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3263U - 一种多通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通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3263U
CN219263263U CN202320102839.0U CN202320102839U CN219263263U CN 219263263 U CN219263263 U CN 219263263U CN 202320102839 U CN202320102839 U CN 202320102839U CN 219263263 U CN219263263 U CN 2192632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artition plate
valve core
sealing
part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0283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辰灿
肖俊
王涛
郑礼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Keao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Keao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Keao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Keao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0283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32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32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32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通阀,安装在热管理水板上,包括阀壳、阀芯和密封垫,阀壳内具有阀腔以及与阀腔连通的第一开口,阀壳与热管理水板固定连接且开口侧朝向热管理水板,阀芯可转动设在阀腔内,密封垫设在第一开口处,阀芯内设有多个互不连通的流道,流道在阀芯朝向密封垫的一侧与外部连通,密封垫上设置有若干能够与流道连通的阀口,阀芯能够被驱动的在多转位间转动,且位于每个转位时,每个流道至少能够与两个阀口连通。本申请将流道口设于阀芯底端,取消原有阀座以及用于密封流道的内外至少两个密封件,仅采用一个密封垫用于流道密封,简化了密封结构,节省材料的同时还大幅度地减少了多通阀的泄露点,有效避免了多通阀发生内部泄露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多通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通阀。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整个热管理回路越发庞大、复杂,对整个流体回路的控制要求和控制精度越来越高,面对多个流体回路的通断控制问题,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多通阀方案。
目前市面上的多通阀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类是旋转柱式多通阀,阀芯为圆柱状,采用在阀芯圆柱侧面开设流道的模式,比如图1中所示的一种多通阀,其主要由第一密封垫200、第一阀壳210、第一密封圈220、第一阀芯230、第一O形圈240以及第一阀盖250构成,再比如图2中所示的另一种多通阀,其主要由第二阀盖300、第二阀芯310、支撑环320、第二O形圈330、第二阀壳340、第二密封垫350和第一密封件360构成。很显然,在这种模式下多通阀阀壳的圆柱侧面也需要相应的开设流道,这就会导致增大多通阀体积,而且阀壳与阀芯配合、阀壳与热管理水板配合都需要通过设置密封件来进行密封,大大增加了多通阀发生泄漏的风险。
第二类则是旋转盘式多通阀,阀芯为圆盘状,比如图3中所示的多通阀,其主要由阀座400、第二密封件410、第三阀芯420、第三阀盖430以及驱动器440构成。旋转盘式多通阀通常是阀芯上下贯穿或不贯穿,并设置阀座,因此,至少也需要设置2-3组密封件,即阀芯与阀盖(阀芯贯穿阀盖的情况下)之间、阀芯与阀座之间以及阀座与热管理水板之间均需要设置密封件进行密封。
由此可见,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多通阀大多都需要设置数量较多的密封件进行密封,成本较高且安装费时费力;同时,设置有多个密封件,在后使用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因一个密封件失效而导致整个多通阀失效,也即多个密封件组成的复杂密封体系增加了多通阀失效或泄漏的风险。
因此,结合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有必要进行新的创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故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多通阀,将流道口设置在阀芯底端且使流道不贯穿阀芯的顶端,取消原有的阀座以及用于密封流道的内外至少两个分开的密封件,仅在阀芯与热管理水板之间设置一个密封垫用于流道密封,简化了多通阀的密封结构,节省了材料的同时还大幅度地减少了多通阀的泄露点,有效避免了传统多通阀发生内部泄露的风险。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多通阀,其安装在热管理水板上,所述多通阀包括阀壳、阀芯和密封垫,所述阀壳内具有阀腔,所述阀壳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阀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阀壳与所述热管理水板固定连接,所述阀壳的开口侧朝向所述热管理水板,所述阀芯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阀腔内,所述密封垫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多通阀与所述热管理水板之间通过所述密封垫进行密封,所述阀芯内设置有多个互不连通的流道,所述流道在所述阀芯朝向所述密封垫的一侧与外部连通,所述密封垫上设置有若干个能够与所述流道连通的阀口,所述阀芯能够被驱动的在多个转位间转动,且所述阀芯位于每个转位时,每个流道至少能够与两个所述阀口连通。
