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37041U - 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 - Google Patents

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37041U
CN218937041U CN202223410847.6U CN202223410847U CN218937041U CN 218937041 U CN218937041 U CN 218937041U CN 202223410847 U CN202223410847 U CN 202223410847U CN 218937041 U CN218937041 U CN 218937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ll
wear
feed open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1084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春燕
赵涛
何网秀
陆亚虎
陈艳
范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ailu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ailu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ailu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ailu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1084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37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37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37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两端开口的水冷套能与安装在炉口段烟道上的下料口底座连接,连接后的水冷套呈倾斜设置状态,水冷套的壳体底端伸入下料口中,水冷套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滞留和积存散料的贮料格,贮料格满足如下要求:水冷套与下料口底座连接后,在下料过程中贮料格中能积存散料,并且各贮料格内的壳体内壁能被贮料格内积存的散料所覆盖,从而使贮料格和贮料格内积存的散料共同构成了水冷套壳体内壁上易磨损区域的耐磨层。该水冷套壳体内壁上的易磨损区域上覆盖的耐磨层的耐磨效果好,从而延长了下料口装置中水冷套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炉余热锅炉领域,具体涉及其下料口装置中的水冷套。
背景技术
转炉余热锅炉是一种烟道式余热锅炉,十分广泛地应用于回收钢厂转炉炼钢时产生的煤气、高温烟气和烟尘中的热量。转炉余热锅炉的炉口段烟道的下段竖直设置在转炉炉口的上方,炉口段烟道下段的水冷壁上设置有下料口,在炉口段烟道的下料口与散料进入转炉的下料管之间连接有下料口装置。由于下料口装置距离转炉炉口位置很近,因而下料口装置不仅要受到冶炼中的高温钢水1200℃以上的热辐射影响,而且还会有渣液等喷溅物附着于下料口装置上,从而形成高温三角地带,而散状原料如废钢等通过下料口进入转炉的过程中,下料口装置一直受到散状原料的摩擦及撞击,所以下料口装置的使用工况非常恶劣。
下料口装置倾斜设置,其与炉口段烟道下段的水冷壁之间通常呈小于35°的夹角设置,目前常用的下料口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水冷套,水冷套与设置在下料口周围水冷壁上的下料口底座可拆卸连接,水冷套包括:中空的壳体,冷却水在壳体内腔中流动,壳体上设置有与壳体内腔连通的进水装置、出水装置,壳体下端伸入下料口中。由于下料口装置通常倾斜设置,散料从输送物料的下料管进入水冷套中后,散料都会掉落在倾斜设置的壳体的底部倾斜内壁上,然后会沿着该底部倾斜内壁进入下料口,再通过竖直设置的炉口段烟道下段进入转炉中。通常将壳体底部倾斜内壁上承受并过渡输送散料的区域称为易磨损区域。为了提高水冷套的使用寿命,易磨损区域的内壁上焊接有耐磨钢板。但是,即使焊接有耐磨钢板, 1年内仍然会由于散料的冲击和摩擦导致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出现变形、开裂等现象,大大降低了下料口装置中的水冷套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维修周期较短,相应也就使得转炉炼钢的正常工作周期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用于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该水冷套壳体内壁上的易磨损区域的耐磨效果好,从而延长了下料口装置中水冷套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两端开口的水冷套能与安装在炉口段烟道上的下料口底座连接,连接后的水冷套呈倾斜设置状态,水冷套的壳体底端伸入下料口中水冷套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滞留和积存散料的贮料格,贮料格满足如下要求:水冷套与下料口底座连接后,在下料过程中贮料格中能积存散料,并且各贮料格内的壳体内壁能被贮料格内积存的散料所覆盖,从而使贮料格和贮料格内积存的散料共同构成了水冷套壳体内壁上易磨损区域的耐磨层。
