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6590U - 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6590U
CN219206590U CN202320153856.7U CN202320153856U CN219206590U CN 219206590 U CN219206590 U CN 219206590U CN 202320153856 U CN202320153856 U CN 202320153856U CN 219206590 U CN219206590 U CN 219206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ave part
heating
steam generator
shell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538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锦森
梁叶锋
张涛
刘福波
彭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538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6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6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65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02P80/15On-site combined power, heat or cool generation or distribution, e.g.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supply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其中,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上冲压形成第一凹部、第二凹部和第三凹部,第三凹部位于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之间,第二壳体与第一凹部、第二凹部和第三凹部分别包围形成第一加热腔、第二加热腔和导流管路,导流管路连通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进水口,设置在第一凹部上,并与第一加热腔连通;出气口,设置在第二凹部上,并与第二加热腔连通;第一发热管,设置在第一凹部的外壁上,用于加热第一加热腔;第二发热管,设置在第二加热腔中,用于加热第二加热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蒸汽发生器结构复杂、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蒸是一种通过加热液态水产生水蒸气并利用水蒸气的温度对食材进行加热的烹饪方式。与炒、烤、炸等油加热的烹饪方式相比,蒸制食材能够明显减少烹饪过程中添加油的使用,同时减少食客对于油的摄入;与煮、煲、炖等水加热的烹饪方式相比,蒸是以水蒸气作为传热介质,在相同条件下,蒸能够保留更多的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素。并且通常蒸制食材只需要将准备好的食材放入准备好的烹饪器具中加热预设时长即可,在烹饪过程中基本不需要翻动食材,也不需要频繁添加调料。基于上述优点,蒸普遍被认为是一种健康并且便捷的烹饪方式。
目前市面上存在一些具备蒸制功能的电烹饪器具,如蒸箱、蒸烤一体机、微蒸烤一体机等,他们大多使用的是锅炉煮水式蒸汽发生器。通常,锅炉煮水式蒸汽发生器包括煮水室和位于煮水室内的加热件,加热件供热以使煮水室内生成水蒸气。锅炉煮水式蒸汽发生器体积大,在烹饪设备上占用的空间较多。并且这种蒸汽发生器产生的水蒸气温度有限,不利于食材脱脂并且影响食材的抗氧化效果。并且在压力作用下,液态水滴容易随水蒸气排出锅炉煮水式蒸汽发生器,影响烹饪器具对食材的加热效果。
现在也有少量蒸汽发生器能够对煮水产生的蒸汽进一步加热,达到提高水蒸气温度的目的,但是这种蒸汽发生器普遍结构复杂,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蒸汽发生器结构复杂、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上冲压形成第一凹部、第二凹部和第三凹部,第三凹部位于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之间,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连接,第二壳体与第一凹部形成第一加热腔,第二壳体与第二凹部形成第二加热腔,第二壳体与第三凹部形成导流管路,导流管路能够连通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进水口,设置在第一凹部上,并与第一加热腔连通;出气口,设置在第二凹部上,并与第二加热腔连通;第一发热管,设置在第一凹部的外壁上,用于加热第一加热腔中的流体;第二发热管,设置在第二加热腔中,用于加热第二加热腔中的流体。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凹部具有朝向第二壳体凸出的第一凸出部,第二壳体上具有朝向第一壳体凸出的第二凸出部,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相互接触,使第二加热腔形成环形空腔,第二发热管围绕第二凸出部,并位于环形空腔中。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凹部具有多个朝向第二壳体凸出的第三凸出部,使第三凹部上形成弯折的导流槽,导流槽连通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第三凸出部能够与第二壳体接触,使第二壳体与导流槽形成导流管路。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导流槽包括进气段、出气段和连接段,进气段与第一凹部连通,出气段与第二凹部连通,连接段连通进气段和出气段。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出气段从连接段向第二凹部渐扩地设置。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具有朝向第一壳体凸出的第四凸出部,第四凸出部与第三凸出部相对应,第四凸出部与第三凸出部接触,使第四凸出部与导流槽形成导流管路。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部的宽度大于第三凹部的宽度,进水口设置在第一凹部突出于第三凹部的部分。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导流管路的过流面积小于第一加热腔或第二加热腔的过流面积。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蒸汽发生器还包括排水管,排水管设置在第一壳体上,并位于第一加热腔的底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具备上述全部或部分技术内容的蒸汽发生器。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了上述蒸汽发生器之后,第一壳体上冲压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凹部、第二凹部和第三凹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扣合,并在第一凹部形成第一加热腔,在第二凹部形成第二加热腔,在第三凹部包围形成连通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的导流管路,液态水通过进水口进入蒸汽发生器的第一加热腔,并在第一加热腔中被第一发热管加热蒸发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通过导流管路进入蒸汽加热器的第二加热腔,并在第二加热腔中被第二发热管继续加热成过热蒸汽,过热蒸汽从出气口排出蒸汽加热器。