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19665U - 电梯井 - Google Patents
电梯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19665U CN219219665U CN202320870824.9U CN202320870824U CN219219665U CN 219219665 U CN219219665 U CN 219219665U CN 202320870824 U CN202320870824 U CN 202320870824U CN 219219665 U CN219219665 U CN 2192196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ration platform
- sidewall
- hoistway
- construction operation
- connecting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井,包括:本体、连接组件以及施工操作平台。本体具有开口的第一井腔,第一井腔设有第一侧壁以及与第一侧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固定地连接在第一侧壁上,第二连接件固定地连接在第二侧壁上;施工操作平台设置在第一井腔内,且施工操作平台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本申请的电梯井能够节省电梯井水平施工操作平台的材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井。
背景技术
在建筑结构中,电梯已成为高层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安装电梯之前需先将电梯井施工完毕,在对电梯进行安装,在电梯井的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的高度提高,需要在电梯井的水平方向上搭建电梯井水平施工操作平台,以此来为后续的施工提供操作平面。在搭建电梯井水平施工操作平台时,传统的搭建方法是:在电梯井的侧壁上预留好连接位置,然后将电梯井水平施工操作平台的槽钢在预留好的连接位置处与电梯井的侧壁浇筑在一起。此搭建方法所搭建而成的电梯井水平施工操作平台在进行拆除时,需要将与电梯井的侧壁浇筑在一起的槽钢的两端进行熔断,这样则会造成槽钢的长度越来越短,当需要将电梯井水平施工操作平台搭建在其他高度时,则需要更换新的槽钢,从而造成了施工材料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梯井,能够节省电梯井水平施工操作平台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井,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开口的第一井腔,所述第一井腔具有第一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一侧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地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地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壁上;施工操作平台,所述施工操作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一井腔内,且所述施工操作平台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井,所述施工操作平台包括受力件,所述受力件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在所述第一井腔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井,所述施工操作平台还包括第一拧紧件,所述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第一拧紧件沿第二方向可拆卸地贯穿于所述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连接件;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角度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井,所述施工操作平台还包括第二拧紧件,所述第二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所述第二拧紧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可拆卸地贯穿于所述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井,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受力件的一端浇筑于所述第一侧壁内,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受力件的一端浇筑于所述第二侧壁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井,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及所述受力件均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上,任意所述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任意所述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井,所述施工操作平台还包括承重件,所述承重件设置在所述受力件上,且所述承重件延伸在任意所述受力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井,所述承重件有多个,多个所述承重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受力件上,且每个所述承重件均延伸在任意所述受力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井,所述电梯井还包括第二井腔,所述第二井腔设有第三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三侧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地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地贯穿于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第三侧壁上,所述施工操作平台有两个,两个所述施工操作平台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井腔与所述第二井腔内,且每个所述施工操作平台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井,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三端以及第四端,所述第三端突出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四端突出于所述第三侧壁;
