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79011A - 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及转辙机基坑平台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及转辙机基坑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79011A
CN111779011A CN202010518156.4A CN202010518156A CN111779011A CN 111779011 A CN111779011 A CN 111779011A CN 202010518156 A CN202010518156 A CN 202010518156A CN 111779011 A CN111779011 A CN 1117790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undation pit
switch machine
machine foundation
ditch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181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政
王森荣
郭积程
杨艳丽
任西冲
葛海娟
张世杰
杨尚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1815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790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79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790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08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employing open ditches arranged below the level of the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7/00Switches; Cross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及转辙机基坑平台,排水结构包括至少1个转辙机基坑及集水池;各转辙机基坑的内侧面设有下沉水沟,各转辙机基坑的基坑底面用于设置转撤机平台本体,各下沉水沟分别与集水池连通。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各转辙机基坑的内侧面设有下沉水沟,通过在排水结构内设有用于收集转辙机基坑内积水的集水池,下沉水沟与集水池连通,以此提高基坑的蓄水量,便于集中排水,能够有效地将转辙机基坑内积水及时排出,不会造成转辙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发生机械失灵和锈死现象。

Description

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及转辙机基坑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辙机坑平台排水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及转辙机基坑平台。
背景技术
转辙机是指用以可靠地转换道岔位置,改变道岔开通方向,锁闭道岔尖轨,反映道岔位置的重要的信号基础设备,它可以很好地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人员的劳动强度。用于城市地下轨道的转撤机由于安装使用要求,转辙机基坑底部要低于道床板表面,容易导致在转辙机基坑处存在积水现象。积水来源主要包括土建侧墙渗漏水、土建底板与道床结构层间向上反水、道床冲洗水、消防废水等。转辙机基坑内积水若不能及时排出,当积水到达一定深度时,会侵入转辙机内部甚至漫过转辙机,导致转辙机设备泡水,极易造成转辙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发生机械失灵和锈死现象,影响设备运营和使用寿命,甚至关系到运营安全。此外,坑内积水通过渗透虹吸效应进入道床底部,会影响道床结构的耐久性。为保证线路的正常运营,需经常检查基坑的积水情况,对已经泡水锈蚀的转辙机也要进行及时的更换,由此导致在运营期间产生大量的养护维修费用。
转辙机基坑的排水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地下铁路建设和运营的重难点问题。目前常用的转辙机基坑位置的防排水措施主要是通过基坑外侧的辅助小水沟和道床横向排水沟进行排水,但转辙机基坑坑底与水沟底高差相差较小,一般为50mm,整体防排水效果很不理想。例如现有专利CN201820292241发明公开一种具有防泡水功能的转辙装置;专利CN201820299446发明公开一种轨道交通地下站转辙机防淹水装置。为解决转辙机的泡水问题,以上既有专利主要从转辙机的角度出发,对转辙机的结构进行了相关改进,构造较为复杂。
因此十分有必要发明一种用于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包括至少1个转辙机基坑及集水池;各所述转辙机基坑的内侧面设有下沉水沟,各所述转辙机基坑的基坑底面用于设置转撤机平台本体,各所述下沉水沟分别与所述集水池连通。
进一步,所述下沉水沟为环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转辙机基坑的个数为2个,2个所述转辙机基坑分别对称安装于所述集水池的两侧。
进一步,各所述下沉水沟与所述集水池之间设有排水沟,所述集水池底面低于所述下沉水沟的底面,所述排水沟与水平面之间存在一定夹角且向下倾斜。
进一步,所述转辙机基坑及集水池均为混凝土材料。
进一步,各所述转辙机基坑内嵌设有防水盒体,所述防水盒体采用防水材料制成,所述防水盒体的第一侧面上设有与所述集水池连通的第一缺口。
进一步,所述转辙机基坑的第二侧边缘上设有多个用于与道床的拉杆槽相连通的第二缺口。
