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79305U - 水闸门翻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闸门翻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79305U
CN219279305U CN202320111266.8U CN202320111266U CN219279305U CN 219279305 U CN219279305 U CN 219279305U CN 202320111266 U CN202320111266 U CN 202320111266U CN 219279305 U CN219279305 U CN 2192793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luice gate
hole
connecting plat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1126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贺
王旭新
张吉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GN Power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GN Power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GN Power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011126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793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793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793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水闸门翻转装置,用于对水闸门进行翻转。水闸门翻转装置包括吊具以及翻转座,所述翻转座包括底座以及至少一个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包括连接板以及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车轮,所述连接板以可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通孔。其中,当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时,所述车轮为收起状态;当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时,所述车轮为展开状态。当所述车轮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车轮组件配置为带动所述底座以及所述连接板移动。本申请的水闸门翻转装置有利于减少脱离翻转座的人力消耗,降低翻转成本。

Description

水闸门翻转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核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闸门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乏燃料水池水闸门吊运工作时,采用吊带卸扣吊运方法,在乏池正上方对水闸门进行绑扎吊运,然后将水闸门放置于翻转座上,翻转完成后将吊钩卸下来。但是,翻转座重量较大,搬运较为费劲。并且,当将水闸门翻转过来后,由于水闸门与翻转座装配在一起,水闸门重量较大,翻转座较难从水闸门脱离,还不利于提高翻转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水闸门翻转装置,有利于提高翻转装置搬运的效率以及从水闸门脱离的效率,进而利于提高翻转效率。
本申请提出一种水闸门翻转装置,用于对水闸门进行翻转。水闸门翻转装置包括吊具以及翻转座,所述翻转座包括底座以及至少一个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包括连接板以及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车轮,所述连接板以可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通孔。
其中,当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时,所述车轮为收起状态;当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时,所述车轮为展开状态,当所述车轮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车轮组件配置为带动所述底座以及所述连接板移动。
本申请中,通过在翻转座的底座设置至少一个车轮组件,从而有利于方便对其搬运,以及快速将翻转后的水闸门与翻转座进行分离,提高翻转效率。具体地,先将车轮组件的车轮调整为展开状态,这样车轮组件可以带动底座以及连接板移动。从而方便对翻转座的搬运。当将翻转座运转至目标位置后,吊具将水闸门吊起来后,将竖直的水闸门放置在翻转座上。此时即可通过吊机与翻转座的配合作用对水闸门进行翻转,使水闸门由竖直状变为平躺状。最后,即可推动翻转座,由于车轮与地面的阻力较小,因此推动翻转座使其运动时产生的阻力也较小,从而可以通过车轮的滚动作用快速将翻转座与水闸门进行分离,将翻转座撤走。这样,整个翻转过程即完成。翻转座撤走后,可将车轮配置为收起状态,从而有利于对翻转座的存储。因此,本申请的水闸门翻转装置,通过上述切换车轮状态的过程,有利于提高翻转座的搬运效率以及翻转水闸门的翻转效率,减少脱离翻转座的人力消耗,降低翻转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轮组件的数量为4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具包括吊具本体、吊梁以及位于所述吊具本体两侧的连接部,所述吊具本体的中部朝向下方凸起,以形成凹槽,所述吊梁与所述凹槽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具本体的中部还设置有延伸出所述吊具本体的挡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插销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吊具本体上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通孔相对的第四通孔;
