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88393U - 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和蒸汽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和蒸汽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88393U
CN208388393U CN201721363116.7U CN201721363116U CN208388393U CN 208388393 U CN208388393 U CN 208388393U CN 201721363116 U CN201721363116 U CN 201721363116U CN 208388393 U CN208388393 U CN 208388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isolating cylinder
heating chamber
inner cavity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631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慧民
罗飞龙
梁志佳
黄韦铭
马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631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88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88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883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开一种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和蒸汽利用装置。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包括容器、隔离筒和加热单元,隔离筒的一端敞开另一端具有蒸汽出口,隔离筒位于内腔内并且隔离筒的敞开端的轴向投影落在内腔的底壁上,以将内腔分隔为包括底壁的一部分的加热腔和包括底壁的另一部分的非加热腔,加热腔和非加热腔通过导流口连通以用于允许非加热腔内的液体流入到加热腔内;沿着隔离筒的轴向方向,加热单元位于加热腔对应的轴向区域内。当加热腔内的水由于沸腾减少时,非加热腔内的水将仅通过外界压强的作用而自然流入到加热腔内以补水,避免非加热腔内的水在自身重力和外部压强作用下大量进入到加热腔内而稀释沸腾的水,减缓蒸汽的快速产生。

Description

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和蒸汽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产生和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快速产生蒸汽的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和一种设置有这种蒸汽快速产生装置的蒸汽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各种厨房小家电比如蒸锅和电饭煲以及衣服熨烫机越来越普及,这些厨房小家电和衣服熨烫机都普遍应用高温的蒸汽来烹饪或熨烫衣物。
比如,蒸锅中利用锅内水被加热后产生的高温蒸汽来蒸煮食物;电饭煲中利用补水装置产生的蒸汽对饭煲内腔内的米饭进行补水、保温,以避免米饭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变干发黄,从而影响米饭的质量和口感;而挂烫机则利用蒸汽发生器产生的高温蒸汽来熨烫衣物。
但目前的这些蒸汽产生结构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加热面积过大,导致产生蒸汽的速度偏慢,比如造成食物的加热时间过长,挂烫机不能很快速地喷出蒸汽,这不利于节约烹饪时间或熨烫时间,并不利于减少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快速产生装置,该蒸汽快速产生装置能够使得加热热量快速集中地传递到加热腔内的待加热液体,以使得加热腔内的液体迅速升温达到沸腾,快速产生蒸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快速产生装置,该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包括容器、隔离筒和加热单元,所述容器包括用于盛装液体的内腔,所述隔离筒的一端敞开另一端具有蒸汽出口,其中,所述隔离筒位于所述内腔内并且隔离筒的敞开端的轴向投影落在所述内腔的底壁上,以将所述内腔分隔为包括底壁的一部分的加热腔和包括底壁的另一部分的非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和所述非加热腔通过导流口连通以用于允许所述非加热腔内的液体流入到所述加热腔内;沿着所述隔离筒的轴向方向,所述加热单元位于所述加热腔对应的轴向区域内。
通过该技术方案,由于隔离筒将内腔分隔为加热腔和非加热腔,而加热腔包括内腔的底壁的一部分,非加热腔包括内腔的底壁的另一部分,这样,加热腔的体积必然小于内腔的体积,这样,加热装置仅需对加热腔进行加热,比如,加热装置可以设置在内腔的外部并仅可以对加热腔对应的一部分底壁进行加热,而不用加热内腔的整个底壁,从而使加热腔内的水快速沸腾产生蒸汽,而当加热腔内的水由于沸腾减少时,非加热腔内的水将仅通过外界压强的作用而自然流入到加热腔内以补水,避免非加热腔内的水在自身重力和外部压强作用下大量进入到加热腔内而稀释沸腾的水,减缓蒸汽的快速产生。