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中:沿壳体底部侧壁中心母线走向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弧形板,每个弧形板的底端与易磨损区域内对应的壳体内壁焊接,各弧形板的侧壁与其上方的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之间的角度相同、且均为锐角,每两个相邻的弧形板之间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加强板,各加强板均与这两个弧形板的相对侧壁、对应的易磨损区域内的壳体内壁焊接,从而在易磨损区域内形成若干四方格形状、用于滞留和积存散料的贮料格。
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中:各弧形板与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焊接后,沿着壳体侧壁底部中心母线分别向两侧对称扩展第一角度的区域范围为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内的各弧形板的高度一致;继续从第一区域边缘向两侧扩展,各弧形板的高度均沿着扩展的方向逐渐变小。
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中:水冷套与下料口底座连接后,弧形板竖直设置,弧形板与对应的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25°~30°,第一角度的范围为62°~65°,沿着壳体底部侧壁的中心母线分别向两侧对称扩展75°~100°的区域为易磨损区域,第一区域内的弧形板的竖向高度范围为75-85mm, 位于第一区域外的弧形板的竖向高度向两侧逐渐降低至为第一区域上的弧形板的竖向高度的一半。
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中:加强板的形状满足如下要求:加强板为四边形板,具有四个顶角,将加强板卡入两个相邻的弧形板之间后,加强板有三个顶角分别与这两个弧形板的相对侧壁、对应的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接触,随后将加强板的对应的三条边壁分别与两个弧形板的相对侧壁、对应的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满焊焊接。
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中:加强板的两条下边壁之间的角度为锐角,且这两条下边壁的长度相同,加强板的两条上边壁之间的角度也为锐角,且这两条上边壁的长度相同,加强板上与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接触的顶角和其对角顶角的对角连接线与对应贮料格中的壳体内壁垂直。
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中:水冷套壳体上设置有椭圆形连接法兰,下料口底座的外端口上设置有竖向的椭圆形连接法兰,水冷套通过两个椭圆形连接法兰与下料口底座可拆卸连接后,水冷套上的椭圆形连接法兰竖向设置。
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中:所述的水冷套包括:由环形法兰、外进水围板、内进水围板、第一法兰围成的环形进水腔,外进水围板上设置有进水连接管,由第一法兰、外出水围板、内出水围板、第二法兰围成的环形出水腔,环形出水腔位于环形进水腔的下方,外出水围板上设置有出水连接管,第一法兰上沿周向间隔设置若干个第一通孔,第二法兰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口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口径,第二通孔的数量和第一通孔相同、且上下一一对应,每个第一通孔中插装且密封连接有一个两端开口的进水管,各进水管的进水口均与环形进水腔连通,各进水管向下穿过环形出水腔,并经过相应的第二通孔向下伸出,伸出环形出水腔的各进水管外围均套设有一个底端封盖的受热管,每个进水管与对应的受热管之间均具有间隙,每个受热管的开口端均固定在第二法兰上、且通过对应的第二通孔与环形出水腔连通,每两个相邻的受热管通过镶嵌焊接在这两个受热管内侧壁之间的焊接圆条密封连接,使得水冷套的壳体内壁包括:由若干个周向排列、密封连接的受热管的内侧壁,焊接圆条的内侧壁、环形进水腔的内腔壁、环形出水腔的内腔壁。
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中:各受热管的底端口通过与受热管底端口焊接的管帽封盖,各管帽的内侧壁均焊接在倾斜设置的弧形防磨钢板上,防磨钢板的倾斜的角度与水冷套的倾斜角度相同,防磨钢板的弧度与易磨损区域的弧度相同,其下端位于管帽斜下方、其上端与易磨损区域内的受热管的内侧壁下端、焊接圆条的内侧壁下端密封焊接,贮料格延伸到防磨钢板上,使得防磨钢板的内壁上也能覆盖有散料,这样散料下料时,管帽能被更好地保护。
