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0591U - 一种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0591U
CN219260591U CN202223231874.7U CN202223231874U CN219260591U CN 219260591 U CN219260591 U CN 219260591U CN 202223231874 U CN202223231874 U CN 202223231874U CN 219260591 U CN219260591 U CN 2192605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llecting
slope
ditch
track bed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3187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骁
李俊玺
张东风
曲铭
丁静波
马佳骏
刘雪锋
刘郑琦
叶军
吴思行
宋天昊
曹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3187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05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05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05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涉及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道床,道床上开设有集水池,集水池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墙,集水池由支撑墙分割为至少两个集水坑,集水池的底壁包括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的交点为集水池的最低点,集水池最低点处所处的集水坑内设有水泵。该道床结构根据类矩形隧道结构特点和线间泵房结构的空间需求而设计,保证行车和排水功能。道床上开设集水池是为了保证区间泵房收集废水和排水,集水池内设置支撑墙是为了保证道床结构的稳定性和列车通行的安全性,支撑墙底部开设通孔保证了泵房排水顺畅,中隔墙底部设置排水管连接两线间集水池,进一步保证了排水顺畅。

Description

一种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一般采用单圆隧道,空间浪费,增加征地拆迁量,区间圆形隧道通常设置“外挂式”泵房,“外挂式”泵房施工工期较长,施工的风险系数较高。为了减轻地铁建设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目前有将单圆隧道调整为类矩形隧道,由于类矩形隧道是一种类似单洞双线结构,区间内不宜采用传统的“外挂式”泵房结构,取而代之的是类矩形隧道内双线间设置泵房,设置在中隔墙两侧,道床边侧,为满足道床结构安全和排水顺畅,需要专门设计配套的道床结构和排水方式。因此,亟需一种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保证道床结构的稳定性和列车通行的安全性,并且保证泵房的正常功能,排水顺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以改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包括:道床,所述道床上开设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墙,所述集水池由所述支撑墙分割为至少两个集水坑,所述集水池的底壁包括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所述第一斜坡和所述第二斜坡的交点为所述集水的最低点,所述集水池最低点处所处的集水坑内设有水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墙底面与所述管片的表面相接触,所述支撑墙顶面与所述道床顶面平齐。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墙中部贴近所述管片表面位置处开设有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墙上方设置有水沟盖板,所述水沟盖板两侧固定在所述支撑墙的顶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道床上开设有集水井和与所述集水井连通的端部横截沟,所述集水井位于所述集水池的端部,所述集水井的深度小于所述集水池的第一端部的深度,所述第一端部为所述集水池靠近所述集水井的端部,所述集水井底部开设有与所述集水池连通的连通水道,所述端部横截沟与轨道垂直,所述端部横截沟的深度小于所述集水井的深度,所述端部横截沟的底壁为一斜坡,所述端部横截沟与所述集水井连通的一端为斜坡底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道床上开设有道床横截沟,所述道床横截沟与轨道垂直,所述道床横截沟与所述集水池最低点处连通,所述道床横截沟底壁为一斜坡,所述道床横截沟与所述集水池连通的一端为斜坡底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道床的表面开设有纵向排水沟,所述纵向排水沟位于轨道外侧,所述纵向排水沟的底壁包括第三斜坡和第四斜坡,所述第三斜坡和所述第四斜坡的交点为所述纵向排水沟的最低点,所述纵向排水沟的最低点与所述道床横截沟的