进一步地,沿着所述容器的高度方向,所述导流口的高度为1mm≤D≤8mm。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腔的体积V1和所述内腔的体积V的比值为V1/V≤30%。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单元位于所述内腔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内腔的底表面上设置有周向延伸的定位筋,所述隔离筒的敞开端与所述定位筋卡接,并且敞开端的端面接触所述内腔的底表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口形成在所述隔离筒的敞开端处并从敞开端的端面开始轴向延伸。
另外,所述隔离筒通过固定条固定连接于所述容器的侧壁和/或入口处,并且所述隔离筒的敞开端的端面和所述内腔的底表面保持间隔以形成环形的所述导流口。
另外,所述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包括隔离内筒,所述隔离内筒位于所述隔离筒内并通过连接件连接,其中,所述隔离内筒的内部空间和所述隔离筒的外部空间形成为所述非加热腔,所述隔离内筒和所述隔离筒之间的环形空间为所述加热腔;所述内部空间通过引流口和所述环形空间连通。
另外,所述加热单元为环形加热管;和/或,所述隔离筒的另一端也敞开以形成所述蒸汽出口。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利用装置,所述蒸汽利用装置设置有上述任一所述的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其中,所述蒸汽利用装置为蒸锅,所述加热腔内产生的蒸汽通过所述蒸汽出口以蒸蒸锅内的食材;或者,所述蒸汽利用装置为电饭煲,所述蒸汽快速产生装置为所述电饭煲的补汽装置,所述加热腔内产生的蒸汽通过电饭煲的连接饭煲内腔与所述蒸汽出口的蒸汽管路以能够向饭煲内腔补汽保温;或者,所述蒸汽利用装置为挂烫机,所述蒸汽快速产生装置为挂烫机的蒸汽发生器。
这样,如上所述的,通过该蒸汽快速产生装置,蒸汽利用装置的整体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蒸汽快速产生装置的一种结构形式;
图2是图1的蒸汽快速产生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蒸汽快速产生装置的另一种结构形式;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蒸汽快速产生装置的再一种结构形式;
图5是图4的蒸汽快速产生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容器,2-隔离筒,3-加热单元,4-内腔,5-蒸汽出口,6-底壁,7-非加热腔,8-加热腔,9-导流口,10-定位筋,11-隔离内筒,12-连接件,13-内部空间,14-引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5所示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包括容器1、隔离筒2和加热单元3,容器1包括用于盛装液体比如水的内腔4,隔离筒2的一端敞开另一端具有蒸汽出口5,其中,隔离筒2位于内腔4内并且隔离筒的敞开端的轴向投影落在内腔4的底壁6上(比如,图1中隔离筒2的敞开端直接接触于底壁6,而图3中的隔离筒2的敞开端则与底壁6保持间隔,不论哪种情形,隔离筒2额轴向投影都落在内腔4的底壁上),以将内腔4分隔为包括底壁的一部分的加热腔8和包括底壁的另一部分的非加热腔7,加热腔8和非加热腔7通过导流口9连通以用于允许非加热腔7内的液体流入到加热腔8内;沿着隔离筒2的轴向方向,加热单元3位于加热腔8对应的轴向区域内,并能够对加热腔8内的水进行快速加热,比如,加热单元3直接位于加热腔8内,或者如下所述的,加热腔8位于内腔的外部,并能够对加热腔8对应的底壁部分进行加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隔离筒2将内腔4分隔为加热腔8和非加热腔7,而加热腔8包括内腔的底壁6的一部分,非加热腔7包括内腔4的底壁6的另一部分,如图1所示的,这样,加热腔8的体积必然小于内腔4的体积,这样,加热装置3仅需对加热腔8进行加热,比如,加热装置3可以设置在内腔4的外部并仅可以对加热腔8对应的一部分底壁6进行加热,而不用加热内腔4的整个底壁6,从而使加热腔8内的水快速沸腾产生蒸汽,而当加热腔8内的水由于沸腾减少时,非加热腔7内的水将仅通过外界压强的作用而通过导流口9自然流入到加热腔8内以补水,避免非加热腔7内的水在自身重力和外部压强作用下大量进入到加热腔8内而稀释沸腾的水,减缓蒸汽的快速产生。
当然,应当理解,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导流口9的尺寸,比如,在图1的图形界面中,沿着容器1的高度方向,导流口9的高度为1mm≤D≤8mm,优选地,导流口9的高度D为5mm。优选地,导流口9为圆孔,但也可以为方孔等等,并且个数也不限制,可以为一个,或者为多个,比如3个或4个。这样,在确保隔离筒2对热量的屏蔽作用的同时,能够满足非加热腔7内的水及时补入到加热腔8内。
隔离筒2优选地采用隔热材料比如隔热塑料制造。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持续产生大量蒸汽的速度,加热腔8的体积V1和内腔4的体积V的比值为V1/V≤30%,优选地,V1/V=25%,这样,将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比如,既能够快速产生蒸汽,也能够确保产生的蒸汽的量。
