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92943U - 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92943U
CN219192943U CN202223319175.8U CN202223319175U CN219192943U CN 219192943 U CN219192943 U CN 219192943U CN 202223319175 U CN202223319175 U CN 202223319175U CN 219192943 U CN219192943 U CN 219192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buffer
target object
accommodating cavity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1917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鑫轶
吴忠
石雷鸣
刘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Yidian Display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Yidian Display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Yidian Display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Yidian Display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1917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929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92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929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10Waste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transfer or storage, e.g. segregated refuse collecting, electric or hybrid propulsion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一种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用于收集传动结构上传送的目标物体;所述收集装置包括:壳体,用于提供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具有投放口;所述目标物体从所述投放口落入所述容纳腔内;缓冲结构,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对落入所述容纳腔内的目标物体进行缓冲;箱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容纳腔可分离;所述箱体具有接收口及收集腔,所述接收口与所述投放口的开口方向一致;落入至所述容纳腔内的目标物体通过所述接收口进入所述收集腔内。采用上述方案,可以降低收集目标物体的实现难度。

Description

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车间内,大多数制程正式开线前,需要使用测试玻璃在生产线上试跑,以确认生产线状态是否正常。
但是,这种测试玻璃在使用几次后就会有损伤,而有损伤的测试玻璃就需要报废。
以往报废时,通过人力从玻璃存储装置中一片片取出需要报废的测试玻璃,再人力将取出的测试玻璃扔到报废车里。该方法必需两人以上才可完成玻璃报废,并且报废过程中测试玻璃会对人身产生很大的安全威胁。
现有的生产车间内,使用机械手从玻璃存储装置中取出测试玻璃,并将取出的测试玻璃扔到报废车中。
然而,上述采用机械手收集测试玻璃的方案,实现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降低收集目标物体的实现难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用于收集传动结构上传送的目标物体;所述收集装置包括:
壳体,用于提供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具有投放口;所述目标物体从所述投放口落入所述容纳腔内;
缓冲结构,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对落入所述容纳腔内的目标物体进行缓冲;
箱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容纳腔可分离;所述箱体具有接收口及收集腔,所述接收口与所述投放口的开口方向一致;落入至所述容纳腔内的目标物体通过所述接收口进入所述收集腔内。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支架,以及固定在所述壳体支架上的壳体挡板,所述壳体挡板围成所述容纳腔。
可选地,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板。
可选地,所述缓冲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支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缓冲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支架可旋转连接。
可选地,所述缓冲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支架铰链连接。
可选地,所述缓冲结构还包括:缓冲支架,所述缓冲支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壳体支架连接;所述缓冲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缓冲支架连接;所述缓冲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缓冲板的第二端相对。
可选地,所述挡板壳体为透明材料。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壳体万向轮,位于所述壳体底部。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可开闭的壳体门,用于推入或取出所述箱体。
可选地,所述壳体门的高度小于所述壳体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缓冲结构为多个,相邻缓冲结构相接触,形成缓冲空间,所述缓冲空间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投放口,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所述接收口。
可选地,所述第二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接收口的尺寸。
可选地,所述箱体包括:
箱体支架;
以及固定在所述箱体支架上的箱体挡板;
所述箱体挡板围成所述收集腔。
可选地,所述箱体还包括:把手部;所述把手部作为所述箱体支架的延伸,用于移动所述箱体。
可选地,所述箱体还包括:收集袋,位于所述收集腔内且一端挂在所述把手部上。
可选地,所述箱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箱体底部的箱体万向轮。
