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37562U - 一种裹包机进料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裹包机进料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37562U
CN219237562U CN202320114689.5U CN202320114689U CN219237562U CN 219237562 U CN219237562 U CN 219237562U CN 202320114689 U CN202320114689 U CN 202320114689U CN 219237562 U CN219237562 U CN 219237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conveying
belt roller
belt
convey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1468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磊
胡心龙
陈治贵
杨仕力
国方挺
潘宇铭
杨益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op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op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op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op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1468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37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37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375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将朝向不符合要求的纸盒剔除的裹包机进料输送装置。这种裹包机进料输送装置包括有机座,其特征在于:机座上安装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有第一输送面与第二输送面,第一输送面与第二输送面齐平,第一输送面与第二输送面之间具有大于物料长度的落料间距,第一输送面与第二输送面之间设有左右两个导板,左右两个导板均与输送面齐平,左右两个导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物料宽度而小于物料长度。这种裹包机进料输送装置当输送装置上有纸盒倾斜或横向放置时,纸盒会自动从输送装置上掉落,而不会继续向前输送,避免朝向不符合要求的纸盒进入后续。

Description

一种裹包机进料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裹包机,具体涉及一种裹包机的进料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裹包机是一种用于将包装物用薄膜包裹起来然后封装的设备,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用品等物品的包装领域。在药品包装行业中,裹包机能将单个包装物(装药物的一个纸盒)排列成按所需的多个包装物(多个纸盒)后,然后再用薄膜将其全部包裹后再热封。然而,当装盒机将一个个纸盒送到裹包机时,有些纸盒不是纵向放置,而是倾斜或者横向放置的,这时这些纸盒就无法进行纵向排列,裹包也就会出现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创新提供了一种能将朝向不符合要求的纸盒剔除的裹包机进料输送装置。
这种裹包机进料输送装置包括有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上安装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有第一输送面与第二输送面,所述第一输送面与第二输送面齐平,所述第一输送面与第二输送面之间具有大于物料长度的落料间距,所述第一输送面与第二输送面之间设有左右两个导板,左右两个导板均与输送面齐平,左右两个导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物料宽度而小于物料长度。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有第一下带辊、第一右带辊、第一左带辊、张紧辊、传动辊、第二右带辊、第二左带辊、第二下带辊以及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依次绕在第一下带辊、第一右带辊、第一左带辊、张紧辊、传动辊、第二右带辊、第二左带辊、第二下带辊上,所述传动辊与输送动力源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下带辊位于第一右带辊的下方,所述第二下带辊位于第二左带辊的下方,所述第一右带辊与第二左带辊之间形成落料间距,所述第一右带辊与第一左带辊之间的输送带形成第一输送面,所述第二右带辊与第二左带辊之间的输送带形成第二输送面。
所述第一下带辊的左侧设有移动辊,所述张紧辊位于移动辊的左侧,所述输送带依次绕过第一左带辊、移动辊以及张紧辊,所述第一左带辊与移动辊安装在移动座上,所述移动座滑动设在导轨上,所述移动座与驱动移动座在导轨上前后移动的防堵动力源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输送面的上方设有堵料光电眼,所述堵料光电眼与PLC电连接,所述PLC控制防堵动力源工作。
所述落料间距的下方设有出料板,所述出料板斜向设置。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裹包机进料输送装置,当输送装置上有纸盒倾斜或横向放置时,纸盒会自动从输送装置上掉落,而不会继续向前输送,避免朝向不符合要求的纸盒进入后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与图2所示,这种裹包机进料输送装置包括有机座6,机座6上安装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有第一输送面1与第二输送面2,第一输送面1与第二输送面2齐平,在第一输送面1与第二输送面2之间具有大于物料长度的落料间距3,第一输送面1与第二输送面2之间设有左右两个导板4,左右两个导板4均与输送面齐平(即与第一输送面1和第二输送面2都齐平),左右两个导板4之间的距离大于物料宽度而小于物料长度。
工作时,纸盒首先在第一输送面1往前输送,当纸盒纵向放置时,由于左右两个导板4之间的距离小于纸盒长度,这样左右两个导板4能支撑住纸盒,让纸盒顺利通过,进而来到第二输送面2上;当纸盒横向放置时,由于左右两个导板4之间的距离大于纸盒宽度,而第一输送面1与第二输送面2之间具有大于物料长度的落料间距3,这样纸盒就从落料间距3掉落下来。通过这种方式,只有横向放置的纸盒能来到第二输送面2上,进而都以纵向方式进行排列,让多个纸盒能顺利被薄膜包裹。
第一输送面1与第二输送面2可以由两条独立的输送带形成,不过两条输送带就必须采用两个动力源驱动,成本比较高,而且两条同步带难以做到完全同步。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输送面1与第二输送面2采用一条输送带形成。具体结构如下:如图3所示,该输送机构包括有第一下带辊11、第一右带辊12、第一左带辊13、张紧辊15、传动辊16、第二右带辊17、第二左带辊18、第二下带辊19以及输送带10,输送带10依次绕在第一下带辊11、第一右带辊12、第一左带辊13、张紧辊15、传动辊16、第二右带辊17、第二左带辊18、第二下带辊19上,传动辊16与输送动力源9传动连接;第一下带辊11位于第一右带辊12的下方,第二下带辊19位于第二左带辊18的下方,第一右带辊12与第二左带辊18之间形成落料间距3,第一右带辊12与第一左带辊13之间的输送带10形成第一输送面1,第二右带辊17与第二左带辊18之间的输送带10形成第二输送面2。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在采用一条输送带10的情况下,形成两个具有落料间距3的输送面,这样就只需要一个输送动力源9驱动输送带10移动即可,成本更低,而且由于是一条输送带10,第一输送面1与第二输送面2的线速度可以保持完全相同。
包装纸盒的装盒机将纸盒输送到裹包机的进料输送装置上,然而装盒机的出料速度与裹包机进料输送装置的进料速度会存在细小的差异,可能导致纸盒在进料输送装置上发生堵料。为了防止堵塞,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下带辊11的左侧设有移动辊14,而张紧辊15位于移动辊14的左侧,输送带10依次绕过第一左带辊13、移动辊14以及张紧辊15,第一左带辊13与移动辊14安装在移动座20上,移动座20滑动设在导轨22上,移动座20与驱动移动座20在导轨22上前后移动的防堵动力源21传动连接。当输送机构发生堵料时,防堵动力源21驱动移动座20在导轨22上向前移动,这样第一左带辊13与移动辊14一起向前移动(移动辊14一起移动可以让输送带10始终保持张紧),第一左带辊13就与装盒机的出料端形成间距,纸盒就从该间距掉落下来,由此防止堵料发生。
另外,为了能检测输送机构上是否发生堵料,本实用新型在第一输送面1的上方设有堵料光电眼5,该堵料光电眼5与PLC电连接,PLC控制防堵动力源21工作。当堵料光电眼5检测到发生堵料时,堵料光电眼5就将信号传给PLC,PLC控制防堵动力源21工作,防堵动力源21就控制第一左带辊13移动。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落料间距3的下方设有出料板8,该出料板8斜向设置。当纸盒从落料间距3落下后,就掉到出料板8上,由于出料板8斜向设置,纸盒就自动滑落出来,掉到收集箱内。