进一步的,其为旋转盘式多通阀,所述阀芯的主体呈圆盘状,所述阀芯的转轴与所述密封垫垂直,所述流道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在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密封垫的同一侧端面上与外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垫包括密封层和润滑层,所述润滑层设置在所述密封层的一侧,所述阀壳与所述热管理水板固定连接时,所述密封层与所述热管理水板抵接,所述润滑层与所述阀芯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壳之间设置有能够限制所述阀芯转动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阀芯背离所述密封垫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阀腔内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相对应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限位凸起能够在所述阀芯的转动方向上对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阀芯远离所述密封垫的一侧设置有转轴结构,所述转轴结构与所述阀芯同轴设置,所述转轴结构贯穿所述阀壳,所述转轴结构能够被驱动部件驱动的带动所述阀芯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结构与所述阀壳之间设置有密封环。
进一步的,所述阀芯具有内腔,所述阀芯朝向所述密封垫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内腔内设置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割成多个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的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内腔中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阀芯轴线的两侧,所述第一隔板的两端分别沿所述阀芯的径向方向延伸有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两端分别沿所述阀芯的径向方向延伸有第五隔板和第六隔板,所述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和第六隔板分别与所述阀芯的圆周内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和第六隔板分别与所述内腔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第五隔板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四隔板和所述第六隔板之间的夹角分别为60°,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第四隔板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五隔板和所述第六隔板之间的夹角分别为12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背离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呈向外凸出的弧面状,和/或所述第二隔板背离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呈向外凸出的弧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多通阀至少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多通阀,其将流道口设置在阀芯底端且使流道不贯穿阀芯的顶端,取消原有的阀座以及用于密封流道的内外至少两个分开的密封件,仅在阀芯与热管理水板之间设置一个密封垫用于流道密封,简化了多通阀的密封结构,节省了材料的同时还大幅度地减少了多通阀的泄露点;阀芯流道口仅设置在端面,阀芯内部由隔板隔开,此设计取消了传统的内部密封件,有效避免了传统多通阀发生内部泄露的风险,简化了结构的同时还减轻了产品重量、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密封件的使用可以降低安装所需工时,有效提高安装效率,同时还能够降低因密封件失效而导致多通阀失效或泄漏的风险;
(2)本申请的多通阀,其密封垫采用多层材料,其内侧润滑层与阀芯接触起减磨润滑作用,而外侧密封层起密封作用;
(3)本申请的多通阀,其无需在阀壳上开设流道口,可以减小多通阀的体积,同时省去了传统多通阀的阀盖,实现了节能减材,减重降本。
附图说明