进一步,所述防水材料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进一步,所述转辙机基坑的上部设有挡水盖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各所述转辙机基坑的内侧面设有下沉水沟,通过在排水结构内设有用于收集转辙机基坑内积水的集水池,下沉水沟与集水池连通,以此提高基坑的蓄水量,便于集中排水,能够有效地将转辙机基坑内积水及时排出,不会造成转辙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发生机械失灵和锈死现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转辙机基坑平台,所述转辙机基坑平台包括转撤机平台本体及排水结构,所述转撤机平台本体位于所述转辙机基坑的中心处,所述转撤机平台本体与所述转辙机基坑的内侧面之间形成下沉水沟。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辙机基坑平台及其排水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一种转辙机基坑平台及其排水结构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提供的一种转辙机基坑平台及其排水结构的B-B向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辙机基坑平台及其排水结构中防水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辙机基坑平台及其排水结构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排水结构;10、转辙机基坑;11、下沉水沟;12、转撤机平台本体;13、基坑底面;20、集水池;30、排水沟;40、辅助排水沟;50、防水盒体;51、侧壁;52、底壁;511、第二缺口;512、第一缺口;200、道床;201、拉杆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辙机基坑平台,所述转辙机基坑平台包括转撤机平台本体12及排水结构100,所述转撤机平台本体12位于所述转辙机基坑10的中心处,所述转撤机平台本体12与所述转辙机基坑10的内侧面之间形成下沉水沟11,以节省制造成本。
所述排水结构100包括至少1个转辙机基坑10及集水池20;各所述转辙机基坑10的内侧面设有下沉水沟11,各所述转辙机基坑10的基坑底面13用于设置转撤机平台本体12,各所述下沉水沟11分别与所述集水池20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各所述转辙机基坑10的内侧面设有下沉水沟11,通过在排水结构100内设有用于收集转辙机基坑10内积水的集水池20,下沉水沟11与集水池20连通,以此提高基坑的蓄水量,便于集中排水,能够有效地将转辙机基坑10内积水及时排出,不会造成转辙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发生机械失灵和锈死现象。
进一步,所述下沉水沟11为环形结构。
通过将下沉水沟11设计为围绕转撤机平台本体12一周的环形结构,以增大下沉水沟11的排水面积,进一步提高其排水效率。
进一步,所述转辙机基坑10的个数为2个,2个所述转辙机基坑10分别对称安装于所述集水池20的两侧,以便于提高排水效率。
进一步,各所述下沉水沟11与所述集水池20之间设有排水沟30,所述集水池20底面低于所述下沉水沟11的底面,所述排水沟30与水平面之间存在一定夹角且向下倾斜。所述排水沟30沿集水池20方向刷出1%的坡度,有利于转辙机基坑积水能够顺利排至集水池内。
通过设置一定坡度的排水沟30连通两个转辙机基坑10,以加快排水速度在两个转辙机基坑10的排水沟30中间设置集水池20,并根据现场积水情况、选择性设置小型潜水泵进行集中抽排水。
对于积水不严重或积水泥沙含量较多的地段,集水池20可不设泵,集水池20的尺寸和深度也可适当减小,通过每次巡检,查看集水池积水情况,适时对集水池20的积水进行人工清舀,达到排水的目的;当水源单一、水质清澈、泥沙含量较少或积水严重时,可在集水池20位置设置小型潜水泵,实现对积水的自动抽排,集水池20的尺寸和深度可适当加大,对应施工时道床200的底板需适当下沉,以提高集水池20的蓄水能力。本实例集水池20尺寸为800mm×800mm,集水池20底面距转辙机基坑10底面深710mm,不设小型潜水泵。
对于渗漏水相对较轻,渗漏水不是基坑积水的主要来源地段,可不采取防水盒体50盆状预制件的方案,通过在转辙机基坑10内四周设置一定尺寸的环绕下沉水沟11,进一步提高转撤机基坑10的蓄水能力,并能防止集水池20内的积水倒灌至转辙机平台本体12上。环绕下沉水沟11底面低于基坑底面即转辙机平台本体12表面,本实例环绕下沉水沟11宽度200mm,距转撤机基坑10底面深210mm。
所述环绕下沉水沟11连接纵向排水沟30,基坑内积水经过环绕下沉水沟11排至纵向排水沟30中,最后到达集水池20。
所述转辙机基坑10和环绕下沉水沟11底面及四周均涂刷一层1.2mm厚的防水砂浆涂料,一定程度防止底板渗漏水进入转辙机基坑10,并能防止坑内积水通过渗透虹吸效应进入道床200底部,影响道床200结构的耐久性。
下沉水沟11的外侧设有辅助排水沟40。
所述拉杆槽201沿线路横向刷出相邻直角边之比为1%的坡度,并涂刷防水涂料,可将拉杆槽201内的水及时排入环绕下沉水沟11或盆状预制件中,进而在汇入集水池20中,进行集中排水,提高排水效率。
进一步,为节省经济成本和加工工艺,所述转辙机基坑10及集水池20均可设计为混凝土材料。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转辙机基坑10一般为混凝土材料,转辙机基坑积水的另一种来源就是结构渗漏水较为普遍,且为部分地段积水的主要来源。目前针对该技术问题结构渗漏水主要采用在表面涂刷防水涂料,如防水砂浆等进行防护。但现有的防水涂料存在开裂问题,且现场施工质量没办法保证,由此导致采用防水涂料的技术方案隔水效果较差。
为解决掉转辙机基坑10的结构渗漏水问题,各所述转辙机基坑10内嵌设有防水盒体50,所述防水盒体50采用防水材料制成,所述防水盒体50的第一侧面上设有与所述集水池20连通的第一缺口512。
第一缺口512贯穿防水盒体50的第一侧面。其中防水盒体50可设计成盆状预制件。
防水盒体50与转辙机基坑10相贴合,由防水材料制成,其隔水性较好。对于渗漏水严重地段,在转辙机基坑10施工时,在基坑施工模具四周及底面设置一层防水性能好的材料,当基坑周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形成一个隔水性很好的防水盒体50,起很好的隔绝渗漏水的作用,由此可以很好的解决现有基坑渗漏水严重的问题,并能防止坑内积水通过渗透虹吸效应进入道床底部,影响道床结构的耐久性。