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中:环形法兰上还设置有能与下料管可拆卸连接的上连接筒,上连接筒上下两端开口,其下端口与水冷套的上端口密封对接,上连接筒的内腔口径由上向下逐渐变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水冷套壳体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滞留和积存散料的贮料格,这样各贮料格内的壳体内壁被贮料格内积存的散料所覆盖,这样贮料格本身、贮料格内积存的散料就在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上形成耐磨层,且滞留积存在各贮料格内的散料会对后续下落的散料形成缓冲,使得散料进料过程中,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且散料进料过程中,贮料格内的散料会发生新老交替现象,从而使得设置有这种贮料格的水冷套的耐磨效果更好,水冷套的寿命可达到3年。二、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点是:水冷套壳体的易磨损区域内沿壳体底部侧壁中心母线走向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弧形板,每两个相邻的弧形板之间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加强板,从而在易磨损区域内形成若干四方格形状、用于贮存散料的贮料格,这种结构的贮料格便于制造。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点是:沿着壳体底部侧壁的中心母线分别向两侧对称扩展第一角度的易磨损区域为第一区域,位于第一区域内的弧形板的高度一致,继续从第一区域边缘向两侧扩展过程中,弧形板的高度沿着扩展的方向逐渐变小,上述结构的弧形板使得第一区域内的壳体内壁上覆盖的由弧形板、加强板、贮料格内的散料形成的耐磨层的厚度最大,从第一区域边缘向两侧扩展过程中,耐磨层的厚度逐渐变小,既适应了散料下落时与易磨损区域中各区域的摩擦概率,又降低了耐磨水冷套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与下料口底座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水冷套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E—E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水平放置的弧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椭圆形连接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4、图5、图7所示,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两端开口的水冷套1能与安装在炉口段烟道水冷壁6上的下料口底座2可拆卸连接,与下料口底座2连接后的水冷套1呈倾斜设置状态,本实施例中,炉口段烟道下段的水冷壁6与水冷套的壳体11之间的夹角范围为25°~30°,水冷套的壳体11底端伸入下料口9中,水冷套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13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滞留、积存散料的贮料格12,贮料格12满足如下要求:水冷套1与下料口底座2连接后,在下料过程中贮料格12中能积存散料,并且各贮料格12内的壳体内壁13能被贮料格12内积存的散料所覆盖,从而使贮料格12和贮料格12内积存的散料共同构成了水冷套壳体内壁13上易磨损区域的耐磨层。
在本实施例中,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13上沿壳体11底部侧壁的中心母线的走向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弧形板3,每个弧形板3的底端与易磨损区域对应的壳体内壁13焊接,各弧形板3的侧壁与其上方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13之间的角度α相同、且均为锐角,每两个上下相邻的弧形板3之间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加强板4,各加强板4均与这两个弧形板3的相对侧壁、以及对应的易磨损区域内的壳体内壁13焊接,从而在易磨损区域内形成若干四方格形状的、用于滞留和积存散料的贮料格12,工作中,当易磨损区域上各贮料格12内的壳体内壁13上覆盖一定厚度的散料后,后续散料进料时就只能与弧形板3顶端、加强板4顶端以及贮料格12内的散料相接触和摩擦,并且在此过程中,积存在各贮料格12内的散料会对后续下落的散料形成缓冲,使得散料进料过程中,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13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另外,散料进料过程中,各贮料格12中原有的散料有的会被带出,但随即就会有新的散料补充进入贮料格12内,这样,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13上覆盖的由弧形板3、加强板4、贮料格12内的散料形成的耐磨层的耐磨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各弧形板3的形状满足如下要求:水冷套1与下料口底座2连接后,沿着壳体11底部侧壁的中心母线分别向两侧对称扩展第一角度γ的易磨损区域范围内的弧形板3的高度一致;继续从该区域边缘向两侧扩展,弧形板3的高度沿着扩展的方向逐渐变小。为了便于描述,沿着壳体11底部侧壁的中心母线分别向两侧对称扩展第一角度的易磨损区域称为第一区域,在实际使用时,第一角度γ的范围为62°~65°,即第一区域的角度范围在124°~130°,易磨损区域通常会设置在沿着壳体11底部侧壁的中心母线分别向两侧对称扩展75°~100°的区域,即易磨损区域的角度范围为150°~200°。由此可见,第一区域的壳体内壁13上覆盖的由弧形板3、加强版4、贮料格12内的散料形成的耐磨层的厚度最大,从第一区域边缘继续向两侧扩展,耐磨层的厚度逐渐变小。由于水冷套1呈倾斜设置状态,第一区域的壳体内壁13上覆盖的耐磨层与进入的散料接触的概率最大,因此第一区域内的耐磨层的厚度最厚,第一区域两侧的易磨损区域内的耐磨层的位置与壳体11底部侧壁中心母线的距离越远,则与进入的散料接触的概率越小,因此耐磨层的厚度从第一区域边缘向两侧逐渐变薄。
