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36539U - 车辆运输架 - Google Patents

车辆运输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36539U
CN220536539U CN202322079444.6U CN202322079444U CN220536539U CN 220536539 U CN220536539 U CN 220536539U CN 202322079444 U CN202322079444 U CN 202322079444U CN 220536539 U CN220536539 U CN 220536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upright
support
jack
vehicle transpor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7944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泽邦
陈迪龙
张克超
陈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Container Group Co Ltd
Ningbo CIMC Logisti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Container Group Co Ltd
Ningbo CIMC Logist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Container Group Co Ltd, Ningbo CIMC Logisti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7944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365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36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365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运输架。车辆运输架包括:支撑架、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一支撑杆;支撑架内部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固定车辆的车轮;第一立柱用于支撑支撑架,第一立柱的第一端与支撑架铰接,第一立柱的第二端用于与安装基础固定连接;第二立柱用于支撑支撑架,第二立柱的第一端与支撑架铰接,第二立柱的第二端用于与安装基础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设置在支撑架与第一立柱之间,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支撑架铰接,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与第一立柱铰接;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与第一立柱之间设置有第一快拆机构,对第一快拆机构进行拆卸之后能够将第一立柱相对于支撑架折叠。

Description

车辆运输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车辆运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运输架。
背景技术
从近些年开始,我国汽车出口量连年增加,原先的滚轮船运输,运力已经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海洋运输使用的40HC集装箱内长宽高为12032×2352×2698,一箱只够平放2辆汽车,未能很好的利用空间。因此,会利用汽车运输架对汽车进行放置,以使同样的集装箱内可放置下3辆或4辆的汽车,提高空间利用率。但是现有的汽车运输架结构比较复杂,而且重量比较重,从而造成制造成本高;现有的汽车运输架通常包括支撑架和立柱,车辆放置在支撑架上,为了稳定支撑支撑架,支撑架与立柱之间会设置一支撑杆对支撑架进行支撑,该支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架和立柱,不使用运输架时,为了将运输架进行折叠,需要将支撑杆一端的连接件拆除才能进行折叠,这样比较费时费力。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车辆运输架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运输架,包括:
支撑架,内部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固定车辆的车轮;
第一立柱,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一立柱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架铰接,所述第一立柱的第二端用于与安装基础固定连接;
第二立柱,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架铰接,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二端用于与安装基础固定连接;以及
第一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一立柱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架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立柱铰接;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立柱之间设置有第一快拆机构,对所述第一快拆机构进行拆卸之后能够将所述第一立柱相对于所述支撑架折叠。
可选地,车辆运输架还包括:
第二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架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立柱铰接;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设置有第二快拆机构,对所述第二快拆机构进行拆卸之后能够将所述第二立柱相对于所述支撑架折叠。
可选地,所述第一快拆机构、所述第二快拆机构均包括卡槽、锁件和卡柱,所述卡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所述锁件设置在所述卡槽的槽口处,所述卡柱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的侧面、所述第二立柱的侧面;
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柱卡接之后,关闭所述锁件,所述卡柱被限位在所述卡槽内部,打开所述锁件,所述卡柱能够从所述卡槽内部脱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快拆机构、所述第二快拆机构均包括第一插孔,销轴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插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所述销轴能够从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孔插拔,或者所述销轴能够从所述第二插孔插拔;
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孔对准之后,将所述销轴插入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立柱实现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立柱实现连接,将所述销轴从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孔拔出,或者将所述销轴从所述第二插孔拔出,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立柱实现拆卸,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立柱实现拆卸。
可选地,所述第二立柱上设置的所述第二插孔为条形孔;
所述销轴为弹簧销轴,在无外力作用下,所述弹簧销轴插入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将所述销轴从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孔拔出,或者将所述销轴从所述第二插孔拔出。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为框形结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铰接;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对应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呈U形凸起,所述车辆运输架折叠之后进行叠加,下层的车辆运输架的所述定位件限位上层相邻的车辆运输架的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使得上层和下层相邻的车辆运输架保持相对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侧面对应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有收纳件,所述收纳件设置有半封闭的收纳槽,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折叠之后落入所述收纳件,被所述收纳件限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上均设置有阻挡件,所述车辆运输架折叠之后进行叠加,上层的车辆运输架的所述阻挡件阻挡下层相邻的车辆运输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从所述收纳件脱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二端均设置有支架脚板,所述支架脚板上设置有连接孔,通过所述连接孔与安装基础固定连接;
两根所述第一立柱的第二端之间、两根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二端之间均设置有第三连接杆。
可选地,所述第一立柱,用于将所述支撑架的第一端支撑至第一预定高度;
所述第二立柱,用于将所述支撑架的第二端支撑至第二预定高度;
所述第二预定高度不大于所述第一预定高度。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的顶部靠近所述第一立柱的一端设置有提升槽,用于和叉车或者吊装机构配合提升所述支撑架。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上凸结构,用于避让下方的车辆。
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组车轮支撑部和过渡架,所述过渡架可拆卸安装于两组所述车轮支撑部之间,用于支撑车辆的车轮通过。
可选地,所述车轮支撑部的边沿设置有多个卡环,所述过渡架的端部对应设置有卡钩,通过所述卡钩与所述卡环卡接,实现所述过渡架可拆卸安装于两组所述车轮支撑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运输架,在支撑杆与立柱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快拆机构,通过快拆机构支撑杆可以快速拆卸地连接于立柱,既可以实现支撑杆与立柱的快速连接组合,又可以实现支撑杆与立柱的快速拆卸,以实现车辆运输架的快速组合、折叠收纳,省时省力,显著提高了车辆存放的效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车辆运输架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车辆运输架的折叠和叠加状态图;
