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74969U - 电机壳体自动点焊工装 - Google Patents

电机壳体自动点焊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74969U
CN219274969U CN202223342030.XU CN202223342030U CN219274969U CN 219274969 U CN219274969 U CN 219274969U CN 202223342030 U CN202223342030 U CN 202223342030U CN 219274969 U CN219274969 U CN 2192749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block
clamping
sets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420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锡彩
陈祥志
林金鹤
蔡胜波
薛飞丽
李在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an Hantian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an Hantian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an Hantian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an Hantian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420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749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749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749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Resistance Wel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焊工装技术领域,具体为电机壳体自动点焊工装,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端右侧设置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底端转动设置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顶端设置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螺纹杆、定位板、夹持电机、夹持板、夹持块以及连接块,所述固定柱内置夹持空腔,所述夹持空腔顶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通孔,所述固定柱顶端与通孔对应位置滑动设置夹持板,所述夹持空腔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设置第一螺纹杆,所述夹持空腔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第一螺纹杆对应位置设置定位孔,通过夹持装置的设置,便于对电机壳体进行夹持固定。

Description

电机壳体自动点焊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焊工装技术领域,具体为电机壳体自动点焊工装。
背景技术
在电机壳体焊装作业时,对电机壳体需要进行多个焊点的焊接,工作量非常大。目前电机壳体焊接方式大多采用人工操作,将电机壳体卡在焊装台上,操作工人手持焊钳逐点进行焊接,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不能保证焊点位置准确、间距一致,焊接质量难以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机壳体自动点焊工装。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机壳体自动点焊工装,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端右侧设置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底端转动设置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顶端设置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螺纹杆、定位板、夹持电机、夹持板、夹持块以及连接块,所述固定柱内置夹持空腔,所述夹持空腔顶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通孔,所述固定柱顶端与通孔对应位置滑动设置夹持板,所述夹持空腔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设置第一螺纹杆,所述夹持空腔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第一螺纹杆对应位置设置定位孔,所述夹持空腔底端位于定位板之间转动设置第一锥齿轮,所述固定柱位于夹持空腔底端设置夹持电机,所述夹持电机输出端与第一锥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靠近第一锥齿轮一端穿过定位孔且与定位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靠近第一锥齿轮一端设置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所述夹持空腔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设置夹持块,所述夹持块与第一螺纹杆对应位置设置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杆通过螺纹配合穿过第一螺纹孔,所述夹持块顶端与通孔对应位置设置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顶端穿过通孔与夹持板连接,所述工作台顶端左侧设置升降槽,所述升降槽内滑动设置升降块,所述升降槽槽底转动设置第二螺纹杆,所述升降块底端与第二螺纹杆对应位置设置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杆通过螺纹配合伸入第二螺纹孔内,所述工作台位于升降槽下方设置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输出端与第二螺纹杆连接,所述升降块顶端设置电焊装置。
