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35873U - 辅助脱模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辅助脱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35873U
CN219235873U CN202320844915.5U CN202320844915U CN219235873U CN 219235873 U CN219235873 U CN 219235873U CN 202320844915 U CN202320844915 U CN 202320844915U CN 219235873 U CN219235873 U CN 219235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blowing
product
ji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4491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4491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35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35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358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辅助脱模装置,应用于产品模具,所述辅助脱模装置包括:移载机构和吹气治具;所述吹气治具设有吹气孔,所述吹气孔用于吹出离子风;所述移载机构具有移载端,所述吹气治具连接于所述移载端,所述移载机构通过所述移载端带动所述吹气治具移动,使所述吹气治具的所述吹气孔能够与所述产品模具的模面相对,以向所述模面吹送离子风。本申请中辅助脱模装置可以在产品脱模过程中,将吹气治具移动至与产品模具对应的位置,并通过吹气孔向产品模具的模面吹送离子风,以消除静电,从而使脱模后的产品不会吸附于模面,而是随着离子风移动,进而可以有效防止产品受静电作用吸附于模面而无法掉落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辅助脱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制造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一些成型模具在脱模过程中,由于部分产品体积较小、质量较轻,并且在静电作用下,导致脱模后的产品无法掉落而是被吸附在模面上,此种情况下,在每次脱模之后需要对被吸附在模面上的产品进行单独操作,使产品脱离模面。因此,上述操作会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辅助脱模装置,能够解决脱模后产品吸附于模面而不易掉落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脱模装置,应用于产品模具,所述辅助脱模装置包括:移载机构和吹气治具;
所述吹气治具设有吹气孔,所述吹气孔用于吹出离子风;
所述移载机构具有移载端,所述吹气治具连接于所述移载端,所述移载机构通过所述移载端带动所述吹气治具移动,使所述吹气治具的所述吹气孔能够与产品模具的模面相对,以向所述模面吹送离子风。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移载机构可以带动吹气治具移动,使吹气治具的吹气孔与产品模具的模面相对,以便于通过吹气孔向模面吹送离子风,通过离子风可以起到消除静电的作用,从而使脱模后的产品不会吸附于模面,而是随着离子风移动,进而可以有效防止产品受静电作用吸附于模面而无法掉落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辅助脱模装置与产品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辅助脱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吹气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产品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吹气治具与产品模具配合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移载机构;110-机械手;111-移载端;
200-吹气治具;210-凹槽;220-开口;230-底板;231-吹气孔;240-第一侧板;241-第一斜面;250-第二侧板;251-第二斜面;260-第三侧板;270-边沿结构;280-喷嘴;
300-离子风生成系统;310-离子发生器;320-压缩气路;
400-产品模具;410-成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考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辅助脱模装置,应用于产品模具400,以对产品脱模起到辅助作用,便于使产品脱离产品模具400。所公开的辅助脱模装置包括移载机构100和吹气治具200。
其中,吹气治具200为辅助脱模装置中用于吹气的构件,一些实施例中,吹气治具200设有吹气孔231,该吹气孔231用于吹出离子风,在离子风的作用下,一方面可以消除产品模具400与产品之间的静电,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产品进行吹拂,以便于使产品脱离产品模具400。示例性地,吹气孔23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具体可以根据产品模具400模面的面积而选定;另外,吹气孔231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工况而设定。当然,吹气孔23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椭圆形、条形等,只要能够吹出离子风即可,具体形状不作限定。
移载机构100用于移送吹气治具200,以使吹气治具200能够移动至与产品模具400相对应的位置,还可以使吹气治具200脱离产品模具400。一些实施例中,移载机构100具有移载端111,吹气治具200连接于移载端111,移载机构100通过移载端111带动吹气治具200移动,使吹气治具200的吹气孔231能够与产品模具400的模面相对,以向模面吹送离子风。