可选地,所述目标物体为测试用玻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收集装置可以收集传动结构上传输的目标物体。具体地,该收集装置可以包括:壳体、缓冲结构及箱体,传动结构上传输的目标物体可以从壳体的投放口经缓冲结构缓冲后落入箱体内,由此可以完成对目标物体的收集。由于箱体与容纳腔可分离,进而可以将箱体从容纳腔中取出,对收集的目标物体进行后续处理。相对于机械手收集目标物体的方案,该收集装置的实现成本较低,在收集目标物体时仅需要将壳体的投放口对准目标物体的下落位置即可,使用更方便,且对空间要求也小。另外,缓冲结构还可以对落入容纳腔的玻璃进行缓冲,防止目标物体飞溅而对人员造成安全威胁,且整个收集过程无需人为触碰目标物体,从而使得整个收集过程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收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收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收集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收集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传统报废方案,通过人力从玻璃存储装置中一片片取出需要报废的测试玻璃,再人力将取出的测试玻璃扔到报废车里。该方法必需两人以上才可完成玻璃报废,并且报废过程中测试玻璃会对人身产生很大的安全威胁。
现有的生产车间内,使用机械手从玻璃存储装置中取出测试玻璃,并将取出的测试玻璃扔到报废车中。
但是,上述采用机械手收集测试玻璃的方案,虽然也能实现直接报废,但机械手的成本很高,并且,机械手取出测试玻璃时的精度和空间要求也很高,导致实现难度较大。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收集装置,该收集装置可以收集传动结构上传送的目标物体,具体地,传动结构上传送的目标物体可以从壳体投放口落入容纳腔内,并经缓冲结构缓冲后由箱体收集。该收集装置的实现成本较低,在收集目标物体时仅需要将壳体的投放口对准目标物体的下落位置即可,使用更方便,且对空间要求也小。另外,缓冲结构还可以对落入容纳腔的玻璃进行缓冲,防止目标物体飞溅而对人员造成安全威胁,且整个收集过程无需人为触碰目标物体,从而使得整个收集过程更加安全。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用于收集传动结构上传送的目标物体。具体地,所述收集装置包括:
壳体,用于提供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具有投放口;所述目标物体10从所述投放口落入所述容纳腔内;
缓冲结构,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对落入所述容纳腔内的目标物体进行缓冲;
箱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容纳腔可分离;所述箱体13具有接收口及收集腔,所述接收口与所述投放口的开口方向一致;落入至所述容纳腔内的目标物体通过所述接收口进入所述收集腔内。
在具体实施中,传动结构可以为生产线用传动结构,具体可以为多种结构形式,此处不作限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结构可以为滚轮传动结构,滚轮传动结构可以包括:支架、传动轴及滚轮组,传动轴安装在支架上,滚轮组套设在传动轴上,传动轴可以驱动滚轮转动,实现目标物体的传送。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目标物体为适于在传动结构上传送的目标物体,具体可以为生产用的物体。所述目标物体包括但不限于测试玻璃,还可以为其它物体,比如成品或者半成品中的不良品等。以滚动传动结构及测试玻璃为例,在传送过程中,测试玻璃置于滚轮上,随着滚轮的转动,测试玻璃在传动结构上移动。
在具体实施中,传动结构两侧可以设置相应的遮挡件,避免传动结构上传送的目标物体从传动结构上掉落而损坏。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结构位于收集装置上方,在需要收集目标物体时,可以预先确定目标物体在传动结构上掉落的目标位置,进而将收集装置的投放口对准目标位置,再将目标位置处的遮挡件去除,使得目标位置处掉落的目标物体能够从投放口进入容纳腔中。
在具体实施中,以滚动传动结构为例,当目标物体距离目标位置一定距离时,可以降低滚轮的旋转速度,并控制滚轮的旋转方向,使得传动结构上的目标物体准确地从目标位置向下掉落。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从传动结构上收集目标物体,而非从目标物体存储装置(比如玻璃存储装)中取出目标物体,无需人力接触目标物体,只需要将收集装置对准目标物体下落位置即可,可以有效提高收集过程中的安全性,并可以降低实现难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收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收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及图2,所述收集装置包括:壳体、缓冲结构12及箱体13。其中,壳体11具有容纳腔,容纳腔的一侧具有投放口111,投放口111可以对准目标物体10的掉落方向,缓冲结构12位于目标物体10的下落路径上,箱体13的接收口与投放口111的开口方向一致,这样,在目标物体10从传动结构上掉落时,可以从投放口111进入至容纳腔中,并在缓冲结构12的缓冲下,经箱体13的接收口进入至箱体13的收集腔内。
在具体实施中,参照图1及图2,所述壳体11可以包括:壳体支架112,以及固定在所述壳体支架112上的壳体挡板113,所述壳体挡板113围成所述容纳腔。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壳体挡板113可以是一体式挡板,也可以是分体式挡板(即由多个挡板组成),此处不作限制。所述壳体挡板113固定在所述壳体支架112上,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靠近目标物体下落方向的一侧具有投放口111,箱体13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容纳腔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也可以为正方体,还可以为其它形状,此处不作限制,只要能够容纳目标物体及箱体即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的材料可以为透明材料,由此可以便于观察目标物体在容纳腔中的状态。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壳体11还可以包括:可开闭的壳体门114,用于推入或取出所述箱体。
在具体实施中,参照图2,所述壳体门114的高度可以等于所述壳体11的高度,由此在推入或取出所述箱体13时,需要将壳体11的一整个侧面打开,才能推入或取出所述箱体13。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壳体门114的高度小于所述壳体11的高度,且所述壳体门114的高度大于箱体13的高度,即在所述壳体11的下方开设所述壳体门114,由此在推入或取出所述箱体13时,可以仅将壳体11的部分侧面打开,就能推入或取出所述箱体13,一方面可以避免因打开壳体11的整个侧面而带出目标物体飞溅产生的碎片,造成安全威胁,另一方面,在推入或取出所述箱体13时壳体能够更稳定,防止倾倒。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便于移动收集装置,可以在壳体11的下部装设有壳体万向轮,由此可以将壳体向任意方向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万向轮上可以设置有刹车结构,由此可以使得收集装置稳定在目标位置下方。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缓冲结构除可以对目标物体的下落进行缓冲外,还可以防止目标物体飞溅,使得收集效果更好。