为了便于对电机壳体进行焊接,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电焊装置包括固定板、气动推杆、驱动块、驱动蜗轮、第一蜗杆、驱动杆、传导杆、支撑块、支撑杆以及焊枪,所述升降块顶端左侧设置固定板,所述升降块顶端滑动设置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与固定板之间设置气动推杆,所述驱动块顶端的右侧设置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右侧侧壁铰接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支撑块一端设置焊枪,所述驱动块内置驱动空腔,所述驱动空腔内转动设置驱动蜗轮,所述驱动空腔位于驱动蜗轮左侧转动设置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与驱动蜗轮相啮合,驱动块顶端与第一蜗杆对应位置设置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第一蜗杆连接,所述驱动空腔右端设置开口,所述驱动蜗轮侧壁设置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远离驱动蜗轮一端穿过开口伸出驱动块,所述驱动杆远离驱动蜗轮一端与支撑杆侧壁之间铰接传导杆。
为了便于对电机壳体进行转动,从而方便对电机壳体进行全面焊接,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固定槽侧壁设置环形的转动槽,所述固定柱侧壁与转动槽对应位置均布蜗轮齿,所述转动槽右侧设置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转动设置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与蜗轮齿相啮合,所述工作台位于限位槽左侧设置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输出端与第二蜗杆连接。
为了便于驱动工作台进行移动,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工作台底端设置万向轮。
为了便于提升对电机壳体的夹持性能,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夹持板靠近第一锥齿轮一侧侧壁设置橡胶垫。
为了便于推动工作台进行移动,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工作台顶面的左端设置竖杆,所述竖杆左侧侧壁顶端设置把手。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机壳体自动点焊工装,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电机壳体自动点焊工装,通过夹持装置的设置,便于对电机壳体进行夹持固定。通过蜗轮齿、第二蜗杆以及转动电机的设置,便于控制电机壳体进行转动,从而对电机壳体表面进行全面的焊接。通过焊接装置的设置,便于对电机壳体进行焊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焊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固定槽;3、固定柱;4、第一螺纹杆;5、定位板;6、夹持电机;7、夹持板;8、夹持块;9、连接块;10、升降块;11、第二螺纹杆;12、升降电机;13、固定板;14、气动推杆;15、驱动块;16、驱动蜗轮;17、第一蜗杆;18、驱动杆;19、传导杆;20、支撑块;21、支撑杆;22、焊枪;23、蜗轮齿;24、第二蜗杆;25、万向轮;26、竖杆;27、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电机壳体自动点焊工装,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顶端右侧设置固定槽2,所述固定槽2底端转动设置固定柱3,所述固定柱3顶端设置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螺纹杆4、定位板5、夹持电机6、夹持板7、夹持块8以及连接块9,所述固定柱3内置夹持空腔,所述夹持空腔顶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通孔,所述固定柱3顶端与通孔对应位置滑动设置夹持板7,所述夹持空腔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设置第一螺纹杆4,所述夹持空腔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定位板5,所述定位板5与第一螺纹杆4对应位置设置定位孔,所述夹持空腔底端位于定位板5之间转动设置第一锥齿轮,所述固定柱3位于夹持空腔底端设置夹持电机6,所述夹持电机6输出端与第一锥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4靠近第一锥齿轮一端穿过定位孔且与定位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4靠近第一锥齿轮一端设置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所述夹持空腔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设置夹持块8,所述夹持块8与第一螺纹杆4对应位置设置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杆4通过螺纹配合穿过第一螺纹孔,所述夹持块8顶端与通孔对应位置设置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顶端穿过通孔与夹持板7连接,所述工作台1顶端左侧设置升降槽,所述升降槽内滑动设置升降块10,所述升降槽槽底转动设置第二螺纹杆11,所述升降块10底端与第二螺纹杆11对应位置设置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杆11通过螺纹配合伸入第二螺纹孔内,所述工作台1位于升降槽下方设置升降电机12,所述升降电机12输出端与第二螺纹杆11连接,所述升降块10顶端设置电焊装置。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将电机壳体放置在固定柱3顶端,之后操作人员控制夹持电机6工作,从而通过第一锥齿轮以及第二锥齿轮的传导带动第一螺纹杆4转动,从而带动夹持块8相互靠近,从而通过连接块9带动夹持板7对电机壳体进行夹持,之后操作人员控制升降电机12工作,从而通过第二螺纹杆11的转动带动升降块10进行升降,从而便于对壳体的不同高度位置进行点焊。
