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14691U - 后框架结构、天窗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框架结构、天窗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14691U
CN219214691U CN202223048968.0U CN202223048968U CN219214691U CN 219214691 U CN219214691 U CN 219214691U CN 202223048968 U CN202223048968 U CN 202223048968U CN 219214691 U CN219214691 U CN 2192146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frame
support
curtain
assembly
sky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489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苟宸章
邵文星
吕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489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146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146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146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后框架结构、天窗总成及车辆,该后框架结构包括后边框和支撑件,支撑件位于后边框的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相接触的位置,天窗总成的帘体经由支撑件与后边框间接接触,支撑件与后边框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支撑件与后边框粘接固定,其中,支撑件与天窗总成的帘体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后边框与天窗总成的帘体之间的摩擦系数。该设计能够解决帘体运动过程中与天窗总成的后框架之间的摩擦较大而导致帘体的运行噪声过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后框架结构、天窗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框架结构、天窗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车辆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噪声水平则是衡量整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例如,天窗总成的帘体的运行噪声问题是消费者比较关注的,帘体的运行噪声一方面来源于帘体运动过程中与天窗总成的后框架之间相互摩擦而产生的噪声。因此,如何有效减小帘体运动过程中与天窗总成的后框架之间的摩擦以降低帘体的运行噪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后框架结构、天窗总成及车辆,能够解决帘体运动过程中与天窗总成的后框架之间的摩擦较大而导致帘体的运行噪声过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框架结构;该后框架结构包括后边框和支撑件,支撑件位于后边框的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相接触的位置,天窗总成的帘体经由支撑件与后边框间接接触,支撑件与后边框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支撑件与后边框粘接固定,其中,支撑件与天窗总成的帘体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后边框与天窗总成的帘体之间的摩擦系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后框架结构,通过将支撑件设置在后边框的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相接触的位置处,使得天窗总成的帘体在伸展或收拢的过程中直接与支撑件接触,并且通过设计支撑件与天窗总成的帘体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后边框与天窗总成的帘体之间的摩擦系数,使得天窗总成的帘体运动过程中与支撑件之间的摩擦力明显小于天窗总成的帘体运动过程中与后边框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天窗总成的帘体的运行噪声;通过设计支撑件与后边框为一体成型结构,相较于将支撑件通过铆钉与后边框连接而言,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铆钉划伤支撑件或者后边框表面的电泳层的风险,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支撑件与后边框之间安装精度;通过设计支撑件与后边框粘接固定,相较于将支撑件通过铆钉与后边框连接而言,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铆钉划伤支撑件或者后边框表面的电泳层的风险,另一方面还能够降低支撑件与后边框之间的安装难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当支撑件与后边框为一体成型结构时,支撑件的部分嵌设于后边框。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让支撑件的部分嵌设于后边框内,能够有效增大支撑件与后边框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强支撑件与后边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包括支撑主体和摩擦层,支撑主体的周缘嵌设于后边框,摩擦层设于支撑主体的表面以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直接接触。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设计支撑主体和摩擦层,支撑主体与后边框连接且为摩擦层提供支撑,摩擦层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直接接触,能够有效降低天窗总成的帘体的运行噪声。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后边框包括边框主体,边框主体设有通孔,通孔沿垂直于天窗总成的帘体的伸展方向延伸,通孔具有沿天窗总成的帘体的伸展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孔侧壁;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和两个连接部,支撑部位于两个连接部之间且与两个连接部均连接,支撑部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直接接触,两个连接部分别与两个孔侧壁一一对应连接,且至少一个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嵌入边框主体。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设计支撑部,支撑部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直接接触,一方面对天窗总成的帘体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还能降低天窗总成的帘体的运行噪声;通过设计两个连接部,支撑部的两端通过两个连接部分别与通孔的两个孔侧壁连接,以实现支撑件与后边框之间的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朝背离边框主体的方向弯曲,且支撑部的弯曲半径大于等于5毫米且小于等于7毫米。