图3为图1中的C部放大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快拆机构的主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过渡架的立体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顶紧组件的俯视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顶紧组件的俯视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顶紧组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300:车辆运输架;310:支撑架;311:定位件;312:支撑组件;313:第一连接杆;314:收纳件;315:阻挡件;316:提升槽;317:卡环;318:第二连接杆;319:第三连接杆;320:第一立柱;321:卡柱;322:支架脚板;330:第二立柱;331:第二插孔;350:第一支撑杆;351:卡槽;352:锁件;360:第二支撑杆;370:顶紧组件;371:螺杆;372:顶板;373:操作手柄;374:第一螺母;375:第二螺母;
400:过渡架;410:架本体;420:卡钩;
540:顶紧组件;541:固定杆;542:活动杆;543:顶轮;544: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运输架。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一种车辆运输架300,包括:支撑架310、第一立柱320、第二立柱330和第一支撑杆350;
支撑架310内部设置有支撑组件312,支撑组件312用于支撑固定车辆的车轮;
第一立柱320用于支撑支撑架310,第一立柱320的第一端与支撑架310铰接,第一立柱320的第二端用于与安装基础固定连接;
第二立柱330用于支撑支撑架310,第二立柱330的第一端与支撑架310铰接,第二立柱330的第二端用于与安装基础固定连接;
第一支撑杆350设置在支撑架310与第一立柱320之间,第一支撑杆350的第一端与支撑架310铰接,第一支撑杆350的第二端与第一立柱320铰接;
其中,第一支撑杆350的第二端与第一立柱320之间设置有第一快拆机构,对第一快拆机构进行拆卸之后能够将第一立柱320相对于支撑架310折叠。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运输架300可以使用在集装箱的内部,此时安装基础可以是集装箱的底板,本实施例中的车辆运输架300还可以使用在车辆生产工厂的内部,或者车辆存放场所,此时安装基础可以是车辆运输架300放置位置的地板、地基。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运输架300,在第一支撑杆350与第一立柱320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快拆机构,通过第一快拆机构第一支撑杆350可以快速拆卸地连接于第一立柱320,既可以实现第一支撑杆350与第一立柱320的快速连接组合,又可以实现第一支撑杆350与第一立柱320的快速拆卸,以实现车辆运输架300的快速组合、折叠收纳,省时省力,显著提高了车辆存放的效率。
车辆运输架3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立柱320和第二立柱330收拢于支撑架310的下方,此时,多组车辆运输架300可以堆叠储存放置。
支撑架310为框型结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杆313,多根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杆318,第一连接杆313沿支撑架31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连接杆318沿支撑架310的宽度方向延伸。
支撑架310上可以支撑固定第一车辆,支撑架310的下方可以停放第二车辆,第二车辆的车轮可以通过捆绑的方式与第一立柱320、第二立柱330固定。
支撑架310、第一支撑杆350、第一立柱320之间构成三角连接关系,保持支撑架310的高度稳定。
如果第二立柱330的高度较低,在支撑架310与第二立柱330之间可以不设置支撑杆,只在支撑架310与第一立柱320之间设置第一支撑杆350即可。因为第一立柱320的第二端、第二立柱330的第二端均与安装基础固定连接,此时可以保证车辆运输架300的稳定性。
第一立柱320、第二立柱330的第一端均设置有连接孔,支撑架310上对应第一立柱320、第二立柱330需要设置连接座,连接座内设置销轴进行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车辆运输架300还包括:
第二支撑杆360,设置在支撑架310与第二立柱330之间,第二支撑杆360的第一端与支撑架310铰接,第二支撑杆360的第二端与第二立柱330铰接;
其中,第二支撑杆360的第二端与第二立柱330之间设置有第二快拆机构,对第二快拆机构进行拆卸之后能够将第二立柱330相对于支撑架310折叠。
支撑架310、第二支撑杆360、第二立柱330之间构成三角连接关系,保持支撑架310的高度稳定。
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杆360,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辆运输架300的稳定性,适用于第二立柱330高度较高的情形。
通过第二快拆机构第二支撑杆360可以快速拆卸地连接于第二立柱330,既可以实现第二支撑杆360与第二立柱330的快速连接组合,又可以实现第二支撑杆360与第二立柱330的快速拆卸。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所示,第一快拆机构包括卡槽351、锁件352和卡柱321,卡槽351设置在第一支撑杆350的第二端,锁件352设置在卡槽351的槽口处,卡柱321设置在第一立柱320的侧面;
卡槽351与卡柱321卡接之后,关闭锁件352,卡柱321被限位在卡槽351内部,打开锁件352,卡柱321能够从卡槽351内部脱离。
锁件352可以采用弹簧柱销,需使用外力克服弹簧弹力以打开槽口,在无外力时,弹簧柱销在弹力的作用下封闭该槽口。
第二快拆机构未图示,可以采用与第一快拆机构相同的结构,第二快拆机构包括卡槽、锁件和卡柱,卡槽设置在第二支撑杆360的第二端,锁件设置在卡槽的槽口处,卡柱设置在第二立柱330的侧面;
卡槽与卡柱卡接之后,关闭锁件,卡柱被限位在卡槽内部,打开锁件,卡柱能够从卡槽内部脱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快拆机构包括第一插孔,销轴和第二插孔,第一插孔设置在第一支撑杆350的第二端,第二插孔设置在第一立柱320上,销轴能够从第一插孔、第二插孔插拔,或者销轴能够从第二插孔插拔;