具体地,在脱模过程中,移载机构100的移载端111带动吹气治具200从初始位置移动至与产品模具400相对应的位置,即,使吹气孔231与模面相对,如此,可以通过吹气孔231向模面吹送离子风,在离子风的作用下,可以消除模面与产品之间的静电,并且将模面吸附的产品吹走,从而可以使产品脱离模面,使脱模过程更加顺利。
当脱模过程结束后,移载机构100的移载端111带动吹气治具200从与产品模具400相对应的位置移动至初始位置,以便于为下一次脱模做准备。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移载机构100可以包括机械手110,吹气治具200与机械手110连接。其中,机械手110可以为多轴机械手,其可以产生多种变形,以便于带动吹气治具200实现多种移动形式,从而适应不同产品模具400的脱模过程,提高辅助脱模装置的适用性。
当然,移载机构100还可以采用其他移载方式,只要能够实现吹气治具200移动至与产品模具400相对应的位置或从产品模具400移走即可,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参考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吹气治具200的一侧面可以设有凹槽210,该凹槽210的侧壁设有开口220,且凹槽210的槽底设有多个吹气孔231,多个吹气孔231及开口220分别与凹槽210的内腔连通。通过该种设置,可以使凹槽210、多个吹气孔231以及开口220依次连通,如此,可以通过多个吹气孔231将离子风吹入凹槽210的内腔中,并使离子风在凹槽210的内腔中循环流动,从而可以扩大离子风在凹槽210内的覆盖面积,以便于扩大产品模具400上被消除静电的面积。凹槽210的内腔中的离子风最终通过开口220排出,并携带从模面吹掉的产品一并从开口220排出,从而可以方便产品的收集,有效防止产品受到离子风的吹动作用而随意窜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吹气孔231可以覆盖整个模面,以扩大除静电面积,提高除静电效果。
示例性地,吹气治具200可以为长方体结构,其在高度方向上的一个侧面开设凹槽210,并在长度或宽度方向上的一个侧面开设开口220,当然,吹气治具200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另外,凹槽210可以为多边形槽、圆形槽等,具体形状不作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吹气孔231可以均匀地分布在凹槽210的槽底,当然,还可以不均匀地分布在凹槽210的槽底。多个吹气孔231的具体分布形式可以根据实际工况而设定。
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210的槽口边缘处可以设有边沿结构270,该边沿结构270用于与产品模具400贴合。通过边沿结构270的设置,可以提高吹气治具200与产品模具400之间的密封性,以防止离子风从吹气治具200与产品模具400之间的孔隙泄露而影响对产品的吹动作用。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在吹气治具200的一侧面开设凹槽210后,由于凹槽210面积小于吹气治具200的一侧面的面积,使得凹槽210的周围形成一圈边沿结构270,此种情况下,当移载机构100带动吹气治具200移动至与产品模具400相对应的位置时,吹气治具200与产品模具400相贴合,也即,边沿结构270与产品模具400的模面边缘贴合,并使凹槽210的槽口与产品模具400的模面中部区域相对,从而可以使多个吹气孔231吹入凹槽210的内腔中的离子风直接与模面接触,以消除模面与产品之间的静电,并且吹动产品脱离模面,最终使脱模后的产品随着离子风经由开口220排出,以防止产品在静电作用下吸附在模面而影响产品的制造。
继续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吹气治具200可以包括底板230、第一侧板240、第二侧板250和第三侧板260,其中,第一侧板240、第二侧板250和第三侧板260分别连接于底板230的同一侧面,并围设在底板230的边缘处,且第一侧板240与第二侧板250间隔设置,第三侧板260连接于第一侧板240与第二侧板250之间,并与开口220间隔设置,吹气孔231开设于底板230。基于此,通过第一侧板240、第三侧板260、第二侧板250和底板230共同围成上述凹槽210,以便于对离子风起到隔档作用,使离子风仅能通过开口220排出,并使离子风能够在凹槽210内循环流动,以扩大离子风与模面的接触面积,提高除静电效果。
示例性地,第一侧板240、第二侧板250、第三侧板260和底板230之间采用焊接、粘接、铆接、螺接等方式连接,以保证整个吹气治具200的整体强度。当然,吹气治具200还可以采用一体结构,其可以提高吹气治具200的制造效率,并且在保证整体强度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的密封性。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吹气治具200与产品模具400配合后,底板230与模面相对,而将吹气孔231开设于底板230则可以使吹气孔231吹出的离子风直接吹向模面,以提高静电的消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板240、第二侧板250和第三侧板260各自远离底板230的端部分别连接有边沿结构270,如此,可以增大第一侧板240、第二侧板250和第三侧板260各自与产品模具400的模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吹气治具200与产品模具400之间的密封性,以缓解离子风泄露的问题。
其中,第一侧板240端部的边沿结构270自第一侧板240朝向第二侧板250方向延伸,第二侧板250端部的边沿结构270自第二侧板250朝向第一侧板240方向延伸,第三侧板260端部的边沿结构270自第三侧板260朝向开口220方向延伸。通过该种设置,可以使第一侧板240、第二侧板250和第三侧板260各自端部的边沿结构270分别向凹槽210的内侧延伸,从而可以在各个边沿结构270与底板230之间形成边缘空间,从而可以有效缓解各个边沿结构270大面积占用凹槽210内部空间的问题,保证凹槽210的内部空间相对较大,有利于离子风在凹槽210内循环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除静电效果。