参照图1及图2,缓冲结构12位置不作限定,只要位于容纳腔内且可对落入的目标物体进行缓冲即可。比如,可以仅在容纳腔的一侧设置缓冲结构12,也可以在容纳腔的两侧以上均设置缓冲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收集装置的俯视图。参照图3,所述容纳腔为长方体结构,在容纳腔的四个侧壁内侧均设置有缓冲结构,分别为第一缓冲结构121、第二缓冲结构122、第三缓冲结构123及第四缓冲结构124。由此无论目标物体从哪一侧落入至容纳腔内,均会存在相应的缓冲结构对目标物体进行缓冲。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缓冲结构为多个,相邻缓冲结构相接触,形成缓冲空间,所述缓冲空间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投放口,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所述接收口。例如,参照图3,第一缓冲结构121的一端与第二缓冲结构122接触,另一端与第三缓冲结构124,第二缓冲结构122一端与第二缓冲结构122接触,另一端与第三缓冲结构124,这样,四个缓冲结构之间形成缓冲空间125。该缓冲空间125的第一开口靠近所述投放口,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所述接收口,由此可以使得落入至容纳腔的目标物体顺利进入箱体内。
在具体实施中,参照图3,所述缓冲空间125的第一开口,可以与所述壳体的投放口111重合。参照图4,所述缓冲空间125的第一开口,也可以为位于所述壳体的投放口111与所述箱体的接收口之间。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缓冲结构12可以存在多种结构,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12可以包括:缓冲板,即通过板状缓冲结构对目标物体下落的冲击力进行缓冲。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缓冲结构12位于容纳腔内,具体固定方式可以存在多种,此处不作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缓冲结构12可以仅第一端与所述壳体支架112连接,而第二端悬空,此时,缓冲结构形成的缓冲空间的第一开口与所述投放口重合。其中,缓冲结构12第一端与所述壳体支架连接112的连接方式可以存在多种,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以所述缓冲结构12为缓冲板为例,参照图2,所述缓冲板的第一端可以固定在壳体支架112上,此时缓冲板与壳体挡板113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为α,α<90度且α的大小不能改变,从而能够对缓冲板上方落入的目标物体进行缓冲。
在另一实施例中,以所述缓冲结构12为缓冲板为例,参照图2,所述缓冲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支架112可旋转连接。其中,所述可旋转连接可以存在多种连接方式,比如铰链连接。
此时,缓冲板与壳体挡板113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为α,α<90度且α的大小是可调的,由此可以根据箱体13接收口的大小,调整α的大小,使得缓冲空间第二开口的大小小于接收口的尺寸,防止目标物体碎裂而外溅至箱体13外,具有更好的收集效果。另外,在更换箱体13后,若箱体13接收口大小发生变化,也可以通过调整α的大小,保持缓冲空间第二开口的大小小于接收口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为了增强缓冲结构12的稳定性,除缓冲板外,所述缓冲结构还可以包括:缓冲支架125,所述缓冲支架125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壳体支架112连接;所述缓冲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缓冲支架125连接;所述缓冲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缓冲板的第二端相对。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缓冲板的第一端与壳体支架112可以固定连接,同时,所述缓冲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缓冲支架125固定连接,此时,缓冲板与壳体挡板113内壁之间的夹角是固定的,不能调整。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缓冲板的第一端可以与壳体支架112可旋转连接,同时,所述缓冲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缓冲支架125固定连接,此时,绕壳体支架112旋转缓冲板,可以调整缓冲板与壳体挡板113内壁之间的夹角。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箱体13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所述箱体13可以包括:
箱体支架131;
以及固定在所述箱体支架131上的箱体挡板132;
所述箱体挡板132围成所述收集腔133。
在具体实施中,收集腔133的一侧具有开口,该开口即箱体13的接收口,用于接收落入至容纳腔内的目标物体。当目标物体为易碎物体时,落入至收集腔133内的目标物体多呈碎片状。由此可以将箱体13从容纳腔中抽出,对收集腔133内的目标物体进行处理。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便于移动所述箱体13,可以在箱体上设置把手部134。为了降低箱体13的复杂度,所述把手部134可以箱体支架131的延伸,即向接收口方向延伸的部分。由此通过把手部134可以更方便地移动箱体13,包括:将箱体13从容纳腔中取出,将箱体13推入至容纳腔内,以及在容纳腔中调整箱体13的位置等。其中,所述把手部134可以仅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此处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箱体13还可以包括收集袋(未示出)。所述收集袋位于所述收集腔133内且挂在所述把手部134上。落入至收集腔133内的目标物体可以被收集袋收集,从而可以取出收集袋,对所收集的目标物体进行后续处理,避免更换箱体13的使用时间,延长箱体13的使用时间。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收集袋可以为帆布袋,也可以为其它材料的袋子,此处不作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箱体挡板132的材料可以全部为不透明材料,比如,全部为金属挡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挡板132的材料可以上部为透明材料,下部为不透明材料,由此便于观察收集腔133内目标物体的状态。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便于移动所述箱体13,也可以在箱体13底部设置箱体万向轮,所述箱体万向轮上可以设置有刹车结构,以提高箱体的稳定性。