图1至图3分别为三种现有的多通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通阀在热管理水板上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通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通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阀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阀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通阀处于模式一状态时在仰视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通阀在模式一状态下俯视方向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通阀在模式二状态下俯视方向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通阀在模式三状态下俯视方向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多通阀,11-阀壳,111-阀腔,112-第一开口,113-第二限位凸起,114-固定耳,1141-固定孔,115-加强筋,116-通孔,117-圆形凸环,12-阀芯,120-转轴结构,1201-限位凸环结构,1202-齿,121-第一限位凸起,122-第一隔板,1221-第一弧形板,123-第二隔板,1231-第二弧形板,124-第三隔板,125-第四隔板,126-第五隔板,127-第六隔板,128-第一流道,129-第二流道,130-第三流道,13-密封垫,131-第一阀口,132-第二阀口,133-第三阀口,134-第四阀口,135-第五阀口,136-第六阀口,137-圆形结构,14-密封环,2-驱动部件,100-热管理水板,200-第一密封垫,210-第一阀壳,220-第一密封圈,230-第一阀芯,240-第一O形圈,250-第一阀盖,300-第二阀盖,310-第二阀芯,320-支撑环,330-第二O形圈,340-第二阀壳,350-第二密封垫,360-第一密封件,400-阀座,410-第二密封件,420-第三阀芯,430-第三阀盖,440-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通阀1,其安装在热管理水板100上。所述多通阀1包括阀壳11、阀芯12和密封垫13。如图4至图7所示,所述阀壳11内具有阀腔111,所述阀壳11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阀腔111连通的第一开口112,所述阀壳11与所述热管理水板100固定连接,且所述阀壳11的开口侧朝向所述热管理水板100。所述阀壳11优选为圆柱形,其内的阀腔111也优选为圆柱形,也即所述第一开口112也优选为圆形。所述第一开口112设置在所述阀壳11轴线方向的一端。在所述阀壳11的圆周壁靠近开口侧延伸有若干个固定耳114,且每个所述固定耳114上均设置有固定孔1141,如图4或图5所示,在安装时,可以用螺钉等紧固件通过所述固定孔1141将所述阀壳11与所述热管理水板100进行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热管理水板100为现有产品,其在本实施例中仅作为用于示意性展示多通阀1的安装方式和安装位置,其具体的结构并非本申请的保护重点,故在本实施例中不在对所述热管理水板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尽说明。另外,还可以在所述阀壳11的圆周壁上通过设置多个加强筋115以增强所述固定耳114的强度,从而保证所述阀壳11与所述热管理水板100之间固定连接的稳固性。
所述阀芯12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阀腔111内,所述密封垫13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112处,即当多通阀1安装在热管理水板100上,所述阀壳11与所述热管理水板100固定连接后,所述密封垫13位于所述热管理水板100与所述阀芯12之间。所述阀芯12内设置有多个互不连通的流道,所述流道在所述阀芯12朝向所述密封垫13的一侧与所述阀芯12的外部连通。所述密封垫13上设置有若干个能够与所述流道连通的阀口,所述阀芯12能够被驱动的在多个转位间转动,且所述阀芯12位于每个转位时,每个流道至少能够与两个所述阀口连通。本实施例的多通阀1优选为旋转盘式多通阀,即所述阀芯12的主体呈圆盘状,如图6所示,其尺寸与所述阀腔111的尺寸相匹配,且其设置在所述阀腔111内时,所述阀芯12与所述阀壳11同轴设置,即所述阀芯12的转轴与所述密封垫13相垂直。所述流道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在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密封垫13的同一侧端面上与外部连通。所述阀芯12远离所述密封垫13的一侧设置有转轴结构120,且所述转轴结构120与所述阀芯12同轴设置。所述转轴结构120贯穿所述阀壳11,即在所述阀壳11对应所述转轴结构120上开设一通孔116,所述转轴结构120通过所述通口穿过所述阀壳11。为了保证所述阀壳11的密闭,优选在所述转轴结构120与所述阀壳11之间设置一密封环14,比如可以在所述转轴结构120外壁设置一限位凸环结构1201,进而在所述转轴结构120的圆周壁上形成一止位面,在组装时,所述密封环14套设在所述转轴结构120上,所述止位面可以将所述密封环14紧紧的抵接在所述阀壳11的内壁上,从而实现密封。如图6所示,图中示意性展示了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凸环结构1201设置在所述转轴结构120与所述阀芯12的连接处,而在所述阀壳11的内壁对应所述转轴结构120处设置有一圆形凸环117,所述圆形凸环117内形成有一凹槽,所述通孔116设置在所述凹槽的槽底且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凹槽的尺寸与所述限位凸环结构1201的尺寸相匹配,且所述凹槽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116的尺寸,如图7所示。在组装时,所述限位凸环结构1201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止位面将所述密封环14紧紧的抵接在所述凹槽的槽底实现密封,而所述凹槽的内壁可以对所述限位凸环结构1201产生限位,从而保证所述阀芯12能够更加稳定的转动。
优选的,所述转轴结构120的端部设置为齿1202轮状,且齿120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转轴结构120的轴线方向一致,进而保证在组装完成后可以与驱动部件2进行传动连接,从而实现在所述驱动部件2驱动下带动所述阀芯12转动。所述驱动部件2比如可以是执行器,所述执行器的驱动主轴套设在所述转轴结构120上即可驱动所述阀芯12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执行器为现有产品,且其具体的结构并非本申请的保护重点,故在本实施例中不在对所述执行器的具体结构进行详尽说明。当然,所述驱动部件2也不限于执行器一种,还可以为其他任意驱动结构。