继续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板240远离第三侧板260的端部设有朝向第二侧板250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241,第一斜面241可以对离子风起到导向作用。具体地,第一侧板240在开口220处的位置向开口220内侧倾斜,以便于在该区域形成缩口,也即,使开口220的横截面积在朝向远离第三侧板260的方向上逐渐缩小,从而可以使离子风在排出凹槽210的过程中加快流速,以便于促进离子风和离子风所携带的产品快速排出凹槽210,进而提高排出效率。
同样地,第二侧板250远离第三侧板260的端部设有朝向第一侧板240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251,第二斜面251可以对离子风起到导向作用。具体地,第二侧板250在开口220处的位置向开口220内侧倾斜,以便于在该区域形成缩口,也即,使开口220的横截面积在朝向远离第三侧板260的方向上逐渐缩小,从而可以使离子风在排出凹槽210的过程中加快流速,以便于促进离子风和离子风所携带的产品快速排出凹槽210,进而提高排出效率。
当第一斜面241和第二斜面251同时存在时,开口220的两侧分别形成缩口,进一步使开口220的横截面积在朝向远离第三侧板260的方向上缩小的程度,进一步促进离子风和离子风所携带的产品快速排出凹槽210,提高排出效率。
参考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210内设有多个喷嘴280,且多个喷嘴280分别与多个吹气孔231对应设置并连通。通过喷嘴280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离子风的吹出速度,以便于提高对产品的吹动效果,使产品更容易脱离模面。
示例性地,喷嘴280可以包括连接端,该连接端与吹气孔231之间可拆卸连接,具体可以采用螺接、插接、卡接等方式连接,以方便喷嘴280的更换或维护;当然,连接端与吹气孔231之间还可以固定连接,具体可以采用焊接、粘接、铆接等方式连接,以保证喷嘴280安装的牢固性。另外,喷嘴280还可以包括喷气端,其设有气道,该气道与吹气孔231连通,且气道的横截面积小于吹气孔231的横截面积,以便于在同等流量的情况下加快离子风的流速,以提高吹动产品的效果。
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产品模具400可以设有成型槽410,该成型槽410与产品的形状相适应,以便于制造对应形状的产品。示例性地,产品模具400可以为注塑模具等。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成型槽410的槽底面可以为模面,此种情况下,吹气治具200则与成型槽410的槽口所在的端面贴合,而吹气孔231则与成型槽410的槽底面相对,以便于向成型槽410内吹送离子风。
在吹气治具200与产品模具400对接的情况下,凹槽210用于与产品模具400设有的成型槽410相对设置,如此,可以通过吹气孔231向凹槽210和成型槽410之间的空间内吹送离子风,从而可以对该空间除静电,并将该空间内的产品经由开口220吹出,以防止产品在静电作用下吸附在产品模具400的情况发生。
为形成离子风,辅助脱模装置还可以包括离子风生成系统300,如图1所示,该离子风生成系统300可以包括离子发生器310和压缩气路320,其中,压缩气路320的出气端与离子发生器310的进气端连接,而离子发生器310的出气端与吹气孔231连接。通过该种设置,由压缩气路320向离子发生器310输送压缩气体,与此同时,离子发生器310产生离子,并使离子随着压缩气体流动形成离子风,离子风经由吹气孔231吹向产品模具400的模面,从而可以在离子作用下消除产品模具400与产品之间的静电,并在压缩气体的吹动作用下使产品脱离产品模具400而随着压缩气体流动,最终排出,有效缓解了产品在静电作用下吸附与产品模具400的问题。其中,可以通过离子发生器电源为离子发生器310供电,使离子发生器310工作产生离子风;通过继电器控制设于压缩气路320的电磁阀,通过电磁阀控制压缩气路320的通断,以便于使压缩空气按信号指令沿着压缩气路320输入至离子发生器310。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离子发生器310及压缩气路320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均可参考相关技术,此处不作详细阐述。
示例性地,离子发生器310可以安装在机械手110上,当然,还可以安装在其他位置,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多个吹气孔231可以覆盖整个模面,使吹气治具200能够均匀地向产品模具400吹送离子风,从而不会因为产品位置与出风口的距离问题而导致离子风除静电效果下降,保证了较佳的除静电效果;并且,吹气治具200与产品模具400为分体结构,相比于直接在产品模具400结构中加入离子风除静电系统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无需改变产品模具400的布局和结构,从而可以克服因产品模具400结构原因导致离子风除静电系统被限制安装和布局的问题,并且可以灵活地涉及吹气治具200,以加强离子风的除静电效果;另外,吹气治具200可以在多个侧面对离子风进行限制,并使离子风直接吹向产品模具400,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除静电效果,提高节能效果,且通过开口220处缩口的设计,可以有利于产品的收纳。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辅助脱模装置,应用于产品模具(40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脱模装置包括:移载机构(100)和吹气治具(200);
所述吹气治具(200)设有吹气孔(231),所述吹气孔(231)用于吹出离子风;
所述移载机构(100)具有移载端(111),所述吹气治具(200)连接于所述移载端(111),所述移载机构(100)通过所述移载端(111)带动所述吹气治具(200)移动,使所述吹气治具(200)的所述吹气孔(231)能够与产品模具(400)的模面相对,以向所述模面吹送离子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治具(200)的一侧面设有凹槽(210),所述凹槽(210)的侧壁设有开口(220);
所述凹槽(210)的槽底设有多个所述吹气孔(231),多个所述吹气孔(231)及所述开口(220)分别与所述凹槽(210)的内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0)的槽口边缘处设有边沿结构(270),所述边沿结构(270)用于与所述产品模具(400)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治具(200)包括底板(230)、第一侧板(240)、第二侧板(250)和第三侧板(260);