其中,在所述第一井腔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二井腔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在上述的电梯井中,连接组件中的第一连接件固定地连接在第一井腔的第一侧壁上,以及第二连接件固定地连接在第一井腔的第二侧壁上,则当施工操作平台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连接时,施工操作平台能够被固定于第一井腔中,以使施工人员能够在施工操作平台上进行后续施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由于施工操作平台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则当需要将施工操作平台卸下并安装至其他高度时,将施工操作平台与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分离,即可实现对施工操作平台的拆卸,再将施工操作平台与其他高度的连接组件连接在一起即可实现对施工操作平台的再次安装,在这个过程中,无需将施工操作平台熔断,因此不会造成施工操作平台的材料的损失,同时还能够使得施工操作平台能够被重复利用,如此便能够节省电梯井水平施工操作平台的材料。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梯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施工操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连接件与受力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梯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二连接件与受力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第一井腔;110-第一侧壁;120-第二侧壁;
200-连接组件;210-第一连接件;220-第二连接件;221-第三端;222-第四端;
300-施工操作平台;310-受力件;311-第一端;312-第二端;320-第一拧紧件;330-第二拧紧件;340-承重件;
400-第二井腔;410-第三侧壁;420-第四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模板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涉及的电梯井,包括:本体、第一井腔100、连接组件200以及施工操作平台300。
具体地,本体具有开口的第一井腔100,第一井腔100设有第一侧壁110以及与第一侧壁110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120;连接组件200包括第一连接件210以及第二连接件220,第一连接件210固定地连接在第一侧壁110上,第二连接件220固定地连接在第二侧壁120上;施工操作平台300设置在第一井腔100内,且施工操作平台3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210以及第二连接件220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图1中y所指的方向。
在上述的电梯井中,连接组件200中的第一连接件210固定地连接在第一井腔100的第一侧壁110上,以及第二连接件220固定地连接在第一井腔100的第二侧壁120上,则当施工操作平台3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210以及第二连接件220连接时,施工操作平台300能够被固定于第一井腔100中,以使施工人员能够在施工操作平台300上进行后续施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由于施工操作平台3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210以及第二连接件220可拆卸连接,则当需要将施工操作平台300卸下并安装至其他高度时,将施工操作平台300与第一连接件210以及第二连接件220分离,即可实现对施工操作平台300的拆卸,再将施工操作平台300与其他高度的连接组件200连接在一起即可实现对施工操作平台300的再次安装,在这个过程中,无需将施工操作平台300熔断,因此不会造成施工操作平台300的材料的损失,同时还能够使得施工操作平台300能够被重复利用,如此便能够节省电梯井水平施工操作平台300的材料。
参照图1以及图2所示,施工操作平台300包括受力件310,受力件310具有第一端311以及第二端312,在第一井腔100中,第一端311与第一连接件210可拆卸连接,第一端311与第二连接件220可拆卸连接。
如此,当需要将施工操作平台300固定于第一井腔100中时,只需将受力件310的第一端311与第一连接件210连接,同时将受力件310的第二端312与第二连接件220连接,即可将施工操作平台300固定于第一井腔100中,以使施工人员能够在施工操作平台300上进行后续施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当需要将施工操作平台300卸下并安装至其他高度时,只需将受力件310的第一端311从第一连接件210上拆下,同时将受力件310的第二端312从第二连接件220上拆下,即可实现对施工操作平台300的拆卸,再将施工操作平台300与其他高度的连接组件200连接在一起即可实现对施工操作平台300的再次安装,在这个过程中,无需将施工操作平台300熔断,因此不会造成施工操作平台300的材料的损失,同时还能够使得施工操作平台300能够被重复利用,如此便能够节省电梯井水平施工操作平台300的材料。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施工操作平台300还包括第一拧紧件320,第一端311套设于第一连接件210上,第一拧紧件320沿第二方向可拆卸地贯穿于第一端311以及第一连接件210;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呈角度设置。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210以及受力件310均为槽钢,其中,第一连接件210的截面尺寸小于受力件310的截面尺寸,以使受力件310的第一端311能够套设于第一连接件210上,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10为国标8号槽钢,受力件310为国标10号槽钢,除此之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10以及受力件310还能够是满足受力要求的其他尺寸槽钢。
