套主体10径向上的曲率与水套主体10的内表面的曲率接近,也就是说,抗冲击条贴在水套主体10内表面上附接,这样所设置的抗冲击条不会干扰物料的下滑。在一些实施例中,抗冲击条的直径约为16~25mm,为了防止明显缩小水套内部孔径,钢筋条的直径不能太大,否则影响物料下落通行,会造成堵料,另外,钢筋条的直径也不能太小,直径太小的钢筋条可承受的磨损时间太短,设置适当直径的钢筋条可以增大钢筋条耐磨时间。每个抗冲击条的周向延伸范围与3~8个水管的周向范围对应,抗冲击条的长度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即使抗冲击条在下料水套S内脱落,因抗冲击条的尺寸较小,其可以顺水套下落进入转炉,不会堵塞水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每个抗冲击条在水套主体10的轴向方向上弯曲。具体地,抗冲击条可以以波浪形弯曲。抗冲击条的两端固定连接于水套主体10的内表面上,位于两端之间的部分与水套主体10的内表面之间无连接。将抗冲击条设置为弯曲结构,弯曲结构使得钢筋条可以承受热胀冷缩时所需的尺寸调节,不会因受热或冷变形而拉扯两端的连接区域,不会对各焊接点造成牵扯,以免撕裂锅炉管造成漏水。
如图3所示,下料水套S可以包括在受冲击区域中沿轴向排布的多个抗冲击条。下料水套S的受冲击区域可以根据经验或实验确定。在受冲击较大的区域,可以以较高的密度布置抗冲击条,而在受冲击较小的区域,可以以较低的密度布置抗冲击条。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轴向相邻的两个抗冲击条之间的间距可以约为10~20mm。在下料水套S靠近余热锅炉的一端,由于物料冲击区域可能涉及整个圆周面,因此,在该区域可以使抗冲击条以圆周形式布置,而对于靠近下料口的区域,物料冲击主要集中在底壁,因此,可以在底壁设置较多的抗冲击条,而在顶壁设置少量抗冲击条。
本实用新型的下料水套添加了由金属条形成的耐冲击结构,其安装和更换灵活,即便后期部分金属条脱落,也能容易地更换和修复。而且,由于各个抗冲击条是彼此独立的结构,单个抗冲击条的脱落不会对其他抗冲击条造成影响,且单个抗冲击条尺寸较小,掉落时会顺着水套下落进入转炉,不堵塞水套下料,该结构简单易行、成本低廉、见效迅速。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下料水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套主体,所述水套主体包括以圆周阵列分布的多个水管;
抗冲击组件,所述抗冲击组件包括多个抗冲击条,所述多个抗冲击条均匀分布在水套主体内表面的受冲击区域中,位于同一圆周上的两个相邻抗冲击条间隔预定距离,每个所述抗冲击条在水套主体径向上的曲率与所述水套主体内表面的曲率接近并且每个所述抗冲击条在所述水套主体的轴向方向上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水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抗冲击条的周向延伸范围与3~8个水管的周向范围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料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击条由钢筋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料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的直径为16~2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料水套,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圆周上的两个相邻抗冲击条间隔8~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水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抗冲击条在所述水套主体的轴向方向上以波浪形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击条贴在所述水套主体内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料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击条的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水套主体内表面上且位于所述两端之间的部分与所述水套主体内表面之间无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水套包括在受冲击区域中沿轴向排布的多个抗冲击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料水套,其特征在于,轴向相邻的两个抗冲击条之间的间距为10~20mm。
CN202320839147.4U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下料水套 Active CN219279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9147.4U CN219279941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下料水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9147.4U CN219279941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下料水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79941U true CN219279941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22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39147.4U Active CN219279941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下料水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799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27163B2 (ja) パイプの製造方法
US6404799B1 (en) Water-cooling panel for furnace wall and furnace cover of arc furnace
US5863197A (en) Solid flight conveying screw for furnace
CN219279941U (zh) 一种下料水套
MXPA01001888A (es) Tubo de intercambio termico con aletas extruidas.
CN1529113A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CN214881638U (zh) 用于熔融还原炉的烟道
CN210450947U (zh) 熔体引流装置
CN212340041U (zh) 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上壳程进口处的导流结构
CN218120632U (zh) 一种耐磨下料溜槽
WO1984000980A1 (en) Tuyere for bottom blowing through the metal
CN218937041U (zh) 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
CN215887101U (zh) 一种高炉布料溜槽
CN214612614U (zh) 一种转炉水冷耳轴专用金属管
CN101665854A (zh) 转炉铸铁水冷炉口的设计方法
CN2680678Y (zh) 一种高炉风口
CN202048820U (zh) 高炉冲渣水专用换热器
CN217895674U (zh) 一种转炉汽化冷却烟道下料溜槽分体式滑套
CN215337876U (zh) 一种防冲刷腐蚀的管壳式换热器
CN215783818U (zh) 蓄流型双金属层给料弯管
EP1092114B1 (en) Water-cooled grate for a combustion furnace
CN116164545A (zh) 一种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
CN219730968U (zh) 一种冶金用耐磨耐腐蚀渣沟
CN113355468A (zh) 一种高炉布料溜槽
LU502500B1 (en) Tuyere for a metallurgical furna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4

Address after: 615000 vanadium and Titanium Industrial Park, Xichang City,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CHANG STEEL VANADIUM CO.,LTD., PANGANG Group

Patentee after: PANGANG GROUP PANZHIHUA STEEL & VANADIUM Co.,Ltd.

Address before: 615000 vanadium and Titanium Industrial Park, Xichang City,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CHANG STEEL VANADIUM CO.,LTD., PANGANG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