所述第一侧板(240)、所述第二侧板(250)和所述第三侧板(260)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230)的同一侧面,并围设在所述底板(230)的边缘处,且所述第一侧板(240)与所述第二侧板(250)间隔设置,所述第三侧板(260)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240)与所述第二侧板(250)之间,并与所述开口(220)间隔设置;
所述吹气孔(231)开设于所述底板(2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40)、所述第二侧板(250)和所述第三侧板(260)各自远离所述底板(230)的端部分别连接有所述边沿结构(270);
所述第一侧板(240)端部的所述边沿结构(270)自所述第一侧板(240)朝向所述第二侧板(250)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侧板(250)端部的所述边沿结构(270)自所述第二侧板(250)朝向所述第一侧板(240)方向延伸;
所述第三侧板(260)端部的所述边沿结构(270)自所述第三侧板(260)朝向所述开口(220)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40)远离所述第三侧板(260)的端部设有朝向所述第二侧板(250)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241);
和/或,所述第二侧板(250)远离所述第三侧板(260)的端部设有朝向所述第一侧板(240)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251)。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辅助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0)内设有多个喷嘴(280),多个所述喷嘴(280)分别与多个所述吹气孔(231)对应设置并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辅助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吹气治具(200)与所述产品模具(400)对接的情况下,所述凹槽(210)用于与所述产品模具(400)设有的成型槽(410)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脱模装置还包括离子风生成系统(300);
所述离子风生成系统(300)包括离子发生器(310)和压缩气路(320),所述压缩气路(320)的出气端与所述离子发生器(310)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离子发生器(310)的出气端与所述吹气孔(23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机构(100)包括机械手(110),所述吹气治具(200)与所述机械手(110)连接。
CN202320844915.5U 2023-04-14 2023-04-14 辅助脱模装置 Active CN219235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4915.5U CN219235873U (zh) 2023-04-14 2023-04-14 辅助脱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4915.5U CN219235873U (zh) 2023-04-14 2023-04-14 辅助脱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35873U true CN219235873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41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44915.5U Active CN219235873U (zh) 2023-04-14 2023-04-14 辅助脱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358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235873U (zh) 辅助脱模装置
CN110653220B (zh) 一种模具表面除尘装置
CN220075405U (zh) 一种拆装方便的共用模架
CN115070008A (zh) 随形定制喷雾头及其使用方法
CN102218800B (zh) 一种过滤网组件制作模具和制作方法
CN208896396U (zh) 一种塑胶产品快速冷却成型模具
CN108723326B (zh) 一种去除mim生坯披锋的设备和工艺
CN211135467U (zh) 一种喷涂取件机
CN208853364U (zh) 一种阀门清洗设备
CN111872351B (zh) 鼓刹蹄块的镶件整理夹送压铸机构
CN110681833A (zh) 一种应用于v法垂直造型工艺的砂箱及v法垂直造型系统
CN214977534U (zh) 集成式消失模模具
CN203030862U (zh) 喷雾装置
CN206510315U (zh) 一种充电插头装配设备
CN216501877U (zh) 一种便于上料的轴承滚子专用模具
CN210877444U (zh) 一种应用于v法垂直造型工艺的砂箱及v法垂直造型系统
CN218876169U (zh) 电源盒及其下料去水口机构、制造设备
CN213794095U (zh) 一种可喷气式耐磨材料阀体模具
CN220195851U (zh) 除尘块及除尘装置
EP0238771B1 (en) A moulding machine equipped with longitudinal laminating core boxes and u-shaped die plate
CN215242648U (zh) 一种注塑机自动下料手爪
CN117463539A (zh) 一体化压铸大型箱式喷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8252803U (zh) 一种锑锭输送装置
CN211488879U (zh) 壳体自动清洗装置
CN208991382U (zh) Fpc单品离子清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