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17919U - 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 - Google Patents

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17919U
CN219217919U CN202320308402.2U CN202320308402U CN219217919U CN 219217919 U CN219217919 U CN 219217919U CN 202320308402 U CN202320308402 U CN 202320308402U CN 219217919 U CN219217919 U CN 219217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flow
tube
copper pipe
m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084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海涛
周沛
韩晨
余朱斌
刘俊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Carbon 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Carbon 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Carbon 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Carbon 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084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179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17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179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涉及气化炉进料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混合管和第二混合管,第一混合管的一端通过点焊连通有第二混合管,第一混合管内安装有预加热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特殊的流道设计,一股气流推动下料管内排出的煤粉,使得整个煤粉顺着铜管的顶部来到第一通道内,最后通过延长的半圆形出料管进入到气化炉中,另一股气体推动整个转轴上的卷气扇转动,并带动整个第二通气孔一侧的空气流动的同时将铜管底部空气向第一通气孔内吹动,整个铜管一端处于气化炉中,高温气体受压强作用进入到铜管中对铜管外壁进行加热,起到对下料管处进入的粉煤预加热处理。

Description

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化炉进料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
背景技术
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具有煤种适应性广,操作压力、温度高、碳转化率高、生产强度和规模大的特点,按照原料煤形态的不同可划分为水煤浆汽化和煤粉汽化两种类型,其中粉煤汽化与水煤浆气化相比,又具有原料消耗第低,碳转化率高,热效率高和煤种适应性强的优势,其中粉煤加压气化工艺的前期需要将原煤去除杂质后送入磨煤机进行破碎,同时再由加热的低压氮气将其干燥,制备出合格煤粉储存于料仓中,料仓中的粉煤先后在低压氮气和高压氮气的输送下,通过气化喷嘴进入到气化炉中;
高压氮气推动粉煤进入到气化炉中时,部分粉煤在氮气的带动不断冲击气化喷嘴,长时间工作后,导致气化喷嘴内壁磨损严重,同时煤粉从气化喷嘴处进入到气化炉中,未进行预热处理,导致后期整个碳的转化率降低;
为此,我们提出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以解决
1、高压气体推动粉煤对气化喷嘴内壁冲刷强度过高,造成的气化喷嘴内壁磨损严重;
2、整个气化喷嘴内壁未对进入到气化炉内的粉煤进行预加热处理,导致整个粉煤在气化炉内的碳的转化率降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包括第一混合管和第二混合管,所述第一混合管的一端通过点焊连通有第二混合管,所述第一混合管内安装有预加热机构;
所述预加热机构包括铜管、转轴、第一通气孔和卷气扇,所述第一混合管的一侧内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轴,且位于转轴的一端贯穿铜管的一侧并延伸至第二混合管内,所述转轴位于第二混合管内的一端通过点焊固定有凸块,所述铜管的一侧均匀开设有第二通气孔,且位于铜管的底部内壁均匀开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铜管与第一混合管的相对面且位于转轴上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卷气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合管靠近电机一侧的顶部连通有通气管,所述第一混合管远离电机一侧的顶部连通有下料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合管的内壁通过点焊固定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且位于第一隔板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