所述水闸门包括位于顶部两端的相互平行的竖板,所述竖板卡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通孔相对的第五通孔,所述插销通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以及所述第五通孔连接所述吊具与所述水闸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具还包括位于所述吊梁上方两侧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吊梁和所述吊具本体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吊装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转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一侧的翻转部,所述翻转部包括与所述底座两端连接的安装座以及与所述安装座以可转动方式连接的翻转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架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水闸门的安装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转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另一侧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多个支撑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外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N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位本申请实施例的翻转座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水闸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M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翻转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2-水闸门;3-竖板;31-第四通孔;4-水闸门本体;10-吊具;101-吊具本体;102-吊梁;103-连接部;104-固定部;1011-凹槽;1012-挡板;1031-插销;1032-第一安装板;1033-第二安装板;1034-第二通孔;1035-第三通孔;1036-柱状通孔;1037-第三限位孔;1038-第四限位孔;1039-柱销;1040-第五限位孔;20-翻转座;21-底座;211-第一通孔;22-车轮组件;221-连接板;222-车轮;223-过渡连接件;2211-第一限位孔;2212-第二限位孔;23-翻转部;231-安装座;232-翻转架;233-旋转轴;234-轴承;2322-安装槽;24-支撑部;241-支撑柱;25-把手;251-第一部分;252-第二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水闸门翻转装置,用于对水闸门2进行翻转作业。如图1和图3所示,水闸门翻转装置包括吊具10以及翻转座20,吊具10设置于翻转座的上方,该吊具10用于将水闸门2提升并放置于翻转座20上。具体地,如图3所示,水闸门2包括水闸门本体4以及位于水闸门本体4上端两侧的竖板3。竖板3上通常设置有通孔,用于与吊具10连接,当吊具10与竖板3上的通孔连接时,通过吊装吊具10,从而实现对水闸门2的吊装。
进一步地,翻转座20包括底座21以及至少一个车轮组件22。如图5所示,车轮组件22包括连接板221以及与连接板221连接的车轮222。连接板221以可旋转的方式与底座21连接,连接板22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2211和第二限位孔2212,底座21设置有第一通孔211。其中,当连接板221通过第一限位孔2211与第一通孔211连接时,车轮222为收起状态;当连接板221通过第二限位孔2212与第一通孔211连接时,车轮222为展开状态,当车轮222处于展开状态时,车轮组件22配置为带动底座21以及连接板221移动。其中,收起状态是指车轮222不接触地,底座21无法通过车轮222进行移动。展开状态是指车轮222与地面直接接触,翻转座20可通过车轮222运动。例如,在图5中,连接板221通过第二限位孔2212与第一通孔211连接,车轮222为展开状态。
如图1所示,吊具10是指用对于水闸门2进行吊装的工装。通常,水闸门2的长度较长,一般有5-7米。因此,需要通过吊具10将水闸门2从例如乏燃料水池中提升起来。如图3所示,翻转座20是指配合外部吊机对水闸门2进行翻转,从而使竖直的水闸门2转变为平躺的水闸门2的工装。通过使用翻转座20,有利于提高翻转效率。连接板221以可旋转的方式与底座21连接是指,连接板221与底座21连接后,可相对于底座21进行转动。具体地,可旋转的连接方式包括铰链连接、合页连接、插销轴连接等方式中的一种。例如,在图5中,连接板221与底座21的可转动连接方式为通过插销轴2213连接。