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将支撑部设计成朝背离边框主体的方向弯曲,使支撑部与天窗总成的帘体之间形成线接触,既能够进一步降低天窗总成的帘体的运行噪声,又能够让支撑部对天窗总成的帘体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通过合理的设计支撑部的弯曲半径,能够让支撑部与天窗总成的帘体之间形成有效接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后边框包括边框主体和多个加强体,边框主体设有通孔,通孔沿垂直于天窗总成的帘体的伸展方向延伸,通孔具有沿天窗总成的帘体的伸展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孔侧壁;所有加强体沿垂直于天窗总成的帘体的伸展方向间隔排布,每个加强体沿天窗总成的帘体的伸展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孔侧壁一一对应连接,且每个加强体面向支撑件的表面与支撑件贴合。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设计多个加强体,加强体能够有效增强边框主体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强后边框的结构强度;通过设计每个加强体面向支撑件的表面与支撑件贴合,一方面能够增强支撑件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增大了后边框与支撑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后边框与支撑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当支撑件与后边框粘接固定时,支撑件为绝缘布或者玻璃胶带。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将支撑件设计成绝缘布,绝缘布的一侧面具有粘性以实现与支撑件之间的粘接固定,绝缘布的另一侧面光滑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接触,起到降低天窗总成的帘体的运行噪声的目的;同理,通过将支撑件设计成玻璃胶带,玻璃胶带的一侧面具有粘性以实现与支撑件之间的粘接固定,玻璃胶带的另一侧面光滑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接触,起到降低天窗总成的帘体的运行噪声的目的。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布或者玻璃胶带的厚度尺寸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2毫米。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合理的设计绝缘部或者玻璃胶带的厚度,一方面能够保证绝缘布或者玻璃胶带与支撑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降低绝缘布或者玻璃胶带因磨损而更换的次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窗总成,该天窗总成包括框架本体、天窗本体和帘体,框架本体具有天窗开口,框架本体包括上述的后框架结构,后框架结构用于形成天窗开口的一部分,天窗本体与框架本体活动连接以打开或者关闭天窗开口,帘体与后边框连接,支撑件与帘体接触以支撑帘体。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天窗总成,具有上述后框架结构的天窗总成,帘体运动过程中与支撑件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天窗总成的帘体的运行噪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顶盖以及上述的天窗总成,天窗总成安装于顶盖。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辆,具有上述天窗总成的汽车,帘体运动过程中与支撑件之间的摩擦力较小,能够有效降低天窗总成的帘体的运行噪声,从而为车内的驾乘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后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后框架结构沿垂直于天窗总成的帘体的伸展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的后框架结构沿垂直于天窗总成的帘体的伸展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中的后框架结构沿垂直于天窗总成的帘体的伸展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后框架结构;10、后边框;11、边框主体;111、通孔;1111、孔侧壁;12、加强体;20、支撑件;21、支撑部;22、连接部;23、支撑主体;24、摩擦层;25、绝缘布;26、玻璃胶带;2、天窗总成的帘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请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后框架结构1,其能够有效减小天窗总成的帘体2与后边框10之间的摩擦以降低帘体2的运行噪声。
后框架结构1包括后边框10和支撑件20,支撑件20位于后边框10的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相接触的位置,天窗总成的帘体2经由支撑件20与后边框10间接接触,支撑件20与后边框10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支撑件20与后边框10粘接固定,其中,支撑件20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后边框10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之间的摩擦系数。
以下结合图1-图4对后框架结构1的具体结构进行展开介绍。
如图1-图2所示,后框架结构1包括后边框10和支撑件20。
后边框10作为后框架结构1的主要承载结构,用于给例如天窗总成的天窗本体提供支撑,后边框10应采用具有良好刚性强度的材料制成,这里对后边框10的具体材料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关于后边框10的具体结构将在下文进行展开介绍。
支撑件20作为后框架结构1中用于给天窗总成的帘体2提供支撑的结构件,关于支撑件20的具体结构将在下文进行展开介绍。
支撑件20位于后边框10的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相接触的位置,天窗总成的帘体2经由支撑件20与后边框10间接接触,也就是说,天窗总成的帘体2在伸展或者收拢的过程中,后边框10通过支撑件20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间接接触,而支撑件20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直接接触。其中,“后边框10中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相接触的位置”可以是后边框10中例如凹槽等虚体结构,也可以是后边框10中例如凸起等实体结构,且可以理解的是,针对不同表现形式,支撑件20的具体结构也不尽相同。
支撑件20与后边框10为一体成型结构,例如,支撑件20与后边框10可以通过注塑或者3D打印的方式形成一体式结构。
支撑件20与后边框10粘接固定,例如,支撑件20可以通过某中间粘接件与后边框10粘接固定,支撑件20也可以其本身具有粘性与后边框10粘接固定。
