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56371U - 模具的顶出机构 - Google Patents

模具的顶出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56371U
CN219256371U CN202320235541.7U CN202320235541U CN219256371U CN 219256371 U CN219256371 U CN 219256371U CN 202320235541 U CN202320235541 U CN 202320235541U CN 219256371 U CN219256371 U CN 219256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ejector
hole
top plate
ejector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355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虞伟炳
李金国
傅建华
姚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ihao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ihao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ihao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ihao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355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56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56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563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模具的顶出机构,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它包括位于动模下方的顶板以及均穿设在动模内的顶杆一与顶杆二,顶杆一下端与顶板固定,顶杆二上端与嵌在动模顶部内的顶块相固定且其下端与顶板之间设有能使顶板带动顶杆二同步上移的联动结构,顶杆二外侧具有能与动模相抵靠使顶板与顶杆二解除联动的抵靠部,顶块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芯杆与顶压弹簧,芯杆一端位于顶块的缺口处且顶压弹簧朝远离缺口方向作用在芯杆上,顶块所嵌位置内的动模一侧壁倾斜设置且芯杆另一端抵靠在该侧壁上。它具有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等优点。

Description

模具的顶出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涉及模具的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模塑料注射模具是热塑性塑料产品生产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成型模具,它包括定模以及设置在定模下方的动模,定模与动模合模时形成型腔,通过熔体塑料注入到型腔内后就可以成型出与型腔形状相同的产品,待产品成型后由动模与定模相分离来完成开模,并且一般来说产品在模具开模后都是吸附在动模侧的。随着机械手的普及,注塑行业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并由此形成了产品自动顶出并配合机械手自动取件的流水化生产。
其中,产品的自动顶出依靠的是在模具上设置顶出机构,具体是设置于动模侧,对于形状比较规则且较为平整的产品来说,所设置的顶出机构的结构比较简单,一般包括位于动模下方并由液压缸驱动而能向上进行移动的顶板以及若干根穿设在动模内且下端与顶板相固定的顶杆,通过顶板带动各顶杆向上移动而将产品自动向上顶起,且进一步地,为了保证产品的稳定顶出,会在动模的顶部嵌设顶块(当然顶块的顶面也是跟动模顶面一同构成型腔的型腔面),然后将其中一些顶杆与顶块相固定,此处为了方便区分将直接作用在产品上的顶杆称为顶杆一而将与顶块相固定的顶杆称为顶杆二,也即顶板同时带着顶杆一及顶杆二向上移动。但是,对于形状不是太规则且朝向动模一侧需要成型出凸出部的产品来说,顶块的一侧需要设置缺口以与顶块所嵌处的动模侧壁相配合围成与型腔相连通的成型槽,这样熔体塑料在注入到型腔内的同时也会注入到成型槽内来成型出上述凸出部,由于成型出的凸出部是倒扣在顶块上的,因此就需要将产品的顶出动作设置为二段式的,其中第一段仍然是由顶板带着顶杆一及顶杆二向上移动将产品顶出,第二段则是由顶板带着顶杆一相对于顶杆二继续向上移动来使产品倒扣在顶块上的部分与顶块相分离,其结构可参照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410197888.2所公开的一种二次顶出机构。