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对电机壳体表面进行不同角度的焊接,为此,所述电焊装置包括固定板13、气动推杆14、驱动块15、驱动蜗轮16、第一蜗杆17、驱动杆18、传导杆19、支撑块20、支撑杆21以及焊枪22,所述升降块10顶端左侧设置固定板13,所述升降块10顶端滑动设置驱动块15,所述驱动块15与固定板13之间设置气动推杆14,所述驱动块15顶端的右侧设置支撑块20,所述支撑块20右侧侧壁铰接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远离支撑块20一端设置焊枪22,所述驱动块15内置驱动空腔,所述驱动空腔内转动设置驱动蜗轮16,所述驱动空腔位于驱动蜗轮16左侧转动设置第一蜗杆17,所述第一蜗杆17与驱动蜗轮16相啮合,驱动块15顶端与第一蜗杆17对应位置设置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第一蜗杆17连接,所述驱动空腔右端设置开口,所述驱动蜗轮16侧壁设置驱动杆18,所述驱动杆18远离驱动蜗轮16一端穿过开口伸出驱动块15,所述驱动杆18远离驱动蜗轮16一端与支撑杆21侧壁之间铰接传导杆19,操作人员控制驱动电机工作,从而通过第一蜗杆17带动驱动蜗轮16进行转动,从而通过驱动杆18以及传导杆19带动支撑杆21以及焊枪22进行角度调节,之后操作人员控制气动推杆14工作,从而通过驱动块15带动焊枪22与电机壳体接触,从而对电机壳体表面进行不同角度的焊接。
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对电机壳体进行全面焊接,为此,所述固定槽2侧壁设置环形的转动槽,所述固定柱3侧壁与转动槽对应位置均布蜗轮齿23,所述转动槽右侧设置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转动设置第二蜗杆24,所述第二蜗杆24与蜗轮齿23相啮合,所述工作台1位于限位槽左侧设置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输出端与第二蜗杆24连接,便于对电机壳体进行转动,从而方便对电机壳体进行全面焊接。
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驱动工作台1进行移动,为此,所述工作台1底端设置万向轮25,便于驱动工作台1进行移动。
所述夹持板7靠近第一锥齿轮一侧侧壁设置橡胶垫,便于提升对电机壳体的夹持性能。
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推动工作台1进行移动,为此,所述工作台1顶面的左端设置竖杆26,所述竖杆26左侧侧壁顶端设置把手27,便于推动工作台1进行移动。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在该文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该文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电机壳体自动点焊工装,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顶端右侧设置固定槽(2),所述固定槽(2)底端转动设置固定柱(3),所述固定柱(3)顶端设置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螺纹杆(4)、定位板(5)、夹持电机(6)、夹持板(7)、夹持块(8)以及连接块(9),所述固定柱(3)内置夹持空腔,所述夹持空腔顶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通孔,所述固定柱(3)顶端与通孔对应位置滑动设置夹持板(7),所述夹持空腔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设置第一螺纹杆(4),所述夹持空腔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定位板(5),所述定位板(5)与第一螺纹杆(4)对应位置设置定位孔,所述夹持空腔底端位于定位板(5)之间转动设置第一锥齿轮,所述固定柱(3)位于夹持空腔底端设置夹持电机(6),所述夹持电机(6)输出端与第一锥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4)靠近第一锥齿轮一端穿过定位孔且与定位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4)靠近第一锥齿轮一端设置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所述夹持空腔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设置夹持块(8),所述夹持块(8)与第一螺纹杆(4)对应位置设置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杆(4)通过螺纹配合穿过第一螺纹孔,所述夹持块(8)顶端与通孔对应位置设置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顶端穿过通孔与夹持板(7)连接,所述工作台(1)顶端左侧设置升降槽,所述升降槽内滑动设置升降块(10),所述升降槽槽底转动设置第二螺纹杆(11),所述升降块(10)底端与第二螺纹杆(11)对应位置设置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杆(11)通过螺纹配合伸入第二螺纹孔内,所述工作台(1)位于升降槽下方设置升降电机(12),