这样就可以用超过水沸点温度的过热蒸汽对下游的食材进行加热,以便快速蒸熟食材。提高水蒸气的温度有利于提高食材的脱脂率和抗氧化效果。由第一壳体冲压形成凹部并与第二壳体焊接形成第一加热腔、第二加热腔以及导流管路,简化了蒸汽发生器的生产工艺和制造难度,有利于简化蒸汽发生器的结构并提高蒸汽发生器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蒸汽发生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蒸汽发生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蒸汽发生器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图3的蒸汽发生器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包含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组件;11、第一壳体;111、伸出部;12、第二壳体;13、第一凹部;14、第二凹部;15、第三凹部;16、第一凸出部;17、第二凸出部;18、第三凸出部;19、第四凸出部;21、进水口;22、出气口;23、排水管;41、第一发热管;42、第二发热管;80、液态水;91、第一加热腔;92、第二加热腔;93、导流管路;931、进气段;932、连接段;933、出气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组件10、进水口21、出气口22、第一发热管41以及第二发热管42。其中,如图2所示,壳体组件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上冲压形成第一凹部13、第二凹部14和第三凹部15,第三凹部15位于第一凹部13和第二凹部14之间。第二壳体12能够焊接在第一壳体11上,并与第一壳体11形成三个空腔:第一凹部13与第二壳体12包围形成第一加热腔91,第二凹部14与第二壳体12包围形成第二加热腔92,第三凹部15与第二壳体12包围形成导流管路93,导流管路93能够连通第一加热腔91和第二加热腔92。进水口21设置在第一凹部13上,并与第一加热腔91连通,用于向第一加热腔91注水。出气口22设置在第二凹部14上,并与第二加热腔92连通,用于向外排气。第一发热管41设置在第一凹部13的外壁上,用于加热第一加热腔91中的流体,第二发热管42设置在第二加热腔92中,用于加热第二加热腔92中的流体。
采用了上述蒸汽发生器之后,第一壳体11上冲压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凹部13、第二凹部14和第三凹部15,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扣合,并在第一凹部13形成第一加热腔91,在第二凹部14形成第二加热腔92,在第三凹部15包围形成连通第一加热腔91和第二加热腔92的导流管路93,液态水80能够通过进水口21进入蒸汽发生器的第一加热腔91,并在第一加热腔91中被第一发热管41加热蒸发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通过导流管路93进入蒸汽加热器的第二加热腔92,并在第二加热腔92中被第二发热管42继续加热成过热蒸汽,过热蒸汽从出气口22排出蒸汽加热器。这样就可以用超过水沸点温度的过热蒸汽对下游的食材进行加热,以便快速蒸熟食材。提高水蒸气的温度有利于提高食材的脱脂率和抗氧化效果。由第一壳体11冲压形成凹部并与第二壳体12焊接形成第一加热腔91、第二加热腔92以及导流管路93,简化了蒸汽发生器的生产工艺和制造难度,有利于简化蒸汽发生器的结构并提高蒸汽发生器的生产效率。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11的第二凹部14中设置有朝向第二壳体12凸出的第一凸出部16,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朝向第一壳体11凸出的第二凸出部17。第一凸出部16和第二凸出部17相对设置,并相互接触在第二加热腔92中形成环形空间,水蒸气能够在该环形空间中流动,并从出气口22排出。第二发热管42围绕第一凸出部16和第二凸出部17,并设置在环形空间中,使水蒸气在流经环形空间的过程中能够持续加热升温,提高排出第二加热腔92的水蒸气的温度,进而提升烹饪过程中的脱脂和抗氧化效果。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三凹部15上设置有多个朝向第二壳体12凸出的第三凸出部18,使第三凹部15上形成弯折的导流槽,导流槽连通第一凹部13和第二凹部14,在第二壳体12与第一壳体11扣合的情况下,第三凸出部18与第二壳体12相接触,并在导流槽处包围形成导流管路93。
上述结构工艺简单,易于导流管路93的成型,弯折的导流槽延长了导流管路93的长度并且有利于规范导流管路93的过流面积及路径方向,使第一加热腔91产生的水蒸气能够以预设压力并沿预设方向进入第二加热腔92,有利于保障水蒸气在第二加热腔92中的加热效果。
具体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导流槽包括进气段931、出气段933和连接段932,其中,进气段931与第一凹部13连通,出气段933与第二凹部14连通,连接段932连通进气段931和出气段933。如图4所示,液态水80在第一加热腔91中加热产生的水蒸气能够沿箭头指示的方向从进气段931进入导流管路93,并沿箭头指示方向,经连接段932、出气段933进入第二加热腔92。水蒸气在第二加热腔92继续加热升温,并沿箭头指示方向从出气口22排出蒸汽发生器。
本实施例的连接段932呈直管状,直接将进气段931的右端开口与出气段933的左端开口连通。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段932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从进气段931的中段竖直连通到出气段933的中段,或者,多次弯折将进气段931与出气段933连通。
如图4所示,出气段933从连接段932向第二凹部14渐扩地设置,使水蒸气能够与第二加热腔92中的第二发热管42充分接触,有利于水蒸气吸热升温。
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朝向第一壳体11凸出的第四凸出部19,第四凸出部19与第三凸出部18相对应,第四凸出部19与第三凸出部18接触,并在导流槽包围形成导流管路93。第四凸出部19与第三凸出部18相对应地设置,便于导流管路93的形成以及控制导流管路93的过流面积,并且可以通过控制第四凸出部19的高度调整导流管路93的位置,使导流管路93位于蒸汽发生器的中间位置,或者根据功能需要调整第四凸出部19的高度,使导流管路93位于蒸汽发生器的预设位置。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导流管路93的过流面积小于第一加热腔91和第二加热腔92的过流面积。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凹部13的宽度大于第三凹部15的宽度,形成伸出部111,进水口21设置在第一凹部13的该伸出部111上,便于连接进水管,并且有利于使进水管垂直于第一壳体11的底部。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还包括排水管23,排水管23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并位于第一加热腔91的底部。排水管23与进水口21分别位于第一凹部13相对的两侧,即进水口21位于图4所示的右侧上方,排水管23位于图4所示的左侧下方。蒸汽发生器完成加热后,第一加热腔91内残留的水可以通过排水管23排出。在蒸汽发生器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可以向蒸汽发生器的腔室内注水进行清洗,清洗后的废水也可以通过该排水管23排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根据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图中未示出)包括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为包含上述全部或部分技术内容的蒸汽发生器。