以所述目标物体为测试玻璃为例,实际应用中,可以先将箱体置于容纳腔中,并将箱体的接收口对准投放口。接着,将收集装置置于目标位置下方,打开生产线上传动结构的开口,使得测试玻璃自投放口落入至箱体内。之后,将箱体从容纳腔中取出,对收集的测试玻璃碎片进行后续处理。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收集装置,不再需要两个人一起一片一片的取玻璃,可以直接从传动结构上实现自动化收集,收集完成后,可以一个人直接将箱体拉走,整个收集过程无需触碰目标物体,安全性更高。且使用时,将收集装置置于目标物体下落处即可,使用方便,收集效率更高。另外,收集装置的成本低,对空间要求也低,更容易实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用于收集传动结构上传送的目标物体;所述收集装置包括:
壳体,用于提供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具有投放口;所述目标物体从所述投放口落入所述容纳腔内;
缓冲结构,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对落入所述容纳腔内的目标物体进行缓冲;
箱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容纳腔可分离;所述箱体具有接收口及收集腔,所述接收口与所述投放口的开口方向一致;落入至所述容纳腔内的目标物体通过所述接收口进入所述收集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支架,以及固定在所述壳体支架上的壳体挡板,所述壳体挡板围成所述容纳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支架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支架可旋转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支架铰链连接。
7.如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还包括:缓冲支架,所述缓冲支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壳体支架连接;所述缓冲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缓冲支架连接;所述缓冲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缓冲板的第二端相对。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挡板为透明材料。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壳体万向轮,位于所述壳体底部。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可开闭的壳体门,用于推入或取出所述箱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门的高度小于所述壳体的高度。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为多个,相邻缓冲结构相接触,形成缓冲空间,所述缓冲空间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投放口,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所述接收口。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接收口的尺寸。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
箱体支架;
以及固定在所述箱体支架上的箱体挡板;
所述箱体挡板围成所述收集腔。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把手部;
所述把手部作为所述箱体支架的延伸,用于移动所述箱体。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收集袋,位于所述收集腔内且一端挂在所述把手部上。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箱体底部的箱体万向轮。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物体为测试用玻璃。
CN202223319175.8U 2022-12-09 2022-12-09 收集装置 Active CN219192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9175.8U CN219192943U (zh) 2022-12-09 2022-12-09 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9175.8U CN219192943U (zh) 2022-12-09 2022-12-09 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92943U true CN219192943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1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19175.8U Active CN219192943U (zh) 2022-12-09 2022-12-09 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929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50606A (en) Apparatus for collapsing burnable poison rods for storage in reduced volume
CN219192943U (zh) 收集装置
CN114789827A (zh) 一种儿科小剂量药片灌装设备
US3814009A (en) Can crusher
CN113525879A (zh) 一种输电工程用便于搬运及防潮防震的电器仪表放置柜
CN211699086U (zh) 一种物联网售货机
CN214200140U (zh) 一种激光惯性导航用测试装置
CN215476538U (zh) 钢球储球箱
CN109080681B (zh) 一种车辆装配场地用的临时储物车
CN210311600U (zh) 曲盘翻转机
CN211895165U (zh) 一种自动倒料机构
CN113071545A (zh) 一种盛放航空危险品的行李箱用搬运装置
CN216127226U (zh) 一种变电运维用组合工具箱
CN218471366U (zh) 一种智能自动售货机
CN220130681U (zh) 便携式食品质量检验箱
CN220795937U (zh) 一种能自动整理的投票箱
CN113697235B (zh) 一种物流配送无人机用的装卸货储物架
CN215786332U (zh) 一种自动校直机专用卸料机构
CN210757634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零件存放装置
CN218402150U (zh) 抓取装置、搬运装置以及制冷仓
CN217061101U (zh) 一种便于取货的无人售货机出货口
CN218282723U (zh) 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瓶生产用在线检重装置
CN213565938U (zh) 一种热成型机的成品收集装置
CN214454352U (zh) 一种电机性能测试用辅助输送装置
CN219816977U (zh) 一种金属回收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