更具体地,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一端311套设于第一连接件210上的长度为10cm,除此之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端311套设于第一连接件210上的长度可以是能够满足第一端311与第一连接件210的连接强度要求的其他长度。
进一步地,第一拧紧件320为螺栓,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拧紧件320为m14螺栓,除此之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拧紧件320还能够是满足受力要求的其他尺寸的螺栓。
如此,当需要将受力件310的第一端311与第一连接件210连接时,将第一端311套设于第一连接件210上,再将第一拧紧件320沿第二方向贯穿于第一端311与第一连接件210的连接处,即将第一拧紧件320沿第二方向同时贯穿于第一端311以及第一连接件210,以实现对受力件310与第一连接件210的连接。当需要将受力件310的第一端311从第一连接件210上拆下时,只需将第一拧紧件320从第一端311与第一连接件210的连接处拆下,即可实现对第一端311与第一连接件210的分离,在这个过程中,无需将受力件310熔断,因此不会造成受力件310的材料的损失,同时还能够使得施工操作平台300能够被重复利用,如此便能够节省电梯井水平施工操作平台300的材料。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施工操作平台300还包括第二拧紧件330,第二端312套设于第二连接件220上,第二拧紧件330沿第二方向可拆卸地贯穿于第二端312以及第二连接件220。
具体地,第二连接件220为槽钢,且第二连接件220的截面尺寸小于受力件310的截面尺寸,以使受力件310的第二端312能够套设于第二连接件220上,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220为国标8号槽钢除此之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220还可以是满足受力要求的其他尺寸槽钢。
更具体地,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二端312套设于第二连接件220上的长度为10cm,除此之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端312套设于第二连接件220上的长度可以是能够满足第二端312与第二连接件220的连接强度要求的其他长度。
进一步地,第二拧紧件330为螺栓,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拧紧件330为m14螺栓,除此之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拧紧件330还能够是满足受力要求的其他尺寸的螺栓。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即图1中x所指的方向,除此之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方向还可以是其他的能够同时满足第一拧紧件320与第二拧紧件330受力需求的方向。
如此,当需要将受力件310的第二端312与第二连接件220连接时,将第二端312套设于第二连接件220上,再将第二拧紧件330沿第二方向贯穿于第二端312与第二连接件220的连接处,即将第二拧紧件330沿第二方向同时贯穿于第二端312以及第二连接件220,以实现对受力件310与第二连接件220的连接。当需要将受力件310的第二端312从第二连接件220上拆下时,只需将第二拧紧件330从第二端312与第二连接件220的连接处拆下,即可实现对第二端312与第二连接件220的分离,在这个过程中,无需将受力件310熔断,因此不会造成受力件310的材料的损失,同时还能够使得施工操作平台300能够被重复利用,如此便能够节省电梯井水平施工操作平台300的材料。
参照图1与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210远离受力件310的一端浇筑于第一侧壁110内,第二连接件220远离受力件310的一端浇筑于第二侧壁120内。
通过浇筑的方式能够使得第一连接件210固定于第一侧壁110上,以及第二连接件220固定于第二侧壁120上,从而能够加强第一连接件210以及第二连接件220的受力强度,以使得与第一连接件210以及第二连接件220连接的施工操作平台300能够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由于第一端311与第一连接件210可拆卸连接,第二端312与第二连接件220可拆卸连接,因此,即使第一连接件210与第二连接件220浇筑后无法进行拆卸,只需将第一端311从第一连接件210上拆下,将第二端312从第二连接件220上拆下,即可实现连接组件200与施工操作平台300的分离。
参照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连接件210、第二连接件220以及受力件310均有多个,多个第一连接件210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侧壁110上,多个第二连接件220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二侧壁120上,任意第一端311均与第一连接件210可拆卸连接,任意第二端312均与第二连接件220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当任意第一端311与第一连接件210连接,且任意第二端312与第二连接件220连接时,多个受力件310能够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沿第二方向的最前方的受力件310与第一井腔100的侧壁的距离为450mm,任意两个受力件310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1000mm,且受力件310的数量不得少于三个。除此之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的最前方的受力件310与第一井腔100的侧壁的距离还可以是其他长度的距离。
如此,多个受力件310均与第一连接件210以及第二连接件220连接,则能够提高施工操作平台300的结构强度,以使得施工人员的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同时,多个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受力件310能够增大施工操作平台300的施工面积,以使得施工人员在施工操作平台300上能够具有更大的施工空间,为施工人员的施工增加了便利性。当需要将施工操作平台300从连接组件200上拆下时,只需将多个受力件310分别从与之相连的第一连接件210以及第二连接件220上拆下,即可实现对施工操作平台300的拆卸,在这个过程中,无需将受力件310熔断,因此不会造成受力件310的材料的损失,同时还能够使得施工操作平台300能够被重复利用,如此便能够节省电梯井水平施工操作平台300的材料。