应用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液态水80能够在蒸汽发生器中经过二次加热成超过水沸点温度的过热蒸汽。用过热蒸汽能够对食材进行快速加热,并且有利于提高食材的脱脂率和抗氧化效果。同时减少进入过热蒸汽发生器下游的液态水80,进而确保过热蒸汽对食材的加热烹饪效果。蒸汽发生器的壳体组件10由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焊接而成,第一壳体11上冲压形成有多个凹部,并与第二壳体12包围形成两个加热腔以及连通两个加热腔的导流管路93,在实现上述二次加热的功能的同时简化了蒸汽发生器的结构,降低了蒸汽发生器的生产难度,底提高了蒸汽发生器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冲压形成第一凹部、第二凹部和第三凹部,所述第三凹部位于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之间,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凹部形成第一加热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凹部形成第二加热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三凹部形成导流管路,所述导流管路能够连通所述第一加热腔和所述第二加热腔;
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部上,并与所述第一加热腔连通;
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凹部上,并与所述第二加热腔连通;
第一发热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部的外壁上,用于加热所述第一加热腔中的流体;
第二发热管,设置在所述第二加热腔中,用于加热所述第二加热腔中的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凸出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凸出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相互接触,使所述第二加热腔形成环形空腔,所述第二发热管围绕所述第二凸出部,并位于所述环形空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部具有多个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凸出的第三凸出部,使第三凹部上形成弯折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所述第三凸出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壳体接触,使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导流槽形成所述导流管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包括进气段、出气段和连接段,所述进气段与所述第一凹部连通,所述出气段与所述第二凹部连通,所述连接段连通所述进气段和所述出气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段从所述连接段向所述第二凹部渐扩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凸出的第四凸出部,所述第四凸出部与所述第三凸出部相对应,所述第四凸出部与所述第三凸出部接触,使所述第四凸出部与所述导流槽形成所述导流管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凹部的宽度,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部突出于所述第三凹部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路的过流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加热腔或所述第二加热腔的过流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加热腔的底部。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
CN202320153856.7U 2023-01-30 2023-01-30 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Active CN219206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3856.7U CN219206590U (zh) 2023-01-30 2023-01-30 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3856.7U CN219206590U (zh) 2023-01-30 2023-01-30 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6590U true CN219206590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38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53856.7U Active CN219206590U (zh) 2023-01-30 2023-01-30 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65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01424B2 (en) Steam generator
US776099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rming steam for household appliance
CN102755103A (zh) 蒸汽烹煮装置
CN219206590U (zh) 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8355199U (zh) 蒸汽流动加热装置、高温补炊组件和电饭煲
CN211609198U (zh) 烹饪装置
GB2330402A (en) Water heater or steam generator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element
CN215016343U (zh) 一种蒸汽式空气炸锅的冷凝水收集结构
KR200405823Y1 (ko) 가전제품용 스팀 발생 장치
CN211084043U (zh) 一种新型的蒸汽发生装置
US4946098A (en) Central heating installation with a hot water circuit for domestic usage
CN209826260U (zh) 一种二次加热的蒸汽发生装置及其烹饪电器
CN216797299U (zh) 蒸汽烹饪装置
CN213940449U (zh) 一种用于肠粉机的冷凝水导流回收装置
CN219088952U (zh) 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8474484U (zh) 一种方便清洗的蒸汽炸锅
CN110553239B (zh) 蒸汽发生器和熨烫设备
CN219889532U (zh) 能够水汽分离的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0128485U (zh) 液体加湿装置和取暖器
CN208524612U (zh) 蒸汽流通管道、饭煲上盖和电饭煲
CN209984000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蒸箱
CN217684913U (zh) 过热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4249534U (zh) 一种熨烫器具的蒸汽产生装置
CN219243553U (zh) 用于家用电器的过热蒸汽产生装置
CN2801007Y (zh) 煲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