本申请中,通过在翻转座20的底座21设置至少一个车轮组件22,从而有利于方便对翻转座20进行搬运,以及快速将翻转后的水闸门2与翻转座20进行分离,提高翻转效率。具体地,将车轮组件22的车轮222调整为展开状态,这样车轮组件22可以带动翻转座20的底座21以及连接板221移动。从而方便对翻转座20进行搬运。当将翻转座20运转至目标位置后,吊机通过吊具10将水闸门2吊起来,将竖直的水闸门2放置在翻转座20上,此时吊具10仍与水闸门2连接。然后即可对水闸门2进行翻转。其翻转过程为:将竖直的水闸门2放置在翻转座20后,吊机仍旧通过吊具10与水闸门2连接。此时,一边使吊机降低吊装高度,一边使吊装点与翻转座20之间产生相互远离的水平运动。吊装点与翻转座20之间产生相互远离的水平运动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为翻转座20不发生移动,吊机的吊装点相对于翻转座20产生水平移动。第二种为吊机的吊装点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运动,推动翻转座20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可选取上述任意一种方式。这样,水闸门2在翻转座20以及吊机的配合下,由竖直状态慢慢变为平躺状态。当水闸门2变为平躺状态后,还需要将水闸门2与翻转座20分离。相关技术中,由于水闸门2的重量较大,其与翻转座20之间的作用力较大,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将水闸门2与翻转座20分离。因此,本申请中设置有车轮组件22,并且此时车轮222为展开状态。由于车轮222与地面的阻力较小,因此可以推动翻转座20,从而可以通过车轮222的滚动作用快速将翻转座20与水闸门2进行分离,将翻转座20撤走。这样,整个翻转过程即完成。翻转座20撤走后,可将车轮222配置为收起状态,从而有利于对翻转座20的存储。因此,本申请的水闸门翻转装置,通过上述车轮222状态切换的过程,有利于提高翻转座20的搬运效率以及翻转水闸门2的翻转效率,减少水闸门2与翻转座20脱离的人力消耗,降低翻转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车轮组件22的数量为4个。也即,本实施例中,底座21与四个车轮组件22连接。这样,不需要外力的支持即可使翻转座20通过车轮组件22平稳的与地面接触,有利于提高翻转座20的平稳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车轮组件22还包括过渡连接件223,过渡连接件223的一端与连接板221连接,另一端与车轮连接。连接方式可以包括螺栓连接等,本申请不做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21大体为矩形,在矩形底座21的四角各自连接一个车轮组件22。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翻转座20的平稳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吊具10包括吊具本体101、吊梁102以及位于吊具本体101两侧的连接部103。吊具本体101的中部朝向下方凸起,以形成凹槽1011,吊梁102与凹槽1011连接。本实施例具体说明了吊具10的结构。吊具10包括吊具本体101。吊具本体101是承重的结构,其大体成长条状。材料可以包括钢铁、不锈钢等。吊具本体101的两端设置有连接部103。连接部103用于与水闸门2连接。吊具本体101的中部朝向下方凸起,以形成凹槽1011,吊梁102与凹槽1011连接。下方是指吊具10吊装水闸门2时靠近水闸门2的一侧。也即,吊装时,吊具本体101的中部相比于其两端更靠近水闸门2。此时,当吊车通过吊梁102吊装水闸门2时,由于中部更靠近水闸门2,使得吊车的吊装位置低于水闸门2与吊具10连接的连接部103的位置,从而有利于缩短吊装的总长度,进而可以提供更多的用于提升竖直的水闸门2的高度空间。此外,凹槽1011的设计还有利于减少吊具10与吊车干涉的概率,不必要对吊车的一些限位部件进行拆除,从而还有利于提高吊装效率,降低人力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吊具本体101的中部还设置有延伸出吊具本体101的挡板1012。延伸出吊具本体101是指挡板1012的一部分超过吊具本体101。这样,当吊车通过吊梁102吊起水闸门2时,由于挡板1012的一部分超过吊具本体101,且吊具本体101的中部还朝向水闸门2凸起,使得挡板1012可以与水闸门2的水闸门主体4接触,从而有利于减少起吊后水闸门2出现晃动状况的概率,进而利于提高吊装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连接部103包括插销1031以及间隔设置在吊具本体101上的第一安装板1032和第二安装板1033。第一安装板103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034,第二安装板1033上设置有与第二通孔1034相对的第三通孔1035。相对是指两个通孔为同心孔。如图4所示,水闸门2包括位于顶部两端的相互平行的竖板3,竖板3卡接于第一安装板1032和第二安装板1033之间。竖板3上设置有与第二通孔1034相对的第四通孔31。插销1031通过第二通孔1034、第三通孔1035以及第四通孔31连接吊具10与水闸门2。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1032、第二安装板1033以及吊具本体101构成了U型卡槽。水闸门2的顶端两侧设置有竖板3,竖板3上设置有第四通孔31。这样,水闸门2的竖板3先卡接于U型卡槽中,再通过插销1031依次穿过第二通孔1034、第四通孔31和第三通孔1035,使得吊具10与水闸门2顶部的竖板3连接在一起。也即,吊具10通过插销结构实现与水闸门2的连接。相比于相关技术中使用吊带和卡扣结构的方案,本申请的插销结构有利于提高水闸门2与吊具10的连接效率和安全性,降低吊带卡扣松动的概率。进一步的,在第二安装板1033背离第一安装板1032的一侧还设置有柱状通孔1036,柱状通孔1036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孔1037,插销1031上对应设置有第四限位孔1038。这样,如图2所示,当将插销1031依次穿过第二通孔1034、第四通孔31和第三通孔1035后,插销1031的一端继续深入至柱状通孔1036中,使得第三限位孔1037和第四限位孔1038对准,最后再使用外部柱销1039插入第三限位孔1037和第四限位孔1038中,对插销1031进行固定限位。这样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水闸门2与吊具10的连接效率和安全性,降低吊带卡扣松动的概率。进一步的,在柱状通孔1036上还设置有第五限位孔1040。当吊具10不与水闸门2的竖板3连接时,可以将插销1031全部移动至柱状通孔1036中,再使用外部柱销1039插入第五限位孔1040和插销1031的第四限位孔1038中,使得插销1031不会从连接部103中脱落,进而有利于降低发生插销1031掉入水池状况的概率,提高吊装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吊具10还包括位于吊梁102上方两侧的固定板104,固定板104与吊梁102和吊具本体101连接。