斜坡顶端连通,所述纵向排水沟的端部与所述端部横截沟的斜坡顶端连通,所述纵向排水沟与轨道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道床上开设有中心水沟,所述中心水沟开设在轨道的中心线位置,所述中心水沟与轨道平行,所述中心水沟底壁包括第五斜坡和第六斜坡,所述第五斜坡和所述第六斜坡的交点为所述中心水沟的最低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道床上开设有端部横截沟,所述端部横截沟与所述集水池端部连通,所述端部横截沟的底壁为一斜坡,所述端部横截沟与所述集水池连通的一端为斜坡底端,所述中心水沟端部与所述端部横截沟的斜坡顶端连通;所述道床上开设有道床横截沟,所述道床横截沟与所述集水池最低点处连通,所述道床横截沟的底壁为一斜坡,所述道床横截沟与所述集水池连通的一端为斜坡底端,所述中心水沟最低点处与所述道床横截沟的斜坡顶端连通,所述道床横截沟和所述端部横截沟与轨道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中隔墙,所述中隔墙两端分别与管片的顶部和底部相连,所述中隔墙将所述道床分为对称的第一道床和第二道床,所述集水池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集水池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道床和所述第二道床上,两个所述集水池均由所述道床和所述中隔墙围合构成;所述中隔墙位于所述集水池最低点处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一个所述集水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隧道泵房地段提供能够适应类矩形隧道的道床结构及排水方法,保证了道床结构的稳定性和列车通行的安全性,能够保证泵房集水坑范围道床结构的防水功能,并且保证泵房的正常功能和排水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普通道床泵房处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普通道床泵房集水池最低点处的横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浮置板道床泵房处平面布置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浮置板道床泵房集水池最低点处横剖面图;
图5为泵房处道床的横剖面图。
图中标记:1、中隔墙;2、管片;3、支撑墙;4、集水池;5、水沟盖板;6、道床;7、集水井;8、格栅;9、道床横截沟;10、端部横截沟;11、纵向排水沟;12、出水管过轨预留槽;13、排水管;14、通孔;15、中心水沟;16、止水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包括道床6,道床6上开设有集水池4,该实施例中的集水池4长为11.91m,宽为0.7m;集水池4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墙3,该实施例中每隔两根轨枕间距设置一道支撑墙3,支撑墙3位于两相邻轨枕正中间对应位置,支撑墙3的长度为700mm,宽度为200mm,底部深至管片表面,支撑墙3顶面与道床6顶面平齐,保证了道床结构的稳定性。集水池4由支撑墙3分割为至少两个集水坑,集水池4的底壁包括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的交点为集水池4的最低点,集水池4最低点处所处的集水坑内设有水泵,水泵可以将收集到的废水排出。
如图2所示,支撑墙3中部贴近管片2表面位置处开设有通孔14,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优选为矩形孔,其矩形孔宽为250mm,高为300mm,矩形通孔能够将支撑墙3两侧的集水坑连通,能够保证排水通畅。
同时,支撑墙3上方设置有水沟盖板5,水沟盖板5两侧固定在支撑墙3的顶面,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安全行走,由于水泵需要排出废水,有出管需要,所以放置在水泵处的盖板需要根据出管位置进行顶面开孔处理。
本实施例铺设的道床6为普通道床,如图1所示,道床6上开设有集水井7和与集水井7连通的端部横截沟10,集水井7位于集水池4的端部,集水井7的深度小于集水池4的第一端部的深度,第一端部为集水池4靠近集水井7的端部,该实施例中集水井7的长和宽均为400mm,深为685mm;集水井7底部开设有与集水池4连通的连通水道,集水井7可以用来收集废水,废水再由集水井7排入集水池中,集水井7与集水池4连通的接口处设置有格栅8,可以起到阻挡体积大的物质的作用,避免大的杂质阻塞水道。每个集水井均与一个端部横截沟10连通,端部横截沟10与轨道垂直,端部横截沟10的深度小于集水井7的深度,端部横截沟10的底壁为一斜坡,斜坡的坡度为1%,端部横截沟10与集水井7连通的一端为斜坡底端,废水能通过带有坡度的端部横截沟10收集至集水井7中。
同时,如图1所示,道床6上开设有道床横截沟9,道床横截沟9与轨道垂直,该实施例中道床横截沟9的宽度为200mm,其起点处水沟底面距离轨面高度为600mm,道床横截沟9底壁为一斜坡,斜坡的坡度为1%,道床横截沟9与集水池4最低点处连通,道床横截沟9底壁为一斜坡,道床横截沟9与集水池4连通的一端为斜坡底端,废水能通过带有坡度的道床横截沟9流入到集水池4最低点处的泵坑中,并且道床横截沟9和端部横截沟10的上方均设置有横截沟盖板。