根据实际的需求,有时要求上述凸出部上具有孔位,最理想的方式是产品注塑成型后直接带有这个孔位,但由于凸出部本身尺寸就比较小且位置比较特殊,导致在实际中很难通过在动模上采用传统针对滑块的斜顶抽芯机构的方式来实现孔位处的抽芯脱模,因此一般都是在产品加好后,再另外在产品的凸出部上去进行这个所需孔位的加工,这样就存在生产效率比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模具的顶出机构,解决了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模具的顶出机构,包括位于动模下方的顶板以及均穿设在动模内的顶杆一与顶杆二,所述的顶杆一下端与顶板固定,顶杆二上端与嵌在动模顶部内且一侧具有缺口的顶块相固定且其下端与顶板之间设有能使顶板带动顶杆二同步上移的联动结构,顶杆二外侧具有能与动模相抵靠使顶板与顶杆二解除联动的抵靠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块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芯杆与顶压弹簧,芯杆一端伸出通孔外并位于顶块的缺口处且顶压弹簧朝远离缺口方向作用在芯杆上,顶块所嵌位置内的动模一侧壁倾斜设置且芯杆另一端抵靠在该侧壁上,在顶板带动顶杆二向上移动的过程中顶块与该侧壁之间形成供芯杆朝远离缺口方向移动的间隙。
本顶出机构通过在顶块上设置通孔,并在通孔内设置芯杆,芯杆一端抵靠在顶块所嵌位置内的动模一侧壁上且其另一端伸出通孔外并位于顶块的缺口处,这样一来在熔体塑料注入到模具内时可借助芯杆伸出顶块缺口处一端的存在而使得成型出的产品上倒扣在缺口处的部分可直接带有孔。并且,通孔内还设置有朝远离缺口方向作用在芯杆上的顶压弹簧,顶块所嵌位置内与芯杆一端相抵靠的动模一侧壁倾斜设置,在顶板带动顶杆二向上移动直到抵靠部与动模相抵靠为止的这一段过程中(即产品的一段顶出过程)由顶块与该侧壁之间形成供芯杆朝远离缺口方向移动的间隙,该间隙会随着顶杆二的不断上移而越来越大,使得芯杆能在随着顶块上移的同时又能在顶压弹簧的作用下不断地朝远离缺口方向移动来自动完成与产品倒扣在顶块缺口处部分的脱离,也就是说在完成产品的一次顶出后芯杆已与产品脱离,从而使得产品能在二段顶出时仍能顺利完成产品倒扣在顶块缺口处的部分与顶块的正常分离。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在保证产品能正常顶出的同时可由模具直接生产出在倒扣部分上带有孔的产品,无需在产品注塑成型后再另外去加工孔,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在上述的模具的顶出机构中,所述的通孔为台阶孔且其尺寸较小部分与缺口连通,芯杆具有位于通孔尺寸较大部分内的头部以及穿出通孔尺寸较小部分外的杆部,顶压弹簧套设在位于通孔尺寸较大部分内的杆部外且其两端分别抵靠在头部与通孔内的台阶面上。
芯杆主要用过杆部使得成型出的产品倒扣在顶块上的部分带有所需的孔位,顶压弹簧套设在位于通孔尺寸较大部分内的杆部外,且其两端分别抵靠在芯杆的头部与通孔内的台阶面上,由此使得顶压弹簧的弹力是朝使芯杆位于顶块缺口处的一端缩入通孔内的方向作用在芯杆上,这样在芯杆的头部随产品的一段顶出而与顶块所嵌处的动模侧壁相分离时就可以借助顶压弹簧来实现芯杆与产品的自动分离,从而在不影响产品正常顶出的同时使得模具能利用芯杆来直接生产出在倒扣部分上带有孔的产品,进而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在上述的模具的顶出机构中,所述的动模内具有贯穿其顶部的嵌槽,顶块位于嵌槽内,头部外侧具有导向面,当顶板复位下移时导向面能沿嵌槽的槽口边沿移动并压缩顶压弹簧。
在进行产品的一段顶出时,顶块部分伸出嵌槽外且芯杆的头部也不再受嵌槽的槽壁所限制而在顶压弹簧的作用下自动伸出通孔尺寸较大的部分外,从而实现芯杆与产品的自动分离。在顶板复位下移时,由芯杆的头部外侧的导向面沿嵌槽的槽口边沿移动使芯杆逐渐压缩顶压弹簧,从而使芯杆的杆部能自通孔伸入顶块的缺口处,以此保证模具能利用芯杆来直接生产出在倒扣部分上带有孔的产品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在上述的模具的顶出机构中,所述的顶块侧部设有与通孔尺寸较大部分相连通的安装槽,芯杆的头部外侧具有抵靠台阶,安装槽内固定有部分位于通孔尺寸较大部分内并能与抵靠台阶抵靠的限位挡片。