支撑件20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后边框10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之间的摩擦系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后框架结构1,通过将支撑件20设置在后边框10的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相接触的位置处,使得天窗总成的帘体2在伸展或收拢的过程中直接与支撑件20接触,并且通过设计支撑件20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后边框10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之间的摩擦系数,使得天窗总成的帘体2运动过程中与支撑件20之间的摩擦力小于天窗总成的帘体2运动过程中与后边框1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运行噪声;通过设计支撑件20与后边框10为一体成型结构,相较于将支撑件20通过铆钉与后边框10连接而言,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铆钉划伤支撑件20或者后边框10表面的电泳层的风险,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支撑件20与后边框10之间安装精度;通过设计支撑件20与后边框10粘接固定,相较于将支撑件20通过铆钉与后边框10连接而言,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铆钉划伤支撑件20或者后边框10表面的电泳层的风险,另一方面还能够降低支撑件20与后边框10之间的安装难度。
进一步地,可以理解的是,当支撑件20与后边框10为一体成型结构时,可以是支撑件20的表面与后边框10的表面直接贴合。为进一步增强支撑件20与后边框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故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20的部分嵌设于后边框10。该设计中,通过让支撑件20的部分嵌设于后边框10内,能够有效增大支撑件20与后边框1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强支撑件20与后边框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考虑到支撑件20作为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直接接触的结构件,为有效降低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运行噪声,支撑件20可以是采用自摩擦系数(表示物体与其自身之间摩擦系数)较小的单一材料制备而成,例如,支撑件20的制备材料可以但不仅限于是聚四氟乙烯(PTFE,俗称“塑料王”,商品名“铁氟龙”)、聚甲醛(POM,polyformaldehyde)中的一种。当然,考虑到支撑件20也可以是采用自摩擦系数不同的至少两种材料制备而成,故设计,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20包括支撑主体23和摩擦层24,支撑主体23的周缘嵌设于后边框10,摩擦层24设于支撑主体23的表面以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直接接触。其中,摩擦层24设于支撑主体23的表面以形成一种包皮结构,支撑主体23为摩擦层24提供支撑,摩擦层24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直接接触,由于支撑主体23不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直接接触,故这里对支撑主体23的具体材料不做限定,支撑主体23可以采用例如树脂等自摩擦系数较大的材料制备而成,支撑主体23也可以采用例如铁等自摩擦系数较小的材料制备而成,摩擦层24可以是聚四氟乙烯层或者聚甲醛层。该设计中,通过设计支撑主体23和摩擦层24,支撑主体23与后边框10连接且为摩擦层24提供支撑,摩擦层24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直接接触,能够有效降低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运行噪声。需要注意的是,当支撑主体23的材料为铁时,支撑主体23的表面设有电泳层,摩擦层24此时还能够对支撑主体23表面的电泳层起到保护作用。
如图1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考虑到后边框10作为后框架结构1的主要承载结构,用于给例如天窗总成的天窗主体提供支撑,后边框10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很多;支撑件20作为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直接接触的结构件,支撑件20的具体结构也可以有很多;且不同结构的后边框10,支撑件20的具体结构也不尽相同,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边框10包括边框主体11,边框主体11设有通孔111,通孔111沿垂直于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伸展方向延伸,通孔111具有沿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伸展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孔侧壁1111。
针对此结构的后边框10,支撑件20包括支撑部21和两个连接部22,支撑部21位于两个连接部22之间且与两个连接部22连接,支撑部21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接触,两个连接部22分别与两个孔侧壁1111一一对应连接且至少一个连接部22的至少部分嵌入边框主体11。其中,通孔11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当通孔111的数量为一个时,该一个通孔111为沿垂直于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伸展方向延伸的长条形通孔111,此时,支撑件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当支撑件20数量为一个时,支撑件20呈沿垂直于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伸展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当支撑件2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支撑件20沿垂直于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伸展方向可以等间隔排布也可以非等间隔排布;当通孔111的数量为多个时,该多个通孔111沿垂直于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伸展方向可以等间隔排布也可以非等间隔排布,此时,支撑件20的数量为多个,一个通孔111与至少一个支撑件20对应设置。该设计中,通过设计支撑部21,支撑部21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直接接触,一方面对天窗总成的帘体2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还能降低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运行噪声;通过设计两个连接部22,支撑部21的两端通过两个连接部22分别与通孔111的两个孔侧壁1111连接,以实现支撑件20与后边框10之间的连接。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在边框主体11上设计通孔111,通孔111还能够充当减重孔,达到减轻后边框10的整体重量的目的;通过设计支撑件20与通孔111的孔侧壁1111连接,支撑件20还能够充当加强筋,达到增强后边框10的整体结构强度的目的。