如图1所示,道床6的表面开设有纵向排水沟11,纵向排水沟11位于轨道外侧,纵向排水沟11与轨道平行,纵向排水沟11的底壁包括第三斜坡和第四斜坡,第三斜坡和第四斜坡的交点为纵向排水沟11的最低点,该实施例中最低点处位于纵向排水沟11的中间位置。纵向排水沟11的最低点与道床横截沟9的斜坡顶端连通,纵向排水沟11的端部与端部横截沟10的斜坡顶端连通,纵向排水沟11的最低点就能通过道床横截沟9与集水池4的最低点处相连通,部分废水通过纵向排水沟11并经过道床横截沟9流入到集水池4最低点处的泵坑中,纵向排水沟11的端部与端部横截沟10的斜坡顶端连通,部分废水通过端部横截沟10收集至集水井7中,纵向排水沟11与多个横截沟互相连通,可以进一步保证排水顺畅。
如图2所示,还包括中隔墙1,中隔墙1两端分别与管片2的顶部和底部相连,中隔墙1将道床6分为对称的第一道床和第二道床,集水池4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集水池4分别设置在第一道床和第二道床上,两个集水池4均由道床6和中隔墙1围合构成;中隔墙1位于集水池4最低点处设有排水管13,排水管13的两端分别连通中隔墙1两侧的集水池4,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排水管13优选为DN200球墨铸铁管,可以进一步保证排水通畅,增大排水面。
排水过程:一部分废水通过纵向排水沟11两端向中间流向最低点处,再由道床横截沟9流入集水池4最低点处的泵坑,一部分废水通过端部横截沟10流入集水井7中,集水井7中的废水再流入集水池4中,因为支撑墙3都开设有矩形通孔,所以废水最终都流入到集水池4最低点处的泵坑,泵坑中的水泵连接有出水管,废水通过出水管过轨预留槽12排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铺设的道床6为浮置板道床,如图3和图4所示,道床6上开设有中心水沟15,中心水沟15开设在轨道的中心线位置,中心水沟15与轨道平行,中心水沟15距轨面高度为770mm,中心水沟15底壁包括第五斜坡和第六斜坡,第五斜坡和第六斜坡的交点为中心水沟15的最低点,该实施例中最低点处位于中心水沟15的中间位置。
同时,道床6上开设有端部横截沟10,端部横截沟10与集水池4端部连通,端部横截沟10的底壁为一斜坡,斜坡的坡度为1%,端部横截沟10与集水池4连通的一端为斜坡底端,中心水沟15端部与端部横截沟10的斜坡顶端连通,端部横截沟10的斜坡顶端距离轨面的高度为770mm。道床6上开设有道床横截沟9,道床横截沟9与集水池4最低点处连通,道床横截沟9的底壁为一斜坡,斜坡的坡度为1%,道床横截沟9与集水池4连通的一端为斜坡底端,中心水沟15最低点处与道床横截沟9的斜坡顶端连通,中心水沟15与多个横截沟互相连通,可以进一步保证排水顺畅。道床横截沟9和端部横截沟10均与轨道垂直,宽度均为200mm,道床横截沟9和端部横截沟10上方均设置有横截沟盖板。该实施例中的中隔墙1、集水池4和支撑墙3的结构和布置均与实施例1相同。
排水过程:一部分废水通过中心水沟15两端向中间流向最低点处,再由道床横截沟9流入集水池4最低点处的泵坑,一部分废水通过端部横截沟10流入集水池4中,因为支撑墙3都开设有矩形通孔,所以废水最终都流入到集水池4最低点处的泵坑,泵坑中的水泵连接有出水管,废水由出水管排出。
为了保证道床防水,道床混凝土浇筑前,道床6与管片2贴合面底部采用遇水膨胀聚氨酯止水胶封闭,避免污水进入道床6与管片2结合面,致使运营后产生病害,止水胶层16需要贴着管片2,在纵向排水沟11、泵房边墙、端部横截沟10处的道床底部布置,止水胶层16边缘距离道床混凝土边缘5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道床(6),所述道床(6)上开设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4)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墙(3),所述集水池(4)由所述支撑墙(3)分割为至少两个集水坑,所述集水池(4)的底壁包括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所述第一斜坡和所述第二斜坡的交点为所述集水池(4)的最低点,所述集水池(4)最低点处所处的集水坑内设有水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墙(3)底面与管片(2)的表面相接触,所述支撑墙(3)顶面与所述道床(6)顶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墙(3)中部贴近所述管片(2)表面位置处开设有通孔(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墙(3)上方设置有水沟盖板(5),所述水沟盖板(5)两侧固定在所述支撑墙(3)的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床(6)上开设有集水井(7)和与所述集水井(7)连通的端部横截沟(10),所述集水井(7)位于所述集水池(4)的端部,所述集水井(7)的深度小于所述集水池(4)的第一端部的深度,所述第一端部为所述集水池(4)靠近所述集水井(7)的端部,所述集水井(7)底部开设有与所述集水池(4)连通的连通水道,所述端部横截沟(10)与轨道垂直,所述端部横截沟(10)的深度小于所述集水井(7)的深度,所述端部横截沟(10)的底壁为一斜坡,所述端部横截沟(10)与所述集水井(7)连通的一端为斜坡底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床(6)上开设有道床横截沟(9),所述道床横截沟(9)与轨道垂直,所述道床横截沟(9)与所述集水池(4)最低点处连通,所述道床横截沟(9)底壁为一斜坡,所述道床横截沟(9)与所述集水池(4)连通的一端为斜坡底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床(6)的表面开设有纵向排水沟(11),所述纵向排水沟(11)位于轨道外侧,所述纵向排水沟(11)的底壁包括第三斜坡和第四斜坡,所述第三斜坡和所述第四斜坡的交点为所述纵向排水沟(11)的最低点,所述纵向排水沟(11)的最低点与所述道床横截沟(9)的斜坡顶端连通