Claims (5)

1.一种裹包机进料输送装置,包括有机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6)上安装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有第一输送面(1)与第二输送面(2),所述第一输送面(1)与第二输送面(2)齐平,所述第一输送面(1)与第二输送面(2)之间具有大于物料长度的落料间距(3),所述第一输送面(1)与第二输送面(2)之间设有左右两个导板(4),左右两个导板(4)均与输送面齐平,左右两个导板(4)之间的距离大于物料宽度而小于物料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裹包机进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有第一下带辊(11)、第一右带辊(12)、第一左带辊(13)、张紧辊(15)、传动辊(16)、第二右带辊(17)、第二左带辊(18)、第二下带辊(19)以及输送带(10),所述输送带(10)依次绕在第一下带辊(11)、第一右带辊(12)、第一左带辊(13)、张紧辊(15)、传动辊(16)、第二右带辊(17)、第二左带辊(18)、第二下带辊(19)上,所述传动辊(16)与输送动力源(9)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下带辊(11)位于第一右带辊(12)的下方,所述第二下带辊(19)位于第二左带辊(18)的下方,所述第一右带辊(12)与第二左带辊(18)之间形成落料间距(3),所述第一右带辊(12)与第一左带辊(13)之间的输送带(10)形成第一输送面(1),所述第二右带辊(17)与第二左带辊(18)之间的输送带(10)形成第二输送面(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裹包机进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带辊(11)的左侧设有移动辊(14),所述张紧辊(15)位于移动辊(14)的左侧,所述输送带(10)依次绕过第一左带辊(13)、移动辊(14)以及张紧辊(15),所述第一左带辊(13)与移动辊(14)安装在移动座(20)上,所述移动座(20)滑动设在导轨(22)上,所述移动座(20)与驱动移动座(20)在导轨(22)上前后移动的防堵动力源(21)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裹包机进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面(1)的上方设有堵料光电眼(5),所述堵料光电眼(5)与PLC电连接,所述PLC控制防堵动力源(21)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裹包机进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间距(3)的下方设有出料板(8),所述出料板(8)斜向设置。
CN202320114689.5U 2023-01-16 2023-01-16 一种裹包机进料输送装置 Active CN219237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4689.5U CN219237562U (zh) 2023-01-16 2023-01-16 一种裹包机进料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4689.5U CN219237562U (zh) 2023-01-16 2023-01-16 一种裹包机进料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37562U true CN219237562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11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14689.5U Active CN219237562U (zh) 2023-01-16 2023-01-16 一种裹包机进料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375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44887B1 (ko) 멀티팩포장장치
US9327855B2 (en) Feeding device for packaging machine
US7555881B2 (en) Method and unit for feeding products to a group-forming unit
EP2484611B1 (en) Packaging machine and method
US5762175A (en) Apparatus for the ordered transportation of packs
US3900096A (en) Feeding mechanism for wrapping machine
US20020170271A1 (en) Horizontal carton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use thereof
US6990783B2 (en) Product packing machine
JP4571269B2 (ja) 物品の位置決め装置
CN219237562U (zh) 一种裹包机进料输送装置
CN104773318B (zh) 一种烟包自动装盘机
US6994206B2 (en) Apparatus for feeding rolls of cut products to a wrapper
BG61759B1 (bg) Метод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 транспортиране на изделия,по-специално за автоматично пакетиращи станции
AU201720038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oeuvring products
US7941992B2 (en) Method and unit for feeding products to a group-forming unit
US20200148401A1 (en) Strapping machine for strapping an article with a weldable plastic strap
JP3546352B2 (ja) 横型製袋充填機における物品位置ズレ防止装置
JP2002249105A (ja) 横型製袋充填装置
CN115339683B (zh) 一种月饼包装生产设备及应用该设备的包装方法
CN217836122U (zh) 一种包装箱打包设备
CN115973505A (zh) 一种全自动裹包机
JPS6236930B2 (zh)
CN116096639A (zh) 用于包装板状或块状产品的设备
JPH0840541A (ja) 包装品の移送装置
WO2018177748A1 (en) Device for feeding contain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