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对准之后,将销轴插入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第一支撑杆350与第一立柱320实现连接,将销轴从第一插孔、第二插孔拔出,或者将销轴从第二插孔拔出,第一支撑杆350与第一立柱320实现拆卸。
在不使用销轴时,为了避免销轴丢失,可将销轴的一端通过绳索固定于第一支撑杆350,还可以于第一支撑杆350上设置一收纳孔,以供销轴收纳;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机械结构将销轴限位于第一支撑杆350上,以防止销轴丢失。
第二快拆机构可以采用与第一快拆机构相同的结构,第二快拆机构包括第一插孔,销轴和第二插孔,第一插孔设置在第二支撑杆360的第二端,第二插孔设置在第二立柱330,销轴能够从第一插孔、第二插孔插拔,或者销轴能够从第二插孔插拔;
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对准之后,将销轴插入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第二支撑杆360与第二立柱330实现连接,将销轴从第一插孔、第二插孔拔出,或者将销轴从第二插孔拔出,第二支撑杆360与第二立柱330实现拆卸。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第二立柱330上设置的第二插孔331为条形孔。
第二插孔331沿着第二立柱330的长度方向延伸,通过将第二插孔331设置为条形孔,以使第二支撑杆360的端部在销轴的定位下沿条形孔滑动,使支撑架310从第二立柱330到第一立柱320方向往下倾斜,以使汽车行至支撑架310上,之后可提升第一立柱320,此时,第二支撑杆360的端部沿条形孔滑动,使支撑架310从第二立柱330到第一立柱320方向不断往上倾斜,以留出下层空间,使下层可以停放汽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销轴为弹簧销轴,在无外力作用下,弹簧销轴插入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将销轴从第一插孔、第二插孔拔出,或者将销轴从第二插孔拔出。
采用此结构时,还可以于支撑架310的第一连接杆313侧面也设置一插孔,与销轴配合,车辆运输架300折叠时,销轴插入支撑架310上的插孔内,使第一支撑杆350固定于此,实现第一支撑杆350的临时固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支撑架310为框形结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杆313,第一支撑杆350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杆313铰接,第二支撑杆360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杆313铰接;
第一连接杆313的顶部对应第一立柱320、第二立柱330设置有定位件311,定位件311呈U形凸起,车辆运输架300折叠之后进行叠加,下层的车辆运输架300的定位件311限位上层相邻的车辆运输架300的第一立柱320、第二立柱330,使得上层和下层相邻的车辆运输架300保持相对位置。
定位件311具体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杆313的端部,而且位于两端的定位件311的开口相对设置,第一立柱320、第二立柱330折叠之后分别落入定位件311,被定位件311所限位,第一立柱320、第二立柱330便不能在水平方向随意移动,上层和下层相邻的车辆运输架300便可以保持相对位置。定位件311的高度较低,并不影响上层和下层相邻的车辆运输架300的分离,将上层的车辆运输架300向上提起很短的距离,第一立柱320、第二立柱330便会从定位件311中脱离,即可对上层和下层相邻的车辆运输架300进行分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第一连接杆313的侧面对应第一支撑杆350、第二支撑杆360设置有收纳件314,收纳件314设置有半封闭的收纳槽,第一支撑杆350、第二支撑杆360折叠之后落入收纳件314,被收纳件314限位。
收纳件314可以为弹性件,例如采用弹簧钢片制成,收纳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槽宽,第一支撑杆350、第二支撑杆360落入收纳件314之后不易脱离收纳槽。收纳件314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连接杆313的侧面,或者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连接杆313的侧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第一立柱320、第二立柱330上均设置有阻挡件315,车辆运输架300折叠之后进行叠加,上层的车辆运输架300的阻挡件315阻挡下层相邻的车辆运输架300的第一支撑杆350、第二支撑杆360从收纳件314脱离。
阻挡件315凸出于第一立柱320、第二立柱330的侧面,可以采用螺钉或焊接的方式固定,收纳件314的槽口朝上,如果第一支撑杆350、第二支撑杆360从收纳件314脱离,也会向上移动,此时便会受到阻挡件315的阻挡。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一立柱320、第二立柱330的第二端均设置有支架脚板322,支架脚板322上设置有连接孔,通过连接孔与安装基础固定连接,在连接孔内装入螺钉可以实现与安装基础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两根第一立柱320的第二端之间、两根第二立柱330的第二端之间均设置有第三连接杆319。
通过设置第三连接杆319,进一步提高了车辆运输架300的结构强度以及支撑稳定性。第三连接杆319可以采用角钢或矩形管,其两端可以分别与两根第一立柱320焊接固定,分别与两根第二立柱330焊接固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立柱320,第一端与支撑架310的第一端铰接,用于将支撑架310的第一端支撑至第一预定高度;
第二立柱330,第一端与支撑架310的第二端铰接,用于将支撑架310的第二端支撑至第二预定高度;