所述防水盒体50由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强度和变形能力的防水性能好的材料构成,本实例中所述防水材料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选用5mm厚的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进一步,所述转辙机基坑50的第二侧边缘上设有多个用于与道床200的拉杆槽201相连通的第二缺口511。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防水盒体50在排水沟30和拉杆槽201位置预留缺口,防水盒体50内表面的长宽高与转辙机基坑10四周尺寸相同。
此外,还将转辙机基坑10的拉杆槽201沿线路横向刷出一定坡度,并涂刷防水涂料,可将拉杆槽201内的水沿第二缺口511及时排入环绕下沉水沟11或盆状预制件中,进而在汇入集水池20中,进行集中排水,提高排水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所示,防水盒体50设有环绕一周的4个侧壁51及1个底壁52。
进一步,所述转辙机基坑10的上部设有挡水盖板(图未示)。
采用本专利的技术方案能很好解决后期运营期间转辙机坑积水导致转辙机泡水的问题。同时考虑到验收、调试期间诸如消防爆管等场景模拟会导致大量水涌入基坑,导致转辙机在建设期间泡水,可采取相应临时措施,如在转辙机基坑10的上部设有挡水盖板、调试期间对转辙机进行外包防水等措施,以此避免在建设期间积水泡坏转辙机。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具体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
对于渗漏水严重地段,在转辙机基坑10施工时,在基坑施工模具四周及底面设置一定厚度的具有一定柔韧性、强度和变形能力的防水性能好的材料,如聚乙烯高分子材料等,当基坑周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形成一个隔水性很好的盆状预制件,预制件在纵向排水沟和拉杆槽位置预留缺口,预制件内表面的长宽高与转辙机基坑四周尺寸相同,由此可以很好的解决现有基坑渗漏水严重的问题,并能防止坑内积水通过渗透虹吸效应进入道床底部,影响道床结构的耐久性。
对于渗漏水相对较轻,渗漏水不是基坑积水的主要来源地段,可不采取盆状预制件的方案,通过在转辙机基坑内四周设置环绕下沉水沟,环绕下沉水沟连接纵向排水沟,基坑内积水经过环绕下沉水沟排至纵向排水沟中,最后到达集水池。转辙机基坑和环绕下沉水沟四周及底面涂刷防水涂料,一定程度防止底板渗漏水进入转辙机基坑,并能防止积水通过渗透虹吸效应进入道床底部,影响道床结构的耐久性。环绕下沉水沟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基坑的蓄水能力,并能防止集水池内的积水倒灌至转辙机平台上。
本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城市地下轨道转辙机基坑排水系统100,通过设置一个纵向排水沟连通两个转辙机基坑10,并在两个转辙机基坑10的纵向排水沟中间设置一个集水池,以此提高基坑的蓄水量,便于集中排水。纵向排水沟沿集水池方向刷出一定坡度,有利于转辙机基坑积水能够顺利排至集水池内。集水池20及排水沟30底部和四周涂刷防水涂料,防止积水通过渗透虹吸效应进入道床底部,影响道床结构的耐久性。由于两转辙机基坑10之间相隔一段距离,能保证有充足空间设置集水池,因此能很好的解决部分道岔地段转辙机基坑一侧由于人防门等设施的存在,导致一侧空间不足而无法设置集水池的局限性。
集水池20可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性设置小型潜水泵抽排水。对于积水不严重或积水泥沙含量较多的地段,集水池20可不设泵,集水池的尺寸和深度也可适当减小,通过每次巡检,查看集水池20积水情况,适时对集水池20的积水进行人工清舀,达到排水的目的;当水源单一、水质清澈、泥沙含量较少或积水严重时,可在集水池20位置设置小型潜水泵,实现对积水的自动抽排,集水池20的尺寸和深度可适当加大,对应道床200的底板需适当下沉,以提高集水池20蓄水能力。
本专利能有效防止因地下隧道积水造成的转辙机进水问题,确保了地铁的正常运行;本专利技术方案可靠性高,结构设计科学合理,简单易实施,能减少大量的维护人员工作量。此外,本专利除了能很好解决后期运营期间转辙机坑积水导致转辙机泡水的问题外,同时考虑到验收、调试期间诸如消防爆管等场景模拟会导致大量水涌入基坑,导致转辙机在建设期间泡水,可采取相应临时措施,如在转辙机与结构侧墙之间设计挡水盖板、调试期间对转辙机进行外包防水等措施,以此避免在建设期间积水泡坏转辙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100)包括至少1个转辙机基坑(10)及集水池(20);
各所述转辙机基坑(10)的内侧面设有下沉水沟(11),各所述转辙机基坑(10)的基坑底面(13)用于设置转撤机平台本体(12),各所述下沉水沟(11)分别与所述集水池(2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水沟(11)为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辙机基坑(10)的个数为2个,2个所述转辙机基坑(10)分别对称安装于所述集水池(20)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下沉水沟(11)与所述集水池(20)之间设有排水沟(30),所述集水池(3)底面低于所述下沉水沟(11)的底面,所述排水沟(30)与水平面之间存在一定夹角且向下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辙机基坑(10)及集水池(20)均为混凝土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一种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转辙机基坑(10)内嵌设有防水盒体(50),所述防水盒体(50)采用防水材料制成,所述防水盒体(50)的第一侧面上设有与所述集水池(20)连通的第一缺口(5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辙机基坑(50)的第二侧边缘上设有多个用于与道床(200)的拉杆槽(201)相连通的第二缺口(51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材料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辙机基坑(10)的上部设有挡水盖板。