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对芯杆在顶压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移动的距离进行限制,避免芯杆伸出过度而无法在顶板复位下移时利用导向面一或导向面二进行复位,保证了模具利用芯杆来直接生产出倒扣部分上带有孔的产品的可靠性。
在上述的模具的顶出机构中,所述的顶板上固定有具有安装腔的定位座,顶杆二下端位于安装腔内,联动结构包括位于安装腔内的支撑弹簧、设于顶杆二下端外的环形凸肩以及凸出于安装腔内侧壁的环形挡肩,顶杆二自环形挡肩中心穿过,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安装腔的底壁与顶杆二的下端并使环形凸肩的上侧壁与环形挡肩的下侧壁相抵靠。
支撑弹簧的弹力向上作用在顶杆二上,使得顶杆二下端的环形凸肩的上侧壁与凸出于安装腔内壁的环形挡肩的下侧壁相抵靠,这样在顶板刚开始向上移动时借助上述的配合使得顶杆二能进行同步移动,由此使得顶板初始移动时能带动顶杆一及顶杆二同步移动来完成产品的一段顶出;当抵靠部与动模相抵靠后,顶杆二的上移被阻挡,并通过支撑弹簧的被压缩使得顶板能继续相对于顶杆二进行上移,由此通过顶杆一的进一步移动来完成产品的二段顶出以使产品倒扣在顶块缺口处的部分与顶块相脱离。
通过支撑弹簧、环形挡肩及环形凸肩的相互配合,使得顶板能在初始时稳定地带动顶杆二进行上移,保证了产品顶出时的可靠性。而在两侧利用柱塞顶压所产生的摩擦力来带动顶杆二进行上移的方式,由于柱塞作用力的方向与顶杆二的移动方向相垂直,因此容易出现打滑的现象而导致产品无法顺利顶出。
在上述的模具的顶出机构中,所述的定位座包括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顶板上的下座体以及螺纹连接在下座体上的上座体,安装腔由下座体与上座体相连接后所形成,环形挡肩位于上座体。
具体在组装时,将支撑弹簧放置在下座体上,然后将顶杆二由下至上穿过上座体后将上座体螺纹连接在下座体上形成定位座,由上座体与下座体之间形成安装腔使得支撑弹簧的弹力能向上作用在顶杆二上,最后再将定位座利用紧固件固定到顶板上。由此,使得顶杆二、支撑弹簧及定位座构成了一个独立的组件,方便了后期的维护。
在上述的模具的顶出机构中,所述的顶杆二包括主杆体以及副杆体,副杆体的下端位于定位座内,副杆体的上端具有连接孔,主杆体的下端插接在连接孔内且主杆体与副杆体通过杆部由下至上穿过副杆体并螺纹连接在主杆体下端内的连接螺钉相固定,下座体固定在顶板的底部,下座体的底部设有与安装腔相连通的操作孔。
通过将顶杆二设置为包括主杆体与副杆体并使两者通过杆部由下至上穿过副杆体并螺纹连接在主杆体下端内的连接螺钉相固定,使得副杆体与主杆体是呈可拆卸连接的。同时,将下座体固定在顶板的底部并在下座体的底部设置与安装腔相连通的操作孔,这样工作人员可直接将螺丝刀从操作孔处插入到安装腔内对连接螺钉进行拆除,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够在不涉及到顶块的情况下对除主杆体外的整个顶出机构进行拆除,进一步提高了后期维护的便利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模具的顶出机构通过在顶块上设置通孔,通孔内设置芯杆,芯杆一端抵靠在顶块所嵌处的动模侧壁上,芯杆另一端伸出通孔外并位于顶块的缺口处,在熔体塑料注入到模具内时可借助芯杆伸出顶块缺口处一端的存在而使得成型出的产品上倒扣在缺口处的部分可直接带有孔,由此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又通过在通孔内设置朝远离缺口方向作用在芯杆上的顶压弹簧并将顶块所嵌处的动模一侧壁倾斜设置,在产品进行一次顶出的过程中随着顶块与动模该侧壁之间形成越来越大的间隙而使得芯杆能利用顶压弹簧的弹力不断地朝远离缺口方向移动以自动完成芯杆与产品的脱离,从而保证芯杆的设置不会影响到产品的正常顶出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模具的顶出机构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顶杆二下端与顶板之间的联动结构的剖视放大图。
图3是图2中顶块处的剖视放大图。
图4是通孔尺寸较大部分所在顶块一侧的侧视图。
图5是图4中A-A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模具的顶出机构完成一段顶出后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顶块处的剖视放大图。