在所述阀芯12与所述阀壳11之间设置有能够限制所述阀芯12转动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优选包括第一限位凸起121和第二限位凸起113,且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21设置在所述阀芯12背离所述密封垫13的一侧,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13设置在所述阀腔111内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21相对应的内壁上,如图7所示。沿所述阀芯12的圆周方向,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21的一侧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13的一侧抵接,在所述阀芯12转动一定角度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21的另一侧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13的另一侧抵接,进而实现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13在所述阀芯12的转动方向上对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21进行限位,保证所述阀芯12只能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进行转动,可以防止其旋转过度,同时还可以方便执行器进行寻位。
所述密封垫13采用多层材质,其包括密封层和润滑层,所述润滑层设置在所述密封层的一侧。所述密封层比如可以为EPDM材质,所述润滑层比如可以为PTFE材质。当所述阀壳11与所述热管理水板100固定连接时,所述密封层与所述热管理水板100抵接,所述润滑层与所述阀芯12抵接。优选的,当所述密封垫13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112处时,所述密封垫13略高出所述第一开口112,这样可以保证在所述阀壳11与所述热管理水板100固定连接时,所述密封层与所述热管理水板100之间抵接的会更加紧密进而实现密封。
所述阀芯12具有内腔,所述阀芯12朝向所述密封垫13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内腔内设置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割成多个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的流道。以六通阀为例,具体如下:
所述内腔中设置有第一隔板122和第二隔板123,所述第一隔板122和所述第二隔板123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阀芯12轴线的两侧,所述第一隔板122的两端分别沿所述阀芯12的径向方向延伸有第三隔板124和第四隔板125,所述第二隔板123的两端分别沿所述阀芯12的径向方向延伸有第五隔板126和第六隔板127,也即所述第三隔板124、第四隔板125、第五隔板126以及第六隔板127各自所在平面均通过所述阀芯12的转轴。所述第三隔板124、第四隔板125、第五隔板126和第六隔板127分别与所述阀芯12的圆周内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122、第二隔板123、第三隔板124、第四隔板125、第五隔板126和第六隔板127分别与所述内腔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内壁连接,从而将所述内腔分隔呈如图8所示的三个腔室,作为所述阀芯12内的流道,定义其分别为第一流道128、第二流道129和第三流道13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隔板124和所述第五隔板126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四隔板125和所述第六隔板127之间的夹角分别为60°,所述第三隔板124和所述第四隔板125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五隔板126和所述第六隔板127之间的夹角分别为120°。对应的,在所述密封垫13上靠近边缘处沿圆周方向等角度设置六个大小和尺寸相同呈扇形的阀口,进而在所述密封垫13的中间位置形成一圆形结构137,且所述圆形结构137的尺寸要能够保证所述密封垫13设置在所述阀芯12一侧时,所述圆形结构137能够遮蔽所述第一隔板122和所述第二隔板123,优选能够刚好遮蔽所述第一隔板122和所述第二隔板123。而所述第一流道128、第二流道129和所述第三流道130未被所述圆形结构所遮蔽的开口部分即为流道的入口或出口。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122背离所述第二隔板123的一侧呈向外凸出的弧面状,和/或所述第二隔板123背离所述第一隔板122的一侧呈向外凸出的弧面状。如图8所示,图中示意性展示的在所述第一隔板122背离所述第二隔板123的一侧设置了一个弧形板,定义其为第一弧形板1221,在所述第二隔板123背离所述第一隔板122的一侧设置了另一个弧形板,定义其为第二弧形板1231。所述第一弧形板12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板122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板12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隔板123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1221和所述第二弧形板1231分别与所述内腔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1221和所述第二弧形板1231的尺寸不大于所述圆形结构137,也即当所述密封垫13设置在所述阀芯12一侧时,所述圆形结构137也能够遮蔽所述第一弧形板1221和所述第二弧形板1231,优选能够刚好遮蔽所述第一弧形板1221和所述第二弧形板1231。