另外,如上所述,为了避免加热单元3对加热腔8内水质的影响,优选地,如图1所示的,加热单元3位于内腔4的外部。
另外,如图1和4所示的,内腔4的底表面上设置有周向延伸的定位筋10,隔离筒2的敞开端与定位筋10卡接,并且敞开端的端面接触内腔4的底表面。这样,满足隔离筒2稳定可靠连接的同时,能够便于隔离筒2的拆卸以及时清理。
当然,隔离筒2的内周面可以卡接到定位筋10的外部,或者隔离筒2的外周面卡接到定位筋10的内部。
另外,定位筋10可以为多段周向间隔布置的弧形段,或者为一完整的环形圈。
另外,导流口9可以形成在隔离筒2的远离敞开端的筒壁上,或者为形成在底壁6的内表面上的凹槽,或者,如图1和4所示的,为了便于形成并便于水流及时流动,优选地,导流口9形成在隔离筒2的敞开端处并从敞开端的端面开始轴向延伸。比如,导流口9可以为上述的方孔或圆孔。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的,为了更进一步提升蒸汽产生的速度,优选地,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包括隔离内筒11,隔离内筒11位于隔离筒2内并通过连接件12连接,其中,隔离内筒11的内部空间13和隔离筒2的外部空间形成为非加热腔7,隔离内筒11和隔离筒2之间的环形空间为加热腔8;内部空间13通过引流口14和环形空间连通。
这样,加热单元3加热隔离内筒11和隔离筒2之间的环形空间即可快速产生蒸汽,同时,内部和外部的非加热腔7能够分别通过引流口14和导流口9及时补水。引流口14的高度为1mm≤D≤8mm,优选地,引流口14的高度D为5mm。
当然,隔离内筒11可以和底壁接触,或者悬空以和底壁保持形成引流口的间隔。
另外,在另一种结构形式中,如图3所示的,隔离筒2通过固定条(未图示)固定连接于容器1的侧壁和/或入口处,并且隔离筒2的敞开端的端面和内腔4的底表面保持间隔以形成环形的导流口9。进一步地,在该另一种结构形式中,结合图3和4所示的结构,为了更进一步提升蒸汽产生的速度,优选地,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包括隔离内筒11,隔离内筒11位于隔离筒2内并通过连接件12连接,其中,隔离内筒11的内部空间13和隔离筒2的外部空间形成为非加热腔7,隔离内筒11和隔离筒2之间的环形空间为加热腔8;内部空间13通过引流口14和环形空间连通。这样,加热单元3加热隔离内筒11和隔离筒2之间的环形空间即可快速产生蒸汽,同时,内部和外部的非加热腔7能够分别通过引流口14和导流口9及时补水。引流口14的高度为1mm≤D≤8mm,优选地,引流口14的高度D为5mm。当然,隔离内筒11可以和底壁接触,或者悬空以和底壁保持形成引流口的间隔。
另外,为了在确保加热性能的同时降低能耗,如图1所示的,加热单元3为环形加热管;特别是在加热腔8通过上述的环形空间来形成的情形下,环形加热管更适用。和/或,隔离筒2的另一端也敞开以形成蒸汽出口5,以便于蒸汽及时排出。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利用装置,该蒸汽利用装置设置有上述任一所述的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其中,该蒸汽利用装置可以为所需的产品,比如,一种情形下,蒸汽利用装置为蒸锅,加热腔8内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出口5以蒸蒸锅内的食材,这样,加热腔8快速产生的蒸汽能够对食材快速加热或蒸;
或者,另一种情形下,蒸汽利用装置为电饭煲,蒸汽快速产生装置为电饭煲的补汽装置,蒸汽出口和饭煲内腔之间连接有蒸汽管路,这样,加热腔8内产生的蒸汽通过电饭煲的连接饭煲内腔与蒸汽出口5的蒸汽管路以能够向饭煲内腔补汽保温,比如,可以对饭煲内腔内的米饭进行补汽保温,从而确保米饭的口感;
或者,再一种情形下,蒸汽利用装置为挂烫机,蒸汽快速产生装置为挂烫机的蒸汽发生器,这样的蒸汽发生器能够快速产生蒸汽以避免使用者较长时间等待。
这样,如上的,通过该蒸汽快速产生装置,蒸汽利用装置的整体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1)、隔离筒(2)和加热单元(3),所述容器(1)包括用于盛装液体的内腔(4),所述隔离筒(2)的一端敞开另一端具有蒸汽出口(5),其中,
所述隔离筒(2)位于所述内腔(4)内并且隔离筒的敞开端的轴向投影落在所述内腔(4)的底壁(6)上,以将所述内腔(4)分隔为包括底壁的一部分的加热腔(8)和包括底壁的另一部分的非加热腔(7),所述加热腔(8)和所述非加热腔(7)通过导流口(9)连通以用于允许所述非加热腔(7)内的液体流入到所述加热腔(8)内;
沿着所述隔离筒(2)的轴向方向,所述加热单元(3)位于所述加热腔(8)对应的轴向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容器(1)的高度方向,所述导流口(9)的高度为1mm≤D≤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8)的体积V1和所述内腔(4)的体积V的比值为V1/V≤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3)位于所述内腔(4)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4)的底表面上设置有周向延伸的定位筋(10),所述隔离筒(2)的敞开端与所述定位筋(10)卡接,并且敞开端的端面接触所述内腔(4)的底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口(9)形成在所述隔离筒(2)的敞开端处并从敞开端的端面开始轴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筒(2)通过固定条固定连接于所述容器(1)的侧壁和/或入口处,并且所述隔离筒(2)的敞开端的端面和所述内腔(4)的底表面保持间隔以形成环形的所述导流口(9)。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包括隔离内筒(11),所述隔离内筒(11)位于所述隔离筒(2)内并通过连接件(12)连接,其中,