固定板104上设置有吊装孔1041。本实施例中,在吊梁102的上方两侧还设置有固定板104,固定板104上设置有吊装孔1041。也就是说,吊梁102为吊具10的第一吊装位置,固定板104上的吊装孔1041为吊具10的第二吊装位置。不同规格的吊车可以灵活选择吊装位置,从而有利于提高吊具10的适用性。此外,固定板104还可以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吊具1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翻转座20还包括设置于底座21一侧的翻转部23,翻转部23包括与底座21两端连接的安装座231以及与安装座231以可转动方式连接的翻转架232。如图6所示,底座21一侧是指在第一方向上位于底座21的侧边,底座21两端是指翻转部23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也就是说,翻转部23位于底座21在第一方向的一侧,翻转部23大体为长条状,其长条状的两端为两个安装座231。翻转架232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安装座231是指,翻转架232可相对于安装座231转动,从而带动水闸门2翻转,实现其平躺。可转动的方式包括旋转轴和轴承连接方式、铰链连接方式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例如,如图3所示,翻转架232与安装座231的连接方式为旋转轴233和轴承234配合的连接方式。翻转架232是指容纳水闸门2的部位。水闸门2放进翻转架232后,通过翻转翻转架232,即可实现水闸门2的翻转。传统方法中,水闸门2的翻转为人工将脚抵住水闸门2的底部,再配合其他人翻转水闸门2的另一端,过程繁琐,危险性较大。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翻转部23,使得水闸门2可以通过翻转架232实现翻转,从而有利于减少翻转流程,降低人力损耗,提高翻转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翻转架232设置有用于容纳水闸门2的安装槽2322。这样,水闸门2被吊起后,另一端可以放置于安装槽2322中,从而实现对水闸门2的固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翻转的安全性,降低人力损耗,提高翻转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座20还包括设置于底座21另一侧的支撑部24,支撑部24包括与底座21连接的多个支撑柱241。本实施例中,底座21上还包括位于翻转部23一侧的支撑部24,支撑部24包括多个支撑柱241,支撑柱241起到对翻转后的水闸门2的支撑作用。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翻转的安全性,降低人力损耗。
容易理解的是,支撑部24位于翻转部23的一侧是指支撑部24位于翻转部23翻转后靠近水闸门2的一侧。也就是说,水闸门2翻转后刚好可以受到支撑部24的辅助支撑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翻转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底座21上还设置有把手25,把手25位于安装座231的外侧。安装座231的外侧是指安装座231背离翻转架232的一侧。这样设置,有利于避免翻转时把手25对水闸门2的干涉。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拿走翻转座20的人力损耗,提高推拉翻转座20的便利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把手25为分体式设置,其具体包括筒状的、与底座21连接的第一部分251,以及与第一部分251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二部分252。这样,当在进行翻转座20的运输时,第一部分251和第二部分252可以连接在一起,节省力气。当进行水闸门2的翻转时,把手25的第二部分252可以从第一部分251上拆下,从而有利降低翻转时把手25对水闸门2产生干涉的概率。当翻转完成后,即可将第二部分252与第一部分251重新连接,快速使用把手25将翻转座20抽离。可拆卸式连接包括螺纹连接、销连接、螺栓连接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水闸门翻转装置,用于对水闸门进行翻转,其特征在于,包括吊具以及翻转座,所述翻转座包括底座以及至少一个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包括连接板以及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车轮,所述连接板以可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通孔;
其中,当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时,所述车轮为收起状态;
当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时,所述车轮为展开状态,当所述车轮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车轮组件配置为带动所述底座以及所述连接板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闸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组件的数量为4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闸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包括吊具本体、吊梁以及位于所述吊具本体两侧的连接部,所述吊具本体的中部朝向下方凸起,以形成凹槽,所述吊梁与所述凹槽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闸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本体的中部还设置有延伸出所述吊具本体的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闸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插销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吊具本体上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通孔相对的第四通孔;