所述升降电机(12)输出端与第二螺纹杆(11)连接,所述升降块(10)顶端设置电焊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体自动点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焊装置包括固定板(13)、气动推杆(14)、驱动块(15)、驱动蜗轮(16)、第一蜗杆(17)、驱动杆(18)、传导杆(19)、支撑块(20)、支撑杆(21)以及焊枪(22),所述升降块(10)顶端左侧设置固定板(13),所述升降块(10)顶端滑动设置驱动块(15),所述驱动块(15)与固定板(13)之间设置气动推杆(14),所述驱动块(15)顶端的右侧设置支撑块(20),所述支撑块(20)右侧侧壁铰接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远离支撑块(20)一端设置焊枪(22),所述驱动块(15)内置驱动空腔,所述驱动空腔内转动设置驱动蜗轮(16),所述驱动空腔位于驱动蜗轮(16)左侧转动设置第一蜗杆(17),所述第一蜗杆(17)与驱动蜗轮(16)相啮合,驱动块(15)顶端与第一蜗杆(17)对应位置设置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第一蜗杆(17)连接,所述驱动空腔右端设置开口,所述驱动蜗轮(16)侧壁设置驱动杆(18),所述驱动杆(18)远离驱动蜗轮(16)一端穿过开口伸出驱动块(15),所述驱动杆(18)远离驱动蜗轮(16)一端与支撑杆(21)侧壁之间铰接传导杆(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体自动点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2)侧壁设置环形的转动槽,所述固定柱(3)侧壁与转动槽对应位置设置蜗轮齿(23),所述转动槽右侧设置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转动设置第二蜗杆(24),所述第二蜗杆(24)与蜗轮齿(23)相啮合,所述工作台(1)位于限位槽左侧设置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输出端与第二蜗杆(2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体自动点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底端设置万向轮(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体自动点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7)靠近第一锥齿轮一侧侧壁设置橡胶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体自动点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顶面的左端设置竖杆(26),所述竖杆(26)左侧侧壁顶端设置把手(27)。
CN202223342030.XU 2022-12-12 2022-12-12 电机壳体自动点焊工装 Active CN2192749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2030.XU CN219274969U (zh) 2022-12-12 2022-12-12 电机壳体自动点焊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2030.XU CN219274969U (zh) 2022-12-12 2022-12-12 电机壳体自动点焊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74969U true CN219274969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08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42030.XU Active CN219274969U (zh) 2022-12-12 2022-12-12 电机壳体自动点焊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749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21285A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定位夹紧装置
CN219274969U (zh) 电机壳体自动点焊工装
CN212398686U (zh) 一种挖斗机器人焊接装夹装置
CN209902310U (zh) 一种门窗生产用钻孔装置
CN219521702U (zh) 一种自动钢管抛光机
CN219274532U (zh) 一种压力表接头自动加工设备
CN215393957U (zh) 一种便于升降的铝单板加工用可调节夹持机构
CN216326060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煤矿设备自动焊接机
CN213319736U (zh) 一种精密器件的生产加工金属治具
CN219403316U (zh) 一种工装夹具自动夹紧装置
CN216462279U (zh) 一种全自动攻丝装置
CN219026444U (zh) 一种多叶片供料器转子自动焊接设备
CN221021772U (zh) 一种铝用阴极炭块铣槽装置
CN219358517U (zh) 一种发动机罩铰链安装板焊接孔位对准辅助手持工装
CN219464975U (zh) 一种带有桌钳的攻丝机
CN213053694U (zh) 一种固定块加工用的固定夹持工装
CN220660465U (zh) 一种抛光机用定位夹具
CN220943518U (zh) 一种齿轮部件加工定位结构
CN219293008U (zh) 一种手持式激光焊接机圆管辅助焊接装置
CN221290358U (zh) 一种摩托车配件生产加工用夹具
CN220259940U (zh) 一种节能建筑用焊接装置
CN221135840U (zh) 一种电子工程实验辅助装置
CN214978672U (zh) 一种自动化管板焊接装置
CN216097670U (zh) 一种可调节的镗床夹具
CN216990292U (zh) 一种节能交流埋弧自动焊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