铜管的一侧贯穿通槽并通过点焊与第一混合管的内壁相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混合管内开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且位于第一通道的一侧通过点焊固定有半圆形出料管,所述第二通道的一侧与铜管的一端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合管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且位于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第一混合管的一侧并与转轴的一端相固定,所述第二混合管内滑动连接有密封块,且位于密封块的底部与凸块的顶部相抵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特殊的流道设计,将高压气体分为两股,避免高压气体直接作用到粉煤上导致第一混合管的内壁磨损严重,一股推动下料管内排出的煤粉,使得整个煤粉顺着铜管的顶部来到第一通道内,最后通过延长的半圆形出料管进入到气化炉中,另一股气体推动整个转轴上的卷气扇转动,并带动整个第二通气孔一侧的空气流动的同时将铜管底部空气向第一通气孔内吹动,整个铜管一端处于气化炉中,高温气体受压强作用进入到铜管中对铜管外壁进行加热,起到对下料管处进入的粉煤预加热处理,提高粉煤在气化炉内的碳转化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混合管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混合管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混合管;2、第二混合管;3、电机;4、第一隔板;5、通槽;6、第二隔板;7、预加热机构;701、铜管;702、第一通气孔;703、转轴;704、卷气扇;705、凸块;706、第二通气孔;8、通气管;9、下料管;10、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半圆形出料管;13、密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原煤除杂后送入磨煤机破碎,同时由经过加热的低压氨气将其干燥,制备出合格煤粉存于料仓中,再通过高压氮气将粉煤送入气化炉中,整个料仓中的煤粉先后在低压氮气和高压氮气的输送下,通过气化喷嘴进入气化炉中,整个气化喷嘴安装在气化炉外壁上并与整个气化炉相连通,具体操作时,先对整个第一混合管1通入高压氮气,再将粉煤倒入气化炉外侧的下料管9中,避免先倒入的粉煤顺着铜管701外壁进入到第一混合管1的底部,时间一长,影响整个气体在第一混合管1内流动,如图2所示,当整个高压氮气进入到第一混合管1内后,气体碰撞到铜管701表面后分成两股,减小整个高压气体的冲击力,避免流速过快的气体推动粉煤接触第一混合管1内壁,造成管壁磨损严重,由于铜管701向下倾斜,导致大量的气体来到右侧,并通过第一隔板4上的通槽5来到下料管9的底部,小量气体顺着铜管701左侧来到第一混合管1的底部;
整个铜管701的一侧均匀开设有第二通气孔706,当整个铜管701与第一混合管1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快后,依据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原理,位于铜管701另一侧的气体将会流入铜管701中,同时进一步提高铜管701与第一混合管1之间的气体流速,位于转轴703上的卷气扇704在气流的带动下转动起来,提高第二通气孔706一侧气流流速速率,由于整个第二混合管2位于气化炉内,导致高温气体顺着第二混合管2内的第二通道11进入到铜管701内,并使整个铜管701外壁温度升高,整个从下料管9处落到铜管701顶部的粉煤开始受到高温铜管701的预加热处理,通过整个预加热机构7对粉煤的加热操作,使得顺着第二混合管2进入到气化炉内的粉煤初始温度提高,碳化率和碳化速率都大大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个粉煤的预加热速率,整个进入到第一混合管1底部的高压气体顺着铜管701上的第一通气孔702进入到铜管701中,将铜管701中高温气体尽可能地向上吹动,使得高温气体更多的与铜管701顶部接触,使得整个铜管701和第二隔板6的升温速率提高,由图3所示,整个第二隔板6将第一混合管1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和铜管701外壁用于整个粉煤的预加热,下层用于高压气体的流通,如图4所示,整个第二混合管2分为第一通道10和第二通道11,整个第一通道10与第一混合管1顶部相连通,整个第二通道11与铜管701一端相连通,整个第二通道11用于气体的流通,整个第一通道10用于粉煤的流通,防止第二通道11处流入的高温气体将第一通道10一侧喷出的粉煤卷入铜管701内,造成整个第一通气管8堵塞,为此整个第一通道10的一侧通过点焊固定有半圆形出料管12,通过半圆形出料管12延长煤粉进入到气化炉的深度;
为了延长整个粉煤在铜管701顶部的加热时间,此时位于第一混合管1一侧的电机3开始工作,整个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第一混合管1的一侧并与转轴703的一端相固定,当整个电机3转动后,此时位于转轴703一端的凸块705也开始转动,当整个凸块705转动后将位于第一通道10与第二通道11之间的密封块13向上推动,整个密封块13将第一通道10进行密封,使得铜管701上的高温对粉煤进行长时间预加热,当整个凸块705转动到底部时,密封块13向下运动,高温气流将煤粉吹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包括第一混合管(1)和第二混合管(2),所述第一混合管(1)的一端通过点焊连通有第二混合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管(1)内安装有预加热机构(7);