继续参照图1以及图2所示,施工操作平台300还包括承重件340,承重件340设置在受力件310上,且承重件340延伸在任意受力件310上。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承重件340沿第二方向延伸在任意受力件310上,且承重件340的两端均突出于任意受力件310。除此之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承重件340还能够沿其他方向延伸在任意受力件310上,以与任意受力件310形成交叉结构。
进一步地,承重件340固定连接在受力件310上,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铁丝将承重件340与受力件310进行绑扎固定。
如此,延伸在任意受力件310上的承重件340能够与任意受力件310形成交叉结构,以此来进一步地提高施工操作平台300的结构强度,进一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继续参照图1以及图2所示,承重件340有多个,多个承重件340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受力件310上,且每个承重件340均延伸在任意受力件310上。
具体地,每个承重件340的端部与第一井腔100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00mm,具体距离可根据实际的工况以及受力要求确定,同时任意两个承重件340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300mm,同样地,具体距离可根据实际的工况以及受力要求确定。
如此,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受力件310上的承重件340均能够与任意受力件310形成交叉结构,以使得施工操作平台300的结构强度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同时多个受力件310与多个承重件340相互交叉,能够形成交叉网状结构,以增大施工操作平台300的面积,使得施工人员在对上述的电梯井进行施工时能够具有更大施工空间,为施工人员的施工增加了便利性。
实施例2
参照图4所示,在实施例2中,电梯井还包括第二井腔400,第二井腔400设有第三侧壁410以及与第三侧壁410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壁420,第三侧壁410与第二侧壁120连接,第一连接件210固定地连接在第一侧壁110以及第四侧壁420上,第二连接件220固定地贯穿于第二侧壁120以及第三侧壁410上,施工操作平台300有两个,两个施工操作平台300分别设置于第一井腔100与第二井腔400内,且每个施工操作平台300的两端均分别与第一连接件210以及第二连接件220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电梯井还可以包括第三井腔、第四井腔……等等,每个第二连接件220均固定地贯穿于两个井腔相连接的侧壁上。
对于具有第二井腔400的电梯井,只需要使得第二连接件220固定二贯穿于第二侧壁120以及第三侧壁410上,则能够将两个施工操作平台300分别设置于第一井腔100内以及第二井腔400内,且能够满足每个施工操作平台300的两端均能够分别与第一连接件210以及第二连接件220可拆卸连接。如此,便能够使得施工操作平台300满足各种电梯井施工场景的使用需求,以此来提高施工操作平台300的使用范围。
参照图4以及图5所示,在实施例2中,第二连接件220具有第三端221以及第四端222,第三端221突出于第二侧壁120,第四端222突出于第三侧壁410;其中,在第一井腔100中,第一端311与第一连接件210可拆卸连接,第二端312与第三端221可拆卸连接,在第二井腔400中,第一端311与第四端222可拆卸连接,第二端312与第一连接件210可拆卸连接。
如此,当需要将施工操作平台300固定于第一井腔100中时,只需将受力件310的第一端311与第一连接件210连接,同时将受力件310的第二端312与第二连接件220的第三端221连接,即可将施工操作平台300固定于第一井腔100中,以使施工人员能够在施工操作平台300上进行后续施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当需要将施工操作平台300卸下并安装至其他高度时,只需将受力件310的第一端311从第一连接件210上拆下,同时将受力件310的第二端312从第二连接件220的第三端221上拆下,即可实现对施工操作平台300的拆卸,再将施工操作平台300与其他高度的连接组件200连接在一起即可实现对施工操作平台300的再次安装。
当需要将施工操作平台300固定于第二井腔400中时,只需将受力件310的第一端311与第二连接件220的第四端222连接,同时将受力件310的第二端312与第一连接件210连接,即可将施工操作平台300固定于第二井腔400中,以使施工人员能够在施工操作平台300上进行后续施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当需要将施工操作平台300卸下并安装至其他高度时,只需将受力件310的第一端311从第二连接件220的第四端222上拆下,同时将受力件310的第二端312从第一连接件210上拆下,即可实现对施工操作平台300的拆卸,再将施工操作平台300与其他高度的连接组件200连接在一起即可实现对施工操作平台300的再次安装。
在上述过程中,无需将施工操作平台300熔断,因此不会造成施工操作平台300的材料的损失,同时还能够使得施工操作平台300能够被重复利用,如此便能够节省电梯井水平施工操作平台300的材料。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梯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开口的第一井腔,所述第一井腔设有第一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一侧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地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地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壁上;