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是为了更好的阐述技术方案,故定义了第一弧形板1221和第二弧形板1231,但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弧形板1221或所述第二弧形板1231也可以仅是对应隔板的一个侧壁。所述第一隔板122一侧或所述第二隔板123一侧设计成外凸弧面状可以增大所述阀芯12与所述密封垫13即所述圆形结构137的抵接面积,从而保证所述阀芯12在所述密封垫13上转动时更加的顺畅和稳定。另外,为了进一步保证在所述阀芯12转动时不会导致所述密封垫13也跟着转动,可以在所述密封垫13与所述阀壳11之间增设防转结构,比如在所述阀壳11内壁对应所述密封垫13处设置防转凹槽,在所述密封垫13的圆周外壁上设置与所述防转凹槽相匹配的限位凸起等。
接下来结合图9至图12对上述六通阀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如下:
依次定义所述密封垫13上的六个阀口为第一阀口131、第二阀口132、第三阀口133、第四阀口134、第五阀口135和第六阀口136,如图9所示。通过驱动所述阀芯12转动特定角度即可实现多通阀1在三个工作模式间的切换。
比如假设所述阀芯12转动至如图9和图10所示位置时为模式一位置,此时,所述第一流道128连通所述第一阀口131和所述第二阀口132,流体通过所述第二阀口132经所述第一流道128然后从所述第一阀口131流出;所述第二流道129连通所述第三阀口133和所述第六阀口136,流体通过所述第六阀口136经所述第二流道129从所述第三阀口133流出;所述第三流道130连通所述第四阀口134和所述第五阀口135,流体通过所述第四阀口134经所述第三流道130从所述第五阀口135流出。
当所述阀芯12顺时针转动60°至如图11所示位置,定义此位置为模式二位置,此时,所述第一流道128连通所述第一阀口131和所述第六阀口136,流体通过所述第六阀口136经所述第一流道128然后从所述第一阀口131流出;所述第二流道129连通所述第二阀口132和所述第五阀口135,流体通过所述第二阀口132经所述第二流道129从所述第五阀口135流出;所述第三流道130连通所述第四阀口134和所述第三阀口133,流体通过所述第四阀口134经所述第三流道130从所述第三阀口133流出。
当所述阀芯12再次顺时针转动60°至如图12所示位置,定义此位置为模式三位置,此时,所述第一流道128连通所述第六阀口136和所述第五阀口135,流体通过所述第六阀口136经所述第一流道128然后从所述第五阀口135流出;所述第二流道129连通所述第一阀口131和所述第四阀口134,流体通过所述第四阀口134经所述第二流道129从所述第一阀口131流出;所述第三流道130连通所述第三阀口133和所述第二阀口132,流体通过所述第二阀口132经所述第三流道130从所述第三阀口133流出。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多通阀,其安装在热管理水板(10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阀(1)包括阀壳(11)、阀芯(12)和密封垫(13),所述阀壳(11)内具有阀腔(111),所述阀壳(11)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阀腔(111)连通的第一开口(112),所述阀壳(11)与所述热管理水板(100)固定连接,所述阀壳(11)的开口侧朝向所述热管理水板(100),所述阀芯(12)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阀腔(111)内,所述密封垫(13)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112)处,所述多通阀与所述热管理水板(100)之间通过所述密封垫(13)进行密封,所述阀芯(12)内设置有多个互不连通的流道,所述流道在所述阀芯(12)朝向所述密封垫(13)的一侧与外部连通,所述密封垫(13)上设置有若干个能够与所述流道连通的阀口,所述阀芯(12)能够被驱动的在多个转位间转动,且所述阀芯(12)位于每个转位时,每个流道至少能够与两个所述阀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其为旋转盘式多通阀,所述阀芯(12)的主体呈圆盘状,所述阀芯(12)的转轴与所述密封垫(13)垂直,所述流道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在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密封垫(13)的同一侧端面上与外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13)包括密封层和润滑层,所述润滑层设置在所述密封层的一侧,所述阀壳(11)与所述热管理水板(100)固定连接时,所述密封层与所述热管理水板(100)抵接,所述润滑层与所述阀芯(12)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12)与所述阀壳(11)之间设置有能够限制所述阀芯(12)转动的限位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凸起(121)和第二限位凸起(113),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21)设置在所述阀芯(12)背离所述密封垫(13)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13)设置在所述阀腔(111)内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21)相对应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13)能够在所述阀芯(12)的转动方向上对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21)进行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