所述隔离内筒(11)的内部空间(13)和所述隔离筒(2)的外部空间形成为所述非加热腔(7),所述隔离内筒(11)和所述隔离筒(2)之间的环形空间为所述加热腔(8);
所述内部空间(13)通过引流口(14)和所述环形空间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3)为环形加热管;
和/或,
所述隔离筒(2)的另一端也敞开以形成所述蒸汽出口(5)。
10.一种蒸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利用装置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其中,
所述蒸汽利用装置为蒸锅,所述加热腔(8)内产生的蒸汽通过所述蒸汽出口(5)以蒸蒸锅内的食材;
或者,
所述蒸汽利用装置为电饭煲,所述蒸汽快速产生装置为所述电饭煲的补汽装置,所述加热腔(8)内产生的蒸汽通过电饭煲的连接饭煲内腔与所述蒸汽出口(5)的蒸汽管路以能够向饭煲内腔补汽保温;
或者,
所述蒸汽利用装置为挂烫机,所述蒸汽快速产生装置为挂烫机的蒸汽发生器。
CN201721363116.7U 2017-10-20 2017-10-20 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和蒸汽利用装置 Active CN208388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63116.7U CN208388393U (zh) 2017-10-20 2017-10-20 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和蒸汽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63116.7U CN208388393U (zh) 2017-10-20 2017-10-20 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和蒸汽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88393U true CN208388393U (zh) 2019-01-18

Family

ID=65066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63116.7U Active CN208388393U (zh) 2017-10-20 2017-10-20 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和蒸汽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883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24587A (zh) * 2020-12-19 2021-03-19 郑州轻工业大学 一种内嵌式电磁加热蒸汽发生装置
CN113154349A (zh) * 2020-01-22 2021-07-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装置和衣物处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4349A (zh) * 2020-01-22 2021-07-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装置和衣物处理装置
CN112524587A (zh) * 2020-12-19 2021-03-19 郑州轻工业大学 一种内嵌式电磁加热蒸汽发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15632B (zh) 一种蒸汽料理机
CN208388393U (zh) 蒸汽快速产生装置和蒸汽利用装置
US20150173550A1 (en) Household Electrothermal Vaporization Heater
CN208355209U (zh) 烹饪器具
CN208388394U (zh) 盖子、蒸汽发生装置、高温补炊组件和电饭煲
CN109567568A (zh) 一种蒸烤组合机
CN208755742U (zh) 蒸汽产生隔离罩、蒸汽产生装置和烹饪厨具
CN208510651U (zh) 高温补炊组件和电饭煲
CN202919907U (zh) 蒸汽发生装置
CN104433779A (zh) 一种新型节能分区式电加热锅
CN201079272Y (zh) 双桶电热蒸气汤粥煲
CN204561823U (zh) 一种新型节能分区式电加热锅
CN208524612U (zh) 蒸汽流通管道、饭煲上盖和电饭煲
CN208551238U (zh) 烹饪厨具盖体、蒸笼和烹饪厨具
CN208211898U (zh) 一种肠粉机
CN106419514A (zh) 一种可自动控制的电加热汽锅
CN103126510B (zh) 一种水雾冷却烹饪器具
CN103330499B (zh) 一种面包馒头多功能加工机
CN203328508U (zh) 一种新型电加热锅
CN202653891U (zh) 分体式电压力锅
CN201079299Y (zh) 电热蒸气汤粥煲
CN212186169U (zh) 一种具有蒸煮功能的热水壶
CN217659364U (zh) 一种具有蒸汽辅助加热功能的空气炸锅
CN213721207U (zh) 多功能蒸茶器以及蒸茶壶
CN213097549U (zh) 蒸汽烹饪电器用的蒸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