第二预定高度不大于第一预定高度。
通常情况下,第二预定高度小于第一预定高度,此时支撑架310的第一端高于支撑架310的第二端,支撑架310的下方空间内即可以进入第二车辆,例如轿车,常见轿车的两端高度普遍低于中部,适合停放于支撑架310的下方空间内。
特殊情况下,第二预定高度可以等于第一预定高度,支撑架310的下方空间内可以用于停放两端与中部等高的车辆,例如面包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支撑架310的顶部靠近第一立柱320的一端设置有提升槽316,用于和叉车或者吊装机构配合提升支撑架310。提升槽316可供叉车插入,以使用叉车进行提升,也可以采用绳索穿入,以使用牵引绳进行提升,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提升。
提升槽316设置两个,形状为U形,倒扣着固定在支撑架310上,可以与支撑架310焊接固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支撑架310的内部设置有上凸结构,具体设置在第二连接杆318上,用于避让下方的第二车辆,而且该上凸结构不会影响上方的第一车辆。该上凸结构使得下层的第二车辆可以放入至更深的位置,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5所示,支撑组件312包括多组车轮支撑部和过渡架400,过渡架400可拆卸安装于两组车轮支撑部之间,用于支撑第一车辆的车轮通过。
过渡架400包括架本体410,架本体410为矩形,宽度需要保证能够安全通过车轮,可以通过金属杆件焊接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轮支撑部为多孔板,可以对车轮增加摩擦力,提高停放时的稳定性,而且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前提下以减轻整体重量。车轮支撑部依靠支撑架310中设置的第一连接杆313、第二连接杆318来安装固定,车轮支撑部的三条边缘分别与第一连接杆313、第二连接杆318焊接固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轮支撑部的边沿设置有多个卡环317,具体设置在第二连接杆318上,过渡架400的端部对应设置有卡钩420,通过卡钩420与卡环317卡接,实现过渡架400可拆卸安装于两组车轮支撑部之间。
在汽车行进到位后,可以将过渡架400从一个车辆运输架300上取下应用至其他车辆运输架300,不但可以减轻车辆运输架300的整体重量,而且能供多组车辆运输架300同时使用,减少制造成本。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辆运输架300还包括顶紧组件,设置在支撑架310的侧边,用于抵靠至集装箱的侧壁,从而稳定车辆运输架300。
车辆运输架300被转移至集装箱内部之后,第一立柱320、第二立柱330的第二端已经固定至集装箱的底板,此时可以操作顶紧组件,进一步稳定车辆运输架30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顶紧组件370包括:
螺杆371,与支撑架310的第一连接杆313螺纹连接、或者插接;
顶板372,设置在螺杆371的第一端,螺杆371的第一端朝向集装箱的侧壁;
操作手柄373,设置在螺杆371的第二端,旋转操作手柄373能够调节螺杆371朝向集装箱的侧壁伸出的长度。操作手柄373可以设置为蝶形,方便手动旋转。
如果螺杆371与支撑架310的第一连接杆313螺纹连接(第一连接杆313上对应设置有螺纹孔),旋转操作手柄373即可调节螺杆371朝向集装箱的侧壁伸出的长度。如果螺杆371与支撑架310的第一连接杆313插接(第一连接杆313上对应设置有光孔),还需要配合螺母对螺杆371进行定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顶紧组件370还包括:
第一螺母374,与螺杆371螺纹连接;
第二螺母375,与螺杆371螺纹连接,与第一螺母374共同夹持支撑架310的第一连连接杆313;
其中,旋转第一螺母374和第二螺母375,能够调节螺杆371朝向集装箱的侧壁伸出的长度。
如果希望螺杆371伸出的长度变长,可以旋转松开第一螺母374并后退适当长度,通过操作手柄373将螺杆371向外移动,移动到位后,再旋转第二螺母375夹紧第一连接杆313,即可对螺杆371进行定位。
如果希望螺杆371伸出的长度变短,可以旋转松开第二螺母375并后退适当长度,通过操作手柄373将螺杆371向内移动,移动到位后,再旋转第一螺母374夹紧第一连接杆313,即可对螺杆371进行定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8所示,顶紧组件540包括:
固定杆541,与支撑架310的第一连接杆313固定连接;
活动杆542,第一端与固定杆541铰接,第二端抵靠至集装箱的侧壁;
顶轮543,设置在活动杆542的第二端,用于接触集装箱的侧壁;
弹性件544,设置在固定杆541和活动杆542之间,为活动杆542提供预紧力。
弹性件544可以采用扭簧,无论活动杆542向哪个方向转动,均可以为活动杆542提供复位力。
该实施方式中的顶紧组件540具有自适应调节功能,集装箱的侧壁无论是平板或者凸凹不平,活动杆542的第二端均可以进行适应性抵靠。
活动杆542的顶轮543接触集装箱的侧壁,顶轮543可以转动,所以更方便进行移动,不易被侧壁上的凸起或凹陷卡住。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运输架使用方法如下:
放置上层车辆时,将车辆运输架放入集装箱内,撑起第二立柱,同时通过连接件使第二立柱与集装箱底板固定连接,将过渡架放入支撑架内,汽车后退式行进至支撑架上,即汽车后轮支撑于靠近第二立柱处的支撑组件上,前轮支撑于靠近第一立柱处的支撑组件上,再用捆绑带绑好汽车的四轮,然后利用提升槽将设置有第一立柱的那端支撑架提升,直至第一立柱因重力作用竖直立足于集装箱底板上,并通过连接件将第一立柱固定连接至集装箱底板上,再将支撑杆连接至第一立柱上,安装好顶紧组件,即将顶紧组件抵靠至集装箱侧壁,最后可放入位于支撑架下方的汽车。在第一立柱提升之前可以先将过渡架拆下,以供其他车辆运输架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运输架,在支撑杆与立柱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快拆机构,通过快拆机构支撑杆可以快速拆卸地连接于立柱,既可以实现支撑杆与立柱的快速连接组合,又可以实现支撑杆与立柱的快速拆卸,以实现车辆运输架的快速组合、折叠收纳,省时省力,显著提高了车辆存放的效率。