在本实施例中,水冷套1与下料口底座2可拆卸连接后,弧形板3竖向设置,因此弧形板3与对应的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13之间的夹角α范围为25°~30°,也因此弧形板3为椭圆弧形板,椭圆弧的弧度范围为150°~200°,第一区域上的弧形板3的竖向高度范围75-85mm, 位于第一区域外的的弧形板3的竖向高度向两侧逐渐降低至第一区域上的弧形板3的竖向高度的一半。实际制作时,相邻的两个弧形板3之间的间距范围为40-50mm,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弧形板3之间的每两个相邻加强板之间的间距范围也为40-50 mm。上述结构的水冷套1比常用的下料口装置中的水冷套的使用寿命更长,可达到3年。
如图2、图7所示,加强板4的形状满足如下要求:加强板4为四边形板,具有4个顶角41,将加强板4卡入两个相邻的弧形板3之间后,加强板4有三个顶角41分别与这两个弧形板3的相对侧壁、对应的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13接触,随后将加强板4的对应的三条边壁42分别与两个弧形板3的相对侧壁、对应的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13满焊焊接,这种结构的四边形加强板4保证了其与壳体内壁13、两个弧形板3之间焊接的可靠性。在实际使用时,加强板4的两条下边壁之间的角度为锐角,且这两条下边壁的长度相同,加强板4的两条上边壁之间的角度也为锐角,且这两条上边壁的长度相同、大于下边壁的长度,加强板4上与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13接触的顶角和其对角的对角连接线43与对应贮料格12中的壳体内壁13垂直,这种形状的加强板4与两个弧形板3的相对侧壁、壳体内壁13满焊焊接后形成的贮料格12的侧壁受散料撞击后不易变形。
如图1、图6所示,水冷套壳体上设置有椭圆形连接法兰5,下料口底座2的外端口上设置有竖向的椭圆形连接法兰21,水冷套通过两个椭圆形连接法兰与下料口底座2可拆卸连接后,水冷套上的椭圆形连接法兰5也竖向设置。
如图1、图3所示,所述的水冷套包括:由环形法兰7、外进水围板711、内进水围板712、第一法兰72围成的环形进水腔721,外进水围板711上设置有进水连接管713,由第一法兰72、外出水围板731、内出水围板732、第二法兰74围成的环形出水腔742,环形出水腔742位于环形进水腔721的下方,外出水围板731上设置有出水连接管733,第一法兰72上沿周向间隔设置若干个第一通孔,第二法兰74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孔741,第二通孔741的口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口径,第二通孔741的数量和第一通孔相同、且上下一一对应,每个第一通孔中插装且密封连接有一个两端开口的进水管75,各进水管75的进水口均与环形进水腔721连通,各进水管75向下穿过环形出水腔742,并经过相应的第二通孔741向下伸出,伸出环形出水腔的各进水管75外围均套设有一个底端封盖的受热管76,每个进水管与75对应的受热管76之间均具有间隙,每个受热管76的开口端均固定在第二法兰74上、且通过对应的第二通孔741与环形出水腔742连通,每两个相邻受热管76通过镶嵌焊接在这两个受热管76内侧壁之间的焊接圆条77密封焊接,因此水冷套的壳体内壁13包括:由若干个周向排列、密封连接的受热管76的内侧壁,焊接圆条77的内侧壁,环形进水腔721的内腔壁、环形出水腔741的内腔壁。在本实施例中,各受热管76的底端口通过与受热管底端口焊接的管帽78封盖,由于管帽78的内侧壁为弧形,为了更好地设置贮料格12,各管帽78的内侧壁均焊接在倾斜设置的弧形防磨钢板79上,防磨钢板79的倾斜的角度与水冷套1的倾斜角度相同,防磨钢板79的弧度与易磨损区域的弧度相同,其下端位于管帽78斜下方,其上端与易磨损区域内的受热管76的内侧壁下端及焊接圆条77的内侧壁下端密封焊接,贮料格延伸到防磨钢板79上,使得防磨钢板79的内壁上也能覆盖有散料,这样散料下料时,管帽78也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环形法兰7上还设置有能与下料管可拆卸连接的上连接筒8,上连接筒8上下两端开口,其下端口与环形法兰7密封对接,上连接筒8的内腔口径由上向下逐渐变小,这种形状的上连接筒8便于下料管中的散料进入水冷套。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水的流程如下:冷却水从各进水连接管713进入环形进水腔721,然后进入各进水管75中,并向下流出进水管75后再由各进水管75与对应受热管76之间的间隙中向上流动,再通过对应的第二通孔741流入环形出水腔742中,最后从各出水连接管733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一、水冷套壳体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滞留和积存散料的贮料格12,这样各贮料格12内的壳体内壁13被贮料格内积存的散料所覆盖,这样贮料格12本身、贮料格12内积存的散料就在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上形成耐磨层,且滞留积存在各贮料格12内的散料会对后续下落的散料形成缓冲,使得散料进料过程中,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13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且散料进料过程中,贮料格12内的散料会发生新老交替现象,从而使得设置有这种贮料格12的水冷套的耐磨效果更好,水冷套的寿命可达到3年。