图8是本模具的顶出机构完成二段顶出后的剖视图。
图中,1、动模;1a、嵌槽;2、顶块;2a、缺口;2b、通孔2c、安装槽;3、顶板;3a、让位孔一;4、顶杆一;5、顶杆二;5a、抵靠部;5b、环形凸肩;5c、主杆体;5d、副杆体;6、定位座;6a、安装腔;6b、环形挡肩;6c、下座体;6c1、操作孔;6d、上座体;7、支撑弹簧;8、芯杆;8a、头部;8a1、导向面;8a2、抵靠台阶;8b、杆部;9、顶压弹簧;10、限位挡片;11、底座;11a、连接柱;11b、座板;11b1、让位孔二;12、连接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模具的顶出机构,包括位于动模1下方且能向上移动的顶板3以及均穿设在动模1内的顶杆一4与顶杆二5(实际中顶杆一4的数量为若干根,本实施例中仅示出一根),动模1的下方固定有底座11,顶板3设于底座11的内侧且底座11的底部连接有液压缸(图中未示出),顶板3与液压缸的活塞杆上端部相固连,由此在液压缸的活塞杆向上顶出时就可以驱动顶板3向上移动或是在液压缸的活塞杆向下回缩复位时就可以拉动顶板3向下移动复位。其中,动模1上穿设有两端贯穿的定位孔一与两端贯穿的定位孔二,定位孔一的上端孔口贯穿动模1的顶部,顶杆一4穿设在定位孔一内且其下端与顶板3相固定,定位孔二的上端孔口与顶块2所嵌动模1处相连通,顶杆二5穿设在定位孔二内且其上端与嵌在动模1顶部内且一侧具有缺口2a的顶块2相固定,实际中,动模1内具有贯穿其顶部的嵌槽1a,顶块2位于嵌槽1a内,定位孔二的上端孔口与嵌槽1a相连通。顶杆二5下端与顶板3之间设有能使两者同步上移的联动结构,顶杆二5外侧具有能与动模1相抵靠使顶板3与顶杆二5解除联动的抵靠部5a。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顶板3上固定有具有安装腔6a的定位座6,顶杆二5下端位于安装腔6a内,联动结构包括位于安装腔6a内的支撑弹簧7、设于顶杆二5下端外的环形凸肩5b以及凸出于安装腔6a内壁的环形挡肩6b,顶杆二5自环形挡肩6b中心穿过,支撑弹簧7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安装腔6a的底壁与顶杆二5的下端并使环形凸肩5b的上侧壁与环形挡肩6b的下侧壁相抵靠。支撑弹簧7的弹力向上作用在顶杆二5上,使得顶杆二5下端的环形凸肩5b的上侧壁与凸出于安装腔6a内壁的环形挡肩6b的下侧壁相抵靠,这样在顶板3刚开始向上移动时借助上述的配合使得顶杆二5能进行同步移动也即形成联动,由此使得顶板3初始移动时能带动顶杆一4及顶杆二5同步移动来完成产品的一段顶出,完成一段顶出后的状态如图6和图7所示;当抵靠部5a与动模1相抵靠后,顶杆二5的上移被阻挡,并通过支撑弹簧7的被压缩使得顶板3能继续相对于顶杆二5进行上移,也即解除了顶板3与顶杆二5的联动,由此通过顶杆一4的进一步移动来完成产品的二段顶出以使产品倒扣在顶块2的缺口2a处的部分与顶块2相脱离,完成二段顶出后的状态如图8所示。定位座6包括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顶板3上的下座体6c以及螺纹连接在下座体6c上的上座体6d,安装腔6a由下座体6c与上座体6d相连接后所形成,环形挡肩6b位于上座体6d。顶杆二5包括主杆体5c以及副杆体5b,副杆体5b的下端位于定位座6内,副杆体5b的上端具有连接孔,主杆体5c的下端插接在连接孔内且主杆体5c与副杆体5d通过杆部由下至上穿过副杆体5d并螺纹连接在主杆体5c下端内的连接螺钉相固定,抵靠部5a为副杆体5b的上端部,副杆体5b二的外径大于定位孔二的孔径。在本实施例中,顶板3上设有让位孔一3a,下座体6c固定连接在顶板3的底部,且上座体6d位于让位孔一3a内,下座体6c底部设有与安装腔6a相连通的操作孔6c1。底座11包括固定连接在动模1底部的连接柱11a以及通过紧固件与连接柱11a相固连的座板11b,座板11b上设有让位孔二11b1,下座体6c的底部位于让位孔二11b1内。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顶块2上设有通孔2b,通孔2b内设有芯杆8与顶压弹簧9,芯杆8一端伸出通孔2b并位于顶块2的缺口2a内,顶压弹簧9朝远离缺口2a方向作用在芯杆8上,顶块2所嵌位置内的动模1一侧壁倾斜设置也即嵌槽1a的一侧槽壁倾斜设置,芯杆8另一端抵靠在该侧壁上且在顶板3带动顶杆二5同步上移的过程中该侧壁与顶块2之间形成供芯杆8朝远离缺口2a方向移动的间隙。具体地,通孔2b为台阶孔,通孔2b尺寸较小部分与顶块2侧部的缺口2a相连通,芯杆8具有位于通孔2b尺寸较大部分内的头部8a以及穿出通孔2b尺寸较小部分外的杆部8b,顶压弹簧9套设在位于通孔2b尺寸较大部分内的杆部8b外且其两端分别抵靠在头部8a与通孔2b内的台阶面上。头部8a外侧具有导向面8a1,当顶板3复位下移时导向面8a1能沿嵌槽1a的槽口边沿移动并压缩顶压弹簧9。进一步地,顶块2侧部设有与通孔2b尺寸较大部分相连通的安装槽2c,芯杆8的头部8a外侧具有抵靠台阶8a2,安装槽2c内通过紧固件固定有部分位于通孔2b较大尺寸部分内的限位挡片10,当芯杆8在顶压弹簧9的作用下移动时抵靠台阶8a2能与限位挡片10相抵靠。