如图1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可以理解的是,支撑部21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之间所形成的接触可以是点接触、也可以是线接触、还可以是面接触,且针对支撑部21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之间的相互接触而言,支撑部21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小,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运行噪声可能越小。考虑到支撑部21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接触以支撑天窗总成的帘体2,为保证天窗总成的帘体2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故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21朝背离边框主体11的方向弯曲,且支撑部21的弯曲半径大于等于5毫米且小于等于7毫米。例如,支撑部21的弯曲半径可以但不仅限于是5毫米、5.5毫米、6毫米、6.5毫米或7毫米等。该设计中,通过将支撑部21设计成朝背离边框主体11的方向弯曲,使支撑部21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之间形成线接触,既能够进一步降低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运行噪声,又能够让支撑部21对天窗总成的帘体2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通过合理的设计支撑部21的弯曲半径,能够让支撑部21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之间形成有效接触。
具体地,通孔111的数量为一个,该一个通孔111为沿垂直于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伸展方向延伸的长条形通孔111。支撑件20的数量亦为一个,该一个支撑件20为沿垂直于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伸展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支撑件20包括支撑部21和两个连接部22,支撑部21为沿垂直于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伸展方向延伸的弧形支撑板,弧形支撑板的弯曲半径为6毫米,两个连接部22均为沿垂直于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伸展方向延伸的矩形连接板,两个矩形连接板一体成型于弧形支撑板的两端。
当然,如图1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后边框10还包括多个加强体12,所有加强体12沿垂直于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伸展方向间隔排布,每个加强体12沿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伸展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孔侧壁1111一一对应连接,且每个加强体12面向支撑件20的表面与支撑件20贴合,即,在沿垂直于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伸展方向上,通孔111和加强体12相间分布。其中,多个加强体12沿垂直于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伸展方向可以等间隔排布也可以非等间隔排布。所有加强体12在形状和大小的至少一者上存在差异。通过设计所有加强体12在形状上存在差异,能够有效降低路面激励能量在边框主体11上产生局部共振,来有效降低后边框10的振动灵敏度,以降低路面噪声;通过设计所有加强体12在大小上存在差异,能够有效降低路面激励能量在边框主体11上产生局部共振,来有效降低后边框10的振动灵敏度,以降低路面噪声。该设计中,通过设计多个加强体12,加强体12能够有效增强边框主体11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强后边框10的结构强度;通过设计每个加强体12面向支撑件20的表面与支撑件20贴合,一方面能够增强支撑件20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增大了后边框10与支撑件2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后边框10与支撑件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可以理解的是,当支撑件20与后边框10粘接固定时,支撑件20可以通过某中间粘接件与后边框10粘接固定,例如,该中间粘接件可以是双面胶。当然,支撑件20也可以其本身具有粘性而与后边框10粘接固定,例如,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20为绝缘布25或者玻璃胶带26。该设计中,通过将支撑件20设计成绝缘布25,绝缘布25的一侧面具有粘性以实现与支撑件20之间的粘接固定,绝缘布25的另一侧面光滑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接触,起到降低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运行噪声的目的;同理,通过将支撑件20设计成玻璃胶带26,玻璃胶带26的一侧面具有粘性以实现与支撑件20之间的粘接固定,玻璃胶带26的另一侧面光滑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接触,起到降低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运行噪声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此结构的支撑件20,后边框10用于与天窗总成的帘体2相接触的位置为朝向天窗总成的帘体2凸设的拱形结构,绝缘布25或者玻璃胶带26直接粘接固定于拱形结构面向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一侧。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布25或者玻璃胶带26的厚度尺寸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2毫米。例如,绝缘部或者玻璃胶带26的厚度尺寸可以但不仅限于是1毫米、1.2毫米、1.4毫米、1.6毫米、1.8毫米或2毫米。该设计中,通过合理的设计绝缘部或者玻璃胶带26的厚度,一方面能够保证绝缘布25或者玻璃胶带26与支撑件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降低绝缘布25或者玻璃胶带26因磨损而更换的次数。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天窗总成(图中未示出),该天窗总成包括框架本体、天窗本体和帘体,框架本体具有天窗开口,框架本体包括上述的后框架结构1,后框架结构1用于形成天窗开口的一部分,天窗本体与框架本体活动连接以打开或者关闭天窗开口,帘体与后边框10连接,支撑件20与帘体接触以支撑帘体。该设计中,具有上述后框架结构1的天窗总成,帘体运动过程中与支撑件20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运行噪声。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图中未示出),该车辆包括顶盖以及上述的天窗总成,天窗总成安装于顶盖。该设计中,具有上述天窗总成的车辆,帘体运动过程中与支撑件20之间的摩擦力较小,能够有效降低天窗总成的帘体2的运行噪声,从而为车内的驾乘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天窗总成的后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边框;