10.一种转辙机基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辙机基坑平台包括转撤机平台本体(12)及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排水结构(100),所述转撤机平台本体(12)位于所述转辙机基坑(10)的中心处,所述转撤机平台本体(12)与所述转辙机基坑(10)的内侧面之间形成下沉水沟(11)。
CN202010518156.4A 2020-06-09 2020-06-09 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及转辙机基坑平台 Pending CN1117790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8156.4A CN111779011A (zh) 2020-06-09 2020-06-09 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及转辙机基坑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8156.4A CN111779011A (zh) 2020-06-09 2020-06-09 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及转辙机基坑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79011A true CN111779011A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53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18156.4A Pending CN111779011A (zh) 2020-06-09 2020-06-09 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及转辙机基坑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7901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1884A (zh) * 2020-11-18 2021-02-23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钢轨截水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703216U (zh) * 2019-03-20 2019-11-29 张涛 城市地铁工程道岔一次性浇筑式内设平台转折基坑
CN212865994U (zh) * 2020-06-09 2021-04-02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及转辙机基坑平台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703216U (zh) * 2019-03-20 2019-11-29 张涛 城市地铁工程道岔一次性浇筑式内设平台转折基坑
CN212865994U (zh) * 2020-06-09 2021-04-02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及转辙机基坑平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1884A (zh) * 2020-11-18 2021-02-23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钢轨截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8533B (zh) 筏板内置式降水结构、降水井的封井结构及封井方法
KR101227606B1 (ko) 바닥 슬래브 관통 구조 및 바닥 슬래브 관통 구멍의 보수 방법
CN108757027B (zh) 一种隧道内多功能排水系统
KR20140099711A (ko) 차량 홍수 복합 터널
RU2233362C1 (ru) Способ реконструкции водосброса высокой бетонной арочной плотины (варианты)
CN105735406B (zh) 一种公共建筑屋面雨水利用收集和储存装置
CN212865994U (zh) 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及转辙机基坑平台
CN215329049U (zh) 一种整体道床内设排水泵站的轨道结构
CN111779011A (zh) 用于转辙机基坑平台的排水结构及转辙机基坑平台
CN114775521A (zh) 一种地下结构空间通道入口防汛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06971357U (zh) 一种市政用防积水井盖
CN211228363U (zh) 一种临河挡墙
CN110158541A (zh) 双层土工膜防渗排水结构、施工方法及库盆防渗排水结构
CN208473932U (zh) 一种隧道内多功能排水系统
CN210561998U (zh) 双层土工膜防渗排水结构及库盆防渗排水结构
CN209958219U (zh) 节段拼装桥梁桥面纵向一体化收水排水系统
CN112502092A (zh) 水闸与泵站双层一体化结构及其运行方法
CN208328685U (zh) 一种用于桥梁排水的排水结构
CN206052538U (zh) 一种防渗漏的桥梁排水装置
CN104695392A (zh) 用于高拱坝、窄峡谷、大流量泄洪孔口的水垫塘结构
CN214089973U (zh) 一种双层明挖隧道及其二层空舱检修孔的水密门结构
CN219260591U (zh) 一种类矩形隧道线间泵房地段道床结构
CN219298284U (zh) 一种梁板式筏型基础渗漏的维修结构
CN111075228A (zh) 一种沉池架空吸水式预制板厕所
CN213625700U (zh) 一种基于逆作结构的一体化内嵌式洗车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