本顶出机构通过在顶块2上设置通孔2b,并在通孔2b内设置芯杆8,芯杆8的头部8a抵靠在顶块2所嵌处的动模1一侧壁上,芯杆8的杆部8b伸出通孔2b外并位于顶块2的缺口2a处,这样一来在熔体塑料注入到模具内时可借助芯杆8的杆部8b伸出顶块2缺口2a处的部分的存在而使得成型出的产品上倒扣在缺口2a处的部分可直接带有孔。并且,通孔2b内还设置有朝远离缺口2a方向作用在芯杆8上的顶压弹簧9,且顶块2所嵌位置内与芯杆8一端相抵靠的动模1一侧壁倾斜设置,在顶板3带动顶杆二5向上移动直到抵靠部5a与动模1相抵靠为止的这一段过程中(即产品的一段顶出过程)由顶块2与该侧壁之间形成供芯杆8朝远离缺口2a方向移动的间隙,该间隙会随着顶杆二5的不断上移而越来越大,使得芯杆8能在随着顶块2上移的同时又能在顶压弹簧9的作用下不断地朝远离缺口2a方向移动来自动完成与产品倒扣在顶块2缺口2a处部分的脱离,也就是说在完成产品的一次顶出后芯杆8的杆部8b已与产品脱离,从而使得产品能在二段顶出时仍能顺利完成产品倒扣在顶块2缺口2a处的部分与顶块2的正常分离。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在保证产品能正常顶出的同时可由模具直接生产出在倒扣部分上带有孔的产品,无需在产品注塑成型后再另外去加工孔,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产品取出后,液压缸带动顶板3向下移动复位,顶杆一4与顶杆二5(具体是顶板3通过定位座6上的环形凸肩5b压在环形挡肩6b上而对顶杆二5形成下推力)也随着顶板3一同向下移动复位,顶块2重新嵌入到动模1顶部的嵌槽1a内,在该过程中芯杆8通过头部8a处的导向面8a1沿嵌槽1a的槽口边沿移动使芯杆8逐渐压缩顶压弹簧9,从而使芯杆8的杆部8b能再次伸出到顶块2的缺口2a处以保证在下一次注塑时也能在产品倒扣在顶块2的部分上直接成型出所需要的孔。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7)

1.模具的顶出机构,包括位于动模(1)下方的顶板(3)以及均穿设在动模(1)内的顶杆一(4)与顶杆二(5),所述的顶杆一(4)下端与顶板(3)固定,顶杆二(5)上端与嵌在动模(1)顶部内且一侧具有缺口(2a)的顶块(2)相固定且其下端与顶板(3)之间设有能使顶板(3)带动顶杆二(5)同步上移的联动结构,顶杆二(5)外侧具有能与动模(1)相抵靠使顶板(3)与顶杆二(5)解除联动的抵靠部(5a),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块(2)上设有通孔(2b),通孔(2b)内设有芯杆(8)与顶压弹簧(9),芯杆(8)一端伸出通孔(2b)外并位于顶块(2)的缺口(2a)处且顶压弹簧(9)朝远离缺口(2a)方向作用在芯杆(8)上,顶块(2)所嵌位置内的动模(1)一侧壁倾斜设置且芯杆(8)另一端抵靠在该侧壁上,在顶板(3)带动顶杆二(5)向上移动的过程中顶块(2)与该侧壁之间形成供芯杆(8)朝远离缺口(2a)方向移动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2b)为台阶孔,芯杆(8)具有位于通孔(2b)尺寸较大部分内的头部(8a)以及穿出通孔(2b)尺寸较小部分外的杆部(8b),顶压弹簧(9)套设在位于通孔(2b)尺寸较大部分内的杆部(8b)外且其两端分别抵靠在头部(8a)与通孔(2b)内的台阶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模(1)内具有贯穿其顶部的嵌槽(1a),顶块(2)位于嵌槽(1a)内,头部(8a)外侧具有导向面(8a1),当顶板(3)复位下移时导向面(8a1)能沿嵌槽(1a)的槽口边沿移动并压缩顶压弹簧(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块(2)侧部设有与通孔(2b)尺寸较大部分相连通的安装槽(2c),芯杆(8)的头部(8a)外侧具有抵靠台阶(8a2),安装槽(2c)内固定有部分位于通孔(2b)尺寸较大部分内并能与抵靠台阶(8a2)抵靠的限位挡片(1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板(3)上固定有具有安装腔(6a)的定位座(6),顶杆二(5)下端位于安装腔(6a