支撑件,位于所述后边框的用于与所述天窗总成的帘体相接触的位置,所述天窗总成的帘体经由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后边框间接接触,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后边框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后边框粘接固定;
其中,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天窗总成的帘体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所述后边框与所述天窗总成的帘体之间的摩擦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后边框为一体成型结构时,所述支撑件的部分嵌设于所述后边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主体和摩擦层,所述支撑主体的周缘嵌设于所述后边框,所述摩擦层设于所述支撑主体的表面以用于与所述天窗总成的帘体直接接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边框包括边框主体,所述边框主体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垂直于所述天窗总成的帘体的伸展方向延伸,所述通孔具有沿所述天窗总成的帘体的伸展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孔侧壁;
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和两个连接部,所述支撑部位于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且与两个所述连接部均连接,所述支撑部用于与所述天窗总成的帘体直接接触,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孔侧壁一一对应连接,且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嵌入所述边框主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朝背离所述边框主体的方向弯曲,且所述支撑部的弯曲半径大于等于5毫米且小于等于7毫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边框包括:
边框主体,所述边框主体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垂直于所述天窗总成的帘体的伸展方向延伸,所述通孔具有沿所述天窗总成的帘体的伸展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孔侧壁;
多个加强体,所有所述加强体沿垂直于所述天窗总成的帘体的伸展方向间隔排布,每个所述加强体沿所述天窗总成的帘体的伸展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孔侧壁一一对应连接,且每个所述加强体面向所述支撑件的表面与所述支撑件贴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后边框粘接固定时,所述支撑件为绝缘布或者玻璃胶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布或者所述玻璃胶带的厚度尺寸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2毫米。
9.一种车辆的天窗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本体,具有天窗开口,所述框架本体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框架结构,所述后框架结构用于形成所述天窗开口的一部分;
天窗本体,与所述框架本体活动连接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天窗开口;
帘体,与所述后边框连接,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帘体接触以支撑所述帘体。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窗总成,所述天窗总成安装于所述顶盖。
CN202223048968.0U 2022-11-16 2022-11-16 后框架结构、天窗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92146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8968.0U CN219214691U (zh) 2022-11-16 2022-11-16 后框架结构、天窗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8968.0U CN219214691U (zh) 2022-11-16 2022-11-16 后框架结构、天窗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14691U true CN219214691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58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48968.0U Active CN219214691U (zh) 2022-11-16 2022-11-16 后框架结构、天窗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146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60084441A (ko) 차량 부재들의 접착 구조 및 백 도어의 접착 구조
CN111890902B (zh) 用于车辆的车门和车辆
JP2016215680A (ja) 車両構造
CN219214691U (zh) 后框架结构、天窗总成及车辆
US5149167A (en) Body panel for a vehicle
JPH11254960A (ja) 車両用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モールディング
KR0149022B1 (ko) 자동차 창문 몰딩 조립체
JP5110382B2 (ja)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製造方法
CN110893747B (zh) 车窗组件及车辆
CN112721592A (zh) 一种车辆用后挡板的内侧板结构
JP3988470B2 (ja) サンルーフ
JP4419308B2 (ja) 樹脂製サンルーフパネル
US9849761B2 (en) Sunroof panel for vehicle
JP5755090B2 (ja) 車両用のモール
CN216610827U (zh) 车辆用门框架
JP2007283851A (ja) 長尺シール材
JP4415626B2 (ja) 自動車の上部車体構造
JPH031283Y2 (zh)
CN209224899U (zh) 一种轻量化汽车车门
CN214295512U (zh) 一种车门及车辆
CN217917582U (zh) 汽车窗框密封条
JP4161599B2 (ja) 車両用ドアにおける隙間シール取付け構造
JPH0724249Y2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パネル
JP2010260393A (ja) 自動車用ルーフ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2014184885A (ja) 車両用樹脂製外装パネ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