二、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点是:水冷套壳体的易磨损区域内沿壳体11底部侧壁中心母线走向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弧形板3,每两个相邻的弧形板3之间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加强板4,从而在易磨损区域内形成若干四方格形状、用于贮存散料的贮料格12,这种结构的贮料格12便于制造。三、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点是:沿着壳体11底部侧壁的中心母线分别向两侧对称扩展第一角度的易磨损区域为第一区域,位于第一区域内的弧形板3的高度一致,继续从第一区域边缘向两侧扩展过程中,弧形板3的高度沿着扩展的方向逐渐变小,上述结构的弧形板3使得第一区域内的壳体内壁13上覆盖的由弧形板3、加强板4、贮料格12内的散料形成的耐磨层的厚度最大,从第一区域边缘向两侧扩展过程中,耐磨层的厚度逐渐变小,既适应了散料下落时与易磨损区域中各区域的摩擦概率,又降低了耐磨水冷套的制造成本。

Claims (10)

1.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两端开口的水冷套能与安装在炉口段烟道上的下料口底座连接,连接后的水冷套呈倾斜设置状态,水冷套的壳体底端伸入下料口中,其特征在于:水冷套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滞留和积存散料的贮料格,贮料格满足如下要求:水冷套与下料口底座连接后,在下料过程中贮料格中能积存散料,并且各贮料格内的壳体内壁能被贮料格内积存的散料所覆盖,从而使贮料格和贮料格内积存的散料共同构成了水冷套壳体内壁上易磨损区域的耐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特征在于:沿壳体底部侧壁中心母线走向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弧形板,每个弧形板的底端与易磨损区域内对应的壳体内壁焊接,各弧形板的侧壁与其上方的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之间的角度相同、且均为锐角,每两个相邻的弧形板之间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加强板,各加强板均与这两个弧形板的相对侧壁、对应的易磨损区域内的壳体内壁焊接,从而在易磨损区域内形成若干四方格形状、用于滞留和积存散料的贮料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特征在于:各弧形板与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焊接后,沿着壳体侧壁底部中心母线分别向两侧对称扩展第一角度的区域范围为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内的各弧形板的高度一致;继续从第一区域边缘向两侧扩展,各弧形板的高度均沿着扩展的方向逐渐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特征在于:水冷套与下料口底座连接后,弧形板竖直设置,弧形板与对应的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25°~30°,第一角度的范围为62°~65°,沿着壳体底部侧壁的中心母线分别向两侧对称扩展75°~100°的区域为易磨损区域,第一区域内的弧形板的竖向高度范围为75-85mm, 位于第一区域外的弧形板的竖向高度向两侧逐渐降低至为第一区域上的弧形板的竖向高度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特征在于:加强板的形状满足如下要求:加强板为四边形板,具有四个顶角,将加强板卡入两个相邻的弧形板之间后,加强板有三个顶角分别与这两个弧形板的相对侧壁、对应的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接触,随后将加强板的对应的三条边壁分别与两个弧形板的相对侧壁、对应的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满焊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特征在于:加强板的两条下边壁之间的角度为锐角,且这两条下边壁的长度相同,加强板的两条上边壁之间的角度也为锐角,且这两条上边壁的长度相同,加强板上与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接触的顶角和其对角顶角的对角连接线与对应贮料格中的壳体内壁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特征在于:水冷套壳体上设置有椭圆形连接法兰,下料口底座的外端口上设置有竖向的椭圆形连接法兰,水冷套通过两个椭圆形连接法兰与下料口底座可拆卸连接后,水冷套上的椭圆形连接法兰竖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冷套包括:由环形法兰、外进水围板、内进水围板、第一法兰围成的环形进水腔,外进水围板上设置有进水连接管,由第一法兰、外出水围板、内出水围板、第二法兰围成的环形出水腔,环形出水腔位于环形进水腔的下方,外出水围板上设置有出水连接管,