上述的所有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流程、步骤仅是示例。除非发生不利的效果,否则可以按与上述流程的顺序不同的顺序进行各种处理操作。上述流程的步骤顺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加、合并或删减。
在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时,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含”及其派生词旨在是开放式术语,其指定所记载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记载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这种概念也适用于具有类似含义的词语,例如术语“包括”“具有”及其衍生词。
这里使用的术语“被附接”或“附接”包括:通过将元件直接固定到另一元件而将元件直接固定到另一元件的构造;通过将元件固定到中间构件上,中间构件转而固定到另一元件而将元件间接固定到另一元件上的构造;以及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是一体,即一个元件基本上是另一个元件的一部分的构造。该定义也适用于具有相似含义的词,例如“连接”“联接”“耦合”“安装”“粘合”“固定”及其衍生词。最后,这里使用的诸如“基本上”“大约”和“近似”的程度术语表示修改术语使得最终结果不会显着改变的偏差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4)

1.一种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内部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固定车辆的车轮;
第一立柱,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一立柱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架铰接,所述第一立柱的第二端用于与安装基础固定连接;
第二立柱,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架铰接,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二端用于与安装基础固定连接;以及
第一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一立柱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架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立柱铰接;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立柱之间设置有第一快拆机构,对所述第一快拆机构进行拆卸之后能够将所述第一立柱相对于所述支撑架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架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立柱铰接;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设置有第二快拆机构,对所述第二快拆机构进行拆卸之后能够将所述第二立柱相对于所述支撑架折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快拆机构、所述第二快拆机构均包括卡槽、锁件和卡柱,所述卡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所述锁件设置在所述卡槽的槽口处,所述卡柱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的侧面、所述第二立柱的侧面;
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柱卡接之后,关闭所述锁件,所述卡柱被限位在所述卡槽内部,打开所述锁件,所述卡柱能够从所述卡槽内部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快拆机构、所述第二快拆机构均包括第一插孔,销轴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插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所述销轴能够从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孔插拔,或者所述销轴能够从所述第二插孔插拔;
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孔对准之后,将所述销轴插入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立柱实现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立柱实现连接,将所述销轴从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孔拔出,或者将所述销轴从所述第二插孔拔出,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立柱实现拆卸,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立柱实现拆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柱上设置的所述第二插孔为条形孔;