所述预加热机构(7)包括铜管(701)、转轴(703)、第一通气孔(702)和卷气扇(704),所述第一混合管(1)的一侧内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轴(703),且位于转轴(703)的一端贯穿铜管(701)的一侧并延伸至第二混合管(2)内,所述转轴(703)位于第二混合管(2)内的一端通过点焊固定有凸块(705),所述铜管(701)的一侧均匀开设有第二通气孔(706),且位于铜管(701)的底部内壁均匀开设有第一通气孔(702),所述铜管(701)与第一混合管(1)的相对面且位于转轴(703)上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卷气扇(7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管(1)靠近电机(3)一侧的顶部连通有通气管(8),所述第一混合管(1)远离电机(3)一侧的顶部连通有下料管(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管(1)的内壁通过点焊固定有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6),且位于第一隔板(4)上开设有通槽(5),所述铜管(701)的一侧贯穿通槽(5)并通过点焊与第一混合管(1)的内壁相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合管(2)内开设有第一通道(10)和第二通道(11),且位于第一通道(10)的一侧通过点焊固定有半圆形出料管(12),所述第二通道(11)的一侧与铜管(701)的一端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管(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3),且位于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第一混合管(1)的一侧并与转轴(703)的一端相固定,所述第二混合管(2)内滑动连接有密封块(13),且位于密封块(13)的底部与凸块(705)的顶部相抵接。
CN202320308402.2U 2023-02-24 2023-02-24 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 Active CN2192179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08402.2U CN219217919U (zh) 2023-02-24 2023-02-24 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08402.2U CN219217919U (zh) 2023-02-24 2023-02-24 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17919U true CN219217919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40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08402.2U Active CN219217919U (zh) 2023-02-24 2023-02-24 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179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6542B (zh) 炉渣破碎装置、破碎方法及半湿法炉渣处理系统
CN109425231B (zh) 一种烧结矿抽风式循环冷却系统及其工艺
CN101709338A (zh) 半湿法炉渣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19217919U (zh) 基于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分流进气结构
CN103894538A (zh) 覆膜砂热法再生设备及其再生方法
CN111187645B (zh) 汽车拆解废物热解气化制取燃气用于熔铝炉的系统与工艺
CN111849561A (zh) 流化床气化炉排渣方法及装置
CN104673395B (zh) 适用于气流床气化的生物质预处理系统
CN216694496U (zh) 一种水泥窑四代篦冷机
CN108060280B (zh) 射流蒸汽法渣粒化及热利用方法
CN214159973U (zh) 一种用于火电厂的磨煤装置
CN112624637B (zh) 一种高活性钢渣微粉制备系统
CN115681928A (zh) 一种应用于高温钢渣的风固耦合高效余热回收系统
CN2711552Y (zh) 电厂燃煤锅炉高温灰渣干式冷却输送装置及系统
CN204214300U (zh) 一种间歇式粮油物料的冷却器
CN109536656B (zh) 一种辊抽干法粒化系统
CN201944868U (zh) 双螺旋煤泥给料器
CN201102949Y (zh) 炉膛φ3000mm半水煤气发生炉
CN201598296U (zh) 炉渣破碎装置及半湿法炉渣处理系统
CN113310067B (zh) 一种陶瓷原料车间干法微煤粉直喷燃烧系统
CN212504736U (zh) 一种新型造气炉
CN217264871U (zh) 一种多段斜床活性炭活化装置
CN220506686U (zh) 一种干熄焦高温高压余热锅炉
CN216011790U (zh) 一种基于三段式冷却器的烧结矿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17026040U (zh) 一种处理含铁含碳球团的微波竖式炉出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