施工操作平台,所述施工操作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一井腔内,且所述施工操作平台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操作平台包括受力件,所述受力件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在所述第一井腔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操作平台还包括第一拧紧件,所述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第一拧紧件沿第二方向可拆卸地贯穿于所述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连接件;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角度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操作平台还包括第二拧紧件,所述第二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所述第二拧紧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可拆卸地贯穿于所述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受力件的一端浇筑于所述第一侧壁内,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受力件的一端浇筑于所述第二侧壁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及所述受力件均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上,任意所述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任意所述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操作平台还包括承重件,所述承重件设置在所述受力件上,且所述承重件延伸在任意所述受力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件有多个,多个所述承重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受力件上,且每个所述承重件均延伸在任意所述受力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具有开口的第二井腔,所述第二井腔设有第三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三侧壁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地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地贯穿于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第三侧壁上,所述施工操作平台有两个,两个所述施工操作平台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井腔与所述第二井腔内,且每个所述施工操作平台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三端以及第四端,所述第三端突出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四端突出于所述第三侧壁;
其中,在所述第一井腔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二井腔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70824.9U CN219219665U (zh) | 2023-04-12 | 2023-04-12 | 电梯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70824.9U CN219219665U (zh) | 2023-04-12 | 2023-04-12 | 电梯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19665U true CN219219665U (zh) | 2023-06-20 |
Family
ID=86742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870824.9U Active CN219219665U (zh) | 2023-04-12 | 2023-04-12 | 电梯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19665U (zh) |
-
2023
- 2023-04-12 CN CN202320870824.9U patent/CN21921966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700438U (zh) |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用十字插接结构 | |
CN219219665U (zh) | 电梯井 | |
CN109537770B (zh) | 墙体连接体系及其加工方法 | |
CN110094000A (zh) | 一种卡键式连接构造的冷弯薄壁轻钢复合墙片 | |
CN202055511U (zh) | 建筑铝合金模板组件 | |
CN212198034U (zh) | 电梯的升降平台 | |
CN213572625U (zh) | 一种适用于钢板-混凝土组合板的新型抗剪连接件 | |
CN210340014U (zh) | 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用组合承重梁 | |
CN216041945U (zh) | 一种装配式复合轻质墙板的可拆卸式设计安装结构 | |
CN113482201A (zh) | 一种装配式复合轻质墙板的可拆卸式设计安装结构 | |
CN210369294U (zh) | 装配模块、l型薄壁柱组合结构及组合式建筑 | |
CN213448839U (zh) | 一种装配式连体阳台拼装节点 | |
CN212583050U (zh) | 预留钢筋预制柱 | |
CN207847075U (zh) | 一种墙体模板上端加固组件 | |
CN210369877U (zh) | 建筑模板体系 | |
CN201144518Y (zh) | 一种门字形拼装式墙体大模板 | |
CN212897597U (zh) | 一种背楞连接组件及其模板组件 | |
CN219794616U (zh) | 一种悬挑工字钢锚固段加长装置 | |
CN111691575A (zh) | 一种加固型装配式轻质隔墙板 | |
JPH10140664A (ja) | 建物ユニット用連結具 | |
CN218928136U (zh) | 可拆卸的混凝土试块模具 | |
CN213539803U (zh) | 一种装配式加固横梁 | |
CN208309807U (zh) | 一种快速装配钢结构梁柱直插式安装节点 | |
CN210767827U (zh) | 一种楼板支模及楼板 | |
CN110886484A (zh) | 一种铝合金空心模板及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