,所述纵向排水沟(11)的端部与所述端部横截沟(10)的斜坡顶端连通,所述纵向排水沟(11)与轨道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床(6)上开设有中心水沟(15),所述中心水沟(15)开设在轨道的中心线位置,所述中心水沟(15)与轨道平行,所述中心水沟(15)底壁包括第五斜坡和第六斜坡,所述第五斜坡和所述第六斜坡的交点为所述中心水沟(15)的最低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床(6)上开设有端部横截沟(10),所述端部横截沟(10)与所述集水池(4)端部连通,所述端部横截沟(10)的底壁为一斜坡,所述端部横截沟(10)与所述集水池(4)连通的一端为斜坡底端,所述中心水沟(15)端部与所述端部横截沟(10)的斜坡顶端连通;所述道床(6)上开设有道床横截沟(9),所述道床横截沟(9)与所述集水池(4)最低点处连通,所述道床横截沟(9)的底壁为一斜坡,所述道床横截沟(9)与所述集水池(4)连通的一端为斜坡底端,所述中心水沟(15)最低点处与所述道床横截沟(9)的斜坡顶端连通,所述道床横截沟(9)和所述端部横截沟(10)与轨道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隔墙(1),所述中隔墙(1)两端分别与管片(2)的顶部和底部相连,所述中隔墙(1)将所述道床(6)分为对称的第一道床和第二道床,所述集水池(4)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集水池(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道床和所述第二道床上,两个所述集水池(4)均由所述道床(6)和所述中隔墙(1)围合构成;所述中隔墙(1)位于所述集水池(4)最低点处设有排水管(13),所述排水管(13)的两端分别连通一个所述集水池(4)。
CN202223231874.7U 2022-12-01 2022-12-01 一种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 Active CN2192605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1874.7U CN219260591U (zh) 2022-12-01 2022-12-01 一种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1874.7U CN219260591U (zh) 2022-12-01 2022-12-01 一种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0591U true CN219260591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71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31874.7U Active CN219260591U (zh) 2022-12-01 2022-12-01 一种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05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09537A1 (zh) 一种适用于寒冷地区的超长隧道清污分离排水结构
EP2811075A1 (en) Tunnel drainage arrangement
CN108757027B (zh) 一种隧道内多功能排水系统
CN104032793A (zh) 用于居民小区道路的花园式抗雨水冲击系统
CN215329049U (zh) 一种整体道床内设排水泵站的轨道结构
CN219260591U (zh) 一种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
US10364564B2 (en) Super draina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ood control
CN215486159U (zh) 一种下穿暗埋段隧道排水结构
CN212865994U (zh) 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及转辙机基坑平台
KR100815444B1 (ko) 지중매설용 우수유출 저감 시스템
CN212359860U (zh) 一种城市隧道清污分流排水系统
CN211972919U (zh) 一种基于隧道口半路堑段基床翻浆冒泥整治系统
CN111779011A (zh) 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及转辙机基坑平台
KR20100059750A (ko) 정화 집수조와 이중 배수관을 구비한 침투 및 저류 시스템
CN217999654U (zh) 轨道交通盾构隧道内置式区间泵房
CN111119046A (zh) 一种桥梁防撞栏预制花槽及其施工方法
CN212317122U (zh) 节约废水池的轨行区排水结构
CN212535681U (zh) 公轨合建隧道
CN219604077U (zh) 一种模块化路牙结构及复合路面
CN212027876U (zh) 一种适用于寒冷地区的超长隧道清污分离排水结构
CN217419159U (zh) 一种采用预制框架板构成内置式泵房的道床结构
CN218345843U (zh) 一种市政路面人行道雨水收集装置
CN216551429U (zh) 市政透水排水道路结构
CN216008590U (zh) 一种轨道交通隧道洞口处排水系统
ES2820546B2 (es) Sistema de drenaje urban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