12)远离所述密封垫(13)的一侧设置有转轴结构(120),所述转轴结构(120)与所述阀芯(12)同轴设置,所述转轴结构(120)贯穿所述阀壳(11),所述转轴结构(120)能够被驱动部件(2)驱动的带动所述阀芯(12)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结构(120)与所述阀壳(11)之间设置有密封环(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12)具有内腔,所述阀芯(12)朝向所述密封垫(13)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内腔内设置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割成多个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的流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中设置有第一隔板(122)和第二隔板(123),所述第一隔板(122)和所述第二隔板(123)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阀芯(12)轴线的两侧,所述第一隔板(122)的两端分别沿所述阀芯(12)的径向方向延伸有第三隔板(124)和第四隔板(125),所述第二隔板(123)的两端分别沿所述阀芯(12)的径向方向延伸有第五隔板(126)和第六隔板(127),所述第三隔板(124)、第四隔板(125)、第五隔板(126)和第六隔板(127)分别与所述阀芯(12)的圆周内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122)、第二隔板(123)、第三隔板(124)、第四隔板(125)、第五隔板(126)和第六隔板(127)分别与所述内腔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内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板(124)和所述第五隔板(126)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四隔板(125)和所述第六隔板(127)之间的夹角分别为60°,所述第三隔板(124)和所述第四隔板(125)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五隔板(126)和所述第六隔板(127)之间的夹角分别为120°。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22)背离所述第二隔板(123)的一侧呈向外凸出的弧面状,和/或
所述第二隔板(123)背离所述第一隔板(122)的一侧呈向外凸出的弧面状。
CN202320102839.0U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多通阀 Active CN2192632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02839.0U CN219263263U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多通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02839.0U CN219263263U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多通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3263U true CN219263263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62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02839.0U Active CN219263263U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多通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32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52792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组件及洗衣机
CN215928493U (zh) 控制阀
CN113154088A (zh) 多通阀
WO2020143550A1 (zh) 一种电子阀的双密封结构、一种电子阀的密封结构和一种静密封结构的电子阀
CN215950468U (zh) 多端口阀门、以及具有该多端口阀门的热管理系统
CN219263263U (zh) 一种多通阀
CN116045030A (zh) 一种多通阀
CN106763902B (zh) 阀芯及阀门
WO2023160537A1 (zh) 一种多通阀
CN218582336U (zh) 多通道阀、热管理集成模块和车辆
CN220302829U (zh) 一种新型密封结构的盘式多通阀
CN217815118U (zh) 组合多通阀结构及热管理模块
CN219755422U (zh) 一种可进行比例调节的多通阀
CN116928390A (zh) 一种新型密封结构的盘式多通阀
CN116557591A (zh) 多通切换阀、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6292980A (zh) 一种可进行比例调节的多通阀
CN221097557U (zh) 一种九通流体阀
CN219493139U (zh) 控制阀及热管理系统
CN217463309U (zh) 一种用于集成式水壶的电子多通阀
CN219606126U (zh) 一种九通阀芯结构及水阀
CN219366877U (zh) 一种直动式多通切换阀
CN219774882U (zh) 多通阀阀芯及适用的多通阀、车辆热管理模块及车辆
CN216742987U (zh) 阀芯及多通阀
CN220118703U (zh) 一种五通水阀
CN218510238U (zh) 新型多通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