所述水闸门包括位于顶部两端的相互平行的竖板,所述竖板卡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通孔相对的第五通孔,所述插销通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以及所述第五通孔连接所述吊具与所述水闸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闸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还包括位于所述吊梁上方两侧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吊梁和所述吊具本体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吊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闸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一侧的翻转部,所述翻转部包括与所述底座两端连接的安装座以及与所述安装座以可转动方式连接的翻转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闸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架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水闸门的安装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闸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另一侧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多个支撑柱。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闸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外侧。
CN202320111266.8U 2023-01-13 2023-01-13 水闸门翻转装置 Active CN2192793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1266.8U CN219279305U (zh) 2023-01-13 2023-01-13 水闸门翻转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1266.8U CN219279305U (zh) 2023-01-13 2023-01-13 水闸门翻转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79305U true CN219279305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08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11266.8U Active CN219279305U (zh) 2023-01-13 2023-01-13 水闸门翻转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793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3912A (zh) 用于集装箱的提升系统、提升梁和提升方法以及用于集装箱的拖车和用于集装箱的连接件
US4570959A (en) Dolly unit
WO2007082222A1 (en) Pumping tower support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CN205443944U (zh) 一种用于预制立柱单机吊装的翻转装置
CN219279305U (zh) 水闸门翻转装置
CN201746248U (zh) 一种简易龙门吊
CN113795642B (zh) 用于将塔架或塔架段从非竖立位置枢转至竖立位置的工具布置结构
US9238945B2 (en) Base beam and self-propelled derrick rig assembly
US9341028B2 (en) Counterweight assembly for a self-propelled derrick rig assembly
US20140231098A1 (en) Methods of supporting a self-propelled derrick rig
KR100771163B1 (ko) 해양구조물 건조장치 및 방법
CN112644566A (zh) 一种可抽拉的手车防倾倒装置
CN220536539U (zh) 车辆运输架
CN218988642U (zh) 拉板及起重设备
CN219773671U (zh) Pc墙板转运装置
US20140231609A1 (en) Base beam for supporting a self-propelled derrick rig
CN210558917U (zh) 一种可拆卸式加油机吊装架
CN220847580U (zh) 一种基坑冠梁浇筑辅助装置
CN215558430U (zh) 一种大型设备安装用吊装构架
CN220098491U (zh) 一种侧翻机
CN220811637U (zh) 一种单吊车筒节翻身溜尾底座
CN110054104B (zh) 一种集运输与吊装一体的可分离式多用途移动支架
CN218141222U (zh) 一种用于消防车的升降装置
CN217006671U (zh) 用于支护锚杆检测的角度调整装置
CN217675274U (zh) 型钢翻转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