第一法兰上沿周向间隔设置若干个第一通孔,第二法兰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口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口径,第二通孔的数量和第一通孔相同、且上下一一对应,每个第一通孔中插装且密封连接有一个两端开口的进水管,各进水管的进水口均与环形进水腔连通,各进水管向下穿过环形出水腔,并经过相应的第二通孔向下伸出,伸出环形出水腔的各进水管外围均套设有一个底端封盖的受热管,每个进水管与对应的受热管之间均具有间隙,每个受热管的开口端均固定在第二法兰上、且通过对应的第二通孔与环形出水腔连通,每两个相邻的受热管通过镶嵌焊接在这两个受热管内侧壁之间的焊接圆条密封连接,使得水冷套的壳体内壁包括:由若干个周向排列、密封连接的受热管的内侧壁,焊接圆条的内侧壁、环形进水腔的内腔壁、环形出水腔的内腔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特征在于:各受热管的底端口通过与受热管底端口焊接的管帽封盖,各管帽的内侧壁均焊接在倾斜设置的弧形防磨钢板上,防磨钢板的倾斜的角度与水冷套的倾斜角度相同,防磨钢板的弧度与易磨损区域的弧度相同,其下端位于管帽斜下方、其上端与易磨损区域内的受热管的内侧壁下端、焊接圆条的内侧壁下端密封焊接,贮料格延伸到防磨钢板上,使得防磨钢板的内壁上也能覆盖有散料,这样散料下料时,管帽能被更好地保护。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特征在于:环形法兰上还设置有能与下料管可拆卸连接的上连接筒,上连接筒上下两端开口,其下端口与水冷套的上端口密封对接,上连接筒的内腔口径由上向下逐渐变小。
CN202223410847.6U 2022-12-20 2022-12-20 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 Active CN218937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10847.6U CN218937041U (zh) 2022-12-20 2022-12-20 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10847.6U CN218937041U (zh) 2022-12-20 2022-12-20 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37041U true CN218937041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64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10847.6U Active CN218937041U (zh) 2022-12-20 2022-12-20 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370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R112012018826A2 (pt) Aparelho de gaseificação de limpeza, de alta eficiência, pressurizado para pó seco de material carbonáceo e método do mesmo
NO784243L (no) Kjoelet mantel for lysbueovn.
JP5659690B2 (ja) 焼結鉱冷却装置
CN108699456A (zh) 气化系统及工艺
CN102976312A (zh) 一种提高煅后焦换热器寿命的换热器结构
CN218937041U (zh) 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
CN116164545A (zh) 一种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
US3339904A (en)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water-cooled cupola furnace
CN109609195A (zh) 粉煤烧嘴及安装方式
CN211601526U (zh) 一种竖窑窑体上部储料带的内衬结构
CN214881638U (zh) 用于熔融还原炉的烟道
US10767858B2 (en) Cooling device for a burner of a gasification reactor
CN211079058U (zh) 一种水冷斗组件
CN211921659U (zh) 综合回收处理炉
CN209759497U (zh) 转炉余热锅炉裙罩和移动段烟道之间的密封装置
CN210965571U (zh) 一种高效水冷psr高分子脱硝剂喷枪
CN214422676U (zh) 转炉余热锅炉中的下料口装置
CN220766897U (zh) 一种带强制冷却结构的激冷室
CN207815956U (zh) 一种带有隔热装置的全管风冷式固定筛
WO1986001877A1 (en) Device at incinerator
JP5554607B2 (ja) コークス乾式消火設備
CN215446493U (zh) 一种电厂锅炉用整体铸造落渣管
CN204211786U (zh) 可转动冶金炉的炉罩和具有它的可转动冶金炉
CN212864822U (zh) 一种熔融还原炉燃烧室
CN205332190U (zh) 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大风帽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