所述销轴为弹簧销轴,在无外力作用下,所述弹簧销轴插入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将所述销轴从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孔拔出,或者将所述销轴从所述第二插孔拔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框形结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铰接;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对应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呈U形凸起,所述车辆运输架折叠之后进行叠加,下层的车辆运输架的所述定位件限位上层相邻的车辆运输架的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使得上层和下层相邻的车辆运输架保持相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侧面对应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有收纳件,所述收纳件设置有半封闭的收纳槽,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折叠之后落入所述收纳件,被所述收纳件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上均设置有阻挡件,所述车辆运输架折叠之后进行叠加,上层的车辆运输架的所述阻挡件阻挡下层相邻的车辆运输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从所述收纳件脱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二端均设置有支架脚板,所述支架脚板上设置有连接孔,通过所述连接孔与安装基础固定连接;
两根所述第一立柱的第二端之间、两根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二端之间均设置有第三连接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用于将所述支撑架的第一端支撑至第一预定高度;
所述第二立柱,用于将所述支撑架的第二端支撑至第二预定高度;
所述第二预定高度不大于所述第一预定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靠近所述第一立柱的一端设置有提升槽,用于和叉车或者吊装机构配合提升所述支撑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上凸结构,用于避让下方的车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组车轮支撑部和过渡架,所述过渡架可拆卸安装于两组所述车轮支撑部之间,用于支撑车辆的车轮通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支撑部的边沿设置有多个卡环,所述过渡架的端部对应设置有卡钩,通过所述卡钩与所述卡环卡接,实现所述过渡架可拆卸安装于两组所述车轮支撑部之间。
CN202322079444.6U 2023-08-03 2023-08-03 车辆运输架 Active CN220536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79444.6U CN220536539U (zh) 2023-08-03 2023-08-03 车辆运输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79444.6U CN220536539U (zh) 2023-08-03 2023-08-03 车辆运输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36539U true CN220536539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60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79444.6U Active CN220536539U (zh) 2023-08-03 2023-08-03 车辆运输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365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465979C (en) Foldable transport rack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4708576A (en) Accessory for expanding the payload capacity of a forklift
CN110621595B (zh) 车辆运输结构
US20120097670A1 (en)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concentrated mass loads by container
KR101640245B1 (ko) 자동차 유리 적재용 팔레트
CN220536539U (zh) 车辆运输架
CN220616961U (zh) 车辆运输架
CN116812381A (zh) 车辆运输架
CN107720012B (zh) 集装箱用汽车运输架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CN211167856U (zh) 一种便于堆码的托盘
US3734315A (en) Means for transporting palletized loads
CN221093619U (zh) 防止货物倾倒的叉车
CN219279305U (zh) 水闸门翻转装置
CN21749701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引擎盖盛具
CN219340024U (zh) 可调节轮胎货架
JP3679271B2 (ja) コンテナ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CN220350453U (zh) 一种撑管部件的运转装置
CN218319513U (zh) 一种桶用卸料装置
CN221091859U (zh) 汽车配件转运装置
CN216888210U (zh) 车桥料架
CN220722874U (zh) 一种汽车运输架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CN217623626U (zh) 一种可拆卸周转车
CN221164245U (zh) 装载车辆的装置
CN213265621U (zh) 可调式叉车挡货架
CN214269492U (zh) 一种稳定支撑的伸缩式登车桥液压动力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