)内,联动结构包括位于安装腔(6a)内的支撑弹簧(7)、设于顶杆二(5)下端外的环形凸肩(5b)以及凸出于安装腔(6a)内侧壁的环形挡肩(6b),顶杆二(5)自环形挡肩(6b)中心穿过,支撑弹簧(7)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安装腔(6a)的底壁与顶杆二(5)的下端并使环形凸肩(5b)的上侧壁与环形挡肩(6b)的下侧壁相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座(6)包括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顶板(3)上的下座体(6c)以及螺纹连接在下座体(6c)上的上座体(6d),安装腔(6a)由下座体(6c)与上座体(6d)相连接后所形成,环形挡肩(6b)位于上座体(6d)。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杆二(5)包括主杆体(5c)以及副杆体(5d),副杆体(5d)的下端位于定位座(6)内,副杆体(5d)的上端具有连接孔,主杆体(5c)的下端插接在连接孔内且主杆体(5c)与副杆体(5d)通过杆部(8b)由下至上穿过副杆体(5d)并螺纹连接在主杆体(5c)下端内的连接螺钉(12)相固定,下座体(6c)固定在顶板(3)的底部,下座体(6c)的底部设有与安装腔(6a)相连通的操作孔(6c1)。
CN202320235541.7U 2023-01-21 2023-01-21 模具的顶出机构 Active CN219256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5541.7U CN219256371U (zh) 2023-01-21 2023-01-21 模具的顶出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5541.7U CN219256371U (zh) 2023-01-21 2023-01-21 模具的顶出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56371U true CN219256371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70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35541.7U Active CN219256371U (zh) 2023-01-21 2023-01-21 模具的顶出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563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26215B (zh) 注塑模具定模侧斜导柱外抽芯机构
CN210362324U (zh) 塑料模具的三次顶出外置式拉钩结构
CN219256371U (zh) 模具的顶出机构
KR102276474B1 (ko) 공압형 제품 취출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사출 성형 금형
CN203567097U (zh) 注塑模具气缸斜顶顺序脱倒扣机构
CN115556309B (zh) 一种倒钩塑胶件模具及其脱模方法
CN116100769A (zh) 模具的顶出机构
CN215849426U (zh) 一种复合侧向抽芯注塑模
WO2023024295A1 (zh) 一种斜顶弹针联动机构
CN108058347A (zh) 汽车外饰件模具单顶板二次顶出机构
CN107364088B (zh) 防止抽芯后退时注塑件粘模的止退机构
CN113752493A (zh) 一种注塑模具交叉斜顶脱倒扣机构
CN114474603A (zh) 一种强制脱模结构
CN114274467B (zh) 防粘模斜抽结构
CN219486470U (zh) 一种双顶出机构
CN219883170U (zh) 一种靠背面板模具
CN111483119A (zh) 滑块防退机构
CN219748837U (zh) 一种用于倒扣制品的二次顶出及强脱模具
CN220808368U (zh) 一种脱模用斜顶防粘机构
CN219256310U (zh) 模具
CN219855817U (zh) 一种先脱模再顶出的模具
CN210061829U (zh) 针对带有倒扣产品的二次顶出机构
CN220373829U (zh) 一种狭小空间内两次抽芯的强脱机构
CN218701014U (zh) 一种模具顶出结构
CN215750573U (zh) 强脱结构及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